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呼伦贝尔盟
  • 【呼伦贝尔盟党政军领导名录】

      委

        记:呼其图(蒙古族)

            副书 记:李振东

                      额尔德木图(达斡尔族)

                      常  海(蒙古族)

                      钱  锋

    盟纪律检查委员会

        记:道力格尔扎布(蒙古族)

    盟政法委员会

       记:于永甲(1997年4月任职)

    盟人大工作委员会

        任:刘鸿宾

            副主 任:刘宝生

    盟行政公署

        长:李振东

    副 盟 长:呼尔查(蒙古族)

                     高  敏(女)

                     彭典军

                     赵山根

                    卜永和(蒙古族)

                    赛  革(鄂伦春族)

                    王正海

    盟政协

        席:达林太(蒙古族)

            副主 席:毕力根(蒙古族)

                     宝  音(蒙古族)

                     李仕臣

                     叶喜扎木苏(鄂温克族1997年3月离任)

                     王  忠

                     额  腾(达斡尔族)

                     姜兆文

                     康  健

    盟法院

        长:阿斯林(蒙古族1997年6月离任)

    盟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林  城

    军分区

    司 令 员:唐凤才(满族)

            副司令员:邓宝泉

                     陈国文(蒙古族)

        委:吴延明

    【建制沿革】  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在东经115°2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1945年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成立。,同时改称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3月,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在原兴安东省辖区建立纳文慕仁省,6月7日改称纳文慕仁盟,额尔登任盟长。1946年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成立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额尔钦巴图任盟长。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额尔钦巴图任盟长。1953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成立后,撤销呼纳盟建制。1954年4月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称呼伦贝尔盟,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职权。1969年8月1日,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入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7月1日,恢复呼伦贝尔盟1969年8月1日前的建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划归兴安盟。同年,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撤销,建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至今。

        1997年,全盟人口271.87万人。全盟实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131.2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5.58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44.12亿元,增长5.9%。全盟国民经济结构有新变化,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2.7%、33.3%和34%调整为31.63%、34.74%和33.63%。从经济类型看,全盟国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57.3%下降到55%,非国有制经济由上年的42.7%上升到45%;公有制经济由65.4%下降到61.1%,非公有制经济由34.6%上升到38.9%。工农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1.2调整到1:1.1。全盟国内生产总值仍居全区各盟市第3位。

    【农牧林渔】  1997年,全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01.6万亩,比上年增长12.8%,粮食总产突破200万吨,达206.5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全盟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突破500万头(只),达507.66万头(只),同比增长9%。至1997年末,全盟牲畜总头数为384.94万头(只),同比增长4.1%。其中:大牲畜75.1万头,下降4.8%;羊248.09万只,增长7.2%;猪61.76万口,增长3.8%。畜牧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盟大小畜商品率达42.6%,比上年增加9%。1997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39.1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农用拖拉机6.49万台,增长4.6%;农用载重汽车1 902辆,增长2.7%;化肥施用量(折纯)6.45万吨,增长15.6%;农村牧区用电量1.02亿度,增长3.0%;有效灌溉面积3.22万公顷,增长12.6%;水土保持治理6.85万亩,增长28.8%;机电井4 517眼,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823.78万立方米。林业生产不断发展,全盟人工造林合格面积3.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8%。全盟全年水产品产量16 100吨,比上年增长3.7%。全盟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60起,其中森林火灾38起,受灾面积40 615公顷;草原火灾22起,受灾面积25.29万公顷。

    【工业 建筑业】  1997年,全盟工业增加值达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1.4%;重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24.5%。从所有制经济类型看,均呈增长趋势,国有工业增加值15.64亿元,增长12.2%,占全部增加值的73%;集体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11.5%;其它工业增加值0.71亿元,增长5.5%。国有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集体工业和其它工业。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85%,比上年提高3.92%。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5.94,比上年增长9.86;资金利税率3.17%,增加1.11%;工业增加值率33.94%,增加1.4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用率—0.69%,上升1.7%;全员劳动生产率13 057元/人,增加2 655元/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07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4次。预算内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销售税金及增值税7 829万元,增长16.9%;实现利润总额3 010万元,增长43.6%;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8.1%。全盟建筑业增加值达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31万平方米,增长21.2%;房屋竣工面积18.37万平方米,增长50.6%。建筑业实现利税8 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倍。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28亿元(包括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国有单位投资40.42亿元,增长43.4%,占投资总额的95.6%。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占投资总额的90.1%;更新改造投资1.41亿元,下降47.0%,占投资总额的3.3%;房地产开发投资1.26亿元,增长69.1%,占投资总额的3.0%;城镇工矿区和私人建房投资1.18亿元,增长12.4%;其它投资0.34亿元,下降47.4%。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2 600万元,下降55.2%;第二产业投资30.33亿元,下降48.0%;第三产业投资3.46亿元,增长8.3%。全盟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102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22 400门,长途电缆340延长公里。全盟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370个,比上年增长59.5%;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25个,比上年减少62.1%。

    【交通 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1 507万吨,比上年增长3%;公路客运量820.2万人,增长1.5%。铁路货运量2 314万吨,增长3.4%;铁路客运量664万人,增长5.2%。1997年,全盟口岸出入境货物总量324.60万吨,比上年下降3.9%。其中进口货物251.53万吨,出口货物72.66万吨,转口货物4 100吨。全盟口岸出入境客运量63.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6%。其中出境客运量31.81万人次,增长53.2%。民航货邮吞吐量424.45吨,比上年下降11.5%;民航旅客吞吐量5.96万人,下降9.22%。全盟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3 921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4.05万门,增长29%。市内电话用户已达16.58万户,增长26.8%。其中住宅电话1 2.1万户,增长21.7%。全盟移动电话用户达18 950户,比上年增长2.1倍。

    【国内贸易 市场物价】  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亿元(不含大兴安岭林管局),比上年增长8%。其中,市场零售额达30.78亿元,增长6.7%;旗(县)零售额9.52亿元,增长21.4%;旗(县)以下零售额4.7亿元,下降5.7%。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零售额13.7亿元,增长2.95%,占全盟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5%;集体经济单位零售额4.28亿元,增长6.7%,占9.5%;其它经济单位零售额26.98亿元,增长11.0%。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全盟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为2.1%,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3.9%,农用生产资料零售价格同比涨幅5.3%。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1.7%,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家庭设备及日用品类等价格涨幅均低于消费价格涨幅,涨幅分别为0.2%、2%和3.6%。

    【对外经济】  全盟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6项,实际完成金额1 3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9%。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现汇贸易5 562万美元,增长106%。劳务输出人员2 629人次,比上年增长80.1%。全盟共签订国内外合作项目165个,签约额2.29亿元。其中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6个,签约额9 211万美元。引进国内(盟外)资金2.22亿元,实际利用国(境)外资金750.24万美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79亿元。

    【财政 金融 保险】  全盟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2亿元,增长45.9%。全盟有6个旗市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5.64亿元,增长22.0%。至1997年,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45亿元,增长16.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34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7.52亿元,增长24%。银行现金收入251.6亿元,增长21.5%。银行现金支出276.59亿元,增长23.4%。其中工资性支出47.69亿元,增长10.1%。全盟国内外保险业务承保额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盟保险业务总收入2.08亿元,增长31.8%。其中财产险收入1.15亿元,人寿险收科0.93亿元,分别增长11.8%和69.5%。全年保险赔付额8 500万元,增长14.4%。

    【科技 教育】  1997年,全盟科技成果达26项,其中重大成果14项,获专利权成果5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7项,向区外输出技术14项,成交金额189万元。全盟高等学校在校生697人,比上年下降0.4%;毕业生380人,增长45.0%。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718人,下降27.2%。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 907人,增长15.0%;毕业生1 749人,下降6.2%;在校生7 234人,增长14.6%。普通中学招生47 467人,增长3.9%;在校生132 186人,下降0.6%;毕业生38 344人,增长5.9%。小学在校生283 052人,减少0..6%。全盟学龄儿童入学率98.99%,增加0.5个百分点。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盟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73个,与上年持平。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4个,档案馆14个。有广播电台14个,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个,广播覆盖率80.04%。有电视台1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48个,电视覆盖率78.65%。全年出版盟级报纸538万份,出版各类杂志1.5万册,出版图书50.4万册。全盟有医院、卫生院258个,其中农村牧区199个,增长8.7%。医疗卫生单位病床1.07万张,比上年下降1.8%。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02万张,下降1.9%。卫生技术人员1.89万人,增长5%;医生8 500万人,增长13.3%。

    【人口就业】  1997年末,全盟总人口达271.87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农业人口111.06万人,非农业人口160.81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42.73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蒙古族人口19.84万人,增长2.6%。全盟人口出生率10.88‰,比上年下降2.2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23‰,上升1.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65‰,下降3.36个千分点。年末全盟从业人员达70.02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全盟职工人数达41.67万人,减少3.2%。其中,国有单位36.31万人,下降4%;集体单位4.97万人,增长3.7%。全盟年末下岗人员达3.35万人,下岗后再就业人员2.9万人,城镇人口调查失业率3.4%,比上年下降0.57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全盟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753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1%。全盟职工工资总额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职工平均工资5 005元,增长5.7%。其中,国有单位5 292元,增长8.0%;集体单位3 115元,下降8.7%。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273元,比上年增长13.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4%。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 264元,增长14.5%;牧民人均纯收入2 628元,增长14.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13.3%和13.2%。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也发生新的变化,逐渐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199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恩格尔系数42.2%,降低18.5个百分点。

    (宋立宪)

    【体育运动】  在全国第八届运动会的速滑和曲棍球比赛中,呼伦贝尔盟运动员取得速滑铜牌,曲棍球第六名。在全国少年、青年速滑锦标赛和冠军赛中,呼伦贝尔盟运动员获4块金牌、3块银牌、7块铜牌;参加自治区田径、国际式摔跤、举重、柔道4项比赛获11块金牌、5块银牌、5块铜牌。在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那达慕大会6个项目的体育比赛中,获单项比赛4个第一、2个第二、4个第三、3个第四、5个第五、2个第六名,其中5000米赛马取得第一名和第二名,均打破自治区纪录。女子博克和赛马分别获团体第二名,男子博克获团体第三名,蒙古象棋获团体第三名。1997年,举办全盟田径运动会、摔跤比赛和两次速滑赛,共有3人破9项自治区速滑纪录,8人次两个接力队破4项呼伦贝尔盟田径纪录。多年来,呼伦贝尔盟不断向自治区和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在全国八运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获9.5块金牌,其中2.5块金牌由盟输送的运动员争得,为此,盟文体广电局获自治区体委颁发的“金牌运动员输送奖”。1997年,呼伦贝尔盟有5名运动员获健将级称号,5名运动员达一级运动员水准。全盟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各地普遍展开,传统体育项目有新发展。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72.42%,比上年提高13.57个百分点。

