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6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志鉴论坛)在编修专业志中应注意 梳理整合行业文化
  •     新一轮专业志的编修,应当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本系统、本行业的现状,坚持存真求实,继承与创新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梳理整合行业文化。
        笔者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志·公路、水运交通志》(1990~2005)中增加一章交通文化。谈三点理由:
      第一、业绩辉煌的交通事业,蕴藏着丰富的交通文化
        纵观1990~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事业成果,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业绩辉煌。自治区交通厅牢牢抓住交通改革和公路建设两条主线,用大手笔作大文章,改革、建设并驾齐驱,公路、水运同步攀升。公路建设成为自治区经济主战场的一大亮点。为此,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给我区交通系统的带头人——我们的好(郝)厅长继业同志颁发“全区公路交通建设特殊贡献奖”。《编写提纲》对交通的主旋律表达的比较充分,体现了行业特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建议《编写提纲》还要注意体现志书另一个特点,就是内容全面真实。内容全面真实,首先篇目设计要横陈百业(指本行业内),不可缺项。本人认为,交通文化是交通系统内的客观存在,对此项工作不记述,就是缺项。
        实践证明,我们内蒙古公路、水运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在架桥、筑路、交通运输领域里创造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交通文化。如实记载交通文化的发生、发展和成果,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振兴内蒙古经济的同时要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因此,我们新一轮修志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响亮地提出“交通文化”这一用语,和科技、教育一样,列入《编写提纲》,从宏观上记述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将交通文化写入公路、水运交通志,不会影响主题,反而会为本志增光添彩。
        有人可能问,水运、公路交通志“蹦”出一章“文化”,会不会影响主题?我说“不会”。这是因为文化的力量,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交通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话说回来,如果把公路、运输、水运比做三朵艳丽的红花,那么,科技、教育、文化就是三片鲜亮的绿叶。将这些材料精心协调、合理搭配,一定能产生出“红花还得绿叶扶”的效果。
      第三,交通系统虽然没设文化工作机构,但做了大量的文化工作,有丰富的交通文化资料。
        在《赤峰市公路交通志》资料搜集工作一年多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交通系统在筑路、架桥、运输、管理、执法等各个领域都有文化素材,蕴含着大量的交通文化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文学艺术作品。交通系统内有许多热爱文化、钻研文学艺术的优秀人材(包括一些当年的养路工、售票员、汽车司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创作了许多以交通事业为题材的文学、戏曲、美术、摄影、书法、篆刻等作品。有些在国家级的报刊上发表,他们用文化的力量,将交通系统内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事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级领导和人民大众的心田;融入公路、运输、水运、管理、执法等领域。为促进交通事业发展艰苦细致、默默无闻地工作。这些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在我们的新方志里,应该给他们一席之地。
        二、保护文物。我们交通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物保护、传承工作中,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工作。举例说明:一是保护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内的普渡桥。普渡桥跨越西拉沐沦河。清代三次修建的木桥皆毁。1921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桥长69米,桥上设有雕花栏杆,建造工艺精湛,是内蒙古境内仅有的古代桥梁。近几年,省际大通道在普渡桥上下分别建造了两座比该桥大几倍的钢筋混凝土大桥。省际大通道竣工通车之后,交通人对老态龙钟的普渡桥更加珍爱,投资整修并为它梳洗打扮,使她焕发了青春,成为本地一大旅游景点。二是在修筑赤(峰)通(辽)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扩大投资几百万元,目的是为保护位于赤峰市敖汉旗111国道上国内独具特色的各各召桥。三是宣扬古老而珍贵的行政法规碑。1992年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文物工作人员在本旗沙布台苏木塔布花嘎查发现一通珍贵的交通法规碑。据考证,此碑是《唐令》中的《仪制令》是关于行路交通方面的法规,到宋代仍延用。该碑碑体为粉白色花岗岩,高110厘米,宽56厘米,厚11厘米,表面粗糙。碑正面汉字清晰完整。上方刻“仪制令”三字,碑身刻有12字令文:“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说明古代交通法规虽然有强制性,但更重视人们的礼让行为。短短12个字,几乎包括了今天“礼让三先”的全部内容。赤峰市交通局编史办工作人员发现这份交通志难得的文物资料以后,责成专人考查、拍照,将这一珍贵文物资料编入《赤峰之最》,使人们从中受益。
