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5卷  /  盟市旗县

2005卷

  • 松山区
  • 【领导名录】
        区 委书 记:赵知文                
        副  书  记:戈树奎(满族)          
                   张成利                
                   崔广学                
                   屈银霞(女)            
        人 大主 任:常柏林                
        副  主  任:曹建利                
                   郑淑华(女蒙古族1月任职)
                   卢天君                
                   常富国                
        区      长:戈树奎(满族)          
        副  区  长:刘振富                
                   王锐清(蒙古族)        
                   陈志强                
                   董海瑞(满族)          
                   张百川                
                   于宝珠(蒙古族)        
        科技副区长:袁文英(女蒙古族1月任职)
        政 协主 席:张明华                
        副  主  席:赵名立(1月任职)       
                   苑春利                
                   陈  杰(女蒙古族1月任职)
        武 装部 长:于志军(3月离任)       
                   韩庆宝(3月任职)       
        政      委:明俊国(3月离任)       
                   孙德才(3月任职)       
        【概况】赤峰市松山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中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2°01’~42°43’,东经117°47’~119°39’。东西最长152.5公里,南北最宽77公里,总面积5955平方公里。1993年改郊区名松山区。东与敖汉旗相望,西与河北省围场县搭边,西北与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喀喇沁旗、元宝山区毗邻,北与翁牛特旗交界。是联结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赤峰市委、市政府于年内迁址松山区境新城区。全区辖11镇、18乡、5个街道办事处、260个村民委员会、19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53.9万人,其中蒙古族95118人,占总人口的17.6%;其他少数民族38429人,占7.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0人。
        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361万元(原口径。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1%,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425万元,增长38.3%;第二产业增加值93674万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91262万元,增长22.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6.5∶30.4∶33.1变成40.4∶30.2∶29.4。人均生产总值576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1%。财政收入按同比口径计算达1.6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22元,达65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40元,达2660元。
        【农业】全年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3万亩,比上年上升37.6%;谷物播种143.1万亩,增长52.9%;油料播种19.7万亩,下降39.7%;糖料播种4.8万亩,增长25.36%;蔬菜播种14.8万亩,增长15.7%。全年粮食总产53.5万吨,比上年增产13.5万吨,增长33.8%;油料产量20352吨,下降17.1%;肉类总产5.3万吨,增长55.9%。全区种植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增长47.9%。年内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产量、设施农业增量、无公害蔬菜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6.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构4.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
        农业综合开发完成项目投资1168万元,其中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1万亩。五期农业综合开发以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90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增加到4400多人。
        【牧业】新发展养殖小区和专业村48个,牧业年度牲畜存栏49.7万头只,新增15.1万头只。畜群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奶牛1万头,存栏达1.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13.1万头,新增2.6万头;肉羊饲养量21万只,新增7.6万只;生猪和禽类饲养量均有较大增长。全区畜牧业增加值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占第一产业比重达38%以上。
        【林业】完成生态治理面积5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2.17万亩,封山育林6.7万亩,人工造林0.6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城区周边绿化3.365万亩。完成德国援项目5.9万亩,营造防护林0.5万亩、水保林1.38万亩、人工直播封育4万亩。
        【水利】完成播前灌溉面积86.0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2万亩,完成水保治理22.3万亩。启动民间资本1460万元,新建各类水源工程560处,其中新打机电井133眼,解决10665口人和11044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总投资3600万元的英金河灌区四期节水改造工程及续建配套工程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工业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59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由16个增加到28个,全年实现总产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8亿元,增长1.6%;集体企业完成0.14亿元,增长33.5%;股份制企业完成7.7亿元,增长10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6%,比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3亿元,增长56.61%,实现利税7190万元,比上年增加2554万元。经济效益指数为163.02%,提高27.6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7%。
