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5卷  /  经济

2005卷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局      长:乌  兰(蒙古族) 
        副  局  长:李红宇(女蒙古族)
                   沈建国         
                   李彰俊         
        纪 检组 长:何卫卫(蒙古族) 
        【概况】全区有124个气象台站。其中有119个台站承担地面观测(基准站13个,基本站34个,气候站16个,其余为一般站),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8个台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3个台站承担酸雨特种观测,24个台站承担农牧业气象观测,5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有4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个蔬菜气象试验站。全区有77个艰苦台站。
        2004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930人。其中干部2819人、工人111人。学历结构:硕研28人、本科382人、大专927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36人(正研级4人、副研级132人)、中级职称1140人、初级职称1451人。
        【气象服务】
        预测基本准确  积极推进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和降水落区预报,着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量级、时间和落区预报精度,天气预报质量进一步提升。
        天气服务主动及时  黄河内蒙古段防凌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准确、主动、及时,受到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表彰;3月上旬呼伦贝尔市遭遇大范围暴风雪袭击,区、市两级气象台预报准确,及时发布专题预警报,把暴风雪造成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党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年内两次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和13次沙尘天气预报准确;3月24日,锡盟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当地气象局站与自治区气象台共同开展地震专项服务;6月22日,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于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自治区气象局与呼伦贝尔市局开展扑火气象服务,并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实施工工增雨作业,对扑灭大火起到重要作用,受到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表扬;5月16日巴彦淖尔市出现强霜冻天气,市气象局提前3天做出准确预报并协助当地政府采取有效防冻措施,明显减轻霜冻危害,仅杭锦后旗就有130万亩农田免受霜冻损害,直接经济效益达4.29亿元。
        “三农”气象服务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按照自治区气象局制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内蒙古气象局关于支持“三农三牧”气象服务工作的意见》,把“三农”服务列为气象服务工作重中之重,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特别是人工增雨、农牧业产量预报等多种服务,努力扩大农经网服务覆盖范围,实现与30多个省区气象部门、区内14个盟(市)和36个旗(县)农经网站连接,形成逐步向涉农单位及乡镇延伸的农经网络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自治区气象台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合作,研制开发着陆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赤峰市和阿盟开展军事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在“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市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及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撤盟设市庆典活动中,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受到有关部门好评。
        气象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5次对气象工作做出批示,认为气象部门服务经济大局意识比较强,工作积极主动,可圈可点。要求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主动仗,避免消极地救灾和抗灾。要抓住每一次有利天气过程,实施工工增雨作业,为生态恢复和农牧业生产提供服务。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也多次批示,对气象工作给予肯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14个盟市行署、政府、诸多用户单位来信来函表示感谢。
        【现代化建设】以提高监测能力和传输能力为重点,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现代化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自筹资金组织建成覆盖全区的计算机广域网和IP电话网,与之配套的数据网、语音网投入使用。
