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 东河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许文生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耀文

        长:贺海钧

    政协主席:白志强(回族)

    武装部长:郭良焕

        委:陈 

    【概况】包头市东河区地处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辖2个镇、49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1.6万。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0.1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财政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2.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8.5%,可用财力较上年纯增2.7亿元;财政支出达15亿元,增长25%;争取上级各项补贴和专项资金9.96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 097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 271元,同比增长14.5%;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直接利用自治区区外资金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农业】制定出台了《东河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确立了土地配置、农民转型、社会保险等基本政策框架。实施了以华鹿、祥利丰为龙头的1.4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完成4 580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和2.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年供种苗3 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骆驼酒业、骑士乳业等1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新引进的蒙羊皮草等3家涉农企业已建成投产;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认林权9 786亩,农村产业经济更加坚实。完成西井湾、下古城湾、永富三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5 000多人;全年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摩下乡补贴和涉农项目资金2 500多万元,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工业】铝业园区实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8.5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长25%。包铝15万吨电解铝技改及2×30万千瓦自备电厂、山东银山铝板带等项目开工建设,引进东方希望集团建设年产30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已经自治区审批。铝业产业园区的矿山机械、鸣华内燃机配件、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锐博镍钴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铁山桥集团与呼铁局铁路轨道装备、吉阳光伏产业等项目进入园区,园区正在形成多元产业集聚的新格局。铝业园区规划扩容至70平方公里,年内开复工和新引进项目36个,计划投资达373亿元。投资13.6亿元的园区创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投入3.26亿元继续完善了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

    【第三产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引进华电、皖能、诚通、中铝国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党中央企业投资上百亿元打造亿吨级环保煤炭物流园区,快速推进公积板、东兴、国际陆港、古城湾四大物流基地建设;积极打造贯通中西部重要的油气储运基地,总投资达50亿元的天蒙石油储运项目、中石油30万立方米管道储运基地、西部天然气8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华资国库糖储备等项目,有的已建成有的将陆续开工,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商贸服务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2亿元的欣龙商贸城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3亿元的喜路大厦、投资5.7亿元的东粮广场等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总投资达50多亿元的维多利、兴良国际、华冠等城市商用综合体项目具备开工条件;豪德贸易广场、红星·美凯龙、佳美建材城、乔家金街等大型商贸专业市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建设】2011年,总投资75亿元的19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亿元。以《东河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为引领,确立了“一轴三组团”城市发展布局。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的52个房地产项目已开工410万平方米,银匠窑、东河村等4个千亩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10万平方米、2 008套廉租住房全面开工,2.8万平方米、844套公租房全部竣工。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投资2.4亿元实施了公园路等25条道路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完成了25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管网改造、2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惠及16万居民的城市健康水工程;投资3.3亿元完成了黄河堤坝护堤工程和东河二期、二道沙河污水收集工程,铝业园区22万伏输变电站已建成,巴彦塔拉11万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集包铁路双线、G6高速改扩建项目东河段土地征收任务基本完成,保证国家投资项目的顺利建设。

    【城市管理】围绕“存量递减、新增为零”的目标,加大北梁新区、110国道等重点区域管控力度,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11.7万平方米,有效遏制违法建设势头。加大创卫宣传力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县级领导包片制、义务劳动等制度,投入5 000多万元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集中清理整治小餐饮、五小行业、集贸市场和城市“十乱”违章行为,全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顺利通过了第三次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验收评选;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城管等职能部门实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使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生态建设】继续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工程,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天保工程等完成人工造林近万亩、植树90万株;综合改造东出口、中心广场等景观面积3万平方米;完成白银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修复、东河东污水处理厂扩建等重点生态工程;南海湿地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栖息鸟类由77种增至201种,成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城市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环境保护】继续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控,加大燃煤设施和扬尘污染整治力度,完成现代物流园区11公里防风抑尘网建设,取缔了近百家违规煤场、砖窑,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社会事业】就业引导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 036万元,为12 751名灵活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 130万元;通过开展免费就业培训,613人成功创业,带动2 500多人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万人和2.4万人,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8万人和10.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每月增加219元,达到1 591元,全年支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等待遇4.2亿元,人均增长达14%以上,各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发放离休干部住房补贴704万元、廉租房补贴资金1 200万元、春节困难户慰问资金700多万元,为1.3万户城市低保家庭、1 560户农村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7亿元,同比增长17%。为民兴办的10件好事实事有效落实。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1.4%,较上年纯增4.5亿元。

    【科技】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申报科技项目20个,铝电解合金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连续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

    【教育】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投入3.1亿元,完成近35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包二中顺利迁入新址。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包二中、包八中、包二十四中多项成绩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卫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家镇卫生院列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4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个镇卫生院和47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制度;新农合参保人数67 997人,参合率达98.7%,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中心医院等驻区医院建立起对口帮扶机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首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

    【文化】南海、北梁2个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办了南海湿地风情节、第26届鹿城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西口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区域旅游特色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带动旅游业收入实现2.05亿元,同比增长178%

    【社会管理】深化平安东河建设,持续开展“夏季攻势”等社会治安集中打击整治行动,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因案施策,集中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问题,党中央、自治区、包头市交办重点案件全部办结,信访总量批次下降33.5%;深化内配厂等老企业改革,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集中精力解决原北梁拆迁未安置2 644户居民安置问题,妥善安置2 200户。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严格查处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受理并查办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1起,清理拖欠资金769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东河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许文生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耀文

