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文化传媒

2011卷

  • 报业
  • 【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名录】

    副书记 副社长 总编辑:贾学义(7月离任)

    副书记 副社长 总编辑:王  开(7月任职)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于守民 相恒义

    党委委员 纪检委书记:郭漠南(达斡尔族)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李玉林

    党委委员 副社长:张彦钦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吴海龙(蒙古族)

    党委委员 副社长:冀学博(蒙古族)

    【概况】2010年,内蒙古日报社在新闻宣传、报网互动、中宏观管理、新媒体建设、做大做强传媒集团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按照“一社三制”的改革目标和路径,争取到了自治区财政对蒙文报和离退休干部的定额拨款,全社历史债务继续得到化解。汉文报面向市场迅速做强,北方新报、印务中心、闻都置业公司、北方酒店公司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多元化、产业化、集团化思路已展现了效果,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发展架构与态势已经形成,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闻宣传】一是重大主题宣传凸显主流媒体引导力。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要求,蒙、汉文报及时开设“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专栏,刊发和撰写理论文章、系列评论员文章。其他媒体也结合各自特点,以不同形式予以跟进,深入反映自治区在实施富民强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大型新闻策划和社会公益活动亮点频现。通过不断推出大型新闻策划和社会公益活动,各媒体在扩大其影响力的同时,体现了各自的办报办刊办网特色和新闻的独家性。

    三是公共突发事件反应迅速跟进有力。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京藏高速公路新旗下营隧道坍塌、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春花花炮公司爆炸、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旅游客车翻车事故和东四盟市10旗县雪灾等突发事件,各媒体基本上做到了反应迅速、报道准确、应对有力。其中汉文报的东四盟市10旗县雪灾报道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

    四是民生和监督报道反响良好。汉文报主打专栏“关注民生”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水准的品牌专栏。蒙文报针对蒙语授课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地方禁牧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开展监督报道,社会效果显著。《北方新报》百日追暖行动,受到读者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新媒体建设】整建制接管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形成了《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和《北方新报》三大办报体系和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闻网三网格局。承办《索伦嘎》杂志,与2009年底承办的索伦嘎网形成一刊一网格局。社党委抓住这个机遇决定按一报(刊)一网模式对报社新老媒体发展进行结构性调整,积极探索报网互动的发展新模式。

    一是推动报网互动实践。蒙文报出台了《 报网互动实施办法》,规范报网互动流程。建立了采编考核办法及信息通报制度,把网站频道分给各编采部门经营,要求记者写的稿件必须先网后报。《北方新报》与北方新闻网实现了报网联动,报借网的技术,网借报的品牌,形成合力,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索伦嘎新闻中心采取“一个编辑部、两个出口”的办法,深度报道和重点内容集中放在杂志上,各类新闻和服务信息通过网络发布。

    二是整合技术和人力资源,占领技术高地。与蒙科立公司理清了技术服务与研发的关系,理顺了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的组织和运转模式,将中国蒙古语新闻网与蒙文报网络部实行了一体化运作;将媒体形态的三报一刊四网和办公局域网的技术服务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了传媒集团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力图延长报社经营产业链,增强自身科研能力,提高新媒体的竞争力,为推行一报一网报网互动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

    三是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由汉编管理,重新确定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对所有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完善制度建设,业务上正在融入汉编,为尽快实现汉文报报网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荣誉】李建国、李德斌分别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乌云巴图荣获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乌吉斯古楞、格根图雅、吉格木德采写、编辑的《六座房讲述六十年的变迁》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有14件新闻作品获第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报业
  • 【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名录】

    副书记 副社长 总编辑:贾学义(7月离任)

    副书记 副社长 总编辑:王  开(7月任职)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于守民 相恒义

    党委委员 纪检委书记:郭漠南(达斡尔族)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李玉林

    党委委员 副社长:张彦钦

    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吴海龙(蒙古族)

    党委委员 副社长:冀学博(蒙古族)

    【概况】2010年,内蒙古日报社在新闻宣传、报网互动、中宏观管理、新媒体建设、做大做强传媒集团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按照“一社三制”的改革目标和路径,争取到了自治区财政对蒙文报和离退休干部的定额拨款,全社历史债务继续得到化解。汉文报面向市场迅速做强,北方新报、印务中心、闻都置业公司、北方酒店公司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多元化、产业化、集团化思路已展现了效果,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发展架构与态势已经形成,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闻宣传】一是重大主题宣传凸显主流媒体引导力。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要求,蒙、汉文报及时开设“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专栏,刊发和撰写理论文章、系列评论员文章。其他媒体也结合各自特点,以不同形式予以跟进,深入反映自治区在实施富民强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大型新闻策划和社会公益活动亮点频现。通过不断推出大型新闻策划和社会公益活动,各媒体在扩大其影响力的同时,体现了各自的办报办刊办网特色和新闻的独家性。

    三是公共突发事件反应迅速跟进有力。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京藏高速公路新旗下营隧道坍塌、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春花花炮公司爆炸、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旅游客车翻车事故和东四盟市10旗县雪灾等突发事件,各媒体基本上做到了反应迅速、报道准确、应对有力。其中汉文报的东四盟市10旗县雪灾报道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

    四是民生和监督报道反响良好。汉文报主打专栏“关注民生”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水准的品牌专栏。蒙文报针对蒙语授课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地方禁牧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开展监督报道,社会效果显著。《北方新报》百日追暖行动,受到读者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新媒体建设】整建制接管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形成了《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和《北方新报》三大办报体系和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闻网三网格局。承办《索伦嘎》杂志,与2009年底承办的索伦嘎网形成一刊一网格局。社党委抓住这个机遇决定按一报(刊)一网模式对报社新老媒体发展进行结构性调整,积极探索报网互动的发展新模式。

    一是推动报网互动实践。蒙文报出台了《 报网互动实施办法》,规范报网互动流程。建立了采编考核办法及信息通报制度,把网站频道分给各编采部门经营,要求记者写的稿件必须先网后报。《北方新报》与北方新闻网实现了报网联动,报借网的技术,网借报的品牌,形成合力,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索伦嘎新闻中心采取“一个编辑部、两个出口”的办法,深度报道和重点内容集中放在杂志上,各类新闻和服务信息通过网络发布。

    二是整合技术和人力资源,占领技术高地。与蒙科立公司理清了技术服务与研发的关系,理顺了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的组织和运转模式,将中国蒙古语新闻网与蒙文报网络部实行了一体化运作;将媒体形态的三报一刊四网和办公局域网的技术服务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了传媒集团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力图延长报社经营产业链,增强自身科研能力,提高新媒体的竞争力,为推行一报一网报网互动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

    三是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由汉编管理,重新确定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对所有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完善制度建设,业务上正在融入汉编,为尽快实现汉文报报网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荣誉】李建国、李德斌分别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乌云巴图荣获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乌吉斯古楞、格根图雅、吉格木德采写、编辑的《六座房讲述六十年的变迁》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有14件新闻作品获第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