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2卷  /   内蒙古政府

2012卷

  • 政府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参事室)领导名录】

    巡视员:王海滨(9月任职)

    副主任:王海滨(9月离任)冯永林(9月离任)文风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是承担自治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组织参与自治区政府有关重要文件或大型会议、文件起草修改工作,跟踪研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信息、动态和组织参事开展参政咨询的政府直属机构。201010月以前内设秘书处、综合处、调研一处、调研二处、调研三处、参事业务处、机关党委和离退休人员办公室(副处级)。10月,调整内设处室为:办公室、综合研究处、农村牧区经济研究处、工交财贸研究处、社会研究处、信息研究处、参事工作处和机关党委。机关行政编制为37名,事业编制8名。自治区核定厅级领导职数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处级领导职数16名。现有33人。自治区政府参事控制数为40名,现有任命制参事5名,聘任制参事11名。

    2011年,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振奋精神、认真履职,调研工作成果突出,参事工作进步明显。一些调研建议和起草的文稿,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和其他自治区领导及有关方面的认可。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咨询作用。与此同时,研究室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机关内部建设取得新进展。2011年,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圆满完成了以政府十大课题为重点的研究成果28项,通过《调研报告》、《送阅件》、《主席专报》、《签报》、《参事建议》等内部刊物发送研究报告和决策参考信息97篇,专题研究专著3部,各类报刊发表研讨文章和理论文章25篇,参加区内外论坛提交研讨论文7篇,有3篇获得一等奖。

    【创新工作】研究室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创新理念谋划年度工作,提出了“定一个好思路,建一个好班子,带一支好队伍,出一批好成果”的工作思路。

    坚持思路创新完善课题制。在课题确定环节,首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了室务会制度、课题储备制度和处室申报、分管领导初审、征求室外意见、报政府领导终审三级审核制度,通过研究室内部上下反复讨论,横向征求业务部门的意见,最后报分管主席和政府主要领导审核确定,确保了选定的课题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贴近实际,增强了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施中,形成了计划与随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与阶段相结合、决策与参阅相结合,分类型、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调研工作新路子。2011年,把调研任务归纳为:“政府课题与室内课题”两大计划调研系列,“落实国务院21号文件与落实党中央、自治区两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两大专题调研系列,“领导交办调研与实际发现问题调研”两大临时调研系列等六大系列,根据轻重缓急,把任务分解到各分管主任和处室具体负责,增强了计划性、操作性。

    坚持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拓展调研领域、丰富调研手段,做到自主研究与借助“外脑”相结合,增强调研工作的活力。面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新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课题、新矛盾和新要求,仅仅依靠自身的研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托各方面研究资源,发挥多个部门、多个层面研究人员的积极性。2011年,在坚持以本室的研究力量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借助业务部门和外部专家的力量,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对一些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相对较强的课题开展联合调研、共同攻关,提高了服务政府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初步迈开了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大调研”格局的新步子。

    坚持成果转化创新在转化环节,整合报送形式、加大督促力度,按照多出思想、多出建议、多出精品的目标,加快成果转化,把《调研报告》、《送阅件》、《主席专报》、《参事建议》等4个渠道办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平台。按照内容、时效和用途的不同,调整了报送方式,把研究工作成果划分为调研、信息、建议三大类型;以此为基础分别归入《调研报告》、《送阅件》、《主席专报》、《参事建议》等4个渠道进行报送。《调研报告》侧重反映重大调查研究成果;《送阅件》和《主席专报》侧重反映信息研究成果;《参事建议》主要反映参事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调研完成的关于利用俄蒙资源的研究报告,其中的主要建议被自治区商务厅写进了文件。一些调研建议多次被自治区领导引用。

    【基础保障工作】一是建班子,打牢了组织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研究室党组的自身建设,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继续巩固双争活动成果,用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目标责任制和内部议事制度。党组内部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重和谐、勤政廉洁的良好氛围。班子成员对分管处室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在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了表率作用。

