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0卷  /  经济

2000卷

  • 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领导名录】            

           厅    长:于铁夫(蒙古族)              

           副 厅 长:许  岢(5月离)                   

                     郝斗林(蒙古族)                           

                     赛吉拉乎(蒙古族)                         

           纪检组长:巴瑞明(蒙古族)                 

                                                 

    【概述】  是年全区66个旗县遭受特大持续旱灾,部分地区暴发鼠虫害,入冬以后,51个旗县又遭受严重“白灾”。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全区畜牧业生产取得第15年大丰收,畜牧业总产值达107.60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5.93%。牲畜头数、畜产品产量、农牧民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存栏达7 436.16万头(只),同比增加48.97万头(只),增长0.66%,总增2 608.68万头(只),总增4.38%。日历年度存栏5 147.56万头(只),同比减少58.65万头 (只),减少1.12%。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地都在加大牲畜出栏的力度;二是生猪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养猪比较效益下降,生猪存栏数由上年底的816.06万口减少到777.55万口,减少38.51万口,减少4.72%。肉类、鲜奶、禽蛋、毛绒产量分别为142.19万吨、71.2万吨、23.49万吨、7.3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产12.79万吨、4.09万吨、2.28万吨、123吨,分别增长9.88%、6.09%、10.75%、1.67%,创历史最高水平。

     

    【牧民收入】  随着畜牧业发展,牧民人均收入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 698元,比上年增加182.02元,增加7.23%。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也逐年提高。

     

    【重点工作】  全区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双增双提”发展战略和农区畜牧业,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草原“双权一制”的落实工作基本完成。全区已落实草原所有权面积10.35亿亩,使用权面积8.17亿亩,承包到户面积6.“亿亩,分别较上年增加545万亩、500万亩和500万亩。为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全区开展了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统一发放工作;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已由自治区政府主席令发布实施。二是“双增双提”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草原保护和建设。年内全面启动了“双增双”示范旗、重点旗项目建设,中心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和

     效益。部分地区有计划地实行了禁牧制度,推行了舍饲圈养。全区各盟市普遍开展了清查乱开滥垦草原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对非法开垦草原进行了处理,并制定了退耕还牧计划。是年,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3 796万亩,人工种草、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库伦建设等,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牧业年度全区大小畜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69.8%,种畜良种化程度达到71.2%,牲畜个体产出率明显提高。在以种源基地为重点的良繁体系建设中,引进了198只细型澳洲美利奴优质细毛羊,517只萨福克、多赛特肉用种羊,并全部投放到重点种畜场和主产区。重点扶持了40个种畜场和冷冻站建设。在以旗县家畜改良站为重点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上,全区三分之二旗县家畜改良站达到了自治区制定的家畜改良站标准。在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上,全区建立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种畜禽质量监测站103个,通过专业培训,已经具备了依法行使种畜监督管理的能力,并普遍开展种畜普查和淘汰工作。四是农区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年自治区政府把农区畜牧业列入十项重要工作之中,重点抓了农区畜牧业示范工程和“北繁南育”工程,并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大搞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有效地推动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全区共建示范规模养殖户15.83万个,养殖专业村2 108个,示范区74个,异地育肥牛羊74.4万头只。“四良四改”养猪292万口,模式化养牛41万头,模式化养羊550万只,推广良种鸡3 000万只。全年加工利用秸秆52.1亿公斤,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39.6%。五是疏通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畜产品市场。年内成功地举办了自治区首次“’99内蒙古细毛羊品种及羊毛展示展销会”。展示展销会成交羊毛700多吨,拍卖种羊46只。通过拍卖,每公斤羊毛价格提高了4~6元。结合展示展销会,推行了机械剪毛、分级打包技术。为了确保羊毛质量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羊毛生产区、种羊场专门引进了11台套机械剪毛、打包设备,并举办了技术培训班。为建立安全稳定的活畜及畜产品外销“绿色通道”,主动与北京、天津、上海和东北地区协商,并邀请其主管部门领导到自治区参观考察,形成共识,达成协议,较好地解决了自治区畜产品入市问题,有效扭转了多年来毛绒价格长期偏低,大量库存积压的状况。同时,也促使牛羊肉市场好于上年。

                                                        (郝福楼)

