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科教文卫体

1998卷

  • 新闻出版
  •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名录】

        局    长:杭桂林(蒙古族)

        副 局 长:石玉平

                 吴团英(达斡尔族)

        纪检组长:邵  鸥(女)

    【概况】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文教部下设编译处、社会教育处和内蒙古日报社,分别负责蒙古文教科书、扫盲课本、通俗读物和政治读物的编辑出版。1951年1月,以编译处、社会教育处为基础,在张家口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设二室一处,工作人员56名。由内蒙古日报社社长勇夫兼任局长。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包括蒙古文课本在内的图书。1952年6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成立,新闻出版局的业务工作移交出版社,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部设新闻出版处。1954年1月,蒙绥合并后,自治区人民政府曾着手组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版处。同年12月,国务院发出文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属新闻出版处(室)应即归并到文化局(处)”。因此,筹备中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未能成立,自治区文化局承担起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职能。1960年3月19日,内蒙古党委第286次常委会会议决定:“同意把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由自治区文化局分出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直属局,管理报刊、出版、印刷、图书发行等行政业务,并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新华书店、内蒙古印刷厂作为它的直属单位。”1960年7月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下设报刊处、印刷发行处、办公室,编制30人。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师海云兼任新闻出版局局长及党组书记。年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决定,新闻出版局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保留20名行政编制。下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总编室、计划财务处、报刊管理处、出版发行处,定员80人。1962年4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被撤销,管理职能仍归自治区文化局。1966年6月,自治区文化局成立毛主席著作印制办公室,1967年3月,该办公室更名为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隶属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1971年前,该办公室既是编辑出版机构,又是出版行政管理机构。1971年10月,又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出版局。1977年12月,更名为自治区出版事业管理局。1978年初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下属企事业单位10个。1983年机构改革中,自治区出版事业管理局与文化局合并,组建自治区文化厅,文化厅内设出版发行处和印刷管理处,承担出版管理业务。1987年按照党中央在各省建立新闻出版局的批示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筹建领导小组。1988年4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立,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全区新闻出版工作的行政机构,下设9个处室,编制40人,下属10个企事业单位。1996年4月,设内蒙古新闻出版培训中心,为新闻出版局直属事业单位。

        1997年,自治区已建成1个综合图书出版社和6个专业图书出版社,年出书能力达到1 000种以上。至1997年底,全区各图书出版社累计出书30 565种。全区现有公开发行的报纸50种,公开发行的期刊141种。全区各类印刷企业发展到近千家,其中书刊定点和领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85家。电子分色制版、激光照排、高速多彩色印刷和装订联动技术已广泛应用,有的印刷企业已开始配备使用联网桌面系统,印刷种类日趋齐全,印刷能力不断提高。全区书报刊发行形成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网点遍布城市、农村、牧区的格局。新华书店系统有98个书店,637个发行网点,其中,科技、少儿、课本、古旧等专业门市部各1处,外文书店还有2个发行网点,全区县以下发行网点351个。全行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系统现有11个直属企事业单位,职工5 990人,资产达4.79亿元。

    【蒙古文书报刊】  1997年,自治区有蒙古文报纸16种,蒙古文期刊47种。每年出版蒙古文图书200种左右。至1997年,共出版蒙古文图书17 234种。除基本满足区内读者需求外,还向蒙古族聚居的其它省区发行,并有上千种蒙古文图书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自治区通过不懈努力,建立健全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的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蒙文教材出版体系,填补中国蒙古族教育出版史上的空白。进入90年代以来,蒙古文书报刊出版工作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版量一度呈下降趋势。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协调各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1996年,蒙古文图书出版量下降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1997年,全区共出版蒙古文图书207种。

