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5卷  /  文化传媒

2015卷

  • 广播电视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领导名录】

    党委副书记 副台长:张兴茂

    副书记:张德贵

    副总编辑:恩和巴雅尔(蒙古族) 赵慧华(女 蒙古族) 朝鲁巴特尔(蒙古族) 樊晓峰(蒙古族)

    副台长:吴向阳(蒙古族) 苏元龙 张轶敏

    总工程师:杜中

    【概况】2014年初,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和内蒙古电视台合并成立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支持、指导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围绕增强广播电视的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有效整合资源,宣传报道声势强劲,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体制机制改革】为尽快推进广播电视内部实质整合,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委几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事业改革发展方案。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两台合并的要求,通过组织各个环节干部职工赴兄弟省广播电视台学习考察调研、召开各个层面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经党委会议通过,形成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改革发展的总体方针和基本思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确定了“确保导向、遵循规律,融合创新、突出特色,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分类管理、提质增收,稳步推进、限时完成”的改革发展总方针和“双轨运行,四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双轨”是指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把能够经营的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企业化运营,与事业部分分类管理、分别运营。“四轮”是指以“宣传引领、公益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运营”为源动力,实现事业与产业分离,宣传与经营分离,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推进两台合并过程中把握节奏、稳步融合,一切工作从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方面进行考量和推进,从有利于增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实力及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出发。相继完成行政、党务、人事和宣传管理部门的合并;提出内设机构方案等待批复;制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宣传管理、广告经营制度、会议制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广播电视台决策和事业发展更为规范、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任务目标,成立由台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对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承担的6项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项目进行分解,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进度,责任到人。积极推进新闻改革,推进频率频道专业化改革、合理化布局。努力构建时政动态、重大新闻、深度报道、民生新闻、观点言论等多元素、多角度、交互融合、快速联动、互为补充的多媒体新闻节目架构,形成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报道要求的广播电视新闻话语体系,凸显新闻立台、评论强台的理念。对蒙汉语频率、频道精准定位,提出准确、精炼、朗朗上口、便于推广的定位语,打造品牌竞争力。

    【新闻宣传】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统筹部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自治区落实“8337”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形成了较强的报道声势。“亮丽风景线”、“为民务实清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栏报道注重深入、体现深度;全国两会、自治区两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等专题报道把握精准、解读到位;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四个一”、扶贫等重点民生工程的系列报道真实可感、鲜活生动。

    六道亮丽风景线系列报道广播系列报道“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在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后第一时间播发,展现了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欢欣鼓舞与美好愿景;系列主题直播活动《亮丽新通辽》,用广播的声音展示了通辽市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蒙古语广播“亮丽风景线——北疆口岸行”系列报道获得好评。6集电视系列片“守望相助·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以真实事例和权威数据为基础、专家学者的解读分析为支撑,展示了内蒙古发展的四大理念、六大目标、五条路径、三个定位和七个发展举措及其深刻内涵,成为内蒙古首部学习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精品“电视读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广播电视深入宣传各地领导干部解决四风问题、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服务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情况。蒙汉语广播开设“为民务实清廉”专栏,逐一展示全区102个旗县(市、区)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成功经验;广播系列直播《书记来了》,配合自治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邀请到14位旗县区委书记做客直播间,自治区党委常委的9个联系点参与节目,听众围绕当前热点话题与书记交流互动,沟通效果显著,成为广播节目创新的成功案例。电视新闻“为民、务实、清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传播效果良好。

    “践行核心价值观”报道蒙汉语新闻广播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要求,充分报道全区各地各行业涌现出的模范典型。电视新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疆楷模发布厅”奏响时代强音,弘扬核心价值;系列报道“大漠梭梭:苏和”,立意高远,制作精良,与网络媒体联动播出,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电视节目《福彩草原情》广受好评。

    重大时政新闻报道蒙汉语广播主要新闻节目在自治区两会期间配发“改革新动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形势政策分析寻找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自治区“两会”观点评论类报道“‘两会’微话题”,观察有深度,观点有交锋,表达有个性,是2014年电视新闻宣传“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积累了大政方针有效传播的成功经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民族工作会等重要会议报道策划前置,会议消息、配合性报道适时组合推出,形成立体宣传效果。

