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教 育

2011卷

  • 包头师范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邬建刚(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院长:初志壮

    党委副书记:李海丰

    副院长 包头市政协副主席:侯晓菊(女)

    党委委员 副院长:薛长江 刘兴旺

    党委委员 副院长 纪委书记:汪支平(蒙古族)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政班子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建立了校领导接待日、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联系党外人士和学科带头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二级学院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动了二级学院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推进了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了执行力度。

    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切实推进了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了工作部署到位,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实际抓承诺,认真开展了领导点评活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宣传,选树典型,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制定了“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努力突破“人才瓶颈”,积极参与“草原英才”建设工程,开展引智借智,组织申报了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和高层次科研项目,加大引进培养力度。全年新进硕士学位教师9人,在岗教师获得博士、硕士学位28人,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72人,1名教师参加“西部之光”访学,1名教师入选国家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名教师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6名专家受聘兼职(客座)教授,人才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加强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了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出台了《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遴选产生了“专门史科研创新团队”等4个校级重点建设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养正在有序推进。

    【教学工作】教学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总经费投入达到1 522万元,其中四项教学经费达976万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420万元;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基本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启动了校内专家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工作,全年新增纸质图书1.14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教室、宿舍等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质量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切实加强了专业建设,召开了专业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了专业建设中长期规划,推动了特色和品牌专业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获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增强了发展后劲。进一步推进了课程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网站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00余门课程实现了网上辅助开课。中国古代史、儿童文学获准为自治区精品课程,中华文明史获准为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出台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遴选产生了应用语言学类课程群教学团队等16个校级教学团队,中国文化史系列教学团队获准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快了实验室共享共用平台建设,开发了《实验室管理平台》,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获准党中央财政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计算机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和科学研究与学生实践平台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启动了完全学分制改革,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改革将从2011级新生中实施。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内容,学校批准了43个项目立项。组织开展了“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实践”专题培训活动,加强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合作办学】积极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白俄罗斯国立艺术大学和台湾蒙藏基金会等高校或社会组织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波尔特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意向)。选派5名教师出国访问交流,与国家互联网产业无锡基地高层次留学人员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完成第一轮学生到岗实习。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合作办学取得了新突破。

    【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盟市级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承担了包头市第七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2010年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共为9个旗县区培训中小学校长128名、骨干教师331名、特岗教师17名,进一步得到拓宽了培训领域。

    【科技工作】加强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制定出台了《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遴选、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遴选确立了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切实推进了科技创新平台开放运行和资源共享,建成凝聚态物理等4个实验平台。

    科研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发表论文472篇,出版著作12部。申报各级各类项目183项,获准89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7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4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项、包头市科技发展项目14项、校内项目38项,获准纵向科研经费220万元,较去年翻了一番多。

    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包头3所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了新一轮次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历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学生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诚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搭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校获得了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先进集体评选。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和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实现经常化,《大学生管理中推行助理班主任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在全国全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程序设计、“挑战杯”等竞赛中多项获得一二三等奖,3项科技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进一步加强了学风校风建设,开展了优良学风班级建设活动,学风建设成效明显。

    【就业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探索建立了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切块经费相挂钩的考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全程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加强了远程面试室和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展,举办了学前教育、民办教育、中小企业等专场招聘会40余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6.04%

    【贫困生资助工作】    奖、贷、助、补、勤、减等资助措施完善,管理严格规范,有55名贫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3 349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1 079.7万元,1 608名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815万元,200多名勤工助学学生获得20余万元补助,没有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包头师范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邬建刚(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院长:初志壮

    党委副书记:李海丰

    副院长 包头市政协副主席:侯晓菊(女)

    党委委员 副院长:薛长江 刘兴旺

    党委委员 副院长 纪委书记:汪支平(蒙古族)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政班子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建立了校领导接待日、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联系党外人士和学科带头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二级学院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动了二级学院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推进了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了执行力度。

    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切实推进了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了工作部署到位,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实际抓承诺,认真开展了领导点评活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宣传,选树典型,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制定了“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努力突破“人才瓶颈”,积极参与“草原英才”建设工程,开展引智借智,组织申报了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和高层次科研项目,加大引进培养力度。全年新进硕士学位教师9人,在岗教师获得博士、硕士学位28人,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72人,1名教师参加“西部之光”访学,1名教师入选国家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名教师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6名专家受聘兼职(客座)教授,人才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加强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了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出台了《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遴选产生了“专门史科研创新团队”等4个校级重点建设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养正在有序推进。

    【教学工作】教学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总经费投入达到1 522万元,其中四项教学经费达976万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420万元;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基本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启动了校内专家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工作,全年新增纸质图书1.14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教室、宿舍等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质量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切实加强了专业建设,召开了专业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了专业建设中长期规划,推动了特色和品牌专业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获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增强了发展后劲。进一步推进了课程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网站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00余门课程实现了网上辅助开课。中国古代史、儿童文学获准为自治区精品课程,中华文明史获准为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出台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遴选产生了应用语言学类课程群教学团队等16个校级教学团队,中国文化史系列教学团队获准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快了实验室共享共用平台建设,开发了《实验室管理平台》,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获准党中央财政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计算机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和科学研究与学生实践平台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启动了完全学分制改革,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改革将从2011级新生中实施。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内容,学校批准了43个项目立项。组织开展了“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实践”专题培训活动,加强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合作办学】积极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白俄罗斯国立艺术大学和台湾蒙藏基金会等高校或社会组织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波尔特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意向)。选派5名教师出国访问交流,与国家互联网产业无锡基地高层次留学人员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完成第一轮学生到岗实习。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合作办学取得了新突破。

    【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盟市级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承担了包头市第七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2010年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共为9个旗县区培训中小学校长128名、骨干教师331名、特岗教师17名,进一步得到拓宽了培训领域。

    【科技工作】加强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制定出台了《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遴选、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遴选确立了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切实推进了科技创新平台开放运行和资源共享,建成凝聚态物理等4个实验平台。

    科研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发表论文472篇,出版著作12部。申报各级各类项目183项,获准89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7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4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项、包头市科技发展项目14项、校内项目38项,获准纵向科研经费220万元,较去年翻了一番多。

    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包头3所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了新一轮次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历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学生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诚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搭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校获得了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先进集体评选。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和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实现经常化,《大学生管理中推行助理班主任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在全国全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程序设计、“挑战杯”等竞赛中多项获得一二三等奖,3项科技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进一步加强了学风校风建设,开展了优良学风班级建设活动,学风建设成效明显。

    【就业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探索建立了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切块经费相挂钩的考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全程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加强了远程面试室和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展,举办了学前教育、民办教育、中小企业等专场招聘会40余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6.04%

    【贫困生资助工作】    奖、贷、助、补、勤、减等资助措施完善,管理严格规范,有55名贫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3 349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1 079.7万元,1 608名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815万元,200多名勤工助学学生获得20余万元补助,没有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