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9卷  /  区情概览

2019卷

  • 区情概述
  • 发布时间:01-19
  • 来源:
  •  

    【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1月,全区18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春季共出现11次较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夏初东部地区及巴彦淖尔市降水偏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损失,进入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暴雨洪涝灾害侵袭,但赤峰市大部地区仍持续干旱;入秋后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对农牧业生产有利。9月上旬,呼伦贝尔市农区出现初霜冻,损失较重。综合评价2018年度气候年景为正常。

    气温  2018年,全区平均气温在-3.6(图里河)~10.1℃(拐子湖)  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东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鄂尔多斯市大部、阿拉善盟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高11.6℃。

    2018年全区平均气温为5.8℃,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0.7℃,比上年同期低0.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高(图1)。

     

    1  19612018年内蒙古历年平均气温

     

    降水  2018年全区总降水量在64.1(拐子湖)~765.8毫米(阿荣旗)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中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南部、阿拉善盟中部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多25%2.1倍(额济纳旗),其中阿拉善盟西部偏多1倍以上。

    2018年,全区平均降水量378.0毫米,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多59.4毫米,比上年同期多96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多(图2)。

     

    2  19612018年内蒙古历年年降水量

     

    极端气候事件  2018年,全区共95站日出现极端气候事件,较上年少30站日。

    2018年,全区共有11站出现极端高温事件,比上年少59站日,83日赤峰市巴林左旗日最高气温达到历史极值。全区共19站、30站日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比上年多30站日。

    2018年,全区有9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较上年少25站日,其中两站超过历史极值。全区出现极端降雨事件45站日,较上年多24站日,其中阿拉善盟乌斯太等8站日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

    沙尘天气  2018年春季,全区出现11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比去年同期多7次。31415日,自治区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较历年同期(20002014年)平均日期偏晚27天,较去年首发时间提前32天。11次沙尘天气过程中以446日过程强度较强、影响较大,影响区域为西部大部地区及包头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西部等地。沙尘天气过程对民航、公路运输、设施农业等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2781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圆口纲1种、鱼纲100种、哺乳纲138种、鸟纲436种、爬行纲28种、两栖纲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99种。

    水资源  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

    湿地资源  8公顷以上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总面积60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5.08%,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148万公顷,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24.6%。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和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森林资源  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13年全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0.44亿公顷,森林面积0.25亿公顷,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1.03%;人工造林保存面积64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8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5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全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  根据2014年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9.14亿亩和6.12亿亩(全区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

    湿地资源  除海洋以外,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19种类型,湿地面积601.06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25%,居全国第三位。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的保护体系,保护湿地面积171.5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28.5%

    造林绿化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415万亩,约占全国任务的1/9。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15万亩,打造各级各类精品工程380多个。初步统计,2018年全区完成营造林面积85.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1.4万公顷,飞播造林6.1万公顷,封山育林10.8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7.7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5.2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5.1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8.4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0.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1%

    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2018年,全区生产煤炭9.26亿吨、同比增加7415万吨,增长8.7%。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生产原煤2.66亿吨、同比增长8.5%,西部地区生产原煤6.6亿吨、同比增长8.8%,其中鄂尔多斯市6.11亿吨、同比增长6.7%。从企业类型看,地方企业生产原煤4.74亿吨、同比增长11.8%,区外国企生产原煤4536万吨、同比增长12.3%,党中央所属煤炭企业生产原煤4.02亿吨、同比增长5.1%,其中神华集团在我区煤矿生产原煤2.1亿吨、同比增长5.1%

    2018年,全区进口煤炭3479万吨、增长6.5%,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2.8亿吨)的12.3%。其中,策克口岸进口1406万吨,甘其毛道口岸进口1711万吨。

    2018年,全区销售煤炭9.5亿吨、同比增长4.4%。其中,销往区外5.4亿吨、同比增长10.2%;区内销售4.1亿吨、同比下降2.4%2018年,全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29.8%

    环境保护  2018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5.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1.4万公顷,飞播造林6.1万公顷,封山育林10.8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7.7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5.2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5.1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8.4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0.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1%

    2018年,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7.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2万公顷。