    (柏  林)

    【招商引资】  1997年,呼伦贝尔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四项新突破。1.实现国内横向联合项目新突破。全年实现国内横向联合项目106个(不包括盟内和1年以下的流通、粮食收购项目),比上年增长1.26倍,签约项目成功率和签约项目质量比上年有显著提高。2.引进国内资金有新突破。全年引进国内(盟外)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完成任务的116%,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完成任务的296%。3.在直接利用外资项目质量、规模、水平上有新突破,签订一批较大项目。如: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集团合资的年产15万吨纸浆厂项目;呼伦贝尔盟有色金属总公司与加拿大维纳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甲乌拉银铅锌矿项目,加拿大拟投入2 600万美元;鄂温克族自治旗与美国华伦贝尔格设备公司、北京中新公司共同签订的租赁改造10万亩退化草场项目,美方投入580万美元;额尔古纳市与香港莎蓬娜集团签订的黑山头涝洼地开发项目,港方投入241万美元;加拿大第一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额尔古纳市独资兴建金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800万美元,1997年到位108.4万美元。4.各级领导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这种大好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呼伦贝尔盟招商局)

    【公务员考录】  1997年,全盟有13个旗(市)和盟直15个部门进行两次大规模、大范围的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采取打破身份界限,面向社会招考。考录工作自始至终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严格按国家和自治区公务员考录办法及规定程序进行,整个考录工作全过程均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做到拟录计划、考录程序、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录取结果五公开。全盟两次报考人员达4 552人,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按计划录用公务员468名。

    【全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全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流通体制改革、旗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于1994年10月展开,至1997年末基本结束。这是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第一次全面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为搞好这次改革,盟委、行署于1994年10月颁发《关于呼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盟委于1996年8月颁发《呼盟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意见》。经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各级党政群体机关和各事业单位的努力,此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转换机制、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干队伍、提高效率为主要任务,以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结构、定经费来源为主要操作内容,收到多方面积极成果。

    (呼伦贝尔盟人事劳动局)

    【乡镇企业】  1997年,盟共有乡镇企业95 221家,从业人员470 876人。完成现价总产值211.17亿元,完成现价工业产值65.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4.58亿元,实现国家税金8.84亿元,实际入库税金3.03亿元,实现可供分配利润20.26亿元。工资总额27.4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3.11亿元。在全盟13个旗市中现价总产值最高的是鄂伦春自治旗32.95亿元,依次是:扎兰屯市31.23亿元,牙克石市30.12亿元,根河市20.47亿元,海拉尔市19.96亿元,阿荣旗15.61亿元,鄂温克族自治旗15.44亿元,满洲里市15.35亿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2.94亿元,额尔古纳市9.39亿元,陈巴尔虎右旗4.06亿元,新巴尔虎左旗2.40亿元,新巴尔虎右旗1.24亿元。1997年全盟共有47个乡镇现价总产值超过1.5亿元,最高的是海拉尔市奋斗乡达2.96亿元,全盟有22个村的现价总产值超过1 000万元,其中海拉尔市奋斗乡胜利村达到1.11亿元。全盟有17家企业现价总产值超过500万元,其中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煤矿现价总产值达4 636万元。1997年全盟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原煤293万吨、食用植物油1万吨、乳制品3 802吨、白酒9吨、软饮料4 505吨、印染布1万米、服装115万件、布鞋5万双、皮鞋9万双、家具180万件、机制纸及纸板2万吨、水泥3万吨、水泥预制构件1万立方米、红砖4亿块、水磨石板块4万立方米、中小农具15万件、粮食加工48万吨、暖气片3万件。1997年有外贸出口企业176家,共有从业人员6 332人,出口产品总值(现价)4.04亿元。出口产品的种类主要是:矿产品、轻工、食品、土产、服装等。这些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及台湾。1997年,在自治区乡镇企业考核评比中,呼伦贝尔盟获入库税金奖,牙克石市、满洲里市、海拉尔市获得旗市级速度效益奖,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获得乡镇级速度效益奖,海拉尔市奋斗乡胜利村获得村级总量奖,陈巴尔虎旗东山酿酒厂获企业级速度效益奖。此外,呼伦贝尔盟乡镇企业局被评为全区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单位,牙克石、满洲里、海拉尔市乡镇企业局被评为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单位,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乡镇企业办公室被评为乡镇系统先进单位。

    (呼伦贝尔盟乡镇企业局)

    【旗市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达85%】  1997年,全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围绕“上等达标,拓宽领域,城乡共上,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各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年内海拉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顺利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得分值名列全区16个达标旗市的前三名。阿荣旗接受复检,名列全区10个复检旗市榜首。至此,全盟已有11个旗市实现初保达标,达标率累计达85%,超额完成盟委、行署与盟卫生局实施的1997年责任目标的9个百分点。

    【农牧区基层卫生三项建设】  1997年,全盟共立项建设21个卫生院。其中:完成新建卫生院7个,增强建设14个。共筹集资金193万元。其中:自治区投资63万元,盟财政投资60万元,旗市自筹70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筹资任务的37%。建设项目中,维建苏木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7 299平方米,购置医疗仪器89台件,培训基层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351人次。

    【全盟83所医院实现分级管理】  为推进医院分级管理,盟内组织举办医院分级管理培训班,培训170余人次。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各级医院分级管理实施步伐。呼伦贝尔盟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顺利通过自治区医院的分级管理评审;盟内先后对二级乙等医院、一级医院等80所医院的分级管理进行审评验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各级医院认真贯彻“改进医疗服务十条具体要求”,狠抓“以病为中心,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医德医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开展护士执业管理,有330人参加全国第二次护士执业考试,及格率达85%。盟防疫站、蒙医学校、盟卫生学校、盟药品检验所及一些旗市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单位因地制宜,狠抓分级管理软、硬建设,其中蒙医学校、盟卫生学校以较高的分数通过自治区办学条件验收。

    【传染病防治】  1997年,全盟传染病防治继续以结核病、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及肠道传染防治、儿童计划免疫为重点,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取得较好成效。1~9月,全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08.34/10万,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5 613例,其中:肝炎发病率3 078例,发病率为114.3/10万,与上年同期持平;流行性出血热发病108例,发病率为3.82/10万,同比下降0.66%。结核病防治在全盟以“项目”县工作为示范,狠抓基础建设,强化政府行为,认真贯彻实施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抓专业机构队伍建设。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及海拉尔、额尔古纳市结核防治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08例,其中:涂阳病人379例,列入项目管理治疗、痰检及X线诊数符合率达100%。计划免疫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在进一步巩固1996年实现儿童四苗接种率第三个85%目标的基础上,各地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程序,实行目标化管理,全盟已有10个旗市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实现90%。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在城乡分别达到65%和50%,其中2个旗市达90%以上。全盟实现“脊灰”无野毒株引起病例的目标。

    (呼伦贝尔盟卫生局)

    【新型牛角雕刻工艺】  一种构思新颖、结构独特的利用牛角雕刻后拼装成型的工艺品,经呼伦贝尔盟木制品研究所有关人员研制成功。这种新型工艺品,改变过去人们印象中平面粘贴的旧模式,采用牛角作原料,经选料、雕刻、研磨、抛光、拼装、胶粘后,再镶嵌各种金属丝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图型,给人以美感和立体感。粗糙的牛角,经研磨和抛光后,亮丽、半透明,制成的工艺品有一种玉石质感。拼装后的各种造型,风趣、典雅、高贵,个别动物不仅形似,而且维妙维肖,令人喜爱。

    【贝伦集团首创兼并国营企业先例】  毛司维革产品是国内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产品,最初由海拉尔国营毛皮厂开发研制成功。由于多方面原因,海拉尔国营毛皮厂于1996年宣告破产。为拯救这一国内一流产品,有关部门重新组建专门生产毛司维革的“雪莲公司”,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经营困难。为提高毛司维革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使“雪莲”公司迅速发展,实力较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贝伦集团于1997年3月提出兼并国营性质的“雪莲公司”。在各部门的支持下,贝伦集团兼并“雪莲”公司后,注入大量资金,改变企业内部的管理经营机制,很快提高生产量,扩大知名度,被列入自治区“三优带动”工程。“雪莲公司”被贝伦集团兼并后,形成以贝伦集团为核心,以毛司维革产品为龙头的经济实体,开创集体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先例。兼并后企业产品营销形势见好,贝伦集团先后投入资金814万元。从6月末启动生产以来,到年末产值完成610万元,销售收入400万元,实现利润18.8万元,实现税金62.5万元,利税总计81.3万元。

    (王前进)

    【超额完成地税征收】  1997年,盟地税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强化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1.继续巩固税收会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不断完善分税种计划指标体系,健全重点税源档案,强化重点工程和薄弱环节的税收征管。2.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国营农牧场、个体运输业户、外地施工企业、金融保险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的专项治理,制定《呼盟个体运输业营业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呼盟机动车辆地方教育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征管。3.以税收大检查为契机,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制定稽查工作规程,开展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建安企业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普通发票管理等专项检查,强化重点税源的综合调控和征收;4.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做到该征的必征,该清的必清;5.积极稳妥地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纳税定额进行调整,并开展建账试点工作;6.开展税收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增强税收法制观念。7.拓展协税护税网络,强化代征、代扣、代缴工作,发挥协税护税作用。8.积极开展汇算清缴工作,汇缴面、复查面均达100%,落实减免税政策。9. 加强农业税收征管,开展农业五税政策复查、负担调查,清理尾欠、应税耕地清理等项工作。这一系列强化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措施,有效地推动地税征管工作顺利进行。全盟地税总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组织地方税收入库6.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28%,同比增加1.07亿元,增长20.75%。其中:工商税收入库2.78亿元,完成计划110.79%,同比增加5 557万元,增长24.99%;农业五税入库3.17亿元,完成年计划112.26%,同比增加4 175万元,增长15.17%;地方国有企业所得税入库1 193万元;教育费附加入库1 228万元,同比增加284万元,增长30.09%;地方教育附加费入库523万元,同比增加463万元,增长777.67%。地税总收入占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78.95%,同比增加2.95个百分点。

    (呼伦贝尔盟地税局)

    【牧区防灾基地建设】380工程”是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地区及缺水地区解决和改善人畜饮水的扶贫工程。1996年“380工程”投资347万元,盟级配套200万元,旗市配套164万元,群众自筹243.8万元,完成总投资954.8万元。下达建设任务是:机电井59眼、筒井38眼、截伏流工程(乌兰泡)1处。经盟、旗市的共同努力,实际完成机电井74眼、筒井326眼、截伏流1处,分别完成任务的125%、850%和100%,解决3.12万人和13.64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在“380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地区将机电井作为水源工程,群众自筹资金建设自来水,机电井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牧区通过“380工程”建设,加速解决水源为主的防灾基地建设。1997年,草场有偿划分承包后,广大牧民打人畜饮水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牧区打人畜饮水井就达335眼,其中机电井46眼,开发缺水草场4 600平方公里。1997年,牧区完成的机电井数量是以往年份的4倍。有的牧民利用一眼井不但解决人畜饮水,同时又作为水源搞饲草料基地喷灌。1997年,牧区购进喷灌机4套。

