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7卷  /  工业园区

2017卷

  • 工业园区
  •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20007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按24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由6个经济功能区、1个托管镇组成,分别是:沙尔沁工业区、如意工业园区、金川工业园区、国家级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白塔空港物流园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行政托管土默特左旗沙尔沁旗。2016年,工业总产值381.54亿元,税金31.89亿元。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着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科技自主创新的孵化器、发展绿色低碳环保节能产业的生态文明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惠民示范区的重要职能。开发区已形成绿色食品业、保健食品产业、电力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590家,从业人员2.1万人。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是自治区唯一的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026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20077月通过国务院九部委联合验收并于20081月封关运行,已开发建设1.038平方公里。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贸易、保税物流功能。可开展加工贸易、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国际分拨、保税仓储、商品展示、检测维修、研发等业务,能够为区内外企业提供报关、货运代理、物流、港口操作、通关等服务。2016年工业总产值1.24亿元,税金0.03亿元。

    园区逐步形成以光伏材料、通信传输材料为主导保税物流为辅的产业新格局。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1家,从业人员700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99月,200112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府)批准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批准金桥开发区总体规划。20053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办公室批准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六号文公告,批准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58.4亿元,税金129.6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金桥开发区已形成以石油化工产业、光伏材料产业为主的两大主导产业,以卷烟、电力、印刷、新型建材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7家,就业人数1.3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23月开始启动建设,2003年升格为内蒙古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北区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几年来,通过高起点规划和大规模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北区已实现“八通一平”。 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65.48亿元,税金11.8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发区着力引进科技型、环保型、生态型项目,基本形成以乳业、化工、装备制造、电力、物流、新材料六大产业为主导,兼有建材、包装、光伏信息、生物医药、农牧业产业化等产业,并建有金融、商住、学校及科技城的现代化综合园区。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88家,就业人数0.68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于20011月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客站东北部,总体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2003年,获自治区级(省级)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区。20064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自治区级(省级)开发区。20093月,由工信部确定为“呼包鄂”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9.68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

    园区逐渐形成五大特色领域。新材料领域:塑料光纤研发与应用项目、F-12高强度有机纤维研发与应用项目、碳纳米—富勒烯研发与应用项目、抑爆材料研发与应用项目等。电子信息领域:中国联通云计算项目、TCL光电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项目、消费信息数据中心项目、海芯设施农业物联网研发与应用项目等。生物科技领域:干细胞研发与应用项目、熙源生物科技研发与应用项目、α-亚麻酸研发与应用项目等。新技术领域:介电电泳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煤炭在线检测平台项目、计量测试研究院项目等。文化创意领域:国家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草原豆思动漫基地乐园项目、国家画院项目等。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10家,就业人数0.6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海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海工业园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西部,是回民区政府在原呼和浩特钢铁厂旧址基础上整体规划、改造、建设的工业园区。2002年,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回民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20068月,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金海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开发区,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公示批准,是自治区49个保留开发区(园区)中唯一在市区内原有工业用地上建立的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建成面积0.92平方公里。园区“两横六纵”道路、绿化及管网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绿色羊绒云商产业中心已经启动园区旧厂房改造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6年,工业总产值5.9亿元,上缴税金0.08亿元。

    园区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产业,全力打造国家、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自治区云应用产业中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8家,就业人数0.32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裕隆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裕隆工业园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呼托公路2.5公里处,2000年启动实施,2006年被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9.64亿元,税金2.12亿元。

    园区周边36平方公里规划成为呼和浩特市沿黄沿线工业发展集中区,实现了给水、排水、供电、供暖、天然气、通信、邮政、有线电视、道路、公交车“十通一平”。

    园区可划分为六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机械制造及配套产品加工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玉米深加工及配套产品生产为主的生物发酵产业;以非金属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以绒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以农畜产品加工利用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制药业。在这基础上根据沿黄沿线总体规划,未来定位为:以高新技术、都市工业、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新区。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65家,就业人数0.62万人。

    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 

    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是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自治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园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呼和浩特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园区已发展形成煤电、冶金、生物制药等循环产业链条。2016年,工业总产值470.73亿元,税金14.99亿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9家,就业人数0.95万人。

    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原名盛乐经济园区,始建于19995月,先后晋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开发区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2006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呼和浩特市市区向南拓展的重要区域。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达到“七通一平”的建成面积24.8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187.3亿元,税金11.9亿元。

    园区形成以乳制品加工业、包装产业、肉制品加工业、饮品加工业、羊绒加工业、高技术沙棘产业、畜牧高技术产业等为主的七大产业支柱。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55家,就业人数1.6万人。

    内蒙古武川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武川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属正处级建制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104省道呼—武公路段28公里处)。园区200210月开始筹建,2004年全区开发区整合、撤销工作中核准保留,20065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6.28亿元,税金0.18亿元。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实现了“八通一平”。园区“三大产业支撑”,即:水泥建材、金属冶炼、有机肥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5家,就业人数0.16万人。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以“稀土”冠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建成区、滨河新区、希望园区三部分组成,规划面积150 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2.2亿元,实现了“八通一平”。

    开发区以稀土产业、新能源装备、有色金属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6358家,就业人数4万人。2016年,工业总产值1155.87亿元,上缴税金23.61亿元。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境内。20034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创建。2006年,自治区政府审定保留以铝的深加工产业为特色,多元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铝业园区是全国获正式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是环保部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自治区确定的10个沿黄沿线西部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和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园区之一;也是包头市大力发展“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支柱产业的铝产业基地。2016年工业总产值566亿元,上缴税金12.4亿元。

    园区“三大工业支撑”,即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物流业。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链群”,即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铁路轨道装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型现代物流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36家,就业人数3.4万人。

    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境内,2006年由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0年,园区被自治区政府列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园区。2011年,九原工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115亿元跻身自治区百亿园区行列,被自治区评为“沿黄沿线经济带优秀园区”和“第六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71.5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

    园区规划总面积77.8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3平方公里。截至期末,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园区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园区努力构建四大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铝镁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28家,就业人数1万人。

    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位于包头市石拐区境内。20015月,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建立。2006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高载能工业园区。2009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156亿元,税金1亿元。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以“硅镁合金产业链、特钢产业链、煤炭综合利用”三条产业链为主导,即“硅铁—镁合金—镁合金应用产品”“钢铁—特种钢—板材、棒材”“煤炭—煤炭深加工—煤焦油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89家,就业人数0.68万人。

    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于2006年开始建设的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政府和兵器工业总公司协议建设的全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2010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839.24亿元,税金9.4亿元。

    园区近期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为70平方公里,园区包括建成区、新建区和新规划区三部分,实现“八通一平一厂两站”。

    园区围绕基地产业发展定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培育,园区初步形成重车装备、新能源装备、铁路装备、综采装备、机电装备、工程装备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550家,就业人数5.8万人。

    内蒙古包头金山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金山工业园区位于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境内,20095月,固阳县委、县政府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包头金山工业园区。同年1230日,获包头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共分为金属镁生产及镁合金深加工区、钢铁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区、中小企业生产区和物流园区等功能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按照20.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重点实施了道路、给排水管网、绿化、通信、电力、燃气、中水、热力等基础设施工程,具备了“九通一平”条件。2016年,工业总产值99.2亿元,税金2.5亿元。

    园区主导产业包括镁和镁的深加工,钢铁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及水泥建材等配套产品。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1家,就业人数0.7万人。

