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包头市郊区
  • 【领导名录】

        区 委 书 记:仇祥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永胜

        区      长:张俊华(蒙古族)

        区政协主席:巴德福(蒙古族)

    【概况】  郊区位于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结合部,环绕包头市。土地面积2 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 740.4公顷,辖14个乡、1个苏木、174个行政村(嘎查)、12个居委会、397个村民小组。郊区行政区划曾多次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包头县,1953年撤销包头县设立郊区,首任领导王福增。1960年撤销郊区建制,所辖14个农村人民公社分别划归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管辖。1963年,重新恢复郊区建制,原14个人民公社复归郊区管辖。1984年基层体制改革时,公社全部改为乡,并增设阿嘎如泰苏木和沙河镇。至1997年底,郊区辖15个苏木乡镇。

        1997年,区委、区政府以提前1年脱贫,提前3年建成小康区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经过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工农业生产总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入完成11 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总人口219 4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5‰。

        农业  199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67 835吨,比上年增长2%;蔬菜商品总量达264 371吨,比上年增长6.1%,连续夺得第16个丰收年;油料、甜菜分别为5 305吨、41 916吨;家畜存栏总头数达42.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7%,其中生猪14.8万头,比上年增长9.6%;肉禽总产量达8 988吨,比上年增长32.6%;禽蛋7 183吨,奶类7 414吨、绵羊毛211吨、鲜鱼2 220吨、水果10 444吨。全区形成粮食、生猪、禽蛋、制种、渔业、水果、蔬菜等7大生产基地,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增加农牧民收入。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9.8%。乡镇企业总产值1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乡镇工业产值60.59亿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8 5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工业  1997年,工业总产值达54.08亿元, 比上年增长20.4%。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232万吨,钢材17万吨,黄金362千克,水泥7.34万吨,羊绒制品15.36万件,机制纸及纸板1.96万吨,白酒4 664吨。此外,地毯、大理石、制鞋、包装、印刷、运输、物资、商业等产品和行业也比上年有很大发展。区属企业放活转制工作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盘活国有资产1.8亿元,夺得全市放活转制工作第一名。

        交通邮电  1997年,全区公路运输载客23.5万人次,年收入620万元,完成客运周转量6.22亿人公里;公路运输120万吨,年收入840万元,完成货运周转量7 213万吨公里。全区建成乡镇公路349.58公里,初步形成铁  路、航空、国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互相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区邮政网点齐全,设施完备,邮政业务总量67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达1 787万元。市话放号3 812部,无线寻呼售机348部,实现市话装机受理、市话交费、查询、市话障碍受理等工作的微机联网。

        商业  1997年,郊区商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完成销售总额1.09亿元,实现利税239.8万元,区供销社先后被自治区评为“十佳旗县社”,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先进集体”。

        教育文化  1997年,郊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113所,初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2所,“3十1”初职班16个,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所,学前班98个,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9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6%。在校中小学生42 079人,教职工2 723人,已初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有区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级广播电视站18个,覆盖32个行政村;电视差转台5个;调频广播电台1个;25个卫星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入网户达2万户。全区有各类艺术事业机构22个;电影放映机构14个;有区级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16个、村级文化室130个。有区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各1所;有4个国营农牧场医院,15个乡卫生院、214个村卫生室,总床位3 650张。全区下设22个预防保健机构,四种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达95%以上。食品卫生监督率和五病调离率分别达到96%和100%。人口出生率达12.9‰,人口自然增长率达9.25‰,计划生育率达98%。区委、区政府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人民生活  1997年末,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 508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均生活费收入4 000元,比上年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 188万元,比上年增长9.24%。全区有各类敬老院12所,床位达317张,收养孤寡老人204人。全区农牧民养老保险统筹面达18.2%,建立保障网络的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的56.3%。

    【组建扶贫济困基金会】  1997年1月,区委、区政府为帮助下岗职工度过生活难关,首次组建二级扶贫济困基金会,经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100 287元,用于特困职工和下岗职工的济困济难工作。

    【计划生育】  为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1997年3月区委、区政府全面组织、制定、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使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阿嘎如泰苏木发生狼患】  1997年初,阿嘎如泰苏木梅力更嘎查牧场经常有狼群出没,先后有700多只羊被狼吃掉或咬死,损失21万元。牧民不敢单独放牧,请求有关部门解决。3月,区委、区政府在森林警察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捕狼行动,基本消灭狼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97年,郊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三条防线,四种力量”的治安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防范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治安办、治安岗亭、报警点、巡逻队等群防群治机构,被国家人事部、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建成哈屯高勒公路】  哈屯高勒路东起建设路,西接包西公路,是贯穿沙河镇东西的一条重要通道。1997年11月,区委、区政府筹集资金696万元,建成3.5公里长的哈屯高勒公路,改善沙河镇交通条件,缓解建设路的交通压力。

    【逸夫小学与三十三中教学大楼落成】  1997年10月,区委、区政府为改善教学条件,为郊区人民办实事,多方筹集资金700万元,建成逸夫小学与三十三中教学大楼。 

    【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  1997年6月,郊区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通过“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招考,已有4人担任畜牧局、环保局、财政局副局长和团区委副书记的职务。

    【暴雨灾害】  1997年8月13~14日,郊区境内遭受暴雨袭击,受灾严重的地区有全巴图、哈业胡同、哈业脑包3个乡共27个村,2 824户,直接经济损失达419.19万元。

    【郊区已达小康标准】  1997年12月,包头市农村牧区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内党办发(1996)46号文件下发的农村牧区16项小康新标准,以国家统计局测算小康实现程度和记分的办法为依据,对包头市4个农牧业旗县区1992~1997年的小康实现程度进行评分,郊区得分100分,提前3年建成小康区。