    【水利改革】  1997年,全盟在原有牧区基本井作价归户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制定牧区基本井作价归户实施办法,并和各旗市水利局签订基本井作价归户责任状。实行水利工作一票否决,即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达不到95%的要求,不得参加水利工作评比。年内,出售基本井158眼,作价款183.1万元,回收资金38.2万元,全部纳入水利发展基金。农田灌溉用水已实行商品化,通过水费的征收将水资源无偿使用变成商品水,水利工程国管单位全部实现经费自给。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盟水利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多种经营有较快发展,多种经营收入完成850万元,实现利税50多万元。水利投资体制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群众自筹比例不断加大。1997年,水利总投资2 95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 034万元,占水利总投资的41.4%。

    (刘广义)

    【外贸工作】  1997年,全盟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4.09亿美元,完成年计划总额的102%,为上年同期的109%;其中进口2.02亿美元,为上年同期的150%;出口实际完成2.06亿美元,完成年出口计划的143%。现汇贸易进出口实现5 693万美元,其中出口837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84万美元,批准来料加工贸易101万美元。全盟各旗市都争取到对外贸易经营权,为呼伦贝尔盟边贸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对外联系,增加与俄罗斯、蒙古国地方政府接触,增进了解和友谊。为规范全盟资源性产品出口管理工作,筹建一处总面积280平方米,包括9大类近2 000个品种的永久性出口产品展厅——呼伦贝尔盟物产展馆。加大对资源性产品的管理力度,并编制《呼盟资源性产品目录》,为全盟的外贸出口提供服务。1997年开始,对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企业和主要业务人员以及签订的合同进行备案管理。1.对那些有能力从事外经贸业务,而其自身又没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经审核,吸纳为贸促会企业会员。2.对所有从事外贸工作企业的主要业务人员实行微机备案管理。3.对各外贸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统一备案。在外经委出国人员审批工作中,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有效控制个人办公务护照出国的现象。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外贸商品展销活动:组织18家外经贸企业参加蒙古国东方省展销会,签订各种意向协议合同158万元;配合招商局等单位,参加在烟台举办的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博览会;组织流通委直属企业参加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与香港、日本、韩国客商签订大宗外贸和引资意向协议4项,在呼盟首次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利用全盟草原旅游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外经企业签订利用外资项目8个,协议外资额118万美元。 

    【家畜定点屠宰】  1997年,呼伦贝尔盟有关部门加强家畜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取缔私屠滥宰和不经检验的肉类及制品上市交易,搞好定点屠宰网点管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1997年底,全盟13个旗市全部推行家畜定点屠宰,统一检疫,保证质量。在全盟定点屠宰的41个网点中,国营点25个,屠宰牲畜量占80%,可屠宰生猪约15万口,羊20万只,牛2.7万头,比上年增加15%左右。

    (杜松芳)

    【土地使用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  1997年,全盟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培育规范土地市场上取得新进展。坚持供地双轨制:一是行政划拨,二是有偿使用。全盟各旗市严格按照《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的划拨用地名录范围划拨土地,对在原划拨用地范围内翻、改、扩建后的建筑物用途不在国家规定行政划拨范围内的按出让用地管理,办理出让手续。为适应地改的需要,部分旗市改革实施出让金一次缴纳为合同约定缴纳和按年度缴纳的租赁式供地方式。小城镇地改在全盟13个旗市全面铺开,取得成效。经营性用地实行租赁制扩展到绝大多数建制镇。国有新开垦农用地在原有租赁制的基础上,1997年实行出让或先出让后租赁方式供地。1997年,全盟完成土地总收益1.01亿元。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  1997年,在全盟范围内开展非农业用地大清查工作。这次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工作,动作快,力度大,效果明显。7月20日前为准备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7月20日至9月10日,为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阶段;9月10~30日,为整改建制和情况汇总验收阶段。此项工作通过自治区的检查验收。全盟上下统一行动,共查出1991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非农业建设实际用地34 026宗,总面积16 856 500平方米(折25 284.75亩),占用耕地385 100平方米(折577.65亩)。其中:批准用地32 479宗,面积15 192 100平方米(折22 788.15亩),占用耕地363 900平方米(折545.84亩);未批准用地1 513宗,面积1 609 700平方米(折2 414.55亩),占用耕地8 300平方米(折12.45亩)。在1 513宗未批用地中个人建住宅1 369宗,其中90%以上是农村牧区的个人建房。非法批地34宗,其中乡镇非法批地30宗,旗市非法批地4宗,面积54 700平方米(折82.05亩),占耕地12 900平方米(折19.35亩)。对清查出的土地违法案件正在逐步进行处理。

    (呼伦贝尔盟国土规划局)

    【基础教育】  1997年,全盟共有32个乡镇级规划单位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38个乡镇级规划单位实现普及五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五”),以乡镇为单位“普九”、“普五”人口覆盖率分别达37.33%和97.15%。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旗市为单位实现“普五”。配合自治区教育厅“教育管理年”活动,加强全盟各中小学的管理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内部管理优、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学校(园)。1997年,全盟建成自治区级实验学校2所,自治区级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先进学校2所,自治区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7所。此外,还有30所学校被评为盟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累计达118所;建成盟级高中管理先进学校6所,累计达12所;有3所幼儿园被重新确认为自治区级示范园。为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发挥高层次基础教育的作用,5月,盟教育局召开全盟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呼伦贝尔盟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10年呼伦贝尔盟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目标及保障措施,明确普通高中建设要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盟教育局与盟委宣传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德育工作内容和实施途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学生“五爱培育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盟共有10所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学校。针对呼伦贝尔盟地区青少年的身体特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举办全盟中学生男子篮球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的草原流动幼儿园受到教育厅特幼教处的好评,并由自治区教育厅电教馆和内蒙古教育学院录制《草原流动幼儿园》专题录像片。在盟委、行署及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呼伦贝尔盟特殊教育中心于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加上岭南的阿荣旗聋校,使全盟的特殊教育在布局上更加合理,为残疾儿童能够与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民族教育】  1997年,盟教育局与有关部门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全盟10个旗市、30多个镇、60余所民族中小学进行摸底调查,从组织领导、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方面分析全盟民族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全盟民族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盟教育局拟定《关于呼伦贝尔盟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由盟委办、行署办批转各地执行。为不断探索民族地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将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九五”期间牧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旗,将新巴尔虎左旗作为实行旗苏木两级办学以苏木为主、旗苏木两级管理以旗为主的新体制试点旗。经过各地申报和盟教育局评估检查,确定今后要重点办好10所示范性民族中小学,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其它民族中小学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全盟民族教育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开展全盟蒙授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评比活动和“531工程”,至1997年,已培养出盟级优秀教育教学基本功能手20名,盟级基本功能手52名及180名校级骨干教师、60名旗级骨干教师和18名盟级学科带头人。这两项活动的开展,激发蒙授中小学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呼伦贝尔盟教育局)

    【救灾救济】  1997年,呼伦贝尔盟先后遭受春旱、冰雹、洪涝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受灾地区达85个乡镇苏木,受灾农牧民87.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91万元。盟和各旗市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全盟落实自然灾害匹配款112.6万元,上级拨款490万元,共计602.6万元,发放救灾衣被12.3万套件。敬老院建设得到加强,扎兰屯市的卧牛河、蘑菇气、成吉思汗敬老院,阿荣旗的向阳峪、长安和新巴尔虎左旗等6所敬老院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敬老院。1997年全盟的6个市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工作。6月份盟委、行署批准6个市的保障方案和实施细则。7月1日,6个市正式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分别为80~100元。至年底,已有4 21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地方财政共支出资金80多万元。

    【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  1997年,全盟有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鄂伦春自治旗等8个旗市86个乡镇苏木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农牧区养老保险业务。投保人达到17 498人,收取保金388.4万元。

     (刘喜和)

    【海拉尔—新巴尔虎左旗公路全线贯通】  海拉尔—新巴尔虎左旗(东旗)公路,简称海—东公路,全长168公里,为0502区干线,于1997年9月全线贯通。海一东公路路基工程始建于1971年,当时是作为冬季抗风雪的应急道路,未作路面。1984~1991年,为解决冬季雪阻,完成海东公路路基工程。进入90年代,随着牧区经济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原有道路无法满足快速和大吨位车辆行驶需要,自1992年以来,国家交通部门加快了海—东公路建设,到1996年末,已建成三级砂石路面91.3公里,改造油路5.95公里,尚有70.45公里仅有土路基。1996年,盟委、行署将海一东公路建设列为全盟12件大事之一,成立以主管交通的副盟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盟交通局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该工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工程质量,决定1997年全线贯通。该工程建设里程为70.45公里,1997年4月开工,1997年9月20日竣工。经有关部门验收为优良工程。工程总投资1 624万元,其中自治区交通厅200万元,盟交通局1 226.5万元,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197.5万元。9月30日,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举行隆重的海—东公路全线通车仪式,全盟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旗(市)通设公路。

    【对口山甘河大桥建成通车】  1997年10月15日,全盟最长的公路大桥——对口山甘河大桥建成通车。对口山甘河大桥位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的111国道。甘河上游有300多条河流汇入,水深流急,河西岸有数10万亩土地,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乃至全盟的粮食基地之一。多少年来这里的生产、生活物资以及农产品运出,完全依靠甘河渡口这唯一的通道,每年甘河农场支出近百万元维持渡口开支,且渡运能力有限,开、封河时与外界隔绝,严重制约着农场经济建设的发展。1995年,盟委、行署对对口山甘河大桥建设,批准立项,设计标准全长305.54米,桥面净宽7+2×0.75米,下部采用高桩承台实体墩,上部结构为30米预应力T梁,荷载汽—20、挂—100,总投资994万元,其中盟交通局投资604万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府投资40万元,甘河农场投资350万元。大桥于1996年5月10日正式开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呼伦贝尔盟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为争时间、抢进度,他们采取上、下部、引道、小预制件同时进行的方法,实施冬季施工,甚至春节期间照常进行冻结法开挖和片石采运,战胜洪水多次袭击造成的损失和贻误的工期,终于使工程于1997年10月8日通过工程验收,评为优良工程。

