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教 育

2011卷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迟耀君

      长:白长明(蒙古族)

    巡视员:白布和(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阿  民(蒙古族)

    副院长:布和温都苏(蒙古族)徐福全(蒙古族) 韩猛 胡春梅(女 蒙古族)哈斯朝鲁(蒙古族)

    【概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529亩,固定资产总值近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 600万元。现有图书66.8万册,期刊900种,电子阅览室和图书检索系统完善。设有传媒系、翻译系、经济系、计算机系、美术系、音乐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数学系、法学系、教育系、环境工程系、中文系、体育系和马列教研部等教学机构,42个专业,开设10个本科专业并已经开始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502人,其中专任教师32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22人。专任教师中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全区意识形态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共18人。在校生人数5 995人,其中本科生1 012人、专科生4 983人。

    学院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研究,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学报《蒙古学研究》(蒙文)是全国乃至世界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价值。蒙古文书法研究、蒙古应用语言文字研究、蒙古文学研究、蒙文信息处理研究、哈撒儿研究、草原生态与环境研究是目前主要科研特色和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哈撒尔研究》、《哈撒尔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蒙古语术语数据库》等国家、省部和厅局级课题;部分教师承担、完成中国蒙古学文库选题,参加《蒙古学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2004年,学院被确定为“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和“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培训中心”。

    【专业与课程建设】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申报并完成第三批拟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等论证工作,其中艺术设计、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4个专业已通过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上报至国家教育部。将原有的部分本科专业扩充为若干个专业方向,使学院本科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增至28个。按照本科教育办学的要求,对学院与教学部门进行整合与调整,新建立了3个系、2个公共教学部(中心)2010年,学院“电视节目制作基础”课程被评为自治区高职高专类精品课程,评审确定了“环境学”、“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共有17部教材被列入自治区蒙文教材编写计划,其中16部教材由学院教师主编,创下了建校以来教材编写历史的新高。

    【教学工作】制定出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规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二学位与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保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严格执行院、系两级教学监控,重点听取了新闻学、日语、行政管理3个新增本科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逐一进行反馈,及时改进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全院2009级教学信息员先后对187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确保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招生与就业】2010年,共录取2 189名新生,其中本科生713名,新生报到率达94%。全院在校本科生1 056名。学院坚持并严格执行院、系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协会”和就业信息服务员队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交流信息,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意识。先后与17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组织就业洽谈会10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 000多个。共有113名同学通过“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民生工程考试获得就业机会,有17名同学应征入伍。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80.36%,年终就业率为84.8%

    【科研与图书资料建设】2010年,学院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38项,获准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5项,其中2项为重点课题。顺利结项自治区社会规划课题1项和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4项。有一部成果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三部成果获得了三等奖。与包头市委统战部、民委、社科、达茂旗旗委政府联合成功举办“哈撒儿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报《蒙古学研究》——“风俗学研究”栏目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需要,不断增加馆藏图书量,馆藏图书量已达66.8万册,生均图书量约100册。全年共采集新书5.2万册;修改蒙文书目数据1 208种,核对蒙文工具书目录248种,1 089册;核对数据、补齐汉文图书总帐,登记图书6 476种,32 380册。上下架图书3 000,打包图书8 000册,修补旧图书300余册。分发2010年报刊8 500多份,续订和补订有关数据库,现已拥有北京同方知网(CNKI)、超星电子图书和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3个数据库。

    【学生管理与资助】通过举办《强化学生管理、提高自律意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和与学生签订《大学生自律承诺书》,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管理意识,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选派6名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国家、自治区两级辅导员培训学习和召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0年度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本着认真贯彻落实“零伤亡责任事故”的责任目标,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常规管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成功举办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0年,共有16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83.5万元,累计有9 680名学生分别获得专业一至五等奖学金231.652万元,20名学生获得“乌兰夫奖学金”10万元,34名学生获得中国建设银行奖学金和“冈松庆久教育基金奖学金”6.8万元。1 554名学生分别获得各类助学金和社会捐助共计460.5万元。为1 629名学生办理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746.91万元。

    【人事管理】制定出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劳动合同制工人管理办法》,为即将进行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重新修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师攻读学位和进修学习的管理办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出国留学人员管理规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人才引进相关待遇的暂行规定》和《出国留学人员协议书》,并依据出台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资培养计划》(2010-2015),对部分教学人员进行岗位调整。2010年,有1人被选入“321人才工程”一层人选,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教师获得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及时更新全院在职、非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形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对325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验印工作和2010年度30名教师职称材料的审核、评定和申报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地方民族院校基本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申报并获准的图书馆工程、教学楼接建工程、学生公寓等共1.6亿元的基建项目均顺利进行。其中图书馆工程已圆满完工;教学楼接建工程和学生公寓楼也已经完成了主体建设;在建设中的综合实验楼和体育馆两项工程也按计划建设。按照党中央低碳节能的要求,利用暑假顺利完成了校园内所有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及学生餐厅共计28 300平方米的外墙保温工程。完成新增40吨的扩炉工程,确保了全院的暖气供热和安全运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迟耀君