        赤峰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化试运行,雷达资料实现上传;呼和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完成系统安装调试,开始运行试验;东胜、海拉尔新一代天气雷达按期完成天线吊装;通辽新一代天气雷达经中国气象局批复正式立项并开工建设;索伦、锡林浩特L波段探空雷达系统完成建设并投入业务使用;自治区气象局完成DVBS卫星资料接收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73个自动气象站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提高了自治区大气监测自动化水平;阿拉善盟自筹资金建设了30个自动雨量站;6个沙尘暴监测站建成并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六大系统建设】1.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建设。在全区116个气象台站建立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生态监测站网,监测要素46种,发布服务产品67种,形成两基监测和三级服务业务体系,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各盟(市)、旗(县)气象局都建立生态监测评估机构,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积极争取,经地方编制委员会批准相继成立气候生态评估中心,所属旗(县)相应成立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2.精细预报系统建设。加强与中国气象科学院合作,引进GRAPES模式,在自治区气象台投入业务运行,正式启动降水落区预报工作。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在地质灾害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建立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气象灾情收集业务系统,部分盟(市)气象局实现灾情快速、全面、准确上传。5.高速公路能见度和路况预报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实现业务化。6.内蒙古农牧业主要病虫害预报方法及服务系统建设开始启动。
        【科技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完成立项14项,资助经费165万元以上,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厅项目3项,承担多个空冷气象条件分析论证项目和7个电场建设气象条件评估工作。与自治区环保局、水文总局签署资源共享合作纪要,与中国气象科学院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建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方遥感应用试验基地”。先后派科技人员赴日本、韩国、德国、奥地利、蒙古国等国家以及党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访问。邀请韩国、美国、蒙古国专家以及中科院、中国气象科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国内专家讲学,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交流力度。
        【地方气象事业】自治区各级政府对气象部门给予极大支持,各类经费投资达6500余万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立足于向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多目标转变。全区人工增雨飞机累计作业141架次,飞行398小时,作业影响区域覆盖全区大部。地面火箭增雨作业1236次,发射增雨火箭弹5984枚。741门高炮适时开展防雹作业,有效防护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规模均创自治区历史之最。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重大气象服务中成效明显。飞机人工增雨在扑灭大兴安岭火灾中起到重要作用。首次飞机人工消雨作业保障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市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顺利进行。乌兰察布市撤盟设市庆典活动中,飞机人工消雨作业也取得良好效果。春季东部地区持续干旱,东部盟(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连续实施高强度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对解除和缓解严重干旱,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土壤底墒,冬、春季巴彦淖尔、锡盟、包头、赤峰、通辽等地在农区首次开展地面火箭增雪作业试验。
        认真调研、统筹规划、多方筹资,继续加大基层台站综合改善工作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39.9万元,新开工台站建设项目63个,连同续建项目近80个基层台站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正在得到明显改善。
        【气象法制】2004年,自治区人大派出两个调研组赴盟(市)和旗(县)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执法调研,并据此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加强气象工作的5条建议,对于促进测场环境保护、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和地方津补贴落实等工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级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印发“加强雷电灾害防护工作的通知”。全区开展首次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资质认证工作,制定“施放气球管理实施细则”和“实施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的若干规定”。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制止和查处违法案件37件。兴安盟气象局获得全国气象部门法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  2004年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气温起伏变化频繁,年平均气温偏高1℃~2℃,年总降水量阿盟东南部、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部、锡盟东北部、赤峰市南部、通辽市大部、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大部比常年偏少,旱灾较重,其余地区多于常年。冬季、春季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暴、扬沙。日照时数中部地区比常年偏少,其余地区偏多。2004年气候条件对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影响类似于2003年,中部地区为丰收年景,而东部地区则遭受了严重的春夏连旱,使农牧业生产受到损失。