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志书评议】乌兰牧骑精神永载史册——读《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有感
  • 201210月初,作为我修志同仁和老朋友的张仲仁先生将一本新出版的《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摆放在我办公室的案头,并向我介绍了整部志书的编纂过程和主要记述内容,希望我能抽出点时间阅读一下并提出意见。出于对地方志之专业志知识的渴望及对老朋友的尊重,我在工作之余认真地拜读了整部志书,期间,我曾多次被志书所记述的内容所感动,似乎觉得应为此部志书做点什么,再三考量,决定写篇读志体会,略表对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敬意和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修志著书者的衷心感谢。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又被引申为“红色文化工作队”,被誉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和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957625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首创试点队之一的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诞生在翁牛特草原,乌兰牧骑队员一专多能,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们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装备只一辆马车便可拉走,因而被称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这种精悍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等限制,随时随地可演,节目均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的真实生活,以农牧民喜爱的歌舞为主。演出之外,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20世纪60年代初,翁牛特乌兰牧骑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代表队全国巡回演出,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文化部誉为“草原明珠,艺苑轻骑”。至2012年,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虽已走过55年历程,但却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原则,多次被评为赤峰市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乌兰牧骑”和“十佳乌兰牧骑”,并受到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的多次褒奖。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是迄今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公开出版的记载乌兰牧骑创建发展历程的第一部汉文版志书。志书由刘增军、张仲仁担任主编,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卷首前设有题词、照片、翁牛特旗行政区划图,全志设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特载、专志、人物、附录、修志始末、索引等10个部分,总计33万字。可以看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是一部按照二轮续志标准进行编写的较为规范的社会主义新编专业志。  

    我作为修志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阅毕全志后认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不失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战线新修志书中的上乘之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指导思想明确,政治观点正确。《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也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进行记述,从根本上明确了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而在记述中又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植根基层、情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乌兰牧骑精神。从根本上保证了政治观点的正确。  

    其二,篇目设计科学合理。《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篇目设计上基本作到了体例完备,结构合理,统属得当。(1)体例完备。志书在“述、记、志、传、图、表、录”的基础上又创新了“载(特载)”、“引(索引)”两种体裁,使得志书体裁及相应的体例更加完备。(2)结构合理。志书专志部分设有“机构与改革”、“队伍建设”、“艺术创作”、“演出宣传”、“综合服务”、“后勤工作”、“人物”等7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均有侧重点,没有重复及交叉现象,同时突出了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原则内容的记述,较好地达到结构合理的要求。(3)统属得当。专志部分共设7章,每章下设有若干节,每节下根据记述内容设有若干目,使得所记述内容层层相统。较好地运用了地方志书设篇立目的基本原则。  

    其三,资料丰富,记述新颖。《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记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较为理想,占有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在记述方法上也很新颖,少有大话、套话、空话和不实语言,而实质性、具有特点和特色的记述较为丰富。除第一章外,其他各章均采用“以人系事”或“以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大量记述了乌兰牧骑队员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具体事例和典型事例,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因而较好地解决了新方志编写中“静态记述多,动态记述少”;“横面记述多,典型记述少”;“记事多,记人少(含思想、精神)”的缺憾。  

    其四,文字简洁,文风朴实。《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记述中没有官样话语和浮夸之言,自觉地减少地方志书中政治宣传色彩过于浓郁的弊端,这是很难得的。而站在全志的角度,力求达到文体文风的相对统一,精实而简练地记述所载事物,既符合志书的编写要求,也从一个不同的侧面增强了整部志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其五,图文并茂,特色鲜明。《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文字与图片的结合方面大致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1)卷首配有2020余幅插图(包括题词、锦旗、行政区划图)。(2)每章的小扉页上配有与该章内容相关的黑白插图。(3)随文插入了与记述内容相关的黑白插图。(4)对所记述的人物均配有本人照片,使读者对所记述的人物有了更鲜明的印象。这种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以图证文,以文释图,搭配得当,重点突出,文图互映,相互说明的编排方法值得赞誉。  

    其六,装帧精美,典雅厚重。《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的封面以乌兰牧骑队员下乡演出时穿越沙丘的图片作为背景底图,并配以沙尘暴似的封面颜色,给人以环境的沧桑感,而图中队员们打着队旗,肩扛乐器,徒步行进在沙海中,又给人以朝气蓬勃的动态感,整体上反映出乌兰牧骑队员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极有创意;同时在沙尘暴似的颜色处印有“翁牛特旗”4个黑体字和“乌兰牧骑志”5个大一号红体字,非常醒目;总体看去,设计美观大方,又典雅厚重,本身就是一件极好的艺术品,更增添了整部志书的庄重、典雅和鉴赏价值。《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的扉页底图虽与封面相同,但在“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的字体字号上又进行了改动,更显新颖。  

