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工 业

2011卷

  • 煤炭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领导名录】

      长:王旺旺(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兼)

    【概况】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认真贯彻“安全为先、加强监管、调整结构、构建绿色高效矿山”的工作理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继续健全和深化工作机制,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严把煤炭市场准入关和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时掌握煤炭生产运行动态,及时处理安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力度,使自治区煤炭工业实现安全平稳较快发展。

    【原煤产量】2010年,全区生产原煤7.87亿吨,同比增长26.4%。从地区分布看:西部地区生产原煤5.23亿吨,同比增长32.8%。其中,鄂尔多斯市4.5亿吨,增长30.54%;东部地区生产原煤2.64亿吨,同比增长18.8%。从企业类型看:地方煤炭企业生产原煤4.99亿吨,同比增长36.7%;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生产原煤2.87亿吨,同比增长11.16%。其中,神华集团在自治区生产1.84亿吨,增长11.24%

    【煤炭进口】2010,自治区从蒙古国进口煤炭1638.66万吨,同比增加 894万吨,增长120%。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1.6亿吨)的10%。其中,策克口岸进口861.82万吨,同比增长143%;甘其毛道口岸进口759.79万吨,同比增长128%;二连口岸进口17.04万吨,同比下降15%

    【煤炭销售】2010年,全区销售煤炭 7.85亿吨,同比增加1.63亿吨,增长26.3 %。其中,区内销售3.35亿吨,占总销量的42.8%;销往区外4.5万吨,占总销量的57.2%;其中,经铁路外运3.5亿吨,同比增长16.7%;经公路外运1亿吨,同比增长138%

    【煤炭售价】2010年,东部区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为180元,进入10月份后平均上涨10元左右,后两月基本平稳;西部区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为320元,10月份上涨60元左右,后两个月基本平稳。

    【工业产值】2010,全区煤炭工业增加值完成1314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24.6,拉动全区工业增长 5.8个百分点。全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约620亿元,同比增长63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

    【整合技改】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政府实施结构调整、整合关闭和整合技改同步实施战略。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关闭煤矿899处,淘汰落后产能5012万吨,生产煤矿平均单产能力已由2005年的14万吨提升至2010年的140万吨以上。煤矿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至9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全区煤炭产能达到7.5亿吨/年。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176处,占总产能75%以上;年产1 000万吨以上特大型生产矿井15处,占总产能的29%。

    【安全质量标准化】2010年,自治区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日常管理办法》,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要求各个企业采取定目标、排进度、抓落实的方法,确保煤矿质量标准化达标任务的完成。2010年全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矿井341处,占全区生产矿井的80%。其中,达到国家级标准化煤矿46处,达到自治区一级标准矿井137处,达到二级标准矿井127处,达到三级标准矿井77处。

    【安全培训】2010年全区组织矿长培训班13期,参加培训矿长1200多人次,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万余人。组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班9期,参培人员1226人。

    【瓦斯抽采】2010全区煤矿瓦斯抽采6465.6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抽采指标1665.6万立方米(国家下达抽采指标4800立方米);完成瓦斯利用510万立方米,利用率达到5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瓦斯利用指标10 立方米(国家下达瓦斯利用指标为500万立方米)。

    【火区治理】2010年自治区实施火区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展开。截至年底,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65亿元,完成煤矿火区治理项目107个,占全区煤矿治理现有项目总数的50%,治理面积达4180万平方米,恢复植被1409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工程量7亿立方米。自治区火区治理中心组织实施火区勘查项目70个,完成火区专项初步设计70个。火区治理工作已实现了由重点实施向全区覆盖的转变、由治表灭火向深度治理的转变、由单一火区治理向综合生态治理的转变。自治区的煤田(煤矿)火区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煤矿建设】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为建设本质安全、高效、绿色矿山,在煤矿基础建设方面狠下功夫,从项目源头上把关,按照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验收、标准化管理的一条龙流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贯穿于煤矿建设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在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方面,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查,严把设计质量关;通过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通过多部门联合,严把竣工验收关;通过强化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对于安全隐患不排除的矿井,一律停产。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全区煤炭行业整体水平与“十五”相比,有质的提升,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0年,自治区新建竣工投产煤矿8个,新增产能3630万吨;新开工建设煤矿4处,设计生产能力1040万吨。核准新建煤矿4个,设计生产能力1040万吨,其中:露天煤矿1个,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井工煤矿3个,设计生产能力740万吨。新增产能全部为大型机械化煤矿。