    【图书出版】  严把图书导向关,健全和完善选题论证制度、重大选题报批制度,严格执行三审制。对蒙文图书出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出版蒙文图书752种,扭转蒙文图书出版一度下滑的趋势,进一步维护内蒙古自治区蒙文出版物出版中心的地位。完成《今日内蒙古》(13卷)等3种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图书出版任务,安排出版《蒙古民俗百科全书》(经济卷)等6种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有33种蒙汉文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等13种图书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获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蒙医药史概略》(蒙古文)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论著一等奖,《江格尔黄四国》(蒙古文)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二等奖。图书重版率达37.4%,创历年最高水平。对7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20种图书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品以上15种(合格品8种,良好品4种,优质品3种),占被检查图书的75%,不合格品5种,占被检查图书的25%。颁布施行《内蒙古版图书编校质量奖惩办法》。召开1998年图书选题论证会,确定重点图书选题47种,通过《内蒙古图书奖评奖办法》。制定《关于实施出版联合的暂行办法》,全区7家图书出版社和内蒙古画报社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出版联合,实行以图书出版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基础的多层次的联合运作。在1997年度全国出版社年检中,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被评为良好出版社,其余5家出版社全部通过年检。国家新闻出版署捐赠6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立自治区出版奖励基金。 

    【报纸期刊】  严格执行报刊年检制度,对全区书报刊进行年度核验工作。制定治散治滥方案并开始组织实施,压缩正式报纸14种、期刊7种,内部报纸101种、期刊173种,顺利完成新闻出版署确定的治理目标。至1997年底,全区报刊总数由1996年的749种减到454种。对全区报刊质量抽查3次,平均合格率为75.75%,报刊质量比上年有较大提高。设立《内蒙古电视报》盟市专版,促进规模经营。组织50家期刊参加1997年羊城期刊文化周活动。有28种期刊和近百篇新闻、理论作品在区内外获奖,其中,《内蒙古画报》在全国画报首届评奖中,获得5项奖励。《身边科学》(蒙文版)、《内蒙古医学杂志》等5种期刊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三等奖。《内蒙古日报》发表的《种树种到联合国》一文,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自治区新闻界在新闻作品最高奖项中金牌零的突破。 

    【印刷发行】  严格执行书报刊印刷许可证制度,对全区领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核验工作。有33种图书被评为署优产品。中小学教材的总体印制质量有所提高。理顺教辅读物的发行渠道,确保学生课本做到课前到书。成功举办第四届八省区蒙文图书展销订货会,展出蒙文图书1 037种,订货码洋接近前三届总和。组团参加“第八届全国书市”,新华书店订货码洋达450万元。整顿书刊二级批发市场,将自治区57家书刊二级批发单位整顿压缩到新闻出版署核定的20个总量指标内,书刊二级批发单位全部实现规范运作。建立2个“国家常备图书定点销售单位”。除课本以外的图书销售额达2.38亿元。

    【版权管理】  加强版权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为参加自治区报刊主编培训班、书报刊印刷企业厂长培训班的207人讲授版权保护知识。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稿意见座谈会,结合民族地区出版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开展音乐作品著作权代理工作,开展报刊作品稿酬收转工作。受理自愿登记作品5种,接待版权法律咨询146人次。加大版权行政执法力度,自治区版权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多次配合,对书刊、音像制品市场进行检查,全年收缴侵权盗版书刊4 060册,音像制品815盘(盒)。受理版权案件16起,结案15起。积极筹建内蒙古版权保护协会的成立工作。

    【队伍建设】  自治区新闻出版培训中心举办5期期刊主编、印刷厂厂长、新华书店经理岗位培训班,使270多人接受培训后持证上岗。开展行业技术工人等级岗位培训考核工作,培训考核印刷、发行行业技术工人1 400余各。全区出版系列高评委员会评定1997年度职称,57人晋升高级职称,45人晋升中级职称。自治区新华书店广泛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业务知识技能大赛中,有4人进入复赛,有1人在单项决赛中获第一名。新华书店赤峰分店许兵兵,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劳动模范,新华书店巴彦淖尔盟分店袁桂玲、新华书店鄂托克前旗支店其木格获中国书刊发行奖。