    【全盟交通企业扭亏增盈】  1997年,盟交通局根据全盟工业攻坚的总体要求,制定交通企业攻坚方案,把交通企业分类排队、突出重点、抓盈亏大户,坚持“一厂一策”的原则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对交通企业扭亏增盈确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通报扭亏增盈经营效果。盟设立客运发展基金,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和车辆更新速度。按照抓大放小、放开搞活的改革原则,对新左旗运输公司实行破产重组,由个人投入40%的股份,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起死回生。其它企业也采取不同形式改革和转制方式,调整部分领导班子,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全盟交通企业实现利润36.3万元。

    (呼伦贝尔盟交通局)

    【财政工作完成各项考核目标】  1997年,根据盟委下达的考核责任目标要求,盟财政局增补部分指标,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并制定考核办法对旗市实行目标考核。通过全盟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考核目标:财政总收入完成123 836万元,为预算的110.31%,比上年增加31 617万元,增长34.28%,超过实绩考核目标108 048万元14.37%;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3 651万元,为预算的101.24%,比上年增加3 260万元,增长10.7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 18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12%,比上年增加28 357万元,增长45.86%,超过实绩考核目标75 673万元19.18%;全盟财政支出完成156 438万元,为预算的100.27%,比上年增加28 245万元,增长22.03%。全盟财政收支相抵,累计结余966万元,比上年增加1 879万元,赤字旗市由上年5个增加到6个,赤字额6 760万元,比上年减少134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完成14 279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10 000万元42.79个百分点;教育经费支出23 161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18 879万元22.68个百分点;科技发展经费支出1 224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920万元33.04%;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6 413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2 600万元1.5倍。在全面完成各项考核目标的基础上,财政工作实现“四个突破”: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由全区第四位升为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由全区第三位升为第二位;从1990年全盟财政收支相抵出现赤字以来,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在全区19个亿元旗县中,全盟有6个旗市财政收入超亿元,特别是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全部进入亿元旗。

    【加大农业投入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1997年,盟财政加大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年内全盟财政支农支出达14 279万元,比年初下达考核指标增加4 279万元,增长42.79%。全盟各级财政在经费安排上除保证农业事业活动外,加大对农牧业生产投入,1997年用于农牧业生产支出达5 502万元,其中:用于农业开发配套439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农牧区抗旱打井等支出890万元;扶持乡镇企业资金777万元;用于扶贫、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1 000万元;用于牧区草场改良及防灾抗灾支出820万元;造林及防火补助370万元。吸引集体投入和农牧民投工投劳折款1 200多万元,信贷资金700多万元。这些都积极地支持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张忠海)

    【树创活动】  1997年,呼伦贝尔盟邮电局按照“邮电服务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深入开展“树创”活动,制定6项服务承诺制度:1.电话装机,从用户交款到装机,平均时限不超过1个月;最长不超过2个月,超过3个月未装通的,从第4个月开始,逐月减收5%的初装费(另有协议的除外),移动电话(用户选号者除外),无线寻呼即买即通。2.电话移机,在营业区域内,用户从登记移机到移通电话不超过1个月,超过1个月未移通的,从第2个月开始免收基本月租费,不足1个月按1个月计算。3.电话障碍查修非电缆障碍24小时修复,电缆障碍72小时修复,最长不超过7天,超过7天免收当月基本月租费。4.城市楼房凡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规定条件的,自申请登记之日起1个月以内通邮。5.用户所订报刊短缺的,3日内补送,无法补送的15日内赔偿。6.邮件丢损查询期满2个月,属邮电部门责任的立即赔偿。1997年,呼伦贝尔盟邮电系统有2个服务窗口被评为自治区级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单位,有16个邮电服务窗口达到规范化服务标准。同时,把“树创”活动与“最佳四员”(营业员、投递员、话务员、线务员)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全盟邮电部门有35个单位被评为盟级青年文明号,全盟邮电服务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通信建设】  1997年,呼伦贝尔盟邮电局完成海拉尔至满洲里光缆传输工程,使全盟干线传输实现光纤化。完成海拉尔、鄂温克、阿荣旗、鄂伦春、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伊敏河邮电局共32 144门的市话扩容工程和30个户线工程。完成35项乡镇电话新建和改制扩容工程共25 408门,其中牙克石、根河、鄂伦春族自治旗市邮电局的通信在全盟率先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由地方政府投资1 000多万元,完成108个行政村的通话工程,建成7个电话乡、6个电话村。1997年,全盟159个乡镇实现乡乡通电话。全盟已有20个乡镇开通移动电话通信系统,50多个乡镇开办无线寻呼业务,开通海拉尔、满洲里两地可视会议电话系统,填补呼伦贝尔盟可视电话的空白。

    (赵春丽)

    【地方林业经济指标】  1997年,盟林业人工造林完成16.84万亩,飞播造林完成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30万株,商品材产量57万立方米。全系统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16%,综合利用年产值5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净利润900万元,是上年的15倍,实现育林基金3 821万元,实现税金1 821万元;人均收入2 450元,个别林业局已超过3 000元。在造林工作中,针对呼盟1997年异常干旱的实际情况,地方林业采取有效措施:1.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协调,强化领导,逐级签订造林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盟行署与各旗市签订造林责任状,旗市与各乡镇(苏木)签订责任状,任务逐级分解。同时各级林业部门抓“任务、地块、苗木、责任和造林技术”等具体工作,派人蹲点,现场指导检查。2.大力推广应用保湿剂、生根粉以及其他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科技含量和造林成活率。山沙“两区”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1.扎兰屯市成吉思汗农田防护林建设示范基地项目已确立启动。2.呼伦贝尔盟和海拉尔市共建绿化海市北山8 000亩区域治理项目开始实施。3.鄂温克族自治旗樟子松63万亩沙带封育区的治理正加紧进行。4.陈巴尔虎旗哈日干图1 000亩区域的治沙生态建设已列入当地政府的工作计划。5.扎兰屯市东山4 000亩水土流失区域治理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治理在计划之中。6.阿荣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制定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水土流失地区治理规划和方案。呼伦贝尔盟“两区”治理总体规划已完成,治理工作在全盟逐步展开。

    【资源保护】  在防火工作中,1997年共召开五次防火工作会议,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防火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1997年,除绰尔局引发的“5·2”大火外,全盟森林过火面积为14公顷,是近几年中过火面积最少的一年。在依法治林工作中,结合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开展林业专项斗争,有效地保卫林业合法权益,整治木材市场经营秩序。通过广播、电视宣传600多次,树标牌、标语近1 200块,发放宣传单1.3万多张、法规单行本500多册、图解200余张,出动执法车辆38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 800多人次,清理乱占林地5万多亩,收缴罚款20多万元,处理各类犯罪人员100多人次。在森林病防治工作中,全盟实行目标化管理,“四率”指标全部完成自治区任务:发生面积为53.2万亩,发生率为1.17%,防治面积38.2万亩,防治率为71.8%,监测面积3 150万亩,监测率为69%,产地检测率为92%。

    【税收稽查】  1997年,全盟各级国税机关从狠抓贯彻稽查工作规程,加强稽查队伍建设和严格稽查办案入手,进一步加大稽查工作力度:1.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税务机关认真按照选案、稽查、审理、执行4个职能分离的要求,结合全盟各地实际确定“四、三、二”环节稽查内设机构模式,即对人、财、物条件比较成熟的单位分设4个科(股);人员较少,税源相对分散的单位设稽查、选案审理和执行股;在人员少,税收任务少的单位设选案审理、稽查执行股,做到选案的不查案、查案的不定案、定案的不执行,并建立和完善稽查工作运行程序、规章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等,使稽查检查工作日益规范。2.稽查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国税机关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克服困难,不断充实稽查力量,到12月末全盟共配备稽查干部349人,占全系统总人数的45.5%。全盟还狠抓稽查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考试及业务技能比赛等,组织稽查干部全面系统地学习《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计算机知识。1997年,全盟共举办稽查业务培训班29期,其中全盟集中培训办班2期,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8次,参加485人次。3.稽查办案成效显著。各级国税稽查部门根据征管改革的要求,日常检查着重对欠税企业、异常申报企业等开展稽查,同时对举报案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稽查。在稽查过程中切实做到稽查程序、处理决定、文书书写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税收保全措施。1997年全盟国税系统共稽查纳税户11 355户,占总户数的52.04%;检查一般纳税人企业865户,占总户数的62%;全盟检查出有问题户2 268户,占已稽查户数的19.9%;结案2 123户,结案率93.6%;查补税款、滞纳金和罚款2 929.5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67.4%;清理欠税1 492万元。

    【税法宣传】  1997年,全盟国税机关改革传统的宣传方式,注重日常宣传,不搞集中大规模活动,力求形式新颖,保证宣传效果。各地突出舆论引导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面。据统计,1997年,全盟国税干部在国家级、省级、盟级、旗市级新闻媒体上分别刊播发稿件7、39、90、112件。由呼伦贝尔盟国税局举办、税企同台演出的“税收与文明”演唱会,把税收宣传活动推向高潮。同时在“税宣月”中,盟税务局还在《中国税务报》、《呼伦贝尔日报》上刊登全盟税收大户名单。由盟税务局组稿,《草原税务》杂志社编辑的“呼盟国税局专号”于1997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各地结合实际通过税收宣讲、举办税法讲座、上街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使税收政策、法规知识进一步深入人心,公民税法意识有新的提高。

    (张雪萍)

    【文艺创作】  1997年,全盟专业、业余艺术创作人员共创作大型歌舞剧、话剧、音乐舞蹈诗及音乐、舞蹈、小品等89件。1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元旦、春节为基层农牧民、军营哨所演出167场,全年送戏下乡306场。全盟文化团体至12月5日完成演出969场。在自治区第四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情韵》和盟歌舞团创作的乐曲《蒙古骑手》,舞蹈《花节儿》等3项作品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向全区第五届舞蹈(独、双、三人舞)比赛选送4个节目,获编舞二等奖2个,表演二等奖1个,作曲二等奖1个,表演三等奖3个,作曲三等奖1个,优秀编舞奖2个。其中3个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全国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并获5个三等奖和1个优秀奖。呼伦贝尔盟话剧团新编排《在那座丰碑下》和《英民桥》两部话剧,在盟和黑龙江省演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在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乌兰牧骑建立40周年之际,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等4个乌兰牧骑参加自治区优秀乌兰牧骑调演(即自治区第二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调演)获得成功。同时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国十佳乌兰牧骑,鄂伦春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3个乌兰牧骑被评为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呼伦贝尔盟赴呼和浩特市参加大庆演出的4个乌兰牧骑和盟歌舞团的演职人员代表全盟在大庆开幕入场式上表演行进民族舞蹈,获大庆组委会授予的优秀组织奖。在大庆会场“那达慕浩特”设立4个蒙古艾力举办大庆消夏晚会,表演新鲜精彩,获大庆组委会授予的优秀艾力称号。

