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9卷  /  特载

1999卷

  • 政府工作报告——1998年1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本届政府从1993年以来的任期五年,是不同寻常的五年。五年中,自治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发展史上又一个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
        五年的工作成就,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五年中,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本届政府在组织和领导经济工作中,把“两个提高”作为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核心目标,把发展四大支柱、三大优势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把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五大战略”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 100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左右,比1992年增长64.6%,年均增长10.5%,较上一个五年快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快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比上一个五年分别快4.9和3.6个百分点。于1995年提前五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上升到第16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在1992年首次达到100亿公斤的基础上,仅用四年时间,又突破了150亿公斤,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人均占有粮食669公斤,居全国第3位。1997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夺得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总产量达142.1亿公斤,超额完成计划目标。牲畜总头数在五年中连续突破6 000万和7 000万大关,1997年牧业年度达到7 112万头 (只),比1992年纯增1 535万头(只);牲畜出栏率由38%提高到47.6%,良种、改良种畜比重由54%提高到64%:绵羊毛、山羊绒、驼绒、牛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我区已具备年产125亿公斤粮食、100万吨肉类和6.5万吨毛绒的综合生产能力。工业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区工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120.8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378亿元,年均增长13.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7%上升到34.4%,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9.5亿元。四大支柱、三大优势产业,特别是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继续发展的同时,农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其中,原煤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发电量由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并成为国家主要的商品电基地;钢、铁、木材、纯碱、原盐和糖产量也进入全国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在我区顺利实施,计划、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流通、机构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牧区改革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面达40%左右,自治区和盟市两级确立的11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有58户挂牌运营,在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降低资产负债率、分流富余人员、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海四个城市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及全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共盘活存量资产50多亿元。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全面铺开,突出抓了36户重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175户,其中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有23户。有11户企业股票上市,筹资35.6亿元。小企业通过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实现改制,14个试点旗县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国有小型工业企业转制面达80%左右,其中有40%实现所有制改革。通过企业改组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一些老大难企业的包袱得到清卸,试点城市企业的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培育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和“三优带动”工程,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地培育出一批名牌产品,其中鄂尔多斯、鹿王、仕奇、伊利等品牌享誉国内外。通过扎实有效地推广邯钢经验、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共消化增支减利因素15亿元左右,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在积极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全区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24.6%上升到1997年的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突破1 700亿元,实现税金58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16倍和13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52.9万户,私营企业达1.4万家,分别增长88.6%和5.7倍;外资企业由326户增加到1 057户,投资额累计达到7.9亿美元。经济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我们抓住国家发展战略重点西移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集中自治区财力,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l 327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30亿元,超过了前45年的总和。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重点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63项,到1997年底投产27项。建成了丰镇电厂二期、达拉特电厂一期、达丰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准格尔煤田和内蒙古化肥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了包钢双400万吨等一批技术改造工程,其他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向自治区50周年大庆献礼的18个项目。集通铁路、大准电气化铁路等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投入运营,新增铁路、公路通车里程1 808公里和5 940公里,航线总里程增加40 312公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4.9倍,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50万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1.5部提高到6.1部,旗县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苏木乡镇全部通电、通邮、通话,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对外开放和交往进一步扩大。我们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作为振兴自治区经济的突破口,全面实施了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6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71亿元人民币。199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35.6亿元人民币,是引资最多的一年。通过积极参与地区性经济合作、加强与兄弟省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发展旅游业、举办蒙交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目前我区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关系,世人更加了解内蒙古,内蒙古也进一步走向了世界。 
        在解决长期困扰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财政拮据、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低等问题,一直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就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责任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使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方面,通过加强基础财源建设,改革和完善地方财税体制,强化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迅速增长。1997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比199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22.4%,较上一个五年快7.3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从而使我区财政困难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解决资金紧张的突出矛盾,金融部门不断增强筹资功能,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845亿元和1 172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2倍和2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 发展。在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方面,通过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强城镇解困工作、执行机关事业单位新工资制度等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1 847.4元,增加到1997年的3 900元左右,年均实际增长7.3%,比上一个五年快4.5个百分点。