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文化天地)弘扬科尔沁文化,打造跨盟市文化生态旅游
  • 一、源远流长的科尔沁文化

        科尔沁,是一个蒙古部落的名称,明清史籍中又称为火儿慎、好儿趁、廓尔沁。蒙语科尔沁意为带弓箭的人,指成吉思汗时期大汗卫队里背弓挂箭的卫士,后来演变为部落名称。据《蒙古游牧记》、《清史稿》记载,该部落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的后裔,元明时游牧于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一带,传十四代至奎蒙克塔斯哈喇时(明仁宗洪熙年间),为厄鲁特蒙古所破,南走避居嫩江流域。因同族有阿鲁科尔沁,自号嫩江科尔沁以别之。后去嫩江二字,称科尔沁。经过明代二百余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强盛。游牧之地北起嫩江,南至辽河,成为蒙古诸部落中仅次于察哈尔部的强大部落。

        科尔沁又是一个地域概念。

        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崛起时,科尔沁部率先归附。皇太极即位后,科尔沁部协助后金展开征服战争,并于1635年最后消灭察哈尔部统一了漠南蒙古。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台吉集会盛京,向皇太极奉上博克达彻辰汗尊号。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封科尔沁台吉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位于诸王公之上。同年,皇太极遣使到漠南蒙古诸部查户口、编牛录,统一划定盟旗界线。科尔沁部编为6旗,后增加4旗,共10旗,是为哲里木盟。辖地范围北起嫩江、南至辽河、东抵盛京边墙、西跨兴安岭。大致相当于今通辽市和兴安盟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

        上述地域范围也被称为科尔沁,或科尔沁草原。

        早在5000年前,今辽河流域一带就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以后,东胡、山戎、乌桓、鲜卑、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曾把这里作为自己的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话剧。元以后,这里就成了蒙古民族的游牧之地。当15世纪初科尔沁部落移居斯土时,他们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故园。正是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成就并见证了一个英雄部落的光荣与梦想。科尔沁,从历史的后院走到前台,用血与火的画笔,描绘了这片土地上新的绚丽多彩的画卷。

        哲里木盟的会盟地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哲里木苏木西北1.5公里处,这里群山环抱、河谷宽阔,草木丰茂。10个敖包围成一圈,簇拥着一个较大的敖包。遥想当日,十旗王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赶来,丰神耀日,扈从如云。周围的牧民向这里赶来,载歌载舞,飞彩流觞。王公们在这里共商全盟大计,同时举行隆重的祭敖包活动。党中央管理蒙旗的机构理藩院(蒙古衙门)派代表参加。当地牧民举行那达慕以示庆贺,使3年一度的会盟成了草原上的盛大节日。

        科尔沁部与清朝统治集团的姻亲关系,历来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1612年,努尔哈赤闻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颇淑范,遣使欲娶之。明安贝勒遂绝他部之请,送其女来。太祖以礼亲迎,大宴成婚。这是科尔沁部之女嫁于满洲第一人。1614年,科尔沁台吉莽古斯将女嫁于皇太极为妻。1615年,科尔沁台吉孔果尔将女送于努尔哈赤为妻,1626年,努尔哈赤将二弟舒尔哈齐之孙女嫁于科尔沁台吉奥巴。据统计,科尔沁王公之女先后有19人做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皇后、妃子,清皇室公主先后有9人嫁给科尔沁部王公。整个清代,科尔沁部与满清皇室的联姻不绝于史。乾隆皇帝出巡科尔沁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

        嗣徽彤营著,绵泽励山中

        设候严喧沓,清尘奉狩巡

        敬诚堪爱处,未忍视如宾。

        为人们所熟知的孝庄太后(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台吉宰桑之女,1625年13岁时嫁于皇太极,1636年皇太极继位,被封为永福宫庄妃。三年后生福临,母以子贵,晋封为皇后,并追封其父宰桑为和硕忠亲王。1644年其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被尊为皇太后。1662年孙玄烨即位,被尊为太皇太后。1687年75岁时病故,死后谥号孝庄。孝庄后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精心辅政,巧妙协调各方政治力量,  以其特殊地位和过人才智,在清初由乱到治的历史巨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嫁到科尔沁的众多公主、格格,一方面加强了满洲贵族与蒙古贵族的姻亲关系,另一方面也起到羁縻和监视科尔沁王公的作用,使北方屏藩更加巩固。

        北不断亲的延续和发展,到道光年间形成了备指额驸制度。即从科尔沁等王公、贝勒嫡系子弟及清廷下嫁公主所生的子孙中,挑选十五至二十岁聪明俊秀者,送往京师理藩院培养,以备公主、郡主选为额驸。据说在道光年间,仅科左中旗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就达2000余人,科右中旗500余人,可见双方通婚规模之大。

        这种状况不仅改变了蒙古族的血缘成分,而且在这种出嫁和迎娶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科尔沁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形成极具特色的科尔沁婚礼亚文化。