    内蒙古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

    内蒙古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境内。2007年,由昆区委、区政府规划建设包头特钢产业园区,201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将园区名称更名升级为包头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595亿元,上缴税金21.1亿元。

    园区已建成区2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钢铁、不锈钢、稀土冶炼、物流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并已具备年产生铁200万吨、钢160万吨、不锈钢40万吨、不锈钢钢坯35万吨、不锈钢热轧钢带30万吨、不锈钢装饰管12万吨、碳酸稀土8万吨、稀土氧化物2万吨,年钢材吞吐300万吨、化工产品100万吨的能力。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92家,就业人数5.8万人。

    内蒙古包头达茂巴润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始建于2004年。200712月经包头市编办审批。20082月,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3家,就业人数0.26万人。

    巴润钢铁原料加工贸易园,依托巴润西矿8.9亿吨高品位铁矿石储量,已形成1500万吨/年的采矿能力和450万吨/年铁精粉的选矿能力,承接包钢铁精粉、稀土前端产品加工等转移搬迁项目,建设包钢最大的钢铁原料生产基地。

    巴音敖包新型化工建材循环经济园,依托已探明储量22亿吨石灰石、600万吨萤石、4.2亿吨磷矿以及珍珠岩等矿产资源,重点发展水泥、醋酸乙烯、电石、冶金石灰、轻质碳酸钙、氟化工、磷铵、珍珠岩无机保温耐火材料等产业,建设包头市山北地区最大的新型化工建材基地。

    白彦花煤电化循环经济园,依托白彦花煤田56亿吨煤炭资源优势,实现就地转化与异地转化(土右旗煤转化项目)相结合,延伸产业链,以煤炭开采、洗选、火力发电、煤炭深加工和物流仓储为基础,建设包头市大型煤电化一体化发展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察哈尔工业园区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鄂经济圈结合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为整个华北地区货运、仓储、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园区总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2016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50.9亿元,税金4.8亿元。

    察哈尔工业园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即以华为云计算、中信国安等信息产业为主的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以储能新材料为主的白海子工业园;以传统装备产业升级新项目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佳辉为核心企业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园;以食品精深加工创新性企业为主的食品工业园。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9家,就业人数1.1万人。

    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是199910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南部,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核心地带,具有近水、近电、近路的区位优势。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是自治区重点工业开发区、自治区工业十强开发区、自治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园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65.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1平方公里,基本实现 “九通一平”。2016年,工业总产值341.8亿元,税金25.4亿元。

    按照2006年国家发改委第三批省级开发区审核公告,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电石、煤炭深加工、高岭土加工。根据产业转型发展实际,开发区重点发展陶瓷、高岭土、乙炔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民生产业,着力发展劣质煤分级综合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11家,就业人数1.2万人。

    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位于达拉特旗府所在地正南6.5公里处,是自治区政府2001年批准成立,后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自治区级开发区。2008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规范调整,规范调整后的达拉特开发区管辖区域为亿利PVC工业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王爱召—三垧梁工业区,核定面积73平方公里。2008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为“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 2011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开发区。截至2016年年底,工业总产值360.4亿元,上缴税金9.8亿元。

    开发区重点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五大产业集群:一是化工产业集群,煤化工方面已形成60万吨的甲醇产能、在建甲醇产能90万吨,氯碱化工方面已形成40万吨PVC的生产能力,在建PVC产能40万吨。二是建材产业集群,建成陶瓷生产线9条,在建32条;在建低辐射镀膜玻璃830万重箱、浮法微晶玻璃30万平方米,建成PVC深加工产能13万吨,在建规模20万吨。三是冶金产业集群,建成氧化锆产能3.6万吨;在建氧化铝80万吨,规划建设400万吨;规划建设电解铝180万吨;规划建设铝板带箔50万吨;规划建设铝型材50万吨;规划建设铝铸锻材20万吨;建成新长江高纯铝4.2万吨,在建电子铝箔6万吨、腐蚀化成箔1.26万吨;规划建设镍当量深加工6万吨。四是光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5 GW的光伏产业基地,一期工程1GW太阳能多晶硅铸锭项目已开工建设。五是煤电产业集群,建成电力装机容量414万千瓦,年内计划开工建设达电五期2×100万千瓦,“十二五”电力总装机容量规划达到1000万千瓦。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01家,就业人数1.5万人。

    内蒙古鄂托克经济开发区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棋盘井镇,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于20014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后开始建设,2003年正式运行。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是自治区呼包鄂“大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被列为自治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411月,成为国家首批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园区。园区核准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2016年,工业总产值826.8亿元,税金14亿元。

    园区已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实现以煤化工(煤—电—焦—油气—化工)、氯碱化工(石灰—电石—PVC/PVA—建材)、硅化工(硅石—铁合金—多晶硅—单晶硅)和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合成氨—尿素)四大产业链条为主导,基本实现工业的清洁、环保、循环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99家,从业人员9.1万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技术开发区即原东胜经济开发区,是自治区政府于200318日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三期、三园、两个片区”进行开发建设。即一期10平方公里、二期10平方公里、三期30平方公里、三园(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共20平方公里、吉劳庆片区25平方公里、游乐园北片区5平方公里。园区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0.26亿元,实现税金0.31亿元。

    园区围绕“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产城联动”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餐饮、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科技教育等服务产业,扶持羊绒、酿酒等传统产业新型化,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规模化,实现片区互融互动、产业多元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辐射带动性强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86家,就业人数0.26万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1999年开始筹建,200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乌审旗人民政府将境内的4个园区进行扩区整合,纳入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开发区下辖“一个基地、三个工业园区”,分别为毛乌素沙漠治理产业化示范基地(原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乌审召工业园区、图克工业园区和纳林河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47.4亿元,税金8.5亿元。

    园区着力打造自治区新型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天然气清洁生产加工转化基地及鄂尔多斯风积沙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着力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清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连续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产业两大配套产业的新型产业体系。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7家,就业人数0.97万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是200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规划面积66.5平方公里。基地位于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的上海庙镇境内,交通便利。上海庙煤田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煤炭资源分布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42亿吨,预计远景储量500亿吨以上。水资源支撑条件好,基地距离黄河直线距离15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160.77亿元,实现税金3.8亿元。

    园区“三大主导产业”,构建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产业链,形成“煤为基础、电为支撑、化为主导”的循环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9家,就业人数0.88万人。

    内蒙古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1992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更名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国家清理整顿后,更名为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2010年,被自治区确定为沿黄沿线重点工业集中区(园区)之一。2012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08.3亿元,税金2.49亿元。

    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化工、冶金和装备制造、电力、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64家,就业人数1.97万人。

    内蒙古杭后工业园区  

    内蒙古杭后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境内。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由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8年,杭锦后旗人民政府将境内的2个工业园区进行扩区整合,纳入杭后工业园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其运行模式为“一区两园”即包括陕坝工业园和蒙海物流加工园。2016年工业总产值152.1亿元,税金2.44亿元。

    园区“四大支柱产业”,即酒类酿造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化工冶炼,煤炭洗选产业。“三大产品链群”,即以河套酒业集团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及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的酒类酿造产业链群,以屯河河套公司为龙头,以番茄为原料的一系列产品综合加工形成的番茄加工产业链群;以河套木业公司和天赐木业公司为龙头,以木材为原料,形成各类木板、模板及成品家具为链条的木材加工链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86家,就业人数1.71万人。

    内蒙古磴口工业园区  

    内蒙古磴口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全区开发区整合、撤销工作中核准保留,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全区第六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53.8亿元,税金2.1亿元。