        三、档案管理与编史修志。从大量资料可以看出,交通系统的领导注重档案管理和编史修志这两大文化工程。具体工作人员不怕生活清苦、工作辛苦、环境艰苦,几年、几十年埋头苦干,创造出不少的业绩。
        依据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赤峰市公路交通志》拟将交通文化与科技、教育三章列为一篇,交通文化为第三章,下设四节十一目:
        第三章  交通文化
        第一节  文学艺术作品
        一、文学作品
        二、戏曲、曲艺作品
          三、美术、摄影、书法、篆刻作品
            附:赤峰市交通系统职工在市(厅)级以上报刊、出版社发表及获奖文学艺术作品一览表
        第二节  文物保护
        一、公路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法规及实施
        二、古桥梁   
        三、交通法规碑
        第三节  档案管理
        一、概况
        二、管理
        第四节  编史修志
        一、概况
        二、成果
      当然,这些都要经过专家、学者论证和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
        建设交通文化需要耐心细致、苦干实干;需要锲而不舍、求真务实;更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前一轮修志忽略此事,已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在当前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建文化大区的氛围中,在记述全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公路、水运的交通志里无论如何要有交通文化的记述。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自治区的公路、水运交通志能将交通文化列入一章,宏观记述。全区12个盟市交通志和一些旗、县、区的交通志都会注重从微观上搜集、整理、记述此方面的内容,以志书为载体,对以往的交通文化历程做一简要的回顾总结,对交通文化的主要成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整合。春华秋实、散贝遗珠,集结付刊。通过本轮修志,奠定发展交通文化的基础,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有关交通文化的资料,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新一轮编修专业志全面开展的今天,修志同仁应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搜集、发掘、梳理整合行业文化,将其合理地编入本行业志中,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交通局史志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在编修专业志中应注意 梳理整合行业文化
  •     新一轮专业志的编修,应当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本系统、本行业的现状,坚持存真求实,继承与创新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梳理整合行业文化。
        笔者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志·公路、水运交通志》(1990~2005)中增加一章交通文化。谈三点理由:
      第一、业绩辉煌的交通事业,蕴藏着丰富的交通文化
        纵观1990~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事业成果,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业绩辉煌。自治区交通厅牢牢抓住交通改革和公路建设两条主线,用大手笔作大文章,改革、建设并驾齐驱,公路、水运同步攀升。公路建设成为自治区经济主战场的一大亮点。为此,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给我区交通系统的带头人——我们的好(郝)厅长继业同志颁发“全区公路交通建设特殊贡献奖”。《编写提纲》对交通的主旋律表达的比较充分,体现了行业特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建议《编写提纲》还要注意体现志书另一个特点,就是内容全面真实。内容全面真实,首先篇目设计要横陈百业(指本行业内),不可缺项。本人认为,交通文化是交通系统内的客观存在,对此项工作不记述,就是缺项。
        实践证明,我们内蒙古公路、水运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在架桥、筑路、交通运输领域里创造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交通文化。如实记载交通文化的发生、发展和成果,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振兴内蒙古经济的同时要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因此,我们新一轮修志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响亮地提出“交通文化”这一用语,和科技、教育一样,列入《编写提纲》,从宏观上记述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将交通文化写入公路、水运交通志,不会影响主题,反而会为本志增光添彩。
        有人可能问,水运、公路交通志“蹦”出一章“文化”,会不会影响主题?我说“不会”。这是因为文化的力量,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交通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话说回来,如果把公路、运输、水运比做三朵艳丽的红花,那么,科技、教育、文化就是三片鲜亮的绿叶。将这些材料精心协调、合理搭配,一定能产生出“红花还得绿叶扶”的效果。