    二是建队伍,打牢了能力基础。为解决研究室干部年龄老化、任职时间偏长,知识结构不合理,晋升、流动不顺畅等问题,结合机关“三定”工作,通过外部引进、公开遴选、内部选拔等方式,干部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调入3名处级干部,公开遴选了4名年轻干部,引进了一位博士,内部提拔了7名处级干部,对年龄偏大的处级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全年共调整干部14人,基本配齐配强了环节干部、业务研究干部,优化了干部结构。同时,强化了岗位学习,健全了激励机制,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极大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加大了外出培训力度,通过出国培训,参加上级培训班、研讨班、专题培训班,有8名处以上干部接受了培训。

    三是完善制度,打牢了保障基础。在原有工作制度基础上,充实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包括党务工作制度、政务工作制度、事务工作制度、业务工作制度、参事工作制度在内的五大类30多个,涉及研究室工作运行、管理和激励保障方面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用制度激励、约束和规范人和事,使机关管理、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得到明显提高。围绕业务工作,突出了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投入资金更新了办公设备,截至年底,2005年以来配备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全部进行了更新;为处室新配了数码相机、录音笔,为业务处室都配备了打印机、碎纸机、传真机,为干部配备了电子书;根据工作需要增订了报刊、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料;协调政府办公厅为所有业务人员和相关职能处室接通了政府内部专用网。在车辆保障上,围绕调研工作实行全方位保障,全年仅执行外出调研长途用车就达到28台次,行程20多万公里,做到了安全无事故。

    离退休干部工作和扶贫工作卓有成效。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为庆祝建党90周年,召开了老干部座谈会,组织离退休干部赴西安、延安等革命圣地考察学习;关心老干部生活和健康,认真做好节日慰问、住院探望和年度体检等工作。同时,积极做好研究室扶贫工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研究室党组仍调剂筹措资金和物品,用于支持兴安盟扎赉特旗新立村扶贫事业。实施“村民饮水、建沼气池、土坯房改造”等工程,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调研工作】全力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完成了《内蒙古“十二五”时期经济新增长点问题研究》,胡春华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围绕向北开放和利用俄蒙资源方面,重点考察了蒙古国、俄罗斯和国内边境口岸,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自治区加强与俄蒙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地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自治区领导非常关注“一煤独大”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围绕发展非煤产业,研究室提出了具体地对策建议。针对生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自治区生产服务业地对策建议。紧贴工作实际,开展及时跟踪调研。国务院21号文件出台后,为推进《意见》的更好落实,研究确定了9个专题及时组织调研,提出了建议,其中《关于大力推进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的报告》得到了巴特尔主席的肯定。针对在医改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及时调研形成了《关于库伦旗医疗机构反映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价格偏高问题的调查报告》,报自治区领导,巴特尔主席很快作出明确批示。

    全室全员抓信息,在咨询服务上有新进展根据领导决策对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信息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全面加强了信息工作。一是建立信息情报网络,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对内调整更新了“自治区政府研究室门户网”,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研究室与全区政府研究系统信息传输、交换、利用的速度和效率。与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省区政府研究部门均建立了系统内部沟通联系渠道。同时与中国社科院、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对一些重大专项工作开展深度合作研究。二是组织力量,做好信息研究工作。在研究室内部实行全员参与抓信息,要求各处室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收集研究。全年共编发《送阅件》33期、《主席专报》29期、《签报》5期,其中有35期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批示,2期被批转盟市学习借鉴。

    围绕中心抓文稿,在文稿质量和服务质量上有新提高始终把高质量的做好为领导提供汇报材料、文稿、署名文章等作为研究室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形式。直接承担和参与了自治区一些重大决策研究、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承担了国务院21号文件前期调研论证和后期讨论修改的全程工作;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锡林郭勒盟科学发展的意见》的起草修改工作;牵头组织了治理京藏高速公路拥堵问题的调研工作,起草了“关于治理京藏高速公路拥堵问题的实施方案”,以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执行。

    在重大专题研究上取得了新成果煤化工、草原畜牧业、稀土资源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发展,既是自治区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方式、调结构以及内蒙古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研究室一直重点关注、持续进行研究。2011年,组织人员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梳理,形成了比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一书,通过总结分析提出了自治区煤化工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和行业专家的肯定与好评。《稀土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概况》一书,通过对资料与数据的分析研判提出了稀土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和部门决策提供了借鉴。研究室编写的《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相关材料》,总结了自治区草原牧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草原畜牧业的经验和做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转发全区,并印发全国牧区工作会议。