    园区“五大产业支撑”。即:以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莎草产业为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以热电联产、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的电力产业;以铬盐、烧碱、芒硝等为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和煤制气的化工产业;以洗煤、粉煤灰制砖的建材产业;以液化天然气、加液站建设,重点引进LNG重型卡车装配厂及与之配套的关联企业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建设物流中心、危化物流的物流综合服务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61家,就业人数0.56万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

    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是巴彦淖尔市2003年规划的口岸工业基地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化工基地,位于距离甘其毛都口岸160公里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2010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201112月,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91.23亿元,税金1.06亿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2家,就业人数0.24万人。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2008年正式组建,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97.12亿元,税金7.5亿元。

    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即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配套产业”即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即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材物流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6家,就业人数0.6万人。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境内。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于2006年开始建设, 2010年园区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16年,工业总产值61.2亿元,税金2.1亿元。

    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区位和水资源优势,依托现有新湖集团、包钢集团两大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基础,重点发展冶金及下游产业、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新型煤化工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70家,就业人数0.4万人。

    内蒙古乌海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乌海经济开发区位于乌海市境内。开发区是在19988月自治区政府批准的乌海高耗能工业区基础上建立的。之后,乌海市陆续又成立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低碳产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初步形成 “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其中海勃湾、乌达及海南工业园区均是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87.21亿元,税金25.42亿元。

    乌海经济开发区以能源、化工、建材、钢铁及特色冶金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82家,就业人数5.2万人。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地处中国西部“呼—包—银—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小金三角”交会点,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境内。开发区于19978月起步建设。200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85亿元,税金8.63亿元。

    开发区已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光伏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实现由传统的资源加工利用向科技创新型、集约型、现代化新型工业的转变,产业多元的格局正在形成。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57家,就业人数1.74万人。

    内蒙古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季节性开放口岸,2009112日,策克口岸实现中蒙双边性常年通关。20104月,自治区政府审核通过《策克口岸总体规划》,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4.6平方公里。20125月,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自治区级口岸经济开发区。将原策克口岸—赛汉陶来加工工业园规划分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和赛汉陶来加工工业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4.45亿元,税金3.44亿元。

    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工业项目以口岸过境资源的落地加工业为主,主要是依托过境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逐步形成煤炭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园区,将策克口岸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加工基地。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0家,就业人数0.05万人。

    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区

    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区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所在地。20092月,在原旗级腾格里精细化工园区的基础上成立盟级腾格里工业园区。201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4亿元,税金1.4亿元。

    园区企业以硝系、萘系、苯系、煤化工、冶金原料为主要原料进行深加工。腾格里境内水资源及芒硝、盐、铁、煤、石膏、陶土、石墨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大宗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盐、硝、铁、陶土、石膏等。地下水资源年可供开采量2600万立方米。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3家,就业人数0.16万人。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呼伦贝尔市境内。2012年由原呼伦贝尔工业园区、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陈旗工业园区、海拉尔产业基地整合成立。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沿海拉尔河横跨海拉尔区和陈巴尔虎旗,下辖海东项目区、谢尔塔拉项目区、陈旗项目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619.66亿元,上缴税金70.56亿元。

    开发区建设八大产业即:煤电化产业、冶金加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构筑三大基地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对俄蒙经贸加工基地。截至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232家,从业人员近3.05万人。

    内蒙古阿荣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阿荣旗工业园区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园区始建于1999年,20029月被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园区,20064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82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115.27亿元,税金1.76亿元。

    园区培育和引进了内蒙古蒙西集团、天津中敖集团、北京洛娃集团、奈伦集团等一批域外知名企业,初步构建乳、肉、豆、薯、水泥等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支农支牧和矿产资源开发三大工业体系。截至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32家,从业人员近0.38万人。

    内蒙古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位于扎兰屯市区东南端,筹建于20025月,20037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3年和2009年先后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和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11年,岭东工业开发区进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的28个重点开发区(园区)行列,并于9月份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6年,工业总产值225.58亿元,税金2.83亿元。

    园区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2010年,新增工业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现完成开发建设约3平方公里。园区形成以淳江油脂、百业成酒精、嵩天薯业、金丝猴食品、冰海肉食、长征饮料、蓝林食品等为主导和主体的食品工业体系,以玖龙兴安浆纸集团为代表的浆纸和纸制品工业体系,以松鹿制药、宏裕科技为代表的医药化工工业体系,以北疆水泥、全兴不锈钢、成茂木业、同德木业为代表的建材和木材工业体系,以阜丰集团为代表的生物化工工业体系。截至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60家,从业人员近1.01万人。

    内蒙古莫力达瓦工业园区  

    内蒙古莫力达瓦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位于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南郊。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政府审核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3.7亿元,税金1.9亿元。

    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酒、肉、豆、米、乳、药等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以轻工食品、能源、化工建材、机械、电子、服装、和环保产业为突破,现代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集科研、生产、商贸为一体的科技型生态园区。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8家,从业人员0.38万人。

    内蒙古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园区始建于2002年,20033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0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全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开发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城区东南部,规划面积21.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开发区建成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用于企业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现建成区土地全部收储完毕并实现“七通一平”。2016年,工业总产值90.7亿元,税金20.7亿元。

    开发区建成以来,始终以打造“绿色、环保、节能、循环”新型工业化园区为目标,突出“一区三园”建设,坚持大小企业并重,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1家,从业人员0.75万人。

    内蒙古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东南20公里,2011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670.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5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化工(煤化工、玉米化工、精细化工)、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加工制造、建筑材料五大产业,并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家,从业人员500人。

    内蒙古科右前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科右前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75月,园区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镇境内,东临乌兰浩特市,南至居力很镇幸福路村,西达兴隆林场,北依前旗新址。20119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6亿元,税金0.84亿元。

    园区规划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为15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农畜林产品、皮革服饰加工、中蒙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电子信息服务等六大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71家,从业人员0.54人。

    内蒙古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内蒙古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74月开始筹建,201199日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按“一区二园”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区”即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二园即园区下设的两个工业分区—百吉纳化工及加工园区和哈日诺尔化工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22亿元,上缴税金1.1亿元。

    园区“五大工业支撑”产业,即煤化工产业,煤炭洗、选、配产业,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冶炼产业,新型能源及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区域性物流产业。“三大产品链群”,即以煤为原料发电及延伸加工的精细化工及其下游产品链群,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综合加工产品链群;以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冶炼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产品链群。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3家,从业人员0.2万人。

    内蒙古突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内蒙古突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东南部,距县城3公里,西邻省际通道,交通便利。2004年突泉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县级工业园区,2011年经兴安盟行署批准升级为盟市级工业园区。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8.1亿元,税金0.43亿元。

    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园区初步形成生物质能、新型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五大产业方向。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8家,从业人员0.2万人。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9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享有县(市)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受托代管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10万人口,辖区面积420平方公里。所处区位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属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88亿元,税金8.4亿元。

    开发区坚持新型工业与现代物流并重发展,同时兼顾社会项目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通辽市改革开放的前沿、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化新城区的产业支撑、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初步形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建材、能源原料等六个特色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18家,从业人员2.65万人。

    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

    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位于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境内,于200212月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33月正式启动建设。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65.87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532亿元,税金15.9亿元。

    园区初步形成以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和比较完整的煤电铝、煤电硅、煤化工循环产业链条,聚集了一批产业集中度高、技术装备水平先进、产业层次较高的企业和项目,形成特色鲜明、品种齐全、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68家,从业人员1.65万人。

