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2卷  /   教 育

2012卷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顶柱(蒙古族)

    副书记 校长:傅永春

    副书记: ***(蒙古族)白莉莉(女 蒙古族)

    副校长:刘宗瑞 吉日木图(蒙古族)孙国权 巴根那(蒙古族)

    【概况】2011年,内蒙古民族大学落实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和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育人为中心,以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工作为保障,深化校内改革,稳定办学规模,加快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保持校园稳定,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党建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领导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治区党委为学校配备2名副校长,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开展2010年度院(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绩考核工作,经过严格考核,提拔9名正处级干部和15名副处级干部,院(处)级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了部分单位党总支和党支部的设置,开展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举办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集中培训2 0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 188名,其中教工23名,学生1 165名,在校生党员比例达到11%。集中开展了“创先争优百日推进活动”,重点抓了强化党员培训、督促践行承诺、搞好领导点评、解决实际问题四项工作。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3个,优秀共产党员6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0名。文学院党总支被评为自治区和通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同志受通辽市表彰,11个基层党组织、8名同志受自治区高校工委表彰。坚持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校、院(处)两级党员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制定实施《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就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定风险等级,为形成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对基建、维修工程采取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方式,全年完成预算审计49项、结算审计45项,预结算原编送审额合计为3 579.57万元,审定额为3 267.20万元,审减额为312.37万元,总核减率8.73%。审计了挂靠学校的两家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建议。聘请社会审计人员,对9#学生公寓工程标底进行审计,核减84.75万元。委托内蒙古审计事务所对阿尔山培训中心工程进行了结算审计。

    【教学工作】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确立“稳定规模,注重内涵,创新模式,提升质量”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今后三年教学工作的具体思路、任务和措施;对教学管理、“质量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等10个先进集体和136人次进行表彰;制定和修订16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巩固了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制定并从2011级新生开始执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加强和规范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011年新增蒙药化学、蒙医温病学、分析化学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无机化学、蒙医方剂学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名教师分别获得自治区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和教坛新秀奖;申报网络工程、会计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新专业。共录取本专科学生5 286人(本科生5 130人,专科156人),共报到5 077人,报到率96%。成人教育录取新生8 084人,成人在籍学生总数达到21 176人,创历史新高。三本招生800人,新增的空乘专业招生200人,优化了学生结构、专业结构,提高了办学效益。

    开展第二轮教研室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全校145个教研室进行了认真评估,评估结果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水平。

    完成党中央与地方共建4个项目2 268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12亿元;投入410万元升级改造了教务管理系统和人机对话实验室,完成党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校园网建设项目和163个标准化考场的视频监控建设工作;术科考试采取封闭式管理、全程录像、使用电子计时仪进行测试等措施,保证了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

    发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设基地作用,新批准9个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各教学单位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开展培训活动,对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竞赛成果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予以奖励。选派34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选送84名学生到国内重点院校、知名教育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委托培养。

    【图书工作】图书馆投入240万元购进纸质文献1 835册,投入70余万元购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4种数据库,开通了“阿帕比中华数字书苑”等22种试用数据库,借换图书10.5万册,阅览室接待读者11万人,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8.5万人,完成磁条转换工作,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研究制定《图书馆搬迁工作方案》和《新馆运行实施方案》。

    【科技工作】召开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的学校科技工作,对5个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21名科技成就奖获得者、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青年科技创新标兵、科技合作创新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新增和修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立项和成果奖励办法》等15个科技管理规章制度,为加快科技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全年科研经费总额超过4 000万元,连续三年翻番增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资助经费530万元。重大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两项、“973”前期研究项目一项,经费达1 760万元。“蒙医药重点实验室”获得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为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被列入国家民委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学校将科研立项匹配资金直接作为奖励资金发放,年度科研成果奖励资金达到190多万元。学校自主研发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推行科研平台现代管理运行模式。出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与经费管理办法》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经费管理办法》,规定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必须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研究工作,实行人才公开招聘,项目公开招标,并按制度落实立项和运行经费,推动科研平台的建设。出台了《研究所建设与管理办法》,新成立了14个校级研究机构。

    充分发挥学报学术窗口、学术研究平台和培养学术人才的作用,承办全区高校学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开展学报新版出版1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与通辽市正式签署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双方围绕通辽市建设“自治区东部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科建设】召开首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对在自治区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14个单位和26人次进行表彰,修订和新出台《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学科建设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加快学科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校、院两级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保证学科建设规划和制度措施的落实。年内,学校10个一级学科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同时对应调整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新增中国史和草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调整后学校一级学科总数达到了11个。“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蒙药学博士点申报工作已通过国家主管部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的评审。完成2011年度目录内和目录外二级学科设置的论证工作,新增民族教育学、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蒙)药化学与药理学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和21个目录内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备案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达到40个;完成了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申报工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定和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意见》、《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6个规章制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专业学位教育体制和机制。2011年共招收研究生264人,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701人。