        当联姻的喜悦还缭绕在每个人心头,所向披靡的科尔沁铁骑又踏上了征战之旅。

        科尔沁以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有大征伐,必以兵从。如亲征葛尔丹及剿策妄阿拉布坦、罗卜藏丹津、 葛尔丹策凌、达瓦齐诸役,札萨克等效力戎行,莫不懋著勤劳。一(张穆《蒙古游牧记》)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僧格林沁。由于嫁到科尔沁部的公主无出,僧格林沁被指定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札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嗣子,因此和道光皇帝有了一种甥舅关系。有人认为这是他被清廷倚为心腹重臣的重要原因。

        但僧格林沁戎马一生,实心效命,抵抗英法联军的入侵,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无不亲冒锋镝,功勋卓著,他所率领的科尔沁铁骑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比之满洲八旗子弟的没落,蒙古铁骑是忠诚和勇武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后,科尔沁以蒙古游牧之地,很快受到中原农耕文化的冲击,康熙帝曾派人到蒙古诸部教之以耕,说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后,汉族农民涌向科尔沁草原,蒙古贵族进行合法或不合法的招垦,使科尔沁地区渐渐呈现农牧杂处的局面。其间,蒙古人以开放的胸襟容纳了这些在关内流离失所的汉族农民。蒙汉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科尔沁草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一曲颂歌。只是到了清末以后,党中央或地方统治集团企图从出放荒地中谋取利益,掠夺了蒙古人民的牧场或农田,招致蒙古人民的反对。著名的抗垦事件有牙石、绰克达赉、陶克陶胡的抗垦以及民国年间的嘎达梅林抗垦,显示了蒙古人民为维护自己的土地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特别是日俄帝国主义,把我国东北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蚕食鲸吞,无所不用其极。1912年,沙俄通过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唆使科右前旗郡王乌泰发动叛乱,妄图脱离中国。在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大部分科尔沁王公和科尔沁人民及时识破并坚决抵制了沙俄及乌泰等少数人的阴谋活动,倾心内向,协助政府军很快平定了叛乱,挫败了沙俄妄图分裂中国的野心。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在科尔沁地区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推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但科尔沁地区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和追求,并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7年五一大会在科尔沁草原上召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科尔沁辉煌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荣光。

        科尔沁以其厚重的底蕴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作为部落名称和地域名称,科尔沁在人们的传诵中获得了极大地知名度,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心理认同。

        人们用科尔沁这一名称来称谓某些特定的区域或事物,就是科尔沁文化的具体表现。著名的如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湿地、科尔沁民歌、科尔沁舞蹈、科尔沁牛、科尔沁细毛羊……使得整个草原洋溢着浓郁的科尔沁风情。

    对于许多人来说,科尔沁代表着草原、绿色、宁静和向往。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喜欢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科尔沁人’,这代表着一种认同、一种感恩,还有些许的骄傲。

    文化,同文明一样,是作为历史的世界的标志。它是与野蛮(作为自然的世界)相对立,以野蛮为参考系获得意义与形式的。

        广义地说,文化这一概念泛指人类的一切人的存在方式,由于人类往往并不直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们在使用中常常把文化概念局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其标志。所以狭义地说,文化概念,又仅仅只是泛指人类的精神产品及其总和。因此,科尔沁文化,狭义地讲,是 指科尔沁地域内由科尔沁蒙古人创造的精神产品,如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说唱艺术等。而广义的科尔沁文化包括:

        1、上述地域内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明末清初以来,科尔沁部移居以来的文化是其杰出代表,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是其主要特征。       

        2、科尔沁部在迁徙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外来文化与上述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弘扬科尔沁文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

        历史发展到21世纪,中国及内蒙古各地都发生着翻天 覆地的变化。作为历史上科尔沁地区的传承和延续,通辽市及兴安盟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来是相互促进的,如何发挥这两个盟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实现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是摆在当地领导和群众面前的迫切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2002年全区委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构 想,集中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奋发图强,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热切愿望。这也是内蒙古地区弘扬先进文化,实现走进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支点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通辽市和兴安盟分别制定了自身发展战略,如通辽市提出绿色城市理念,兴安盟提出旅游兴盟的主张,都是立足当地实际的有益之举。但无论是绿色城市还是旅游兴盟,都应挖掘当地文化底蕴,走生态路,打文化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科尔沁文化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科尔沁文化应该且完全能够为绿色城市旅游兴盟的战略提供文化支持。

       粗略地讲,科尔沁文化包括草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亚文化系统又有若干子目。如民俗文化中的婚俗、服饰、饮食文化等。

        同样是蒙古族婚俗,鄂尔多斯婚礼现在已经是驰名的亚文化品牌,  而科尔沁婚礼,  由于众多的皇室迎娶和公主下嫁等丰富内涵,其精彩程度不容置疑,但是在发掘、整理、保存及宣传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科尔沁地区还是有名的少儿版画艺术之乡民族曲艺之乡安代之乡中国马王之乡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科尔沁文化的血肉,那么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则是科尔沁文化的筋骨,这使得科尔沁文化天然地具有生态文化的属性。

