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1卷  /   科 技

2011卷

  • 社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名录】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院党委书记:吴团英(达斡尔族)

      长:马永真(回族 9月任职)

    纪检委书记:包桂花(女 蒙古族)

    副院长:乐奇 安建洛(满族)

    巡视员:宝力格(蒙古族)

    【概况】2010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下设有历史(成吉思汗)、蒙古语言文字、文学、哲学与宗教、经济、牧区发展、社会学、政治与法学、民族、草原文化、俄罗斯与蒙古国、公共管理、城市发展等13个研究所及图书馆、杂志社;并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蒙古学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内蒙古舆情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设有院办公室、科研组织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委)4个职能部门;还有应用开发科研实体蒙古语信息技术研发中心(MIT)和设在盟市、不占编的鄂尔多斯分院、呼伦贝尔分院、乌海市分院、通辽分院和兴安盟自然资源研究所。出版有《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年鉴》四种杂志。

     “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内蒙古基地”和“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设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2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7人,1名学者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行列,5名学者列入自治区领导干部联系的百名专家行列,4名学者被确定为非党优秀人才,2名学者被自治区党委确定为意识形态领域“四个一批”人才,1名学者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人物”。

    建院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共出版各类著作500余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及学术文章6 700多篇,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280余项,获准立项国家及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余项。

    【国际学术交流】蒙古国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代表团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2010112日,由蒙古国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额尔敦巴雅尔教授、历史系主任捷尔格乐教授、哲学系主任达立呼教授、考古与人类学系图门教授一行四人组成的蒙古国国立大学代表团,在蒙古国驻呼和浩特总领事馆领事雅·钢巴塔的陪同下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访问,与社科院俄蒙所、历史所、文学所的部分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与座谈。

    副院长马永真研究员代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对蒙古国国立大学专家学者的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院学术研究概况,并向来宾赠送了学术书籍与画册。       马永真副院长表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愿与蒙古国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院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关系,在双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加强合作,在互派学者、资料交换、合作课题研究方面等共同努力,并期望今后双方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俄蒙所所长斯林格副研究员、副所长敖仁其研究员分别介绍了俄蒙所的研究状况及学术成果,历史所所长、国务院特贴专家晓克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乔吉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历史所的研究概况及学术成果,文学所副所长、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研究员介绍了“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蒙古国来宾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机构概况及学术成果。

    日本蒙古文学研究学者藤井麻湖女士来访并作学术报告2010330日,日本爱知淑德准教授藤井麻湖博士应院邀请来院访问并作题为《试析蒙古秘史53-68节中有关别勒古台母亲的情节》的学术报告。藤井麻湖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于1994年来院文学所进修学习。藤井麻湖博士多年从事蒙古族英雄史诗和传说故事研究,著有《传承的丧失与结构分析方法——蒙古族英雄史诗中的主人公》、《蒙古英雄史诗构造研究》等专著和论文多篇。她是日本研究蒙古族文学的代表性学者之一。

    中日学者草原生态问题学术座谈会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召开 2010818日,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协办的中日学者草原生态问题学术座谈会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关爱草原生态环境、关注草原生态问题。

    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创建于2001年,是日本各大学诸多学科领域里专门面向研究地球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学术机构。此次来访并出席座谈会的日方人员有:日本东京大学、千叶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横滨市立大学、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林业专家等11名专家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出席座谈会的有:俄蒙所副所长敖仁其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苏浩研究员、城发所副所长天莹研究员、原牧经所副所长额尔敦布和副研究员、院办副主任乌恩特。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苏和教授、韩文军博士、内蒙古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宝力道等出席了座谈会。

    乌恩特代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对日本专家学者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概况及学术研究情况。中外学者围绕草原生态、生态环境的治理、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政策变迁、荒漠草原耐盐植物的种类及特征、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人类与地球绿化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治理内蒙古草原荒漠化、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交流学术信息、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加深了中日学者相互间的了解,为今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草原生态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0年,社科院申报的《草原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从战略高度研究内蒙古“软实力”》、《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研究》、《国外收藏蒙古文版刻图书录与研究》等4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总承办,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博物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于2010817~18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打造内蒙古文化品牌”。本届论坛设置了“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与文化品牌打造”主论坛和“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边疆考古与聚落研究”两个分论坛。       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长乌兰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团英研究员致开幕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党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记者近300人出席研讨会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永真研究员主持。

    本届论坛共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170余篇,共有34篇论文获得本届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空缺)。其中,《草原文化的思维特征及其现代变迁——以对蒙古族思维方式的分析为视角》等4篇论文获得二等奖;《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链建设》等10篇论文获得三等奖;《低碳经济视域下区域整合及旅游市场一体化构建——内蒙古、张家口草原圈旅游形象塑造的启示》等20篇论文获得优秀奖。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2010823日,内蒙古社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在呼和浩特正式启动。该项目是继《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之后又一重大的边疆系列研究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完善中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现状的系列研究,推进完善院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使边疆学科的研究及成果上升到国家级层面,为内蒙古社科院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新智库”发挥更大的作用。

