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特载

1998卷

  •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 ——刘明祖同志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自治区直属机关和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各族干部代表在这里隆重集会,与党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嘉宾共聚一堂,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
        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协、自治区纪委和内蒙古军区,向全区各族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各界人士和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守在我区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地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向所有长期在内蒙古工作或曾经在内蒙古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5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党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刚才,邹家华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使我们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军区,并以全区2 300多万各族人民的名义,向以邹家华同志为团长,布赫同志、罗干同志、万国权同志、王克同志为副团长的党中央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远道而来与我们共庆佳节的各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内蒙古自治区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抚今追昔,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内蒙古自治区的50年,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伟大胜利的50年;是内蒙古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50年;是各族人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边疆稳定,把全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50年。我们在内蒙古工作和曾经在内蒙古工作过的每一位同志,我们内蒙古的各族干部群众,无不为此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在隆重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加深切地怀念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加深切地怀念以乌兰夫同志为代表的内蒙古老一辈领导同志,更加深切地怀念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解放、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建和发展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现在,我们正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遗志,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在跨世纪的征途上继续开拓前进,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5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半个世纪以来的团结奋斗,内蒙古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内蒙古自治政府于1947年5月1日宣告诞生,从而使内蒙古成为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地区,内蒙古的史册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自治区成立以后,全区相继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任务;随着我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前无古人的创造精神,向贫穷、落后开战,同心同德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建设自己的家园,在各条战线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如今,内蒙古经济日益繁荣,政治社会安定,各民族亲密团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农村和牧区到处都呈现着盎然生机。
         各民族人民从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在旧中国,内蒙古长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王公、贵族、地主的沉重盘剥,给内蒙古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随着自治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内蒙古全境的解放,内蒙古各族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侮、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使各族人民真正享有了管理国家、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利,实现了民族平等。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自治区范围内的各个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全区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而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作为****的蒙古族,在人口数量上扭转了过去百余年不断下降的趋势,由1947年的83.2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377.9万人,增长了3.5倍。全区各族人民共同为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工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总体实力明显增强。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1947年的5.4亿元增长49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6位。财政收入由1947年的9万元,增加到93.2亿元。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2 600余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3.8%;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林副渔综合协调的基础产业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全国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生产稳定实现了自给有余,1996年总产量达到153.5亿公斤,比1947年的18.5亿公斤增长了7.3倍,人均占有粮食已达669公斤,居全国第3位;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6 697.7万头(只),比1947年的931.9万头(只)增长6.2倍;油料、甜菜、绒毛、肉类、奶类等农畜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自治区成立之初,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轻纺、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森工、建材为重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工业体系。199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7年增长271.7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已在全国居于重要位置,其中原煤产量居全国第7位,发电量居全国第14位,外送电力居全国第2位,钢、铁产量分别居全国第9位和第10位,木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不仅在能源、原材料方面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还有一批轻纺工业产品成为国家的名优品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整个国民经济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后劲与活力。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5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自治区为改变交通、邮电及其它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已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和民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996年全区铁路、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6 634公里和4.6万公里,分别比1947年增长3.3倍和22.2倍。全区已有7个民航机场,航班通达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两条国际航线。电话交换容量已达128万门,101个旗县市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全区1 554个乡镇苏木全部通电、通邮、通话。全区先后建成开通了18个对外开放口岸。199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 6.86亿美元,比1947年增长61.7倍;利用外资5.66亿美元,注册的“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 134家。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事业空前繁荣。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只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1所、小学3 769所。到目前,已有普通高等院校19所,在校学生3.8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6所,在校学生5.98万人;普通中小学共14 962所,在校学生346.3万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青壮年非文盲率已达95.2%。民族教育得到特别重视和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每万人中拥有在校大学生21.3人,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49.4万人,共获得重大科技成果4 665项,科技成果推广率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科技进步累计新增产值57亿元。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以乌兰牧骑为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文学艺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7%,蒙、汉语电视节目成功实现卫星传送播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各种卫生机构5 039个,比1947年增长9l倍;卫生技术人员达10.4万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八五”人口控制计划,1996年计划生育率达90%。
        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显著提高。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生产的持续发展,广大蒙古族牧民已经告别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实现了定居或定居轮牧。50年中全区已解决了338.7万人、1 10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从1986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全区在10年中共有437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在内的全区各族人民,不仅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且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日益形成;城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治区5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胜利,是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
        同志们、朋友们,半个世纪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始终致力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内蒙古的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几代人不倦求索和奋勇开拓的成果,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回顾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历程,认真总结50年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把全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这些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早在大革命时期,李大钊同志就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中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乌兰夫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又派王若飞等同志来内蒙古地区领导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党的力量更加强大。这是内蒙古能够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建立人民政权、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可以说,内蒙古自治区创建的全过程,都是在我们党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更是对内蒙古各项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地关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50年来,全区各级党的组织始终坚持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与各族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坚定不移地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内蒙古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蒙古民族和各族人民的解放,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就没有内蒙古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使内蒙古走向繁荣昌盛。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时期的工作方针和政策。我区地处边疆,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坚持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自治区党委在民主改革时期提出的“三不两利”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制定的“稳宽长”的方针,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几年,我们认真总结历届党委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加深对区情的再认识,注重把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重大部署同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强化开发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把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摆到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作为“九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根据我区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市场导向,确定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全面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科教兴区、人才开发、名牌推进等五大发展战略。这些任务和措施的提出,是各族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届党委、政府成功决策的延续,是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因而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面认识区情,准确把握特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我们在过去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原则。
