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7卷  /  附录

2017卷

  • 呼伦贝尔市羊肉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51519日,由自治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雷继鹏带队的第三调研组赴呼伦贝尔市对羊肉市场以及羊肉价格变化对农牧民收入影响情况开展了调研分析。调研组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和基层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深入鄂温克旗、扎兰屯市实地考察加工企业,养殖户等形式,对如何更好地发展肉羊产业,保护养殖户利益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羊肉价格波动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2015年,呼伦贝尔市羊存栏1715.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牧区羊存栏519.4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1%,农区羊存栏1195.7万头只,较上年增长10.1%。全市羊肉生产量达到10.97万吨,同比增长1.56%。近10年来,羊肉价格稳中趋升,但从2014年起发生了明显下滑。从养殖环节看,肉羊活体平均收购价从最高价位2013年的27/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13/公斤,下降幅度为51.8%。从加工环节看,肉羊加工企业的收购价(胴体结算价)由2013年的40/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27/公斤,下降幅度为32.5%。加工企业的销售批发价由2013年的48/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39/公斤,下降幅度为18.75%。从销售企业看,羊肉零售价格从2013年的68/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56/公斤,下降幅度仅为17.6%,不足活羊收购价格下降幅度的一半。从上游到下游,肉羊产业各环节的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趋于变小。

    肉羊市场价格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养殖户的收益。按照全成本核算,扣除牧民劳动投入、草场及生产机器折旧等成本,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减少。据呼伦贝尔市发改委价格成本监审局的数据分析,2013年农牧民每出售一只活羊的收益为328.65元,而到2015年下降到31.45元,下降幅度90.43%。据此估算,仅肉羊养殖一项,2015年与2013年相比,呼伦贝尔市农牧民收入减少18.21亿元,人均减收近2400元。肉羊收购经纪人的收益基本上保持每只10元不变;而处于肉羊产业中下游的加工企业的收益从2013年每只50元下降到2015年的35元,下降了30%;销售企业的收益从2013年的每只80元下降到2015年的75元,仅仅下降了6.2%

    二、肉羊收购价下降幅度大于终端销售价原因分析

    肉羊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复杂变化过程,也是有规律的理性回归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供需所决定的,具体分析有生产方式、市场供需、成本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所引起。

    (一)肉羊副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内皮张加工企业受环保约束以及日本进口肠衣数量锐减,肉羊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加工企业利润明显减少,企业的这部分收益损失最终传导到活羊收购价格下降。调查了解到,呼伦贝尔市皮张价格从2013年的180元下降到2015年的15元、每只羊的肠衣价格从47元下降到4元,副产品价格下降幅度高达92%

    (二)肉羊出栏数量和方式的影响。呼伦贝尔肉羊存栏从2013年的1489.46万只到2015年的1715.12万只,3年间增长近225.66万只,年均增长7.31%,活羊集中出栏数量持续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了解到,不论牧区还是农区,肉羊出栏集中在810月份,传统的集中出栏方式短期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直接拉动肉羊收购价格下降。

    (三)生产之外各环节经营成本提高的拉动影响。近三年,肉羊加工、销售环节的人力成本、监管成本分别上涨了10%20%。加工和销售企业为了维持必要的利润所得,将增加的成本向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养殖户传导,直接拉低了肉羊收购价格。

    (四)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当前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仍然落后,突出表现在组织化程度低,分散养殖户的市场话语权严重缺失。而畜牧业作为一项产业,承担着农牧民增收的任务,在政府引导机制仍然需要完善的现阶段中,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供需失衡,最大的受损方便是农牧民,这从肉羊产业各个环节的经营情况调查中看得非常明显。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经营单元,强化养殖户市场主导权成为关键和当务之急。

    (五)外地羊肉冲击的影响。由于呼伦贝尔羊在本地及全国市场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肉质鲜美收到消费者广泛欢迎,但因养殖成本及地理商标等原因,价格始终处于较高的位置。基于此,一些商贩将农区、外省的育肥活羊运入呼伦贝尔市,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导致本地羊肉价格被迫下降。走私羊肉对市场的冲击也不可小觑,据介绍,一些中小餐馆、烧烤摊由于低价原因使用的是走私羊肉。

    调查表明,这次羊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总体上说企业利润没有减少或略有下降,损失严重的是农牧民。通过调阅呼伦贝尔农区和牧区的数据,我们对农民和牧民减少的收入去向作了测算。

