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经济

1998卷

  • 轻纺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轻纺工业厅领导名录】

        厅    长:季炳林

        副 厅 长:云裕民(蒙古族)

                  吴一微(女 蒙古族)

                  梁振廷

                  卢满山

        纪检组长:康鼎贤(蒙古族)

    【概况】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轻纺工业无专职管理机构,由内蒙古自治政府工业部管理,手工业由内蒙古供销社管理。1954年,轻纺工业由内蒙古工商局管理,手工业仍由供销社管理。1955年1月1日,手工业从供销社分离出来,单设内蒙古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1959年9月29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厅,张济民任厅长,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并入自治区轻工业厅。轻工业厅的任务是主管乳品、糖业、食盐、纺织、食品制造业和公私合营企业、手工业。内设处室有办公室、人事处、计划处、基建处、财务处、制糖工业处、盐务处、乳品工业处、轻工业处、食品工业处、纺织工业处、供销处、手工业联社办公室13个处室。1961年7月,自治区党委决定撤销石油化工厅,与自治区轻工厅合并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轻工化工厅,手工业单独分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1965年9月,又将自治区轻工化工厅改为自治区轻工化工局。1966年4月14日,自治区成立“五大委”(计划、农牧林、工业交通、财贸、文教委员会),全区的轻纺工业和手工业由自治区工交委员会管理。1966年8月29日,撤销“五大委”,恢复自治区轻工化工厅。1968年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决定成立自治区轻工化工厅“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取代原轻化厅统管全区的轻纺工业。1970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生建部下属的轻工业局。1979年2月13日,9治区党委决定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轻工业局,1980年8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自治区轻工业局改为自治区轻工业厅。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二轻局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厅。1995年3月,自治区轻工业厅更名为轻纺工业厅。1996年,内蒙  古自治区轻纺工业厅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经济贸易处、规划发展处、经济调节处、科技发展处、老干部处、审计处、机关党委、纪检组、联社办公室(事业单位)、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事业单位)12个处室(中心)。直属二级单位有3校(内蒙古轻工业学校、内蒙古第二轻工业学校、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3所(内蒙古轻工科研所、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内蒙古室内装饰检审所)、13个公司(内蒙古盐业公司、内蒙古制糖工业公司、内蒙古纺织工业公司、内蒙古轻工业公司、内蒙古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内蒙古二轻供销公司、内蒙古皮革工业公司、内蒙古室内装饰公司、内蒙古轻纺物资贸易公司、内蒙轻纺工贸公司、中轻内蒙古分公司、佳佳贝公司、金双歧药业公司),还有1个直属厂——内蒙古黄河皮革化工总厂。全区12个盟市和各旗、县(市)均有轻纺工业管理机构。

        1997年,全区轻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91.98亿元,同比增长13.16%。系统内轻纺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79.9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区重点调度的73种产品,比上年增长的有:原盐、啤酒、罐头、骨胶、皮革、民用家具、马靴、化学纤维、服装、羊绒衫等20种,占73种可比产品的27.4%。自治区轻纺系统内762户企业,销售收入92.04亿元,同比增长1%;利税11.99亿元(上年同期9.51亿元),同比增长26.0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82亿元(同期1.84亿元),同比增长107.75%。亏损企业亏损额1.62亿元,同比下降41.49%。轻纺工业产销率为95.77%,同比提高3.13个百分点。1997年,全系统完成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其中纺织10.11亿元,同比增长14.6%。内蒙古自治区纺织行业的利润水平居全国第2位,轻工行业在上年亏损的基础上,1997年净盈利22 449万元,减亏增利水平列全国第1位,利润完成绝对数列全国第9位。

    【农畜产品加工业协调小组】  1997年2月23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发展四个支柱产业、三个优势产业各协调小组的通知》称:自治区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九五”时期,全区重点发展以毛绒纺织、皮革、食品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以此带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协调小组长、副组长分别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海和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张佐才担任,办事机构设在轻纺厅。按照《通知》要求,自治区轻纺厅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摸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轻纺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从中分析出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的矛盾。还抽调近20名处级干部、3名副厅长分赴哲里木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盟等9个盟市进行调研,形成《进一步加快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初稿,印发各盟市征求意见,并经经济界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内蒙古自治区轻纺厅党组书记季炳林随同自治区领导周德海、张佐才再次深入重点盟市,与地方党政领导及机关负责人进行深入研究、协调,完成肉制品、机制糖、乳制品、纺织服装、皮革皮毛等10大行业发展规划。明确1997年重点扶持的宁城老窖、伊利、鹿王皮业、华北双汇、通辽肉联等10大集团的发展目标。“发展意见”向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汇报后,得到认可,并组织实施。 

