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方志论坛)创新运作机制 实现与时俱进——关于二轮修志运作机制创新的思考
  • 志书运作机制的创新,是增强志书时效性,提升志书公信性,拓展志书功能性,实现志书社会性的迫切需要。二轮修志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应对市场经济的情势,创新志书运作机制,实现与时俱进。

        志书运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志书运作机制要不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笔者认为有两个必要性。

        首先是从首轮修志的志后实践看其必要性。众所周知,首轮修志形成的众手成志的志书运作机制,打破了历代依靠少数社会名望文人闭门修志的传统封闭型志书运作机制,实现了由社会参与的开门修志的粗放型志书运作机制。这是对前人、对传统的大胆创新。为完成首轮修志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志后实践看,这种志书运作机制也留下许多遗憾。归纳起来主要是四偏:一是志书运作周期偏长。由于是众手成志,每部志书都要在普修专业(部门)志的平台上运作、组合,快者费时七、八年,慢者要耗十四、五年之久。如此漫长运作周期,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二是志书质量偏差。由于是众手成志,给志书遗留下六大灰点:志书的史实不确凿难以核校、资料厚薄不均难以增删、内容交叉重复难以处置、文字数据异同难以剖析、讹误缺漏难以考辨、文风,不一难以整合等等。因而使志书欠缺资料性、欠缺真实性、欠缺整体性、欠缺科学性、欠缺著述性、欠缺适用性。三是耗费偏大。由于众手成志,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应过大,时间也相应过长。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仅从经济角度考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部新编志书几乎达到了一字值千金的程度。四是价值功能偏弱。由于是众手成志部志书问世均超过了原定下限三、五年,有的超过了七、八年,十五、六年之久,如此,志书原记事物一般都发生了量变和质变。已记的亮点成了灰点、热点成了冷点、强项成了弱项、新事成了旧闻。相反,其间社会上已涌现出的大量亮点、新点、焦点、鲜点,又因受志书上下限制约而未能纳入新志书之中,这就使志书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吸引力和感召力。功能价值也相应受到弱化。为什么问世的大量新志书未能象预期那样受到一般干部和群众的青睐?原因恐怕也就在此。正如著名学者王忍之在《新编中国优秀地方志简本丛书·前言》里所中肯地指出的那样:这样的志书,虽然资料丰富,很有价值,可以放在图书馆、方志馆供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因工作需要的同志查阅与研究。但要走进一般干部、群众家,恐怕就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编地方志社会效益的发挥。

        其次是从情势发展看其必要性。

        二轮修志所面临情势与首轮修志之时相比,存在五大不同点:一是志势不同。首轮修志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中展开的,完全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行政而运作的。二轮修志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所进行的,同时受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二是志空不同。首轮修志上下纵贯数百年、上千年。二轮修志涉及到的时空范围只有20多年。三是志体不同。首轮修志所修的是通志,二轮修志所修的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历史与现状,是断代志。四是志情不同。首轮修志之时,社会分工明确,行业分类固定,部类齐全。二轮修志,由于经过改革开放,社会全面转型,传统的社会分工界限被打破,社会结构、城市结构、产业结构、成员结构、市场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的量变和质变。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市经济圈的出现、新型产业的催生、资本流动无定界、资源配置无定约、信息平台的建立等等,导致社会分工更细、更活、更具有不确定性。社情、地情显得更加纷繁复杂。五是成书时限不同。首轮修志成书时限不定。二轮修志则明文规定五年为期。

        综上所述,无论从任何角度考量,都急切的要求二轮修志应适应情势,时势和实践的需要,创新志书运作机制,实现志书与时俱进。

        志书运作机制创新的方向。

        二轮修志的志书运作机制如何创新?根据安庆市二轮修志的前期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在继承首轮修志所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的体制和格局的基础上,把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具体微观运作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三种有效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各级分管领导为主体的领导责任机制。二轮修志,完全依靠政府实施运作,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可能办到。更不可能要求再象首轮修志那样,层层组建修志领导机构。因此,这就要求根据实际,加以创新,建立起一个适应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有效运作的机制。首选的做法是:把志书篇目加以细化,逐一分解到具体承编单位,以《承编责任书》的形式定位,并明确规定任务内容、完成任务的时限。通过一定程序由政府分管领导人和各承编单位分管领导人逐一互签,从而形成一条背靠政府,从上到下以分管领导人为主体而构成的领导责任机制。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减少了组建修志领导机构的环节,缩短了时间,减轻了工作中的难度与压力,又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修志具体领导人。仅以安庆市为例,首轮修志为组建各级修志领导机构,前后花了数年时间,修志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精力。最后还是要具体落实到分管领导人身上。而二轮修志采取此种做法,仅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就使市直143个具体承编单位明确落实了具体分管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在《承编责任书》上签字后,感到压力大,工作有了动力,干起来有了活力,回到各自单位后,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使承编任务很快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实现了一人分管是真管实管具体管。