     【草原建设】  自治区草原总面积8 80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可利用面积6 800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77%。草甸草原总面积960万公顷,典型草原面积3 090万公顷,荒漠草原面积930万公顷,草原化荒漠600万公顷,荒漠面积1 870万公顷。是年草原建设总规模253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64万公顷,改良草场66万公顷,飞播牧草9万公顷,围栏草场49万公顷,饲用灌木25万公顷,饲料作物40万公顷。建五配套草库伦9230处,5.5万亩。

     【草原法制建设】  1月10日开始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实施细则》、《关于严禁在牧区和林区开荒种地的紧急通知九年内,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再次发布了《关于严禁乱开滥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命令》,自治区党委、政府还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共同构成了自治区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使草原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步入了法制化轨道。草原执法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1999年,旗县以上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大多设立了草原执法队伍,现有旗县级以上草原监理机构107个,草原执法人员1 896人,所有的草原监理人员全部经过培训后,于4月1日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执法。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普法宣传活动,全区举办草原法律、法规培训班735起,培训农牧民34万人,培训草原监理人员3 491人,印发蒙汉文宣传材料28万份。通过普法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和农牧民依法保护草原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法制观念。同时,还加大了草原执法的工作力度,全区共发生各类破坏草原案件7 165起,查处6 727起,查处率94%,有效地保护了草原资源,维护了广大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刘永志)

     【畜寓养殖】  根据自治区畜牧业主体在牧区,发展潜力在农区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指导牧区畜牧业工作上,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建设步伐,走效益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道路。具体工作中,在全区38个牧业旗、半农半牧业旗实施防灾基地建设。是年全区新建防灾基地户5 474户,暖棚5 360座。在全区32个牧业旗、半农半牧业旗(市)场实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加强良种繁育、饲草料生产、疫病防治和推广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在全区21个牧业旗实施草原畜牧业示范项目,为发展高效益现代化草原畜牧业起到示范作用。在指导农区畜牧业工作上,坚持以加快粮食和秸秆等农副产品转化为中心,挖掘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重点突破,使其成为全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实施“十、百、千”工程,使养牛10头以上、养猪20口以上、养羊100只以上、养鸡1 000只以上的“十、百、千”工程户达到15.83万户,牛羊猪累计饲养量达到1 266.44万头只,鸡饲养量累计达到1 431.02万只。

    畜种结构  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为7436.16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合计6 294.45万头(只),生猪1 141.71万头。大小畜头数中,大畜存栏802.82万头(只),占大小畜的比例为12.75%,小畜存栏为5 491.63万只,占87.25%。全区畜牧业中,养羊业占有较大比重,养羊业中细毛羊存栏1 457.07万只,占36.54%,半细毛羊574.45万只,占14.41%,山羊1 273.16万只,占31.93%。是年,大畜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马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大,比上年下降9.49%。山羊的数量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0.86%,绵羊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增长幅度3.66%。在全区牲畜总头数中,良种、改良种大小畜存栏4 393.09万头(只),占大小畜总数的69.79%,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其中良种、改良种牛存栏299.05万头,占牛总数的62.94%,良种、改良种绵羊存栏2 714.01万只,占绵羊总数的76.58%,良种、改良种山羊存栏1 273.16万只,占山羊总数的65.37%。在全区12个盟市中,已有8个盟市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伊克昭盟88.43%,通辽市86.64%,巴彦淖尔盟85.13%,兴安盟82.66%,赤峰市77.87%,乌兰察布盟77.65%,包头市75.52%,呼和浩特市73.73%。

        繁殖改良  全区大小畜合计繁殖仔畜2 302.73万头(只),比上年增加95.17万头(只),增长4.31%,繁殖率80.03%,比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成活仔畜2 190.0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85.42万头(只),增长4.06%,成活率95.11%,比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繁殖成活率76.12%,比上年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区家畜改良工作以黄牛冷配和绵山羊人工授精为重点,采用行政技术双承包和家畜改良集团承包等组织措施,全年大小畜改良配种总规模达到1 629.5万头(只),牛羊胚胎移植作为加快家畜良种化进程技术,又有新进展。自治区政府专门召开了牛羊胚胎移植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了牛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全年生产牛胚胎1 250枚,移植牛1 794头,妊娠率达到45~50%。移植羊胚胎10 378枚。除在区内推广牛羊胚胎移植外,自治区家畜改良站的技术人员应邀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等地,从事胚胎移植工作,把牛羊胚胎移植向产业化方向推进了一步。目前自治区育成的家畜新品种已达24个。

