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会议文稿)办好方志期刊促进第二轮修志工作——在2003年全国地方志期刊工作座谈会上得讲话
  •     方志期刊作为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伴随着新中国首轮修志活动而诞生的。自那时以来,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为弘扬方志文化,服务修志实践,促进方志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期刊自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修志活动的一大标志。

        现在全国第一轮修志已基本结束,第二轮修志已经全面启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更好地发挥方志期刊的作用,促进第二轮修志工作更好地开展,是值得地方志期刊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3年12月25日,《中国地方志》杂志召开了一次编委会,听取各位编委对进一步办好刊物的意见和建议。参加那次会议,听了大家的发言,使我很受启发。原来我也想在会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讲。今天我借这个机会,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问题讲一点肤浅的、不成熟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座谈。

        一、给方志期刊准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办刊的宗旨和方针,是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基本前提

        要办好一个刊物,首先要给这个刊物准确定位,明确办刊的宗旨和方针。我认为,《中国地方志》以及各省的省一级方志期刊既不是纯学术刊物,也不是纯工作指导性刊物,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中国地方志》杂志和各省的省一级方志期刊自创刊以来就具有指导性、学术性(或理论性)、实践性(或操作性)这三方面的属性。《中国地方志》杂志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机关刊物,各省的省级方志期刊作为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办的刊物,理所当然地要让刊物发挥对地方志工作的指导作用。所谓指导性,就是要强调刊物对修志工作和整个方志工作要能发挥思想、方针政策方面的指导作用。所谓学术性(或理论性),是指方志期刊应当是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应当刊登具有学术价值、学术品位的方志理论研究文章。所谓实践性(或操作性),是指刊物应当是探讨修志工作,探讨方志编纂技术问题和如何读志用志、开发利用方志资源的园地。杂志刊登的这类文章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因而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这是纯学术刊物所不具有的;而学术性又是纯工作指导性刊物所不具备的。方志期刊所具有的这三性,可说是方志期刊的特点。此外,我认为还可以给方志期刊加上一”——可读性。此前,我们对方志期刊读者对象的定位是:方志工作者,从事方志研究、教学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习方志专业的学生,对于愿意了解方志的一般读者则很少顾及。但是,当前我们非常需要通过方志期刊普及方志知识,宣传方志工作,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方志、关心方志。为此,方志刊物就应当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普及方志知识的文章,增加读志用志的内容,使方志战线以外的读者读得懂,爱读爱看。即使是关于方志理论的文章,也应该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不应充满八股腔,一味板着面孔说话。在文章的体裁上也应提倡多样性,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格式。这样,刊物才能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

        二、适应方志工作发展的要求,大胆创新,是方志期刊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强大动力

        这个道理不用多讲。关键是办刊物不能年年老一套。老一套、老面孔适应不了发展变化的形势,不仅不能争取到更多的新读者,而且还会失去老读者。刊物的内容、形式,如刊物的栏目,所选文章的内容、体裁,版式和封面设计、装帧等等,每年都要争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使刊物年年有新面貌。甚至在办刊的机制、方式方法上也要适应形势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完全躺在吃财政饭上,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办好刊物争取更多的支持、更多的资金。

        创新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要求办好刊物。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刊物的新。因此,不但要重视刊物的形式新,更要关注刊物的内容新。编辑选择文章要力求选或者有新思想新观点、或者有新材料、或者有新的论证方法的文章,当然各方面都有新意的文章则更好。要尽量避免选用那些炒冷饭的文章。一期刊物有两三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有多的更好),这期刊物就算站住了。

        三、招贤纳士,广交朋友,联系一批作者队伍,是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坚实基础

        办刊物离不开作者。一个刊物如果没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有较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几乎可以说不可能办好。而如何通过刊物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作者,并通过刊物培养作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增强刊物与他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使他们成为刊物重点稿件的基本来源,这是每个刊物都应当考虑的问题。也许,在这个问题上各个刊物各有各的高招。但是不论怎样,编辑应该是发现好作者的伯乐,应该是作者的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朋友,才可以倾心交谈,编辑才能了解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所长,作者才能了解刊物之所需,刊物对作者也才能托付重任。如何联系并巩固一批作者队伍,如何当好伯乐和作者的知心朋友,各个刊物和编辑可能也是各有各的心得体会。在适当时候,我们全国方志期刊可以就此举行专题交流。