    走基层报道2014年,广播电视台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采访报道工作提出了硬性要求,一年中台领导深入基层时间30天以上,各节目部门负责人、制片人60天以上,记者120天以上。将深入基层调研采访与年度考核、职称聘任、干部选拔等相挂钩,促进新闻节目“走基层”常态化。春节期间,蒙古语广播派出5路记者,分别深入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东乌旗边防派出所、阿拉善左旗、西苏旗等地,报道各地过春节的喜庆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报道边防官兵舍小家顾大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屏障铸就万里长城的感人事迹。广播新闻1月份推出“2014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共派出31路记者分赴各地。“新春走基层小分队”前往包头北梁棚户区和呼和浩特火车站推出一个小时“新春走基层”特别直播节目,社会反响强烈。电视新闻深入基层,采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报道,以家风、校训、乡贤文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好新闻讲述好故事。系列报道“走基层·冬天里的温暖”,讲述了自治区重点民生工程造福百姓的暖心故事,生动细腻,鲜活感人。9月,《新闻天天看》记者和全国15个省台民生新闻记者汇聚内蒙古开展“异地采访”,切身体验内蒙古“十个全覆盖”给农村牧区带来的发展变化。

    广播电视节目精品2014年,广播新闻收获2013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奖大奖一、二、三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3年度内蒙古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电视新闻承担了30多个重点报道项目,开设重点栏目64个,收获第22届内蒙古新闻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2013年度内蒙古广播影视奖一等奖两项。广播作品《绿丝带飘舞传递温暖正能量》获得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13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类优秀合作节目类一等奖。少儿主题晚会《牵手道德启航未来》荣获2014年第23届“星光奖”少儿电视节目大奖。《草原音画》创作播出一系列音乐电视精品节目,荣获2014年第23届“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电视纪录片《与鹿相伴》荣获青海山地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奖、“金熊猫”纪录片入围奖;《中国有个敖鲁古雅》荣获中国人口文化奖电视类一等奖、金鹰奖三等奖、嘉峪关伎乐杯三等奖、传承中国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原创公益广告《守望相助共建各民族幸福家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2014年度优秀公益广告电视作品三类扶持项目。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2014年度优秀公益广告优秀传播机构三类扶持项目。

    外宣报道截至128日,广播新闻为中国之声供稿224条。其中: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发稿35条,《全国新闻联播》发稿25条,联播头条稿件2条,提要稿件40条。其他节目发稿162条。发稿数量、提要数量及头条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在中国之声《报摘》、《全联》发稿数量达到62篇,较去年提高两倍,创历年来最好成绩;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节目中播出46期节目。截至9月底,为乡村之声供稿近200篇,华夏之声供稿20篇。截至20141210日,电视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消息97条。其中:头条7条,提要30条,1分钟以上的消息32条,单条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晚间报道》、《朝闻天下》等节目累计播出消息400多条。“草原之声”对外广播于201411日恢复了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播出,组织完成了“内蒙古人在乌兰巴托”、“印象内蒙古”、“中国蒙古人”等3个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

    【自办节目】电视文化专题《蔚蓝的故乡》创新内容和表现手段,扩展节目时间,由每期20分钟变为60分钟。卫视同时段收视排位由2013年的2827左右增长到2726左右,前进一位。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拍活动,围绕“8337”发展思路,以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新能源开发、农牧业生产以及人文景观为主,拍摄了大量高标准的宝贵画面。同时制作了近60个版本的宣传片《亮丽内蒙古》,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拍摄完成《问道》、《圣地秘境阿拉善》、《毛乌素传奇》等多部纪录片。广播文艺制作中心主办蒙古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录制3集广播剧《爱的摇篮》,录制完成《戈壁》、《父亲》、《梦想草原》等蒙古语原创歌曲120首。蒙古语《索艺乐》栏目拍摄完成《在那遥远的地方》,记录了新疆蒙古族聚居区60年的发展变化;《文化时尚》拍摄专题片《中蒙建交60周年特别奉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引进节目】全年共采购电视剧1204200集,并完成10部电影的引进工作。从2014年元旦开始,先后策划推出《我的父亲母亲》、《青春英雄梦》、《男儿有志》等多个电视剧播出季,极大地提升了收视率。大型文化访谈类节目《马兰花开》锁定全国性目标受众,在编排上与省级卫视的强势节目进行合理避让,实现了品牌节目的收视贡献最大化。

