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2卷  /   文化传媒

2012卷

  • 报业
  • 【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名录】

    副书记 副社长 总编辑:王开

    党委委员 巡视员:于守民(3月任职)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相恒义

    党委委员 纪检委书记:郭漠南(达斡尔族 12月离任)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李玉林

    党委委员 副社长:张彦钦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吴海龙(蒙古族)

    党委委员 副社长:冀学博(蒙古族)

    【概况】内蒙古日报社有27个处级部门(单位),共办有1145网站,3个文化公司和手机报、阅报栏公司、发行公司、印务公司、房地产公司、酒店公司、互联网技术服务投资公司。全社共有员工1 622人,其中在编职工434人。在职正处级干部44人,副处级干部63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1人,女干部29人。已聘专业技术人员382人,其中正高级18人,副高级74人,中级221人,初级69人。

    2011年是内蒙古日报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内部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报社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社三制”的发展思路,继续改革创新,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办报办刊水平,加快集团化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向新媒体进军,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和谐集团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新闻宣传报道】在建党9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上,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决策方面,各媒体结合各自办报办网特点,开辟专版、专页、专题、专栏,以动态报道、新闻综述、系列言论、专家解读、典型报道和报网互动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宣传落点准确,有声有色,高潮不断,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化了主流媒体的及时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多次受到中宣部阅评表扬。

    蒙文报“蒙古族青年创业者风采”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策划组织了“蒙文报读者节”等活动。《北方新报》推出大型民生工程——蒙牛“爱心井”工程,举办中国达人秀内蒙古赛区第三季选拔赛,完成第九届救助贫困大学生、第六届草原读书月等多项反响强烈的活动。其他各媒体结合各自办报办网特点组织策划了“首届全国蒙古语网络文学大赛”、“建党90周年征文”、“民生新闻竞赛活动”等精彩活动。

    锡盟“5.11”和“5.15”事件发生后,内蒙古日报社各媒体立即启动应急报道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汉文报派遣记者亲赴现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先后刊发消息、领导署名文章、署名评论员文章、言论、特写、通讯、专访和答记者问160余篇,还及时转载《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内蒙古新闻网加大新闻和论坛的管理审核力度,首发多篇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事件的处理意见。在两个事件的报道工作中,有力发挥了党报(网)和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阵地作用和舆论引导作用。

    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有关文件要求,出台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建立11个全社层面的“基层联系点”。社领导、采编部门负责人和广大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接受实践锻炼,实现了作风、文风的转变,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截至2011年底,各媒体共刊发900多篇文字报道、870多幅图片报道,做到了每天见栏目,天天有报道。“走转改”活动的开展,锻炼了新闻采编队伍,提高了各媒体的可读性、贴近性和亲和力,进而提升了引导力和传播力。“走转改”活动给全社各媒体带来了明显变化。一是版面、网页上贴近性强的鲜活新闻多了,生动感人、冲击力强的图片新闻多了;二是报道中的民生话题多了,普通老百姓上版面、上头条、上镜头的机会多了;三是稿件中的实话真话知心话多了,官话套话大话少了;四是来自基层群众的肯定声音多了,要求派记者前去采访的基层单位多了。

    【经营管理】全年实现总收入5.03亿元,比去年增加6 600万元;实现总利润6 300万元,净利润5 500万元,比2010年增加1 390万元;固定资产达6.5亿元,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同时,经过努力争取,事业性收入稳中有升。建设新区和发展旧区的债务基本化解。如期偿还了7 200万元的技改贷款本金和近2 000万元的利息,偿还了新闻大楼工程欠款和补交土地差价3 425万元,用贵宾楼30年经营权和合作开发旧区空地消化购买锦江之星和贵宾楼经营股份而形成的4 200万元债务。

    北方新报社继续深化“一体两翼”战略,积极利用“北方新报”品牌优势面向市场扩张,实现总收入1.1亿元,报纸期发行总量超过20万份,完成目标任务。《北方新报·包头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当年广告收入725万元,发行1.6万份,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科尔沁都市报》完成改制重组,在办报、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做了有效的调整与改革,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实现总收入1 796万元。安达文化传媒公司积极开拓动漫市场并初见成效。

    【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在蒙编、汉编、北方新报社等宣传部门开展“名记者、名编辑”评选活动,在印务中心、北方酒店公司、置业公司等经营部门开展“业务能手”评选活动,在总部各部室开展“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推进了业务创新和党务工作同步创新。在党组织建设方面,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北方酒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但成为报社党建工作的先进单位,而且工作经验多次被自治区主管部门总结推广。

    按照2011“培训年”的规划,全年共举办11期重点专题培训班。主要培训部门副主任以上负责人和新媒体工作人员及重要部门的业务骨干。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报社各项工作。

    制定《内蒙古日报社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为未来传媒集团的发展绘就了蓝图。加强中宏观管理制度建设,逐渐适应“一社三制”的发展需求。完善总编辑联席会议制度、总经理办公制度、集团及各部门资产管理制度、经营分析制度、经营效益评价制度、经济责任与经济效益审计制度、集团监事制度、工资确定与审批程序制度等协调报网、经营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了办报和经营工作,使报社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