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04年度除东部偏北地区农业产量欠收外,全区大部属偏丰年景:1.春季前期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少,不利于春波及抓苗,东部大部地区春旱严重,不利春播。入春后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加上气温逐渐升高、表土水分蒸发快、降水偏少、使土壤墒情不断下降。中、西部地区春季前期出现旱情,对春播影响较大,已播种的小麦出苗不齐。2.初夏、夏末中西部降水偏多,盛夏大部分地区出现伏旱,东部地区夏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夏季前、后期中、西部地区光、热、水较为匹配,降水频次多,中部偏南地区雨量偏大,各地积温比历年同期偏高,有利于作物关键期生长。盛夏阿盟、锡盟北部出现伏旱,锡盟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60%~100%,加上高温酷暑,致使农作物出现生长迟缓或停止现象。3.秋季西部地区降水前多后少,利于后期作物生长、成熟,中部地区及东部秋霜偏晚,无霜期较长,利于作物成熟。秋季气温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初秋东部偏北地区气温出现历史少见高值,降水主要集中在初秋,整个秋季气候条件较好,大风等灾害天气少,对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事活动有利。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004年度气候条件对自治区中、西部牧区是利大于弊,大部分牧区牧草生长期气候适宜,牧草长势良好,对牲畜抓膘、越冬渡春、牧事活动等十分有利。东部牧区弊多利少,冬季雪多,局部出现白灾,春季至夏初连旱,牧草长势较差。1.冬季中、西部地区温度高、降雪少,东部地区降雪多,部分地区白灾严重。2.春季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温度高、降雨少、旱情严重,抑制牧草生长,春季后期4月下旬到春末中、西大部地区出现降水,对前期旱情有所缓解,局部地区得到解除。中部地区光照充足,对接羔、保育和成幼畜成活有利,春末锡盟全盟成活仔畜6792786头(只),成活率98.8%,比去年同期多成活42万头只。东部除偏北地区外,整个春季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干旱。3.初夏中部大部地区降水严重匮乏,影响牧草生长,东部区夏季旱情严重,高温天气多,牧草生长受阻。4.秋季秋高气爽,利于中西部地区打贮草、抓秋膘,进入深秋东部偏北出现陆续降温10℃以上天气,对牧区交通运输、秋季打贮草、备料、牧事活动影响较大,整个秋季气候利大于弊。
        气候对其它行业的影响  1.气候对建筑业的影响。2004年气候条件对建筑业非常有利,从春季到入冬气温偏高,春季、秋季大部地区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春季回暖早,大风、沙尘天气比往年相对偏少,使各地建筑业开工较历年偏早近半个月,在全年整个工程期间无较严重气象灾害影响,工程进度快、质量高。进入冬季以来,气温仍持续偏高,12月上中旬各地气温比历年偏高4℃~6℃,部分地区偏高7℃~8℃,温度高降雨少,延长了工程时间,有利于各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2.气候对旅游业影响。2003年旅游季节全区大部地区气候宜人,春季回暖旱,温度高,风沙少,夏季大部地区高温炎热时间短,秋季秋高气爽,对旅游极为有利,各地旅游景点人数倍增,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局      长:乌  兰(蒙古族) 
        副  局  长:李红宇(女蒙古族)
                   沈建国         
                   李彰俊         
        纪 检组 长:何卫卫(蒙古族) 
        【概况】全区有124个气象台站。其中有119个台站承担地面观测(基准站13个,基本站34个,气候站16个,其余为一般站),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8个台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3个台站承担酸雨特种观测,24个台站承担农牧业气象观测,5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有4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个蔬菜气象试验站。全区有77个艰苦台站。
        2004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930人。其中干部2819人、工人111人。学历结构:硕研28人、本科382人、大专927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36人(正研级4人、副研级132人)、中级职称1140人、初级职称1451人。
        【气象服务】
        预测基本准确  积极推进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和降水落区预报,着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量级、时间和落区预报精度,天气预报质量进一步提升。
        天气服务主动及时  黄河内蒙古段防凌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准确、主动、及时,受到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表彰;3月上旬呼伦贝尔市遭遇大范围暴风雪袭击,区、市两级气象台预报准确,及时发布专题预警报,把暴风雪造成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党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年内两次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和13次沙尘天气预报准确;3月24日,锡盟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当地气象局站与自治区气象台共同开展地震专项服务;6月22日,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于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自治区气象局与呼伦贝尔市局开展扑火气象服务,并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实施工工增雨作业,对扑灭大火起到重要作用,受到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表扬;5月16日巴彦淖尔市出现强霜冻天气,市气象局提前3天做出准确预报并协助当地政府采取有效防冻措施,明显减轻霜冻危害,仅杭锦后旗就有130万亩农田免受霜冻损害,直接经济效益达4.29亿元。