    【实施草原书屋工程】  作为响应“送书下乡”活动、实施“知识工程”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制定《“草原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全区新闻出版行业的7家出版社,98家新华书店,2家外文书店,50家报社,141家期刊社,于1997年10月,在千里草原启动“草原书屋”工程,长期坚持向农村牧区免费赠送书报刊,将在农村牧区的中小学校、文化站、图书室、科技站、业余党校、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建立300多个“书屋”,每年可送6 000多册图书、191种报刊下乡。1997年,各单位选点已达392个,远远超过方案规定建立318个书报刊赠送点的要求。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区各级新华书店为“草原书屋”工程捐书1.2万余册,价值7.3万余元。有的单位在完成规定的选点任务之外,还主动扩大选点范围和数量,如《党建与人才》杂志社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中各确定1所苏木、乡、镇业余党校为赠送点,每月捐赠每期杂志101份。时代风纪杂志社也主动申请向全区所有旗县各赠送1份书刊。新华书店巴彦淖尔盟分店积极响应“草原书屋”工程活动,分两次向巴彦淖尔盟临河市古城乡希望小学、新丰乡中学赠送图书,帮助他们组建学校图书室,捐赠图书341册,价值2 178元,捐赠现金1 000元,并决定从1998年起对古城乡希望小学一年级的13名特困生免费供应课本至小学毕业。这两所学校分别向巴彦淖尔盟分店赠匾和写感谢信致谢“新华人”。同时,“草原书屋”工程也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海称“草原书屋”工程是全面推动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草原书屋”工程列入“’98文化之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它明确写入自治区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草原书屋”工程已成为自治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自治区新华书店成立50周年】  1997年9月1日,是自治区新华书店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自治区新华书店已由建店初期的4处图书销售网点、3名工作人员发展为集人、财、物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发行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以自治区新华书店为核心层,各分支店为紧密层,实行分级管理,全区各分支店均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1997年,自治区新华书店配置的设备有营业、书库、办公等用房15万多平方米,各型机动车辆162台,各型微机31台。在微机电算化应用方面,自治区店实现业务、储运的微机联网,书业中心实现销售等业务活动的微机管理,各分店实现财务统计、会计报表的微机汇总。设有分店12个,支店85个,销售网点192处,经代销点445处,固定资产1.29亿元。在岗职工3 385人。1997年,农牧区图书销售达2 640.66万元,旗县以下农牧区流供额为141.82万元。1997年,自治区新华书店有“最佳门市部”15个。在97个分支店中有2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2个盟市级文明单位,53个旗县级文明单位。在自治区新华书店建店50周年店庆期间,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题词祝贺,布赫的题词是:“传播精神文明,鼓舞读者奋进。”刘云山的题词是:“为内蒙古的繁荣发展服务。”刘明祖的题词是:“致力出版发行事业,为宣传鼓舞团结人民作贡献。”于友先的题词是:“塞上新槐市,草原飘书香。”同时,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两省区出版界举行交流会、研讨活动,并向贫困地区学校赠书。

    【精神文明建设】  制定《内蒙古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管理办法》,召开全区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命名大会,命名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等10个单位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10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向全区新闻出版行业各单位发出倡议:大力开展“树文明新风,创文明行业”活动。召开学习《出版管理条例》和《印刷业管理条例》座谈会。圆满地完成迎庆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3件大事的宣传报道任务。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内蒙古少儿出版社《纳荷芽》编辑部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在全区发行行业开展表彰8个“十佳”活动。表彰奖励1996年在国内外获重大奖项的部分优秀书刊和先进个人。

    【经济效益】  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使直属单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1个直属单位实现利润总额为1996年的482%,实现各种税金3 048万元,新华书店销发货码洋突破7亿元大关,局直属5个出版社继1996年消除经营性亏损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唯一亏损单位民族印刷厂也实现减亏200万元的目标。

    【对外交流与合作】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苏日格勒图作为中国印刷代表团成员,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六届世界印刷大会,随后又率团赴蒙古国洽谈图书进出口业务。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潘玉英随中国版权研究会出访团,赴台湾就两岸版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行研讨和交流。接待台湾水产出版社社长赖春福来访,并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就版权贸易及合作事宜进行座谈。

    【存在问题】  自治区的出版业虽然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在整体上与其它省市区相比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有些方面的差距甚至还在进一步拉大。作为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音像出版对于自治区来说还是非常薄弱的一块,特别是电子出版还属空白。印刷企业的整体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蒙文出版物编排软件的开发远远不如汉文软件开发的快,发行网点的分布不够平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边远地区发行网点建设迟迟上不去。书报刊整体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特别是蒙文书报刊受读者人数的影响,发行量逐年减少。蒙文图书出书品种也呈下降趋势,尽管这两年通过努力情况有所好转,但年出版蒙文图书品种也只相当于80年代的平均水平。只能依靠财政补贴的蒙文书报刊出版单位,由于经费补贴严重不足,频频出现难以为继的现象。