        在科尔沁地区长期生活的人民以游牧民族为主。直到清末以前,辽阔的草原构成科尔沁地区的主要生态景观。

        丰美的草原养育了骠悍的骏马和矫健的儿郎,战火中的豪迈与柔情是草原上永久回荡的旋律。草原在孕育了游牧文明的同时,也孕育了游牧人开放、诚信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念,并在历史中得到延续。

        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对草原的热爱,就像农耕民族对 土地的热爱一样,不仅出于他们的生活需要,而且成为深入血脉的信仰。

    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的法律中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此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有保护生态的传统,如倒场放牧以使草原得到恢复、禁止猎杀繁育期或哺乳期的动物、保护水资源等等。当游牧经济受到农耕经济的冲击后,这种保护生态的传统仍在地域文化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并持续地发挥作用。如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认为山川草木皆有生命,时至今日,草原上的牧民仍然把某些树木奉为“神树”,使其得以保护。

    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过有意识的发现、保护和利用,变成了当代文化(文化意识),亦即上升为与物质相对应的精神产品。这种文化附丽于物质(自然或人文)而存在,又反过来浸润自然或心灵,并指导或推动行动。

    科尔沁地区的自然存在在历史的过程中无不积淀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属人的自然,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人类的活动,又无时不丰富着自然的文化内涵,使文化不是一种僵化的概念或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随着科尔沁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往,在这种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也把科尔沁文化传播到该文化圈以外的地区,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现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生活着不少科尔沁人及其后裔,他们作为科尔沁文化的体现者,同时也是科尔沁文化的传播者。这一文化的影响力如此强大,有些在科尔沁地区工作和生活过的外地人,他们身上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认同感,使得科尔沁文化在发展和传播中,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或文学艺术形式(精神产品),成为科尔沁文化的集中体现,又对科尔沁文化的传播和凝炼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为科尔沁文化在新时期大放异彩创造了条件。

        弘扬科尔沁文化,就是从一个新的高度整合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因此,我们今天弘扬科尔沁文化,并不是把科尔沁地区恢复到几百年前的老样子,而是要在继承和发扬科尔沁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科尔沁地区的当代文化,并着眼于科尔沁地区新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另一方面,科尔沁文化的厚重和深广使她本身成为一个品牌,一笔巨大的财富,一座待开发的宝藏。

        众所周知,最早提出香格里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是在他的那本小书《消失的地平线》中。也有许多人知道,书中所描写的布满黄金、鲜花的广袤的牧场和蜿蜒的小溪,人们幸福、和平地生活 的场景,其实是描写我国云南省的丽江、四川省的木里、稻城等县。

        香格里拉这一品牌享誉全球的时候,这一品牌 的拥有者相距那些真正的创造者竟是如此遥远。

        如果说这种现象使我们困惑,那么另外一些则使我们兴奋。鄂尔多斯也已是享誉世界的品牌,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除了拥有优秀的产品,鄂尔多斯的文化底蕴同样使我们折服。

        昭君是近些年逐渐叫响的品牌。

        在呼和浩特,有昭君大酒店、昭君香烟、昭君驼绒被、昭君美食村、昭君马头琴、兆君羊绒衫……许多产品以昭君命名,使昭君品牌的无形资产迅速增值。有人曾出价上亿元欲买断昭君品牌,但是没有实现,原因是这一品牌的内在价值早已超过几亿元。

    在科尔沁地区,也有一些以科尔沁命名的产品或文化品牌,如科尔沁酒业、科尔沁蒙古剧等。可以预期, 当一大批以科尔沁命名的产品脱颖而出之际,也许就是科尔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之际。

    三、加强科尔沁文化的研究宣传工作,办好“两园一节一会”,做强做大旅游文化产业

    科尔沁文化是一个丰富、复杂的系统,弘扬科尔沁文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需要统筹兼顾。

        这些年,中国掀起文化热旅游热节庆热,各地的文化节旅游节不知凡几。其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借鉴。

        呼和浩特市于1999年在原昭君庙会的基础上,推出了昭君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连续4届,一届比一届成功。有专家在总结昭君文化节成功的原因时,谈到这样几个方面:定位准确、操作得当、持之以恒。  

        昭君精神就是追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精神,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代表了历史的取舍,代表了时代的走向。呼和浩特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昭君坟,为弘扬昭君文化创造了条件。昭君文化节展示了首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和青城人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昂扬旋律。

        对于科尔沁地区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当然是科尔沁文化。无视这一点,或者对此视而不见,另搞一套,无疑是舍本逐末。

        科尔沁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不是什么人凭空臆造的。科尔沁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及认同感。科尔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开放、诚信、生态保护和英雄主义等,在今天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完全可以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的原因,科尔沁被划分为两个行政区域,有一部分被划到不同的省域。但是科尔沁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