    坚持外树形象,扩大交流和影响2011年,研究室成功举办了国务院研究室经济形势分析会和西部省区研究室主任联席会,这是国研室首次把经济性分析会放在北京以外召开,会议规格高、要求严,调动全室的骨干力量,严密组织、精心筹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保证了筹备工作严谨有序进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国研室领导和兄弟省市区同行高度评价。还接待了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来内蒙古调研,12月,研究室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北京向国务院参事室汇报工作,国参主任陈进玉,副主任方宁、王京宝高度评价内蒙古参事室在全国第一个成立参事室工作机构,参事工作也比较突出。通过与国研室、国参室经常请示沟通,赢得了工作上的支持和信任。全年还接待了江苏、新疆、云南、湖南、广西、辽宁、西安、南昌等省区市研究室、参事室的领导16次、100多人,增加了对外联系与交流,扩大了对外影响。与各盟市和厅局的联系、交流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共同调研、沟通信息和工作往来,与厅局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扩展了研究室的调研渠道,也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配合。

    【参政议政】以落实国务院《参事工作条例》为重点,牢牢把握参事工作统战性、咨询性的特点,突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挥了参事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参政议政职能得到了较好地发挥。2011年,“两会”前安排两名参事参加了巴特尔主席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两位参事提出的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化发展,实行全流域性管理等建议得到了巴主席的肯定。组织安排6名参事列席了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二是建言献策取得明显收效。参事们围绕自治区的中心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提出了16件意见和建议,其中有12件建议以《参事建议》的形式报送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统战部门,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党委常委乌兰、、曹征海和副主席刘新乐分别作出批示10件次。斯日古楞参事撰写的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应作为民生工程抓紧抓好》的参事建议,胡春华书记高度重视,批转人社厅办理,并要求就此问题听一次专门汇报。潘副主席对参事工作和参事建议高度重视,对多位参事撰写的建议作出批示。三是加强了新聘参事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新老参事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学习文件、领导授课和相互交流,提高了能力和素质。四是积极开展了建章立制的前期工作。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选聘工作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工作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年度考核评比办法》等征求意见稿,以此来规范和推动自治区的参事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政府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参事室)领导名录】

    巡视员:王海滨(9月任职)

    副主任:王海滨(9月离任)冯永林(9月离任)文风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是承担自治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组织参与自治区政府有关重要文件或大型会议、文件起草修改工作,跟踪研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信息、动态和组织参事开展参政咨询的政府直属机构。201010月以前内设秘书处、综合处、调研一处、调研二处、调研三处、参事业务处、机关党委和离退休人员办公室(副处级)。10月,调整内设处室为:办公室、综合研究处、农村牧区经济研究处、工交财贸研究处、社会研究处、信息研究处、参事工作处和机关党委。机关行政编制为37名,事业编制8名。自治区核定厅级领导职数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处级领导职数16名。现有33人。自治区政府参事控制数为40名,现有任命制参事5名,聘任制参事11名。

    2011年,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振奋精神、认真履职,调研工作成果突出,参事工作进步明显。一些调研建议和起草的文稿,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和其他自治区领导及有关方面的认可。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咨询作用。与此同时,研究室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机关内部建设取得新进展。2011年,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圆满完成了以政府十大课题为重点的研究成果28项,通过《调研报告》、《送阅件》、《主席专报》、《签报》、《参事建议》等内部刊物发送研究报告和决策参考信息97篇,专题研究专著3部,各类报刊发表研讨文章和理论文章25篇,参加区内外论坛提交研讨论文7篇,有3篇获得一等奖。

    【创新工作】研究室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创新理念谋划年度工作,提出了“定一个好思路,建一个好班子,带一支好队伍,出一批好成果”的工作思路。

    坚持思路创新完善课题制。在课题确定环节,首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了室务会制度、课题储备制度和处室申报、分管领导初审、征求室外意见、报政府领导终审三级审核制度,通过研究室内部上下反复讨论,横向征求业务部门的意见,最后报分管主席和政府主要领导审核确定,确保了选定的课题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贴近实际,增强了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施中,形成了计划与随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与阶段相结合、决策与参阅相结合,分类型、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调研工作新路子。2011年,把调研任务归纳为:“政府课题与室内课题”两大计划调研系列,“落实国务院21号文件与落实党中央、自治区两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两大专题调研系列,“领导交办调研与实际发现问题调研”两大临时调研系列等六大系列,根据轻重缓急,把任务分解到各分管主任和处室具体负责,增强了计划性、操作性。