        “三农”气象服务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按照自治区气象局制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内蒙古气象局关于支持“三农三牧”气象服务工作的意见》,把“三农”服务列为气象服务工作重中之重,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特别是人工增雨、农牧业产量预报等多种服务,努力扩大农经网服务覆盖范围,实现与30多个省区气象部门、区内14个盟(市)和36个旗(县)农经网站连接,形成逐步向涉农单位及乡镇延伸的农经网络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自治区气象台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合作,研制开发着陆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赤峰市和阿盟开展军事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在“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市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及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撤盟设市庆典活动中,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受到有关部门好评。
        气象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5次对气象工作做出批示,认为气象部门服务经济大局意识比较强,工作积极主动,可圈可点。要求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主动仗,避免消极地救灾和抗灾。要抓住每一次有利天气过程,实施工工增雨作业,为生态恢复和农牧业生产提供服务。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也多次批示,对气象工作给予肯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14个盟市行署、政府、诸多用户单位来信来函表示感谢。
        【现代化建设】以提高监测能力和传输能力为重点,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现代化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自筹资金组织建成覆盖全区的计算机广域网和IP电话网,与之配套的数据网、语音网投入使用。
        赤峰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化试运行,雷达资料实现上传;呼和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完成系统安装调试,开始运行试验;东胜、海拉尔新一代天气雷达按期完成天线吊装;通辽新一代天气雷达经中国气象局批复正式立项并开工建设;索伦、锡林浩特L波段探空雷达系统完成建设并投入业务使用;自治区气象局完成DVBS卫星资料接收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73个自动气象站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提高了自治区大气监测自动化水平;阿拉善盟自筹资金建设了30个自动雨量站;6个沙尘暴监测站建成并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六大系统建设】1.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建设。在全区116个气象台站建立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生态监测站网,监测要素46种,发布服务产品67种,形成两基监测和三级服务业务体系,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各盟(市)、旗(县)气象局都建立生态监测评估机构,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积极争取,经地方编制委员会批准相继成立气候生态评估中心,所属旗(县)相应成立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2.精细预报系统建设。加强与中国气象科学院合作,引进GRAPES模式,在自治区气象台投入业务运行,正式启动降水落区预报工作。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在地质灾害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建立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气象灾情收集业务系统,部分盟(市)气象局实现灾情快速、全面、准确上传。5.高速公路能见度和路况预报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实现业务化。6.内蒙古农牧业主要病虫害预报方法及服务系统建设开始启动。
        【科技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完成立项14项,资助经费165万元以上,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厅项目3项,承担多个空冷气象条件分析论证项目和7个电场建设气象条件评估工作。与自治区环保局、水文总局签署资源共享合作纪要,与中国气象科学院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建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方遥感应用试验基地”。先后派科技人员赴日本、韩国、德国、奥地利、蒙古国等国家以及党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访问。邀请韩国、美国、蒙古国专家以及中科院、中国气象科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国内专家讲学,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交流力度。