    【复制酒开发】  国家从节约用粮的高度,对复制酒、新工艺酒课以10%的特种消费税,以示导向。1996年,自治区轻纺厅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提出,应当充分利用自治区制糖企业生产食用酒精,大力发展复制酒、新工艺酒的设想。同年11月25日,召开自治区白酒协会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邀请中国白酒协会副会长沈怡方和常务副会长高景炎同志就开发研制复制酒、新工艺酒做专题学术报告。会后协会制订《内蒙古自治区复制酒和新工艺白酒地方标准》,并于1997年2月1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同年对13户生产复制酒企业、59个复制酒、新工艺酒新品种进行质量认证书的发放工作。1997年,自治区生产白酒10.14万吨,同比下降7.31%,反而实现工业总产值(90年价)10.63亿元,同比增长17.18%,创税利5.81亿元,同比增长40.19%,其中纯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82.67%。复制酒、新工艺酒的开发,为自治区酿酒工业注入活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1997年内蒙古轻纺工业十强企业排序(按销售额)表

    1

    序 号

    企业名称

    所在地

    销售总额

    (万元)

    企业法人

    1

    鹿王羊绒集团

    包头市

    98 474

    高丰

    2

    鄂尔多斯羊绒股份公司

    东胜市

    89 724

    王林祥

    3

    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

    85 364

    ***

    4

    宁城老窖酒厂

    赤峰市

    35 202

    马德海

    5

    包头糖厂

    包头市

    29 430

    邢德刚

    6

    包头棉纺总厂

    包头市

    19 425

    王学增

    7

    赤峰糖厂

    赤峰市

    17 497

    李国华

    8

    吉兰泰盐场

    阿拉善盟

    14 512

    王刚

    9

    西山咀造纸厂

    巴彦淖尔盟

    13 123

    石玉亭

    10

    宁城糖厂

    赤峰市

    11 930

    李国有

     

    1997年内蒙古轻纺工业十强企业排序(按利税总额)表

    2

    序 号

    企业名称

    所在地区

    利税总额

    (万元)

    企业法人

        表

    1

    鄂尔多斯羊绒股份公司

    东胜市

    13 934

    王林祥

    2

    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

    11 872

    ***

    3

    宁城老窖酒厂

    赤峰市

    9 660

    马德海

    4

    鹿王羊绒集团

    包头市

    7 112

    高丰

    5

    吉兰泰盐场

    阿拉善盟

    6 259

    王刚

    6

    鸿茅酒厂

    凉城县

    6 477

    陈瑞军

    7

    蒙古王酒业公司

    通辽市

    4 693

    王文学

    8

    包头市制酒厂

    包头市

    4 306

    陈明亮

    9

    包头糖厂

    包头市

    3 733

    邢德刚

    10

    河套酒厂

    巴彦淖尔盟

    3 489

    张庆义

    50年成就】  自治区轻纺工业在自治区成立之初,只有传统的手工业作坊,经过50年的建设,职工人数达46.7万人,比1950年增长7.1倍,占全区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31.16%;企业发展到4 664户,比1950年增长8.01倍,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52%,其中大中型企业106户,占全区大中型企业的30.46%;全区轻纺工业总产值达到78.06亿元:出口产品50多种,完成出口交货值11.78亿元,为1978年的13.77倍;全区轻纺工业实现利税9.55亿元,为1958年的19.36倍;50年共开发新产品8 000多种;从1979~1992年,共评出国家级、部级、自治区级优质产品1 007种,占自治区优质产品总数的78%;科研教育方面,1991年以来,轻纺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共承担国家、轻纺两部和自治区科技项目500多项,至1996年,共有249项分获国家、部级、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从1956~1996年,厅属3所中等专业学校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8 692名。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以毛纺、制糖、皮革皮毛、造纸、制盐、地毯、工艺美术等为主的33个行业、55个自然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轻纺工业体系,拥有一批经济效益好,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资源特点的优势企业,创造出一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优产品。湖盐、皮毛制品、羊绒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乳制品、甜菜糖、手工羊毛地毯产品居全国第三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自治区轻纺行业涌现出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如鄂尔多斯、鹿王、双马、伊利、宁城老窖集团等。许多产品质量优异,知名度高,是国内公证的名牌产品,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如鄂尔多斯羊绒衫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之一;赤峰长城地毯总厂生产的手工羊毛裁绒地毯年产量达65万平方英尺,该厂生产的“天使牌”长城艺术挂毯被外商誉为“东方毛织壁画之乡”;海拉尔乳品厂生产的“海乳牌”干酪素,牙克石酿酒总厂生产的“兴安岭牌”红豆酒、万山利口酒,伊利集团公司生产的系列冷饮产品等,均为振兴内蒙古地区经济做出突出贡献。 

