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5卷  /  科教文卫体

2005卷

  • 呼伦贝尔学院
  • 【领导名录】
        党 委书 记:留  锁(蒙古族)      
        院      长                     
        党委副书记:王  志              
        党委副书记:毅              
        党委副书记                     
        纪 检书 记:李雅梅(女)          
        党委副书记:布  仁(蒙古族6月任职)
        副  院  长                     
        党 委委 员:朱玉东              
                   董一琳              
                   金  宝(蒙古族)      
        党 委委 员:常  海(蒙古族)      
        【概况】2004年,在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对党员和全体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强化理论学习。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培训班、环节干部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班等,累计培训达2400多人次。11月,学院荣获“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光荣称号,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国资委、总工会和思想研究会的表彰奖励。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两课”课程设置和改革的要求,结合学院新学分制方案的实际,积极构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1”的教学新模式,制定并出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04年,学院在原有8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增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德育教育、音乐学、俄语、会计学、地理科学、化学、土木工程、教育技术学、历史学、英语、市场营销、心理学等14个本科专业。至此,学院共有22个本科专业。
        【人才兴校战略】2004年,学院制定出台“一个计划、三项规划”,即《呼伦贝尔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呼伦贝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呼伦贝尔学院校园建设规划》和《呼伦贝尔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出台《呼伦贝尔学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全年共派出22名教师在外进修学习,外聘教师53人,有近百名新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充实到学院各教育教学岗位。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学院引进硕士13名,学成返校工作的博士有1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6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192名,对引进或自己培养的博士给15万元补贴,对引进硕士给7万元补贴,对在职攻读取得硕士学位的给5万元补贴。2004年全校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有66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1%。被评为呼伦贝尔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为教学科研服务】2004年,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本科办学质量,把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当成主要工作。召开学院历史上首届教学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呼伦贝尔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呼伦贝尔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2004年本专科教学计划的修订意见》、《呼伦贝尔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等8个重要文件。学院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与北京大学合作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综合科研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课题已正式启动;举办20多期教授论坛和博士、硕士论坛,活跃校园学术气氛;由科研基地承担的《俄罗斯紫花苜蓿引种繁育试验研究》项目于2004年9月通过市级验收鉴定。2004年学院共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50篇,举办学术讲座102次,召开各类学术会议68次,选派专业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57次。学校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水平、学术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通过引资等渠道,向教学部门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新建30多个多媒体教室,改造校园网,完善机房的设备设施,推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实施“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学校教学经费投入多用在实验室建设上,实验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在2004年底结束的全区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中,学院参评的8个实验室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学院有9个工种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认的高等职业技术资质鉴定资格,高职教育的标准和培养培训目标进一步明确,起到应有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凸显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招生和就业】成立招生就业指导处,有8个专业晋升为本科,全校有22个专业实现本科招生。与区外省市高校联系,同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湖南、湖北6省15所高校签订对等交换协议,首次实现区外招生。秋季新生报到人数3851人,创学院新生入学人数新高,其中本科报到1614人,超计划714人,专科报到2237人,区外新生共报到93人,首次实现不补录超额完成计划。
        就业指导工作,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想办法、找出路、走出去、请进来,以信函、电话、互联网、走访、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方收集就业信息。2004年3月成功举办呼伦贝尔学院2004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2004届秋季毕业生1758人中就业1101人,待业647人,就业率为57.5%。
        【对外开放办学】2004年,学院正式组建外事处,建立健全外事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根据教育部国际司意见,在学院建立国家赴俄留学生培训基地,使学院成为全国赴俄留学培训五大基地之一,2004年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同时启动留学生招生及短期留学生培训工作。2004年已接收对等互换蒙古留学生3名,招收韩国语言留学生1名。全年学院共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16名。
        【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2004年,学院圆满完成全院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干部职数编制等在内的一整套第二轮全院干部竞聘工作。本次竞聘共设112名处级岗位,256个科级岗位,报名参聘人数达470人,最终有112名处级干部和246名科级干部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推行校内职员津贴制和教师八级岗位津贴制,确保教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并加强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力度。
        【后勤社会化改革和财务管理】进一步明确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的关系和职责,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后勤集团面向全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企业法人地位的运行机制。后勤集团走出校门开拓社会市场,接收文博小区的物业管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在加强财务日常管理的同时加大财务支出和物资采购的监审力度。加强预决算管理,成立经费预算审查委员会。增设监审处,审计和监督各项支出,参与购置和大型建设、维修项目的公开招标,强化了审计监督。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中共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的建设项目包括:装修工程分院安培中心,投入33万元;改造原管院院内自来水及工程分院自来水管道,投入5万元;维修工程分院学生公寓楼、教学楼,投入75万元;新建学生公寓楼8099平方米,引资投入900万元;由市政出资将全市排污管道次干线接入学院;“五一”期间全院师生植树10000株,美化、绿化校园,种植丁香、花草等投入13.6万元。