    (刘通午 赵剑平 赵云东 赵连平 王颖中)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新闻出版
  •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名录】

        局    长:杭桂林(蒙古族)

        副 局 长:石玉平

                 吴团英(达斡尔族)

        纪检组长:邵  鸥(女)

    【概况】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文教部下设编译处、社会教育处和内蒙古日报社,分别负责蒙古文教科书、扫盲课本、通俗读物和政治读物的编辑出版。1951年1月,以编译处、社会教育处为基础,在张家口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设二室一处,工作人员56名。由内蒙古日报社社长勇夫兼任局长。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包括蒙古文课本在内的图书。1952年6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成立,新闻出版局的业务工作移交出版社,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部设新闻出版处。1954年1月,蒙绥合并后,自治区人民政府曾着手组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版处。同年12月,国务院发出文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属新闻出版处(室)应即归并到文化局(处)”。因此,筹备中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未能成立,自治区文化局承担起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职能。1960年3月19日,内蒙古党委第286次常委会会议决定:“同意把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由自治区文化局分出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直属局,管理报刊、出版、印刷、图书发行等行政业务,并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新华书店、内蒙古印刷厂作为它的直属单位。”1960年7月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下设报刊处、印刷发行处、办公室,编制30人。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师海云兼任新闻出版局局长及党组书记。年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决定,新闻出版局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保留20名行政编制。下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总编室、计划财务处、报刊管理处、出版发行处,定员80人。1962年4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被撤销,管理职能仍归自治区文化局。1966年6月,自治区文化局成立毛主席著作印制办公室,1967年3月,该办公室更名为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隶属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1971年前,该办公室既是编辑出版机构,又是出版行政管理机构。1971年10月,又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出版局。1977年12月,更名为自治区出版事业管理局。1978年初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下属企事业单位10个。1983年机构改革中,自治区出版事业管理局与文化局合并,组建自治区文化厅,文化厅内设出版发行处和印刷管理处,承担出版管理业务。1987年按照党中央在各省建立新闻出版局的批示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筹建领导小组。1988年4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立,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全区新闻出版工作的行政机构,下设9个处室,编制40人,下属10个企事业单位。1996年4月,设内蒙古新闻出版培训中心,为新闻出版局直属事业单位。

        1997年,自治区已建成1个综合图书出版社和6个专业图书出版社,年出书能力达到1 000种以上。至1997年底,全区各图书出版社累计出书30 565种。全区现有公开发行的报纸50种,公开发行的期刊141种。全区各类印刷企业发展到近千家,其中书刊定点和领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85家。电子分色制版、激光照排、高速多彩色印刷和装订联动技术已广泛应用,有的印刷企业已开始配备使用联网桌面系统,印刷种类日趋齐全,印刷能力不断提高。全区书报刊发行形成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网点遍布城市、农村、牧区的格局。新华书店系统有98个书店,637个发行网点,其中,科技、少儿、课本、古旧等专业门市部各1处,外文书店还有2个发行网点,全区县以下发行网点351个。全行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系统现有11个直属企事业单位,职工5 990人,资产达4.79亿元。

    【蒙古文书报刊】  1997年,自治区有蒙古文报纸16种,蒙古文期刊47种。每年出版蒙古文图书200种左右。至1997年,共出版蒙古文图书17 234种。除基本满足区内读者需求外,还向蒙古族聚居的其它省区发行,并有上千种蒙古文图书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自治区通过不懈努力,建立健全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的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蒙文教材出版体系,填补中国蒙古族教育出版史上的空白。进入90年代以来,蒙古文书报刊出版工作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版量一度呈下降趋势。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协调各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1996年,蒙古文图书出版量下降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1997年,全区共出版蒙古文图书207种。

    【图书出版】  严把图书导向关,健全和完善选题论证制度、重大选题报批制度,严格执行三审制。对蒙文图书出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出版蒙文图书752种,扭转蒙文图书出版一度下滑的趋势,进一步维护内蒙古自治区蒙文出版物出版中心的地位。完成《今日内蒙古》(13卷)等3种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图书出版任务,安排出版《蒙古民俗百科全书》(经济卷)等6种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有33种蒙汉文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等13种图书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获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蒙医药史概略》(蒙古文)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论著一等奖,《江格尔黄四国》(蒙古文)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二等奖。图书重版率达37.4%,创历年最高水平。对7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20种图书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品以上15种(合格品8种,良好品4种,优质品3种),占被检查图书的75%,不合格品5种,占被检查图书的25%。颁布施行《内蒙古版图书编校质量奖惩办法》。召开1998年图书选题论证会,确定重点图书选题47种,通过《内蒙古图书奖评奖办法》。制定《关于实施出版联合的暂行办法》,全区7家图书出版社和内蒙古画报社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出版联合,实行以图书出版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基础的多层次的联合运作。在1997年度全国出版社年检中,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被评为良好出版社,其余5家出版社全部通过年检。国家新闻出版署捐赠6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立自治区出版奖励基金。 