    内蒙古科尔沁工业园区

    内蒙古科尔沁工业园区于2005年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包括东郊工业园和木里图工业园两部分,现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东郊工业园达到“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木里图工业园达到“六通一平”的建设标准。2011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0年,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工业总产值422亿元,税金8.08亿元。

    园区逐步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原铝及铝后深加工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硅砂及新能源产业和医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47.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7.8平方公里。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50家,从业人员4.26万人。

    内蒙古开鲁工业园区

    内蒙古开鲁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城东南,2008年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2011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双百亿工程”重点建设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53.68亿元,税金9.61亿元。

    园区初步形成 “六大产业”:入驻装备制造企业8户,形成集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变频器、电控系统、构件、铸件等整装配套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90家,从业人员2万人。

    内蒙古赤峰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2002,前身是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20069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第八批通过国家核准的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20172月由自治区政府批复更名为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746.66亿元,税金8.81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54.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6平方公里。开发区现已基本形成以冶金、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非金属加工业为辅助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93家,从业人员2.9万人。

    内蒙古赤峰松山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松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境内。1992年开始筹建,1992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松山区人民政府将境内的4个园区进行扩区整合,纳入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形成“一区四园”模式,四园包括:内蒙古赤峰信息科技产业园、夏家店中小企业创业园、原松山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重点发展内蒙古赤峰信息科技产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45.8亿元,税金3.2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1.0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2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零部件制造、智能电网)、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电子芯片)、食品加工业(肉食品加工)等。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2家,从业人员0.38万人。

    内蒙古林西工业园区  

    内蒙古赤峰林西工业园区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境内。2001年开始筹建,2006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按“一园三区”发展模式进行扩区规划和建设,由冶金化工区、轻工制造区和食品加工区组成。2016年,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税金1.4亿元。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1.8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园区依托林西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优势,以打造赤峰北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冶金化工、食品加工和轻工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15家,从业人员0.94万人。

    内蒙古宁城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宁城经济开发区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境内。2003年正式建设,2006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已形成“一区七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下设7个产业园区:汐子工业园、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中京工业园、八里罕酒业园。2016年,工业总产值139.68亿元,税金0.84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54.3 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 7.9 平方公里。开发区主要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机械制造、生物化工、轻工纺织、白酒生产等产业为主。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9家,从业人员0.8万人。

    内蒙古喀喇沁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喀喇沁经济开发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2002年开始筹建,201111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喀喇沁经济开发区由和美工贸园、锦山工业园、乃林中小企业创业园、十家新型建材园、小牛群农畜产品加工园“五园”组成。2016年,工业总产值68.73亿元,税金1.33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形成“三大工业支撑”和商贸物流,即铜冶金、氟化工、建材产业和商贸物流。截至年底,现已初步形成“热电联产—粗铜冶炼—铜电解—铜材深加工—氟化工—副产品开发利用”的铜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及以和美为主的商贸物流体系。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2家,从业人员0.74万人。

    内蒙古赤峰玉龙工业园区  

    内蒙古赤峰玉龙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旗境内。2006年开始筹建,201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最早确认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玉龙工业园区南、北两区,在发展方向上各有侧重。2016年,工业总产值133.75亿元,税金2.2亿元。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6.6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园区产业以机械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及纺织服装业为主。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6家,从业人员1万人。

    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

    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境内。20067月成立,201012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61.85亿元,税金0.64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园区确立了开发区煤化工、生物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辅助现代物流,进而促成相关产业链条。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0家,从业人员0.35万人。

    内蒙古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开发区成立于20015月,同年12月由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开发区成立时规划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2002年,开发区省道101线以北地块被纳入胜利煤田规划控制区,面积减少到13.6平方公里。20043月,自治区政府清理整顿开发区,面积核定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一厂一站”。2016年,工业总产值110.62亿元,税金6.64亿元。

    园区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围绕锗硅高新技术、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煤炭开发等领域,形成煤炭产业、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锗深加工高科技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4个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6家,从业人员0.9万人。

    内蒙古白音华工业园区

    内蒙古白音华工业园区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境内。20091月,白音华园区被先后认定为自治区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自治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区和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的工业园区。20124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工业园区。白音华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由工业区和综合服务区两部分组成。工业区规划面积76.57平方公里,已完成13.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生活区规划面积27.63平方公里,已完成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2016年,工业总产值112.58亿元,税金11.16亿元。

    园区主导产业为以煤、电、冶炼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及下游产品循环产业;以硅、氟、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循环产业;以褐煤提质、改性及下游产品为重点的循环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2家,从业人员0.78万人。

    内蒙古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

    内蒙古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于2008年经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批复成立。2009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自治区第三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14月被列为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园区之一;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0.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为园区企业发展,产业集聚、项目入驻,提供了良好载体。2016年,工业总产值74.61亿元,上缴税金4.42亿元。

    园区主要发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制品、农畜产品深加工、建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1家,从业人员0.53万人。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区域总面积70.1平方公里,总人口8.09万人。合作区下辖一个工业园区,为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2006年国家发改委将其更名为满洲里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103.84亿元,税金1.79亿元。

    合作区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73家,从业人员1.85万人。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

    满洲里市中俄互市贸易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家跨国界的国家级开发区,批准辖区总面积10万平方米(现商贸旅游区)。互市贸易区于19925月动工建设,在10万平方米的封闭区内已累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2.48亿元人民币,建成12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具备了开通的条件。互市贸易区的辟建,为中俄双方毗邻边境地区的交往与合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双边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2016年,工业总产值11亿元,税金0.06亿元。

    园区积极推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国际仓储物流产业集群、商贸旅游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发展。并将逐步发展成为集旅游商贸、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于一体的新的城市功能区。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6家,从业人员0.15万人。

    内蒙古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

    内蒙古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位于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境内。原名内蒙古满洲里产业园区,是2003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园区。2014年,更名为内蒙古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38平方公里。其中,新国际货场14.98平方公里,进出口加工区9.79平方公里,查干湖景区5.63平方公里。

    园区内基本上形成新国际货场、进出口加工区和查干湖文化景区功能专业的3个产业布局区。主导产业为物流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63家,从业人员621人。

    内蒙古扎赉诺尔工业园区

    内蒙古扎赉诺尔工业园区2004年成立,位于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2006年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之一。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0.6亿元,税金3.41亿元。

    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扎赉诺尔重化工业基地依托本地区煤、水组合优势及周边旗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毗邻俄、蒙口岸的进口资源加工优势,确定发展重点是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及其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并形成各产业间相互促进带动的工业体系和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截至年末,园区入驻企业33家,从业人员1.37万人。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36月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境内。批准启动面积为1平方公里,同年开始筹建。2004年,二连浩特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合作区发展空间和进口木材落地加工等问题,决定调整合作区规划面积,并将合作区扩大为两个功能区:出口加工区和口岸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以出口加工、商贸服务、仓储物流和旅游服务为主。口岸加工区位于市铁路以东,以木材加工、矿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煤炭资源和铁路物流为主。2016年工业总产值67.04亿元,税金0.35亿元。

    园区以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加工、建筑材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木材加工主要产品为板材、集成材、刨光材、木地板家具等;矿产资源加工主要以加工铁精粉为主;建工建材主要生产水泥、环保砖、混凝土搅拌等。畜产品加工主要以无毛绒、毛毡、绒毛制品等。截至年末,园区入驻企业79家,从业人员0.14万人。