    对报社内部宣传载体进行了改造升级。一是对办公网进行了全面改版,二是将原由北方酒店公司主办的《报业之星》,改为社(集团)主办,并对版面进行了全面改造,对内容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动了全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及学习型报社的建设,提高了全社对社党委发展思路的共识和支持,营造了全社努力奋斗,共创幸福的良好氛围。

    报社的影响力及知名度随之不断提高,来社参观考察的国内外团体大幅增多。全年共接待国外、区外学习考察团体40多批()。通过与西班牙、蒙古国、俄罗斯等外国新闻代表团进行业务交流,增进了了解和友谊,进一步提高了报社知名度。

    【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把全社各部门的改革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使报社改革有高远的目标,有明确的蓝图。二是分类推进改革,围绕“一社三制”各体制的不同改革,制定新的不同的规章制度。三是分层次确定了改革任务,集团继续下放具体权力,向中宏观管理方向改革,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由经营单位从事,集团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大事及人、财、物的分配与调度政策由集团从事。进一步明确了中宏观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一是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研究,汉文报围绕分配激励机制的改革方案已经推行,这不仅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继续,而且对全社“一社三制”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内蒙古新闻网按照“一网两制”的改革思路,分阶段地进行企业化改造。三是建立了蒙文《生活周报》和《少年报》的企业化发展机制。四是通过设立投资公司管理报社投入各股份制企业的股份,使报社资产产权逐渐清晰化。五是内蒙古日报汉文报发行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正北方新闻网络公司、物资公司等建立和完善总经理负责制。六是各企业按照各自发展状态,分别推进用人、用工制度改革。七是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有序、多元的融资、融智、融商体制和机制,吸纳社会优秀资源,确保了公司面向市场运营。八是抓住机遇撤销了物业公司,使报社后勤工作全面实现了社会化。九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把职工工资调整到公务员水平的决定。从2010年下半年起,蒙编、总部的考核费提高了一倍,人均月增720元,集团所有盈利单位都适当提高了效益工资发放标准,通过增大改革成本预算为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200元生活补贴,离退休人员发放年终补贴人均1 000元,全社年终发放各类奖金400余万元。

    【荣誉】蒙古语新闻作品《牧民最后的那达慕——我要搬到城里去了》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认识新阶段确立新战略 向新高度迈进》、《那顺巴雅尔种草记》、西部经济带建设系列言论、《背着弟弟上大学》等26篇作品获得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和内蒙古新闻奖特别奖及一、二、三等奖。北方新报社荣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等多个奖项。宝力道同志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报业
  • 【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名录】

    副书记 副社长 总编辑:王开

    党委委员 巡视员:于守民(3月任职)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相恒义

    党委委员 纪检委书记:郭漠南(达斡尔族 12月离任)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李玉林

    党委委员 副社长:张彦钦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吴海龙(蒙古族)

    党委委员 副社长:冀学博(蒙古族)

    【概况】内蒙古日报社有27个处级部门(单位),共办有1145网站,3个文化公司和手机报、阅报栏公司、发行公司、印务公司、房地产公司、酒店公司、互联网技术服务投资公司。全社共有员工1 622人,其中在编职工434人。在职正处级干部44人,副处级干部63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1人,女干部29人。已聘专业技术人员382人,其中正高级18人,副高级74人,中级221人,初级69人。

    2011年是内蒙古日报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内部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报社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社三制”的发展思路,继续改革创新,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办报办刊水平,加快集团化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向新媒体进军,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和谐集团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新闻宣传报道】在建党9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上,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决策方面,各媒体结合各自办报办网特点,开辟专版、专页、专题、专栏,以动态报道、新闻综述、系列言论、专家解读、典型报道和报网互动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宣传落点准确,有声有色,高潮不断,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化了主流媒体的及时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多次受到中宣部阅评表扬。

    蒙文报“蒙古族青年创业者风采”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策划组织了“蒙文报读者节”等活动。《北方新报》推出大型民生工程——蒙牛“爱心井”工程,举办中国达人秀内蒙古赛区第三季选拔赛,完成第九届救助贫困大学生、第六届草原读书月等多项反响强烈的活动。其他各媒体结合各自办报办网特点组织策划了“首届全国蒙古语网络文学大赛”、“建党90周年征文”、“民生新闻竞赛活动”等精彩活动。

    锡盟“5.11”和“5.15”事件发生后,内蒙古日报社各媒体立即启动应急报道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汉文报派遣记者亲赴现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先后刊发消息、领导署名文章、署名评论员文章、言论、特写、通讯、专访和答记者问160余篇,还及时转载《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内蒙古新闻网加大新闻和论坛的管理审核力度,首发多篇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事件的处理意见。在两个事件的报道工作中,有力发挥了党报(网)和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阵地作用和舆论引导作用。