    【存在问题】

    羊绒加工业面临的新问题  由于羊绒加工业市场看好,加之内蒙古羊绒资源丰富,近几年羊绒加工业异军突起,羊绒制品生产已是自治区具有优势的少数产业之一。据自治区中行调研资料统计:1995年,全区羊绒加工企业(含兼营)共140家,其中国营企业9家,集体企业15家,合资企业23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乡镇企业23家,私营企业59家。1995年,对59户重点羊绒加工企业统计,已形成原绒加工能力12 234吨;生产羊绒衫222.97万件,羊绒纱1 043.4吨,羊绒呢21.2万米,各种羊绒围巾111.49万条;完成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27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16亿元,创利税3.08亿元。

    羊绒加工能力过剩  全区140家羊绒加工企业中,95%是1993年以后新建,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据统计,自治区羊绒资源在3 000~4 000吨,而59家重点企业加工能力已达12 234吨。

    宏观调控乏力  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羊绒加工业立项的审批部门是各级计委。而全区审批单位五花八门,致使区内几家羊绒集团各自为战,彼此竞相压价倾销,导致羊绒价格下滑。1996年,出口欧美市场的羊绒衫最低价为14.5美分/克,影响企业正当收益。

    资金严重不足  自治区59户羊绒加工企业,其中13户没有资本金,银行竭尽全力也难满足庞大资金的需求,致使外省商人来内蒙古地区抢购羊绒,自治区羊绒加工企业不得不出高价再从河北省清河购回无毛绒维持生产。

    (冀占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轻纺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轻纺工业厅领导名录】

        厅    长:季炳林

        副 厅 长:云裕民(蒙古族)

                  吴一微(女 蒙古族)

                  梁振廷

                  卢满山

        纪检组长:康鼎贤(蒙古族)

    【概况】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轻纺工业无专职管理机构,由内蒙古自治政府工业部管理,手工业由内蒙古供销社管理。1954年,轻纺工业由内蒙古工商局管理,手工业仍由供销社管理。1955年1月1日,手工业从供销社分离出来,单设内蒙古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1959年9月29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厅,张济民任厅长,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并入自治区轻工业厅。轻工业厅的任务是主管乳品、糖业、食盐、纺织、食品制造业和公私合营企业、手工业。内设处室有办公室、人事处、计划处、基建处、财务处、制糖工业处、盐务处、乳品工业处、轻工业处、食品工业处、纺织工业处、供销处、手工业联社办公室13个处室。1961年7月,自治区党委决定撤销石油化工厅,与自治区轻工厅合并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轻工化工厅,手工业单独分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1965年9月,又将自治区轻工化工厅改为自治区轻工化工局。1966年4月14日,自治区成立“五大委”(计划、农牧林、工业交通、财贸、文教委员会),全区的轻纺工业和手工业由自治区工交委员会管理。1966年8月29日,撤销“五大委”,恢复自治区轻工化工厅。1968年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决定成立自治区轻工化工厅“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取代原轻化厅统管全区的轻纺工业。1970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生建部下属的轻工业局。1979年2月13日,9治区党委决定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轻工业局,1980年8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自治区轻工业局改为自治区轻工业厅。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二轻局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厅。1995年3月,自治区轻工业厅更名为轻纺工业厅。1996年,内蒙  古自治区轻纺工业厅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经济贸易处、规划发展处、经济调节处、科技发展处、老干部处、审计处、机关党委、纪检组、联社办公室(事业单位)、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事业单位)12个处室(中心)。直属二级单位有3校(内蒙古轻工业学校、内蒙古第二轻工业学校、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3所(内蒙古轻工科研所、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内蒙古室内装饰检审所)、13个公司(内蒙古盐业公司、内蒙古制糖工业公司、内蒙古纺织工业公司、内蒙古轻工业公司、内蒙古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内蒙古二轻供销公司、内蒙古皮革工业公司、内蒙古室内装饰公司、内蒙古轻纺物资贸易公司、内蒙轻纺工贸公司、中轻内蒙古分公司、佳佳贝公司、金双歧药业公司),还有1个直属厂——内蒙古黄河皮革化工总厂。全区12个盟市和各旗、县(市)均有轻纺工业管理机构。

