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李世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春林

        县      长:李永祥

        县政协主席:冯  瑞

    【概况】  1945年8月13日,建立中共化德县工作委员会和化德县人民政府。政委梁世英(现名郑文翰),县长刘谦。时辖1镇4区。1947年1月改设商化联合县,1947年9月设商化康联合县,1949年1月23日成立化德县人民政府,属察哈尔省。1950年8月化德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1956年底化德县人民政府改为化德县人民委员会,全县6个区划为34个乡(镇),随后又合并为22个乡(镇)。1958年9月全县实行公社化,将所属乡划分为7个人民公社,同年10月划归锡林郭勒盟管辖。1959年3月,将化德县人民委员会改为化德县人民公社联合社管理委员会,同年10月,撤销县联社,恢复化德县人民委员会。1960年6月,化德县和镶黄旗合并,成立商都镶黄旗人民委员会。1963年6月撤销商都镶黄旗,恢复化德县建制,下设7个公社。1964年9~12月,先后将7个公社划分为13个公社。1968年3月原化德县人民委员会改称为化德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11月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管辖。1980年将化德县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化德县人民政府,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或自然村委员会。全县现辖12个乡、1个镇、162个行政村、368个自然村。总人口16.13万人。面积2 5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万亩。

    1997年,县委、县政府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弘扬“承认贫穷,不甘落后,负重奋发,艰苦创业”的化德精神,全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各项事业,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收入2 2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农业  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 800万公斤,牲畜总头数达到36.75万头(只)。农业总产值2.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4亿元,上缴税金751万元。在全县贫困人口中当卒解决1.23万人的温饱问题。

    工业  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 7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 034万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国有经济完成2 618.2万元,集体经济完成2 831.1万元;私营经济完成585万元,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 305万元,同比增长15.8%。实现税金644万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74.7万元,首次扭转近年来亏损的局面。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88%,比1996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硅铁2 886吨,硅藻土助滤剂1 368吨,白酒1 178吨,羊驼绒絮片服装120万件。到年底对原45户工业企业中的34户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75.6%。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县共有10条公路,干线公路全长153公里,县内13个乡镇全部通车,每天都有发往集宁、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镶黄旗、太仆寺旗、康保等地的客车。商化油路化德段改建完成桥涵、路基、沙垫层工程,即将填补化德县无油路的空白。集通铁路横贯全境,交通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全县拥有大货车200余辆,全年客运量28万人次,货运量22万吨。全县11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

        商业  全县商业、饮食业、服务网点515个。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 522万元,同比增长14.3%。

        教育科技 文化 卫生  全县共有普通初级中学9所,职业高中1所,职业初中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275所(行政村以上小学160所),自然村教学点100个。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6 455人,职业学校在校生953人,小学生11 843人,全县教师1 165人。“两基”达标于1997年9月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1997年化德县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表彰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内麦—21号”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被自治区评为“农机化工作先进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等奖。被盟委、行署评为教育工作第二名,卫生工作第三名,农田基本建设第三名。1997年建成多功能高标准幼儿园1所,在园儿童200名。卫生机构17个,基本达到能防能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水准,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人口出生率14.12‰,计划生育率达到94.23%。

        人民生活  1997年,全县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 420元,比上年增长38.2%,农民人均纯收入1 186元,比上年纯增206元。

    【生态建设】  1997年,全县已基本形成以林护农,以林养牧,农林牧副业协调发展的势头。全县先后动用1 070万个工日,土石方2 800万立方米,初步建成158个生态示范性生物圈,其中人工造林25万亩,种柠条18万亩,种多年生牧草12万亩,改造劣质草场16万亩,完成2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工程16处,治理面积38.7万亩,有效控制面积56万亩。退出耕地累计51万亩还林还牧,农田林网化达到40%,林木覆盖率由1989年的4.8%上升到1997年的19.1%。

    【两大支柱产业】  1997年,羊驼绒服装产量突破120万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5.8%。服装业已成为全县下岗就业的重要渠道。硅铁生产线于1997年一次性试产成功,达到设计规模,年利税突破300万元,为化德县形成万吨硅铁基地奠定基础。

    【存在问题】  化德县是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国贫县,财政自给率低,政贫民贫问题仍然严峻。全县尚有1个国贫乡、33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6 199户、20 475人需要解决温饱问题。资金、能源、原材料和交通“三缺、一不便”的矛盾没有大的缓解,仍将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方工业经济严重滞后,没有大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整体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

     (何廷元  崔启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李世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春林