    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有关文件要求,出台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建立11个全社层面的“基层联系点”。社领导、采编部门负责人和广大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接受实践锻炼,实现了作风、文风的转变,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截至2011年底,各媒体共刊发900多篇文字报道、870多幅图片报道,做到了每天见栏目,天天有报道。“走转改”活动的开展,锻炼了新闻采编队伍,提高了各媒体的可读性、贴近性和亲和力,进而提升了引导力和传播力。“走转改”活动给全社各媒体带来了明显变化。一是版面、网页上贴近性强的鲜活新闻多了,生动感人、冲击力强的图片新闻多了;二是报道中的民生话题多了,普通老百姓上版面、上头条、上镜头的机会多了;三是稿件中的实话真话知心话多了,官话套话大话少了;四是来自基层群众的肯定声音多了,要求派记者前去采访的基层单位多了。

    【经营管理】全年实现总收入5.03亿元,比去年增加6 600万元;实现总利润6 300万元,净利润5 500万元,比2010年增加1 390万元;固定资产达6.5亿元,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同时,经过努力争取,事业性收入稳中有升。建设新区和发展旧区的债务基本化解。如期偿还了7 200万元的技改贷款本金和近2 000万元的利息,偿还了新闻大楼工程欠款和补交土地差价3 425万元,用贵宾楼30年经营权和合作开发旧区空地消化购买锦江之星和贵宾楼经营股份而形成的4 200万元债务。

    北方新报社继续深化“一体两翼”战略,积极利用“北方新报”品牌优势面向市场扩张,实现总收入1.1亿元,报纸期发行总量超过20万份,完成目标任务。《北方新报·包头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当年广告收入725万元,发行1.6万份,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科尔沁都市报》完成改制重组,在办报、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做了有效的调整与改革,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实现总收入1 796万元。安达文化传媒公司积极开拓动漫市场并初见成效。

    【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在蒙编、汉编、北方新报社等宣传部门开展“名记者、名编辑”评选活动,在印务中心、北方酒店公司、置业公司等经营部门开展“业务能手”评选活动,在总部各部室开展“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推进了业务创新和党务工作同步创新。在党组织建设方面,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北方酒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但成为报社党建工作的先进单位,而且工作经验多次被自治区主管部门总结推广。

    按照2011“培训年”的规划,全年共举办11期重点专题培训班。主要培训部门副主任以上负责人和新媒体工作人员及重要部门的业务骨干。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报社各项工作。

    制定《内蒙古日报社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为未来传媒集团的发展绘就了蓝图。加强中宏观管理制度建设,逐渐适应“一社三制”的发展需求。完善总编辑联席会议制度、总经理办公制度、集团及各部门资产管理制度、经营分析制度、经营效益评价制度、经济责任与经济效益审计制度、集团监事制度、工资确定与审批程序制度等协调报网、经营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了办报和经营工作,使报社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

    对报社内部宣传载体进行了改造升级。一是对办公网进行了全面改版,二是将原由北方酒店公司主办的《报业之星》,改为社(集团)主办,并对版面进行了全面改造,对内容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动了全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及学习型报社的建设,提高了全社对社党委发展思路的共识和支持,营造了全社努力奋斗,共创幸福的良好氛围。

    报社的影响力及知名度随之不断提高,来社参观考察的国内外团体大幅增多。全年共接待国外、区外学习考察团体40多批()。通过与西班牙、蒙古国、俄罗斯等外国新闻代表团进行业务交流,增进了了解和友谊,进一步提高了报社知名度。

    【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把全社各部门的改革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使报社改革有高远的目标,有明确的蓝图。二是分类推进改革,围绕“一社三制”各体制的不同改革,制定新的不同的规章制度。三是分层次确定了改革任务,集团继续下放具体权力,向中宏观管理方向改革,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由经营单位从事,集团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大事及人、财、物的分配与调度政策由集团从事。进一步明确了中宏观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一是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研究,汉文报围绕分配激励机制的改革方案已经推行,这不仅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继续,而且对全社“一社三制”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内蒙古新闻网按照“一网两制”的改革思路,分阶段地进行企业化改造。三是建立了蒙文《生活周报》和《少年报》的企业化发展机制。四是通过设立投资公司管理报社投入各股份制企业的股份,使报社资产产权逐渐清晰化。五是内蒙古日报汉文报发行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正北方新闻网络公司、物资公司等建立和完善总经理负责制。六是各企业按照各自发展状态,分别推进用人、用工制度改革。七是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有序、多元的融资、融智、融商体制和机制,吸纳社会优秀资源,确保了公司面向市场运营。八是抓住机遇撤销了物业公司,使报社后勤工作全面实现了社会化。九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把职工工资调整到公务员水平的决定。从2010年下半年起,蒙编、总部的考核费提高了一倍,人均月增720元,集团所有盈利单位都适当提高了效益工资发放标准,通过增大改革成本预算为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200元生活补贴,离退休人员发放年终补贴人均1 000元,全社年终发放各类奖金400余万元。

    【荣誉】蒙古语新闻作品《牧民最后的那达慕——我要搬到城里去了》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认识新阶段确立新战略 向新高度迈进》、《那顺巴雅尔种草记》、西部经济带建设系列言论、《背着弟弟上大学》等26篇作品获得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和内蒙古新闻奖特别奖及一、二、三等奖。北方新报社荣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等多个奖项。宝力道同志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