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0卷  /  盟市旗县

2000卷

  • 乌拉盖综合经济开发区
  • 【领导名录】

        党 委 书 记:刘和平

        副  书  记:高树鹏

        纪检委书记:张伯友

        管委会主任:白建设(蒙古族)

     

    【概述】  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西麓,东接兴安盟界,东南与霍林郭勒市接壤,南、西、北同东乌珠穆沁旗毗邻,总面积50 136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9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98.7公里。人口11 522人,有蒙、汉、回、满、达斡尔、藏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3 621人,汉族10 553人,其他民族345人,人口密集2.9人/平方公里。开发区辖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三个国有农牧场,一个镇(巴音胡硕镇)、一个水库管理站(乌拉盖水库管理站)、一个农牧民开发工作委员会(9个嘎查村)。巴音胡硕镇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农牧场管理局所在地,是开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乌拉盖地区丰富的资源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9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 25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 250万元,财政收入1 127万元,50%农牧工家庭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达到小康水平。

     

    【畜牧业】  开发区成立后,提出“以牧为主、以农促牧、农牧结合、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加快集约化草原畜牧业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1999年牧业年度拥有牲畜374 930头(只)。砖木结构牧点和标准化棚圈已发展到5 200间、145 772平方米,其中太阳能暖棚6 164平方米。全境围封草场面积17.5万亩,人工草场2.8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2万亩;通过补播、驯化、切根等措施培育半人工草地82%。小畜良畜比重达85%。牛的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海伏特、安格斯等;羊的主要品种有:乌珠穆沁肥尾羊、绒山羊、小尾寒羊等。畜牧业机械总动力由15 067.5千瓦发展到26 838千瓦,拥有牧业机械设备1 189台(套)。牲畜作价归户、草牧场“双权一制”已落实到位,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工业】  开发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走优胜劣汰、扶优扶强之路,部分小穷亏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被淘汰,一部分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产权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所有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至年底开发区拥有个体、私营工业40家;在畜产品工业中肉类加工业拥有冷库5座,总库容量600吨,其中个体和私营占4座,总库容占150吨。“乌珠穆沁”牌羊肉系列产品已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市场占有率高,成为出口创汇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 215万元。

     

    【乡镇企业】  是年乡镇企业发展到365家,从业人员1 215人,总产值达到7 238万元。曾获全盟发展乡镇企业效益二等奖和发展乡镇企业速度三等奖。

     

    【电力 交通 通讯 商业金融】  至年底开发区建成66千伏输电线路86.4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18公里;低压线路33.5公里,农电网络通往13个农牧企业1个镇1个水库管理站,并辐射东乌旗8个苏木。主要干线有锡霍公路、呼海公路、乌总线,镇内建有黑色柏油路。到三场及邻边旗县均有自然路贯通,东南距珠斯花火车站75公里。全区拥有载重汽车222辆,拖拉机350台,货运量7.4万吨,货运周转量94.1万吨公里。邮电通信开通程控电话,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实现国际国内直拨;开通ETS无线接入工程,开通120路数字微波电路,开通无线寻呼;开通900兆GSM数字移动交换,装机总容量2 000门,光缆工程已正式开通。邮电业务收入77万元。商业经历集体合作、国营、多种所有制并存三个发展阶段,资金信贷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农业银行1家,储蓄所4家,信用社1家,保险公司1家。

     

    【城镇建设】  镇区房屋建设总面积6.12万平方米。主要街道有三街四路,镇内绿化美化有致,基础设施较配套,自来水一期工程已完成,社区公益事业和服务体系健全。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农业以“四到户、两自理”为核心,全面推行家庭农场、机组承包、分场核算三种经营机制,牧业实行草畜双承包为基本模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工商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租赁、拍卖、股份合作、民有民营的改制形式全面推开,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住房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外引内联的领域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来自加拿大、英国、日本、香港等地区和地区的20多个引进单位,合同投资额3亿元人民币,各引进单位规模大、起点高、示范作用强。曾获内蒙古农垦系统开放开发奖、全盟对外开放优胜奖。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体育】  学校由原来的21所调整为6所,在校生2 537人,教职工由原来的282名调整到230名。仅开发区成立以来,向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32名。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加大,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7名。累计完成科研成果9项,有3项农牧业科技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推广黄牛冷配、胚胎移植、乌珠穆沁肥尾羊选育、小麦模式化栽培、农机标准化作业等农牧业科技40余项,有2项为世界先进技术。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有线电视网络4座,地面卫星接收站4处,最多使用频道24个,镇区电视普及率达到95%。有调频广播站1处,职工文化活动室2处,放映厅、舞厅等8处,秧歌队2支,业余演唱队1支。有医疗卫生机械27个,有医务人员97人,病床100张。计划生育连续四年荣获全盟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第一名。群众体育开发正常,传统的体育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各单位各学校经常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围棋等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呈多样化健康发展。