    牧区2015年活羊平均收购价格为300元~400元,2013年为650元~750元,牧民每只活羊减收350元。这部分收入的流向:从肉食加工企业看,2013年与2015年相比,加工企业羊肉出厂价格由每斤30元左右降到每斤25元左右,每只羊在肉上减收 110元(按每只羊产肉22斤计算),再加上每只羊下水减收的60 元(下水价格由 120元降到 60 元),加工企业减收共计170元左右;而同期每只白条羊收购价由每斤21 元左右降至13元左右,每只羊降低成本176元左右,加工企业保持了稳定的收入。从羊肉终端企业看,餐饮业销售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羊肉进价由每斤30元左右下降到25.5元左右,餐饮企业每只羊新增收入 99元左右,但因用工成本增加、高端羊肉销售数量减少等因素,实际利润并没有大量增加。由此看出,在牧民每只活羊减收的350元中,每张羊皮销售价格下降减收达70元左右(2015年每张羊皮价格基本为0元),占减收总额20%左右;承担加工企业转嫁过来的减收为170元左右,占减收总额48.6%左右;其余为羊肉终端企业为维持稳定甚至更高的利润水平而转嫁过来的,大约在110元左右,占减收总额的31.4%左右。

    农区2015年活羊平均收购价格为5/斤~6/斤,2013年为13/斤~14.5/斤,每只羊按照60斤计算,农民每只羊减收480元。这部分收入的流向:从肉食加工企业看,2013年与2015年相比,加工企业羊肉出厂价格由每斤23.5元左右降到每斤15元左右,每只羊在肉上减收212.5元(按每只羊产肉25斤计算),再加上每只羊下水减收的50元(下水价格由100元降到50元),加工企业减收共计262.5元左右;而同期每只白条羊收购价由每斤25元左右降至14元左右,每只羊降低成本275元左右,加工企业保持了稳定的收入。从羊肉终端企业看,餐饮业销售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羊肉进价由每斤28.5元左右下降到23.5元左右,餐饮企业每只羊新增收入125元左右,但因用工成本增加、高端羊肉销售数量减少等因素,实际利润并没有大量增加。由此看出,在农民每只活羊减收480元中,每张羊皮销售价格下降减收80元左右(2015年每张羊皮价格基本为8元),占减收总额16.7%左右;承担加工企业转嫁过来的减收为262.5元左右,占减收总额54.7%左右;其余为羊肉终端企业为维持稳定甚至更高的利润水平而转嫁过来的,大约在137.5元左右,占减收总额的36.6%左右。

    三、发展肉羊产业健康发展的调控重点

    发展主体方面: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新形势下的农牧民要适应农村牧区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具备市场参与意识、市场竞争与合作意识、市场经济法律意识、市场风险意识以及经营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信息意识等素质。羊肉价格大幅下降不仅仅是市场波动的因素引起,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农牧民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此,要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实时公布研判市场走势,指导农牧民及时收集和分析肉羊市场行情,掌握商品供求,价格涨落的动态和走势,促进农牧民准确把握未来市场趋向,及时调整发展生产思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努力将农牧民培育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发展思路方面:明确农区和牧区差别化的发展路径。农区与牧区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的生产基础、自然环境不同决定了养殖方式也不同。因此,要明确农牧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对于牧区来说,一方面要强调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严格落实以草定畜标准,提高草原奖补水平,确保牧民减不减收;另一方面要总结自治区羊肉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将牧区的草原羊全部纳入追溯体系之中,通过品牌化运作,主打中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而对于农区来说,要提高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家畜改良技术,实现基础母羊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的水平,降低养殖成本;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以“托羊所”模式与农民开展合作,降低养殖户单户养殖的风险,提高规模效益。

    发展方式方面:下大力气推动合作社的培育与组织化提升。将一些支持肉羊发展的项目资金、金融贷款等政策向职能完善、普惠社员的农牧民肉羊专业合作社倾斜,培育和支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带动农牧区生产经营和组织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农牧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既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又有利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增加牧民收入的建议

    针对目前肉羊生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从降成本、调结构、建立市场风险保障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一)引导农牧民调整畜牧业结构。当前养殖肉牛效益相对稳定,要按照“稳羊增牛”发展思路,通过引进母牛补贴政策和发挥牧区适宜养殖母牛的优势,推进母牛扩群增量工程,形成“北繁南育”的生产格局。同时要激励规模化养殖发展,对饲养100只以上基础母羊的牧民重点扶持,在标准化棚圈和储草棚等基础建设、饲草料购买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生产成本,突出养殖规模效益。