    【“元代漠南城市与经济社会”学术研讨会召开】721~24日,内蒙古社科院同中国元史研究会、锡林郭勒盟行署在锡林浩特市联合举办了元代漠南城市与经济社会学术研讨会,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1篇。这是中国元史研究会再次与内蒙古社科院合作召开有关元上都和元代漠南社会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对深入研究元史和促进元上都申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617日,由内蒙古社科院承办,呼伦贝尔学院、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在呼伦贝尔市举行。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母语、传承文明”,旨在普及母语保护的相关知识和观念,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和和谐语言生活的建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上长杜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阿比曼纽·辛格,以及蒙古国、尼泊尔、巴林、也门、突尼斯等外国驻华使节,教育部语信司、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委等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国际母语日”活动。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建设和谐语言生活,特别是自治区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扩大了该活动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内蒙古社科院影响力。

    【“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522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内蒙古社科院参与承办的“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正式开启。该工程是“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第一个启动的精品工程项目。经过前期精心组织策划、论证,提出100个创作选题,并在全国招标,现已进入实质性创作阶段。在组织实施此工程过程中,内蒙古社科院学者参与策划、论证,标志着内蒙古社科院在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方面迈出新步伐。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6项成果获奖】经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终评,2010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有16项成果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社科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的系列论文《崇尚自然  践行开放  恪守信义——论草原文化核心理论》,蔡常青、马俊林的专著《内蒙古持续快速发展与人才支撑研究》分别获一等奖。晓克主编的《土默特史》、王关区主编的专著《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之研究》、巴特尔的著作《蒙古语名词术语研究》(蒙文)和胡尔查毕力格的著作《成陵祭祀文化研究》(蒙文)获二等奖。德力格尔等的编著《草原那达慕》、王其格的著作《红山诸文化与游牧民族原始宗教比较研究》(蒙文)、范丽君的译著《卡尔梅克语语法》、何天明的论文《河套地区北魏以前古代民族初探》、贾喜喜(无极)的论文《参照系、切入口与着力点——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莎日娜的论文《人的力量的有限性与再现生活本来面目的叙事策略——巴·格日勒图小说的一种解读》(蒙文)、全荣的论文《〈圣主成吉思汗史〉版本考》(蒙文),白兰的调研报告《现代化过程中的鄂伦春族经济和文化调研报告》、涂建军的调研报告《鄂温克族教育现状及发展调查》获三等奖。社科院科组处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评选工作组织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社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名录】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院党委书记:吴团英(达斡尔族)

      长:马永真(回族 9月任职)

    纪检委书记:包桂花(女 蒙古族)

    副院长:乐奇 安建洛(满族)

    巡视员:宝力格(蒙古族)

    【概况】2010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下设有历史(成吉思汗)、蒙古语言文字、文学、哲学与宗教、经济、牧区发展、社会学、政治与法学、民族、草原文化、俄罗斯与蒙古国、公共管理、城市发展等13个研究所及图书馆、杂志社;并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蒙古学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内蒙古舆情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设有院办公室、科研组织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委)4个职能部门;还有应用开发科研实体蒙古语信息技术研发中心(MIT)和设在盟市、不占编的鄂尔多斯分院、呼伦贝尔分院、乌海市分院、通辽分院和兴安盟自然资源研究所。出版有《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年鉴》四种杂志。

     “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内蒙古基地”和“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设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2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7人,1名学者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行列,5名学者列入自治区领导干部联系的百名专家行列,4名学者被确定为非党优秀人才,2名学者被自治区党委确定为意识形态领域“四个一批”人才,1名学者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人物”。

    建院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共出版各类著作500余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及学术文章6 700多篇,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280余项,获准立项国家及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余项。

    【国际学术交流】蒙古国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代表团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2010112日,由蒙古国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额尔敦巴雅尔教授、历史系主任捷尔格乐教授、哲学系主任达立呼教授、考古与人类学系图门教授一行四人组成的蒙古国国立大学代表团,在蒙古国驻呼和浩特总领事馆领事雅·钢巴塔的陪同下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访问,与社科院俄蒙所、历史所、文学所的部分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与座谈。

    副院长马永真研究员代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对蒙古国国立大学专家学者的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院学术研究概况,并向来宾赠送了学术书籍与画册。       马永真副院长表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愿与蒙古国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院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关系,在双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加强合作,在互派学者、资料交换、合作课题研究方面等共同努力,并期望今后双方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俄蒙所所长斯林格副研究员、副所长敖仁其研究员分别介绍了俄蒙所的研究状况及学术成果,历史所所长、国务院特贴专家晓克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乔吉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历史所的研究概况及学术成果,文学所副所长、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研究员介绍了“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蒙古国来宾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机构概况及学术成果。