    【报纸期刊】  严格执行报刊年检制度,对全区书报刊进行年度核验工作。制定治散治滥方案并开始组织实施,压缩正式报纸14种、期刊7种,内部报纸101种、期刊173种,顺利完成新闻出版署确定的治理目标。至1997年底,全区报刊总数由1996年的749种减到454种。对全区报刊质量抽查3次,平均合格率为75.75%,报刊质量比上年有较大提高。设立《内蒙古电视报》盟市专版,促进规模经营。组织50家期刊参加1997年羊城期刊文化周活动。有28种期刊和近百篇新闻、理论作品在区内外获奖,其中,《内蒙古画报》在全国画报首届评奖中,获得5项奖励。《身边科学》(蒙文版)、《内蒙古医学杂志》等5种期刊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三等奖。《内蒙古日报》发表的《种树种到联合国》一文,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自治区新闻界在新闻作品最高奖项中金牌零的突破。 

    【印刷发行】  严格执行书报刊印刷许可证制度,对全区领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核验工作。有33种图书被评为署优产品。中小学教材的总体印制质量有所提高。理顺教辅读物的发行渠道,确保学生课本做到课前到书。成功举办第四届八省区蒙文图书展销订货会,展出蒙文图书1 037种,订货码洋接近前三届总和。组团参加“第八届全国书市”,新华书店订货码洋达450万元。整顿书刊二级批发市场,将自治区57家书刊二级批发单位整顿压缩到新闻出版署核定的20个总量指标内,书刊二级批发单位全部实现规范运作。建立2个“国家常备图书定点销售单位”。除课本以外的图书销售额达2.38亿元。

    【版权管理】  加强版权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为参加自治区报刊主编培训班、书报刊印刷企业厂长培训班的207人讲授版权保护知识。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稿意见座谈会,结合民族地区出版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开展音乐作品著作权代理工作,开展报刊作品稿酬收转工作。受理自愿登记作品5种,接待版权法律咨询146人次。加大版权行政执法力度,自治区版权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多次配合,对书刊、音像制品市场进行检查,全年收缴侵权盗版书刊4 060册,音像制品815盘(盒)。受理版权案件16起,结案15起。积极筹建内蒙古版权保护协会的成立工作。

    【队伍建设】  自治区新闻出版培训中心举办5期期刊主编、印刷厂厂长、新华书店经理岗位培训班,使270多人接受培训后持证上岗。开展行业技术工人等级岗位培训考核工作,培训考核印刷、发行行业技术工人1 400余各。全区出版系列高评委员会评定1997年度职称,57人晋升高级职称,45人晋升中级职称。自治区新华书店广泛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业务知识技能大赛中,有4人进入复赛,有1人在单项决赛中获第一名。新华书店赤峰分店许兵兵,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劳动模范,新华书店巴彦淖尔盟分店袁桂玲、新华书店鄂托克前旗支店其木格获中国书刊发行奖。