    【安全生产】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召开会议、专业培训、现场督导、安全检查、重点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和建设示范企业等工作方式,确保煤炭安全生产。自治区还按照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情况,在瓦斯、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方面对煤矿提出了“有掘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不采、不抽不掘不采”的防治新要求;对于开采深度增加的矿井、要求企业对本井田和相邻井田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补勘详查。通过上述措施,2010年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全区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17起,死亡49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4起,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62

    【科技进步】自治区煤炭工业大力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研与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矿井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养建设以神华神东公司、伊泰煤炭集团公司、北方重工业集团为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高效和质量标准化矿井。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按机械化采煤率计算),露天矿数量已占到全区煤矿总量的36%以上。采用机械化壁式采煤技术的煤矿产能提高到70%以上。边角煤回收、采空区煤柱回收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技术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伊泰集团泰丰煤矿煤柱回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在东中部褐煤地区实施以热解技术、气化技术为主的褐煤提质技术研究攻关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实施,重点盟市、旗县联网正在调试。

    【转化增值】内蒙古自治区坚持“综合开发、加工转化、高效利用、集约经营”的原则,坚持资源配置向煤化工、煤转电产品转化,煤电向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转化;鼓励煤炭、电力与化工等相关产业联营,围绕合成油、煤制天然气、聚氯乙烯等主导产业链,构建以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形态。

    为了吸引有实力的能源企业来内蒙古投资开发,内蒙古自治区调整了资源、土地、环境、产业和技术等方面政策,对在内蒙古投资办电厂或煤化工的大型企业集团,实行了“两个50%”的政策,即按项目转化量12配置煤炭资源,50%就地转化,50%进入市场。在自治区建设的众多转化项目中,神华集团一期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已打通全流程,运行基本正常;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已正常生产油品,并在煤耗催化剂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大唐多伦年产160万吨煤制甲醇及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规模和技术装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唐托克托电厂是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利用内蒙古褐煤资源,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投资257亿元,2010年实现供气13.4亿立方米,到2012年该项目将通过输送管线向北京提供40亿立方米天然气。

    截至2010年底,自治区火电装机5406万千瓦,煤制油生产能力达到142万吨,煤制甲醇生产能力达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煤炭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领导名录】

      长:王旺旺(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兼)

    【概况】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认真贯彻“安全为先、加强监管、调整结构、构建绿色高效矿山”的工作理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继续健全和深化工作机制,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严把煤炭市场准入关和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时掌握煤炭生产运行动态,及时处理安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力度,使自治区煤炭工业实现安全平稳较快发展。

    【原煤产量】2010年,全区生产原煤7.87亿吨,同比增长26.4%。从地区分布看:西部地区生产原煤5.23亿吨,同比增长32.8%。其中,鄂尔多斯市4.5亿吨,增长30.54%;东部地区生产原煤2.64亿吨,同比增长18.8%。从企业类型看:地方煤炭企业生产原煤4.99亿吨,同比增长36.7%;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生产原煤2.87亿吨,同比增长11.16%。其中,神华集团在自治区生产1.84亿吨,增长11.24%

    【煤炭进口】2010,自治区从蒙古国进口煤炭1638.66万吨,同比增加 894万吨,增长120%。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1.6亿吨)的10%。其中,策克口岸进口861.82万吨,同比增长143%;甘其毛道口岸进口759.79万吨,同比增长128%;二连口岸进口17.04万吨,同比下降15%

    【煤炭销售】2010年,全区销售煤炭 7.85亿吨,同比增加1.63亿吨,增长26.3 %。其中,区内销售3.35亿吨,占总销量的42.8%;销往区外4.5万吨,占总销量的57.2%;其中,经铁路外运3.5亿吨,同比增长16.7%;经公路外运1亿吨,同比增长138%

    【煤炭售价】2010年,东部区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为180元,进入10月份后平均上涨10元左右,后两月基本平稳;西部区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为320元,10月份上涨60元左右,后两个月基本平稳。

    【工业产值】2010,全区煤炭工业增加值完成1314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24.6,拉动全区工业增长 5.8个百分点。全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约620亿元,同比增长63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

    【整合技改】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政府实施结构调整、整合关闭和整合技改同步实施战略。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关闭煤矿899处,淘汰落后产能5012万吨,生产煤矿平均单产能力已由2005年的14万吨提升至2010年的140万吨以上。煤矿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至9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全区煤炭产能达到7.5亿吨/年。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176处,占总产能75%以上;年产1 000万吨以上特大型生产矿井15处,占总产能的29%。