    (赵月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包头市郊区
  • 【领导名录】

        区 委 书 记:仇祥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永胜

        区      长:张俊华(蒙古族)

        区政协主席:巴德福(蒙古族)

    【概况】  郊区位于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结合部,环绕包头市。土地面积2 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 740.4公顷,辖14个乡、1个苏木、174个行政村(嘎查)、12个居委会、397个村民小组。郊区行政区划曾多次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包头县,1953年撤销包头县设立郊区,首任领导王福增。1960年撤销郊区建制,所辖14个农村人民公社分别划归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管辖。1963年,重新恢复郊区建制,原14个人民公社复归郊区管辖。1984年基层体制改革时,公社全部改为乡,并增设阿嘎如泰苏木和沙河镇。至1997年底,郊区辖15个苏木乡镇。

        1997年,区委、区政府以提前1年脱贫,提前3年建成小康区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经过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工农业生产总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入完成11 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总人口219 4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5‰。

        农业  199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67 835吨,比上年增长2%;蔬菜商品总量达264 371吨,比上年增长6.1%,连续夺得第16个丰收年;油料、甜菜分别为5 305吨、41 916吨;家畜存栏总头数达42.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7%,其中生猪14.8万头,比上年增长9.6%;肉禽总产量达8 988吨,比上年增长32.6%;禽蛋7 183吨,奶类7 414吨、绵羊毛211吨、鲜鱼2 220吨、水果10 444吨。全区形成粮食、生猪、禽蛋、制种、渔业、水果、蔬菜等7大生产基地,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增加农牧民收入。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9.8%。乡镇企业总产值1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乡镇工业产值60.59亿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8 5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工业  1997年,工业总产值达54.08亿元, 比上年增长20.4%。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232万吨,钢材17万吨,黄金362千克,水泥7.34万吨,羊绒制品15.36万件,机制纸及纸板1.96万吨,白酒4 664吨。此外,地毯、大理石、制鞋、包装、印刷、运输、物资、商业等产品和行业也比上年有很大发展。区属企业放活转制工作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盘活国有资产1.8亿元,夺得全市放活转制工作第一名。

        交通邮电  1997年,全区公路运输载客23.5万人次,年收入620万元,完成客运周转量6.22亿人公里;公路运输120万吨,年收入840万元,完成货运周转量7 213万吨公里。全区建成乡镇公路349.58公里,初步形成铁  路、航空、国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互相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区邮政网点齐全,设施完备,邮政业务总量67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达1 787万元。市话放号3 812部,无线寻呼售机348部,实现市话装机受理、市话交费、查询、市话障碍受理等工作的微机联网。

        商业  1997年,郊区商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完成销售总额1.09亿元,实现利税239.8万元,区供销社先后被自治区评为“十佳旗县社”,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先进集体”。

        教育文化  1997年,郊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113所,初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2所,“3十1”初职班16个,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所,学前班98个,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9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6%。在校中小学生42 079人,教职工2 723人,已初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有区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级广播电视站18个,覆盖32个行政村;电视差转台5个;调频广播电台1个;25个卫星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入网户达2万户。全区有各类艺术事业机构22个;电影放映机构14个;有区级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16个、村级文化室130个。有区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各1所;有4个国营农牧场医院,15个乡卫生院、214个村卫生室,总床位3 650张。全区下设22个预防保健机构,四种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达95%以上。食品卫生监督率和五病调离率分别达到96%和100%。人口出生率达12.9‰,人口自然增长率达9.25‰,计划生育率达98%。区委、区政府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人民生活  1997年末,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 508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均生活费收入4 000元,比上年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 188万元,比上年增长9.24%。全区有各类敬老院12所,床位达317张,收养孤寡老人204人。全区农牧民养老保险统筹面达18.2%,建立保障网络的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的56.3%。

    【组建扶贫济困基金会】  1997年1月,区委、区政府为帮助下岗职工度过生活难关,首次组建二级扶贫济困基金会,经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100 287元,用于特困职工和下岗职工的济困济难工作。

    【计划生育】  为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1997年3月区委、区政府全面组织、制定、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使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阿嘎如泰苏木发生狼患】  1997年初,阿嘎如泰苏木梅力更嘎查牧场经常有狼群出没,先后有700多只羊被狼吃掉或咬死,损失21万元。牧民不敢单独放牧,请求有关部门解决。3月,区委、区政府在森林警察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捕狼行动,基本消灭狼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97年,郊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三条防线,四种力量”的治安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防范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治安办、治安岗亭、报警点、巡逻队等群防群治机构,被国家人事部、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建成哈屯高勒公路】  哈屯高勒路东起建设路,西接包西公路,是贯穿沙河镇东西的一条重要通道。1997年11月,区委、区政府筹集资金696万元,建成3.5公里长的哈屯高勒公路,改善沙河镇交通条件,缓解建设路的交通压力。

    【逸夫小学与三十三中教学大楼落成】  1997年10月,区委、区政府为改善教学条件,为郊区人民办实事,多方筹集资金700万元,建成逸夫小学与三十三中教学大楼。 

    【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  1997年6月,郊区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通过“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招考,已有4人担任畜牧局、环保局、财政局副局长和团区委副书记的职务。

    【暴雨灾害】  1997年8月13~14日,郊区境内遭受暴雨袭击,受灾严重的地区有全巴图、哈业胡同、哈业脑包3个乡共27个村,2 824户,直接经济损失达419.19万元。

    【郊区已达小康标准】  1997年12月,包头市农村牧区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内党办发(1996)46号文件下发的农村牧区16项小康新标准,以国家统计局测算小康实现程度和记分的办法为依据,对包头市4个农牧业旗县区1992~1997年的小康实现程度进行评分,郊区得分100分,提前3年建成小康区。

    (赵月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