        1997年,全区轻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91.98亿元,同比增长13.16%。系统内轻纺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79.9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区重点调度的73种产品,比上年增长的有:原盐、啤酒、罐头、骨胶、皮革、民用家具、马靴、化学纤维、服装、羊绒衫等20种,占73种可比产品的27.4%。自治区轻纺系统内762户企业,销售收入92.04亿元,同比增长1%;利税11.99亿元(上年同期9.51亿元),同比增长26.0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82亿元(同期1.84亿元),同比增长107.75%。亏损企业亏损额1.62亿元,同比下降41.49%。轻纺工业产销率为95.77%,同比提高3.13个百分点。1997年,全系统完成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其中纺织10.11亿元,同比增长14.6%。内蒙古自治区纺织行业的利润水平居全国第2位,轻工行业在上年亏损的基础上,1997年净盈利22 449万元,减亏增利水平列全国第1位,利润完成绝对数列全国第9位。

    【农畜产品加工业协调小组】  1997年2月23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发展四个支柱产业、三个优势产业各协调小组的通知》称:自治区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九五”时期,全区重点发展以毛绒纺织、皮革、食品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以此带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协调小组长、副组长分别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海和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张佐才担任,办事机构设在轻纺厅。按照《通知》要求,自治区轻纺厅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摸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轻纺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从中分析出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的矛盾。还抽调近20名处级干部、3名副厅长分赴哲里木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盟等9个盟市进行调研,形成《进一步加快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初稿,印发各盟市征求意见,并经经济界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内蒙古自治区轻纺厅党组书记季炳林随同自治区领导周德海、张佐才再次深入重点盟市,与地方党政领导及机关负责人进行深入研究、协调,完成肉制品、机制糖、乳制品、纺织服装、皮革皮毛等10大行业发展规划。明确1997年重点扶持的宁城老窖、伊利、鹿王皮业、华北双汇、通辽肉联等10大集团的发展目标。“发展意见”向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汇报后,得到认可,并组织实施。 

    【复制酒开发】  国家从节约用粮的高度,对复制酒、新工艺酒课以10%的特种消费税,以示导向。1996年,自治区轻纺厅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提出,应当充分利用自治区制糖企业生产食用酒精,大力发展复制酒、新工艺酒的设想。同年11月25日,召开自治区白酒协会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邀请中国白酒协会副会长沈怡方和常务副会长高景炎同志就开发研制复制酒、新工艺酒做专题学术报告。会后协会制订《内蒙古自治区复制酒和新工艺白酒地方标准》,并于1997年2月1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同年对13户生产复制酒企业、59个复制酒、新工艺酒新品种进行质量认证书的发放工作。1997年,自治区生产白酒10.14万吨,同比下降7.31%,反而实现工业总产值(90年价)10.63亿元,同比增长17.18%,创税利5.81亿元,同比增长40.19%,其中纯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82.67%。复制酒、新工艺酒的开发,为自治区酿酒工业注入活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1997年内蒙古轻纺工业十强企业排序(按销售额)表

    1

    序 号

    企业名称

    所在地

    销售总额

    (万元)

    企业法人

    1

    鹿王羊绒集团

    包头市

    98 474

    高丰

    2

    鄂尔多斯羊绒股份公司

    东胜市

    89 724

    王林祥

    3

    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

    85 364

    ***

    4

    宁城老窖酒厂

    赤峰市

    35 202

    马德海

    5

    包头糖厂

    包头市

    29 430

    邢德刚

    6

    包头棉纺总厂

    包头市

    19 425

    王学增

    7

    赤峰糖厂

    赤峰市

    17 497

    李国华

    8

    吉兰泰盐场

    阿拉善盟

    14 512

    王刚

    9

    西山咀造纸厂

    巴彦淖尔盟

    13 123

    石玉亭

    10

    宁城糖厂

    赤峰市

    11 930

    李国有

     