    【人才队伍建设】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全校岗位总量为2 006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1 532个,实际聘用1 325人;管理岗位233个,实际聘用231人;工勤技能岗位241个,实际聘用215人。通过首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实现了教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完成2011年的职称评审工作,31人获得正高级职称,56人获得副高级职称。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2011年公开招聘、引进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76人(其中博士6人),另有21名在职教师考取了博士、硕士研究生,16名在职教师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回校工作。全校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718人,占教师总数的68.7%,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23人,占教师总数的12%。有2名教师分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目前已签署聘请协议30多人,为提升科研水平和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完成自治区“草原英才”和通辽市“科尔沁英才”的推荐申报工作,2名教师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2名教师被授予“科尔沁英才”称号。实施“科尔沁学者”计划,76人被遴选为“科尔沁学者”,通过遴选,激发了广大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也为“草原英才”、“科尔沁英才”及以上人才评选提供了人才库支撑。

    【学生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修订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公寓区管理,有效维护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确定每年三月为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月,开展了以“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创建平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首届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保自救能力。出台《特色文体活动实施方案》,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开展人文知识竞赛、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书画作品联谊展、科技、文化、艺术“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举办第九届校园科技文化节,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学校学生获得二等奖和文艺比赛最佳节目奖。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中,学校参赛作品分别获得了机械制造类二等奖和科技发明类三等奖,学校被大赛组委会授予高校优秀组织奖。

    开展学生奖、助金和服务工作。完成自治区和学校两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比表彰工作;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1 913.3万元,发放勤工助学金、特困补助金、宋庆龄助学金、建行助学金、西部助学金等103.8万元,为396名特困学生减免学费76万元。

    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出台《关于学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安排48名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得了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组织召开3场大型就业洽谈会,30场专场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9 915个用人岗位信息,供需比例达2.251,初次就业率达到87.78%

    【学校管理】通过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新模式。在原有4个学院试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单位经费划拨办法》和《教学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将经费管理和使用权限下放给学院,并鼓励和支持学院开展自主创收,有效激发学院作为办学实体的活力。教学单位经费总额比调整前增加280万元,学院自我发展意识普遍增强,学院间的良性竞争成为自发行为。同时,学校在原有划拨经费的基础上新增670万元,按30%上浮岗位津贴,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

    实施后勤改革,建立“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经费管理体制,压缩临时用工56人,年减少人员经费支出43.9万元;商业房出租年增长97万元;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全年种植乔灌木7249棵(株),种植宿根花卉、草本花卉12万株;投入448万元对教室、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重视业绩与激励,增强了后勤人员节能增效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出台《招投标管理办法》、《大宗物资采购验收管理办法》和《修缮管理办法》,完善大宗物资采购和维修制度。全年参加通辽市政府招标6次,组织校内招标33次,招标预算金额4 304.66万元,实际中标金额3 723.16万元,节省资金572.5万元。

    附属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蒙西医结合重点医院,列人民族医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内儿科、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和教学、学生楼建设完成工程规划。飞利浦256层极速CT机投入使用。门诊人数达49.6万人次,住院病人达27 200人次,手术例数9 120次,经济收入3.03亿元,增长率为18%

    【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图书馆通过综合验收,博物馆正进行内部设计;滨河园区10号学生公寓楼交付使用,9号学生公寓楼已开工建设;西拉木伦校区工程实训中心已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封闭;农业科技园区道路、办公用房的论证设计以及道路建设招标工作完成,申报获得186万元土地整理项目资金。

    【综治工作】加大对民主党派驻校组织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促进民主党派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校园传教活动。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实施教职工“健身计划”,为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教职工提供免费早餐,鼓励教职工锻炼身体、同时加强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展教职工科学考察、休闲旅游、修身养性等活动,利用暑期组织三批共计120余名教职工到阿尔山旅游疗养。

    完善校园110与学校警务室的联动机制,健全安保体系,发挥技防措施作用,提升了整体防范能力。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影响校园稳定的政治事件和突发性群体事件。特别是锡盟“5.11”、“5.15”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维稳措施,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07,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来校视察工作,充分肯定了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决定在3-5年内连续投入2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制定了实施规划,已经部署开展了具体的落实工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顶柱(蒙古族)