        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自治区成立以后,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积极稳妥地变革了生产关系,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把“发展和繁荣内蒙古经济”作为根本任务,使全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以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认真清理“左”的影响,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农村较早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率先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和草牧场有偿使用制度,使农村牧区的生产力又一次得到了解放。随后,工业、流通、科技、教育及其他领域的改革逐步在全区深入展开。近年来,根据我区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特点,我们狠抓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及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加强”,而且保持了社会稳定。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使全区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培育和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了“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明显改变了昔日内蒙古封闭落后的状况,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促进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保持边疆稳定;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加快内蒙古发展和振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党历来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整个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在革命斗争中,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与发展,是这一基本政策的成功实践。50年来,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始终不渝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而努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五十年代,曾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十年内乱,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党的民族政策遭到干扰破坏,但却没有动摇各族人民相依为命的手足之情和加强团结的坚定信念。在经历那场浩劫之后,痛定思痛,各族干部群众更加感到党的民族政策英明伟大,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的良好基础。各级党委、政府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在全区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不断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从1983年以来,我区召开过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同时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这些活动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十分重视搞好各族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团结,使他们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各族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破坏民族团结、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活动,自觉抵制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各族人民更加亲密无间、精诚团结,使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不断发展。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都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大力加强各族干部队伍的建设。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干部队伍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支多种民族成分、来自五湖四海、素质较高、值得群众信赖的干部队伍。各族干部,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来自外地的,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共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为开发建设内蒙古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各级党委特别注重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我们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作为我们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一茬接一茬、一批又一批地把少数民族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在培养少数民族党政干部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少数民族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少数民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整个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都大大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近些年来,我们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干部队伍,通过各级党校和其他院校培训,组织到外地学习考察,到党中央机关和发达地区、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使干部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是搞好内蒙古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发扬各族干部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够带领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在欢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美好时刻,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回顾过去,更应该投向未来。面对正在向我们走近的2l世纪,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开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将是内蒙古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实现腾飞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在本世纪末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力争到201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任务相当艰巨。目前,内蒙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急需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缩小差距,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进而为“走进前列”打下坚实基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内蒙古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进一步实施扶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向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倾斜的政策,为内蒙古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难得的机遇。经过50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九五”开局之年,取得了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财政总收入、出口创汇总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均生活费收入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物价涨幅、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可喜成绩。今年上半年,各项工作又在去年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近几年的发展,更加坚定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发展的信心。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密联系内蒙古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族人民团结努力,内蒙古完全可以赶上全国的发展步伐,逐步摆脱经济不发达状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的“模范自治区”。
        要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把内蒙古的各项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水平。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不断增强用这一理论指导各项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定要努力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鉴别重大原则是非、解决内蒙古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一定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今后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和风浪,都要始终如一,决不动摇。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精力把内蒙古的经济搞上去。邓小平同志生前对内蒙古寄予了很大期望,他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要把小平同志这一殷切希望变成现实,我们必须通过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努力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区优势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为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继续大力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区经济的总体结构。农牧业是我区最大的优势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要继续以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牧民的实际收入为目标,大力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牧业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水平。按照“增草增畜、提质提效”的方针,加快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林业,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目前,我区工业经济仍然比较薄弱,加快工业的发展,对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努力使我区工业经济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要依托我区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一支柱产业;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机械电子工业以及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和骨干作用。要把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生活中的首要课题,积极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形成名优品牌的规模优势,千方百计提高我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下大力搞活城乡商品流通,积极发展运输、邮电、金融、保险、信息、旅游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我区经济发展走上一条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路子,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加快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我们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区情,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我们整个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区又属于经济不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状况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一定要从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把改革引向深入。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因而,我们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把切实保护和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作为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草畜双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村牧区改革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全面、正确理解“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在集中抓好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小企业放开放活。积极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国有、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的相互兼并、参股、联合,努力构建适应我区生产力状况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我区的实际,进一步抓好财税、金融、外贸、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要继续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靠开放推动资源转换、科教兴区、名牌推进、人才开发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我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
