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乌兰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曹树山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连和

     【概况】  乌兰浩特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东经121°50′~122°20′,北纬45°55′~46°18′之间。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接壤,余皆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毗邻。乌兰浩特原属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因旗第三代郡王在此修建家庙,俗称“王爷庙”。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11月28日,设乌兰浩特市,县级建制,市长章泽(兼)。时辖爱国、和平、新生、铁西和南区5个区,18个街道委员会和4个村公所。1953年5月10日,政务院决定将乌兰浩特市升格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1954年4月30日,撤销区辖市,划归呼伦贝尔盟。1958年8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批复撤销乌兰浩特市,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但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浩特市。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乌兰浩特市建制,隶于同时恢复建制的兴安盟。兴安盟行署驻乌兰浩特市。

        1997年,全市总面积7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2万亩。辖4个乡(苏木、镇),56个村(嘎查),204个村民小组,7个街道办事处,13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1 244人。1997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行“两个转变”和实现“两个提高”统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深化改革,使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6.09亿元,比上年增长7.7%。财政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 282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工业  工业生产在抓大放小、深化改革中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占37.6%,非国有经济占62.4%。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产品销售率达96.6%,比上年增长0.6%。主要产品产量中白酒4 514吨,啤酒11 935吨,乳制品660吨,卷烟5.2万箱,钢18.2万吨,成品钢材16.5万吨,生铁18.6万吨,水泥16万吨,塑料制品1 022吨(其中农用薄膜853吨),油漆2 211吨,小型拖拉机4 726台。建筑业生产回升,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 303万元,比上年增长44.5%。

    农业  1997年,全市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增强,在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旱灾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历史第二个最高年份,全年农业增加值1.6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粮豆总产量5 782.3万公斤,比上年下降12.7%;蔬菜产量69 492吨,比上年略有增长;肉类总产量5 090吨,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猪肉4 045吨,羊肉172吨;牛奶产量6 491吨,比上年增长24.5%;禽蛋产量1 462吨,比上年增长32.1%;造林面积37 005亩,比上年增长23.3%,义务植树50万株,比上年增长47.1%;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9 791千瓦,比上年增长19.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1万亩,比上年增长11%;新开发水田2.73万亩。

        商业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4%,非国有经济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3%。非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上年的60.7%,提高到63.5%。市场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4.4%,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1%和2.5%。

        交通邮电  1997年,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80 4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4%;公路客运周转量9 21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3%。1997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 637万元,比上年增长50.7%,住宅电话13 260户,比上年增长27.9%;公用电话599门,比上年增长60.2%。

        教育文化卫生  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启动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89所,专任教师3 10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8 514人,比上年下降2.9%,初中升学率为47.8%,高中升学率为43.3%;职业中学在校生2 386人,比上年增长20.4%;小学在校生22 495人,比上年下降1.5%,小学升学率为97.2%;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各类学前班169个,学前班幼儿8 222人;各类幼儿园8个,在园幼儿1 095人。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6.7万册,全年借阅2万人次。各类医院8个,病床92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 460人,其中医务人员758人。人口出生率10.7‰,计划生育率98.38%,自然增长率6.7‰。

        科技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狠抓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普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22项,区级以上新技术成果3项,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率分别提高到24%和3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

        人民生活  1997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798元,比上年增加524元,增长1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 231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全市职工平均工资4 784元,增长8.4%。城市实有住宅面积315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3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 234万元。安置城镇待业人员4 045人,安置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3 811人。

     【助学扶贫】  1995年2月,市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推出希望工程“一助一”助学扶贫新举措,提出千名党政干部与千名贫困学生结成“一助一”对子,一包三年捐资助学。1996年,又深化为“助一生、扶一户、富一村”,“献一策、教一技、上一项”,从资金扶持向智力科技等精神扶持发展。1995~1997年,全市累计救助贫困生1 255人,捐赠学杂费300 720元,捐赠学习生活用品25 359件,价值736 724元。为扶持特困生家庭及嘎查村脱贫致富上项目18个,共投资116 000元。1996年,乌兰浩特市“一助一”活动被自治区树为全区助学扶贫榜样。

     【乡街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1997年,全市乡街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工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入库税金2 10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金1 25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个体工商户15 778户,比上年纯增2 975户;私营企业152户,比上年纯增78户。全市4个乡镇苏木在全盟率先全部实现乡企产值超亿元目标,利税双双突破1 000万元大关。在内蒙古自治区’97质量行表彰会上,啤酒厂被命名为1996~1997年度自治区级“文明企业”,制酒厂生产的50度磁化粮食白酒成为呼和浩特地区1998年度推荐品牌。

     【五一广场和中心体育场扩建工程竣工】  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自治区政府、兴安盟行署和乌兰浩特市共投资450万元,修建五一广场和扩建中心体育场。1996年末开始动工拆迁,1997年6月30日竣工投入使用。五一广场中部为一纪念雕塑,高10.7米,上部选形为“5·1”两字,上有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力吉题写的“五一广场”字样,下部刻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毛泽东、朱德发来的贺电全文。扩建后的体育场共1.5万平方米,设老年门球场7个,3 840平方米,网球场地2个,1 480平方米。

