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9卷  /  科教文卫体

1999卷

  • 内蒙古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赵育新

        长:旭日干(蒙古族)

    副 书 记:特木尔(蒙古族)

    副 校 长:许柏年

                    梁希侠       

             呼格吉勒图(蒙古族)      

    纪委书记:刘志雄

    概述  内蒙古大学占地面积3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3.6亿元。校本部有蒙古学研究、经济管理、人文、生命科学、计算机、继续教育6个学院,17个系,2个公共课教学部,30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形成了文、理、工、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个稳定的教育层次,并招收民族预科生、夜大函授生和留学生。学校共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文科和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2个自治区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各类在校生7 329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4 983人,学位研究生407人,成人教育学生1 939人。有教职工1 515人,其中专职教师及科研人员750人,教授94人,副教授219人,讲师23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155人,对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1人。

    211工程建设与管理  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是年正式开工建设。学校完成了“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细化、分解工作,确定五大类、14个子项目、43个三级项目。制定《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细则》、《内蒙古“211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细则》,调整组织机构,使“211工程”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与各项目承建单位逐一签订《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书》,以进一步加快“211工程”建设步伐。

    教育教学改革  1998年,在全校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学习活动,举办全校性教学改革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10余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印发了《内蒙古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跨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内蒙古大学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将原有36个专业缩减为30个。并申报4个应用性新专业,其中有3个专业已被自治区教委和国家教育部批准。重新修订《内蒙古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和《内蒙古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暂行条例》,并已执行。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学校受自治区教委委托,制定“面向21世纪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丛书”编写计划,拟从1999年起出版若干文化素质教育教材,用于自治区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文化教育,同时还组建子“内蒙古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全校文化艺术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

    科学研究  学校共有25个科研机构,开展各类科研项目240多项。学校从各方面争取的科研经费为527.3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年共获23项省部级奖励。

    公共服务体系及基础建设  电化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总面积300平方米,拥有300个座位的两个新建的多功能教室已经建成,并配备了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综合电教控制等设备;图书文献资料得到补充,以蒙古学、生命科学文献建设为重点,共补充入藏教学科研所需蒙、汉、外文重点核,~,9 352册,订购中外文期刊2 138种。为适应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需要,购入光盘电子出版物6种,178件。生命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的筹建,已完成基础调研工作。馆藏汉文图书计算机回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有新的进展,已录入五大类20 000多条数据,西文图书、中外文期刊等回溯数据库建设工作已启动。学校加大校园综合治理力度,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及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栽种乔灌木7 000余株,新植草坪26 000平方米,新修道路3 600平方米。年底,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3.2%,校容校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花园式”校园初具规模,先后被呼和浩特市及自治区命名为“文明小区”和“文明学校”。

    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校、院、系三级管理机制,增加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办学效益。是年,学校加大后勤改革力度,出台《内蒙古大学总务处改革方案》,并开始运行。建立起后勤“小机关、大服务、大实体”的管理机制,理顺了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和经营实体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为后勤服务走向企业化、社会化管理奠定基础。

    科技成果开发与校办产业  学校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在自治区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4月以利用“试管牛”技术工厂化生产良种肉牛为主业的“内蒙古旭日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资产总额1 100万元。公司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建立了“试管胚”生产基地,拟利用发达国家良种的种质资源大批量生产“试管胚”,用于国内良种繁育,年生产量可达2~4万枚优秀胚胎。同时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盟、赤峰市和大连等地建立了相应的胚移基地。经过试管移植已经得到纯种良种“试管牛”,其中包括海福特、安格斯、日本和牛等国际公认的优良品种。初步实现了“试管牛”技术同畜牧业经济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结合。为自治区与区内外、自治区与国外的畜牧业相结合、互惠互利作出贡献。

    (王贵印  李晓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赵育新

        长:旭日干(蒙古族)

    副 书 记:特木尔(蒙古族)

    副 校 长:许柏年

                    梁希侠       

             呼格吉勒图(蒙古族)      

    纪委书记:刘志雄

    概述  内蒙古大学占地面积3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3.6亿元。校本部有蒙古学研究、经济管理、人文、生命科学、计算机、继续教育6个学院,17个系,2个公共课教学部,30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形成了文、理、工、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个稳定的教育层次,并招收民族预科生、夜大函授生和留学生。学校共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文科和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2个自治区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各类在校生7 329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4 983人,学位研究生407人,成人教育学生1 939人。有教职工1 515人,其中专职教师及科研人员750人,教授94人,副教授219人,讲师23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155人,对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1人。

    211工程建设与管理  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是年正式开工建设。学校完成了“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细化、分解工作,确定五大类、14个子项目、43个三级项目。制定《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细则》、《内蒙古“211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细则》,调整组织机构,使“211工程”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与各项目承建单位逐一签订《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书》,以进一步加快“211工程”建设步伐。

    教育教学改革  1998年,在全校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学习活动,举办全校性教学改革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10余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印发了《内蒙古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跨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内蒙古大学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将原有36个专业缩减为30个。并申报4个应用性新专业,其中有3个专业已被自治区教委和国家教育部批准。重新修订《内蒙古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和《内蒙古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暂行条例》,并已执行。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学校受自治区教委委托,制定“面向21世纪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丛书”编写计划,拟从1999年起出版若干文化素质教育教材,用于自治区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文化教育,同时还组建子“内蒙古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全校文化艺术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

    科学研究  学校共有25个科研机构,开展各类科研项目240多项。学校从各方面争取的科研经费为527.3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年共获23项省部级奖励。

    公共服务体系及基础建设  电化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总面积300平方米,拥有300个座位的两个新建的多功能教室已经建成,并配备了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综合电教控制等设备;图书文献资料得到补充,以蒙古学、生命科学文献建设为重点,共补充入藏教学科研所需蒙、汉、外文重点核,~,9 352册,订购中外文期刊2 138种。为适应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需要,购入光盘电子出版物6种,178件。生命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的筹建,已完成基础调研工作。馆藏汉文图书计算机回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有新的进展,已录入五大类20 000多条数据,西文图书、中外文期刊等回溯数据库建设工作已启动。学校加大校园综合治理力度,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及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栽种乔灌木7 000余株,新植草坪26 000平方米,新修道路3 600平方米。年底,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3.2%,校容校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花园式”校园初具规模,先后被呼和浩特市及自治区命名为“文明小区”和“文明学校”。

    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校、院、系三级管理机制,增加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办学效益。是年,学校加大后勤改革力度,出台《内蒙古大学总务处改革方案》,并开始运行。建立起后勤“小机关、大服务、大实体”的管理机制,理顺了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和经营实体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为后勤服务走向企业化、社会化管理奠定基础。

    科技成果开发与校办产业  学校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在自治区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4月以利用“试管牛”技术工厂化生产良种肉牛为主业的“内蒙古旭日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资产总额1 100万元。公司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建立了“试管胚”生产基地,拟利用发达国家良种的种质资源大批量生产“试管胚”,用于国内良种繁育,年生产量可达2~4万枚优秀胚胎。同时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盟、赤峰市和大连等地建立了相应的胚移基地。经过试管移植已经得到纯种良种“试管牛”,其中包括海福特、安格斯、日本和牛等国际公认的优良品种。初步实现了“试管牛”技术同畜牧业经济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结合。为自治区与区内外、自治区与国外的畜牧业相结合、互惠互利作出贡献。

    (王贵印  李晓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