    总之,《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正式出版并向国外发行,可喜可贺。她的出版发行凝聚着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尤其是中共翁牛特旗委、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对乌兰牧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对乌兰牧骑及修志工作者的热心关注;凝聚着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新老队员们的大力支持;更凝聚着《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编纂人员的辛勤笔耕和汗水;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翁牛特旗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又一丰硕成果;她的编纂成书,不仅将乌兰牧骑精神载入史册,发扬光大;还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文艺工作者进行革命队伍理想和优良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也将为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界编修志书提供借鉴和范本;必将在建设文化大旗、文化大市、文化大区的过程中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愿乌兰牧骑精神永存,祝乌兰牧骑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书评议】乌兰牧骑精神永载史册——读《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有感
  • 201210月初,作为我修志同仁和老朋友的张仲仁先生将一本新出版的《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摆放在我办公室的案头,并向我介绍了整部志书的编纂过程和主要记述内容,希望我能抽出点时间阅读一下并提出意见。出于对地方志之专业志知识的渴望及对老朋友的尊重,我在工作之余认真地拜读了整部志书,期间,我曾多次被志书所记述的内容所感动,似乎觉得应为此部志书做点什么,再三考量,决定写篇读志体会,略表对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敬意和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修志著书者的衷心感谢。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又被引申为“红色文化工作队”,被誉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和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957625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首创试点队之一的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诞生在翁牛特草原,乌兰牧骑队员一专多能,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们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装备只一辆马车便可拉走,因而被称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这种精悍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等限制,随时随地可演,节目均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的真实生活,以农牧民喜爱的歌舞为主。演出之外,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20世纪60年代初,翁牛特乌兰牧骑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代表队全国巡回演出,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文化部誉为“草原明珠,艺苑轻骑”。至2012年,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虽已走过55年历程,但却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原则,多次被评为赤峰市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乌兰牧骑”和“十佳乌兰牧骑”,并受到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的多次褒奖。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是迄今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公开出版的记载乌兰牧骑创建发展历程的第一部汉文版志书。志书由刘增军、张仲仁担任主编,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卷首前设有题词、照片、翁牛特旗行政区划图,全志设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特载、专志、人物、附录、修志始末、索引等10个部分,总计33万字。可以看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是一部按照二轮续志标准进行编写的较为规范的社会主义新编专业志。  

    我作为修志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阅毕全志后认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不失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战线新修志书中的上乘之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指导思想明确,政治观点正确。《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也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进行记述,从根本上明确了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而在记述中又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植根基层、情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乌兰牧骑精神。从根本上保证了政治观点的正确。  

    其二,篇目设计科学合理。《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篇目设计上基本作到了体例完备,结构合理,统属得当。(1)体例完备。志书在“述、记、志、传、图、表、录”的基础上又创新了“载(特载)”、“引(索引)”两种体裁,使得志书体裁及相应的体例更加完备。(2)结构合理。志书专志部分设有“机构与改革”、“队伍建设”、“艺术创作”、“演出宣传”、“综合服务”、“后勤工作”、“人物”等7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均有侧重点,没有重复及交叉现象,同时突出了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原则内容的记述,较好地达到结构合理的要求。(3)统属得当。专志部分共设7章,每章下设有若干节,每节下根据记述内容设有若干目,使得所记述内容层层相统。较好地运用了地方志书设篇立目的基本原则。  

    其三,资料丰富,记述新颖。《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记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较为理想,占有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在记述方法上也很新颖,少有大话、套话、空话和不实语言,而实质性、具有特点和特色的记述较为丰富。除第一章外,其他各章均采用“以人系事”或“以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大量记述了乌兰牧骑队员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具体事例和典型事例,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因而较好地解决了新方志编写中“静态记述多,动态记述少”;“横面记述多,典型记述少”;“记事多,记人少(含思想、精神)”的缺憾。  

    其四,文字简洁,文风朴实。《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记述中没有官样话语和浮夸之言,自觉地减少地方志书中政治宣传色彩过于浓郁的弊端,这是很难得的。而站在全志的角度,力求达到文体文风的相对统一,精实而简练地记述所载事物,既符合志书的编写要求,也从一个不同的侧面增强了整部志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其五,图文并茂,特色鲜明。《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在文字与图片的结合方面大致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1)卷首配有2020余幅插图(包括题词、锦旗、行政区划图)。(2)每章的小扉页上配有与该章内容相关的黑白插图。(3)随文插入了与记述内容相关的黑白插图。(4)对所记述的人物均配有本人照片,使读者对所记述的人物有了更鲜明的印象。这种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以图证文,以文释图,搭配得当,重点突出,文图互映,相互说明的编排方法值得赞誉。  

    其六,装帧精美,典雅厚重。《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的封面以乌兰牧骑队员下乡演出时穿越沙丘的图片作为背景底图,并配以沙尘暴似的封面颜色,给人以环境的沧桑感,而图中队员们打着队旗,肩扛乐器,徒步行进在沙海中,又给人以朝气蓬勃的动态感,整体上反映出乌兰牧骑队员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极有创意;同时在沙尘暴似的颜色处印有“翁牛特旗”4个黑体字和“乌兰牧骑志”5个大一号红体字,非常醒目;总体看去,设计美观大方,又典雅厚重,本身就是一件极好的艺术品,更增添了整部志书的庄重、典雅和鉴赏价值。《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的扉页底图虽与封面相同,但在“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的字体字号上又进行了改动,更显新颖。  

    总之,《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正式出版并向国外发行,可喜可贺。她的出版发行凝聚着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尤其是中共翁牛特旗委、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对乌兰牧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对乌兰牧骑及修志工作者的热心关注;凝聚着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新老队员们的大力支持;更凝聚着《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志》编纂人员的辛勤笔耕和汗水;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翁牛特旗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又一丰硕成果;她的编纂成书,不仅将乌兰牧骑精神载入史册,发扬光大;还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文艺工作者进行革命队伍理想和优良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也将为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界编修志书提供借鉴和范本;必将在建设文化大旗、文化大市、文化大区的过程中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愿乌兰牧骑精神永存,祝乌兰牧骑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