    (柏  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伦贝尔盟
  • 【呼伦贝尔盟党政军领导名录】

      委

        记:呼其图(蒙古族)

            副书 记:李振东

                      额尔德木图(达斡尔族)

                      常  海(蒙古族)

                      钱  锋

    盟纪律检查委员会

        记:道力格尔扎布(蒙古族)

    盟政法委员会

       记:于永甲(1997年4月任职)

    盟人大工作委员会

        任:刘鸿宾

            副主 任:刘宝生

    盟行政公署

        长:李振东

    副 盟 长:呼尔查(蒙古族)

                     高  敏(女)

                     彭典军

                     赵山根

                    卜永和(蒙古族)

                    赛  革(鄂伦春族)

                    王正海

    盟政协

        席:达林太(蒙古族)

            副主 席:毕力根(蒙古族)

                     宝  音(蒙古族)

                     李仕臣

                     叶喜扎木苏(鄂温克族1997年3月离任)

                     王  忠

                     额  腾(达斡尔族)

                     姜兆文

                     康  健

    盟法院

        长:阿斯林(蒙古族1997年6月离任)

    盟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林  城

    军分区

    司 令 员:唐凤才(满族)

            副司令员:邓宝泉

                     陈国文(蒙古族)

        委:吴延明

    【建制沿革】  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在东经115°2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1945年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成立。,同时改称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3月,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在原兴安东省辖区建立纳文慕仁省,6月7日改称纳文慕仁盟,额尔登任盟长。1946年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成立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额尔钦巴图任盟长。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额尔钦巴图任盟长。1953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成立后,撤销呼纳盟建制。1954年4月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称呼伦贝尔盟,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职权。1969年8月1日,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入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7月1日,恢复呼伦贝尔盟1969年8月1日前的建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划归兴安盟。同年,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撤销,建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至今。

        1997年,全盟人口271.87万人。全盟实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131.2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5.58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44.12亿元,增长5.9%。全盟国民经济结构有新变化,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2.7%、33.3%和34%调整为31.63%、34.74%和33.63%。从经济类型看,全盟国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57.3%下降到55%,非国有制经济由上年的42.7%上升到45%;公有制经济由65.4%下降到61.1%,非公有制经济由34.6%上升到38.9%。工农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1.2调整到1:1.1。全盟国内生产总值仍居全区各盟市第3位。

    【农牧林渔】  1997年,全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01.6万亩,比上年增长12.8%,粮食总产突破200万吨,达206.5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全盟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突破500万头(只),达507.66万头(只),同比增长9%。至1997年末,全盟牲畜总头数为384.94万头(只),同比增长4.1%。其中:大牲畜75.1万头,下降4.8%;羊248.09万只,增长7.2%;猪61.76万口,增长3.8%。畜牧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盟大小畜商品率达42.6%,比上年增加9%。1997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39.1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农用拖拉机6.49万台,增长4.6%;农用载重汽车1 902辆,增长2.7%;化肥施用量(折纯)6.45万吨,增长15.6%;农村牧区用电量1.02亿度,增长3.0%;有效灌溉面积3.22万公顷,增长12.6%;水土保持治理6.85万亩,增长28.8%;机电井4 517眼,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823.78万立方米。林业生产不断发展,全盟人工造林合格面积3.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8%。全盟全年水产品产量16 100吨,比上年增长3.7%。全盟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60起,其中森林火灾38起,受灾面积40 615公顷;草原火灾22起,受灾面积25.29万公顷。

    【工业 建筑业】  1997年,全盟工业增加值达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1.4%;重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24.5%。从所有制经济类型看,均呈增长趋势,国有工业增加值15.64亿元,增长12.2%,占全部增加值的73%;集体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11.5%;其它工业增加值0.71亿元,增长5.5%。国有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集体工业和其它工业。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85%,比上年提高3.92%。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5.94,比上年增长9.86;资金利税率3.17%,增加1.11%;工业增加值率33.94%,增加1.4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用率—0.69%,上升1.7%;全员劳动生产率13 057元/人,增加2 655元/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07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4次。预算内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销售税金及增值税7 829万元,增长16.9%;实现利润总额3 010万元,增长43.6%;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8.1%。全盟建筑业增加值达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31万平方米,增长21.2%;房屋竣工面积18.37万平方米,增长50.6%。建筑业实现利税8 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倍。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28亿元(包括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国有单位投资40.42亿元,增长43.4%,占投资总额的95.6%。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占投资总额的90.1%;更新改造投资1.41亿元,下降47.0%,占投资总额的3.3%;房地产开发投资1.26亿元,增长69.1%,占投资总额的3.0%;城镇工矿区和私人建房投资1.18亿元,增长12.4%;其它投资0.34亿元,下降47.4%。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2 600万元,下降55.2%;第二产业投资30.33亿元,下降48.0%;第三产业投资3.46亿元,增长8.3%。全盟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102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22 400门,长途电缆340延长公里。全盟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370个,比上年增长59.5%;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25个,比上年减少62.1%。

    【交通 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1 507万吨,比上年增长3%;公路客运量820.2万人,增长1.5%。铁路货运量2 314万吨,增长3.4%;铁路客运量664万人,增长5.2%。1997年,全盟口岸出入境货物总量324.60万吨,比上年下降3.9%。其中进口货物251.53万吨,出口货物72.66万吨,转口货物4 100吨。全盟口岸出入境客运量63.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6%。其中出境客运量31.81万人次,增长53.2%。民航货邮吞吐量424.45吨,比上年下降11.5%;民航旅客吞吐量5.96万人,下降9.22%。全盟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3 921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4.05万门,增长29%。市内电话用户已达16.58万户,增长26.8%。其中住宅电话1 2.1万户,增长21.7%。全盟移动电话用户达18 950户,比上年增长2.1倍。

    【国内贸易 市场物价】  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亿元(不含大兴安岭林管局),比上年增长8%。其中,市场零售额达30.78亿元,增长6.7%;旗(县)零售额9.52亿元,增长21.4%;旗(县)以下零售额4.7亿元,下降5.7%。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零售额13.7亿元,增长2.95%,占全盟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5%;集体经济单位零售额4.28亿元,增长6.7%,占9.5%;其它经济单位零售额26.98亿元,增长11.0%。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全盟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为2.1%,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3.9%,农用生产资料零售价格同比涨幅5.3%。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1.7%,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家庭设备及日用品类等价格涨幅均低于消费价格涨幅,涨幅分别为0.2%、2%和3.6%。

    【对外经济】  全盟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6项,实际完成金额1 3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9%。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现汇贸易5 562万美元,增长106%。劳务输出人员2 629人次,比上年增长80.1%。全盟共签订国内外合作项目165个,签约额2.29亿元。其中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6个,签约额9 211万美元。引进国内(盟外)资金2.22亿元,实际利用国(境)外资金750.24万美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79亿元。

    【财政 金融 保险】  全盟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2亿元,增长45.9%。全盟有6个旗市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5.64亿元,增长22.0%。至1997年,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45亿元,增长16.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34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7.52亿元,增长24%。银行现金收入251.6亿元,增长21.5%。银行现金支出276.59亿元,增长23.4%。其中工资性支出47.69亿元,增长10.1%。全盟国内外保险业务承保额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盟保险业务总收入2.08亿元,增长31.8%。其中财产险收入1.15亿元,人寿险收科0.93亿元,分别增长11.8%和69.5%。全年保险赔付额8 500万元,增长14.4%。

    【科技 教育】  1997年,全盟科技成果达26项,其中重大成果14项,获专利权成果5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7项,向区外输出技术14项,成交金额189万元。全盟高等学校在校生697人,比上年下降0.4%;毕业生380人,增长45.0%。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718人,下降27.2%。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 907人,增长15.0%;毕业生1 749人,下降6.2%;在校生7 234人,增长14.6%。普通中学招生47 467人,增长3.9%;在校生132 186人,下降0.6%;毕业生38 344人,增长5.9%。小学在校生283 052人,减少0..6%。全盟学龄儿童入学率98.99%,增加0.5个百分点。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盟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73个,与上年持平。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4个,档案馆14个。有广播电台14个,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个,广播覆盖率80.04%。有电视台1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48个,电视覆盖率78.65%。全年出版盟级报纸538万份,出版各类杂志1.5万册,出版图书50.4万册。全盟有医院、卫生院258个,其中农村牧区199个,增长8.7%。医疗卫生单位病床1.07万张,比上年下降1.8%。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02万张,下降1.9%。卫生技术人员1.89万人,增长5%;医生8 500万人,增长13.3%。

    【人口就业】  1997年末,全盟总人口达271.87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农业人口111.06万人,非农业人口160.81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42.73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蒙古族人口19.84万人,增长2.6%。全盟人口出生率10.88‰,比上年下降2.2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23‰,上升1.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65‰,下降3.36个千分点。年末全盟从业人员达70.02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全盟职工人数达41.67万人,减少3.2%。其中,国有单位36.31万人,下降4%;集体单位4.97万人,增长3.7%。全盟年末下岗人员达3.35万人,下岗后再就业人员2.9万人,城镇人口调查失业率3.4%,比上年下降0.57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全盟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753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1%。全盟职工工资总额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职工平均工资5 005元,增长5.7%。其中,国有单位5 292元,增长8.0%;集体单位3 115元,下降8.7%。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273元,比上年增长13.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4%。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 264元,增长14.5%;牧民人均纯收入2 628元,增长14.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13.3%和13.2%。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也发生新的变化,逐渐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199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恩格尔系数42.2%,降低18.5个百分点。

    (宋立宪)

    【体育运动】  在全国第八届运动会的速滑和曲棍球比赛中,呼伦贝尔盟运动员取得速滑铜牌,曲棍球第六名。在全国少年、青年速滑锦标赛和冠军赛中,呼伦贝尔盟运动员获4块金牌、3块银牌、7块铜牌;参加自治区田径、国际式摔跤、举重、柔道4项比赛获11块金牌、5块银牌、5块铜牌。在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那达慕大会6个项目的体育比赛中,获单项比赛4个第一、2个第二、4个第三、3个第四、5个第五、2个第六名,其中5000米赛马取得第一名和第二名,均打破自治区纪录。女子博克和赛马分别获团体第二名,男子博克获团体第三名,蒙古象棋获团体第三名。1997年,举办全盟田径运动会、摔跤比赛和两次速滑赛,共有3人破9项自治区速滑纪录,8人次两个接力队破4项呼伦贝尔盟田径纪录。多年来,呼伦贝尔盟不断向自治区和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在全国八运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获9.5块金牌,其中2.5块金牌由盟输送的运动员争得,为此,盟文体广电局获自治区体委颁发的“金牌运动员输送奖”。1997年,呼伦贝尔盟有5名运动员获健将级称号,5名运动员达一级运动员水准。全盟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各地普遍展开,传统体育项目有新发展。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72.42%,比上年提高13.57个百分点。