    【实施草原书屋工程】  作为响应“送书下乡”活动、实施“知识工程”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制定《“草原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全区新闻出版行业的7家出版社,98家新华书店,2家外文书店,50家报社,141家期刊社,于1997年10月,在千里草原启动“草原书屋”工程,长期坚持向农村牧区免费赠送书报刊,将在农村牧区的中小学校、文化站、图书室、科技站、业余党校、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建立300多个“书屋”,每年可送6 000多册图书、191种报刊下乡。1997年,各单位选点已达392个,远远超过方案规定建立318个书报刊赠送点的要求。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区各级新华书店为“草原书屋”工程捐书1.2万余册,价值7.3万余元。有的单位在完成规定的选点任务之外,还主动扩大选点范围和数量,如《党建与人才》杂志社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中各确定1所苏木、乡、镇业余党校为赠送点,每月捐赠每期杂志101份。时代风纪杂志社也主动申请向全区所有旗县各赠送1份书刊。新华书店巴彦淖尔盟分店积极响应“草原书屋”工程活动,分两次向巴彦淖尔盟临河市古城乡希望小学、新丰乡中学赠送图书,帮助他们组建学校图书室,捐赠图书341册,价值2 178元,捐赠现金1 000元,并决定从1998年起对古城乡希望小学一年级的13名特困生免费供应课本至小学毕业。这两所学校分别向巴彦淖尔盟分店赠匾和写感谢信致谢“新华人”。同时,“草原书屋”工程也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海称“草原书屋”工程是全面推动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草原书屋”工程列入“’98文化之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它明确写入自治区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草原书屋”工程已成为自治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自治区新华书店成立50周年】  1997年9月1日,是自治区新华书店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自治区新华书店已由建店初期的4处图书销售网点、3名工作人员发展为集人、财、物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发行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以自治区新华书店为核心层,各分支店为紧密层,实行分级管理,全区各分支店均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1997年,自治区新华书店配置的设备有营业、书库、办公等用房15万多平方米,各型机动车辆162台,各型微机31台。在微机电算化应用方面,自治区店实现业务、储运的微机联网,书业中心实现销售等业务活动的微机管理,各分店实现财务统计、会计报表的微机汇总。设有分店12个,支店85个,销售网点192处,经代销点445处,固定资产1.29亿元。在岗职工3 385人。1997年,农牧区图书销售达2 640.66万元,旗县以下农牧区流供额为141.82万元。1997年,自治区新华书店有“最佳门市部”15个。在97个分支店中有2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2个盟市级文明单位,53个旗县级文明单位。在自治区新华书店建店50周年店庆期间,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题词祝贺,布赫的题词是:“传播精神文明,鼓舞读者奋进。”刘云山的题词是:“为内蒙古的繁荣发展服务。”刘明祖的题词是:“致力出版发行事业,为宣传鼓舞团结人民作贡献。”于友先的题词是:“塞上新槐市,草原飘书香。”同时,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两省区出版界举行交流会、研讨活动,并向贫困地区学校赠书。

    【精神文明建设】  制定《内蒙古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管理办法》,召开全区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命名大会,命名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等10个单位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10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向全区新闻出版行业各单位发出倡议:大力开展“树文明新风,创文明行业”活动。召开学习《出版管理条例》和《印刷业管理条例》座谈会。圆满地完成迎庆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3件大事的宣传报道任务。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内蒙古少儿出版社《纳荷芽》编辑部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在全区发行行业开展表彰8个“十佳”活动。表彰奖励1996年在国内外获重大奖项的部分优秀书刊和先进个人。

    【经济效益】  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使直属单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1个直属单位实现利润总额为1996年的482%,实现各种税金3 048万元,新华书店销发货码洋突破7亿元大关,局直属5个出版社继1996年消除经营性亏损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唯一亏损单位民族印刷厂也实现减亏200万元的目标。

    【对外交流与合作】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苏日格勒图作为中国印刷代表团成员,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六届世界印刷大会,随后又率团赴蒙古国洽谈图书进出口业务。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潘玉英随中国版权研究会出访团,赴台湾就两岸版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行研讨和交流。接待台湾水产出版社社长赖春福来访,并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就版权贸易及合作事宜进行座谈。

    【存在问题】  自治区的出版业虽然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在整体上与其它省市区相比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有些方面的差距甚至还在进一步拉大。作为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音像出版对于自治区来说还是非常薄弱的一块,特别是电子出版还属空白。印刷企业的整体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蒙文出版物编排软件的开发远远不如汉文软件开发的快,发行网点的分布不够平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边远地区发行网点建设迟迟上不去。书报刊整体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特别是蒙文书报刊受读者人数的影响,发行量逐年减少。蒙文图书出书品种也呈下降趋势,尽管这两年通过努力情况有所好转,但年出版蒙文图书品种也只相当于80年代的平均水平。只能依靠财政补贴的蒙文书报刊出版单位,由于经费补贴严重不足,频频出现难以为继的现象。

    (刘通午 赵剑平 赵云东 赵连平 王颖中)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