        【地方气象事业】自治区各级政府对气象部门给予极大支持,各类经费投资达6500余万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立足于向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多目标转变。全区人工增雨飞机累计作业141架次,飞行398小时,作业影响区域覆盖全区大部。地面火箭增雨作业1236次,发射增雨火箭弹5984枚。741门高炮适时开展防雹作业,有效防护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规模均创自治区历史之最。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重大气象服务中成效明显。飞机人工增雨在扑灭大兴安岭火灾中起到重要作用。首次飞机人工消雨作业保障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市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顺利进行。乌兰察布市撤盟设市庆典活动中,飞机人工消雨作业也取得良好效果。春季东部地区持续干旱,东部盟(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连续实施高强度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对解除和缓解严重干旱,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土壤底墒,冬、春季巴彦淖尔、锡盟、包头、赤峰、通辽等地在农区首次开展地面火箭增雪作业试验。
        认真调研、统筹规划、多方筹资,继续加大基层台站综合改善工作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39.9万元,新开工台站建设项目63个,连同续建项目近80个基层台站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正在得到明显改善。
        【气象法制】2004年,自治区人大派出两个调研组赴盟(市)和旗(县)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执法调研,并据此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加强气象工作的5条建议,对于促进测场环境保护、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和地方津补贴落实等工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级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印发“加强雷电灾害防护工作的通知”。全区开展首次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资质认证工作,制定“施放气球管理实施细则”和“实施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的若干规定”。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制止和查处违法案件37件。兴安盟气象局获得全国气象部门法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  2004年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气温起伏变化频繁,年平均气温偏高1℃~2℃,年总降水量阿盟东南部、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部、锡盟东北部、赤峰市南部、通辽市大部、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大部比常年偏少,旱灾较重,其余地区多于常年。冬季、春季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暴、扬沙。日照时数中部地区比常年偏少,其余地区偏多。2004年气候条件对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影响类似于2003年,中部地区为丰收年景,而东部地区则遭受了严重的春夏连旱,使农牧业生产受到损失。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04年度除东部偏北地区农业产量欠收外,全区大部属偏丰年景:1.春季前期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少,不利于春波及抓苗,东部大部地区春旱严重,不利春播。入春后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加上气温逐渐升高、表土水分蒸发快、降水偏少、使土壤墒情不断下降。中、西部地区春季前期出现旱情,对春播影响较大,已播种的小麦出苗不齐。2.初夏、夏末中西部降水偏多,盛夏大部分地区出现伏旱,东部地区夏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夏季前、后期中、西部地区光、热、水较为匹配,降水频次多,中部偏南地区雨量偏大,各地积温比历年同期偏高,有利于作物关键期生长。盛夏阿盟、锡盟北部出现伏旱,锡盟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60%~100%,加上高温酷暑,致使农作物出现生长迟缓或停止现象。3.秋季西部地区降水前多后少,利于后期作物生长、成熟,中部地区及东部秋霜偏晚,无霜期较长,利于作物成熟。秋季气温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初秋东部偏北地区气温出现历史少见高值,降水主要集中在初秋,整个秋季气候条件较好,大风等灾害天气少,对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事活动有利。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004年度气候条件对自治区中、西部牧区是利大于弊,大部分牧区牧草生长期气候适宜,牧草长势良好,对牲畜抓膘、越冬渡春、牧事活动等十分有利。东部牧区弊多利少,冬季雪多,局部出现白灾,春季至夏初连旱,牧草长势较差。1.冬季中、西部地区温度高、降雪少,东部地区降雪多,部分地区白灾严重。2.春季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温度高、降雨少、旱情严重,抑制牧草生长,春季后期4月下旬到春末中、西大部地区出现降水,对前期旱情有所缓解,局部地区得到解除。中部地区光照充足,对接羔、保育和成幼畜成活有利,春末锡盟全盟成活仔畜6792786头(只),成活率98.8%,比去年同期多成活42万头只。东部除偏北地区外,整个春季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干旱。3.初夏中部大部地区降水严重匮乏,影响牧草生长,东部区夏季旱情严重,高温天气多,牧草生长受阻。4.秋季秋高气爽,利于中西部地区打贮草、抓秋膘,进入深秋东部偏北出现陆续降温10℃以上天气,对牧区交通运输、秋季打贮草、备料、牧事活动影响较大,整个秋季气候利大于弊。
        气候对其它行业的影响  1.气候对建筑业的影响。2004年气候条件对建筑业非常有利,从春季到入冬气温偏高,春季、秋季大部地区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春季回暖早,大风、沙尘天气比往年相对偏少,使各地建筑业开工较历年偏早近半个月,在全年整个工程期间无较严重气象灾害影响,工程进度快、质量高。进入冬季以来,气温仍持续偏高,12月上中旬各地气温比历年偏高4℃~6℃,部分地区偏高7℃~8℃,温度高降雨少,延长了工程时间,有利于各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2.气候对旅游业影响。2003年旅游季节全区大部地区气候宜人,春季回暖旱,温度高,风沙少,夏季大部地区高温炎热时间短,秋季秋高气爽,对旅游极为有利,各地旅游景点人数倍增,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