        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加快内蒙古发展与振兴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目前我们同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主要是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差距。能否实现“走进前列”的目标,将最终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找准科技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突破口,实现第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要采取更加开明、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到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积极促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同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联合,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科技推广的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要大力加强对农牧民和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改善科技、教育工作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引进短缺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投资体系,切实增加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
        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建设内蒙古的积极性。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干部群众,必须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提高干部群众素质的根本任务,我区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是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形式,要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要以“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把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要以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实施“良好形象工程”,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特别是卫国戍边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搞好军民、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宣传教育,努力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走上法制化轨道。要特别珍惜我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的大好局面,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要密切联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注重解决好各族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每年都要努力办好几件有影响、有效益的实事。比如,农村牧区扶贫和减轻农牧民负担问题,城镇解困和实施再就业工程问题,控制物价、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搞好“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建设问题等等,都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实在在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把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的长治久安。
        能否顺利实现我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向“走进前列”的宏伟目标迈进,关键在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党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新时期建党理论为指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深入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发扬为各族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集体。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单位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不良状况,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动上严格自律,在反腐倡廉中发挥表率作用。要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坚持在全党全国的大局下行动,为大局的发展服务。
        同志们、朋友们,内蒙古在过去的50年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内蒙古的未来也充满着光明和希望。我们坚信,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弘扬昨日的光荣,再创明天的辉煌,不断朝着团结、富裕、文明的更高境界迈进,以崭新的风貌跨入2l世纪。
        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繁荣强盛! 
        愿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前程似锦!
        谢谢。

  •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 ——刘明祖同志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自治区直属机关和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各族干部代表在这里隆重集会,与党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嘉宾共聚一堂,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
        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协、自治区纪委和内蒙古军区,向全区各族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各界人士和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守在我区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地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向所有长期在内蒙古工作或曾经在内蒙古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5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党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刚才,邹家华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使我们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军区,并以全区2 300多万各族人民的名义,向以邹家华同志为团长,布赫同志、罗干同志、万国权同志、王克同志为副团长的党中央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远道而来与我们共庆佳节的各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内蒙古自治区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抚今追昔,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内蒙古自治区的50年,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伟大胜利的50年;是内蒙古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50年;是各族人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边疆稳定,把全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50年。我们在内蒙古工作和曾经在内蒙古工作过的每一位同志,我们内蒙古的各族干部群众,无不为此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在隆重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加深切地怀念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加深切地怀念以乌兰夫同志为代表的内蒙古老一辈领导同志,更加深切地怀念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解放、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建和发展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现在,我们正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遗志,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在跨世纪的征途上继续开拓前进,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5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半个世纪以来的团结奋斗,内蒙古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内蒙古自治政府于1947年5月1日宣告诞生,从而使内蒙古成为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地区,内蒙古的史册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自治区成立以后,全区相继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任务;随着我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前无古人的创造精神,向贫穷、落后开战,同心同德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建设自己的家园,在各条战线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如今,内蒙古经济日益繁荣,政治社会安定,各民族亲密团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农村和牧区到处都呈现着盎然生机。
         各民族人民从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在旧中国,内蒙古长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王公、贵族、地主的沉重盘剥,给内蒙古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随着自治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内蒙古全境的解放,内蒙古各族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侮、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使各族人民真正享有了管理国家、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利,实现了民族平等。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自治区范围内的各个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全区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而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作为****的蒙古族,在人口数量上扭转了过去百余年不断下降的趋势,由1947年的83.2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377.9万人,增长了3.5倍。全区各族人民共同为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工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总体实力明显增强。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1947年的5.4亿元增长49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6位。财政收入由1947年的9万元,增加到93.2亿元。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2 600余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3.8%;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林副渔综合协调的基础产业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全国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生产稳定实现了自给有余,1996年总产量达到153.5亿公斤,比1947年的18.5亿公斤增长了7.3倍,人均占有粮食已达669公斤,居全国第3位;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6 697.7万头(只),比1947年的931.9万头(只)增长6.2倍;油料、甜菜、绒毛、肉类、奶类等农畜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自治区成立之初,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轻纺、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森工、建材为重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工业体系。