    (撰稿人:李萌)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业园区
  •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20007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按24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由6个经济功能区、1个托管镇组成,分别是:沙尔沁工业区、如意工业园区、金川工业园区、国家级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白塔空港物流园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行政托管土默特左旗沙尔沁旗。2016年,工业总产值381.54亿元,税金31.89亿元。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着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科技自主创新的孵化器、发展绿色低碳环保节能产业的生态文明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惠民示范区的重要职能。开发区已形成绿色食品业、保健食品产业、电力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590家,从业人员2.1万人。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是自治区唯一的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026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20077月通过国务院九部委联合验收并于20081月封关运行,已开发建设1.038平方公里。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贸易、保税物流功能。可开展加工贸易、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国际分拨、保税仓储、商品展示、检测维修、研发等业务,能够为区内外企业提供报关、货运代理、物流、港口操作、通关等服务。2016年工业总产值1.24亿元,税金0.03亿元。

    园区逐步形成以光伏材料、通信传输材料为主导保税物流为辅的产业新格局。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1家,从业人员700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99月,200112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府)批准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批准金桥开发区总体规划。20053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办公室批准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六号文公告,批准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呼和浩特金桥经济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58.4亿元,税金129.6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金桥开发区已形成以石油化工产业、光伏材料产业为主的两大主导产业,以卷烟、电力、印刷、新型建材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7家,就业人数1.3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23月开始启动建设,2003年升格为内蒙古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北区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几年来,通过高起点规划和大规模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北区已实现“八通一平”。 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65.48亿元,税金11.8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发区着力引进科技型、环保型、生态型项目,基本形成以乳业、化工、装备制造、电力、物流、新材料六大产业为主导,兼有建材、包装、光伏信息、生物医药、农牧业产业化等产业,并建有金融、商住、学校及科技城的现代化综合园区。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88家,就业人数0.68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于20011月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客站东北部,总体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2003年,获自治区级(省级)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区。20064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自治区级(省级)开发区。20093月,由工信部确定为“呼包鄂”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9.68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

    园区逐渐形成五大特色领域。新材料领域:塑料光纤研发与应用项目、F-12高强度有机纤维研发与应用项目、碳纳米—富勒烯研发与应用项目、抑爆材料研发与应用项目等。电子信息领域:中国联通云计算项目、TCL光电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项目、消费信息数据中心项目、海芯设施农业物联网研发与应用项目等。生物科技领域:干细胞研发与应用项目、熙源生物科技研发与应用项目、α-亚麻酸研发与应用项目等。新技术领域:介电电泳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煤炭在线检测平台项目、计量测试研究院项目等。文化创意领域:国家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草原豆思动漫基地乐园项目、国家画院项目等。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10家,就业人数0.6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海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海工业园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西部,是回民区政府在原呼和浩特钢铁厂旧址基础上整体规划、改造、建设的工业园区。2002年,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回民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20068月,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金海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开发区,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公示批准,是自治区49个保留开发区(园区)中唯一在市区内原有工业用地上建立的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建成面积0.92平方公里。园区“两横六纵”道路、绿化及管网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绿色羊绒云商产业中心已经启动园区旧厂房改造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6年,工业总产值5.9亿元,上缴税金0.08亿元。

    园区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产业,全力打造国家、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自治区云应用产业中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8家,就业人数0.32万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裕隆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裕隆工业园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呼托公路2.5公里处,2000年启动实施,2006年被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9.64亿元,税金2.12亿元。

    园区周边36平方公里规划成为呼和浩特市沿黄沿线工业发展集中区,实现了给水、排水、供电、供暖、天然气、通信、邮政、有线电视、道路、公交车“十通一平”。

    园区可划分为六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机械制造及配套产品加工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玉米深加工及配套产品生产为主的生物发酵产业;以非金属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以绒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以农畜产品加工利用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制药业。在这基础上根据沿黄沿线总体规划,未来定位为:以高新技术、都市工业、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新区。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65家,就业人数0.62万人。

    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 

    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是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自治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园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呼和浩特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园区已发展形成煤电、冶金、生物制药等循环产业链条。2016年,工业总产值470.73亿元,税金14.99亿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9家,就业人数0.95万人。

    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原名盛乐经济园区,始建于19995月,先后晋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开发区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2006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呼和浩特市市区向南拓展的重要区域。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达到“七通一平”的建成面积24.8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187.3亿元,税金11.9亿元。

    园区形成以乳制品加工业、包装产业、肉制品加工业、饮品加工业、羊绒加工业、高技术沙棘产业、畜牧高技术产业等为主的七大产业支柱。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55家,就业人数1.6万人。

    内蒙古武川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武川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属正处级建制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104省道呼—武公路段28公里处)。园区200210月开始筹建,2004年全区开发区整合、撤销工作中核准保留,20065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6.28亿元,税金0.18亿元。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实现了“八通一平”。园区“三大产业支撑”,即:水泥建材、金属冶炼、有机肥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5家,就业人数0.16万人。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以“稀土”冠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建成区、滨河新区、希望园区三部分组成,规划面积150 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2.2亿元,实现了“八通一平”。

    开发区以稀土产业、新能源装备、有色金属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6358家,就业人数4万人。2016年,工业总产值1155.87亿元,上缴税金23.61亿元。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境内。20034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创建。2006年,自治区政府审定保留以铝的深加工产业为特色,多元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铝业园区是全国获正式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是环保部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自治区确定的10个沿黄沿线西部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和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园区之一;也是包头市大力发展“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支柱产业的铝产业基地。2016年工业总产值566亿元,上缴税金12.4亿元。

    园区“三大工业支撑”,即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物流业。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链群”,即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铁路轨道装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型现代物流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36家,就业人数3.4万人。

    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境内,2006年由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0年,园区被自治区政府列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园区。2011年,九原工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115亿元跻身自治区百亿园区行列,被自治区评为“沿黄沿线经济带优秀园区”和“第六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71.5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

    园区规划总面积77.8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3平方公里。截至期末,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园区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园区努力构建四大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铝镁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28家,就业人数1万人。

    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位于包头市石拐区境内。20015月,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建立。2006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高载能工业园区。2009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156亿元,税金1亿元。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以“硅镁合金产业链、特钢产业链、煤炭综合利用”三条产业链为主导,即“硅铁—镁合金—镁合金应用产品”“钢铁—特种钢—板材、棒材”“煤炭—煤炭深加工—煤焦油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89家,就业人数0.68万人。

    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于2006年开始建设的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政府和兵器工业总公司协议建设的全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2010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839.24亿元,税金9.4亿元。

    园区近期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为70平方公里,园区包括建成区、新建区和新规划区三部分,实现“八通一平一厂两站”。

    园区围绕基地产业发展定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培育,园区初步形成重车装备、新能源装备、铁路装备、综采装备、机电装备、工程装备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550家,就业人数5.8万人。

    内蒙古包头金山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金山工业园区位于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境内,20095月,固阳县委、县政府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包头金山工业园区。同年1230日,获包头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共分为金属镁生产及镁合金深加工区、钢铁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区、中小企业生产区和物流园区等功能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按照20.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重点实施了道路、给排水管网、绿化、通信、电力、燃气、中水、热力等基础设施工程,具备了“九通一平”条件。2016年,工业总产值99.2亿元,税金2.5亿元。

    园区主导产业包括镁和镁的深加工,钢铁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及水泥建材等配套产品。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1家,就业人数0.7万人。

    内蒙古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

    内蒙古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境内。2007年,由昆区委、区政府规划建设包头特钢产业园区,201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将园区名称更名升级为包头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595亿元,上缴税金21.1亿元。