    (柏  林)

    【招商引资】  1997年,呼伦贝尔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四项新突破。1.实现国内横向联合项目新突破。全年实现国内横向联合项目106个(不包括盟内和1年以下的流通、粮食收购项目),比上年增长1.26倍,签约项目成功率和签约项目质量比上年有显著提高。2.引进国内资金有新突破。全年引进国内(盟外)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完成任务的116%,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完成任务的296%。3.在直接利用外资项目质量、规模、水平上有新突破,签订一批较大项目。如: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集团合资的年产15万吨纸浆厂项目;呼伦贝尔盟有色金属总公司与加拿大维纳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甲乌拉银铅锌矿项目,加拿大拟投入2 600万美元;鄂温克族自治旗与美国华伦贝尔格设备公司、北京中新公司共同签订的租赁改造10万亩退化草场项目,美方投入580万美元;额尔古纳市与香港莎蓬娜集团签订的黑山头涝洼地开发项目,港方投入241万美元;加拿大第一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额尔古纳市独资兴建金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800万美元,1997年到位108.4万美元。4.各级领导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这种大好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呼伦贝尔盟招商局)

    【公务员考录】  1997年,全盟有13个旗(市)和盟直15个部门进行两次大规模、大范围的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采取打破身份界限,面向社会招考。考录工作自始至终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严格按国家和自治区公务员考录办法及规定程序进行,整个考录工作全过程均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做到拟录计划、考录程序、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录取结果五公开。全盟两次报考人员达4 552人,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按计划录用公务员468名。

    【全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全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流通体制改革、旗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于1994年10月展开,至1997年末基本结束。这是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第一次全面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为搞好这次改革,盟委、行署于1994年10月颁发《关于呼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盟委于1996年8月颁发《呼盟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意见》。经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各级党政群体机关和各事业单位的努力,此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转换机制、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干队伍、提高效率为主要任务,以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结构、定经费来源为主要操作内容,收到多方面积极成果。

    (呼伦贝尔盟人事劳动局)

    【乡镇企业】  1997年,盟共有乡镇企业95 221家,从业人员470 876人。完成现价总产值211.17亿元,完成现价工业产值65.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4.58亿元,实现国家税金8.84亿元,实际入库税金3.03亿元,实现可供分配利润20.26亿元。工资总额27.4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3.11亿元。在全盟13个旗市中现价总产值最高的是鄂伦春自治旗32.95亿元,依次是:扎兰屯市31.23亿元,牙克石市30.12亿元,根河市20.47亿元,海拉尔市19.96亿元,阿荣旗15.61亿元,鄂温克族自治旗15.44亿元,满洲里市15.35亿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2.94亿元,额尔古纳市9.39亿元,陈巴尔虎右旗4.06亿元,新巴尔虎左旗2.40亿元,新巴尔虎右旗1.24亿元。1997年全盟共有47个乡镇现价总产值超过1.5亿元,最高的是海拉尔市奋斗乡达2.96亿元,全盟有22个村的现价总产值超过1 000万元,其中海拉尔市奋斗乡胜利村达到1.11亿元。全盟有17家企业现价总产值超过500万元,其中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煤矿现价总产值达4 636万元。1997年全盟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原煤293万吨、食用植物油1万吨、乳制品3 802吨、白酒9吨、软饮料4 505吨、印染布1万米、服装115万件、布鞋5万双、皮鞋9万双、家具180万件、机制纸及纸板2万吨、水泥3万吨、水泥预制构件1万立方米、红砖4亿块、水磨石板块4万立方米、中小农具15万件、粮食加工48万吨、暖气片3万件。1997年有外贸出口企业176家,共有从业人员6 332人,出口产品总值(现价)4.04亿元。出口产品的种类主要是:矿产品、轻工、食品、土产、服装等。这些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及台湾。1997年,在自治区乡镇企业考核评比中,呼伦贝尔盟获入库税金奖,牙克石市、满洲里市、海拉尔市获得旗市级速度效益奖,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获得乡镇级速度效益奖,海拉尔市奋斗乡胜利村获得村级总量奖,陈巴尔虎旗东山酿酒厂获企业级速度效益奖。此外,呼伦贝尔盟乡镇企业局被评为全区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单位,牙克石、满洲里、海拉尔市乡镇企业局被评为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单位,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乡镇企业办公室被评为乡镇系统先进单位。

    (呼伦贝尔盟乡镇企业局)

    【旗市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达85%】  1997年,全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围绕“上等达标,拓宽领域,城乡共上,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各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年内海拉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顺利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得分值名列全区16个达标旗市的前三名。阿荣旗接受复检,名列全区10个复检旗市榜首。至此,全盟已有11个旗市实现初保达标,达标率累计达85%,超额完成盟委、行署与盟卫生局实施的1997年责任目标的9个百分点。

    【农牧区基层卫生三项建设】  1997年,全盟共立项建设21个卫生院。其中:完成新建卫生院7个,增强建设14个。共筹集资金193万元。其中:自治区投资63万元,盟财政投资60万元,旗市自筹70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筹资任务的37%。建设项目中,维建苏木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7 299平方米,购置医疗仪器89台件,培训基层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351人次。

    【全盟83所医院实现分级管理】  为推进医院分级管理,盟内组织举办医院分级管理培训班,培训170余人次。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各级医院分级管理实施步伐。呼伦贝尔盟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顺利通过自治区医院的分级管理评审;盟内先后对二级乙等医院、一级医院等80所医院的分级管理进行审评验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各级医院认真贯彻“改进医疗服务十条具体要求”,狠抓“以病为中心,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医德医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开展护士执业管理,有330人参加全国第二次护士执业考试,及格率达85%。盟防疫站、蒙医学校、盟卫生学校、盟药品检验所及一些旗市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单位因地制宜,狠抓分级管理软、硬建设,其中蒙医学校、盟卫生学校以较高的分数通过自治区办学条件验收。

    【传染病防治】  1997年,全盟传染病防治继续以结核病、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及肠道传染防治、儿童计划免疫为重点,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取得较好成效。1~9月,全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08.34/10万,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5 613例,其中:肝炎发病率3 078例,发病率为114.3/10万,与上年同期持平;流行性出血热发病108例,发病率为3.82/10万,同比下降0.66%。结核病防治在全盟以“项目”县工作为示范,狠抓基础建设,强化政府行为,认真贯彻实施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抓专业机构队伍建设。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及海拉尔、额尔古纳市结核防治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08例,其中:涂阳病人379例,列入项目管理治疗、痰检及X线诊数符合率达100%。计划免疫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在进一步巩固1996年实现儿童四苗接种率第三个85%目标的基础上,各地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程序,实行目标化管理,全盟已有10个旗市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实现90%。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在城乡分别达到65%和50%,其中2个旗市达90%以上。全盟实现“脊灰”无野毒株引起病例的目标。

    (呼伦贝尔盟卫生局)

    【新型牛角雕刻工艺】  一种构思新颖、结构独特的利用牛角雕刻后拼装成型的工艺品,经呼伦贝尔盟木制品研究所有关人员研制成功。这种新型工艺品,改变过去人们印象中平面粘贴的旧模式,采用牛角作原料,经选料、雕刻、研磨、抛光、拼装、胶粘后,再镶嵌各种金属丝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图型,给人以美感和立体感。粗糙的牛角,经研磨和抛光后,亮丽、半透明,制成的工艺品有一种玉石质感。拼装后的各种造型,风趣、典雅、高贵,个别动物不仅形似,而且维妙维肖,令人喜爱。

    【贝伦集团首创兼并国营企业先例】  毛司维革产品是国内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产品,最初由海拉尔国营毛皮厂开发研制成功。由于多方面原因,海拉尔国营毛皮厂于1996年宣告破产。为拯救这一国内一流产品,有关部门重新组建专门生产毛司维革的“雪莲公司”,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经营困难。为提高毛司维革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使“雪莲”公司迅速发展,实力较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贝伦集团于1997年3月提出兼并国营性质的“雪莲公司”。在各部门的支持下,贝伦集团兼并“雪莲”公司后,注入大量资金,改变企业内部的管理经营机制,很快提高生产量,扩大知名度,被列入自治区“三优带动”工程。“雪莲公司”被贝伦集团兼并后,形成以贝伦集团为核心,以毛司维革产品为龙头的经济实体,开创集体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先例。兼并后企业产品营销形势见好,贝伦集团先后投入资金814万元。从6月末启动生产以来,到年末产值完成610万元,销售收入400万元,实现利润18.8万元,实现税金62.5万元,利税总计81.3万元。

    (王前进)

    【超额完成地税征收】  1997年,盟地税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强化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1.继续巩固税收会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不断完善分税种计划指标体系,健全重点税源档案,强化重点工程和薄弱环节的税收征管。2.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国营农牧场、个体运输业户、外地施工企业、金融保险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的专项治理,制定《呼盟个体运输业营业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呼盟机动车辆地方教育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征管。3.以税收大检查为契机,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制定稽查工作规程,开展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建安企业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普通发票管理等专项检查,强化重点税源的综合调控和征收;4.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做到该征的必征,该清的必清;5.积极稳妥地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纳税定额进行调整,并开展建账试点工作;6.开展税收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增强税收法制观念。7.拓展协税护税网络,强化代征、代扣、代缴工作,发挥协税护税作用。8.积极开展汇算清缴工作,汇缴面、复查面均达100%,落实减免税政策。9. 加强农业税收征管,开展农业五税政策复查、负担调查,清理尾欠、应税耕地清理等项工作。这一系列强化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措施,有效地推动地税征管工作顺利进行。全盟地税总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组织地方税收入库6.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28%,同比增加1.07亿元,增长20.75%。其中:工商税收入库2.78亿元,完成计划110.79%,同比增加5 557万元,增长24.99%;农业五税入库3.17亿元,完成年计划112.26%,同比增加4 175万元,增长15.17%;地方国有企业所得税入库1 193万元;教育费附加入库1 228万元,同比增加284万元,增长30.09%;地方教育附加费入库523万元,同比增加463万元,增长777.67%。地税总收入占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78.95%,同比增加2.95个百分点。

    (呼伦贝尔盟地税局)

    【牧区防灾基地建设】380工程”是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地区及缺水地区解决和改善人畜饮水的扶贫工程。1996年“380工程”投资347万元,盟级配套200万元,旗市配套164万元,群众自筹243.8万元,完成总投资954.8万元。下达建设任务是:机电井59眼、筒井38眼、截伏流工程(乌兰泡)1处。经盟、旗市的共同努力,实际完成机电井74眼、筒井326眼、截伏流1处,分别完成任务的125%、850%和100%,解决3.12万人和13.64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在“380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地区将机电井作为水源工程,群众自筹资金建设自来水,机电井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牧区通过“380工程”建设,加速解决水源为主的防灾基地建设。1997年,草场有偿划分承包后,广大牧民打人畜饮水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牧区打人畜饮水井就达335眼,其中机电井46眼,开发缺水草场4 600平方公里。1997年,牧区完成的机电井数量是以往年份的4倍。有的牧民利用一眼井不但解决人畜饮水,同时又作为水源搞饲草料基地喷灌。1997年,牧区购进喷灌机4套。