    坚持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拓展调研领域、丰富调研手段,做到自主研究与借助“外脑”相结合,增强调研工作的活力。面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新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课题、新矛盾和新要求,仅仅依靠自身的研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托各方面研究资源,发挥多个部门、多个层面研究人员的积极性。2011年,在坚持以本室的研究力量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借助业务部门和外部专家的力量,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对一些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相对较强的课题开展联合调研、共同攻关,提高了服务政府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初步迈开了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大调研”格局的新步子。

    坚持成果转化创新在转化环节,整合报送形式、加大督促力度,按照多出思想、多出建议、多出精品的目标,加快成果转化,把《调研报告》、《送阅件》、《主席专报》、《参事建议》等4个渠道办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平台。按照内容、时效和用途的不同,调整了报送方式,把研究工作成果划分为调研、信息、建议三大类型;以此为基础分别归入《调研报告》、《送阅件》、《主席专报》、《参事建议》等4个渠道进行报送。《调研报告》侧重反映重大调查研究成果;《送阅件》和《主席专报》侧重反映信息研究成果;《参事建议》主要反映参事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调研完成的关于利用俄蒙资源的研究报告,其中的主要建议被自治区商务厅写进了文件。一些调研建议多次被自治区领导引用。

    【基础保障工作】一是建班子,打牢了组织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研究室党组的自身建设,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继续巩固双争活动成果,用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目标责任制和内部议事制度。党组内部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重和谐、勤政廉洁的良好氛围。班子成员对分管处室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在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了表率作用。

    二是建队伍,打牢了能力基础。为解决研究室干部年龄老化、任职时间偏长,知识结构不合理,晋升、流动不顺畅等问题,结合机关“三定”工作,通过外部引进、公开遴选、内部选拔等方式,干部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调入3名处级干部,公开遴选了4名年轻干部,引进了一位博士,内部提拔了7名处级干部,对年龄偏大的处级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全年共调整干部14人,基本配齐配强了环节干部、业务研究干部,优化了干部结构。同时,强化了岗位学习,健全了激励机制,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极大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加大了外出培训力度,通过出国培训,参加上级培训班、研讨班、专题培训班,有8名处以上干部接受了培训。

    三是完善制度,打牢了保障基础。在原有工作制度基础上,充实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包括党务工作制度、政务工作制度、事务工作制度、业务工作制度、参事工作制度在内的五大类30多个,涉及研究室工作运行、管理和激励保障方面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用制度激励、约束和规范人和事,使机关管理、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得到明显提高。围绕业务工作,突出了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投入资金更新了办公设备,截至年底,2005年以来配备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全部进行了更新;为处室新配了数码相机、录音笔,为业务处室都配备了打印机、碎纸机、传真机,为干部配备了电子书;根据工作需要增订了报刊、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料;协调政府办公厅为所有业务人员和相关职能处室接通了政府内部专用网。在车辆保障上,围绕调研工作实行全方位保障,全年仅执行外出调研长途用车就达到28台次,行程20多万公里,做到了安全无事故。

    离退休干部工作和扶贫工作卓有成效。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为庆祝建党90周年,召开了老干部座谈会,组织离退休干部赴西安、延安等革命圣地考察学习;关心老干部生活和健康,认真做好节日慰问、住院探望和年度体检等工作。同时,积极做好研究室扶贫工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研究室党组仍调剂筹措资金和物品,用于支持兴安盟扎赉特旗新立村扶贫事业。实施“村民饮水、建沼气池、土坯房改造”等工程,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调研工作】全力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完成了《内蒙古“十二五”时期经济新增长点问题研究》,胡春华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围绕向北开放和利用俄蒙资源方面,重点考察了蒙古国、俄罗斯和国内边境口岸,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自治区加强与俄蒙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地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自治区领导非常关注“一煤独大”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围绕发展非煤产业,研究室提出了具体地对策建议。针对生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自治区生产服务业地对策建议。紧贴工作实际,开展及时跟踪调研。国务院21号文件出台后,为推进《意见》的更好落实,研究确定了9个专题及时组织调研,提出了建议,其中《关于大力推进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的报告》得到了巴特尔主席的肯定。针对在医改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及时调研形成了《关于库伦旗医疗机构反映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价格偏高问题的调查报告》,报自治区领导,巴特尔主席很快作出明确批示。

