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史海钩沉)归化城和漠北漠西间的驼路(三)
  • 五、新辟路。

    自从十九世纪外蒙古独立(1921年),嗣后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原交错穿行内、外蒙古的古城子路,受到关卡阻扣,游匪劫掠的影响,只好在中国境内重新开辟一条驼路,即新辟路。此路比旧路多迂绕2000余里。路遥费重极不经济不说,而路途中水草条件不好,流沙阻滞。商驼经行此路,是迫不得已,出于无奈。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以后,又改道绕至肃州新兴峡而行。新辟路自归化城起,至新疆古城子(即今奇台县),设80多站,程途约7660余里。

    由归化城北跨蜈蚣坝行90里至可可以力更。西北行70里至希拉穆仁(召河)。西北行80里至叉叉。西北行60里至塔尔浑河。西北行60里至百灵庙。西北行120里至红灰不浪圪。西北行110里至勿兰不浪圪。西北行110里至圐圙(库伦)高儿。西北行110里至哈路忽洞圪。西北行110里至白彦高儿。西行100里至黑沙兔。西行100里至摩尔古庆(沁)。西行110里至人头山。西行100里至达拉脑包。西行120里至小泉子。西行110里至乌兰以勒更。西行100里至贲红。西行110里至善丹庙。西行110里至沙海子。西行100里至达拉黑沙(图)兔。西行90里至合察不气。西行110里至白彦卯独。西行110里至马莲渠。西行100里至习尼乌素。西行100里至通圪拉乌素。西行100里至察哈点勒素。西行150里至倒不浪。西行90里黑拉孟太。西行110里至三个井。西行110里至哈拉甲(夹)刚。西行130里至忽拉素。西行100里至半滩。西行100里至丁盖。西行90里至树窝头。西行80里至拐子湖脑包(敖包)泉。西行90里至枳机坡。西行110里至芦草井。西行110里至达赖胡同。西行100里至包尔川井。西行110里至东河。西行120里至二黑子河。西行90里至半滩。西行100里至芦草井子(此站至半滩,连四旱程)。西行350里至半滩。西行150里至野马井子(此站至火烧井子连三旱程)。西行310里至火烧井子。西行100里至公坡泉。西行90里至骆驼井子。西行90里至枳机乌素。西行90里至明水。西行90里至半滩。西行90里至天尔泉。西行90里至半滩。西行90里至二驾乌兔。西行90里至大石头。西行100里至刺梅花泉。西行90里至半滩。西南行90里至秃葫芦。西南行100里至一堵墙。西南行90里至西盐池。西行100里至西蜜泉。西行100里至奎素。西行60里至二夹湖。西北行70里至镇西。西北行60里至黄土厂。西北行70里至骆驼泉。西北行90里至枳机台。西北行100里至地虎沟。西北行80里至桌子山。西北行60里至黑山头。西北行120里至枳机湖。西北行90里至三个庄。西北行90里至古城子。

    由古城子至迪化(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约300余里。无论车驼,均4程可达,沿途有驻军保护。再向西北行至塔尔巴哈台;再向西北行至伊犁。这两地向西即进入俄罗斯境。

    据说归化城“三大号”之首号大盛魁在鼎盛时期,其商队曾到达俄国伊尔库茨克、恰克图和“毛斯圪洼”(即莫斯科),如从归化城到“毛斯圪洼”,即由古城子路向西北方向出境直达。而从归化城到恰克图、伊尔库茨克等地,则由库伦路北行而至。

     

    六、宁夏路。

    此路本为车道,但经常亦有商驼队取此道来往于归化城和宁夏,甘肃、青海乃至新疆。至宁夏银川约20余站,途程约1520里。

    由归化城西行(经台阁牧)60里至毕克齐。西行(经察素齐)60里至多尔济。西行(经鄂尔圪逊)60里至苏波罗盖。西行60里至萨拉齐县治。西行(经鄂尔圪逊)60里至包头县治(今包头东河区)。西行50里至察汗伊勒更。西行(经兔儿湾)70里至哈拉汗补隆。西行晏安和桥50里至五原县治。西行70里至邬家地。西行50里至天德太。西行60里至临河县治。西南行60里至乌拉河。西行(约经4站)280里至磴口县治。西南行(约经2站)180里至石嘴子。西南行90里至平罗县治。西南行100里至宁夏回族自治区治(银川)。