        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撰稿人为主体的供稿机制。二轮修志所展示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革开放中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历史与现状,涉及的范围广,资料也相当丰富,如何确保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能使方方面面的丰富资料征集到位,既不可能再象首轮修志那样,依靠政府的政令去层层设立专(兼)职修志工作班子,方方面面去修志,构建修志大平台,实施全方位大运作。也很难想象仅仅依靠有限的专职修志部门力量就能顺利地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因此,这就需要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和完善一个最便捷、最精干、最有效的运作机制,以确保方方面面的资料能及时到位,办法是,可以借鉴多年来编纂地方年鉴工作的实践和其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一个以各承编单位具体编写人员或撰稿人为主体而组成的志书资料供稿机制。其好处是:组稿供稿双方对象明确、所要提供的志书资料任务明确、双方联络便捷。使专业修志机构不必再花很长时间,跑断腿,磨破嘴,上门求领导,层层去攻关,落实各级志书编写班子。利用一定时间,对各单位撰稿人假以业务培训,并加强联络和沟通,就能使志书资料的提供任务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落实。安庆市及各县(市)的做法,也充分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运作机制。首轮修志,安庆市花了近五年时间,才落实各单位专(兼)职修志工作班子。而二轮修志仅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使全市143个承编单位做到了编写人员、编写任务到位。怀宁县采取如此运作机制,不到6个月时间内,全县就有90%的单位完成了县志资料供稿任务,而且质量普遍比首轮修志时有提高。

        三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修志机构为主体的督查机制。

        督查机制是对前两种运作机制的补充和保证。安庆市及所属各县(市)在二轮修志实践中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背靠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督查室牵头组建督查组,对修志实施专项督查,另一方面,则在政府的协调作用下,由修志机构组建以修志专业人员为主体的督查主体,按照分工负责制,实施定位定向督办。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一督办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如怀宁县、枞阳县针对修志过程中部分单位迟迟推不动的态势,通过政府牵头,由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组织专门督查组,实施督查督办,并发布督查结果公报,推动和促使一些滞后单位的启动,确保了二轮修志的整体推进。又如,安庆市自2002年4月启动二轮修志后,8个县(市)中仍有5个县(市)因为各种原因未及时启劝。针对问题,市志办组织专门督查组逐个县(市)进行督查督办,促使他们很快落实了具体措施,适时启动了二轮修志工程。

        实践证明,只要应对形势、情势、时势,创新运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修志工作仍然会顺利展开,并取得积极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方志论坛)创新运作机制 实现与时俱进——关于二轮修志运作机制创新的思考
  • 志书运作机制的创新,是增强志书时效性,提升志书公信性,拓展志书功能性,实现志书社会性的迫切需要。二轮修志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应对市场经济的情势,创新志书运作机制,实现与时俱进。

        志书运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志书运作机制要不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笔者认为有两个必要性。

        首先是从首轮修志的志后实践看其必要性。众所周知,首轮修志形成的众手成志的志书运作机制,打破了历代依靠少数社会名望文人闭门修志的传统封闭型志书运作机制,实现了由社会参与的开门修志的粗放型志书运作机制。这是对前人、对传统的大胆创新。为完成首轮修志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志后实践看,这种志书运作机制也留下许多遗憾。归纳起来主要是四偏:一是志书运作周期偏长。由于是众手成志,每部志书都要在普修专业(部门)志的平台上运作、组合,快者费时七、八年,慢者要耗十四、五年之久。如此漫长运作周期,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二是志书质量偏差。由于是众手成志,给志书遗留下六大灰点:志书的史实不确凿难以核校、资料厚薄不均难以增删、内容交叉重复难以处置、文字数据异同难以剖析、讹误缺漏难以考辨、文风,不一难以整合等等。因而使志书欠缺资料性、欠缺真实性、欠缺整体性、欠缺科学性、欠缺著述性、欠缺适用性。三是耗费偏大。由于众手成志,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应过大,时间也相应过长。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仅从经济角度考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部新编志书几乎达到了一字值千金的程度。四是价值功能偏弱。由于是众手成志部志书问世均超过了原定下限三、五年,有的超过了七、八年,十五、六年之久,如此,志书原记事物一般都发生了量变和质变。已记的亮点成了灰点、热点成了冷点、强项成了弱项、新事成了旧闻。相反,其间社会上已涌现出的大量亮点、新点、焦点、鲜点,又因受志书上下限制约而未能纳入新志书之中,这就使志书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吸引力和感召力。功能价值也相应受到弱化。为什么问世的大量新志书未能象预期那样受到一般干部和群众的青睐?原因恐怕也就在此。正如著名学者王忍之在《新编中国优秀地方志简本丛书·前言》里所中肯地指出的那样:这样的志书,虽然资料丰富,很有价值,可以放在图书馆、方志馆供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因工作需要的同志查阅与研究。但要走进一般干部、群众家,恐怕就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编地方志社会效益的发挥。