    园区已建成区2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钢铁、不锈钢、稀土冶炼、物流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并已具备年产生铁200万吨、钢160万吨、不锈钢40万吨、不锈钢钢坯35万吨、不锈钢热轧钢带30万吨、不锈钢装饰管12万吨、碳酸稀土8万吨、稀土氧化物2万吨,年钢材吞吐300万吨、化工产品100万吨的能力。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92家,就业人数5.8万人。

    内蒙古包头达茂巴润工业园区

    内蒙古包头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始建于2004年。200712月经包头市编办审批。20082月,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3家,就业人数0.26万人。

    巴润钢铁原料加工贸易园,依托巴润西矿8.9亿吨高品位铁矿石储量,已形成1500万吨/年的采矿能力和450万吨/年铁精粉的选矿能力,承接包钢铁精粉、稀土前端产品加工等转移搬迁项目,建设包钢最大的钢铁原料生产基地。

    巴音敖包新型化工建材循环经济园,依托已探明储量22亿吨石灰石、600万吨萤石、4.2亿吨磷矿以及珍珠岩等矿产资源,重点发展水泥、醋酸乙烯、电石、冶金石灰、轻质碳酸钙、氟化工、磷铵、珍珠岩无机保温耐火材料等产业,建设包头市山北地区最大的新型化工建材基地。

    白彦花煤电化循环经济园,依托白彦花煤田56亿吨煤炭资源优势,实现就地转化与异地转化(土右旗煤转化项目)相结合,延伸产业链,以煤炭开采、洗选、火力发电、煤炭深加工和物流仓储为基础,建设包头市大型煤电化一体化发展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察哈尔工业园区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鄂经济圈结合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为整个华北地区货运、仓储、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园区总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2016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50.9亿元,税金4.8亿元。

    察哈尔工业园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即以华为云计算、中信国安等信息产业为主的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以储能新材料为主的白海子工业园;以传统装备产业升级新项目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佳辉为核心企业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园;以食品精深加工创新性企业为主的食品工业园。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9家,就业人数1.1万人。

    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是199910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南部,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核心地带,具有近水、近电、近路的区位优势。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是自治区重点工业开发区、自治区工业十强开发区、自治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园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65.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1平方公里,基本实现 “九通一平”。2016年,工业总产值341.8亿元,税金25.4亿元。

    按照2006年国家发改委第三批省级开发区审核公告,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电石、煤炭深加工、高岭土加工。根据产业转型发展实际,开发区重点发展陶瓷、高岭土、乙炔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民生产业,着力发展劣质煤分级综合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11家,就业人数1.2万人。

    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位于达拉特旗府所在地正南6.5公里处,是自治区政府2001年批准成立,后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自治区级开发区。2008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规范调整,规范调整后的达拉特开发区管辖区域为亿利PVC工业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王爱召—三垧梁工业区,核定面积73平方公里。2008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为“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 2011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开发区。截至2016年年底,工业总产值360.4亿元,上缴税金9.8亿元。

    开发区重点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五大产业集群:一是化工产业集群,煤化工方面已形成60万吨的甲醇产能、在建甲醇产能90万吨,氯碱化工方面已形成40万吨PVC的生产能力,在建PVC产能40万吨。二是建材产业集群,建成陶瓷生产线9条,在建32条;在建低辐射镀膜玻璃830万重箱、浮法微晶玻璃30万平方米,建成PVC深加工产能13万吨,在建规模20万吨。三是冶金产业集群,建成氧化锆产能3.6万吨;在建氧化铝80万吨,规划建设400万吨;规划建设电解铝180万吨;规划建设铝板带箔50万吨;规划建设铝型材50万吨;规划建设铝铸锻材20万吨;建成新长江高纯铝4.2万吨,在建电子铝箔6万吨、腐蚀化成箔1.26万吨;规划建设镍当量深加工6万吨。四是光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5 GW的光伏产业基地,一期工程1GW太阳能多晶硅铸锭项目已开工建设。五是煤电产业集群,建成电力装机容量414万千瓦,年内计划开工建设达电五期2×100万千瓦,“十二五”电力总装机容量规划达到1000万千瓦。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01家,就业人数1.5万人。

    内蒙古鄂托克经济开发区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棋盘井镇,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于20014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后开始建设,2003年正式运行。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是自治区呼包鄂“大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被列为自治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411月,成为国家首批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园区。园区核准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2016年,工业总产值826.8亿元,税金14亿元。

    园区已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实现以煤化工(煤—电—焦—油气—化工)、氯碱化工(石灰—电石—PVC/PVA—建材)、硅化工(硅石—铁合金—多晶硅—单晶硅)和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合成氨—尿素)四大产业链条为主导,基本实现工业的清洁、环保、循环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99家,从业人员9.1万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技术开发区即原东胜经济开发区,是自治区政府于200318日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三期、三园、两个片区”进行开发建设。即一期10平方公里、二期10平方公里、三期30平方公里、三园(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共20平方公里、吉劳庆片区25平方公里、游乐园北片区5平方公里。园区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0.26亿元,实现税金0.31亿元。

    园区围绕“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产城联动”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餐饮、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科技教育等服务产业,扶持羊绒、酿酒等传统产业新型化,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规模化,实现片区互融互动、产业多元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辐射带动性强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86家,就业人数0.26万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1999年开始筹建,200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乌审旗人民政府将境内的4个园区进行扩区整合,纳入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开发区下辖“一个基地、三个工业园区”,分别为毛乌素沙漠治理产业化示范基地(原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乌审召工业园区、图克工业园区和纳林河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47.4亿元,税金8.5亿元。

    园区着力打造自治区新型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天然气清洁生产加工转化基地及鄂尔多斯风积沙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着力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清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连续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产业两大配套产业的新型产业体系。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7家,就业人数0.97万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是200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规划面积66.5平方公里。基地位于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的上海庙镇境内,交通便利。上海庙煤田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煤炭资源分布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42亿吨,预计远景储量500亿吨以上。水资源支撑条件好,基地距离黄河直线距离15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160.77亿元,实现税金3.8亿元。

    园区“三大主导产业”,构建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产业链,形成“煤为基础、电为支撑、化为主导”的循环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9家,就业人数0.88万人。

    内蒙古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1992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更名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国家清理整顿后,更名为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2010年,被自治区确定为沿黄沿线重点工业集中区(园区)之一。2012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08.3亿元,税金2.49亿元。

    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化工、冶金和装备制造、电力、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164家,就业人数1.97万人。

    内蒙古杭后工业园区  

    内蒙古杭后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境内。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由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8年,杭锦后旗人民政府将境内的2个工业园区进行扩区整合,纳入杭后工业园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其运行模式为“一区两园”即包括陕坝工业园和蒙海物流加工园。2016年工业总产值152.1亿元,税金2.44亿元。

    园区“四大支柱产业”,即酒类酿造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化工冶炼,煤炭洗选产业。“三大产品链群”,即以河套酒业集团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及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的酒类酿造产业链群,以屯河河套公司为龙头,以番茄为原料的一系列产品综合加工形成的番茄加工产业链群;以河套木业公司和天赐木业公司为龙头,以木材为原料,形成各类木板、模板及成品家具为链条的木材加工链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86家,就业人数1.71万人。

    内蒙古磴口工业园区  

    内蒙古磴口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全区开发区整合、撤销工作中核准保留,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全区第六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53.8亿元,税金2.1亿元。

