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武川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刘志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新

        县      长:李有山

        县政协主席:于海生

    【概况】  武川于民国元年(1912)改厅为县,时县境面积2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四子王旗乌兰花、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卓资县旗下营等地。1938年9月,八路军抗日支队挺进大青山,翌年,将县境一分为四:武归县、归武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在本县设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50年、1958年两次区划变动,析出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定为今县境。1958年3月至1995年12月,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96年1月,划归呼和浩特市辖。80年代以来,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实施龙型经济发展战略。城乡建设、山老区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1997年,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为经济建设的重心,采取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扶贫扶本等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宏观调控,全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工农业总产值8.80亿元,同比增长5.37%;财政收入2 258万元,同比增长13.75%;年末人口171 244人,同比增长0.5%。

    农业  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122 821吨,比上年增长0.15%。6月末牲畜总头数623 120头(只),全年大小畜出栏率44.4%,农民收入中30%来自牧业。新造林合格面积10.05万亩,育苗298亩,“四旁”植树43万株,年末实有林面积96.11万亩,比上年增长11%。马铃薯形成本县特色产品,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可靠载体。农业总产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4 553千瓦;化肥使用量3 860吨(折纯),比上年增长19.7%;农村用电量1 303.4万度,比上年增长18.19%;保灌面积11.9万亩,比上年增长21.38%。

    工业  1997年,工业总产值5.1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10%。乡及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5 0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1%。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32家,占转制面的50%,其中全面完成转制任务的20家,占市政府下达指标的62.5%。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县以个体运输业为主的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87万吨,比上年增长43.72%;货运周转量1 820万吨,比上年增长45.46%;客运量30万人,比上年增长52.21%;客运周转量1 8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2.44%。邮电业务总量268万元,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406和140户,比上年增长192.09%和241.46%。电话3 292部,其中居民住宅电话2 342部,比上年增长15.83%。

    商业  199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在商品流转中,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零售额为4 2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占全部零售的39.9%。批发零售贸易的零售总额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9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8%;制造业3 231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它零售额628万元,比上年下降12.0%。

    教育文化卫生  1997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5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小学125所。在学校生总数24 167人,比上年增长6.8%。在校学生中,普通中学生8 662人,比上年增长5.48%;职业中学生345人,比上年下降83.3%;小学生15 160人,比上年增长1.3%。小学入学率99.86%,比上年上升0.26个百分点。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 109户,可收看17套电视节目,比上年增加5套。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病床309张,卫生技术人员556人,其中医生385人。人口出生率12.57‰,自然增长率8‰,分别比上年上升0.07和2.6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 608元,比上年增长11.1%。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 877元,比上年增长21.5%。农村居民均住房11.9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7平方米,比“八五”期末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乡镇企业】  1997年底,全县以铁、黄金、腐植酸钠、石灰石、马铃薯、绒毛、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到7 383家,年总产值14.6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实际入库税金754.5万元,比上年纯增178.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89.3%,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5家,50万元以上的有近百家。

    【薯工商一条龙】  1991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组建以“种植、加工、销售马铃薯为产业链条”的薯工商一条龙。经连续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薯龙”经济已基本成型,形成种植有基地、加工有企业、销售有市场的格局。围绕马铃薯的开发加工,当年在可可以力更镇金三角开发区建立马铃薯集团总公司,下辖5个分公司,加上社会零散加工,年加工马铃薯能力1亿公斤。1997年,全县种植马铃薯38.7万亩,总产近4亿公斤,除1.5亿公斤外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1亿公斤农民留作自用外,其余全部进行深加工。仅销售鲜薯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50元,其中8个基地乡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武川土豆”正加紧实现商标化,向进一步开发土豆资源、提高知名度、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

    【存在问题】  1.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脆弱,不能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时很难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2.工商企业改革步履艰难,下岗人员增加。3.扶贫济困任务相当艰巨,部分农民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职工、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偏低。4.财政矛盾突出。

    (郭自刚  刘耀冰  王有根  郭建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武川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刘志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新