    (二)建立牧区活羊目标价格保险制度。在试行羊肉目标价格机制的同时,在牧区建立活羊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按牧区年出栏肉羊3000万只计算,建立活羊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每只羊缴纳保费20元,共需保费6亿元,但保险公司最高赔付率只能达到保费的200 %12亿元的赔付与实际保障需求差距甚大,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党中央明确提出:“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自治区相关部门应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推动国家率先在自治区实施牧区活羊目标价格保障制度。

    (三)缓解养殖户贷款压力。调研了解到,由于近两年畜产品价格下降明显,养殖效益不高,各类商业银行纷纷收紧贷款授信额度,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还发放一些小额贷款,贷款利虽然息高达1.6分,但养殖户还是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许多养殖户被迫转向借高利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应借鉴兴安盟、通辽等地农村牧区物权收益保证贷款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农牧民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林权、水面承包经营权、生产设备、生产原料、产品的成品半成品等物权转换成为可以抵押的资产,缓解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养殖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对因牧业收入减少,购买饲草料支出较大,到期无力偿还贷款的牧民,协调商业银行对牧民贷款予以展期,并发放新的贷款。

    (四)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调查了解到,活体肉羊收购价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终端市场销售价,肉羊产业加工销售环节太多也是影响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原因。应支持牧区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养殖合作社开展联合直销,同时采取互联网+肉羊生产,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销售。一是自治区相关部门可联合加工营销企业创建特色品牌,组织盟市与周边地区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协调周边地区社区开放便民市场,为优质草原羊肉直销创造条件。二是盟市旗县根据财力状况,给予进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直销的养殖企业、合作社一定资金扶持,对其租用的冷藏运输车、以及周转冷库给予租金补贴。三是自治区出资购买电商销售服务平台,供做网店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免费上线使用。同时要大力普及推广适合地区养殖的优良畜种,提高肉羊品质,补贴推广草原肉羊电子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养殖、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为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条件。

     

    课题主持:雷继鹏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课题人员:李  健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执笔)

    王建龙   自治区农牧业厅          

    康凤祥   自治区家蓄改良站        

    贺  文   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      

    陈晓庆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执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伦贝尔市羊肉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51519日,由自治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雷继鹏带队的第三调研组赴呼伦贝尔市对羊肉市场以及羊肉价格变化对农牧民收入影响情况开展了调研分析。调研组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和基层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深入鄂温克旗、扎兰屯市实地考察加工企业,养殖户等形式,对如何更好地发展肉羊产业,保护养殖户利益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羊肉价格波动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2015年,呼伦贝尔市羊存栏1715.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牧区羊存栏519.4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1%,农区羊存栏1195.7万头只,较上年增长10.1%。全市羊肉生产量达到10.97万吨,同比增长1.56%。近10年来,羊肉价格稳中趋升,但从2014年起发生了明显下滑。从养殖环节看,肉羊活体平均收购价从最高价位2013年的27/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13/公斤,下降幅度为51.8%。从加工环节看,肉羊加工企业的收购价(胴体结算价)由2013年的40/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27/公斤,下降幅度为32.5%。加工企业的销售批发价由2013年的48/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39/公斤,下降幅度为18.75%。从销售企业看,羊肉零售价格从2013年的68/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56/公斤,下降幅度仅为17.6%,不足活羊收购价格下降幅度的一半。从上游到下游,肉羊产业各环节的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趋于变小。

    肉羊市场价格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养殖户的收益。按照全成本核算,扣除牧民劳动投入、草场及生产机器折旧等成本,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减少。据呼伦贝尔市发改委价格成本监审局的数据分析,2013年农牧民每出售一只活羊的收益为328.65元,而到2015年下降到31.45元,下降幅度90.43%。据此估算,仅肉羊养殖一项,2015年与2013年相比,呼伦贝尔市农牧民收入减少18.21亿元,人均减收近2400元。肉羊收购经纪人的收益基本上保持每只10元不变;而处于肉羊产业中下游的加工企业的收益从2013年每只50元下降到2015年的35元,下降了30%;销售企业的收益从2013年的每只80元下降到2015年的75元,仅仅下降了6.2%

    二、肉羊收购价下降幅度大于终端销售价原因分析

    肉羊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复杂变化过程,也是有规律的理性回归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供需所决定的,具体分析有生产方式、市场供需、成本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所引起。