    全室全员抓信息,在咨询服务上有新进展根据领导决策对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信息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全面加强了信息工作。一是建立信息情报网络,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对内调整更新了“自治区政府研究室门户网”,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研究室与全区政府研究系统信息传输、交换、利用的速度和效率。与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省区政府研究部门均建立了系统内部沟通联系渠道。同时与中国社科院、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对一些重大专项工作开展深度合作研究。二是组织力量,做好信息研究工作。在研究室内部实行全员参与抓信息,要求各处室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收集研究。全年共编发《送阅件》33期、《主席专报》29期、《签报》5期,其中有35期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批示,2期被批转盟市学习借鉴。

    围绕中心抓文稿,在文稿质量和服务质量上有新提高始终把高质量的做好为领导提供汇报材料、文稿、署名文章等作为研究室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形式。直接承担和参与了自治区一些重大决策研究、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承担了国务院21号文件前期调研论证和后期讨论修改的全程工作;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锡林郭勒盟科学发展的意见》的起草修改工作;牵头组织了治理京藏高速公路拥堵问题的调研工作,起草了“关于治理京藏高速公路拥堵问题的实施方案”,以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执行。

    在重大专题研究上取得了新成果煤化工、草原畜牧业、稀土资源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发展,既是自治区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方式、调结构以及内蒙古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研究室一直重点关注、持续进行研究。2011年,组织人员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梳理,形成了比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一书,通过总结分析提出了自治区煤化工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和行业专家的肯定与好评。《稀土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概况》一书,通过对资料与数据的分析研判提出了稀土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和部门决策提供了借鉴。研究室编写的《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相关材料》,总结了自治区草原牧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草原畜牧业的经验和做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转发全区,并印发全国牧区工作会议。

    坚持外树形象,扩大交流和影响2011年,研究室成功举办了国务院研究室经济形势分析会和西部省区研究室主任联席会,这是国研室首次把经济性分析会放在北京以外召开,会议规格高、要求严,调动全室的骨干力量,严密组织、精心筹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保证了筹备工作严谨有序进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国研室领导和兄弟省市区同行高度评价。还接待了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来内蒙古调研,12月,研究室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北京向国务院参事室汇报工作,国参主任陈进玉,副主任方宁、王京宝高度评价内蒙古参事室在全国第一个成立参事室工作机构,参事工作也比较突出。通过与国研室、国参室经常请示沟通,赢得了工作上的支持和信任。全年还接待了江苏、新疆、云南、湖南、广西、辽宁、西安、南昌等省区市研究室、参事室的领导16次、100多人,增加了对外联系与交流,扩大了对外影响。与各盟市和厅局的联系、交流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共同调研、沟通信息和工作往来,与厅局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扩展了研究室的调研渠道,也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配合。

    【参政议政】以落实国务院《参事工作条例》为重点,牢牢把握参事工作统战性、咨询性的特点,突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挥了参事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参政议政职能得到了较好地发挥。2011年,“两会”前安排两名参事参加了巴特尔主席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两位参事提出的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化发展,实行全流域性管理等建议得到了巴主席的肯定。组织安排6名参事列席了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二是建言献策取得明显收效。参事们围绕自治区的中心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提出了16件意见和建议,其中有12件建议以《参事建议》的形式报送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统战部门,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党委常委乌兰、、曹征海和副主席刘新乐分别作出批示10件次。斯日古楞参事撰写的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应作为民生工程抓紧抓好》的参事建议,胡春华书记高度重视,批转人社厅办理,并要求就此问题听一次专门汇报。潘副主席对参事工作和参事建议高度重视,对多位参事撰写的建议作出批示。三是加强了新聘参事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新老参事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学习文件、领导授课和相互交流,提高了能力和素质。四是积极开展了建章立制的前期工作。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选聘工作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工作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年度考核评比办法》等征求意见稿,以此来规范和推动自治区的参事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