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科 技

2011卷

  • 农牧业科研
  •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领导名录】

    院长 副书记:赵存发

    党委书记 副院长:冯万玉

    副院长:刘永志 康暄 路战远

    【概况】201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农牧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农科院围绕服务“三农三牧”工作大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目的,积极开展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重点做好院百年庆典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全区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全院各项工作又获新进展。农科院编辑的各种学术类和技术推广类期刊正常出版发行。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0,综合实验楼、动物育种、疫病防控、动物营养、草原生态、节能型牛羊舍、动物试验场及作物、甜菜、饲料三个加工厂等科技创新平台相继竣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研究生楼完成外部装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完成三期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购置和实验楼综合改造。中心取得经农业部认证的开展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的资质,在农业部组织的相关检测能力考核中成绩优异,检测能力和检测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和拓展。完成智能温室改造方案的设计、论证,工程招标和合同签订工作。托克托科技试验基地培肥地力1 200,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编制了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到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360万元,为进一步提升基地科研平台作用创造了条件。四子王基地成为中科院植物所与农牧业科学院共建的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乌兰察布分中心。巴音哈太基地续建成为国家西部旱生牧草基地。协助鄂尔多斯市政府建设白泥井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全院新增一个院外试验示范基地。讨速号生态型园艺科技示范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征用工作,完成大部分实验设施如13栋温室的基础部分及果窖、道路、围墙等的建设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执行有关项目的条件,派遣28名科研人员赴国外培训学习和开展科研合作交流,选送“511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赴美国学习,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培养2名博士后。3人获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奖励。目前全院有博士46,硕士88人,合计站在职科技人员的29%。副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47,正高级职称科技人员94,合计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

    【科研项目和经费 】积极拓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主动向国家、自治区、盟市与企业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确保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得到增加。2010年全院新上项目100,其中国家级项目9,自治区级项目91项。2010 年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58项,较2009年增加10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总计5 379万元。

    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励4项,其中,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2002年以来,自治区在农牧业领域主持项目获得的一次国家奖励。燕麦新品种“蒙燕1号”,向日葵新品种“科阳7号”、“T33,甜菜新品种“内2499”通过审(认)定,其中“蒙燕1号”燕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农麦2号中试与示范”等7项成果通过了鉴定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物残茬生物蓠防治农田风蚀及其机理的研究”等2个成果按要求顺利结题。

     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了院财务管理办法,保证了全院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科技支撑作用】为“十二五”项目做准备2010年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院领导和各体系科技人员为“十二五”项目滚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增首席科学家1,岗位科学家2,试验站站长1名。目前岗位科学家17(包括2名首席科学家),试验站站长9名,名列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取得以上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0年,农科院在实施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

    集中全院科技力量,重点开展种植业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攻关。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方面,主要开展油葵和食葵新品种选育、抗盐碱油葵新品种试验等工作;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主要开展小麦杂交育种试验,国家及自治区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筛选适合自治区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多抗啤酒大麦新品种;开展了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加覆膜丰产、高糖、优质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适用配套多功能甜菜农机具筛选和生产示范及甜菜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优质、高产枸杞新品种蒙杞1号中试与示范”、“2010年国家薄皮甜瓜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全国籽瓜品种试验”等项研究均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开展温室结构性能研究、温室土壤研究、为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植物保护方面,除开展“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外,主要是将植物保护研究力量结合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一些重大项目中进行配套研究,效果很好。在旱作农业方面,主要开展了“农牧交错带旱作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研究,取得了一批实用成果。

    2010年是农牧业科学院承担“鄂尔多斯百万亩现代农牧业科技支撑项目”的最后一年。项目实施3年来,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杭锦旗吉曰嘎朗图镇、鄂托克旗赛乌素镇、鄂托克前旗昂素镇5个示范区,共集成喷灌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麦后复种绿肥及禾本饲草作物、设施农业高效种植、无定河流域玉米高产(亩产800公斤)、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鄂尔多斯杭锦旗沿河地区主要农作物技术集成、喷灌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鄂托克前旗昂素嘎查草原建设与合理利用等8种农业种植模式,提出了肉羊高效养殖技术、肉牛高效养殖技术、细毛羊和绒山羊高效养殖技术等3种畜牧业养殖模式,总结出公司化经营、合作社经营、公司加协会加基地(农户)、农机服务队和家庭农()场等5种经营管理模式,制定了53种农牧业种、养殖技术规程、技术评定报告和技术方案。