    【媒体活动】一年来,广播节目直播活动和户外直播活动相辅相成,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向听众展现出“看得见的广播”。3月份举行了“1056雷锋车队”图书室建立现场直播等媒体活动,8月份,交通之声广播联合全国35家同行推出大型采访活动“畅行中国─全国交通广播电视记者北疆口岸行”。经济生活广播推出“助力高考活力启程”活动,从多方面关注高考;还推出“情暖冬天牵手圆梦”活动。音乐之声广播集中播出由“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组委会评选出的20首“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出“我和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策划,参与“走基层”等多场系列活动。101日举办的大型现场新闻直播“我和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挂国旗、唱国歌”活动,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首次进行的多点多层次现场直播,在新闻综合频道以及广播多个频率同步呈现。通过策划组织实施“我们在等你”、“帮助王芸选搭档”、“我是小记者”、“科尔沁美食推广”、“3·15消费维权在行动”、“寻找战友”等多个媒体活动,获得了满意的收视率,有效提升了媒体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技术保障】构建全台技术保障体系完成广播和电视总控级互联互通,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共享,为在重大直播活动中实现广播电视同步直播提供技术条件。搭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集内容集成、服务封装、认证计费、用户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业务能更好的适配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设计建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信号传输平台,广播与电视信号由该平台统一编码复用后送卫星、直播星、广电网络、发射台、IPTV、网络电视台等不同平台播出,以真正实现广播与电视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大楼广播电视工艺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启动。广播方面系统调试工作基本完成,预计20153月份进入试运行阶段,电视方面已经完成62个工艺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部分系统的试运行工作;D800平方米和1400平方米演播厅投入试用;国家总局科技司批准广播9个频率、电视8个频道通过直播卫星传输覆盖的技术方案,直播星开始试播信号。

    安全播出管理不断完善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播出奖惩力度,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播出应急操作演练,特别是加强系统单点位置的应急处理演练,杜绝重大停播事故发生;加大技术维护改造力度,对播出系统、电视剧缩编网、收录网、新闻制作网、专题制作网、180平米演播室进行维护改造或扩容升级;购置高清卫星车,提升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信号传输能力。2013111日至20141031日期间,广播9套节目共播出66430小时,停播率为0/百小时。重点时段、重要播出期间取得了“零秒”停播的优异成绩。电视10个频道全年累计安全播出90696小时,停播率为1.5/百小时,远远低于广电局5/百小时的要求,累计杜绝节目安全播出隐患94起,节目应急处理23次,保障了全年的安全优质播出。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完成内蒙古广播网和内蒙古电视网的整合管理,先后制定完善全台新媒体发展规划,确定以融合为主,建设以移动新媒体产品研发和内容分发为主的一云多屏架构的新媒体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五网、五端、三微等移动互联网发布终端,再造节目生产流程,建立新的发展机制,搭建新闻资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突出音视频优势和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区域第一移动互联网媒体品牌。同时,加快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把握新媒体发展主动权,力争建成融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特色于一体的网络音视频分享服务平台。

    【市场运营】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积极应对广告市场变化,紧紧围绕创收目标,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广告管理的统一要求,努力调整广告结构,以品牌广告为主导,不断提高广告策划和制作水平。经营创收能力和广告收入较上年度有较大提升。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台湾太平洋集团、太平洋生活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美盛动漫公司开展合作;与呼和浩特喜氏婚庆文化公司合作成立“内广爱在线”文化传媒公司,运营婚庆节目,撬动婚博产业;与内蒙古妇女儿童培训中心联手推出少儿语言艺术培训班。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产业思路,开发潜在的项目。