    【水利改革】  1997年,全盟在原有牧区基本井作价归户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制定牧区基本井作价归户实施办法,并和各旗市水利局签订基本井作价归户责任状。实行水利工作一票否决,即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达不到95%的要求,不得参加水利工作评比。年内,出售基本井158眼,作价款183.1万元,回收资金38.2万元,全部纳入水利发展基金。农田灌溉用水已实行商品化,通过水费的征收将水资源无偿使用变成商品水,水利工程国管单位全部实现经费自给。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盟水利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多种经营有较快发展,多种经营收入完成850万元,实现利税50多万元。水利投资体制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群众自筹比例不断加大。1997年,水利总投资2 95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 034万元,占水利总投资的41.4%。

    (刘广义)

    【外贸工作】  1997年,全盟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4.09亿美元,完成年计划总额的102%,为上年同期的109%;其中进口2.02亿美元,为上年同期的150%;出口实际完成2.06亿美元,完成年出口计划的143%。现汇贸易进出口实现5 693万美元,其中出口837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84万美元,批准来料加工贸易101万美元。全盟各旗市都争取到对外贸易经营权,为呼伦贝尔盟边贸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对外联系,增加与俄罗斯、蒙古国地方政府接触,增进了解和友谊。为规范全盟资源性产品出口管理工作,筹建一处总面积280平方米,包括9大类近2 000个品种的永久性出口产品展厅——呼伦贝尔盟物产展馆。加大对资源性产品的管理力度,并编制《呼盟资源性产品目录》,为全盟的外贸出口提供服务。1997年开始,对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企业和主要业务人员以及签订的合同进行备案管理。1.对那些有能力从事外经贸业务,而其自身又没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经审核,吸纳为贸促会企业会员。2.对所有从事外贸工作企业的主要业务人员实行微机备案管理。3.对各外贸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统一备案。在外经委出国人员审批工作中,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有效控制个人办公务护照出国的现象。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外贸商品展销活动:组织18家外经贸企业参加蒙古国东方省展销会,签订各种意向协议合同158万元;配合招商局等单位,参加在烟台举办的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博览会;组织流通委直属企业参加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与香港、日本、韩国客商签订大宗外贸和引资意向协议4项,在呼盟首次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利用全盟草原旅游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外经企业签订利用外资项目8个,协议外资额118万美元。 

    【家畜定点屠宰】  1997年,呼伦贝尔盟有关部门加强家畜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取缔私屠滥宰和不经检验的肉类及制品上市交易,搞好定点屠宰网点管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1997年底,全盟13个旗市全部推行家畜定点屠宰,统一检疫,保证质量。在全盟定点屠宰的41个网点中,国营点25个,屠宰牲畜量占80%,可屠宰生猪约15万口,羊20万只,牛2.7万头,比上年增加15%左右。

    (杜松芳)

    【土地使用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  1997年,全盟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培育规范土地市场上取得新进展。坚持供地双轨制:一是行政划拨,二是有偿使用。全盟各旗市严格按照《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的划拨用地名录范围划拨土地,对在原划拨用地范围内翻、改、扩建后的建筑物用途不在国家规定行政划拨范围内的按出让用地管理,办理出让手续。为适应地改的需要,部分旗市改革实施出让金一次缴纳为合同约定缴纳和按年度缴纳的租赁式供地方式。小城镇地改在全盟13个旗市全面铺开,取得成效。经营性用地实行租赁制扩展到绝大多数建制镇。国有新开垦农用地在原有租赁制的基础上,1997年实行出让或先出让后租赁方式供地。1997年,全盟完成土地总收益1.01亿元。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  1997年,在全盟范围内开展非农业用地大清查工作。这次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工作,动作快,力度大,效果明显。7月20日前为准备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7月20日至9月10日,为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阶段;9月10~30日,为整改建制和情况汇总验收阶段。此项工作通过自治区的检查验收。全盟上下统一行动,共查出1991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非农业建设实际用地34 026宗,总面积16 856 500平方米(折25 284.75亩),占用耕地385 100平方米(折577.65亩)。其中:批准用地32 479宗,面积15 192 100平方米(折22 788.15亩),占用耕地363 900平方米(折545.84亩);未批准用地1 513宗,面积1 609 700平方米(折2 414.55亩),占用耕地8 300平方米(折12.45亩)。在1 513宗未批用地中个人建住宅1 369宗,其中90%以上是农村牧区的个人建房。非法批地34宗,其中乡镇非法批地30宗,旗市非法批地4宗,面积54 700平方米(折82.05亩),占耕地12 900平方米(折19.35亩)。对清查出的土地违法案件正在逐步进行处理。

    (呼伦贝尔盟国土规划局)

    【基础教育】  1997年,全盟共有32个乡镇级规划单位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38个乡镇级规划单位实现普及五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五”),以乡镇为单位“普九”、“普五”人口覆盖率分别达37.33%和97.15%。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旗市为单位实现“普五”。配合自治区教育厅“教育管理年”活动,加强全盟各中小学的管理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内部管理优、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学校(园)。1997年,全盟建成自治区级实验学校2所,自治区级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先进学校2所,自治区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7所。此外,还有30所学校被评为盟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累计达118所;建成盟级高中管理先进学校6所,累计达12所;有3所幼儿园被重新确认为自治区级示范园。为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发挥高层次基础教育的作用,5月,盟教育局召开全盟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呼伦贝尔盟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10年呼伦贝尔盟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目标及保障措施,明确普通高中建设要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盟教育局与盟委宣传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德育工作内容和实施途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学生“五爱培育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盟共有10所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学校。针对呼伦贝尔盟地区青少年的身体特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举办全盟中学生男子篮球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的草原流动幼儿园受到教育厅特幼教处的好评,并由自治区教育厅电教馆和内蒙古教育学院录制《草原流动幼儿园》专题录像片。在盟委、行署及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呼伦贝尔盟特殊教育中心于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加上岭南的阿荣旗聋校,使全盟的特殊教育在布局上更加合理,为残疾儿童能够与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民族教育】  1997年,盟教育局与有关部门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全盟10个旗市、30多个镇、60余所民族中小学进行摸底调查,从组织领导、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方面分析全盟民族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全盟民族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盟教育局拟定《关于呼伦贝尔盟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由盟委办、行署办批转各地执行。为不断探索民族地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将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九五”期间牧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旗,将新巴尔虎左旗作为实行旗苏木两级办学以苏木为主、旗苏木两级管理以旗为主的新体制试点旗。经过各地申报和盟教育局评估检查,确定今后要重点办好10所示范性民族中小学,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其它民族中小学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全盟民族教育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开展全盟蒙授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评比活动和“531工程”,至1997年,已培养出盟级优秀教育教学基本功能手20名,盟级基本功能手52名及180名校级骨干教师、60名旗级骨干教师和18名盟级学科带头人。这两项活动的开展,激发蒙授中小学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呼伦贝尔盟教育局)

    【救灾救济】  1997年,呼伦贝尔盟先后遭受春旱、冰雹、洪涝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受灾地区达85个乡镇苏木,受灾农牧民87.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91万元。盟和各旗市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全盟落实自然灾害匹配款112.6万元,上级拨款490万元,共计602.6万元,发放救灾衣被12.3万套件。敬老院建设得到加强,扎兰屯市的卧牛河、蘑菇气、成吉思汗敬老院,阿荣旗的向阳峪、长安和新巴尔虎左旗等6所敬老院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敬老院。1997年全盟的6个市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工作。6月份盟委、行署批准6个市的保障方案和实施细则。7月1日,6个市正式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分别为80~100元。至年底,已有4 21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地方财政共支出资金80多万元。

    【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  1997年,全盟有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鄂伦春自治旗等8个旗市86个乡镇苏木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农牧区养老保险业务。投保人达到17 498人,收取保金388.4万元。

     (刘喜和)

    【海拉尔—新巴尔虎左旗公路全线贯通】  海拉尔—新巴尔虎左旗(东旗)公路,简称海—东公路,全长168公里,为0502区干线,于1997年9月全线贯通。海一东公路路基工程始建于1971年,当时是作为冬季抗风雪的应急道路,未作路面。1984~1991年,为解决冬季雪阻,完成海东公路路基工程。进入90年代,随着牧区经济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原有道路无法满足快速和大吨位车辆行驶需要,自1992年以来,国家交通部门加快了海—东公路建设,到1996年末,已建成三级砂石路面91.3公里,改造油路5.95公里,尚有70.45公里仅有土路基。1996年,盟委、行署将海一东公路建设列为全盟12件大事之一,成立以主管交通的副盟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盟交通局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该工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工程质量,决定1997年全线贯通。该工程建设里程为70.45公里,1997年4月开工,1997年9月20日竣工。经有关部门验收为优良工程。工程总投资1 624万元,其中自治区交通厅200万元,盟交通局1 226.5万元,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197.5万元。9月30日,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举行隆重的海—东公路全线通车仪式,全盟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旗(市)通设公路。

    【对口山甘河大桥建成通车】  1997年10月15日,全盟最长的公路大桥——对口山甘河大桥建成通车。对口山甘河大桥位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的111国道。甘河上游有300多条河流汇入,水深流急,河西岸有数10万亩土地,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乃至全盟的粮食基地之一。多少年来这里的生产、生活物资以及农产品运出,完全依靠甘河渡口这唯一的通道,每年甘河农场支出近百万元维持渡口开支,且渡运能力有限,开、封河时与外界隔绝,严重制约着农场经济建设的发展。1995年,盟委、行署对对口山甘河大桥建设,批准立项,设计标准全长305.54米,桥面净宽7+2×0.75米,下部采用高桩承台实体墩,上部结构为30米预应力T梁,荷载汽—20、挂—100,总投资994万元,其中盟交通局投资604万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府投资40万元,甘河农场投资350万元。大桥于1996年5月10日正式开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呼伦贝尔盟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为争时间、抢进度,他们采取上、下部、引道、小预制件同时进行的方法,实施冬季施工,甚至春节期间照常进行冻结法开挖和片石采运,战胜洪水多次袭击造成的损失和贻误的工期,终于使工程于1997年10月8日通过工程验收,评为优良工程。