    弘扬科尔沁文化,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通辽市和兴安盟为主体,内引外联,兼容并包,建立跨盟市、甚至跨省域的大文化区域。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两个盟市,要奋勇争先,加强协作,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科尔沁文化的开发建设中来。毕竟,科尔沁文化是区域内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属于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样一笔财富,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一些设想,以就教于方家。

        弘扬科尔沁文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研究、宣传的层面,一是操作、实践的层面。两个层面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研究、宣传层面,可在适当地点成立科尔沁文化研究会,鼓励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以及进行其他方面的科尔沁文化研究宣传活动。创办会刊,如《科尔沁文化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展示科尔沁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出版、公布其他有关科尔沁文化的研究成果,如设立科尔沁文化研究基金,鼓励有志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组织研讨会、论坛等,如科尔沁文化论坛、生态论坛、草原文化研讨会等,加强科尔沁文化研究的国内及国际交流;利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书法、摄影、美术、民间文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科尔沁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要保护、整理、发掘当地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科尔沁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培养大批专业和业余文化人才,带动全民性的文化热潮,把科尔沁文化这一品牌做强、做大。

        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剧团演出等一切媒体,宣传推广科尔沁文化,在提高和普及两方面下功夫。凝聚所有科尔沁人以及一切对科尔沁文化怀有美好感情的人们的热情和力量,了解科尔沁、热爱科尔沁、建设科尔沁。

        研究、宣传工作到位了,实践工作就有了基础。

        操作、实践层面,办好两园一节一会,积极倡导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加快招商引资,以旅游文化产业带  动区域经济腾飞。

        两园,即科尔沁生态园、科尔沁民族民俗风情园。这是弘扬科尔沁文化的基础建设。

        科尔沁在历史上是驰名的草原,本身就是一座硕大的生态园,现在保留下来的草原仍不在少数,经过科尔沁人民大搞生态建设,目前生态环境日趋好转。阿尔山矿泉群、大青沟、科尔沁湿地、察尔森水库及国家森林公园、莫力庙沙漠水库等生态景观遍布草原,构成蔚为大观的生态景点群。其中有常年不竭的温泉、有冰雪世界、石塘 林、众多的湖泊、原始森林、野生珍稀动物……在草原的蓝天碧草间,大自然的奇美钟灵毓秀。加上着力营造的自然、休闲、生态的文化氛围,徜徉其间,北国的清凉胜境带给人无限的愉悦,使人尘虑顿消,流连忘返。

        如果说生态园的特点是恬静、休闲、回归自然,那么民族民俗风情园就要贴近历史、贴近民间,营造出热闹、奇特、参与的气氛。历史上的哲里木盟会盟地、成吉思汗庙以及众多寺庙、王府、王陵(公主陵)、古塔、古城址都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结晶。通过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可以形成几个大型的民族民俗风情园,如兴安盟拟建的元代文化城等。民族民俗风情园应是科尔沁文化的集中展示,如科尔沁婚礼、科尔沁服饰、饮食文化、马文化、以传统竞技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以说唱艺术、舞蹈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喇嘛教、萨满教宗教文化、以骑兵为代表 的军事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充溢着独特的魅力,也是有巨大吸引力、竞争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一节是旅游文化节。目前通辽市有每年一届的赛马节,兴安盟有规模不等的那达慕大会。在此基础上,应合力打造统一、高水平、高起点的科尔沁文化节,使之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节庆名牌。

         科尔沁文化节以生态园和民族民俗风情园为依托,倡导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节日期间必定是科尔沁草原最美 丽动人的季节,草原上羊欢马嘶、碧水清幽,歌如海,人如潮。蒙古族传统习俗如会盟、祭天、嫁娶、赛马、射箭等盛大场面,展开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画。这是草原人民心中的天堂,也是所有来到草原上的人们的天堂。

        一会是指经贸洽谈会。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是题中应有之义。至于经贸洽谈会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旅游文化节的吸引力,一方面与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等有关。此不赘述。

        两园一节一会是文化,同时也是经济,应该遵循 经济规律,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操作。文化既能够对经济 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本身作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20%左右,日本娱乐业的经营收入高达35万亿日元,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科尔沁文化应有意识地把文博业、演艺业、会展业、文体娱乐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比如在阿尔山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发展滑雪、滑冰等体育旅游项目,同时也可承办体育比赛,并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那达慕传统盛会,也是集文艺、体育、经贸为一体,应该按照会展业、体育业、文艺业等多种产业化形式合理运作。总之,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开放、诚信的经济运行环境,以巨大的商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国外客商以文化经济项目为载体,推进人文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共同努力,做强做大旅游文化大文章。

        还要积极挖掘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的合理内核,以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为契机,实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经常化、产业化。通过两园一节一会把生态建设与保护与科尔沁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起来,与旅游文化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地区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使科尔沁大地成为文明、富裕、祥和、充满生态保护和人文精神的人间乐园。