    副书记 校长:傅永春

    副书记: ***(蒙古族)白莉莉(女 蒙古族)

    副校长:刘宗瑞 吉日木图(蒙古族)孙国权 巴根那(蒙古族)

    【概况】2011年,内蒙古民族大学落实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和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育人为中心,以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工作为保障,深化校内改革,稳定办学规模,加快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保持校园稳定,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党建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领导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治区党委为学校配备2名副校长,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开展2010年度院(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绩考核工作,经过严格考核,提拔9名正处级干部和15名副处级干部,院(处)级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了部分单位党总支和党支部的设置,开展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举办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集中培训2 0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 188名,其中教工23名,学生1 165名,在校生党员比例达到11%。集中开展了“创先争优百日推进活动”,重点抓了强化党员培训、督促践行承诺、搞好领导点评、解决实际问题四项工作。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3个,优秀共产党员6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0名。文学院党总支被评为自治区和通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同志受通辽市表彰,11个基层党组织、8名同志受自治区高校工委表彰。坚持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校、院(处)两级党员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制定实施《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就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定风险等级,为形成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对基建、维修工程采取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方式,全年完成预算审计49项、结算审计45项,预结算原编送审额合计为3 579.57万元,审定额为3 267.20万元,审减额为312.37万元,总核减率8.73%。审计了挂靠学校的两家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建议。聘请社会审计人员,对9#学生公寓工程标底进行审计,核减84.75万元。委托内蒙古审计事务所对阿尔山培训中心工程进行了结算审计。

    【教学工作】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确立“稳定规模,注重内涵,创新模式,提升质量”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今后三年教学工作的具体思路、任务和措施;对教学管理、“质量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等10个先进集体和136人次进行表彰;制定和修订16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巩固了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制定并从2011级新生开始执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加强和规范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011年新增蒙药化学、蒙医温病学、分析化学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无机化学、蒙医方剂学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名教师分别获得自治区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和教坛新秀奖;申报网络工程、会计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新专业。共录取本专科学生5 286人(本科生5 130人,专科156人),共报到5 077人,报到率96%。成人教育录取新生8 084人,成人在籍学生总数达到21 176人,创历史新高。三本招生800人,新增的空乘专业招生200人,优化了学生结构、专业结构,提高了办学效益。

    开展第二轮教研室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全校145个教研室进行了认真评估,评估结果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水平。

    完成党中央与地方共建4个项目2 268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12亿元;投入410万元升级改造了教务管理系统和人机对话实验室,完成党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校园网建设项目和163个标准化考场的视频监控建设工作;术科考试采取封闭式管理、全程录像、使用电子计时仪进行测试等措施,保证了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

    发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设基地作用,新批准9个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各教学单位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开展培训活动,对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竞赛成果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予以奖励。选派34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选送84名学生到国内重点院校、知名教育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委托培养。

    【图书工作】图书馆投入240万元购进纸质文献1 835册,投入70余万元购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4种数据库,开通了“阿帕比中华数字书苑”等22种试用数据库,借换图书10.5万册,阅览室接待读者11万人,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8.5万人,完成磁条转换工作,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研究制定《图书馆搬迁工作方案》和《新馆运行实施方案》。

    【科技工作】召开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的学校科技工作,对5个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21名科技成就奖获得者、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青年科技创新标兵、科技合作创新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新增和修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立项和成果奖励办法》等15个科技管理规章制度,为加快科技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全年科研经费总额超过4 000万元,连续三年翻番增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资助经费530万元。重大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两项、“973”前期研究项目一项,经费达1 760万元。“蒙医药重点实验室”获得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为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被列入国家民委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学校将科研立项匹配资金直接作为奖励资金发放,年度科研成果奖励资金达到190多万元。学校自主研发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推行科研平台现代管理运行模式。出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与经费管理办法》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经费管理办法》,规定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必须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研究工作,实行人才公开招聘,项目公开招标,并按制度落实立项和运行经费,推动科研平台的建设。出台了《研究所建设与管理办法》,新成立了14个校级研究机构。

    充分发挥学报学术窗口、学术研究平台和培养学术人才的作用,承办全区高校学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开展学报新版出版1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与通辽市正式签署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双方围绕通辽市建设“自治区东部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科建设】召开首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对在自治区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14个单位和26人次进行表彰,修订和新出台《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学科建设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加快学科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校、院两级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保证学科建设规划和制度措施的落实。年内,学校10个一级学科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同时对应调整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新增中国史和草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调整后学校一级学科总数达到了11个。“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蒙药学博士点申报工作已通过国家主管部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的评审。完成2011年度目录内和目录外二级学科设置的论证工作,新增民族教育学、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蒙)药化学与药理学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和21个目录内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备案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达到40个;完成了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申报工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定和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意见》、《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6个规章制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专业学位教育体制和机制。2011年共招收研究生264人,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701人。