        长:贺海钧

    政协主席:白志强(回族)

    武装部长:郭良焕

        委:陈 

    【概况】包头市东河区地处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辖2个镇、49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1.6万。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0.1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财政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2.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8.5%,可用财力较上年纯增2.7亿元;财政支出达15亿元,增长25%;争取上级各项补贴和专项资金9.96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 097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 271元,同比增长14.5%;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直接利用自治区区外资金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农业】制定出台了《东河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确立了土地配置、农民转型、社会保险等基本政策框架。实施了以华鹿、祥利丰为龙头的1.4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完成4 580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和2.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年供种苗3 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骆驼酒业、骑士乳业等1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新引进的蒙羊皮草等3家涉农企业已建成投产;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认林权9 786亩,农村产业经济更加坚实。完成西井湾、下古城湾、永富三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5 000多人;全年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摩下乡补贴和涉农项目资金2 500多万元,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工业】铝业园区实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8.5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长25%。包铝15万吨电解铝技改及2×30万千瓦自备电厂、山东银山铝板带等项目开工建设,引进东方希望集团建设年产30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已经自治区审批。铝业产业园区的矿山机械、鸣华内燃机配件、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锐博镍钴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铁山桥集团与呼铁局铁路轨道装备、吉阳光伏产业等项目进入园区,园区正在形成多元产业集聚的新格局。铝业园区规划扩容至70平方公里,年内开复工和新引进项目36个,计划投资达373亿元。投资13.6亿元的园区创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投入3.26亿元继续完善了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

    【第三产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引进华电、皖能、诚通、中铝国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党中央企业投资上百亿元打造亿吨级环保煤炭物流园区,快速推进公积板、东兴、国际陆港、古城湾四大物流基地建设;积极打造贯通中西部重要的油气储运基地,总投资达50亿元的天蒙石油储运项目、中石油30万立方米管道储运基地、西部天然气8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华资国库糖储备等项目,有的已建成有的将陆续开工,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商贸服务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2亿元的欣龙商贸城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3亿元的喜路大厦、投资5.7亿元的东粮广场等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总投资达50多亿元的维多利、兴良国际、华冠等城市商用综合体项目具备开工条件;豪德贸易广场、红星·美凯龙、佳美建材城、乔家金街等大型商贸专业市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建设】2011年,总投资75亿元的19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亿元。以《东河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为引领,确立了“一轴三组团”城市发展布局。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的52个房地产项目已开工410万平方米,银匠窑、东河村等4个千亩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10万平方米、2 008套廉租住房全面开工,2.8万平方米、844套公租房全部竣工。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投资2.4亿元实施了公园路等25条道路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完成了25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管网改造、2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惠及16万居民的城市健康水工程;投资3.3亿元完成了黄河堤坝护堤工程和东河二期、二道沙河污水收集工程,铝业园区22万伏输变电站已建成,巴彦塔拉11万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集包铁路双线、G6高速改扩建项目东河段土地征收任务基本完成,保证国家投资项目的顺利建设。

    【城市管理】围绕“存量递减、新增为零”的目标,加大北梁新区、110国道等重点区域管控力度,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11.7万平方米,有效遏制违法建设势头。加大创卫宣传力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县级领导包片制、义务劳动等制度,投入5 000多万元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集中清理整治小餐饮、五小行业、集贸市场和城市“十乱”违章行为,全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顺利通过了第三次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验收评选;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城管等职能部门实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使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生态建设】继续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工程,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天保工程等完成人工造林近万亩、植树90万株;综合改造东出口、中心广场等景观面积3万平方米;完成白银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修复、东河东污水处理厂扩建等重点生态工程;南海湿地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栖息鸟类由77种增至201种,成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城市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环境保护】继续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控,加大燃煤设施和扬尘污染整治力度,完成现代物流园区11公里防风抑尘网建设,取缔了近百家违规煤场、砖窑,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社会事业】就业引导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 036万元,为12 751名灵活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 130万元;通过开展免费就业培训,613人成功创业,带动2 500多人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万人和2.4万人,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8万人和10.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每月增加219元,达到1 591元,全年支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等待遇4.2亿元,人均增长达14%以上,各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发放离休干部住房补贴704万元、廉租房补贴资金1 200万元、春节困难户慰问资金700多万元,为1.3万户城市低保家庭、1 560户农村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7亿元,同比增长17%。为民兴办的10件好事实事有效落实。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1.4%,较上年纯增4.5亿元。

    【科技】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申报科技项目20个,铝电解合金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连续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

    【教育】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投入3.1亿元,完成近35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包二中顺利迁入新址。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包二中、包八中、包二十四中多项成绩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卫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家镇卫生院列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4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个镇卫生院和47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制度;新农合参保人数67 997人,参合率达98.7%,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中心医院等驻区医院建立起对口帮扶机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首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

    【文化】南海、北梁2个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办了南海湿地风情节、第26届鹿城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西口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区域旅游特色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带动旅游业收入实现2.05亿元,同比增长178%

    【社会管理】深化平安东河建设,持续开展“夏季攻势”等社会治安集中打击整治行动,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因案施策,集中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问题,党中央、自治区、包头市交办重点案件全部办结,信访总量批次下降33.5%;深化内配厂等老企业改革,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集中精力解决原北梁拆迁未安置2 644户居民安置问题,妥善安置2 200户。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严格查处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受理并查办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1起,清理拖欠资金769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