    园区“五大产业支撑”。即:以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莎草产业为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以热电联产、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的电力产业;以铬盐、烧碱、芒硝等为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和煤制气的化工产业;以洗煤、粉煤灰制砖的建材产业;以液化天然气、加液站建设,重点引进LNG重型卡车装配厂及与之配套的关联企业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建设物流中心、危化物流的物流综合服务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61家,就业人数0.56万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

    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是巴彦淖尔市2003年规划的口岸工业基地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化工基地,位于距离甘其毛都口岸160公里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2010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201112月,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91.23亿元,税金1.06亿元。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2家,就业人数0.24万人。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2008年正式组建,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97.12亿元,税金7.5亿元。

    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即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配套产业”即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即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材物流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46家,就业人数0.6万人。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境内。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于2006年开始建设, 2010年园区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16年,工业总产值61.2亿元,税金2.1亿元。

    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区位和水资源优势,依托现有新湖集团、包钢集团两大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基础,重点发展冶金及下游产业、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新型煤化工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70家,就业人数0.4万人。

    内蒙古乌海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乌海经济开发区位于乌海市境内。开发区是在19988月自治区政府批准的乌海高耗能工业区基础上建立的。之后,乌海市陆续又成立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低碳产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初步形成 “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其中海勃湾、乌达及海南工业园区均是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87.21亿元,税金25.42亿元。

    乌海经济开发区以能源、化工、建材、钢铁及特色冶金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82家,就业人数5.2万人。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地处中国西部“呼—包—银—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小金三角”交会点,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境内。开发区于19978月起步建设。200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85亿元,税金8.63亿元。

    开发区已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光伏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实现由传统的资源加工利用向科技创新型、集约型、现代化新型工业的转变,产业多元的格局正在形成。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57家,就业人数1.74万人。

    内蒙古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季节性开放口岸,2009112日,策克口岸实现中蒙双边性常年通关。20104月,自治区政府审核通过《策克口岸总体规划》,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4.6平方公里。20125月,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自治区级口岸经济开发区。将原策克口岸—赛汉陶来加工工业园规划分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和赛汉陶来加工工业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4.45亿元,税金3.44亿元。

    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工业项目以口岸过境资源的落地加工业为主,主要是依托过境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逐步形成煤炭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园区,将策克口岸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加工基地。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20家,就业人数0.05万人。

    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区

    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区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所在地。20092月,在原旗级腾格里精细化工园区的基础上成立盟级腾格里工业园区。201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4亿元,税金1.4亿元。

    园区企业以硝系、萘系、苯系、煤化工、冶金原料为主要原料进行深加工。腾格里境内水资源及芒硝、盐、铁、煤、石膏、陶土、石墨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大宗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盐、硝、铁、陶土、石膏等。地下水资源年可供开采量2600万立方米。截至年底,园区入区企业33家,就业人数0.16万人。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呼伦贝尔市境内。2012年由原呼伦贝尔工业园区、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陈旗工业园区、海拉尔产业基地整合成立。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沿海拉尔河横跨海拉尔区和陈巴尔虎旗,下辖海东项目区、谢尔塔拉项目区、陈旗项目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619.66亿元,上缴税金70.56亿元。

    开发区建设八大产业即:煤电化产业、冶金加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构筑三大基地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对俄蒙经贸加工基地。截至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232家,从业人员近3.05万人。

    内蒙古阿荣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阿荣旗工业园区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园区始建于1999年,20029月被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园区,20064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82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115.27亿元,税金1.76亿元。

    园区培育和引进了内蒙古蒙西集团、天津中敖集团、北京洛娃集团、奈伦集团等一批域外知名企业,初步构建乳、肉、豆、薯、水泥等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支农支牧和矿产资源开发三大工业体系。截至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32家,从业人员近0.38万人。

    内蒙古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位于扎兰屯市区东南端,筹建于20025月,20037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3年和2009年先后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和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11年,岭东工业开发区进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的28个重点开发区(园区)行列,并于9月份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6年,工业总产值225.58亿元,税金2.83亿元。

    园区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2010年,新增工业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现完成开发建设约3平方公里。园区形成以淳江油脂、百业成酒精、嵩天薯业、金丝猴食品、冰海肉食、长征饮料、蓝林食品等为主导和主体的食品工业体系,以玖龙兴安浆纸集团为代表的浆纸和纸制品工业体系,以松鹿制药、宏裕科技为代表的医药化工工业体系,以北疆水泥、全兴不锈钢、成茂木业、同德木业为代表的建材和木材工业体系,以阜丰集团为代表的生物化工工业体系。截至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60家,从业人员近1.01万人。

    内蒙古莫力达瓦工业园区  

    内蒙古莫力达瓦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位于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南郊。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政府审核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3.7亿元,税金1.9亿元。

    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酒、肉、豆、米、乳、药等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以轻工食品、能源、化工建材、机械、电子、服装、和环保产业为突破,现代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集科研、生产、商贸为一体的科技型生态园区。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8家,从业人员0.38万人。

    内蒙古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园区始建于2002年,20033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0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全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开发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城区东南部,规划面积21.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开发区建成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用于企业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现建成区土地全部收储完毕并实现“七通一平”。2016年,工业总产值90.7亿元,税金20.7亿元。

    开发区建成以来,始终以打造“绿色、环保、节能、循环”新型工业化园区为目标,突出“一区三园”建设,坚持大小企业并重,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1家,从业人员0.75万人。

    内蒙古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东南20公里,2011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670.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5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化工(煤化工、玉米化工、精细化工)、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加工制造、建筑材料五大产业,并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家,从业人员500人。

    内蒙古科右前旗工业园区

    内蒙古科右前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75月,园区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镇境内,东临乌兰浩特市,南至居力很镇幸福路村,西达兴隆林场,北依前旗新址。20119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6亿元,税金0.84亿元。

    园区规划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为15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农畜林产品、皮革服饰加工、中蒙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电子信息服务等六大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71家,从业人员0.54人。

    内蒙古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内蒙古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74月开始筹建,201199日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按“一区二园”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区”即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二园即园区下设的两个工业分区—百吉纳化工及加工园区和哈日诺尔化工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22亿元,上缴税金1.1亿元。

    园区“五大工业支撑”产业,即煤化工产业,煤炭洗、选、配产业,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冶炼产业,新型能源及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区域性物流产业。“三大产品链群”,即以煤为原料发电及延伸加工的精细化工及其下游产品链群,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综合加工产品链群;以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冶炼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产品链群。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3家,从业人员0.2万人。

    内蒙古突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内蒙古突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东南部,距县城3公里,西邻省际通道,交通便利。2004年突泉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县级工业园区,2011年经兴安盟行署批准升级为盟市级工业园区。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8.1亿元,税金0.43亿元。

    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园区初步形成生物质能、新型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五大产业方向。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8家,从业人员0.2万人。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9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享有县(市)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受托代管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10万人口,辖区面积420平方公里。所处区位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属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88亿元,税金8.4亿元。

    开发区坚持新型工业与现代物流并重发展,同时兼顾社会项目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通辽市改革开放的前沿、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化新城区的产业支撑、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初步形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建材、能源原料等六个特色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18家,从业人员2.65万人。

    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

    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位于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境内,于200212月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33月正式启动建设。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65.87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2016年,工业总产值532亿元,税金15.9亿元。

    园区初步形成以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和比较完整的煤电铝、煤电硅、煤化工循环产业链条,聚集了一批产业集中度高、技术装备水平先进、产业层次较高的企业和项目,形成特色鲜明、品种齐全、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68家,从业人员1.65万人。