    【综合管理】着力提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和参谋助手作用,办文、办会、办事水平不断提升。协调技术部门搭建了贯通全台的行政办公网络,推动无纸化办公;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加强机要档案工作,台内重要会议都留存录音记录;完成了多次大型活动的行政统筹事宜;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联系沟通。411月,累计报送工作动态类信息140条。其中,单条信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与蒙古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签订拓展合作协议》先后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国家广电总局、自治区政府采用。努力做好新大楼行政办公区域搬迁及各项筹备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划分办公区域面积,切实做到不超标、不奢侈、不浪费;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意识,抓好综治防火、安保和车辆维护管理等项工作,为全台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推动制度建设,制定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职工请销假管理办法》等制度;认真组织各个层面的学习考察活动,积极推动与高校合作,实行岗位基础培训,先后选送10位同志到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传媒学院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再深造;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签订新闻业务培训合作协议,已有91位同志参加了为期1个半月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积极配合组织部完成各项考核工作;完成了编制内职工子女工作情况的摸底考试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计划制定等一系列人事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工作,按期完成了2014年职称评聘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控制“三公经费”以及各往来款项的管理与使用,加强内部审计。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三公经费支出同期对比呈下降趋势;建立了合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防范经济风险;扶持重点,兼顾一般,对重点打造的栏目、节目,在资金分配上适当倾斜,激励节目部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节目。

    【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将此举作为全台统一思想、共同进步、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心组学习也成为各总支、支部学习的推手,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指明了方向。各总支、支部坚持每周两小时学习制度,不断强化阵地意识,自觉承担起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责任,引领社会舆论,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有力地保障。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议事规则。即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运作,由集体决策。保证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每一项重要决定、重点工程、重点岗位的安排都充分征求全体党委委员和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完善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疏漏。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党委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八届党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合同管理,实行各类合同法人审批授权制,层层分解责任,增强干部的担当意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工程项目招标等涉及人财物方面的工作;加强对风险岗位地把控与监督,杜绝腐败;建立领导每日工作安排公布制,让职工知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重要会议提前两天告知制,给参会人员足够的准备时间;议定重要事项实行列席制,扩大知情范围,加强监督;严格领导和环节干部因公因私请销假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对领导、部门环节干部、编辑记者每年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天数做出明确规定,提出硬性要求,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各项整改措施,梳理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清单》,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加强对风险岗位地把控与监督,杜绝腐败。全台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及播出违法违规广告等行为,坚持节俭办晚会;帮助对口扶贫点完成危房改造和道路建设;组织职工为贫困地区捐款献爱心;对全台办公用房进行了清理,对超标准用房、装修进行整改。尤其是在新大楼办公用房上严格控制,决不允许有违反规定的现象发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广播电视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领导名录】

    党委副书记 副台长:张兴茂

    副书记:张德贵

    副总编辑:恩和巴雅尔(蒙古族) 赵慧华(女 蒙古族) 朝鲁巴特尔(蒙古族) 樊晓峰(蒙古族)

    副台长:吴向阳(蒙古族) 苏元龙 张轶敏

    总工程师:杜中

    【概况】2014年初,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和内蒙古电视台合并成立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支持、指导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围绕增强广播电视的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有效整合资源,宣传报道声势强劲,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体制机制改革】为尽快推进广播电视内部实质整合,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委几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事业改革发展方案。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两台合并的要求,通过组织各个环节干部职工赴兄弟省广播电视台学习考察调研、召开各个层面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经党委会议通过,形成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改革发展的总体方针和基本思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确定了“确保导向、遵循规律,融合创新、突出特色,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分类管理、提质增收,稳步推进、限时完成”的改革发展总方针和“双轨运行,四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双轨”是指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把能够经营的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企业化运营,与事业部分分类管理、分别运营。“四轮”是指以“宣传引领、公益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运营”为源动力,实现事业与产业分离,宣传与经营分离,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推进两台合并过程中把握节奏、稳步融合,一切工作从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方面进行考量和推进,从有利于增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实力及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出发。相继完成行政、党务、人事和宣传管理部门的合并;提出内设机构方案等待批复;制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宣传管理、广告经营制度、会议制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广播电视台决策和事业发展更为规范、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任务目标,成立由台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对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承担的6项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项目进行分解,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进度,责任到人。积极推进新闻改革,推进频率频道专业化改革、合理化布局。努力构建时政动态、重大新闻、深度报道、民生新闻、观点言论等多元素、多角度、交互融合、快速联动、互为补充的多媒体新闻节目架构,形成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报道要求的广播电视新闻话语体系,凸显新闻立台、评论强台的理念。对蒙汉语频率、频道精准定位,提出准确、精炼、朗朗上口、便于推广的定位语,打造品牌竞争力。