        (王广利 张树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伦贝尔学院
  • 【领导名录】
        党 委书 记:留  锁(蒙古族)      
        院      长                     
        党委副书记:王  志              
        党委副书记:毅              
        党委副书记                     
        纪 检书 记:李雅梅(女)          
        党委副书记:布  仁(蒙古族6月任职)
        副  院  长                     
        党 委委 员:朱玉东              
                   董一琳              
                   金  宝(蒙古族)      
        党 委委 员:常  海(蒙古族)      
        【概况】2004年,在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对党员和全体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强化理论学习。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培训班、环节干部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班等,累计培训达2400多人次。11月,学院荣获“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光荣称号,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国资委、总工会和思想研究会的表彰奖励。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两课”课程设置和改革的要求,结合学院新学分制方案的实际,积极构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1”的教学新模式,制定并出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04年,学院在原有8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增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德育教育、音乐学、俄语、会计学、地理科学、化学、土木工程、教育技术学、历史学、英语、市场营销、心理学等14个本科专业。至此,学院共有22个本科专业。
        【人才兴校战略】2004年,学院制定出台“一个计划、三项规划”,即《呼伦贝尔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呼伦贝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呼伦贝尔学院校园建设规划》和《呼伦贝尔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出台《呼伦贝尔学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全年共派出22名教师在外进修学习,外聘教师53人,有近百名新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充实到学院各教育教学岗位。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学院引进硕士13名,学成返校工作的博士有1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6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192名,对引进或自己培养的博士给15万元补贴,对引进硕士给7万元补贴,对在职攻读取得硕士学位的给5万元补贴。2004年全校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有66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1%。被评为呼伦贝尔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为教学科研服务】2004年,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本科办学质量,把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当成主要工作。召开学院历史上首届教学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呼伦贝尔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呼伦贝尔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2004年本专科教学计划的修订意见》、《呼伦贝尔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等8个重要文件。学院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与北京大学合作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综合科研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课题已正式启动;举办20多期教授论坛和博士、硕士论坛,活跃校园学术气氛;由科研基地承担的《俄罗斯紫花苜蓿引种繁育试验研究》项目于2004年9月通过市级验收鉴定。2004年学院共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50篇,举办学术讲座102次,召开各类学术会议68次,选派专业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57次。学校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水平、学术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通过引资等渠道,向教学部门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新建30多个多媒体教室,改造校园网,完善机房的设备设施,推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实施“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学校教学经费投入多用在实验室建设上,实验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在2004年底结束的全区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中,学院参评的8个实验室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学院有9个工种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认的高等职业技术资质鉴定资格,高职教育的标准和培养培训目标进一步明确,起到应有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凸显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招生和就业】成立招生就业指导处,有8个专业晋升为本科,全校有22个专业实现本科招生。与区外省市高校联系,同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湖南、湖北6省15所高校签订对等交换协议,首次实现区外招生。秋季新生报到人数3851人,创学院新生入学人数新高,其中本科报到1614人,超计划714人,专科报到2237人,区外新生共报到93人,首次实现不补录超额完成计划。
        就业指导工作,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想办法、找出路、走出去、请进来,以信函、电话、互联网、走访、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方收集就业信息。2004年3月成功举办呼伦贝尔学院2004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2004届秋季毕业生1758人中就业1101人,待业647人,就业率为57.5%。
        【对外开放办学】2004年,学院正式组建外事处,建立健全外事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根据教育部国际司意见,在学院建立国家赴俄留学生培训基地,使学院成为全国赴俄留学培训五大基地之一,2004年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同时启动留学生招生及短期留学生培训工作。2004年已接收对等互换蒙古留学生3名,招收韩国语言留学生1名。全年学院共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16名。
        【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2004年,学院圆满完成全院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干部职数编制等在内的一整套第二轮全院干部竞聘工作。本次竞聘共设112名处级岗位,256个科级岗位,报名参聘人数达470人,最终有112名处级干部和246名科级干部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推行校内职员津贴制和教师八级岗位津贴制,确保教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并加强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力度。
        【后勤社会化改革和财务管理】进一步明确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的关系和职责,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后勤集团面向全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企业法人地位的运行机制。后勤集团走出校门开拓社会市场,接收文博小区的物业管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在加强财务日常管理的同时加大财务支出和物资采购的监审力度。加强预决算管理,成立经费预算审查委员会。增设监审处,审计和监督各项支出,参与购置和大型建设、维修项目的公开招标,强化了审计监督。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中共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的建设项目包括:装修工程分院安培中心,投入33万元;改造原管院院内自来水及工程分院自来水管道,投入5万元;维修工程分院学生公寓楼、教学楼,投入75万元;新建学生公寓楼8099平方米,引资投入900万元;由市政出资将全市排污管道次干线接入学院;“五一”期间全院师生植树10000株,美化、绿化校园,种植丁香、花草等投入13.6万元。
        (王广利 张树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