        饲养管理  自治区重点实施以“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肉羊模式化育肥、鸡模式化饲养、肉牛模式化育肥、奶牛模式化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丰收计划,旨在改善全区畜禽饲养管理水平,促进畜禽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是年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420.42万口,肉牛模式化育肥44.54万头,肉羊模式化育肥546.42万只,鸡模式化饲养1 480.92万只,奶牛模式化饲养7万头。牧区90%以上的畜群实现棚圈化,其中暖棚比例占10%左右。通过引种入牧,饲草料生产水平有一定提高,过冬畜均贮草达到150公斤/头(只),贮料15公斤/头(只)。随着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产冬羔和早春羔数量增多,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比例加大,全年牲畜出栏总数增加2 991.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4%,牲畜出栏率达到57.5%。

    牲畜周转  根据全区草牧场资源特点,制定出冷季少养,暖季多养,加快出栏,加速周转的方针,有效地加快牲畜周转。通过棚圈建设,提高冬羔和早春羔比例,通过饲草料加工调剂、模式化养畜,加大牛羊育肥出栏比例,使全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不断提高。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7 436.16万头(只),日历年度牲畜存栏5 147.56万头(只),出栏牲畜2 991.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4%,牲畜出栏率57.5%,其中大畜出栏173.55万头,出栏率25.6%,羊出栏1 948.39万只,出栏率52.5%,猪出栏869.09万口,出栏率106.5%。

        畜产品  是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42.19万吨,比上年增长9.88%,猪牛羊肉比上年增长10.05%,其中猪肉82.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02%,牛肉17.82万吨,比上年增长1.48%:羊肉29.79万吨,比上年增长10.33%。牛奶67.94万吨,比上年增长6.51%。绵羊毛65956吨,山羊绒3 82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产量23.49万吨,比上

    年增长10.75%。

                                                           (巴特尔)

     

    【动物疫病防治】  1999年是兽医工作很不平凡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里,各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双权一制”的落实,“双增双提”发展战略,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三件大事,以牲畜传染病和牛皮蝇蛆病防治为重点,及时控制和扑灭了疫病,减少病害损失,维护丁自治区畜产品信誉,保证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正常流通,为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

    动物防疫制度  是年,加大实施“五个强制”(即强制封锁、强制扑杀、强制免疫、强制消毒、强制检疫)和“两个强化”(即强化疫情报告、强化疫情监督管理)的力度,制定和实行生猪传染病免疫证管理制度和调运牲畜及其产品报批报检制度,制定和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牲畜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提出制定并开始实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与年度考核、评奖挂钩,同时要与畜牧业各项建设项目挂钩制度。

    动物防疫检疫  是年,全面超额完成防疫目标管理任务,预防注射牲畜14 045.7万头只,超额50%,家禽6 124.6万羽,超额21.8%,羊2 998.7万只,超额33.1%,药浴4 970.5万只,超额31.4%,生猪免疫1 079.7万只,超额44.0%。马属动物监测1.61万匹,免疫4.44万匹次。马属动物疫病,旗县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的19个,占59.4%,其中达到消灭标准的4个旗县,占12.5%。鸡病、羊病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5%和0.1%以下。检疫动物2 049.1万头(只)次,其中产地检疫928.8万头(只),超额30.7%,生猪屠宰检疫240万口,超额34.4%,其中“定点屠宰,到点检疫”142.5万口,超额35.2%。检疫肉类123.9万吨,检出患病动物1.71万头(只),检出病害肉647.3吨,全部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毛类5.88万吨,蹄骨角39.5万吨,皮张1 010.4万张。全区实施“定点屠宰,到点检疫”的旗县和苏木乡镇462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消毒站由19处增加到30处。在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开展的全国动物防疫目标化管理检查评比活动中,自治区取得综合评比甲等第二名、贯彻农业部6号部令甲等第三名的好成绩。