    【新闻宣传】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统筹部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自治区落实“8337”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形成了较强的报道声势。“亮丽风景线”、“为民务实清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栏报道注重深入、体现深度;全国两会、自治区两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等专题报道把握精准、解读到位;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四个一”、扶贫等重点民生工程的系列报道真实可感、鲜活生动。

    六道亮丽风景线系列报道广播系列报道“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在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后第一时间播发,展现了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欢欣鼓舞与美好愿景;系列主题直播活动《亮丽新通辽》,用广播的声音展示了通辽市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蒙古语广播“亮丽风景线——北疆口岸行”系列报道获得好评。6集电视系列片“守望相助·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以真实事例和权威数据为基础、专家学者的解读分析为支撑,展示了内蒙古发展的四大理念、六大目标、五条路径、三个定位和七个发展举措及其深刻内涵,成为内蒙古首部学习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精品“电视读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广播电视深入宣传各地领导干部解决四风问题、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服务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情况。蒙汉语广播开设“为民务实清廉”专栏,逐一展示全区102个旗县(市、区)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成功经验;广播系列直播《书记来了》,配合自治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邀请到14位旗县区委书记做客直播间,自治区党委常委的9个联系点参与节目,听众围绕当前热点话题与书记交流互动,沟通效果显著,成为广播节目创新的成功案例。电视新闻“为民、务实、清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传播效果良好。

    “践行核心价值观”报道蒙汉语新闻广播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要求,充分报道全区各地各行业涌现出的模范典型。电视新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疆楷模发布厅”奏响时代强音,弘扬核心价值;系列报道“大漠梭梭:苏和”,立意高远,制作精良,与网络媒体联动播出,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电视节目《福彩草原情》广受好评。

    重大时政新闻报道蒙汉语广播主要新闻节目在自治区两会期间配发“改革新动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形势政策分析寻找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自治区“两会”观点评论类报道“‘两会’微话题”,观察有深度,观点有交锋,表达有个性,是2014年电视新闻宣传“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积累了大政方针有效传播的成功经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民族工作会等重要会议报道策划前置,会议消息、配合性报道适时组合推出,形成立体宣传效果。

    走基层报道2014年,广播电视台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采访报道工作提出了硬性要求,一年中台领导深入基层时间30天以上,各节目部门负责人、制片人60天以上,记者120天以上。将深入基层调研采访与年度考核、职称聘任、干部选拔等相挂钩,促进新闻节目“走基层”常态化。春节期间,蒙古语广播派出5路记者,分别深入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东乌旗边防派出所、阿拉善左旗、西苏旗等地,报道各地过春节的喜庆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报道边防官兵舍小家顾大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屏障铸就万里长城的感人事迹。广播新闻1月份推出“2014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共派出31路记者分赴各地。“新春走基层小分队”前往包头北梁棚户区和呼和浩特火车站推出一个小时“新春走基层”特别直播节目,社会反响强烈。电视新闻深入基层,采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报道,以家风、校训、乡贤文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好新闻讲述好故事。系列报道“走基层·冬天里的温暖”,讲述了自治区重点民生工程造福百姓的暖心故事,生动细腻,鲜活感人。9月,《新闻天天看》记者和全国15个省台民生新闻记者汇聚内蒙古开展“异地采访”,切身体验内蒙古“十个全覆盖”给农村牧区带来的发展变化。

    广播电视节目精品2014年,广播新闻收获2013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奖大奖一、二、三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3年度内蒙古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电视新闻承担了30多个重点报道项目,开设重点栏目64个,收获第22届内蒙古新闻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2013年度内蒙古广播影视奖一等奖两项。广播作品《绿丝带飘舞传递温暖正能量》获得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13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类优秀合作节目类一等奖。少儿主题晚会《牵手道德启航未来》荣获2014年第23届“星光奖”少儿电视节目大奖。《草原音画》创作播出一系列音乐电视精品节目,荣获2014年第23届“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电视纪录片《与鹿相伴》荣获青海山地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奖、“金熊猫”纪录片入围奖;《中国有个敖鲁古雅》荣获中国人口文化奖电视类一等奖、金鹰奖三等奖、嘉峪关伎乐杯三等奖、传承中国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原创公益广告《守望相助共建各民族幸福家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2014年度优秀公益广告电视作品三类扶持项目。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2014年度优秀公益广告优秀传播机构三类扶持项目。