        【民营经济】发展私营企业75家,发展个体工商户750户。全年完成现价总产值15.4亿元;营业收入15.8亿元;完成增加值4.8亿元,入库税金1710万元,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7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城镇完成12亿元,增长122.2%;农村完成3亿元,增长42.9%。
        【批零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亿元,增长62.5%,贸易业实现10.2亿元,增长22.9%,餐饮业实现2.5亿元,增长47.1%。
        【交通邮电】全区公路货运量38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708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6%;公路客运量351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0530万人/公里,增长6.5%。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16万元,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30.8万元,增长2.5%;电信业务总量4485万元,增长18.6%。全区固定电话数年末达80949户。
        【金融保险】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6.23亿元,同比增长43.7%;各项贷款余额14.4亿元,增加10.8%。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770万元,增长22.6%。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642万元,增长13.8%;财产险保费收入3128万元,增长34.8%。
        【扶贫开发】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558.5万元,覆盖贫困人口10.85万人,其中解决温饱3500人,巩固温饱1万人。产业化扶贫、社会扶贫和科技教育扶贫得到较好落实。
        【教科文卫】年末本区拥有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3599人;初中学校40所,在校生28852人;普通小学224所,在校生3834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成人教育学校295所,毕业人数6080人。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94人。拥有文化馆(站)34个,公共图书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所1个,卫生防疫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2张,卫生技术人员939人。
        【计划生育】年末全区总人口(按2004年公安口径推算)53.9万人。全年出生0.67万人,出生率12.4‰;死亡0.31万人,死亡率5.7‰;全年净增人口35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比上年上升2个千分点。
        【社会保障】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510人,比上年增加301人。其中参保职工5253人,离退休人员2912人。参加医疗保险为19807人,增加1605人。
        【改革开放】年内,整体出售原赤峰第二制酒厂,妥善安置76名供销企业职工和粮食系统企业全部职工。减免农牧业税、发放粮补和良种补贴5158万元,农民人均直接增收112元。全年引进项目165个,引进资金8.15亿元。其中,自治区外资金5.35亿元,增长59.7%。
        (鲁殿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松山区
  • 【领导名录】
        区 委书 记:赵知文                
        副  书  记:戈树奎(满族)          
                   张成利                
                   崔广学                
                   屈银霞(女)            
        人 大主 任:常柏林                
        副  主  任:曹建利                
                   郑淑华(女蒙古族1月任职)
                   卢天君                
                   常富国                
        区      长:戈树奎(满族)          
        副  区  长:刘振富                
                   王锐清(蒙古族)        
                   陈志强                
                   董海瑞(满族)          
                   张百川                
                   于宝珠(蒙古族)        
        科技副区长:袁文英(女蒙古族1月任职)
        政 协主 席:张明华                
        副  主  席:赵名立(1月任职)       
                   苑春利                
                   陈  杰(女蒙古族1月任职)
        武 装部 长:于志军(3月离任)       
                   韩庆宝(3月任职)       
        政      委:明俊国(3月离任)       
                   孙德才(3月任职)       
        【概况】赤峰市松山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中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2°01’~42°43’,东经117°47’~119°39’。东西最长152.5公里,南北最宽77公里,总面积5955平方公里。1993年改郊区名松山区。东与敖汉旗相望,西与河北省围场县搭边,西北与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喀喇沁旗、元宝山区毗邻,北与翁牛特旗交界。是联结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赤峰市委、市政府于年内迁址松山区境新城区。全区辖11镇、18乡、5个街道办事处、260个村民委员会、19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53.9万人,其中蒙古族95118人,占总人口的17.6%;其他少数民族38429人,占7.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0人。
        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361万元(原口径。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1%,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425万元,增长38.3%;第二产业增加值93674万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91262万元,增长22.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6.5∶30.4∶33.1变成40.4∶30.2∶29.4。人均生产总值576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1%。财政收入按同比口径计算达1.6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22元,达65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40元,达2660元。