    开展肉羊经济杂交集成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通过腹腔内窥镜输精,结合高效同期发情,精液大倍稀释等技术,利用优良肉用种羊与项目区地方品种羊进行经济杂交,使同期发情率提高了1025%,情期受胎率达到85%以上, 大大提高了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开展绒山羊冷冻精液和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胚胎10 000枚、细管冷冻精液20万支(),种羊5 000,改良山羊10万只,使绒山羊主产区羊绒综合品质普遍得到提高。在肉牛方面,制定了蒙古牛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利用技术方案,草原牧区肉牛标准化牧场标准,研究了犊牛定向培育技术,开发了育肥牛生产经营决策系统。开展奶牛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制定了规模化奶牛养殖区牧场标准化操作与管理办法,推广了1+1奶牛优化饲养模式及1+1奶牛群管理技术等,均得到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方面,主要做法是将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力量结合进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重点项目,进行配套联合攻关,以提高项目研究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我院申报的亮氨酸过瘤胃包被技术国家发明专利己公开。在鄂托克前旗示范推广人工光控增绒技术,积极探索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放牧草场,在降低绒山羊生产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其综合生产性能。积极参与现代农牧业示范区“高产创建活动”和“百日科技服务活动”。

    继续进行全区草原普查工作将此项工作列为工作重点,选派专业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此项工作。2010年,主要转入内业和部分外业的补调工作。完成了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遥感影像的判读解析和草原开垦面积的调查。继续做好全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

    开展生物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开展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向日葵自交系、亚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载体构建、甜菜航天育种、甜菜转基因技术、油菜黑胫病菌两个基因位点上的毒性差异等项研究。首次测定内蒙古白绒山羊尿素转运蛋白序列。

    【科技联合与协作】与俄罗斯、蒙古国、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合作开展国家“973”“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功能区优化模式研究”项目。38,院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自治区首家非法人研究单元—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按1:2的比例分别落实相关政策。自治区政府已批复24人编制和400万元的中心启动资金,中心开始正常运作。执行农业部“948”“内蒙古抗逆性作物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平台建设”项目,派出科研人员赴蒙古国有关机构进行合作交流,采集野生牧草种子42种份。派出专家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牧业发达国家进行有关向日葵、小麦、大麦、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及引进育种材料,出席国际相关学术会议。与东北三省及黑龙江农垦四院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与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等自治区主要农牧业盟市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及技术服务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百年庆典活动】经自治区政府批准,院于8月初举行了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为办好庆典活动,成立指挥部并由分管院领导分别主持会务、建设和宣传3个领导小组的工作。分别编印出版“百年耕耘”画册、获奖成果选编、论文集农业篇和牧业篇。

    86,在内蒙古人民会堂召开了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国家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旭日干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科研
  •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领导名录】

    院长 副书记:赵存发

    党委书记 副院长:冯万玉

    副院长:刘永志 康暄 路战远

    【概况】201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农牧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农科院围绕服务“三农三牧”工作大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目的,积极开展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重点做好院百年庆典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全区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全院各项工作又获新进展。农科院编辑的各种学术类和技术推广类期刊正常出版发行。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0,综合实验楼、动物育种、疫病防控、动物营养、草原生态、节能型牛羊舍、动物试验场及作物、甜菜、饲料三个加工厂等科技创新平台相继竣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研究生楼完成外部装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完成三期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购置和实验楼综合改造。中心取得经农业部认证的开展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的资质,在农业部组织的相关检测能力考核中成绩优异,检测能力和检测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和拓展。完成智能温室改造方案的设计、论证,工程招标和合同签订工作。托克托科技试验基地培肥地力1 200,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编制了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到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360万元,为进一步提升基地科研平台作用创造了条件。四子王基地成为中科院植物所与农牧业科学院共建的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乌兰察布分中心。巴音哈太基地续建成为国家西部旱生牧草基地。协助鄂尔多斯市政府建设白泥井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全院新增一个院外试验示范基地。讨速号生态型园艺科技示范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征用工作,完成大部分实验设施如13栋温室的基础部分及果窖、道路、围墙等的建设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执行有关项目的条件,派遣28名科研人员赴国外培训学习和开展科研合作交流,选送“511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赴美国学习,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培养2名博士后。3人获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奖励。目前全院有博士46,硕士88人,合计站在职科技人员的29%。副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47,正高级职称科技人员94,合计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

    【科研项目和经费 】积极拓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主动向国家、自治区、盟市与企业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确保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得到增加。2010年全院新上项目100,其中国家级项目9,自治区级项目91项。2010 年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58项,较2009年增加10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总计5 379万元。

    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励4项,其中,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2002年以来,自治区在农牧业领域主持项目获得的一次国家奖励。燕麦新品种“蒙燕1号”,向日葵新品种“科阳7号”、“T33,甜菜新品种“内2499”通过审(认)定,其中“蒙燕1号”燕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农麦2号中试与示范”等7项成果通过了鉴定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物残茬生物蓠防治农田风蚀及其机理的研究”等2个成果按要求顺利结题。