    【安全质量标准化】2010年,自治区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日常管理办法》,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要求各个企业采取定目标、排进度、抓落实的方法,确保煤矿质量标准化达标任务的完成。2010年全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矿井341处,占全区生产矿井的80%。其中,达到国家级标准化煤矿46处,达到自治区一级标准矿井137处,达到二级标准矿井127处,达到三级标准矿井77处。

    【安全培训】2010年全区组织矿长培训班13期,参加培训矿长1200多人次,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万余人。组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班9期,参培人员1226人。

    【瓦斯抽采】2010全区煤矿瓦斯抽采6465.6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抽采指标1665.6万立方米(国家下达抽采指标4800立方米);完成瓦斯利用510万立方米,利用率达到5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瓦斯利用指标10 立方米(国家下达瓦斯利用指标为500万立方米)。

    【火区治理】2010年自治区实施火区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展开。截至年底,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65亿元,完成煤矿火区治理项目107个,占全区煤矿治理现有项目总数的50%,治理面积达4180万平方米,恢复植被1409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工程量7亿立方米。自治区火区治理中心组织实施火区勘查项目70个,完成火区专项初步设计70个。火区治理工作已实现了由重点实施向全区覆盖的转变、由治表灭火向深度治理的转变、由单一火区治理向综合生态治理的转变。自治区的煤田(煤矿)火区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煤矿建设】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为建设本质安全、高效、绿色矿山,在煤矿基础建设方面狠下功夫,从项目源头上把关,按照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验收、标准化管理的一条龙流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贯穿于煤矿建设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在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方面,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查,严把设计质量关;通过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通过多部门联合,严把竣工验收关;通过强化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对于安全隐患不排除的矿井,一律停产。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全区煤炭行业整体水平与“十五”相比,有质的提升,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0年,自治区新建竣工投产煤矿8个,新增产能3630万吨;新开工建设煤矿4处,设计生产能力1040万吨。核准新建煤矿4个,设计生产能力1040万吨,其中:露天煤矿1个,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井工煤矿3个,设计生产能力740万吨。新增产能全部为大型机械化煤矿。

    【安全生产】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召开会议、专业培训、现场督导、安全检查、重点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和建设示范企业等工作方式,确保煤炭安全生产。自治区还按照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情况,在瓦斯、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方面对煤矿提出了“有掘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不采、不抽不掘不采”的防治新要求;对于开采深度增加的矿井、要求企业对本井田和相邻井田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补勘详查。通过上述措施,2010年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全区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17起,死亡49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4起,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62

    【科技进步】自治区煤炭工业大力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研与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矿井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养建设以神华神东公司、伊泰煤炭集团公司、北方重工业集团为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高效和质量标准化矿井。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按机械化采煤率计算),露天矿数量已占到全区煤矿总量的36%以上。采用机械化壁式采煤技术的煤矿产能提高到70%以上。边角煤回收、采空区煤柱回收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技术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伊泰集团泰丰煤矿煤柱回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在东中部褐煤地区实施以热解技术、气化技术为主的褐煤提质技术研究攻关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实施,重点盟市、旗县联网正在调试。

    【转化增值】内蒙古自治区坚持“综合开发、加工转化、高效利用、集约经营”的原则,坚持资源配置向煤化工、煤转电产品转化,煤电向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转化;鼓励煤炭、电力与化工等相关产业联营,围绕合成油、煤制天然气、聚氯乙烯等主导产业链,构建以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形态。

    为了吸引有实力的能源企业来内蒙古投资开发,内蒙古自治区调整了资源、土地、环境、产业和技术等方面政策,对在内蒙古投资办电厂或煤化工的大型企业集团,实行了“两个50%”的政策,即按项目转化量12配置煤炭资源,50%就地转化,50%进入市场。在自治区建设的众多转化项目中,神华集团一期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已打通全流程,运行基本正常;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已正常生产油品,并在煤耗催化剂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大唐多伦年产160万吨煤制甲醇及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规模和技术装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唐托克托电厂是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利用内蒙古褐煤资源,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投资257亿元,2010年实现供气13.4亿立方米,到2012年该项目将通过输送管线向北京提供40亿立方米天然气。

    截至2010年底,自治区火电装机5406万千瓦,煤制油生产能力达到142万吨,煤制甲醇生产能力达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