      第三,交通系统虽然没设文化工作机构,但做了大量的文化工作,有丰富的交通文化资料。
        在《赤峰市公路交通志》资料搜集工作一年多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交通系统在筑路、架桥、运输、管理、执法等各个领域都有文化素材,蕴含着大量的交通文化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文学艺术作品。交通系统内有许多热爱文化、钻研文学艺术的优秀人材(包括一些当年的养路工、售票员、汽车司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创作了许多以交通事业为题材的文学、戏曲、美术、摄影、书法、篆刻等作品。有些在国家级的报刊上发表,他们用文化的力量,将交通系统内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事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级领导和人民大众的心田;融入公路、运输、水运、管理、执法等领域。为促进交通事业发展艰苦细致、默默无闻地工作。这些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在我们的新方志里,应该给他们一席之地。
        二、保护文物。我们交通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物保护、传承工作中,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工作。举例说明:一是保护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内的普渡桥。普渡桥跨越西拉沐沦河。清代三次修建的木桥皆毁。1921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桥长69米,桥上设有雕花栏杆,建造工艺精湛,是内蒙古境内仅有的古代桥梁。近几年,省际大通道在普渡桥上下分别建造了两座比该桥大几倍的钢筋混凝土大桥。省际大通道竣工通车之后,交通人对老态龙钟的普渡桥更加珍爱,投资整修并为它梳洗打扮,使她焕发了青春,成为本地一大旅游景点。二是在修筑赤(峰)通(辽)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扩大投资几百万元,目的是为保护位于赤峰市敖汉旗111国道上国内独具特色的各各召桥。三是宣扬古老而珍贵的行政法规碑。1992年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文物工作人员在本旗沙布台苏木塔布花嘎查发现一通珍贵的交通法规碑。据考证,此碑是《唐令》中的《仪制令》是关于行路交通方面的法规,到宋代仍延用。该碑碑体为粉白色花岗岩,高110厘米,宽56厘米,厚11厘米,表面粗糙。碑正面汉字清晰完整。上方刻“仪制令”三字,碑身刻有12字令文:“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说明古代交通法规虽然有强制性,但更重视人们的礼让行为。短短12个字,几乎包括了今天“礼让三先”的全部内容。赤峰市交通局编史办工作人员发现这份交通志难得的文物资料以后,责成专人考查、拍照,将这一珍贵文物资料编入《赤峰之最》,使人们从中受益。
        三、档案管理与编史修志。从大量资料可以看出,交通系统的领导注重档案管理和编史修志这两大文化工程。具体工作人员不怕生活清苦、工作辛苦、环境艰苦,几年、几十年埋头苦干,创造出不少的业绩。
        依据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赤峰市公路交通志》拟将交通文化与科技、教育三章列为一篇,交通文化为第三章,下设四节十一目:
        第三章  交通文化
        第一节  文学艺术作品
        一、文学作品
        二、戏曲、曲艺作品
          三、美术、摄影、书法、篆刻作品
            附:赤峰市交通系统职工在市(厅)级以上报刊、出版社发表及获奖文学艺术作品一览表
        第二节  文物保护
        一、公路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法规及实施
        二、古桥梁   
        三、交通法规碑
        第三节  档案管理
        一、概况
        二、管理
        第四节  编史修志
        一、概况
        二、成果
      当然,这些都要经过专家、学者论证和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
        建设交通文化需要耐心细致、苦干实干;需要锲而不舍、求真务实;更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前一轮修志忽略此事,已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在当前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建文化大区的氛围中,在记述全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公路、水运的交通志里无论如何要有交通文化的记述。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自治区的公路、水运交通志能将交通文化列入一章,宏观记述。全区12个盟市交通志和一些旗、县、区的交通志都会注重从微观上搜集、整理、记述此方面的内容,以志书为载体,对以往的交通文化历程做一简要的回顾总结,对交通文化的主要成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整合。春华秋实、散贝遗珠,集结付刊。通过本轮修志,奠定发展交通文化的基础,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有关交通文化的资料,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新一轮编修专业志全面开展的今天,修志同仁应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搜集、发掘、梳理整合行业文化,将其合理地编入本行业志中,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交通局史志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