    (一)肉羊副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内皮张加工企业受环保约束以及日本进口肠衣数量锐减,肉羊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加工企业利润明显减少,企业的这部分收益损失最终传导到活羊收购价格下降。调查了解到,呼伦贝尔市皮张价格从2013年的180元下降到2015年的15元、每只羊的肠衣价格从47元下降到4元,副产品价格下降幅度高达92%

    (二)肉羊出栏数量和方式的影响。呼伦贝尔肉羊存栏从2013年的1489.46万只到2015年的1715.12万只,3年间增长近225.66万只,年均增长7.31%,活羊集中出栏数量持续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了解到,不论牧区还是农区,肉羊出栏集中在810月份,传统的集中出栏方式短期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直接拉动肉羊收购价格下降。

    (三)生产之外各环节经营成本提高的拉动影响。近三年,肉羊加工、销售环节的人力成本、监管成本分别上涨了10%20%。加工和销售企业为了维持必要的利润所得,将增加的成本向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养殖户传导,直接拉低了肉羊收购价格。

    (四)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当前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仍然落后,突出表现在组织化程度低,分散养殖户的市场话语权严重缺失。而畜牧业作为一项产业,承担着农牧民增收的任务,在政府引导机制仍然需要完善的现阶段中,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供需失衡,最大的受损方便是农牧民,这从肉羊产业各个环节的经营情况调查中看得非常明显。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经营单元,强化养殖户市场主导权成为关键和当务之急。

    (五)外地羊肉冲击的影响。由于呼伦贝尔羊在本地及全国市场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肉质鲜美收到消费者广泛欢迎,但因养殖成本及地理商标等原因,价格始终处于较高的位置。基于此,一些商贩将农区、外省的育肥活羊运入呼伦贝尔市,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导致本地羊肉价格被迫下降。走私羊肉对市场的冲击也不可小觑,据介绍,一些中小餐馆、烧烤摊由于低价原因使用的是走私羊肉。

    调查表明,这次羊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总体上说企业利润没有减少或略有下降,损失严重的是农牧民。通过调阅呼伦贝尔农区和牧区的数据,我们对农民和牧民减少的收入去向作了测算。

    牧区2015年活羊平均收购价格为300元~400元,2013年为650元~750元,牧民每只活羊减收350元。这部分收入的流向:从肉食加工企业看,2013年与2015年相比,加工企业羊肉出厂价格由每斤30元左右降到每斤25元左右,每只羊在肉上减收 110元(按每只羊产肉22斤计算),再加上每只羊下水减收的60 元(下水价格由 120元降到 60 元),加工企业减收共计170元左右;而同期每只白条羊收购价由每斤21 元左右降至13元左右,每只羊降低成本176元左右,加工企业保持了稳定的收入。从羊肉终端企业看,餐饮业销售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羊肉进价由每斤30元左右下降到25.5元左右,餐饮企业每只羊新增收入 99元左右,但因用工成本增加、高端羊肉销售数量减少等因素,实际利润并没有大量增加。由此看出,在牧民每只活羊减收的350元中,每张羊皮销售价格下降减收达70元左右(2015年每张羊皮价格基本为0元),占减收总额20%左右;承担加工企业转嫁过来的减收为170元左右,占减收总额48.6%左右;其余为羊肉终端企业为维持稳定甚至更高的利润水平而转嫁过来的,大约在110元左右,占减收总额的31.4%左右。

    农区2015年活羊平均收购价格为5/斤~6/斤,2013年为13/斤~14.5/斤,每只羊按照60斤计算,农民每只羊减收480元。这部分收入的流向:从肉食加工企业看,2013年与2015年相比,加工企业羊肉出厂价格由每斤23.5元左右降到每斤15元左右,每只羊在肉上减收212.5元(按每只羊产肉25斤计算),再加上每只羊下水减收的50元(下水价格由100元降到50元),加工企业减收共计262.5元左右;而同期每只白条羊收购价由每斤25元左右降至14元左右,每只羊降低成本275元左右,加工企业保持了稳定的收入。从羊肉终端企业看,餐饮业销售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羊肉进价由每斤28.5元左右下降到23.5元左右,餐饮企业每只羊新增收入125元左右,但因用工成本增加、高端羊肉销售数量减少等因素,实际利润并没有大量增加。由此看出,在农民每只活羊减收480元中,每张羊皮销售价格下降减收80元左右(2015年每张羊皮价格基本为8元),占减收总额16.7%左右;承担加工企业转嫁过来的减收为262.5元左右,占减收总额54.7%左右;其余为羊肉终端企业为维持稳定甚至更高的利润水平而转嫁过来的,大约在137.5元左右,占减收总额的36.6%左右。