    牛皮蝇蛆病防治  1999年是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防治牛皮蝇蛆病五年规划实施方案》的第一年。为确保全区防治牛皮蝇蛆病任务如期完成,在年初召开的全区兽医工作会议上,与各盟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签订了责任状。为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农牧民的配合,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牛皮蝇蛆病的危害、防治知识和防治意义等宣传活动。为保证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对防治牛皮蝇蛆病药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供应,并及时与生产厂家签订购药合同,确保防治药品按时足额到位。对具体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培训盟市、旗县市防治牛皮蝇蛆病技术人员200余名,基本保证了每个旗县市都有1~2名技术骨干。在年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牛皮蝇蛆病防治达标奖惩办法》,调动了各地防治牛皮蝇蛆病的积极性。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操作技术,加强监督检查,原计划防治任务392万头,实际完成398.2万头,完成计划任务的101.%。

    动物防疫监督  是年验证查物、补检重检动物21.万头(只),皮张246.万张,毛类17.万吨,肉类28.万吨。对610个定点屠宰场,894个养殖场,93个仓储单位,26 211个餐饮店、7 878个生肉摊点等场所监督检查达13.6万人次。进出境检疫监管毛类1 993.万吨,皮张31.万张,牛肉365.吨,查验消毒出入境车辆7 120辆次,飞机369架次,检查出入境人员1.5万人次,检出禁止携带检疫物230批次。使用五种检疫合格证明16 957本,动物免疫证209.6万张,肉品检疫标识119.3万张,用证率与上年相比有明显增加。换发《兽医卫生合格证》和《肉类卫生合格证》23 292个,增加55.%。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 058件,增加40.%,结案率99%,比上年提高5.1%,无一起案件引起行政诉讼或复议。在铁路运输监督检验工作中,开展了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验工作,拓展了业务,强化了职能,保证了铁路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质量。

    兽药管理  是年,全区加大了兽药市场的整顿力度,扩大了抽检覆盖面,增加了抽检兽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并做到重点品种实行常年监控;继续严格执行《兽药购药证制度》、《外购证制度》和《外埠药品先检后售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假劣兽药的查处力度。年内验收核发《兽药生产许可证》4家,审批兽药产品批准文号45个,全区抽检兽药产品638批次,比上年增加140个批次,抽检产品合格率达46.74%。查处案件272件,结案率达到72.85%。查处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件42起,没收非法经营生药价值1.8万元,在年内组织编写和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兽药监督员培训教材》、《兽药管理文件汇编》。继续强化兽药行业管理,坚持主渠道经营,发挥了动物保健品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领导名录】            

           厅    长:于铁夫(蒙古族)              

           副 厅 长:许  岢(5月离)                   

                     郝斗林(蒙古族)                           

                     赛吉拉乎(蒙古族)                         

           纪检组长:巴瑞明(蒙古族)                 

                                                 

    【概述】  是年全区66个旗县遭受特大持续旱灾,部分地区暴发鼠虫害,入冬以后,51个旗县又遭受严重“白灾”。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全区畜牧业生产取得第15年大丰收,畜牧业总产值达107.60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5.93%。牲畜头数、畜产品产量、农牧民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存栏达7 436.16万头(只),同比增加48.97万头(只),增长0.66%,总增2 608.68万头(只),总增4.38%。日历年度存栏5 147.56万头(只),同比减少58.65万头 (只),减少1.12%。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地都在加大牲畜出栏的力度;二是生猪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养猪比较效益下降,生猪存栏数由上年底的816.06万口减少到777.55万口,减少38.51万口,减少4.72%。肉类、鲜奶、禽蛋、毛绒产量分别为142.19万吨、71.2万吨、23.49万吨、7.3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产12.79万吨、4.09万吨、2.28万吨、123吨,分别增长9.88%、6.09%、10.75%、1.67%,创历史最高水平。

     

    【牧民收入】  随着畜牧业发展,牧民人均收入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 698元,比上年增加182.02元,增加7.23%。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也逐年提高。

     

    【重点工作】  全区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双增双提”发展战略和农区畜牧业,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草原“双权一制”的落实工作基本完成。全区已落实草原所有权面积10.35亿亩,使用权面积8.17亿亩,承包到户面积6.“亿亩,分别较上年增加545万亩、500万亩和500万亩。为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全区开展了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统一发放工作;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已由自治区政府主席令发布实施。二是“双增双提”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草原保护和建设。年内全面启动了“双增双”示范旗、重点旗项目建设,中心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和