    以上七条驼路,通常是在清朝末期至民国中期经商驼队所循之道。先前及嗣后驼路与此七条驼路之异同不多赘叙。

    上述驼运路线及各台站约略情况,在《绥远通志稿》中均有记录。该通志稿中说:至于西北省外交通,则视内地情势大异,中经大漠、流沙塞途,气候寒冷,非独人烟稀少,水草亦多恶劣。沿途所经各站,且多不毛之地,牛马当之,势难远行。遑论负重,故西北商运大道,皆驼路也。以驼能耐饥渴而利行沙也,俗谓之“旱船”。凡行驼路,以饮料定站口之标准。遇水草缺乏,站程必大;或隔一站,或一、二站,始达有水草处。名曰“干站”。将入“干站”,则用长形木桶,预储饮水以行,亦不能多携,仅敷人用而已。或站有一井,水量无多,聊以济人饥渴。驼只不能便饮,则各啖盐少许,求其困渴,以度此干站,而其精力固无伤也;数日弗饮弗食,仍能负重以行,绝非它畜所可比拟,誉为“旱船”,意在此乎。行驼路者,每至一站,驼夫扎帷幕既定,拾薪汲水,各司其事,坎地为灶,出釜作炊,其宿也,大帮备有账蓬,或尽露天而眠。驼只则分班轮牧,昼息夜行,日以为常。即有村庄,概不投止。往返行程,皆需数月始达。每当各令,路远天寒,夜宿幕中,坚冰或在身底,大雪或没卧驼。

     (作者: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

  • (史海钩沉)归化城和漠北漠西间的驼路(三)
  • 五、新辟路。

    自从十九世纪外蒙古独立(1921年),嗣后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原交错穿行内、外蒙古的古城子路,受到关卡阻扣,游匪劫掠的影响,只好在中国境内重新开辟一条驼路,即新辟路。此路比旧路多迂绕2000余里。路遥费重极不经济不说,而路途中水草条件不好,流沙阻滞。商驼经行此路,是迫不得已,出于无奈。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以后,又改道绕至肃州新兴峡而行。新辟路自归化城起,至新疆古城子(即今奇台县),设80多站,程途约7660余里。

    由归化城北跨蜈蚣坝行90里至可可以力更。西北行70里至希拉穆仁(召河)。西北行80里至叉叉。西北行60里至塔尔浑河。西北行60里至百灵庙。西北行120里至红灰不浪圪。西北行110里至勿兰不浪圪。西北行110里至圐圙(库伦)高儿。西北行110里至哈路忽洞圪。西北行110里至白彦高儿。西行100里至黑沙兔。西行100里至摩尔古庆(沁)。西行110里至人头山。西行100里至达拉脑包。西行120里至小泉子。西行110里至乌兰以勒更。西行100里至贲红。西行110里至善丹庙。西行110里至沙海子。西行100里至达拉黑沙(图)兔。西行90里至合察不气。西行110里至白彦卯独。西行110里至马莲渠。西行100里至习尼乌素。西行100里至通圪拉乌素。西行100里至察哈点勒素。西行150里至倒不浪。西行90里黑拉孟太。西行110里至三个井。西行110里至哈拉甲(夹)刚。西行130里至忽拉素。西行100里至半滩。西行100里至丁盖。西行90里至树窝头。西行80里至拐子湖脑包(敖包)泉。西行90里至枳机坡。西行110里至芦草井。西行110里至达赖胡同。西行100里至包尔川井。西行110里至东河。西行120里至二黑子河。西行90里至半滩。西行100里至芦草井子(此站至半滩,连四旱程)。西行350里至半滩。西行150里至野马井子(此站至火烧井子连三旱程)。西行310里至火烧井子。西行100里至公坡泉。西行90里至骆驼井子。西行90里至枳机乌素。西行90里至明水。西行90里至半滩。西行90里至天尔泉。西行90里至半滩。西行90里至二驾乌兔。西行90里至大石头。西行100里至刺梅花泉。西行90里至半滩。西南行90里至秃葫芦。西南行100里至一堵墙。西南行90里至西盐池。西行100里至西蜜泉。西行100里至奎素。西行60里至二夹湖。西北行70里至镇西。西北行60里至黄土厂。西北行70里至骆驼泉。西北行90里至枳机台。西北行100里至地虎沟。西北行80里至桌子山。西北行60里至黑山头。西北行120里至枳机湖。西北行90里至三个庄。西北行90里至古城子。