        其次是从情势发展看其必要性。

        二轮修志所面临情势与首轮修志之时相比,存在五大不同点:一是志势不同。首轮修志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中展开的,完全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行政而运作的。二轮修志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所进行的,同时受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二是志空不同。首轮修志上下纵贯数百年、上千年。二轮修志涉及到的时空范围只有20多年。三是志体不同。首轮修志所修的是通志,二轮修志所修的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历史与现状,是断代志。四是志情不同。首轮修志之时,社会分工明确,行业分类固定,部类齐全。二轮修志,由于经过改革开放,社会全面转型,传统的社会分工界限被打破,社会结构、城市结构、产业结构、成员结构、市场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的量变和质变。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市经济圈的出现、新型产业的催生、资本流动无定界、资源配置无定约、信息平台的建立等等,导致社会分工更细、更活、更具有不确定性。社情、地情显得更加纷繁复杂。五是成书时限不同。首轮修志成书时限不定。二轮修志则明文规定五年为期。

        综上所述,无论从任何角度考量,都急切的要求二轮修志应适应情势,时势和实践的需要,创新志书运作机制,实现志书与时俱进。

        志书运作机制创新的方向。

        二轮修志的志书运作机制如何创新?根据安庆市二轮修志的前期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在继承首轮修志所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的体制和格局的基础上,把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具体微观运作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三种有效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各级分管领导为主体的领导责任机制。二轮修志,完全依靠政府实施运作,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可能办到。更不可能要求再象首轮修志那样,层层组建修志领导机构。因此,这就要求根据实际,加以创新,建立起一个适应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有效运作的机制。首选的做法是:把志书篇目加以细化,逐一分解到具体承编单位,以《承编责任书》的形式定位,并明确规定任务内容、完成任务的时限。通过一定程序由政府分管领导人和各承编单位分管领导人逐一互签,从而形成一条背靠政府,从上到下以分管领导人为主体而构成的领导责任机制。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减少了组建修志领导机构的环节,缩短了时间,减轻了工作中的难度与压力,又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修志具体领导人。仅以安庆市为例,首轮修志为组建各级修志领导机构,前后花了数年时间,修志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精力。最后还是要具体落实到分管领导人身上。而二轮修志采取此种做法,仅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就使市直143个具体承编单位明确落实了具体分管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在《承编责任书》上签字后,感到压力大,工作有了动力,干起来有了活力,回到各自单位后,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使承编任务很快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实现了一人分管是真管实管具体管。

        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撰稿人为主体的供稿机制。二轮修志所展示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革开放中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历史与现状,涉及的范围广,资料也相当丰富,如何确保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能使方方面面的丰富资料征集到位,既不可能再象首轮修志那样,依靠政府的政令去层层设立专(兼)职修志工作班子,方方面面去修志,构建修志大平台,实施全方位大运作。也很难想象仅仅依靠有限的专职修志部门力量就能顺利地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因此,这就需要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和完善一个最便捷、最精干、最有效的运作机制,以确保方方面面的资料能及时到位,办法是,可以借鉴多年来编纂地方年鉴工作的实践和其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一个以各承编单位具体编写人员或撰稿人为主体而组成的志书资料供稿机制。其好处是:组稿供稿双方对象明确、所要提供的志书资料任务明确、双方联络便捷。使专业修志机构不必再花很长时间,跑断腿,磨破嘴,上门求领导,层层去攻关,落实各级志书编写班子。利用一定时间,对各单位撰稿人假以业务培训,并加强联络和沟通,就能使志书资料的提供任务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落实。安庆市及各县(市)的做法,也充分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运作机制。首轮修志,安庆市花了近五年时间,才落实各单位专(兼)职修志工作班子。而二轮修志仅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使全市143个承编单位做到了编写人员、编写任务到位。怀宁县采取如此运作机制,不到6个月时间内,全县就有90%的单位完成了县志资料供稿任务,而且质量普遍比首轮修志时有提高。

        三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修志机构为主体的督查机制。

        督查机制是对前两种运作机制的补充和保证。安庆市及所属各县(市)在二轮修志实践中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背靠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督查室牵头组建督查组,对修志实施专项督查,另一方面,则在政府的协调作用下,由修志机构组建以修志专业人员为主体的督查主体,按照分工负责制,实施定位定向督办。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一督办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如怀宁县、枞阳县针对修志过程中部分单位迟迟推不动的态势,通过政府牵头,由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组织专门督查组,实施督查督办,并发布督查结果公报,推动和促使一些滞后单位的启动,确保了二轮修志的整体推进。又如,安庆市自2002年4月启动二轮修志后,8个县(市)中仍有5个县(市)因为各种原因未及时启劝。针对问题,市志办组织专门督查组逐个县(市)进行督查督办,促使他们很快落实了具体措施,适时启动了二轮修志工程。

        实践证明,只要应对形势、情势、时势,创新运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修志工作仍然会顺利展开,并取得积极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