        四、方志期刊之间加强联系和合作,是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重要条件

    过去,我们方志期刊有这样的联系和合作,如两年一次的全国方志期刊会议。但仅只是这样的联系和合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互相交流有关信息;召开办刊的经验交流会,可以在会上互道办刊的甘苦,经验共享,教训共醒;联合举办工作专题研讨会,研究办刊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联合举办方志理论研讨会,组织文章作者就某个或某几个理论问题进行研讨;联合组织优秀文章评选,等等。而像今天这样方志期刊工作座谈会,我们要继续办好,让它形成一种联系制度,两年左右开一次,可以轮流坐庄,由各省方志期刊编辑部(方志办)轮流组织会议。

    《中国地方志》在坚持指导性、学术性、实践性这些原有定位的前提下,明年也将有一些创新。如刊物由双月刊变为月刊,并要适当增加一些栏目,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在刊物封面、印张上也会有一些改变,等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逐步把《中国地方志》办成方志工作导向的旗帜(即方志期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使方志工作在方向上不发生偏离),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促进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科建设的基地,培养方志专业人员和切磋方志工作的园地,介绍方志文化和进行方志文化交流的窗口。总之,要使《中国地方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坚强阵地。

        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在创刊后,经过几代编辑人员的艰苦努力,这些期刊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为广大作者和读者们所熟悉和认同,形成我国期刊园地中的特色产品,成为方志事业的重要品牌和发展资源。保护和提高这些品牌,保护和发展方志期刊,不仅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责任,也是各省市志办的责任,同时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方志期刊工作者的继续加倍努力。这些品牌是方志界的品牌,也是各省文化界的品牌,是方志工作者辛勤培育的,我们只能把她越办越好。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会议文稿)办好方志期刊促进第二轮修志工作——在2003年全国地方志期刊工作座谈会上得讲话
  •     方志期刊作为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伴随着新中国首轮修志活动而诞生的。自那时以来,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为弘扬方志文化,服务修志实践,促进方志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期刊自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修志活动的一大标志。

        现在全国第一轮修志已基本结束,第二轮修志已经全面启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更好地发挥方志期刊的作用,促进第二轮修志工作更好地开展,是值得地方志期刊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3年12月25日,《中国地方志》杂志召开了一次编委会,听取各位编委对进一步办好刊物的意见和建议。参加那次会议,听了大家的发言,使我很受启发。原来我也想在会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讲。今天我借这个机会,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问题讲一点肤浅的、不成熟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座谈。

        一、给方志期刊准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办刊的宗旨和方针,是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基本前提

        要办好一个刊物,首先要给这个刊物准确定位,明确办刊的宗旨和方针。我认为,《中国地方志》以及各省的省一级方志期刊既不是纯学术刊物,也不是纯工作指导性刊物,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中国地方志》杂志和各省的省一级方志期刊自创刊以来就具有指导性、学术性(或理论性)、实践性(或操作性)这三方面的属性。《中国地方志》杂志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机关刊物,各省的省级方志期刊作为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办的刊物,理所当然地要让刊物发挥对地方志工作的指导作用。所谓指导性,就是要强调刊物对修志工作和整个方志工作要能发挥思想、方针政策方面的指导作用。所谓学术性(或理论性),是指方志期刊应当是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应当刊登具有学术价值、学术品位的方志理论研究文章。所谓实践性(或操作性),是指刊物应当是探讨修志工作,探讨方志编纂技术问题和如何读志用志、开发利用方志资源的园地。杂志刊登的这类文章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因而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这是纯学术刊物所不具有的;而学术性又是纯工作指导性刊物所不具备的。方志期刊所具有的这三性,可说是方志期刊的特点。此外,我认为还可以给方志期刊加上一”——可读性。此前,我们对方志期刊读者对象的定位是:方志工作者,从事方志研究、教学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习方志专业的学生,对于愿意了解方志的一般读者则很少顾及。但是,当前我们非常需要通过方志期刊普及方志知识,宣传方志工作,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方志、关心方志。为此,方志刊物就应当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普及方志知识的文章,增加读志用志的内容,使方志战线以外的读者读得懂,爱读爱看。即使是关于方志理论的文章,也应该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不应充满八股腔,一味板着面孔说话。在文章的体裁上也应提倡多样性,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格式。这样,刊物才能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