        (作者单位:内蒙古档案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化天地)弘扬科尔沁文化,打造跨盟市文化生态旅游
  • 一、源远流长的科尔沁文化

        科尔沁,是一个蒙古部落的名称,明清史籍中又称为火儿慎、好儿趁、廓尔沁。蒙语科尔沁意为带弓箭的人,指成吉思汗时期大汗卫队里背弓挂箭的卫士,后来演变为部落名称。据《蒙古游牧记》、《清史稿》记载,该部落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的后裔,元明时游牧于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一带,传十四代至奎蒙克塔斯哈喇时(明仁宗洪熙年间),为厄鲁特蒙古所破,南走避居嫩江流域。因同族有阿鲁科尔沁,自号嫩江科尔沁以别之。后去嫩江二字,称科尔沁。经过明代二百余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强盛。游牧之地北起嫩江,南至辽河,成为蒙古诸部落中仅次于察哈尔部的强大部落。

        科尔沁又是一个地域概念。

        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崛起时,科尔沁部率先归附。皇太极即位后,科尔沁部协助后金展开征服战争,并于1635年最后消灭察哈尔部统一了漠南蒙古。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台吉集会盛京,向皇太极奉上博克达彻辰汗尊号。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封科尔沁台吉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位于诸王公之上。同年,皇太极遣使到漠南蒙古诸部查户口、编牛录,统一划定盟旗界线。科尔沁部编为6旗,后增加4旗,共10旗,是为哲里木盟。辖地范围北起嫩江、南至辽河、东抵盛京边墙、西跨兴安岭。大致相当于今通辽市和兴安盟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

        上述地域范围也被称为科尔沁,或科尔沁草原。

        早在5000年前,今辽河流域一带就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以后,东胡、山戎、乌桓、鲜卑、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曾把这里作为自己的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话剧。元以后,这里就成了蒙古民族的游牧之地。当15世纪初科尔沁部落移居斯土时,他们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故园。正是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成就并见证了一个英雄部落的光荣与梦想。科尔沁,从历史的后院走到前台,用血与火的画笔,描绘了这片土地上新的绚丽多彩的画卷。

        哲里木盟的会盟地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哲里木苏木西北1.5公里处,这里群山环抱、河谷宽阔,草木丰茂。10个敖包围成一圈,簇拥着一个较大的敖包。遥想当日,十旗王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赶来,丰神耀日,扈从如云。周围的牧民向这里赶来,载歌载舞,飞彩流觞。王公们在这里共商全盟大计,同时举行隆重的祭敖包活动。党中央管理蒙旗的机构理藩院(蒙古衙门)派代表参加。当地牧民举行那达慕以示庆贺,使3年一度的会盟成了草原上的盛大节日。

        科尔沁部与清朝统治集团的姻亲关系,历来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1612年,努尔哈赤闻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颇淑范,遣使欲娶之。明安贝勒遂绝他部之请,送其女来。太祖以礼亲迎,大宴成婚。这是科尔沁部之女嫁于满洲第一人。1614年,科尔沁台吉莽古斯将女嫁于皇太极为妻。1615年,科尔沁台吉孔果尔将女送于努尔哈赤为妻,1626年,努尔哈赤将二弟舒尔哈齐之孙女嫁于科尔沁台吉奥巴。据统计,科尔沁王公之女先后有19人做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皇后、妃子,清皇室公主先后有9人嫁给科尔沁部王公。整个清代,科尔沁部与满清皇室的联姻不绝于史。乾隆皇帝出巡科尔沁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

        嗣徽彤营著,绵泽励山中

        设候严喧沓,清尘奉狩巡

        敬诚堪爱处,未忍视如宾。

        为人们所熟知的孝庄太后(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台吉宰桑之女,1625年13岁时嫁于皇太极,1636年皇太极继位,被封为永福宫庄妃。三年后生福临,母以子贵,晋封为皇后,并追封其父宰桑为和硕忠亲王。1644年其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被尊为皇太后。1662年孙玄烨即位,被尊为太皇太后。1687年75岁时病故,死后谥号孝庄。孝庄后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精心辅政,巧妙协调各方政治力量,  以其特殊地位和过人才智,在清初由乱到治的历史巨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嫁到科尔沁的众多公主、格格,一方面加强了满洲贵族与蒙古贵族的姻亲关系,另一方面也起到羁縻和监视科尔沁王公的作用,使北方屏藩更加巩固。

        北不断亲的延续和发展,到道光年间形成了备指额驸制度。即从科尔沁等王公、贝勒嫡系子弟及清廷下嫁公主所生的子孙中,挑选十五至二十岁聪明俊秀者,送往京师理藩院培养,以备公主、郡主选为额驸。据说在道光年间,仅科左中旗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就达2000余人,科右中旗500余人,可见双方通婚规模之大。

        这种状况不仅改变了蒙古族的血缘成分,而且在这种出嫁和迎娶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科尔沁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形成极具特色的科尔沁婚礼亚文化。