    (管委会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拉盖综合经济开发区
  • 【领导名录】

        党 委 书 记:刘和平

        副  书  记:高树鹏

        纪检委书记:张伯友

        管委会主任:白建设(蒙古族)

     

    【概述】  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西麓,东接兴安盟界,东南与霍林郭勒市接壤,南、西、北同东乌珠穆沁旗毗邻,总面积50 136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9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98.7公里。人口11 522人,有蒙、汉、回、满、达斡尔、藏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3 621人,汉族10 553人,其他民族345人,人口密集2.9人/平方公里。开发区辖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三个国有农牧场,一个镇(巴音胡硕镇)、一个水库管理站(乌拉盖水库管理站)、一个农牧民开发工作委员会(9个嘎查村)。巴音胡硕镇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农牧场管理局所在地,是开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乌拉盖地区丰富的资源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9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 25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 250万元,财政收入1 127万元,50%农牧工家庭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达到小康水平。

     

    【畜牧业】  开发区成立后,提出“以牧为主、以农促牧、农牧结合、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加快集约化草原畜牧业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1999年牧业年度拥有牲畜374 930头(只)。砖木结构牧点和标准化棚圈已发展到5 200间、145 772平方米,其中太阳能暖棚6 164平方米。全境围封草场面积17.5万亩,人工草场2.8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2万亩;通过补播、驯化、切根等措施培育半人工草地82%。小畜良畜比重达85%。牛的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海伏特、安格斯等;羊的主要品种有:乌珠穆沁肥尾羊、绒山羊、小尾寒羊等。畜牧业机械总动力由15 067.5千瓦发展到26 838千瓦,拥有牧业机械设备1 189台(套)。牲畜作价归户、草牧场“双权一制”已落实到位,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工业】  开发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走优胜劣汰、扶优扶强之路,部分小穷亏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被淘汰,一部分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产权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所有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至年底开发区拥有个体、私营工业40家;在畜产品工业中肉类加工业拥有冷库5座,总库容量600吨,其中个体和私营占4座,总库容占150吨。“乌珠穆沁”牌羊肉系列产品已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市场占有率高,成为出口创汇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 215万元。

     

    【乡镇企业】  是年乡镇企业发展到365家,从业人员1 215人,总产值达到7 238万元。曾获全盟发展乡镇企业效益二等奖和发展乡镇企业速度三等奖。

     

    【电力 交通 通讯 商业金融】  至年底开发区建成66千伏输电线路86.4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18公里;低压线路33.5公里,农电网络通往13个农牧企业1个镇1个水库管理站,并辐射东乌旗8个苏木。主要干线有锡霍公路、呼海公路、乌总线,镇内建有黑色柏油路。到三场及邻边旗县均有自然路贯通,东南距珠斯花火车站75公里。全区拥有载重汽车222辆,拖拉机350台,货运量7.4万吨,货运周转量94.1万吨公里。邮电通信开通程控电话,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实现国际国内直拨;开通ETS无线接入工程,开通120路数字微波电路,开通无线寻呼;开通900兆GSM数字移动交换,装机总容量2 000门,光缆工程已正式开通。邮电业务收入77万元。商业经历集体合作、国营、多种所有制并存三个发展阶段,资金信贷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农业银行1家,储蓄所4家,信用社1家,保险公司1家。

     

    【城镇建设】  镇区房屋建设总面积6.12万平方米。主要街道有三街四路,镇内绿化美化有致,基础设施较配套,自来水一期工程已完成,社区公益事业和服务体系健全。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农业以“四到户、两自理”为核心,全面推行家庭农场、机组承包、分场核算三种经营机制,牧业实行草畜双承包为基本模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工商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租赁、拍卖、股份合作、民有民营的改制形式全面推开,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住房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外引内联的领域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来自加拿大、英国、日本、香港等地区和地区的20多个引进单位,合同投资额3亿元人民币,各引进单位规模大、起点高、示范作用强。曾获内蒙古农垦系统开放开发奖、全盟对外开放优胜奖。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体育】  学校由原来的21所调整为6所,在校生2 537人,教职工由原来的282名调整到230名。仅开发区成立以来,向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32名。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加大,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7名。累计完成科研成果9项,有3项农牧业科技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推广黄牛冷配、胚胎移植、乌珠穆沁肥尾羊选育、小麦模式化栽培、农机标准化作业等农牧业科技40余项,有2项为世界先进技术。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有线电视网络4座,地面卫星接收站4处,最多使用频道24个,镇区电视普及率达到95%。有调频广播站1处,职工文化活动室2处,放映厅、舞厅等8处,秧歌队2支,业余演唱队1支。有医疗卫生机械27个,有医务人员97人,病床100张。计划生育连续四年荣获全盟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第一名。群众体育开发正常,传统的体育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各单位各学校经常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围棋等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呈多样化健康发展。

    (管委会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