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修志人物)托起心智的彩虹——访巴林右旗修志带头人纳·宝音贺希格
  • 纳·宝音贺希格,现任赤峰市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他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内蒙古当代蒙古文学研究会、内蒙古民间文学协会、内蒙古地方志学会、赤峰市作家协会等学(协)会会员,内蒙古民俗学会秘书长。

      从纳·宝音贺希格身兼数职,看得出他是个爱好比较广泛的人。他在主持巴林右旗修志工作的同时,搞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有人说他象深秋一样成熟又丰富。他热爱民间文艺、民俗的搜集、整理研究,也非常喜欢搞文学创作。可以说,纳·宝音贺希格是当地乃至全区文史界的多面手。

    纳·宝音贺希格1975年就读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上学。当他第一次看见图书馆的藏书时,惊得目瞪口呆。世界上竟会有图书如此之多的地方! 我要遨游书的海洋的强烈愿望在他心底萌生。他认真有步骤有计划地读起了《蒙古秘史》、《黄金史纲》、《青史演义》、《一层楼》等历史、文学书籍。在大学期间仅读书笔记、札记就写了100多万字。这给他以后的工作、做学问打下扎实的基础。1978年毕业分配到巴林右旗文化馆工作。1981年调入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成为当时方志界最年轻的一名编辑。24年后的今天,已是全区从事修志年限最长的老兵了。24年,在历史的长河是个瞬间。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有几个24年呢?纳·宝音贺希格把青春的年华和智慧献给了修志事业。在我青春的歌里,修志是主旋律。在我青春的梦里,修志是蓝蓝的大海。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曾经工作笔耕的真实写照。

    八十年代初,就全国而言,编修第一轮修志工作刚刚启动。纳·宝音贺希格一面给其他省市地区修志单位写信联系,查寻地方志理论方面的资料学习,一面着手搜集资料。有一次,他到六十里外的地方搜集资料。回家的路上正赶上了白毛风。肆虐的白毛风打得他睁眼都困难。他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行走着。这一次用心去体会了“寸步难行”的真正含义。时隔几年后,当他第一次听到《草原恋》时流泪了。因为歌词“……凶猛的风暴将我锤炼”让他想起那年、那月、那日、那刻骨铭心的白毛风。辛勤的劳动换回了金秋的丰收。 1993年,他主编的蒙文《巴林右旗志》(100万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全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纂出版的新志书。纳·宝音贺希格还参加了汉文《巴林右旗志》(80万字)的编写、编纂。1992年汉文旗志书分别获赤峰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巴林右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蒙文旗志书1994年获第九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1999年,蒙汉文《巴林右旗志》获第一届自治区地方志二等奖。还参编了蒙汉文合壁《宝日勿苏中学校志》(内部发行)。完成了《赤峰年鉴》、《内蒙古年鉴》的撰稿任务。2001、2002年他被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评为优秀撰稿人。1997年、2003年,他被评为自治区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记三等功、嘉奖。1997年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自治区修志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旗志办被评为《赤峰年鉴》编写工作先进集体。

    狭义的文史和地方志紧密相连。纳·宝音贺希格为自治区文史部门提供了三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发表了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他整理编写的巴林右旗27座寺庙的资料(6万多字)和珍贵图片,1994年编入《昭乌达寺院》一书。1995年他的论文《五部喀尔喀翁吉惕部研究》被评为赤峰市蒙古语文学会第四次年会优秀论文。

    清廷非常重视和需要巴林部。清代,有固伦淑慧公主(孝庄文皇后之女)和硕荣宪公主(康熙次女)等三位公主前后下嫁到巴林草原。纳·宝音贺希格在通读《清史稿》的同时,翻阅参考其他史料,编著了《金枝衍庆——清代三位公主》,即将与读者见面。

      为了抢救有失传危险的民族文化遗产,纳·宝音贺希格经常深入偏僻的农村牧区,搜集资料。有一次,为搜集一首民歌,他走访一位老牧民。走近蒙古包时,牛犊般大的一只牧狗,狺狺狂吠,向他猛扑而来。当他和牧狗搏斗得很激烈时,主人回来解救了他。主人剪下牧狗的尾巴毛,烧成灰,给他伤处涂抹,以防伤口感染。深感内疚的主人备起了酒肉,拉着马头琴一边又一边说唱那首民歌,至到纳·宝音贺希格把歌词、歌调记录完毕。纳·宝音贺希格共收集了包括《巴林盛庆四大民歌》等几乎失传的民歌在内的三百多首民歌,其中,二百多首民歌分别选入《蒙古民歌一千首》、《昭乌达民歌》、《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等书刊。

    他搜集整理编辑了《巴林民间故事与传说》(30万字),准备出版。其中,70多首民间故事传说,被选入《昭乌达地名传说》一书。1991年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撰工作先进工作者。