        当联姻的喜悦还缭绕在每个人心头,所向披靡的科尔沁铁骑又踏上了征战之旅。

        科尔沁以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有大征伐,必以兵从。如亲征葛尔丹及剿策妄阿拉布坦、罗卜藏丹津、 葛尔丹策凌、达瓦齐诸役,札萨克等效力戎行,莫不懋著勤劳。一(张穆《蒙古游牧记》)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僧格林沁。由于嫁到科尔沁部的公主无出,僧格林沁被指定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札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嗣子,因此和道光皇帝有了一种甥舅关系。有人认为这是他被清廷倚为心腹重臣的重要原因。

        但僧格林沁戎马一生,实心效命,抵抗英法联军的入侵,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无不亲冒锋镝,功勋卓著,他所率领的科尔沁铁骑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比之满洲八旗子弟的没落,蒙古铁骑是忠诚和勇武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后,科尔沁以蒙古游牧之地,很快受到中原农耕文化的冲击,康熙帝曾派人到蒙古诸部教之以耕,说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后,汉族农民涌向科尔沁草原,蒙古贵族进行合法或不合法的招垦,使科尔沁地区渐渐呈现农牧杂处的局面。其间,蒙古人以开放的胸襟容纳了这些在关内流离失所的汉族农民。蒙汉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科尔沁草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一曲颂歌。只是到了清末以后,党中央或地方统治集团企图从出放荒地中谋取利益,掠夺了蒙古人民的牧场或农田,招致蒙古人民的反对。著名的抗垦事件有牙石、绰克达赉、陶克陶胡的抗垦以及民国年间的嘎达梅林抗垦,显示了蒙古人民为维护自己的土地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特别是日俄帝国主义,把我国东北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蚕食鲸吞,无所不用其极。1912年,沙俄通过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唆使科右前旗郡王乌泰发动叛乱,妄图脱离中国。在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大部分科尔沁王公和科尔沁人民及时识破并坚决抵制了沙俄及乌泰等少数人的阴谋活动,倾心内向,协助政府军很快平定了叛乱,挫败了沙俄妄图分裂中国的野心。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在科尔沁地区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推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但科尔沁地区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和追求,并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7年五一大会在科尔沁草原上召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科尔沁辉煌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荣光。

        科尔沁以其厚重的底蕴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作为部落名称和地域名称,科尔沁在人们的传诵中获得了极大地知名度,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心理认同。

        人们用科尔沁这一名称来称谓某些特定的区域或事物,就是科尔沁文化的具体表现。著名的如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湿地、科尔沁民歌、科尔沁舞蹈、科尔沁牛、科尔沁细毛羊……使得整个草原洋溢着浓郁的科尔沁风情。

    对于许多人来说,科尔沁代表着草原、绿色、宁静和向往。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喜欢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科尔沁人’,这代表着一种认同、一种感恩,还有些许的骄傲。

    文化,同文明一样,是作为历史的世界的标志。它是与野蛮(作为自然的世界)相对立,以野蛮为参考系获得意义与形式的。

        广义地说,文化这一概念泛指人类的一切人的存在方式,由于人类往往并不直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们在使用中常常把文化概念局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其标志。所以狭义地说,文化概念,又仅仅只是泛指人类的精神产品及其总和。因此,科尔沁文化,狭义地讲,是 指科尔沁地域内由科尔沁蒙古人创造的精神产品,如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说唱艺术等。而广义的科尔沁文化包括:

        1、上述地域内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明末清初以来,科尔沁部移居以来的文化是其杰出代表,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是其主要特征。       

        2、科尔沁部在迁徙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外来文化与上述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弘扬科尔沁文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

        历史发展到21世纪,中国及内蒙古各地都发生着翻天 覆地的变化。作为历史上科尔沁地区的传承和延续,通辽市及兴安盟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来是相互促进的,如何发挥这两个盟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实现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是摆在当地领导和群众面前的迫切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2002年全区委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构 想,集中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奋发图强,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热切愿望。这也是内蒙古地区弘扬先进文化,实现走进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支点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通辽市和兴安盟分别制定了自身发展战略,如通辽市提出绿色城市理念,兴安盟提出旅游兴盟的主张,都是立足当地实际的有益之举。但无论是绿色城市还是旅游兴盟,都应挖掘当地文化底蕴,走生态路,打文化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科尔沁文化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科尔沁文化应该且完全能够为绿色城市旅游兴盟的战略提供文化支持。

       粗略地讲,科尔沁文化包括草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亚文化系统又有若干子目。如民俗文化中的婚俗、服饰、饮食文化等。

        同样是蒙古族婚俗,鄂尔多斯婚礼现在已经是驰名的亚文化品牌,  而科尔沁婚礼,  由于众多的皇室迎娶和公主下嫁等丰富内涵,其精彩程度不容置疑,但是在发掘、整理、保存及宣传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科尔沁地区还是有名的少儿版画艺术之乡民族曲艺之乡安代之乡中国马王之乡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科尔沁文化的血肉,那么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则是科尔沁文化的筋骨,这使得科尔沁文化天然地具有生态文化的属性。