      长:白长明(蒙古族)

    巡视员:白布和(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阿  民(蒙古族)

    副院长:布和温都苏(蒙古族)徐福全(蒙古族) 韩猛 胡春梅(女 蒙古族)哈斯朝鲁(蒙古族)

    【概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529亩,固定资产总值近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 600万元。现有图书66.8万册,期刊900种,电子阅览室和图书检索系统完善。设有传媒系、翻译系、经济系、计算机系、美术系、音乐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数学系、法学系、教育系、环境工程系、中文系、体育系和马列教研部等教学机构,42个专业,开设10个本科专业并已经开始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502人,其中专任教师32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22人。专任教师中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全区意识形态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共18人。在校生人数5 995人,其中本科生1 012人、专科生4 983人。

    学院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研究,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学报《蒙古学研究》(蒙文)是全国乃至世界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价值。蒙古文书法研究、蒙古应用语言文字研究、蒙古文学研究、蒙文信息处理研究、哈撒儿研究、草原生态与环境研究是目前主要科研特色和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哈撒尔研究》、《哈撒尔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蒙古语术语数据库》等国家、省部和厅局级课题;部分教师承担、完成中国蒙古学文库选题,参加《蒙古学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2004年,学院被确定为“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和“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培训中心”。

    【专业与课程建设】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申报并完成第三批拟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等论证工作,其中艺术设计、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4个专业已通过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上报至国家教育部。将原有的部分本科专业扩充为若干个专业方向,使学院本科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增至28个。按照本科教育办学的要求,对学院与教学部门进行整合与调整,新建立了3个系、2个公共教学部(中心)2010年,学院“电视节目制作基础”课程被评为自治区高职高专类精品课程,评审确定了“环境学”、“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共有17部教材被列入自治区蒙文教材编写计划,其中16部教材由学院教师主编,创下了建校以来教材编写历史的新高。

    【教学工作】制定出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规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二学位与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保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严格执行院、系两级教学监控,重点听取了新闻学、日语、行政管理3个新增本科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逐一进行反馈,及时改进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全院2009级教学信息员先后对187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确保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招生与就业】2010年,共录取2 189名新生,其中本科生713名,新生报到率达94%。全院在校本科生1 056名。学院坚持并严格执行院、系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协会”和就业信息服务员队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交流信息,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意识。先后与17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组织就业洽谈会10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 000多个。共有113名同学通过“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民生工程考试获得就业机会,有17名同学应征入伍。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80.36%,年终就业率为84.8%

    【科研与图书资料建设】2010年,学院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38项,获准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5项,其中2项为重点课题。顺利结项自治区社会规划课题1项和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4项。有一部成果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三部成果获得了三等奖。与包头市委统战部、民委、社科、达茂旗旗委政府联合成功举办“哈撒儿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报《蒙古学研究》——“风俗学研究”栏目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需要,不断增加馆藏图书量,馆藏图书量已达66.8万册,生均图书量约100册。全年共采集新书5.2万册;修改蒙文书目数据1 208种,核对蒙文工具书目录248种,1 089册;核对数据、补齐汉文图书总帐,登记图书6 476种,32 380册。上下架图书3 000,打包图书8 000册,修补旧图书300余册。分发2010年报刊8 500多份,续订和补订有关数据库,现已拥有北京同方知网(CNKI)、超星电子图书和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3个数据库。

    【学生管理与资助】通过举办《强化学生管理、提高自律意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和与学生签订《大学生自律承诺书》,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管理意识,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选派6名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国家、自治区两级辅导员培训学习和召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0年度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本着认真贯彻落实“零伤亡责任事故”的责任目标,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常规管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成功举办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0年,共有16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83.5万元,累计有9 680名学生分别获得专业一至五等奖学金231.652万元,20名学生获得“乌兰夫奖学金”10万元,34名学生获得中国建设银行奖学金和“冈松庆久教育基金奖学金”6.8万元。1 554名学生分别获得各类助学金和社会捐助共计460.5万元。为1 629名学生办理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746.91万元。

    【人事管理】制定出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劳动合同制工人管理办法》,为即将进行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重新修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师攻读学位和进修学习的管理办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出国留学人员管理规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人才引进相关待遇的暂行规定》和《出国留学人员协议书》,并依据出台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资培养计划》(2010-2015),对部分教学人员进行岗位调整。2010年,有1人被选入“321人才工程”一层人选,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教师获得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及时更新全院在职、非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形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对325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验印工作和2010年度30名教师职称材料的审核、评定和申报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地方民族院校基本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申报并获准的图书馆工程、教学楼接建工程、学生公寓等共1.6亿元的基建项目均顺利进行。其中图书馆工程已圆满完工;教学楼接建工程和学生公寓楼也已经完成了主体建设;在建设中的综合实验楼和体育馆两项工程也按计划建设。按照党中央低碳节能的要求,利用暑假顺利完成了校园内所有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及学生餐厅共计28 300平方米的外墙保温工程。完成新增40吨的扩炉工程,确保了全院的暖气供热和安全运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