    内蒙古科尔沁工业园区

    内蒙古科尔沁工业园区于2005年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包括东郊工业园和木里图工业园两部分,现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东郊工业园达到“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木里图工业园达到“六通一平”的建设标准。2011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0年,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工业总产值422亿元,税金8.08亿元。

    园区逐步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原铝及铝后深加工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硅砂及新能源产业和医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47.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7.8平方公里。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50家,从业人员4.26万人。

    内蒙古开鲁工业园区

    内蒙古开鲁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城东南,2008年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2011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双百亿工程”重点建设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353.68亿元,税金9.61亿元。

    园区初步形成 “六大产业”:入驻装备制造企业8户,形成集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变频器、电控系统、构件、铸件等整装配套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90家,从业人员2万人。

    内蒙古赤峰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2002,前身是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20069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第八批通过国家核准的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20172月由自治区政府批复更名为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746.66亿元,税金8.81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54.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6平方公里。开发区现已基本形成以冶金、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非金属加工业为辅助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93家,从业人员2.9万人。

    内蒙古赤峰松山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松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境内。1992年开始筹建,1992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松山区人民政府将境内的4个园区进行扩区整合,纳入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形成“一区四园”模式,四园包括:内蒙古赤峰信息科技产业园、夏家店中小企业创业园、原松山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重点发展内蒙古赤峰信息科技产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45.8亿元,税金3.2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1.0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2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零部件制造、智能电网)、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电子芯片)、食品加工业(肉食品加工)等。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2家,从业人员0.38万人。

    内蒙古林西工业园区  

    内蒙古赤峰林西工业园区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境内。2001年开始筹建,2006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按“一园三区”发展模式进行扩区规划和建设,由冶金化工区、轻工制造区和食品加工区组成。2016年,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税金1.4亿元。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1.8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园区依托林西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优势,以打造赤峰北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冶金化工、食品加工和轻工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15家,从业人员0.94万人。

    内蒙古宁城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赤峰宁城经济开发区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境内。2003年正式建设,2006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已形成“一区七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下设7个产业园区:汐子工业园、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中京工业园、八里罕酒业园。2016年,工业总产值139.68亿元,税金0.84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54.3 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 7.9 平方公里。开发区主要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机械制造、生物化工、轻工纺织、白酒生产等产业为主。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9家,从业人员0.8万人。

    内蒙古喀喇沁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喀喇沁经济开发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2002年开始筹建,201111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喀喇沁经济开发区由和美工贸园、锦山工业园、乃林中小企业创业园、十家新型建材园、小牛群农畜产品加工园“五园”组成。2016年,工业总产值68.73亿元,税金1.33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形成“三大工业支撑”和商贸物流,即铜冶金、氟化工、建材产业和商贸物流。截至年底,现已初步形成“热电联产—粗铜冶炼—铜电解—铜材深加工—氟化工—副产品开发利用”的铜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及以和美为主的商贸物流体系。年底,园区入驻企业22家,从业人员0.74万人。

    内蒙古赤峰玉龙工业园区  

    内蒙古赤峰玉龙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旗境内。2006年开始筹建,201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最早确认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玉龙工业园区南、北两区,在发展方向上各有侧重。2016年,工业总产值133.75亿元,税金2.2亿元。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6.6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园区产业以机械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及纺织服装业为主。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6家,从业人员1万人。

    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

    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境内。20067月成立,201012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61.85亿元,税金0.64亿元。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园区确立了开发区煤化工、生物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辅助现代物流,进而促成相关产业链条。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0家,从业人员0.35万人。

    内蒙古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开发区成立于20015月,同年12月由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开发区成立时规划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2002年,开发区省道101线以北地块被纳入胜利煤田规划控制区,面积减少到13.6平方公里。20043月,自治区政府清理整顿开发区,面积核定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一厂一站”。2016年,工业总产值110.62亿元,税金6.64亿元。

    园区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围绕锗硅高新技术、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煤炭开发等领域,形成煤炭产业、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锗深加工高科技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4个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6家,从业人员0.9万人。

    内蒙古白音华工业园区

    内蒙古白音华工业园区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境内。20091月,白音华园区被先后认定为自治区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自治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区和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的工业园区。20124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工业园区。白音华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由工业区和综合服务区两部分组成。工业区规划面积76.57平方公里,已完成13.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生活区规划面积27.63平方公里,已完成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2016年,工业总产值112.58亿元,税金11.16亿元。

    园区主导产业为以煤、电、冶炼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及下游产品循环产业;以硅、氟、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循环产业;以褐煤提质、改性及下游产品为重点的循环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42家,从业人员0.78万人。

    内蒙古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

    内蒙古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于2008年经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批复成立。2009年,被自治区政府列为自治区第三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20114月被列为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园区之一;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0.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为园区企业发展,产业集聚、项目入驻,提供了良好载体。2016年,工业总产值74.61亿元,上缴税金4.42亿元。

    园区主要发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制品、农畜产品深加工、建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1家,从业人员0.53万人。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区域总面积70.1平方公里,总人口8.09万人。合作区下辖一个工业园区,为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2006年国家发改委将其更名为满洲里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103.84亿元,税金1.79亿元。

    合作区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573家,从业人员1.85万人。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

    满洲里市中俄互市贸易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家跨国界的国家级开发区,批准辖区总面积10万平方米(现商贸旅游区)。互市贸易区于19925月动工建设,在10万平方米的封闭区内已累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2.48亿元人民币,建成12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具备了开通的条件。互市贸易区的辟建,为中俄双方毗邻边境地区的交往与合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双边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2016年,工业总产值11亿元,税金0.06亿元。

    园区积极推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国际仓储物流产业集群、商贸旅游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发展。并将逐步发展成为集旅游商贸、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于一体的新的城市功能区。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6家,从业人员0.15万人。

    内蒙古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

    内蒙古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位于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境内。原名内蒙古满洲里产业园区,是2003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园区。2014年,更名为内蒙古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38平方公里。其中,新国际货场14.98平方公里,进出口加工区9.79平方公里,查干湖景区5.63平方公里。

    园区内基本上形成新国际货场、进出口加工区和查干湖文化景区功能专业的3个产业布局区。主导产业为物流产业。截至年底,园区入驻企业63家,从业人员621人。

    内蒙古扎赉诺尔工业园区

    内蒙古扎赉诺尔工业园区2004年成立,位于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2006年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之一。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6年,工业总产值20.6亿元,税金3.41亿元。

    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扎赉诺尔重化工业基地依托本地区煤、水组合优势及周边旗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毗邻俄、蒙口岸的进口资源加工优势,确定发展重点是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及其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并形成各产业间相互促进带动的工业体系和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截至年末,园区入驻企业33家,从业人员1.37万人。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36月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境内。批准启动面积为1平方公里,同年开始筹建。2004年,二连浩特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合作区发展空间和进口木材落地加工等问题,决定调整合作区规划面积,并将合作区扩大为两个功能区:出口加工区和口岸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以出口加工、商贸服务、仓储物流和旅游服务为主。口岸加工区位于市铁路以东,以木材加工、矿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煤炭资源和铁路物流为主。2016年工业总产值67.04亿元,税金0.35亿元。

    园区以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加工、建筑材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木材加工主要产品为板材、集成材、刨光材、木地板家具等;矿产资源加工主要以加工铁精粉为主;建工建材主要生产水泥、环保砖、混凝土搅拌等。畜产品加工主要以无毛绒、毛毡、绒毛制品等。截至年末,园区入驻企业79家,从业人员0.14万人。

    (撰稿人:李萌)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