    外宣报道截至128日,广播新闻为中国之声供稿224条。其中: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发稿35条,《全国新闻联播》发稿25条,联播头条稿件2条,提要稿件40条。其他节目发稿162条。发稿数量、提要数量及头条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在中国之声《报摘》、《全联》发稿数量达到62篇,较去年提高两倍,创历年来最好成绩;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节目中播出46期节目。截至9月底,为乡村之声供稿近200篇,华夏之声供稿20篇。截至20141210日,电视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消息97条。其中:头条7条,提要30条,1分钟以上的消息32条,单条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晚间报道》、《朝闻天下》等节目累计播出消息400多条。“草原之声”对外广播于201411日恢复了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播出,组织完成了“内蒙古人在乌兰巴托”、“印象内蒙古”、“中国蒙古人”等3个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

    【自办节目】电视文化专题《蔚蓝的故乡》创新内容和表现手段,扩展节目时间,由每期20分钟变为60分钟。卫视同时段收视排位由2013年的2827左右增长到2726左右,前进一位。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拍活动,围绕“8337”发展思路,以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新能源开发、农牧业生产以及人文景观为主,拍摄了大量高标准的宝贵画面。同时制作了近60个版本的宣传片《亮丽内蒙古》,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拍摄完成《问道》、《圣地秘境阿拉善》、《毛乌素传奇》等多部纪录片。广播文艺制作中心主办蒙古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录制3集广播剧《爱的摇篮》,录制完成《戈壁》、《父亲》、《梦想草原》等蒙古语原创歌曲120首。蒙古语《索艺乐》栏目拍摄完成《在那遥远的地方》,记录了新疆蒙古族聚居区60年的发展变化;《文化时尚》拍摄专题片《中蒙建交60周年特别奉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引进节目】全年共采购电视剧1204200集,并完成10部电影的引进工作。从2014年元旦开始,先后策划推出《我的父亲母亲》、《青春英雄梦》、《男儿有志》等多个电视剧播出季,极大地提升了收视率。大型文化访谈类节目《马兰花开》锁定全国性目标受众,在编排上与省级卫视的强势节目进行合理避让,实现了品牌节目的收视贡献最大化。

    【媒体活动】一年来,广播节目直播活动和户外直播活动相辅相成,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向听众展现出“看得见的广播”。3月份举行了“1056雷锋车队”图书室建立现场直播等媒体活动,8月份,交通之声广播联合全国35家同行推出大型采访活动“畅行中国─全国交通广播电视记者北疆口岸行”。经济生活广播推出“助力高考活力启程”活动,从多方面关注高考;还推出“情暖冬天牵手圆梦”活动。音乐之声广播集中播出由“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组委会评选出的20首“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出“我和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策划,参与“走基层”等多场系列活动。101日举办的大型现场新闻直播“我和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挂国旗、唱国歌”活动,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首次进行的多点多层次现场直播,在新闻综合频道以及广播多个频率同步呈现。通过策划组织实施“我们在等你”、“帮助王芸选搭档”、“我是小记者”、“科尔沁美食推广”、“3·15消费维权在行动”、“寻找战友”等多个媒体活动,获得了满意的收视率,有效提升了媒体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技术保障】构建全台技术保障体系完成广播和电视总控级互联互通,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共享,为在重大直播活动中实现广播电视同步直播提供技术条件。搭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集内容集成、服务封装、认证计费、用户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业务能更好的适配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设计建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信号传输平台,广播与电视信号由该平台统一编码复用后送卫星、直播星、广电网络、发射台、IPTV、网络电视台等不同平台播出,以真正实现广播与电视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大楼广播电视工艺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启动。广播方面系统调试工作基本完成,预计20153月份进入试运行阶段,电视方面已经完成62个工艺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部分系统的试运行工作;D800平方米和1400平方米演播厅投入试用;国家总局科技司批准广播9个频率、电视8个频道通过直播卫星传输覆盖的技术方案,直播星开始试播信号。