    【人才队伍建设】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全校岗位总量为2 006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1 532个,实际聘用1 325人;管理岗位233个,实际聘用231人;工勤技能岗位241个,实际聘用215人。通过首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实现了教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完成2011年的职称评审工作,31人获得正高级职称,56人获得副高级职称。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2011年公开招聘、引进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76人(其中博士6人),另有21名在职教师考取了博士、硕士研究生,16名在职教师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回校工作。全校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718人,占教师总数的68.7%,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23人,占教师总数的12%。有2名教师分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目前已签署聘请协议30多人,为提升科研水平和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完成自治区“草原英才”和通辽市“科尔沁英才”的推荐申报工作,2名教师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2名教师被授予“科尔沁英才”称号。实施“科尔沁学者”计划,76人被遴选为“科尔沁学者”,通过遴选,激发了广大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也为“草原英才”、“科尔沁英才”及以上人才评选提供了人才库支撑。

    【学生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修订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公寓区管理,有效维护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确定每年三月为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月,开展了以“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创建平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首届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保自救能力。出台《特色文体活动实施方案》,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开展人文知识竞赛、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书画作品联谊展、科技、文化、艺术“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举办第九届校园科技文化节,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学校学生获得二等奖和文艺比赛最佳节目奖。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中,学校参赛作品分别获得了机械制造类二等奖和科技发明类三等奖,学校被大赛组委会授予高校优秀组织奖。

    开展学生奖、助金和服务工作。完成自治区和学校两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比表彰工作;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1 913.3万元,发放勤工助学金、特困补助金、宋庆龄助学金、建行助学金、西部助学金等103.8万元,为396名特困学生减免学费76万元。

    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出台《关于学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安排48名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得了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组织召开3场大型就业洽谈会,30场专场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9 915个用人岗位信息,供需比例达2.251,初次就业率达到87.78%

    【学校管理】通过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新模式。在原有4个学院试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单位经费划拨办法》和《教学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将经费管理和使用权限下放给学院,并鼓励和支持学院开展自主创收,有效激发学院作为办学实体的活力。教学单位经费总额比调整前增加280万元,学院自我发展意识普遍增强,学院间的良性竞争成为自发行为。同时,学校在原有划拨经费的基础上新增670万元,按30%上浮岗位津贴,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

    实施后勤改革,建立“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经费管理体制,压缩临时用工56人,年减少人员经费支出43.9万元;商业房出租年增长97万元;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全年种植乔灌木7249棵(株),种植宿根花卉、草本花卉12万株;投入448万元对教室、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重视业绩与激励,增强了后勤人员节能增效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出台《招投标管理办法》、《大宗物资采购验收管理办法》和《修缮管理办法》,完善大宗物资采购和维修制度。全年参加通辽市政府招标6次,组织校内招标33次,招标预算金额4 304.66万元,实际中标金额3 723.16万元,节省资金572.5万元。

    附属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蒙西医结合重点医院,列人民族医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内儿科、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和教学、学生楼建设完成工程规划。飞利浦256层极速CT机投入使用。门诊人数达49.6万人次,住院病人达27 200人次,手术例数9 120次,经济收入3.03亿元,增长率为18%

    【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图书馆通过综合验收,博物馆正进行内部设计;滨河园区10号学生公寓楼交付使用,9号学生公寓楼已开工建设;西拉木伦校区工程实训中心已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封闭;农业科技园区道路、办公用房的论证设计以及道路建设招标工作完成,申报获得186万元土地整理项目资金。

    【综治工作】加大对民主党派驻校组织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促进民主党派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校园传教活动。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实施教职工“健身计划”,为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教职工提供免费早餐,鼓励教职工锻炼身体、同时加强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展教职工科学考察、休闲旅游、修身养性等活动,利用暑期组织三批共计120余名教职工到阿尔山旅游疗养。

    完善校园110与学校警务室的联动机制,健全安保体系,发挥技防措施作用,提升了整体防范能力。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影响校园稳定的政治事件和突发性群体事件。特别是锡盟“5.11”、“5.15”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维稳措施,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07,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来校视察工作,充分肯定了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决定在3-5年内连续投入2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制定了实施规划,已经部署开展了具体的落实工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