    农业资源  2018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9.0万公顷,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3.4万公顷,下降8.9%。粮食总产量3553.3万吨,比上年增长9.2%;油料产量201.5万吨,下降16.3%;甜菜产量515.9万吨,增长49.8%;蔬菜产量1006.5万吨,下降9.4%;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25.5万吨,下降15.8%

    畜牧业资源  2018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67.2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71.8万吨,下降2.3%;牛肉产量61.4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106.3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19.7万吨,下降2.0%。禽蛋产量55.2万吨,增长3.7%。牛奶产量565.6万吨,增长2.3%。年末牲畜存栏数7277.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2%。其中,生猪存栏497.3万头,下降1.6%;牛存栏616.2万头,下降6.1%;羊存栏6001.9万只,下降1.8%

    2018年,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663.7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2%;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

     

    2018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及增长速度

     

    旅游资源  2018年,全区接待旅游者130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40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国内游客12856.1万人次,增长12.2%;国内旅游收入3924.0亿元,增长16.8%。接待入境旅游者188.1万人次,增长1.8%;入境旅游创汇12.7亿美元,增长2.1%

    【人口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55个民族组成。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2534.0万人,比上年增加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89.1万人,乡村人口94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306.2万人,女性人口1227.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1万人,出生率为8.35‰;死亡人口15.1万人,死亡率为5.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0‰。

    【科教状况】  2018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1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60项,应用技术成果540项,软科学成果12项。全年专利申请16426件,授权专利9625件。年内,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数6277个,合同成交金额236.0亿元,增长45.0%。其中,区内成交技术金额13.1亿元,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6.8亿元,吸纳区外技术成果投入金额216.2亿元。2018年,全区共有57个有产品质量检验证书的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8个。

    2018年,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校研究生2.1万人,增长5.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6095人,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5357人。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在校学生45.5万人,增长1.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2.2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0.6万人。年末,有普通高中299所,在校学生42.1万人,下降3.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9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1.6万人。年末有初中691所,在校学生63.7万人,增长2.9%,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8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6.7万人。年末,有小学1655所,在校学生134.2万人,增长1.2%。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61.7万人,下降3.6%。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4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区情概述
  • 发布时间:01-19
  • 来源:
  •  

    【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1月,全区18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春季共出现11次较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夏初东部地区及巴彦淖尔市降水偏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损失,进入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暴雨洪涝灾害侵袭,但赤峰市大部地区仍持续干旱;入秋后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对农牧业生产有利。9月上旬,呼伦贝尔市农区出现初霜冻,损失较重。综合评价2018年度气候年景为正常。

    气温  2018年,全区平均气温在-3.6(图里河)~10.1℃(拐子湖)  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东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鄂尔多斯市大部、阿拉善盟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高11.6℃。

    2018年全区平均气温为5.8℃,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0.7℃,比上年同期低0.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高(图1)。

     

    1  19612018年内蒙古历年平均气温

     

    降水  2018年全区总降水量在64.1(拐子湖)~765.8毫米(阿荣旗)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中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南部、阿拉善盟中部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多25%2.1倍(额济纳旗),其中阿拉善盟西部偏多1倍以上。

    2018年,全区平均降水量378.0毫米,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多59.4毫米,比上年同期多96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多(图2)。

     

    2  19612018年内蒙古历年年降水量

     

    极端气候事件  2018年,全区共95站日出现极端气候事件,较上年少30站日。

    2018年,全区共有11站出现极端高温事件,比上年少59站日,83日赤峰市巴林左旗日最高气温达到历史极值。全区共19站、30站日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比上年多30站日。

    2018年,全区有9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较上年少25站日,其中两站超过历史极值。全区出现极端降雨事件45站日,较上年多24站日,其中阿拉善盟乌斯太等8站日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

    沙尘天气  2018年春季,全区出现11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比去年同期多7次。31415日,自治区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较历年同期(20002014年)平均日期偏晚27天,较去年首发时间提前32天。11次沙尘天气过程中以446日过程强度较强、影响较大,影响区域为西部大部地区及包头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西部等地。沙尘天气过程对民航、公路运输、设施农业等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2781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圆口纲1种、鱼纲100种、哺乳纲138种、鸟纲436种、爬行纲28种、两栖纲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99种。