    三、发展肉羊产业健康发展的调控重点

    发展主体方面: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新形势下的农牧民要适应农村牧区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具备市场参与意识、市场竞争与合作意识、市场经济法律意识、市场风险意识以及经营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信息意识等素质。羊肉价格大幅下降不仅仅是市场波动的因素引起,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农牧民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此,要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实时公布研判市场走势,指导农牧民及时收集和分析肉羊市场行情,掌握商品供求,价格涨落的动态和走势,促进农牧民准确把握未来市场趋向,及时调整发展生产思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努力将农牧民培育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发展思路方面:明确农区和牧区差别化的发展路径。农区与牧区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的生产基础、自然环境不同决定了养殖方式也不同。因此,要明确农牧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对于牧区来说,一方面要强调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严格落实以草定畜标准,提高草原奖补水平,确保牧民减不减收;另一方面要总结自治区羊肉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将牧区的草原羊全部纳入追溯体系之中,通过品牌化运作,主打中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而对于农区来说,要提高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家畜改良技术,实现基础母羊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的水平,降低养殖成本;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以“托羊所”模式与农民开展合作,降低养殖户单户养殖的风险,提高规模效益。

    发展方式方面:下大力气推动合作社的培育与组织化提升。将一些支持肉羊发展的项目资金、金融贷款等政策向职能完善、普惠社员的农牧民肉羊专业合作社倾斜,培育和支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带动农牧区生产经营和组织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农牧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既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又有利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增加牧民收入的建议

    针对目前肉羊生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从降成本、调结构、建立市场风险保障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一)引导农牧民调整畜牧业结构。当前养殖肉牛效益相对稳定,要按照“稳羊增牛”发展思路,通过引进母牛补贴政策和发挥牧区适宜养殖母牛的优势,推进母牛扩群增量工程,形成“北繁南育”的生产格局。同时要激励规模化养殖发展,对饲养100只以上基础母羊的牧民重点扶持,在标准化棚圈和储草棚等基础建设、饲草料购买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生产成本,突出养殖规模效益。

    (二)建立牧区活羊目标价格保险制度。在试行羊肉目标价格机制的同时,在牧区建立活羊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按牧区年出栏肉羊3000万只计算,建立活羊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每只羊缴纳保费20元,共需保费6亿元,但保险公司最高赔付率只能达到保费的200 %12亿元的赔付与实际保障需求差距甚大,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党中央明确提出:“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自治区相关部门应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推动国家率先在自治区实施牧区活羊目标价格保障制度。

    (三)缓解养殖户贷款压力。调研了解到,由于近两年畜产品价格下降明显,养殖效益不高,各类商业银行纷纷收紧贷款授信额度,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还发放一些小额贷款,贷款利虽然息高达1.6分,但养殖户还是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许多养殖户被迫转向借高利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应借鉴兴安盟、通辽等地农村牧区物权收益保证贷款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农牧民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林权、水面承包经营权、生产设备、生产原料、产品的成品半成品等物权转换成为可以抵押的资产,缓解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养殖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对因牧业收入减少,购买饲草料支出较大,到期无力偿还贷款的牧民,协调商业银行对牧民贷款予以展期,并发放新的贷款。

    (四)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调查了解到,活体肉羊收购价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终端市场销售价,肉羊产业加工销售环节太多也是影响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原因。应支持牧区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养殖合作社开展联合直销,同时采取互联网+肉羊生产,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销售。一是自治区相关部门可联合加工营销企业创建特色品牌,组织盟市与周边地区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协调周边地区社区开放便民市场,为优质草原羊肉直销创造条件。二是盟市旗县根据财力状况,给予进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直销的养殖企业、合作社一定资金扶持,对其租用的冷藏运输车、以及周转冷库给予租金补贴。三是自治区出资购买电商销售服务平台,供做网店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免费上线使用。同时要大力普及推广适合地区养殖的优良畜种,提高肉羊品质,补贴推广草原肉羊电子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养殖、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为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条件。

     

    课题主持:雷继鹏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课题人员:李  健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执笔)

    王建龙   自治区农牧业厅          

    康凤祥   自治区家蓄改良站        

    贺  文   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      

    陈晓庆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执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