     效益。部分地区有计划地实行了禁牧制度,推行了舍饲圈养。全区各盟市普遍开展了清查乱开滥垦草原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对非法开垦草原进行了处理,并制定了退耕还牧计划。是年,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3 796万亩,人工种草、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库伦建设等,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牧业年度全区大小畜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69.8%,种畜良种化程度达到71.2%,牲畜个体产出率明显提高。在以种源基地为重点的良繁体系建设中,引进了198只细型澳洲美利奴优质细毛羊,517只萨福克、多赛特肉用种羊,并全部投放到重点种畜场和主产区。重点扶持了40个种畜场和冷冻站建设。在以旗县家畜改良站为重点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上,全区三分之二旗县家畜改良站达到了自治区制定的家畜改良站标准。在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上,全区建立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种畜禽质量监测站103个,通过专业培训,已经具备了依法行使种畜监督管理的能力,并普遍开展种畜普查和淘汰工作。四是农区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年自治区政府把农区畜牧业列入十项重要工作之中,重点抓了农区畜牧业示范工程和“北繁南育”工程,并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大搞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有效地推动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全区共建示范规模养殖户15.83万个,养殖专业村2 108个,示范区74个,异地育肥牛羊74.4万头只。“四良四改”养猪292万口,模式化养牛41万头,模式化养羊550万只,推广良种鸡3 000万只。全年加工利用秸秆52.1亿公斤,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39.6%。五是疏通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畜产品市场。年内成功地举办了自治区首次“’99内蒙古细毛羊品种及羊毛展示展销会”。展示展销会成交羊毛700多吨,拍卖种羊46只。通过拍卖,每公斤羊毛价格提高了4~6元。结合展示展销会,推行了机械剪毛、分级打包技术。为了确保羊毛质量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羊毛生产区、种羊场专门引进了11台套机械剪毛、打包设备,并举办了技术培训班。为建立安全稳定的活畜及畜产品外销“绿色通道”,主动与北京、天津、上海和东北地区协商,并邀请其主管部门领导到自治区参观考察,形成共识,达成协议,较好地解决了自治区畜产品入市问题,有效扭转了多年来毛绒价格长期偏低,大量库存积压的状况。同时,也促使牛羊肉市场好于上年。

                                                        (郝福楼)

     【草原建设】  自治区草原总面积8 80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可利用面积6 800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77%。草甸草原总面积960万公顷,典型草原面积3 090万公顷,荒漠草原面积930万公顷,草原化荒漠600万公顷,荒漠面积1 870万公顷。是年草原建设总规模253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64万公顷,改良草场66万公顷,飞播牧草9万公顷,围栏草场49万公顷,饲用灌木25万公顷,饲料作物40万公顷。建五配套草库伦9230处,5.5万亩。

     【草原法制建设】  1月10日开始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实施细则》、《关于严禁在牧区和林区开荒种地的紧急通知九年内,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再次发布了《关于严禁乱开滥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命令》,自治区党委、政府还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共同构成了自治区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使草原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步入了法制化轨道。草原执法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1999年,旗县以上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大多设立了草原执法队伍,现有旗县级以上草原监理机构107个,草原执法人员1 896人,所有的草原监理人员全部经过培训后,于4月1日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执法。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普法宣传活动,全区举办草原法律、法规培训班735起,培训农牧民34万人,培训草原监理人员3 491人,印发蒙汉文宣传材料28万份。通过普法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和农牧民依法保护草原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法制观念。同时,还加大了草原执法的工作力度,全区共发生各类破坏草原案件7 165起,查处6 727起,查处率94%,有效地保护了草原资源,维护了广大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刘永志)

     【畜寓养殖】  根据自治区畜牧业主体在牧区,发展潜力在农区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指导牧区畜牧业工作上,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建设步伐,走效益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道路。具体工作中,在全区38个牧业旗、半农半牧业旗实施防灾基地建设。是年全区新建防灾基地户5 474户,暖棚5 360座。在全区32个牧业旗、半农半牧业旗(市)场实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加强良种繁育、饲草料生产、疫病防治和推广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在全区21个牧业旗实施草原畜牧业示范项目,为发展高效益现代化草原畜牧业起到示范作用。在指导农区畜牧业工作上,坚持以加快粮食和秸秆等农副产品转化为中心,挖掘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重点突破,使其成为全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实施“十、百、千”工程,使养牛10头以上、养猪20口以上、养羊100只以上、养鸡1 000只以上的“十、百、千”工程户达到15.83万户,牛羊猪累计饲养量达到1 266.44万头只,鸡饲养量累计达到1 431.02万只。