        【农业】全年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3万亩,比上年上升37.6%;谷物播种143.1万亩,增长52.9%;油料播种19.7万亩,下降39.7%;糖料播种4.8万亩,增长25.36%;蔬菜播种14.8万亩,增长15.7%。全年粮食总产53.5万吨,比上年增产13.5万吨,增长33.8%;油料产量20352吨,下降17.1%;肉类总产5.3万吨,增长55.9%。全区种植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增长47.9%。年内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产量、设施农业增量、无公害蔬菜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6.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构4.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
        农业综合开发完成项目投资1168万元,其中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1万亩。五期农业综合开发以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90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增加到4400多人。
        【牧业】新发展养殖小区和专业村48个,牧业年度牲畜存栏49.7万头只,新增15.1万头只。畜群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奶牛1万头,存栏达1.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13.1万头,新增2.6万头;肉羊饲养量21万只,新增7.6万只;生猪和禽类饲养量均有较大增长。全区畜牧业增加值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占第一产业比重达38%以上。
        【林业】完成生态治理面积5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2.17万亩,封山育林6.7万亩,人工造林0.6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城区周边绿化3.365万亩。完成德国援项目5.9万亩,营造防护林0.5万亩、水保林1.38万亩、人工直播封育4万亩。
        【水利】完成播前灌溉面积86.0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2万亩,完成水保治理22.3万亩。启动民间资本1460万元,新建各类水源工程560处,其中新打机电井133眼,解决10665口人和11044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总投资3600万元的英金河灌区四期节水改造工程及续建配套工程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工业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59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由16个增加到28个,全年实现总产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8亿元,增长1.6%;集体企业完成0.14亿元,增长33.5%;股份制企业完成7.7亿元,增长10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6%,比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3亿元,增长56.61%,实现利税7190万元,比上年增加2554万元。经济效益指数为163.02%,提高27.6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7%。
        【民营经济】发展私营企业75家,发展个体工商户750户。全年完成现价总产值15.4亿元;营业收入15.8亿元;完成增加值4.8亿元,入库税金1710万元,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7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城镇完成12亿元,增长122.2%;农村完成3亿元,增长42.9%。
        【批零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亿元,增长62.5%,贸易业实现10.2亿元,增长22.9%,餐饮业实现2.5亿元,增长47.1%。
        【交通邮电】全区公路货运量38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708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6%;公路客运量351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0530万人/公里,增长6.5%。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16万元,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30.8万元,增长2.5%;电信业务总量4485万元,增长18.6%。全区固定电话数年末达80949户。
        【金融保险】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6.23亿元,同比增长43.7%;各项贷款余额14.4亿元,增加10.8%。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770万元,增长22.6%。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642万元,增长13.8%;财产险保费收入3128万元,增长34.8%。
        【扶贫开发】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558.5万元,覆盖贫困人口10.85万人,其中解决温饱3500人,巩固温饱1万人。产业化扶贫、社会扶贫和科技教育扶贫得到较好落实。
        【教科文卫】年末本区拥有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3599人;初中学校40所,在校生28852人;普通小学224所,在校生3834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成人教育学校295所,毕业人数6080人。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94人。拥有文化馆(站)34个,公共图书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所1个,卫生防疫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2张,卫生技术人员939人。
        【计划生育】年末全区总人口(按2004年公安口径推算)53.9万人。全年出生0.67万人,出生率12.4‰;死亡0.31万人,死亡率5.7‰;全年净增人口35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比上年上升2个千分点。
        【社会保障】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510人,比上年增加301人。其中参保职工5253人,离退休人员2912人。参加医疗保险为19807人,增加1605人。
        【改革开放】年内,整体出售原赤峰第二制酒厂,妥善安置76名供销企业职工和粮食系统企业全部职工。减免农牧业税、发放粮补和良种补贴5158万元,农民人均直接增收112元。全年引进项目165个,引进资金8.15亿元。其中,自治区外资金5.35亿元,增长59.7%。
        (鲁殿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