    1997年内蒙古轻纺工业十强企业排序(按利税总额)表

    2

    序 号

    企业名称

    所在地区

    利税总额

    (万元)

    企业法人

        表

    1

    鄂尔多斯羊绒股份公司

    东胜市

    13 934

    王林祥

    2

    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

    11 872

    ***

    3

    宁城老窖酒厂

    赤峰市

    9 660

    马德海

    4

    鹿王羊绒集团

    包头市

    7 112

    高丰

    5

    吉兰泰盐场

    阿拉善盟

    6 259

    王刚

    6

    鸿茅酒厂

    凉城县

    6 477

    陈瑞军

    7

    蒙古王酒业公司

    通辽市

    4 693

    王文学

    8

    包头市制酒厂

    包头市

    4 306

    陈明亮

    9

    包头糖厂

    包头市

    3 733

    邢德刚

    10

    河套酒厂

    巴彦淖尔盟

    3 489

    张庆义

    50年成就】  自治区轻纺工业在自治区成立之初,只有传统的手工业作坊,经过50年的建设,职工人数达46.7万人,比1950年增长7.1倍,占全区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31.16%;企业发展到4 664户,比1950年增长8.01倍,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52%,其中大中型企业106户,占全区大中型企业的30.46%;全区轻纺工业总产值达到78.06亿元:出口产品50多种,完成出口交货值11.78亿元,为1978年的13.77倍;全区轻纺工业实现利税9.55亿元,为1958年的19.36倍;50年共开发新产品8 000多种;从1979~1992年,共评出国家级、部级、自治区级优质产品1 007种,占自治区优质产品总数的78%;科研教育方面,1991年以来,轻纺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共承担国家、轻纺两部和自治区科技项目500多项,至1996年,共有249项分获国家、部级、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从1956~1996年,厅属3所中等专业学校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8 692名。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以毛纺、制糖、皮革皮毛、造纸、制盐、地毯、工艺美术等为主的33个行业、55个自然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轻纺工业体系,拥有一批经济效益好,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资源特点的优势企业,创造出一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优产品。湖盐、皮毛制品、羊绒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乳制品、甜菜糖、手工羊毛地毯产品居全国第三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自治区轻纺行业涌现出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如鄂尔多斯、鹿王、双马、伊利、宁城老窖集团等。许多产品质量优异,知名度高,是国内公证的名牌产品,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如鄂尔多斯羊绒衫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之一;赤峰长城地毯总厂生产的手工羊毛裁绒地毯年产量达65万平方英尺,该厂生产的“天使牌”长城艺术挂毯被外商誉为“东方毛织壁画之乡”;海拉尔乳品厂生产的“海乳牌”干酪素,牙克石酿酒总厂生产的“兴安岭牌”红豆酒、万山利口酒,伊利集团公司生产的系列冷饮产品等,均为振兴内蒙古地区经济做出突出贡献。 

    【存在问题】

    羊绒加工业面临的新问题  由于羊绒加工业市场看好,加之内蒙古羊绒资源丰富,近几年羊绒加工业异军突起,羊绒制品生产已是自治区具有优势的少数产业之一。据自治区中行调研资料统计:1995年,全区羊绒加工企业(含兼营)共140家,其中国营企业9家,集体企业15家,合资企业23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乡镇企业23家,私营企业59家。1995年,对59户重点羊绒加工企业统计,已形成原绒加工能力12 234吨;生产羊绒衫222.97万件,羊绒纱1 043.4吨,羊绒呢21.2万米,各种羊绒围巾111.49万条;完成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27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16亿元,创利税3.08亿元。

    羊绒加工能力过剩  全区140家羊绒加工企业中,95%是1993年以后新建,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据统计,自治区羊绒资源在3 000~4 000吨,而59家重点企业加工能力已达12 234吨。

    宏观调控乏力  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羊绒加工业立项的审批部门是各级计委。而全区审批单位五花八门,致使区内几家羊绒集团各自为战,彼此竞相压价倾销,导致羊绒价格下滑。1996年,出口欧美市场的羊绒衫最低价为14.5美分/克,影响企业正当收益。

    资金严重不足  自治区59户羊绒加工企业,其中13户没有资本金,银行竭尽全力也难满足庞大资金的需求,致使外省商人来内蒙古地区抢购羊绒,自治区羊绒加工企业不得不出高价再从河北省清河购回无毛绒维持生产。

    (冀占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