    畜种结构  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为7436.16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合计6 294.45万头(只),生猪1 141.71万头。大小畜头数中,大畜存栏802.82万头(只),占大小畜的比例为12.75%,小畜存栏为5 491.63万只,占87.25%。全区畜牧业中,养羊业占有较大比重,养羊业中细毛羊存栏1 457.07万只,占36.54%,半细毛羊574.45万只,占14.41%,山羊1 273.16万只,占31.93%。是年,大畜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马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大,比上年下降9.49%。山羊的数量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0.86%,绵羊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增长幅度3.66%。在全区牲畜总头数中,良种、改良种大小畜存栏4 393.09万头(只),占大小畜总数的69.79%,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其中良种、改良种牛存栏299.05万头,占牛总数的62.94%,良种、改良种绵羊存栏2 714.01万只,占绵羊总数的76.58%,良种、改良种山羊存栏1 273.16万只,占山羊总数的65.37%。在全区12个盟市中,已有8个盟市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伊克昭盟88.43%,通辽市86.64%,巴彦淖尔盟85.13%,兴安盟82.66%,赤峰市77.87%,乌兰察布盟77.65%,包头市75.52%,呼和浩特市73.73%。

        繁殖改良  全区大小畜合计繁殖仔畜2 302.73万头(只),比上年增加95.17万头(只),增长4.31%,繁殖率80.03%,比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成活仔畜2 190.0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85.42万头(只),增长4.06%,成活率95.11%,比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繁殖成活率76.12%,比上年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区家畜改良工作以黄牛冷配和绵山羊人工授精为重点,采用行政技术双承包和家畜改良集团承包等组织措施,全年大小畜改良配种总规模达到1 629.5万头(只),牛羊胚胎移植作为加快家畜良种化进程技术,又有新进展。自治区政府专门召开了牛羊胚胎移植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了牛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全年生产牛胚胎1 250枚,移植牛1 794头,妊娠率达到45~50%。移植羊胚胎10 378枚。除在区内推广牛羊胚胎移植外,自治区家畜改良站的技术人员应邀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等地,从事胚胎移植工作,把牛羊胚胎移植向产业化方向推进了一步。目前自治区育成的家畜新品种已达24个。

        饲养管理  自治区重点实施以“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肉羊模式化育肥、鸡模式化饲养、肉牛模式化育肥、奶牛模式化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丰收计划,旨在改善全区畜禽饲养管理水平,促进畜禽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是年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420.42万口,肉牛模式化育肥44.54万头,肉羊模式化育肥546.42万只,鸡模式化饲养1 480.92万只,奶牛模式化饲养7万头。牧区90%以上的畜群实现棚圈化,其中暖棚比例占10%左右。通过引种入牧,饲草料生产水平有一定提高,过冬畜均贮草达到150公斤/头(只),贮料15公斤/头(只)。随着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产冬羔和早春羔数量增多,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比例加大,全年牲畜出栏总数增加2 991.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4%,牲畜出栏率达到57.5%。

    牲畜周转  根据全区草牧场资源特点,制定出冷季少养,暖季多养,加快出栏,加速周转的方针,有效地加快牲畜周转。通过棚圈建设,提高冬羔和早春羔比例,通过饲草料加工调剂、模式化养畜,加大牛羊育肥出栏比例,使全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不断提高。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7 436.16万头(只),日历年度牲畜存栏5 147.56万头(只),出栏牲畜2 991.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4%,牲畜出栏率57.5%,其中大畜出栏173.55万头,出栏率25.6%,羊出栏1 948.39万只,出栏率52.5%,猪出栏869.09万口,出栏率106.5%。

        畜产品  是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42.19万吨,比上年增长9.88%,猪牛羊肉比上年增长10.05%,其中猪肉82.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02%,牛肉17.82万吨,比上年增长1.48%:羊肉29.79万吨,比上年增长10.33%。牛奶67.94万吨,比上年增长6.51%。绵羊毛65956吨,山羊绒3 82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产量23.49万吨,比上

    年增长10.75%。

                                                           (巴特尔)

     

    【动物疫病防治】  1999年是兽医工作很不平凡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里,各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双权一制”的落实,“双增双提”发展战略,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三件大事,以牲畜传染病和牛皮蝇蛆病防治为重点,及时控制和扑灭了疫病,减少病害损失,维护丁自治区畜产品信誉,保证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正常流通,为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