199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7年增长271.7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已在全国居于重要位置,其中原煤产量居全国第7位,发电量居全国第14位,外送电力居全国第2位,钢、铁产量分别居全国第9位和第10位,木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不仅在能源、原材料方面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还有一批轻纺工业产品成为国家的名优品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整个国民经济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后劲与活力。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5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自治区为改变交通、邮电及其它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已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和民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996年全区铁路、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6 634公里和4.6万公里,分别比1947年增长3.3倍和22.2倍。全区已有7个民航机场,航班通达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两条国际航线。电话交换容量已达128万门,101个旗县市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全区1 554个乡镇苏木全部通电、通邮、通话。全区先后建成开通了18个对外开放口岸。199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 6.86亿美元,比1947年增长61.7倍;利用外资5.66亿美元,注册的“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 134家。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事业空前繁荣。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只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1所、小学3 769所。到目前,已有普通高等院校19所,在校学生3.8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6所,在校学生5.98万人;普通中小学共14 962所,在校学生346.3万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青壮年非文盲率已达95.2%。民族教育得到特别重视和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每万人中拥有在校大学生21.3人,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49.4万人,共获得重大科技成果4 665项,科技成果推广率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科技进步累计新增产值57亿元。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以乌兰牧骑为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文学艺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7%,蒙、汉语电视节目成功实现卫星传送播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各种卫生机构5 039个,比1947年增长9l倍;卫生技术人员达10.4万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八五”人口控制计划,1996年计划生育率达90%。
        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显著提高。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生产的持续发展,广大蒙古族牧民已经告别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实现了定居或定居轮牧。50年中全区已解决了338.7万人、1 10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从1986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全区在10年中共有437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在内的全区各族人民,不仅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且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日益形成;城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治区5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胜利,是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
        同志们、朋友们,半个世纪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始终致力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内蒙古的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几代人不倦求索和奋勇开拓的成果,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回顾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历程,认真总结50年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把全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这些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早在大革命时期,李大钊同志就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中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乌兰夫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又派王若飞等同志来内蒙古地区领导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党的力量更加强大。这是内蒙古能够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建立人民政权、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可以说,内蒙古自治区创建的全过程,都是在我们党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更是对内蒙古各项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地关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50年来,全区各级党的组织始终坚持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与各族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坚定不移地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内蒙古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蒙古民族和各族人民的解放,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就没有内蒙古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使内蒙古走向繁荣昌盛。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时期的工作方针和政策。我区地处边疆,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坚持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自治区党委在民主改革时期提出的“三不两利”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制定的“稳宽长”的方针,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几年,我们认真总结历届党委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加深对区情的再认识,注重把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重大部署同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强化开发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把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摆到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作为“九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根据我区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市场导向,确定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全面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科教兴区、人才开发、名牌推进等五大发展战略。这些任务和措施的提出,是各族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届党委、政府成功决策的延续,是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因而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面认识区情,准确把握特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我们在过去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原则。
        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自治区成立以后,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积极稳妥地变革了生产关系,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把“发展和繁荣内蒙古经济”作为根本任务,使全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以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认真清理“左”的影响,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农村较早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率先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和草牧场有偿使用制度,使农村牧区的生产力又一次得到了解放。随后,工业、流通、科技、教育及其他领域的改革逐步在全区深入展开。近年来,根据我区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特点,我们狠抓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及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加强”,而且保持了社会稳定。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使全区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培育和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了“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明显改变了昔日内蒙古封闭落后的状况,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促进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保持边疆稳定;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加快内蒙古发展和振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党历来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整个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在革命斗争中,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与发展,是这一基本政策的成功实践。50年来,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始终不渝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而努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五十年代,曾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十年内乱,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党的民族政策遭到干扰破坏,但却没有动摇各族人民相依为命的手足之情和加强团结的坚定信念。在经历那场浩劫之后,痛定思痛,各族干部群众更加感到党的民族政策英明伟大,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的良好基础。各级党委、政府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在全区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不断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从1983年以来,我区召开过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同时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这些活动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十分重视搞好各族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团结,使他们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各族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破坏民族团结、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活动,自觉抵制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各族人民更加亲密无间、精诚团结,使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不断发展。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都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大力加强各族干部队伍的建设。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干部队伍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支多种民族成分、来自五湖四海、素质较高、值得群众信赖的干部队伍。各族干部,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来自外地的,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共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为开发建设内蒙古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各级党委特别注重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我们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作为我们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一茬接一茬、一批又一批地把少数民族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在培养少数民族党政干部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少数民族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少数民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整个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都大大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近些年来,我们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干部队伍,通过各级党校和其他院校培训,组织到外地学习考察,到党中央机关和发达地区、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使干部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5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是搞好内蒙古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发扬各族干部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够带领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在欢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美好时刻,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回顾过去,更应该投向未来。