    日本蒙古文学研究学者藤井麻湖女士来访并作学术报告2010330日,日本爱知淑德准教授藤井麻湖博士应院邀请来院访问并作题为《试析蒙古秘史53-68节中有关别勒古台母亲的情节》的学术报告。藤井麻湖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于1994年来院文学所进修学习。藤井麻湖博士多年从事蒙古族英雄史诗和传说故事研究,著有《传承的丧失与结构分析方法——蒙古族英雄史诗中的主人公》、《蒙古英雄史诗构造研究》等专著和论文多篇。她是日本研究蒙古族文学的代表性学者之一。

    中日学者草原生态问题学术座谈会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召开 2010818日,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协办的中日学者草原生态问题学术座谈会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关爱草原生态环境、关注草原生态问题。

    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创建于2001年,是日本各大学诸多学科领域里专门面向研究地球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学术机构。此次来访并出席座谈会的日方人员有:日本东京大学、千叶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横滨市立大学、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林业专家等11名专家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出席座谈会的有:俄蒙所副所长敖仁其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苏浩研究员、城发所副所长天莹研究员、原牧经所副所长额尔敦布和副研究员、院办副主任乌恩特。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苏和教授、韩文军博士、内蒙古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宝力道等出席了座谈会。

    乌恩特代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对日本专家学者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概况及学术研究情况。中外学者围绕草原生态、生态环境的治理、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政策变迁、荒漠草原耐盐植物的种类及特征、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人类与地球绿化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治理内蒙古草原荒漠化、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交流学术信息、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加深了中日学者相互间的了解,为今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草原生态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0年,社科院申报的《草原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从战略高度研究内蒙古“软实力”》、《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研究》、《国外收藏蒙古文版刻图书录与研究》等4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总承办,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博物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于2010817~18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打造内蒙古文化品牌”。本届论坛设置了“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与文化品牌打造”主论坛和“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边疆考古与聚落研究”两个分论坛。       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长乌兰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团英研究员致开幕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党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记者近300人出席研讨会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永真研究员主持。

    本届论坛共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170余篇,共有34篇论文获得本届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空缺)。其中,《草原文化的思维特征及其现代变迁——以对蒙古族思维方式的分析为视角》等4篇论文获得二等奖;《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链建设》等10篇论文获得三等奖;《低碳经济视域下区域整合及旅游市场一体化构建——内蒙古、张家口草原圈旅游形象塑造的启示》等20篇论文获得优秀奖。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2010823日,内蒙古社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在呼和浩特正式启动。该项目是继《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之后又一重大的边疆系列研究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完善中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现状的系列研究,推进完善院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使边疆学科的研究及成果上升到国家级层面,为内蒙古社科院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新智库”发挥更大的作用。

    【“元代漠南城市与经济社会”学术研讨会召开】721~24日,内蒙古社科院同中国元史研究会、锡林郭勒盟行署在锡林浩特市联合举办了元代漠南城市与经济社会学术研讨会,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1篇。这是中国元史研究会再次与内蒙古社科院合作召开有关元上都和元代漠南社会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对深入研究元史和促进元上都申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617日,由内蒙古社科院承办,呼伦贝尔学院、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在呼伦贝尔市举行。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母语、传承文明”,旨在普及母语保护的相关知识和观念,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和和谐语言生活的建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上长杜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阿比曼纽·辛格,以及蒙古国、尼泊尔、巴林、也门、突尼斯等外国驻华使节,教育部语信司、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委等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国际母语日”活动。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建设和谐语言生活,特别是自治区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扩大了该活动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内蒙古社科院影响力。

    【“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522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内蒙古社科院参与承办的“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正式开启。该工程是“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第一个启动的精品工程项目。经过前期精心组织策划、论证,提出100个创作选题,并在全国招标,现已进入实质性创作阶段。在组织实施此工程过程中,内蒙古社科院学者参与策划、论证,标志着内蒙古社科院在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方面迈出新步伐。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6项成果获奖】经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终评,2010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有16项成果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社科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的系列论文《崇尚自然  践行开放  恪守信义——论草原文化核心理论》,蔡常青、马俊林的专著《内蒙古持续快速发展与人才支撑研究》分别获一等奖。晓克主编的《土默特史》、王关区主编的专著《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之研究》、巴特尔的著作《蒙古语名词术语研究》(蒙文)和胡尔查毕力格的著作《成陵祭祀文化研究》(蒙文)获二等奖。德力格尔等的编著《草原那达慕》、王其格的著作《红山诸文化与游牧民族原始宗教比较研究》(蒙文)、范丽君的译著《卡尔梅克语语法》、何天明的论文《河套地区北魏以前古代民族初探》、贾喜喜(无极)的论文《参照系、切入口与着力点——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莎日娜的论文《人的力量的有限性与再现生活本来面目的叙事策略——巴·格日勒图小说的一种解读》(蒙文)、全荣的论文《〈圣主成吉思汗史〉版本考》(蒙文),白兰的调研报告《现代化过程中的鄂伦春族经济和文化调研报告》、涂建军的调研报告《鄂温克族教育现状及发展调查》获三等奖。社科院科组处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评选工作组织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