        县      长:李有山

        县政协主席:于海生

    【概况】  武川于民国元年(1912)改厅为县,时县境面积2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四子王旗乌兰花、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卓资县旗下营等地。1938年9月,八路军抗日支队挺进大青山,翌年,将县境一分为四:武归县、归武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在本县设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50年、1958年两次区划变动,析出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定为今县境。1958年3月至1995年12月,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96年1月,划归呼和浩特市辖。80年代以来,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实施龙型经济发展战略。城乡建设、山老区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1997年,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为经济建设的重心,采取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扶贫扶本等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宏观调控,全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工农业总产值8.80亿元,同比增长5.37%;财政收入2 258万元,同比增长13.75%;年末人口171 244人,同比增长0.5%。

    农业  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122 821吨,比上年增长0.15%。6月末牲畜总头数623 120头(只),全年大小畜出栏率44.4%,农民收入中30%来自牧业。新造林合格面积10.05万亩,育苗298亩,“四旁”植树43万株,年末实有林面积96.11万亩,比上年增长11%。马铃薯形成本县特色产品,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可靠载体。农业总产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4 553千瓦;化肥使用量3 860吨(折纯),比上年增长19.7%;农村用电量1 303.4万度,比上年增长18.19%;保灌面积11.9万亩,比上年增长21.38%。

    工业  1997年,工业总产值5.1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10%。乡及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5 0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1%。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32家,占转制面的50%,其中全面完成转制任务的20家,占市政府下达指标的62.5%。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县以个体运输业为主的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87万吨,比上年增长43.72%;货运周转量1 820万吨,比上年增长45.46%;客运量30万人,比上年增长52.21%;客运周转量1 8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2.44%。邮电业务总量268万元,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406和140户,比上年增长192.09%和241.46%。电话3 292部,其中居民住宅电话2 342部,比上年增长15.83%。

    商业  199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在商品流转中,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零售额为4 2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占全部零售的39.9%。批发零售贸易的零售总额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9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8%;制造业3 231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它零售额628万元,比上年下降12.0%。

    教育文化卫生  1997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5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小学125所。在学校生总数24 167人,比上年增长6.8%。在校学生中,普通中学生8 662人,比上年增长5.48%;职业中学生345人,比上年下降83.3%;小学生15 160人,比上年增长1.3%。小学入学率99.86%,比上年上升0.26个百分点。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 109户,可收看17套电视节目,比上年增加5套。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病床309张,卫生技术人员556人,其中医生385人。人口出生率12.57‰,自然增长率8‰,分别比上年上升0.07和2.6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 608元,比上年增长11.1%。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3 877元,比上年增长21.5%。农村居民均住房11.9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7平方米,比“八五”期末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乡镇企业】  1997年底,全县以铁、黄金、腐植酸钠、石灰石、马铃薯、绒毛、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到7 383家,年总产值14.6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实际入库税金754.5万元,比上年纯增178.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89.3%,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5家,50万元以上的有近百家。

    【薯工商一条龙】  1991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组建以“种植、加工、销售马铃薯为产业链条”的薯工商一条龙。经连续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薯龙”经济已基本成型,形成种植有基地、加工有企业、销售有市场的格局。围绕马铃薯的开发加工,当年在可可以力更镇金三角开发区建立马铃薯集团总公司,下辖5个分公司,加上社会零散加工,年加工马铃薯能力1亿公斤。1997年,全县种植马铃薯38.7万亩,总产近4亿公斤,除1.5亿公斤外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1亿公斤农民留作自用外,其余全部进行深加工。仅销售鲜薯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50元,其中8个基地乡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武川土豆”正加紧实现商标化,向进一步开发土豆资源、提高知名度、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

    【存在问题】  1.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脆弱,不能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时很难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2.工商企业改革步履艰难,下岗人员增加。3.扶贫济困任务相当艰巨,部分农民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职工、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偏低。4.财政矛盾突出。

    (郭自刚  刘耀冰  王有根  郭建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