        县      长:李永祥

        县政协主席:冯  瑞

    【概况】  1945年8月13日,建立中共化德县工作委员会和化德县人民政府。政委梁世英(现名郑文翰),县长刘谦。时辖1镇4区。1947年1月改设商化联合县,1947年9月设商化康联合县,1949年1月23日成立化德县人民政府,属察哈尔省。1950年8月化德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1956年底化德县人民政府改为化德县人民委员会,全县6个区划为34个乡(镇),随后又合并为22个乡(镇)。1958年9月全县实行公社化,将所属乡划分为7个人民公社,同年10月划归锡林郭勒盟管辖。1959年3月,将化德县人民委员会改为化德县人民公社联合社管理委员会,同年10月,撤销县联社,恢复化德县人民委员会。1960年6月,化德县和镶黄旗合并,成立商都镶黄旗人民委员会。1963年6月撤销商都镶黄旗,恢复化德县建制,下设7个公社。1964年9~12月,先后将7个公社划分为13个公社。1968年3月原化德县人民委员会改称为化德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11月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管辖。1980年将化德县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化德县人民政府,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或自然村委员会。全县现辖12个乡、1个镇、162个行政村、368个自然村。总人口16.13万人。面积2 5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万亩。

    1997年,县委、县政府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弘扬“承认贫穷,不甘落后,负重奋发,艰苦创业”的化德精神,全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各项事业,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收入2 2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农业  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 800万公斤,牲畜总头数达到36.75万头(只)。农业总产值2.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4亿元,上缴税金751万元。在全县贫困人口中当卒解决1.23万人的温饱问题。

    工业  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 7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 034万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国有经济完成2 618.2万元,集体经济完成2 831.1万元;私营经济完成585万元,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 305万元,同比增长15.8%。实现税金644万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74.7万元,首次扭转近年来亏损的局面。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88%,比1996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硅铁2 886吨,硅藻土助滤剂1 368吨,白酒1 178吨,羊驼绒絮片服装120万件。到年底对原45户工业企业中的34户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75.6%。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县共有10条公路,干线公路全长153公里,县内13个乡镇全部通车,每天都有发往集宁、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镶黄旗、太仆寺旗、康保等地的客车。商化油路化德段改建完成桥涵、路基、沙垫层工程,即将填补化德县无油路的空白。集通铁路横贯全境,交通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全县拥有大货车200余辆,全年客运量28万人次,货运量22万吨。全县11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

        商业  全县商业、饮食业、服务网点515个。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 522万元,同比增长14.3%。

        教育科技 文化 卫生  全县共有普通初级中学9所,职业高中1所,职业初中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275所(行政村以上小学160所),自然村教学点100个。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6 455人,职业学校在校生953人,小学生11 843人,全县教师1 165人。“两基”达标于1997年9月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1997年化德县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表彰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内麦—21号”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被自治区评为“农机化工作先进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等奖。被盟委、行署评为教育工作第二名,卫生工作第三名,农田基本建设第三名。1997年建成多功能高标准幼儿园1所,在园儿童200名。卫生机构17个,基本达到能防能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水准,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人口出生率14.12‰,计划生育率达到94.23%。

        人民生活  1997年,全县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 420元,比上年增长38.2%,农民人均纯收入1 186元,比上年纯增206元。

    【生态建设】  1997年,全县已基本形成以林护农,以林养牧,农林牧副业协调发展的势头。全县先后动用1 070万个工日,土石方2 800万立方米,初步建成158个生态示范性生物圈,其中人工造林25万亩,种柠条18万亩,种多年生牧草12万亩,改造劣质草场16万亩,完成2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工程16处,治理面积38.7万亩,有效控制面积56万亩。退出耕地累计51万亩还林还牧,农田林网化达到40%,林木覆盖率由1989年的4.8%上升到1997年的19.1%。

    【两大支柱产业】  1997年,羊驼绒服装产量突破120万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5.8%。服装业已成为全县下岗就业的重要渠道。硅铁生产线于1997年一次性试产成功,达到设计规模,年利税突破300万元,为化德县形成万吨硅铁基地奠定基础。

    【存在问题】  化德县是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国贫县,财政自给率低,政贫民贫问题仍然严峻。全县尚有1个国贫乡、33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6 199户、20 475人需要解决温饱问题。资金、能源、原材料和交通“三缺、一不便”的矛盾没有大的缓解,仍将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方工业经济严重滞后,没有大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整体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

     (何廷元  崔启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