    《格萨尔》是广泛流传在蒙藏民间的英雄诗史。抢救《格萨尔》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第六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纳·宝音贺希格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搜集整理了在巴林草原上流传的有关《格萨尔》的传说,并自筹资金,完成了《格萨尔》传说有关的风物拍照工作。1986、1997年两次受到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社科院联合进行的表彰。2002年他的论文《蒙文〈格萨尔〉中的阿珠莫日根形象》,在赤峰市蒙古语文学会第一次学术会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林部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的蒙古文蒙古族编年史《水晶念珠》是巴林右旗拉喜彭斯克编著的。纳·宝音贺希格在博览《元史》、《史记》等史料的同时,深入民间体验风土民情,编著了《巴林狩猎》、《蒙古农业》、《蒙古族祭火风俗》、《蒙古游戏琶日吉》、《卜骨》等五十多篇文章,在区内外报刊上介绍巴林民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1999年他被评为第十九届那达慕大会筹备承办工作先进个人。他编著的《巴林风俗志》一书,2001年获得了赤峰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论文《关于巴林服装服饰浅谈》2003年被评为首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节研讨会优秀论文。

    在纳·宝音贺希格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艺术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迷人的巴林草原风光,丰富而多彩的巴林民间文学、民俗,给予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遐想。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勇往直前、奔向远方的精神,励勉他刻苦写作。出自巴林右旗的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巴·贝林布赫和作家阿·敖德斯尔的优美作品,激励他创作再创作!在半眠状态中,构思文章度过漫漫长夜,是他常有的事情。纳·宝音贺希格用蒙文创作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相声、舞剧等作品有一百多万字。1988年、1989年在自治区儿童文学有奖征文活动中,儿童小说《阿都沁鸟儿》和《五分钟的课》,分别获二等奖和纪念奖。1989年儿童小说《大伯》在赤峰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四十周年小说散文大奖赛中获二等奖。小说集《远方的哥哥》(22万字),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发行。散文集《金色的圣滩》,在出版之中。他的作品歌颂真、善、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象甘露一样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1987年、2001年分别被评为赤峰市、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受表彰,记二等功。

    明年是纳·宝音贺希格从事修志工作25年。在文章结束之际,笔者衷心希望他多情的25岁烂漫、美好,祝愿他托起的心智彩虹更加艳丽、迷人!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修志人物)托起心智的彩虹——访巴林右旗修志带头人纳·宝音贺希格
  • 纳·宝音贺希格,现任赤峰市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他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内蒙古当代蒙古文学研究会、内蒙古民间文学协会、内蒙古地方志学会、赤峰市作家协会等学(协)会会员,内蒙古民俗学会秘书长。

      从纳·宝音贺希格身兼数职,看得出他是个爱好比较广泛的人。他在主持巴林右旗修志工作的同时,搞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有人说他象深秋一样成熟又丰富。他热爱民间文艺、民俗的搜集、整理研究,也非常喜欢搞文学创作。可以说,纳·宝音贺希格是当地乃至全区文史界的多面手。

    纳·宝音贺希格1975年就读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上学。当他第一次看见图书馆的藏书时,惊得目瞪口呆。世界上竟会有图书如此之多的地方! 我要遨游书的海洋的强烈愿望在他心底萌生。他认真有步骤有计划地读起了《蒙古秘史》、《黄金史纲》、《青史演义》、《一层楼》等历史、文学书籍。在大学期间仅读书笔记、札记就写了100多万字。这给他以后的工作、做学问打下扎实的基础。1978年毕业分配到巴林右旗文化馆工作。1981年调入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成为当时方志界最年轻的一名编辑。24年后的今天,已是全区从事修志年限最长的老兵了。24年,在历史的长河是个瞬间。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有几个24年呢?纳·宝音贺希格把青春的年华和智慧献给了修志事业。在我青春的歌里,修志是主旋律。在我青春的梦里,修志是蓝蓝的大海。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曾经工作笔耕的真实写照。

    八十年代初,就全国而言,编修第一轮修志工作刚刚启动。纳·宝音贺希格一面给其他省市地区修志单位写信联系,查寻地方志理论方面的资料学习,一面着手搜集资料。有一次,他到六十里外的地方搜集资料。回家的路上正赶上了白毛风。肆虐的白毛风打得他睁眼都困难。他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行走着。这一次用心去体会了“寸步难行”的真正含义。时隔几年后,当他第一次听到《草原恋》时流泪了。因为歌词“……凶猛的风暴将我锤炼”让他想起那年、那月、那日、那刻骨铭心的白毛风。辛勤的劳动换回了金秋的丰收。 1993年,他主编的蒙文《巴林右旗志》(100万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全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纂出版的新志书。纳·宝音贺希格还参加了汉文《巴林右旗志》(80万字)的编写、编纂。1992年汉文旗志书分别获赤峰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巴林右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蒙文旗志书1994年获第九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1999年,蒙汉文《巴林右旗志》获第一届自治区地方志二等奖。还参编了蒙汉文合壁《宝日勿苏中学校志》(内部发行)。完成了《赤峰年鉴》、《内蒙古年鉴》的撰稿任务。2001、2002年他被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评为优秀撰稿人。1997年、2003年,他被评为自治区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记三等功、嘉奖。1997年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自治区修志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旗志办被评为《赤峰年鉴》编写工作先进集体。