     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了院财务管理办法,保证了全院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科技支撑作用】为“十二五”项目做准备2010年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院领导和各体系科技人员为“十二五”项目滚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增首席科学家1,岗位科学家2,试验站站长1名。目前岗位科学家17(包括2名首席科学家),试验站站长9名,名列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取得以上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0年,农科院在实施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

    集中全院科技力量,重点开展种植业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攻关。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方面,主要开展油葵和食葵新品种选育、抗盐碱油葵新品种试验等工作;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主要开展小麦杂交育种试验,国家及自治区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筛选适合自治区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多抗啤酒大麦新品种;开展了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加覆膜丰产、高糖、优质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适用配套多功能甜菜农机具筛选和生产示范及甜菜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优质、高产枸杞新品种蒙杞1号中试与示范”、“2010年国家薄皮甜瓜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全国籽瓜品种试验”等项研究均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开展温室结构性能研究、温室土壤研究、为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植物保护方面,除开展“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外,主要是将植物保护研究力量结合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一些重大项目中进行配套研究,效果很好。在旱作农业方面,主要开展了“农牧交错带旱作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研究,取得了一批实用成果。

    2010年是农牧业科学院承担“鄂尔多斯百万亩现代农牧业科技支撑项目”的最后一年。项目实施3年来,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杭锦旗吉曰嘎朗图镇、鄂托克旗赛乌素镇、鄂托克前旗昂素镇5个示范区,共集成喷灌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麦后复种绿肥及禾本饲草作物、设施农业高效种植、无定河流域玉米高产(亩产800公斤)、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鄂尔多斯杭锦旗沿河地区主要农作物技术集成、喷灌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鄂托克前旗昂素嘎查草原建设与合理利用等8种农业种植模式,提出了肉羊高效养殖技术、肉牛高效养殖技术、细毛羊和绒山羊高效养殖技术等3种畜牧业养殖模式,总结出公司化经营、合作社经营、公司加协会加基地(农户)、农机服务队和家庭农()场等5种经营管理模式,制定了53种农牧业种、养殖技术规程、技术评定报告和技术方案。

    开展肉羊经济杂交集成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通过腹腔内窥镜输精,结合高效同期发情,精液大倍稀释等技术,利用优良肉用种羊与项目区地方品种羊进行经济杂交,使同期发情率提高了1025%,情期受胎率达到85%以上, 大大提高了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开展绒山羊冷冻精液和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胚胎10 000枚、细管冷冻精液20万支(),种羊5 000,改良山羊10万只,使绒山羊主产区羊绒综合品质普遍得到提高。在肉牛方面,制定了蒙古牛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利用技术方案,草原牧区肉牛标准化牧场标准,研究了犊牛定向培育技术,开发了育肥牛生产经营决策系统。开展奶牛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制定了规模化奶牛养殖区牧场标准化操作与管理办法,推广了1+1奶牛优化饲养模式及1+1奶牛群管理技术等,均得到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方面,主要做法是将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力量结合进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重点项目,进行配套联合攻关,以提高项目研究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我院申报的亮氨酸过瘤胃包被技术国家发明专利己公开。在鄂托克前旗示范推广人工光控增绒技术,积极探索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放牧草场,在降低绒山羊生产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其综合生产性能。积极参与现代农牧业示范区“高产创建活动”和“百日科技服务活动”。

    继续进行全区草原普查工作将此项工作列为工作重点,选派专业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此项工作。2010年,主要转入内业和部分外业的补调工作。完成了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遥感影像的判读解析和草原开垦面积的调查。继续做好全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

    开展生物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开展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向日葵自交系、亚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载体构建、甜菜航天育种、甜菜转基因技术、油菜黑胫病菌两个基因位点上的毒性差异等项研究。首次测定内蒙古白绒山羊尿素转运蛋白序列。

    【科技联合与协作】与俄罗斯、蒙古国、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合作开展国家“973”“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功能区优化模式研究”项目。38,院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自治区首家非法人研究单元—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按1:2的比例分别落实相关政策。自治区政府已批复24人编制和400万元的中心启动资金,中心开始正常运作。执行农业部“948”“内蒙古抗逆性作物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平台建设”项目,派出科研人员赴蒙古国有关机构进行合作交流,采集野生牧草种子42种份。派出专家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牧业发达国家进行有关向日葵、小麦、大麦、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及引进育种材料,出席国际相关学术会议。与东北三省及黑龙江农垦四院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与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等自治区主要农牧业盟市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及技术服务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百年庆典活动】经自治区政府批准,院于8月初举行了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为办好庆典活动,成立指挥部并由分管院领导分别主持会务、建设和宣传3个领导小组的工作。分别编印出版“百年耕耘”画册、获奖成果选编、论文集农业篇和牧业篇。

    86,在内蒙古人民会堂召开了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国家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旭日干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