    动物防疫制度  是年,加大实施“五个强制”(即强制封锁、强制扑杀、强制免疫、强制消毒、强制检疫)和“两个强化”(即强化疫情报告、强化疫情监督管理)的力度,制定和实行生猪传染病免疫证管理制度和调运牲畜及其产品报批报检制度,制定和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牲畜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提出制定并开始实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与年度考核、评奖挂钩,同时要与畜牧业各项建设项目挂钩制度。

    动物防疫检疫  是年,全面超额完成防疫目标管理任务,预防注射牲畜14 045.7万头只,超额50%,家禽6 124.6万羽,超额21.8%,羊2 998.7万只,超额33.1%,药浴4 970.5万只,超额31.4%,生猪免疫1 079.7万只,超额44.0%。马属动物监测1.61万匹,免疫4.44万匹次。马属动物疫病,旗县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的19个,占59.4%,其中达到消灭标准的4个旗县,占12.5%。鸡病、羊病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5%和0.1%以下。检疫动物2 049.1万头(只)次,其中产地检疫928.8万头(只),超额30.7%,生猪屠宰检疫240万口,超额34.4%,其中“定点屠宰,到点检疫”142.5万口,超额35.2%。检疫肉类123.9万吨,检出患病动物1.71万头(只),检出病害肉647.3吨,全部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毛类5.88万吨,蹄骨角39.5万吨,皮张1 010.4万张。全区实施“定点屠宰,到点检疫”的旗县和苏木乡镇462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消毒站由19处增加到30处。在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开展的全国动物防疫目标化管理检查评比活动中,自治区取得综合评比甲等第二名、贯彻农业部6号部令甲等第三名的好成绩。

    牛皮蝇蛆病防治  1999年是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防治牛皮蝇蛆病五年规划实施方案》的第一年。为确保全区防治牛皮蝇蛆病任务如期完成,在年初召开的全区兽医工作会议上,与各盟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签订了责任状。为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农牧民的配合,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牛皮蝇蛆病的危害、防治知识和防治意义等宣传活动。为保证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对防治牛皮蝇蛆病药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供应,并及时与生产厂家签订购药合同,确保防治药品按时足额到位。对具体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培训盟市、旗县市防治牛皮蝇蛆病技术人员200余名,基本保证了每个旗县市都有1~2名技术骨干。在年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牛皮蝇蛆病防治达标奖惩办法》,调动了各地防治牛皮蝇蛆病的积极性。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操作技术,加强监督检查,原计划防治任务392万头,实际完成398.2万头,完成计划任务的101.%。

    动物防疫监督  是年验证查物、补检重检动物21.万头(只),皮张246.万张,毛类17.万吨,肉类28.万吨。对610个定点屠宰场,894个养殖场,93个仓储单位,26 211个餐饮店、7 878个生肉摊点等场所监督检查达13.6万人次。进出境检疫监管毛类1 993.万吨,皮张31.万张,牛肉365.吨,查验消毒出入境车辆7 120辆次,飞机369架次,检查出入境人员1.5万人次,检出禁止携带检疫物230批次。使用五种检疫合格证明16 957本,动物免疫证209.6万张,肉品检疫标识119.3万张,用证率与上年相比有明显增加。换发《兽医卫生合格证》和《肉类卫生合格证》23 292个,增加55.%。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 058件,增加40.%,结案率99%,比上年提高5.1%,无一起案件引起行政诉讼或复议。在铁路运输监督检验工作中,开展了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验工作,拓展了业务,强化了职能,保证了铁路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质量。

    兽药管理  是年,全区加大了兽药市场的整顿力度,扩大了抽检覆盖面,增加了抽检兽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并做到重点品种实行常年监控;继续严格执行《兽药购药证制度》、《外购证制度》和《外埠药品先检后售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假劣兽药的查处力度。年内验收核发《兽药生产许可证》4家,审批兽药产品批准文号45个,全区抽检兽药产品638批次,比上年增加140个批次,抽检产品合格率达46.74%。查处案件272件,结案率达到72.85%。查处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件42起,没收非法经营生药价值1.8万元,在年内组织编写和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兽药监督员培训教材》、《兽药管理文件汇编》。继续强化兽药行业管理,坚持主渠道经营,发挥了动物保健品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