        在科尔沁地区长期生活的人民以游牧民族为主。直到清末以前,辽阔的草原构成科尔沁地区的主要生态景观。

        丰美的草原养育了骠悍的骏马和矫健的儿郎,战火中的豪迈与柔情是草原上永久回荡的旋律。草原在孕育了游牧文明的同时,也孕育了游牧人开放、诚信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念,并在历史中得到延续。

        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对草原的热爱,就像农耕民族对 土地的热爱一样,不仅出于他们的生活需要,而且成为深入血脉的信仰。

    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的法律中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此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有保护生态的传统,如倒场放牧以使草原得到恢复、禁止猎杀繁育期或哺乳期的动物、保护水资源等等。当游牧经济受到农耕经济的冲击后,这种保护生态的传统仍在地域文化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并持续地发挥作用。如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认为山川草木皆有生命,时至今日,草原上的牧民仍然把某些树木奉为“神树”,使其得以保护。

    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过有意识的发现、保护和利用,变成了当代文化(文化意识),亦即上升为与物质相对应的精神产品。这种文化附丽于物质(自然或人文)而存在,又反过来浸润自然或心灵,并指导或推动行动。

    科尔沁地区的自然存在在历史的过程中无不积淀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属人的自然,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人类的活动,又无时不丰富着自然的文化内涵,使文化不是一种僵化的概念或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随着科尔沁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往,在这种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也把科尔沁文化传播到该文化圈以外的地区,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现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生活着不少科尔沁人及其后裔,他们作为科尔沁文化的体现者,同时也是科尔沁文化的传播者。这一文化的影响力如此强大,有些在科尔沁地区工作和生活过的外地人,他们身上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认同感,使得科尔沁文化在发展和传播中,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或文学艺术形式(精神产品),成为科尔沁文化的集中体现,又对科尔沁文化的传播和凝炼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为科尔沁文化在新时期大放异彩创造了条件。

        弘扬科尔沁文化,就是从一个新的高度整合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因此,我们今天弘扬科尔沁文化,并不是把科尔沁地区恢复到几百年前的老样子,而是要在继承和发扬科尔沁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科尔沁地区的当代文化,并着眼于科尔沁地区新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另一方面,科尔沁文化的厚重和深广使她本身成为一个品牌,一笔巨大的财富,一座待开发的宝藏。

        众所周知,最早提出香格里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是在他的那本小书《消失的地平线》中。也有许多人知道,书中所描写的布满黄金、鲜花的广袤的牧场和蜿蜒的小溪,人们幸福、和平地生活 的场景,其实是描写我国云南省的丽江、四川省的木里、稻城等县。

        香格里拉这一品牌享誉全球的时候,这一品牌 的拥有者相距那些真正的创造者竟是如此遥远。

        如果说这种现象使我们困惑,那么另外一些则使我们兴奋。鄂尔多斯也已是享誉世界的品牌,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除了拥有优秀的产品,鄂尔多斯的文化底蕴同样使我们折服。

        昭君是近些年逐渐叫响的品牌。

        在呼和浩特,有昭君大酒店、昭君香烟、昭君驼绒被、昭君美食村、昭君马头琴、兆君羊绒衫……许多产品以昭君命名,使昭君品牌的无形资产迅速增值。有人曾出价上亿元欲买断昭君品牌,但是没有实现,原因是这一品牌的内在价值早已超过几亿元。

    在科尔沁地区,也有一些以科尔沁命名的产品或文化品牌,如科尔沁酒业、科尔沁蒙古剧等。可以预期, 当一大批以科尔沁命名的产品脱颖而出之际,也许就是科尔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之际。

    三、加强科尔沁文化的研究宣传工作,办好“两园一节一会”,做强做大旅游文化产业

    科尔沁文化是一个丰富、复杂的系统,弘扬科尔沁文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需要统筹兼顾。

        这些年,中国掀起文化热旅游热节庆热,各地的文化节旅游节不知凡几。其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借鉴。

        呼和浩特市于1999年在原昭君庙会的基础上,推出了昭君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连续4届,一届比一届成功。有专家在总结昭君文化节成功的原因时,谈到这样几个方面:定位准确、操作得当、持之以恒。  

        昭君精神就是追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精神,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代表了历史的取舍,代表了时代的走向。呼和浩特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昭君坟,为弘扬昭君文化创造了条件。昭君文化节展示了首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和青城人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昂扬旋律。

        对于科尔沁地区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当然是科尔沁文化。无视这一点,或者对此视而不见,另搞一套,无疑是舍本逐末。

        科尔沁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不是什么人凭空臆造的。科尔沁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及认同感。科尔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开放、诚信、生态保护和英雄主义等,在今天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完全可以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的原因,科尔沁被划分为两个行政区域,有一部分被划到不同的省域。但是科尔沁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