    水资源  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

    湿地资源  8公顷以上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总面积60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5.08%,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148万公顷,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24.6%。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和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森林资源  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13年全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0.44亿公顷,森林面积0.25亿公顷,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1.03%;人工造林保存面积64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8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5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全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  根据2014年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9.14亿亩和6.12亿亩(全区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

    湿地资源  除海洋以外,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19种类型,湿地面积601.06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25%,居全国第三位。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的保护体系,保护湿地面积171.5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28.5%

    造林绿化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415万亩,约占全国任务的1/9。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15万亩,打造各级各类精品工程380多个。初步统计,2018年全区完成营造林面积85.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1.4万公顷,飞播造林6.1万公顷,封山育林10.8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7.7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5.2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5.1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8.4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0.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1%

    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2018年,全区生产煤炭9.26亿吨、同比增加7415万吨,增长8.7%。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生产原煤2.66亿吨、同比增长8.5%,西部地区生产原煤6.6亿吨、同比增长8.8%,其中鄂尔多斯市6.11亿吨、同比增长6.7%。从企业类型看,地方企业生产原煤4.74亿吨、同比增长11.8%,区外国企生产原煤4536万吨、同比增长12.3%,党中央所属煤炭企业生产原煤4.02亿吨、同比增长5.1%,其中神华集团在我区煤矿生产原煤2.1亿吨、同比增长5.1%

    2018年,全区进口煤炭3479万吨、增长6.5%,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2.8亿吨)的12.3%。其中,策克口岸进口1406万吨,甘其毛道口岸进口1711万吨。

    2018年,全区销售煤炭9.5亿吨、同比增长4.4%。其中,销往区外5.4亿吨、同比增长10.2%;区内销售4.1亿吨、同比下降2.4%2018年,全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29.8%

    环境保护  2018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5.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1.4万公顷,飞播造林6.1万公顷,封山育林10.8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7.7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5.2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5.1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8.4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0.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1%

    2018年,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7.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2万公顷。

    农业资源  2018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9.0万公顷,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3.4万公顷,下降8.9%。粮食总产量3553.3万吨,比上年增长9.2%;油料产量201.5万吨,下降16.3%;甜菜产量515.9万吨,增长49.8%;蔬菜产量1006.5万吨,下降9.4%;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25.5万吨,下降15.8%

    畜牧业资源  2018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67.2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71.8万吨,下降2.3%;牛肉产量61.4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106.3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19.7万吨,下降2.0%。禽蛋产量55.2万吨,增长3.7%。牛奶产量565.6万吨,增长2.3%。年末牲畜存栏数7277.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2%。其中,生猪存栏497.3万头,下降1.6%;牛存栏616.2万头,下降6.1%;羊存栏6001.9万只,下降1.8%

    2018年,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663.7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2%;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

     

    2018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及增长速度

     

    旅游资源  2018年,全区接待旅游者130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40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国内游客12856.1万人次,增长12.2%;国内旅游收入3924.0亿元,增长16.8%。接待入境旅游者188.1万人次,增长1.8%;入境旅游创汇12.7亿美元,增长2.1%

    【人口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55个民族组成。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2534.0万人,比上年增加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89.1万人,乡村人口94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306.2万人,女性人口1227.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1万人,出生率为8.35‰;死亡人口15.1万人,死亡率为5.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0‰。

    【科教状况】  2018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1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60项,应用技术成果540项,软科学成果12项。全年专利申请16426件,授权专利9625件。年内,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数6277个,合同成交金额236.0亿元,增长45.0%。其中,区内成交技术金额13.1亿元,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6.8亿元,吸纳区外技术成果投入金额216.2亿元。2018年,全区共有57个有产品质量检验证书的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8个。

    2018年,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校研究生2.1万人,增长5.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6095人,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5357人。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在校学生45.5万人,增长1.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2.2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0.6万人。年末,有普通高中299所,在校学生42.1万人,下降3.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9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1.6万人。年末有初中691所,在校学生63.7万人,增长2.9%,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8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6.7万人。年末,有小学1655所,在校学生134.2万人,增长1.2%。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61.7万人,下降3.6%。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4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