    由古城子至迪化(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约300余里。无论车驼,均4程可达,沿途有驻军保护。再向西北行至塔尔巴哈台;再向西北行至伊犁。这两地向西即进入俄罗斯境。

    据说归化城“三大号”之首号大盛魁在鼎盛时期,其商队曾到达俄国伊尔库茨克、恰克图和“毛斯圪洼”(即莫斯科),如从归化城到“毛斯圪洼”,即由古城子路向西北方向出境直达。而从归化城到恰克图、伊尔库茨克等地,则由库伦路北行而至。

     

    六、宁夏路。

    此路本为车道,但经常亦有商驼队取此道来往于归化城和宁夏,甘肃、青海乃至新疆。至宁夏银川约20余站,途程约1520里。

    由归化城西行(经台阁牧)60里至毕克齐。西行(经察素齐)60里至多尔济。西行(经鄂尔圪逊)60里至苏波罗盖。西行60里至萨拉齐县治。西行(经鄂尔圪逊)60里至包头县治(今包头东河区)。西行50里至察汗伊勒更。西行(经兔儿湾)70里至哈拉汗补隆。西行晏安和桥50里至五原县治。西行70里至邬家地。西行50里至天德太。西行60里至临河县治。西南行60里至乌拉河。西行(约经4站)280里至磴口县治。西南行(约经2站)180里至石嘴子。西南行90里至平罗县治。西南行100里至宁夏回族自治区治(银川)。

    以上七条驼路,通常是在清朝末期至民国中期经商驼队所循之道。先前及嗣后驼路与此七条驼路之异同不多赘叙。

    上述驼运路线及各台站约略情况,在《绥远通志稿》中均有记录。该通志稿中说:至于西北省外交通,则视内地情势大异,中经大漠、流沙塞途,气候寒冷,非独人烟稀少,水草亦多恶劣。沿途所经各站,且多不毛之地,牛马当之,势难远行。遑论负重,故西北商运大道,皆驼路也。以驼能耐饥渴而利行沙也,俗谓之“旱船”。凡行驼路,以饮料定站口之标准。遇水草缺乏,站程必大;或隔一站,或一、二站,始达有水草处。名曰“干站”。将入“干站”,则用长形木桶,预储饮水以行,亦不能多携,仅敷人用而已。或站有一井,水量无多,聊以济人饥渴。驼只不能便饮,则各啖盐少许,求其困渴,以度此干站,而其精力固无伤也;数日弗饮弗食,仍能负重以行,绝非它畜所可比拟,誉为“旱船”,意在此乎。行驼路者,每至一站,驼夫扎帷幕既定,拾薪汲水,各司其事,坎地为灶,出釜作炊,其宿也,大帮备有账蓬,或尽露天而眠。驼只则分班轮牧,昼息夜行,日以为常。即有村庄,概不投止。往返行程,皆需数月始达。每当各令,路远天寒,夜宿幕中,坚冰或在身底,大雪或没卧驼。

     (作者: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