    安全播出管理不断完善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播出奖惩力度,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播出应急操作演练,特别是加强系统单点位置的应急处理演练,杜绝重大停播事故发生;加大技术维护改造力度,对播出系统、电视剧缩编网、收录网、新闻制作网、专题制作网、180平米演播室进行维护改造或扩容升级;购置高清卫星车,提升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信号传输能力。2013111日至20141031日期间,广播9套节目共播出66430小时,停播率为0/百小时。重点时段、重要播出期间取得了“零秒”停播的优异成绩。电视10个频道全年累计安全播出90696小时,停播率为1.5/百小时,远远低于广电局5/百小时的要求,累计杜绝节目安全播出隐患94起,节目应急处理23次,保障了全年的安全优质播出。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完成内蒙古广播网和内蒙古电视网的整合管理,先后制定完善全台新媒体发展规划,确定以融合为主,建设以移动新媒体产品研发和内容分发为主的一云多屏架构的新媒体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五网、五端、三微等移动互联网发布终端,再造节目生产流程,建立新的发展机制,搭建新闻资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突出音视频优势和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区域第一移动互联网媒体品牌。同时,加快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把握新媒体发展主动权,力争建成融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特色于一体的网络音视频分享服务平台。

    【市场运营】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积极应对广告市场变化,紧紧围绕创收目标,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广告管理的统一要求,努力调整广告结构,以品牌广告为主导,不断提高广告策划和制作水平。经营创收能力和广告收入较上年度有较大提升。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台湾太平洋集团、太平洋生活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美盛动漫公司开展合作;与呼和浩特喜氏婚庆文化公司合作成立“内广爱在线”文化传媒公司,运营婚庆节目,撬动婚博产业;与内蒙古妇女儿童培训中心联手推出少儿语言艺术培训班。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产业思路,开发潜在的项目。

    【综合管理】着力提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和参谋助手作用,办文、办会、办事水平不断提升。协调技术部门搭建了贯通全台的行政办公网络,推动无纸化办公;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加强机要档案工作,台内重要会议都留存录音记录;完成了多次大型活动的行政统筹事宜;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联系沟通。411月,累计报送工作动态类信息140条。其中,单条信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与蒙古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签订拓展合作协议》先后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国家广电总局、自治区政府采用。努力做好新大楼行政办公区域搬迁及各项筹备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划分办公区域面积,切实做到不超标、不奢侈、不浪费;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意识,抓好综治防火、安保和车辆维护管理等项工作,为全台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推动制度建设,制定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职工请销假管理办法》等制度;认真组织各个层面的学习考察活动,积极推动与高校合作,实行岗位基础培训,先后选送10位同志到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传媒学院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再深造;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签订新闻业务培训合作协议,已有91位同志参加了为期1个半月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积极配合组织部完成各项考核工作;完成了编制内职工子女工作情况的摸底考试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计划制定等一系列人事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工作,按期完成了2014年职称评聘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控制“三公经费”以及各往来款项的管理与使用,加强内部审计。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三公经费支出同期对比呈下降趋势;建立了合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防范经济风险;扶持重点,兼顾一般,对重点打造的栏目、节目,在资金分配上适当倾斜,激励节目部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节目。

    【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将此举作为全台统一思想、共同进步、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心组学习也成为各总支、支部学习的推手,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指明了方向。各总支、支部坚持每周两小时学习制度,不断强化阵地意识,自觉承担起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责任,引领社会舆论,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有力地保障。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议事规则。即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运作,由集体决策。保证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每一项重要决定、重点工程、重点岗位的安排都充分征求全体党委委员和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完善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疏漏。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党委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八届党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合同管理,实行各类合同法人审批授权制,层层分解责任,增强干部的担当意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工程项目招标等涉及人财物方面的工作;加强对风险岗位地把控与监督,杜绝腐败;建立领导每日工作安排公布制,让职工知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重要会议提前两天告知制,给参会人员足够的准备时间;议定重要事项实行列席制,扩大知情范围,加强监督;严格领导和环节干部因公因私请销假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对领导、部门环节干部、编辑记者每年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天数做出明确规定,提出硬性要求,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各项整改措施,梳理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清单》,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加强对风险岗位地把控与监督,杜绝腐败。全台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及播出违法违规广告等行为,坚持节俭办晚会;帮助对口扶贫点完成危房改造和道路建设;组织职工为贫困地区捐款献爱心;对全台办公用房进行了清理,对超标准用房、装修进行整改。尤其是在新大楼办公用房上严格控制,决不允许有违反规定的现象发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