    狭义的文史和地方志紧密相连。纳·宝音贺希格为自治区文史部门提供了三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发表了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他整理编写的巴林右旗27座寺庙的资料(6万多字)和珍贵图片,1994年编入《昭乌达寺院》一书。1995年他的论文《五部喀尔喀翁吉惕部研究》被评为赤峰市蒙古语文学会第四次年会优秀论文。

    清廷非常重视和需要巴林部。清代,有固伦淑慧公主(孝庄文皇后之女)和硕荣宪公主(康熙次女)等三位公主前后下嫁到巴林草原。纳·宝音贺希格在通读《清史稿》的同时,翻阅参考其他史料,编著了《金枝衍庆——清代三位公主》,即将与读者见面。

      为了抢救有失传危险的民族文化遗产,纳·宝音贺希格经常深入偏僻的农村牧区,搜集资料。有一次,为搜集一首民歌,他走访一位老牧民。走近蒙古包时,牛犊般大的一只牧狗,狺狺狂吠,向他猛扑而来。当他和牧狗搏斗得很激烈时,主人回来解救了他。主人剪下牧狗的尾巴毛,烧成灰,给他伤处涂抹,以防伤口感染。深感内疚的主人备起了酒肉,拉着马头琴一边又一边说唱那首民歌,至到纳·宝音贺希格把歌词、歌调记录完毕。纳·宝音贺希格共收集了包括《巴林盛庆四大民歌》等几乎失传的民歌在内的三百多首民歌,其中,二百多首民歌分别选入《蒙古民歌一千首》、《昭乌达民歌》、《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等书刊。

    他搜集整理编辑了《巴林民间故事与传说》(30万字),准备出版。其中,70多首民间故事传说,被选入《昭乌达地名传说》一书。1991年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撰工作先进工作者。

    《格萨尔》是广泛流传在蒙藏民间的英雄诗史。抢救《格萨尔》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第六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纳·宝音贺希格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搜集整理了在巴林草原上流传的有关《格萨尔》的传说,并自筹资金,完成了《格萨尔》传说有关的风物拍照工作。1986、1997年两次受到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社科院联合进行的表彰。2002年他的论文《蒙文〈格萨尔〉中的阿珠莫日根形象》,在赤峰市蒙古语文学会第一次学术会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林部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的蒙古文蒙古族编年史《水晶念珠》是巴林右旗拉喜彭斯克编著的。纳·宝音贺希格在博览《元史》、《史记》等史料的同时,深入民间体验风土民情,编著了《巴林狩猎》、《蒙古农业》、《蒙古族祭火风俗》、《蒙古游戏琶日吉》、《卜骨》等五十多篇文章,在区内外报刊上介绍巴林民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1999年他被评为第十九届那达慕大会筹备承办工作先进个人。他编著的《巴林风俗志》一书,2001年获得了赤峰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论文《关于巴林服装服饰浅谈》2003年被评为首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节研讨会优秀论文。

    在纳·宝音贺希格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艺术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迷人的巴林草原风光,丰富而多彩的巴林民间文学、民俗,给予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遐想。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勇往直前、奔向远方的精神,励勉他刻苦写作。出自巴林右旗的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巴·贝林布赫和作家阿·敖德斯尔的优美作品,激励他创作再创作!在半眠状态中,构思文章度过漫漫长夜,是他常有的事情。纳·宝音贺希格用蒙文创作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相声、舞剧等作品有一百多万字。1988年、1989年在自治区儿童文学有奖征文活动中,儿童小说《阿都沁鸟儿》和《五分钟的课》,分别获二等奖和纪念奖。1989年儿童小说《大伯》在赤峰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四十周年小说散文大奖赛中获二等奖。小说集《远方的哥哥》(22万字),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发行。散文集《金色的圣滩》,在出版之中。他的作品歌颂真、善、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象甘露一样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1987年、2001年分别被评为赤峰市、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受表彰,记二等功。

    明年是纳·宝音贺希格从事修志工作25年。在文章结束之际,笔者衷心希望他多情的25岁烂漫、美好,祝愿他托起的心智彩虹更加艳丽、迷人!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