面对正在向我们走近的2l世纪,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开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将是内蒙古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实现腾飞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在本世纪末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力争到201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任务相当艰巨。目前,内蒙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急需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缩小差距,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进而为“走进前列”打下坚实基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内蒙古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进一步实施扶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向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倾斜的政策,为内蒙古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难得的机遇。经过50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九五”开局之年,取得了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财政总收入、出口创汇总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均生活费收入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物价涨幅、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可喜成绩。今年上半年,各项工作又在去年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近几年的发展,更加坚定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发展的信心。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密联系内蒙古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族人民团结努力,内蒙古完全可以赶上全国的发展步伐,逐步摆脱经济不发达状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的“模范自治区”。
        要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把内蒙古的各项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水平。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不断增强用这一理论指导各项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定要努力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鉴别重大原则是非、解决内蒙古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一定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今后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和风浪,都要始终如一,决不动摇。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精力把内蒙古的经济搞上去。邓小平同志生前对内蒙古寄予了很大期望,他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要把小平同志这一殷切希望变成现实,我们必须通过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努力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区优势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为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继续大力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区经济的总体结构。农牧业是我区最大的优势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要继续以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牧民的实际收入为目标,大力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牧业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水平。按照“增草增畜、提质提效”的方针,加快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林业,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目前,我区工业经济仍然比较薄弱,加快工业的发展,对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努力使我区工业经济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要依托我区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一支柱产业;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机械电子工业以及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和骨干作用。要把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生活中的首要课题,积极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形成名优品牌的规模优势,千方百计提高我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下大力搞活城乡商品流通,积极发展运输、邮电、金融、保险、信息、旅游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我区经济发展走上一条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路子,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加快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我们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区情,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我们整个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区又属于经济不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状况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一定要从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把改革引向深入。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因而,我们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把切实保护和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作为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草畜双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村牧区改革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全面、正确理解“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在集中抓好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小企业放开放活。积极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国有、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的相互兼并、参股、联合,努力构建适应我区生产力状况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我区的实际,进一步抓好财税、金融、外贸、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要继续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靠开放推动资源转换、科教兴区、名牌推进、人才开发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我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
        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加快内蒙古发展与振兴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目前我们同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主要是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差距。能否实现“走进前列”的目标,将最终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找准科技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突破口,实现第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要采取更加开明、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到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积极促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同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联合,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科技推广的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要大力加强对农牧民和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改善科技、教育工作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引进短缺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投资体系,切实增加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
        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建设内蒙古的积极性。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干部群众,必须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提高干部群众素质的根本任务,我区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是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形式,要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要以“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把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要以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实施“良好形象工程”,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特别是卫国戍边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搞好军民、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宣传教育,努力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走上法制化轨道。要特别珍惜我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的大好局面,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要密切联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注重解决好各族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每年都要努力办好几件有影响、有效益的实事。比如,农村牧区扶贫和减轻农牧民负担问题,城镇解困和实施再就业工程问题,控制物价、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搞好“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建设问题等等,都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实在在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把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的长治久安。
        能否顺利实现我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向“走进前列”的宏伟目标迈进,关键在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党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新时期建党理论为指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深入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发扬为各族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集体。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单位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不良状况,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动上严格自律,在反腐倡廉中发挥表率作用。要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坚持在全党全国的大局下行动,为大局的发展服务。
        同志们、朋友们,内蒙古在过去的50年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内蒙古的未来也充满着光明和希望。我们坚信,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弘扬昨日的光荣,再创明天的辉煌,不断朝着团结、富裕、文明的更高境界迈进,以崭新的风貌跨入2l世纪。
        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繁荣强盛! 
        愿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前程似锦!
        谢谢。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