        二、适应方志工作发展的要求,大胆创新,是方志期刊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强大动力

        这个道理不用多讲。关键是办刊物不能年年老一套。老一套、老面孔适应不了发展变化的形势,不仅不能争取到更多的新读者,而且还会失去老读者。刊物的内容、形式,如刊物的栏目,所选文章的内容、体裁,版式和封面设计、装帧等等,每年都要争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使刊物年年有新面貌。甚至在办刊的机制、方式方法上也要适应形势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完全躺在吃财政饭上,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办好刊物争取更多的支持、更多的资金。

        创新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要求办好刊物。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刊物的新。因此,不但要重视刊物的形式新,更要关注刊物的内容新。编辑选择文章要力求选或者有新思想新观点、或者有新材料、或者有新的论证方法的文章,当然各方面都有新意的文章则更好。要尽量避免选用那些炒冷饭的文章。一期刊物有两三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有多的更好),这期刊物就算站住了。

        三、招贤纳士,广交朋友,联系一批作者队伍,是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坚实基础

        办刊物离不开作者。一个刊物如果没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有较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几乎可以说不可能办好。而如何通过刊物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作者,并通过刊物培养作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增强刊物与他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使他们成为刊物重点稿件的基本来源,这是每个刊物都应当考虑的问题。也许,在这个问题上各个刊物各有各的高招。但是不论怎样,编辑应该是发现好作者的伯乐,应该是作者的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朋友,才可以倾心交谈,编辑才能了解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所长,作者才能了解刊物之所需,刊物对作者也才能托付重任。如何联系并巩固一批作者队伍,如何当好伯乐和作者的知心朋友,各个刊物和编辑可能也是各有各的心得体会。在适当时候,我们全国方志期刊可以就此举行专题交流。

        四、方志期刊之间加强联系和合作,是进一步办好方志期刊的重要条件

    过去,我们方志期刊有这样的联系和合作,如两年一次的全国方志期刊会议。但仅只是这样的联系和合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互相交流有关信息;召开办刊的经验交流会,可以在会上互道办刊的甘苦,经验共享,教训共醒;联合举办工作专题研讨会,研究办刊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联合举办方志理论研讨会,组织文章作者就某个或某几个理论问题进行研讨;联合组织优秀文章评选,等等。而像今天这样方志期刊工作座谈会,我们要继续办好,让它形成一种联系制度,两年左右开一次,可以轮流坐庄,由各省方志期刊编辑部(方志办)轮流组织会议。

    《中国地方志》在坚持指导性、学术性、实践性这些原有定位的前提下,明年也将有一些创新。如刊物由双月刊变为月刊,并要适当增加一些栏目,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在刊物封面、印张上也会有一些改变,等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逐步把《中国地方志》办成方志工作导向的旗帜(即方志期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使方志工作在方向上不发生偏离),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促进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科建设的基地,培养方志专业人员和切磋方志工作的园地,介绍方志文化和进行方志文化交流的窗口。总之,要使《中国地方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坚强阵地。

        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在创刊后,经过几代编辑人员的艰苦努力,这些期刊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为广大作者和读者们所熟悉和认同,形成我国期刊园地中的特色产品,成为方志事业的重要品牌和发展资源。保护和提高这些品牌,保护和发展方志期刊,不仅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责任,也是各省市志办的责任,同时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方志期刊工作者的继续加倍努力。这些品牌是方志界的品牌,也是各省文化界的品牌,是方志工作者辛勤培育的,我们只能把她越办越好。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