    弘扬科尔沁文化,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通辽市和兴安盟为主体,内引外联,兼容并包,建立跨盟市、甚至跨省域的大文化区域。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两个盟市,要奋勇争先,加强协作,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科尔沁文化的开发建设中来。毕竟,科尔沁文化是区域内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属于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样一笔财富,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一些设想,以就教于方家。

        弘扬科尔沁文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研究、宣传的层面,一是操作、实践的层面。两个层面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研究、宣传层面,可在适当地点成立科尔沁文化研究会,鼓励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以及进行其他方面的科尔沁文化研究宣传活动。创办会刊,如《科尔沁文化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展示科尔沁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出版、公布其他有关科尔沁文化的研究成果,如设立科尔沁文化研究基金,鼓励有志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组织研讨会、论坛等,如科尔沁文化论坛、生态论坛、草原文化研讨会等,加强科尔沁文化研究的国内及国际交流;利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书法、摄影、美术、民间文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科尔沁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要保护、整理、发掘当地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科尔沁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培养大批专业和业余文化人才,带动全民性的文化热潮,把科尔沁文化这一品牌做强、做大。

        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剧团演出等一切媒体,宣传推广科尔沁文化,在提高和普及两方面下功夫。凝聚所有科尔沁人以及一切对科尔沁文化怀有美好感情的人们的热情和力量,了解科尔沁、热爱科尔沁、建设科尔沁。

        研究、宣传工作到位了,实践工作就有了基础。

        操作、实践层面,办好两园一节一会,积极倡导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加快招商引资,以旅游文化产业带  动区域经济腾飞。

        两园,即科尔沁生态园、科尔沁民族民俗风情园。这是弘扬科尔沁文化的基础建设。

        科尔沁在历史上是驰名的草原,本身就是一座硕大的生态园,现在保留下来的草原仍不在少数,经过科尔沁人民大搞生态建设,目前生态环境日趋好转。阿尔山矿泉群、大青沟、科尔沁湿地、察尔森水库及国家森林公园、莫力庙沙漠水库等生态景观遍布草原,构成蔚为大观的生态景点群。其中有常年不竭的温泉、有冰雪世界、石塘 林、众多的湖泊、原始森林、野生珍稀动物……在草原的蓝天碧草间,大自然的奇美钟灵毓秀。加上着力营造的自然、休闲、生态的文化氛围,徜徉其间,北国的清凉胜境带给人无限的愉悦,使人尘虑顿消,流连忘返。

        如果说生态园的特点是恬静、休闲、回归自然,那么民族民俗风情园就要贴近历史、贴近民间,营造出热闹、奇特、参与的气氛。历史上的哲里木盟会盟地、成吉思汗庙以及众多寺庙、王府、王陵(公主陵)、古塔、古城址都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结晶。通过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可以形成几个大型的民族民俗风情园,如兴安盟拟建的元代文化城等。民族民俗风情园应是科尔沁文化的集中展示,如科尔沁婚礼、科尔沁服饰、饮食文化、马文化、以传统竞技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以说唱艺术、舞蹈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喇嘛教、萨满教宗教文化、以骑兵为代表 的军事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充溢着独特的魅力,也是有巨大吸引力、竞争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一节是旅游文化节。目前通辽市有每年一届的赛马节,兴安盟有规模不等的那达慕大会。在此基础上,应合力打造统一、高水平、高起点的科尔沁文化节,使之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节庆名牌。

         科尔沁文化节以生态园和民族民俗风情园为依托,倡导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节日期间必定是科尔沁草原最美 丽动人的季节,草原上羊欢马嘶、碧水清幽,歌如海,人如潮。蒙古族传统习俗如会盟、祭天、嫁娶、赛马、射箭等盛大场面,展开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画。这是草原人民心中的天堂,也是所有来到草原上的人们的天堂。

        一会是指经贸洽谈会。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是题中应有之义。至于经贸洽谈会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旅游文化节的吸引力,一方面与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等有关。此不赘述。

        两园一节一会是文化,同时也是经济,应该遵循 经济规律,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操作。文化既能够对经济 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本身作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20%左右,日本娱乐业的经营收入高达35万亿日元,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科尔沁文化应有意识地把文博业、演艺业、会展业、文体娱乐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比如在阿尔山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发展滑雪、滑冰等体育旅游项目,同时也可承办体育比赛,并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那达慕传统盛会,也是集文艺、体育、经贸为一体,应该按照会展业、体育业、文艺业等多种产业化形式合理运作。总之,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开放、诚信的经济运行环境,以巨大的商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国外客商以文化经济项目为载体,推进人文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共同努力,做强做大旅游文化大文章。

        还要积极挖掘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的合理内核,以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为契机,实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经常化、产业化。通过两园一节一会把生态建设与保护与科尔沁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起来,与旅游文化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地区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使科尔沁大地成为文明、富裕、祥和、充满生态保护和人文精神的人间乐园。

        (作者单位:内蒙古档案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