    (李树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兰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曹树山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连和

     【概况】  乌兰浩特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东经121°50′~122°20′,北纬45°55′~46°18′之间。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接壤,余皆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毗邻。乌兰浩特原属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因旗第三代郡王在此修建家庙,俗称“王爷庙”。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11月28日,设乌兰浩特市,县级建制,市长章泽(兼)。时辖爱国、和平、新生、铁西和南区5个区,18个街道委员会和4个村公所。1953年5月10日,政务院决定将乌兰浩特市升格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1954年4月30日,撤销区辖市,划归呼伦贝尔盟。1958年8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批复撤销乌兰浩特市,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但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浩特市。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乌兰浩特市建制,隶于同时恢复建制的兴安盟。兴安盟行署驻乌兰浩特市。

        1997年,全市总面积7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2万亩。辖4个乡(苏木、镇),56个村(嘎查),204个村民小组,7个街道办事处,13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1 244人。1997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行“两个转变”和实现“两个提高”统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深化改革,使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6.09亿元,比上年增长7.7%。财政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 282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工业  工业生产在抓大放小、深化改革中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占37.6%,非国有经济占62.4%。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产品销售率达96.6%,比上年增长0.6%。主要产品产量中白酒4 514吨,啤酒11 935吨,乳制品660吨,卷烟5.2万箱,钢18.2万吨,成品钢材16.5万吨,生铁18.6万吨,水泥16万吨,塑料制品1 022吨(其中农用薄膜853吨),油漆2 211吨,小型拖拉机4 726台。建筑业生产回升,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 303万元,比上年增长44.5%。

    农业  1997年,全市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增强,在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旱灾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历史第二个最高年份,全年农业增加值1.6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粮豆总产量5 782.3万公斤,比上年下降12.7%;蔬菜产量69 492吨,比上年略有增长;肉类总产量5 090吨,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猪肉4 045吨,羊肉172吨;牛奶产量6 491吨,比上年增长24.5%;禽蛋产量1 462吨,比上年增长32.1%;造林面积37 005亩,比上年增长23.3%,义务植树50万株,比上年增长47.1%;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9 791千瓦,比上年增长19.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1万亩,比上年增长11%;新开发水田2.73万亩。

        商业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4%,非国有经济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3%。非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上年的60.7%,提高到63.5%。市场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4.4%,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1%和2.5%。

        交通邮电  1997年,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80 4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4%;公路客运周转量9 21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3%。1997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 637万元,比上年增长50.7%,住宅电话13 260户,比上年增长27.9%;公用电话599门,比上年增长60.2%。

        教育文化卫生  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启动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89所,专任教师3 10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8 514人,比上年下降2.9%,初中升学率为47.8%,高中升学率为43.3%;职业中学在校生2 386人,比上年增长20.4%;小学在校生22 495人,比上年下降1.5%,小学升学率为97.2%;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各类学前班169个,学前班幼儿8 222人;各类幼儿园8个,在园幼儿1 095人。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6.7万册,全年借阅2万人次。各类医院8个,病床92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 460人,其中医务人员758人。人口出生率10.7‰,计划生育率98.38%,自然增长率6.7‰。

        科技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狠抓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普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22项,区级以上新技术成果3项,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率分别提高到24%和3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

        人民生活  1997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798元,比上年增加524元,增长1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 231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全市职工平均工资4 784元,增长8.4%。城市实有住宅面积315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3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 234万元。安置城镇待业人员4 045人,安置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3 811人。

     【助学扶贫】  1995年2月,市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推出希望工程“一助一”助学扶贫新举措,提出千名党政干部与千名贫困学生结成“一助一”对子,一包三年捐资助学。1996年,又深化为“助一生、扶一户、富一村”,“献一策、教一技、上一项”,从资金扶持向智力科技等精神扶持发展。1995~1997年,全市累计救助贫困生1 255人,捐赠学杂费300 720元,捐赠学习生活用品25 359件,价值736 724元。为扶持特困生家庭及嘎查村脱贫致富上项目18个,共投资116 000元。1996年,乌兰浩特市“一助一”活动被自治区树为全区助学扶贫榜样。

     【乡街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1997年,全市乡街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工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入库税金2 10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金1 25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个体工商户15 778户,比上年纯增2 975户;私营企业152户,比上年纯增78户。全市4个乡镇苏木在全盟率先全部实现乡企产值超亿元目标,利税双双突破1 000万元大关。在内蒙古自治区’97质量行表彰会上,啤酒厂被命名为1996~1997年度自治区级“文明企业”,制酒厂生产的50度磁化粮食白酒成为呼和浩特地区1998年度推荐品牌。

     【五一广场和中心体育场扩建工程竣工】  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自治区政府、兴安盟行署和乌兰浩特市共投资450万元,修建五一广场和扩建中心体育场。1996年末开始动工拆迁,1997年6月30日竣工投入使用。五一广场中部为一纪念雕塑,高10.7米,上部选形为“5·1”两字,上有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力吉题写的“五一广场”字样,下部刻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毛泽东、朱德发来的贺电全文。扩建后的体育场共1.5万平方米,设老年门球场7个,3 840平方米,网球场地2个,1 480平方米。

    (李树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