    【全盟交通企业扭亏增盈】  1997年,盟交通局根据全盟工业攻坚的总体要求,制定交通企业攻坚方案,把交通企业分类排队、突出重点、抓盈亏大户,坚持“一厂一策”的原则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对交通企业扭亏增盈确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通报扭亏增盈经营效果。盟设立客运发展基金,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和车辆更新速度。按照抓大放小、放开搞活的改革原则,对新左旗运输公司实行破产重组,由个人投入40%的股份,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起死回生。其它企业也采取不同形式改革和转制方式,调整部分领导班子,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全盟交通企业实现利润36.3万元。

    (呼伦贝尔盟交通局)

    【财政工作完成各项考核目标】  1997年,根据盟委下达的考核责任目标要求,盟财政局增补部分指标,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并制定考核办法对旗市实行目标考核。通过全盟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考核目标:财政总收入完成123 836万元,为预算的110.31%,比上年增加31 617万元,增长34.28%,超过实绩考核目标108 048万元14.37%;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3 651万元,为预算的101.24%,比上年增加3 260万元,增长10.7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 18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12%,比上年增加28 357万元,增长45.86%,超过实绩考核目标75 673万元19.18%;全盟财政支出完成156 438万元,为预算的100.27%,比上年增加28 245万元,增长22.03%。全盟财政收支相抵,累计结余966万元,比上年增加1 879万元,赤字旗市由上年5个增加到6个,赤字额6 760万元,比上年减少134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完成14 279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10 000万元42.79个百分点;教育经费支出23 161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18 879万元22.68个百分点;科技发展经费支出1 224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920万元33.04%;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6 413万元,超过实绩考核目标2 600万元1.5倍。在全面完成各项考核目标的基础上,财政工作实现“四个突破”: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由全区第四位升为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由全区第三位升为第二位;从1990年全盟财政收支相抵出现赤字以来,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在全区19个亿元旗县中,全盟有6个旗市财政收入超亿元,特别是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全部进入亿元旗。

    【加大农业投入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1997年,盟财政加大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年内全盟财政支农支出达14 279万元,比年初下达考核指标增加4 279万元,增长42.79%。全盟各级财政在经费安排上除保证农业事业活动外,加大对农牧业生产投入,1997年用于农牧业生产支出达5 502万元,其中:用于农业开发配套439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农牧区抗旱打井等支出890万元;扶持乡镇企业资金777万元;用于扶贫、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1 000万元;用于牧区草场改良及防灾抗灾支出820万元;造林及防火补助370万元。吸引集体投入和农牧民投工投劳折款1 200多万元,信贷资金700多万元。这些都积极地支持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张忠海)

    【树创活动】  1997年,呼伦贝尔盟邮电局按照“邮电服务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深入开展“树创”活动,制定6项服务承诺制度:1.电话装机,从用户交款到装机,平均时限不超过1个月;最长不超过2个月,超过3个月未装通的,从第4个月开始,逐月减收5%的初装费(另有协议的除外),移动电话(用户选号者除外),无线寻呼即买即通。2.电话移机,在营业区域内,用户从登记移机到移通电话不超过1个月,超过1个月未移通的,从第2个月开始免收基本月租费,不足1个月按1个月计算。3.电话障碍查修非电缆障碍24小时修复,电缆障碍72小时修复,最长不超过7天,超过7天免收当月基本月租费。4.城市楼房凡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规定条件的,自申请登记之日起1个月以内通邮。5.用户所订报刊短缺的,3日内补送,无法补送的15日内赔偿。6.邮件丢损查询期满2个月,属邮电部门责任的立即赔偿。1997年,呼伦贝尔盟邮电系统有2个服务窗口被评为自治区级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单位,有16个邮电服务窗口达到规范化服务标准。同时,把“树创”活动与“最佳四员”(营业员、投递员、话务员、线务员)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全盟邮电部门有35个单位被评为盟级青年文明号,全盟邮电服务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通信建设】  1997年,呼伦贝尔盟邮电局完成海拉尔至满洲里光缆传输工程,使全盟干线传输实现光纤化。完成海拉尔、鄂温克、阿荣旗、鄂伦春、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伊敏河邮电局共32 144门的市话扩容工程和30个户线工程。完成35项乡镇电话新建和改制扩容工程共25 408门,其中牙克石、根河、鄂伦春族自治旗市邮电局的通信在全盟率先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由地方政府投资1 000多万元,完成108个行政村的通话工程,建成7个电话乡、6个电话村。1997年,全盟159个乡镇实现乡乡通电话。全盟已有20个乡镇开通移动电话通信系统,50多个乡镇开办无线寻呼业务,开通海拉尔、满洲里两地可视会议电话系统,填补呼伦贝尔盟可视电话的空白。

    (赵春丽)

    【地方林业经济指标】  1997年,盟林业人工造林完成16.84万亩,飞播造林完成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30万株,商品材产量57万立方米。全系统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16%,综合利用年产值5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净利润900万元,是上年的15倍,实现育林基金3 821万元,实现税金1 821万元;人均收入2 450元,个别林业局已超过3 000元。在造林工作中,针对呼盟1997年异常干旱的实际情况,地方林业采取有效措施:1.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协调,强化领导,逐级签订造林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盟行署与各旗市签订造林责任状,旗市与各乡镇(苏木)签订责任状,任务逐级分解。同时各级林业部门抓“任务、地块、苗木、责任和造林技术”等具体工作,派人蹲点,现场指导检查。2.大力推广应用保湿剂、生根粉以及其他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科技含量和造林成活率。山沙“两区”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1.扎兰屯市成吉思汗农田防护林建设示范基地项目已确立启动。2.呼伦贝尔盟和海拉尔市共建绿化海市北山8 000亩区域治理项目开始实施。3.鄂温克族自治旗樟子松63万亩沙带封育区的治理正加紧进行。4.陈巴尔虎旗哈日干图1 000亩区域的治沙生态建设已列入当地政府的工作计划。5.扎兰屯市东山4 000亩水土流失区域治理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治理在计划之中。6.阿荣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制定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水土流失地区治理规划和方案。呼伦贝尔盟“两区”治理总体规划已完成,治理工作在全盟逐步展开。

    【资源保护】  在防火工作中,1997年共召开五次防火工作会议,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防火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1997年,除绰尔局引发的“5·2”大火外,全盟森林过火面积为14公顷,是近几年中过火面积最少的一年。在依法治林工作中,结合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开展林业专项斗争,有效地保卫林业合法权益,整治木材市场经营秩序。通过广播、电视宣传600多次,树标牌、标语近1 200块,发放宣传单1.3万多张、法规单行本500多册、图解200余张,出动执法车辆38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 800多人次,清理乱占林地5万多亩,收缴罚款20多万元,处理各类犯罪人员100多人次。在森林病防治工作中,全盟实行目标化管理,“四率”指标全部完成自治区任务:发生面积为53.2万亩,发生率为1.17%,防治面积38.2万亩,防治率为71.8%,监测面积3 150万亩,监测率为69%,产地检测率为92%。

    【税收稽查】  1997年,全盟各级国税机关从狠抓贯彻稽查工作规程,加强稽查队伍建设和严格稽查办案入手,进一步加大稽查工作力度:1.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税务机关认真按照选案、稽查、审理、执行4个职能分离的要求,结合全盟各地实际确定“四、三、二”环节稽查内设机构模式,即对人、财、物条件比较成熟的单位分设4个科(股);人员较少,税源相对分散的单位设稽查、选案审理和执行股;在人员少,税收任务少的单位设选案审理、稽查执行股,做到选案的不查案、查案的不定案、定案的不执行,并建立和完善稽查工作运行程序、规章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等,使稽查检查工作日益规范。2.稽查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国税机关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克服困难,不断充实稽查力量,到12月末全盟共配备稽查干部349人,占全系统总人数的45.5%。全盟还狠抓稽查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考试及业务技能比赛等,组织稽查干部全面系统地学习《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计算机知识。1997年,全盟共举办稽查业务培训班29期,其中全盟集中培训办班2期,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8次,参加485人次。3.稽查办案成效显著。各级国税稽查部门根据征管改革的要求,日常检查着重对欠税企业、异常申报企业等开展稽查,同时对举报案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稽查。在稽查过程中切实做到稽查程序、处理决定、文书书写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税收保全措施。1997年全盟国税系统共稽查纳税户11 355户,占总户数的52.04%;检查一般纳税人企业865户,占总户数的62%;全盟检查出有问题户2 268户,占已稽查户数的19.9%;结案2 123户,结案率93.6%;查补税款、滞纳金和罚款2 929.5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67.4%;清理欠税1 492万元。

    【税法宣传】  1997年,全盟国税机关改革传统的宣传方式,注重日常宣传,不搞集中大规模活动,力求形式新颖,保证宣传效果。各地突出舆论引导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面。据统计,1997年,全盟国税干部在国家级、省级、盟级、旗市级新闻媒体上分别刊播发稿件7、39、90、112件。由呼伦贝尔盟国税局举办、税企同台演出的“税收与文明”演唱会,把税收宣传活动推向高潮。同时在“税宣月”中,盟税务局还在《中国税务报》、《呼伦贝尔日报》上刊登全盟税收大户名单。由盟税务局组稿,《草原税务》杂志社编辑的“呼盟国税局专号”于1997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各地结合实际通过税收宣讲、举办税法讲座、上街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使税收政策、法规知识进一步深入人心,公民税法意识有新的提高。

    (张雪萍)

    【文艺创作】  1997年,全盟专业、业余艺术创作人员共创作大型歌舞剧、话剧、音乐舞蹈诗及音乐、舞蹈、小品等89件。1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元旦、春节为基层农牧民、军营哨所演出167场,全年送戏下乡306场。全盟文化团体至12月5日完成演出969场。在自治区第四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情韵》和盟歌舞团创作的乐曲《蒙古骑手》,舞蹈《花节儿》等3项作品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向全区第五届舞蹈(独、双、三人舞)比赛选送4个节目,获编舞二等奖2个,表演二等奖1个,作曲二等奖1个,表演三等奖3个,作曲三等奖1个,优秀编舞奖2个。其中3个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全国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并获5个三等奖和1个优秀奖。呼伦贝尔盟话剧团新编排《在那座丰碑下》和《英民桥》两部话剧,在盟和黑龙江省演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在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乌兰牧骑建立40周年之际,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等4个乌兰牧骑参加自治区优秀乌兰牧骑调演(即自治区第二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调演)获得成功。同时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国十佳乌兰牧骑,鄂伦春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3个乌兰牧骑被评为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呼伦贝尔盟赴呼和浩特市参加大庆演出的4个乌兰牧骑和盟歌舞团的演职人员代表全盟在大庆开幕入场式上表演行进民族舞蹈,获大庆组委会授予的优秀组织奖。在大庆会场“那达慕浩特”设立4个蒙古艾力举办大庆消夏晚会,表演新鲜精彩,获大庆组委会授予的优秀艾力称号。

    (柏  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