全区所有城市都建立了最低生活费保障线制度,66个旗县出台了再就业工程实施方案,重新安置职工16.1万人,累计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8.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虽然目前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状况,但客观地讲,近年来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719元增加到1 800元左右,年均实际增 长5%,比上一个五年快1个百分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417万人减少到110万人左右。通过实施安居工程、“380人畜饮水工程”和农村牧区“三通”及加强地方病防治等措施,使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自治区财政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帮助旗县解决财政困难的资金达7.8亿元,累计偿还世行贷款、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1.5亿美元。完成了伊盟与乌海、自治区与黑龙江等地的勘界工作,历时10年的中俄边界内蒙古段的勘界工作圆满结束,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顺应和把握自然规律的本领有所提高。我区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这五年,我们遇到旱、水、火、冻、风、雪、地震等灾害,种类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有的,给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面对严酷的自然灾害,我们团结一心,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我们也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水、旱灾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最大。因此,要保持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突出解决好水的问题。五年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修复并加固了黄河大堤,使其达到了国家二级堤防标准,辽河、嫩江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标准也明显提高。同时,我们把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作为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紧紧围绕做好“三水”这篇大文章,通过采取修复水毁工程、打配机电井、推广集雨节水灌溉、坡改梯、修筑拦蓄工程等措施,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39万亩,建成灌溉草库伦近3万处,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 114万亩。连续进行了三期农牧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700多万亩,改良和建设草牧场360多万亩。为抗干旱和早霜,普遍采取了适时早播,推广了地膜覆盖、坐水点种和选用良种、机械深耕等旱作农业技术,促进了农牧业的增产增收。为防止生态恶化,促进良性循环,不断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小生物圈建设及小流域治理,累计人工造林2 695万亩,飞播造林378.9万亩,封山封沙育林623.3万亩,草原建设面积1.36亿亩,使全区生态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驾驭市场和调控经济的能力退步增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地区的经济活动,是地方政府遇到的新课题。五年中,我们本着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开搞活的原则,把法律赋予企业的各项经营权交给企业,政府的主要职能逐步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和强化服务上来。按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积极培育市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比较好地处理了速度与效益、存量与增量、积累与消费和农轻重等经济关系。特别是针对1993年以来我区物价上涨过快的突出矛盾,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把控制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了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领导负责制,从控制社会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规范市场行为和整顿流通秩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使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到1997年底全区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由最高时期的 19.3%和24.3%回落到2.3%和4.8%。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使我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重视社会事业的进步,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努力加大投入,五年中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累计达143.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93.1%。科技工作在面向经济建设、不断走向市场的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到1997年,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 001项,成果转化率达到 3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区“普九”旗县市区达到35个,普及人口覆盖率 27.4%,适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有所提高,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比例由1992年的44.3%提高到1997年47.9%。共扫除青壮年文盲近10万人,文盲率控制在4%以内。普通高校招生并轨工作顺利完成,内蒙古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总体规划,并开始组织实施。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改善,城镇中小学教师人均居住面积达9.2 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自治区蒙汉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上星试播成功,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78%。《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正式出版。1993年以来,我区在区外艺术评奖中共获得70多项一等奖,有17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卫生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夺得176.5枚金牌,特别是在全国八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第15位的好成绩。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4%,比1992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 17.07‰和10.34‰下降到15.21‰和8.25‰。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得到重视和加强。民政优抚、社会福利、新闻出版、档案、气象、测绘、地质、地震、无线电管理、国防动员、侨务、宗教、文物保护和利用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李国安、李如刚、曹风光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全区范围内持续三年多时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极大地解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机关良好形象”工程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学习张家港经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小区、文明村镇的活动全面开展。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中自治区政府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 1 434件,政协委员提案2 310件,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修正颁发了44个地方性法规,制定并发布了30个政府规章。广泛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各种严打斗争,严厉打击了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使我区社会治安状况成为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7 096件,挽回经济损失1.32亿元;审计部门查处违纪金额85亿元,上缴财政5.2亿元,为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大量事实证明,这五年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是自治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去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活动,通过全面地总结五十年来的成就,展示了我区半个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了全区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昭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五十年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就本届政府的五年来讲,体会也是很多的,主要是: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我们的事情办得更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坚持能快就不要慢,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勇于正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只有知难而上,迎接挑战,敢于碰硬,才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必须高举团结建设的旗帜,只有不断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军政、军民以及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才能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回顾和总结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之所以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同时离不开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离不开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的辛勤劳动,离不开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和武警、森警官兵的无私奉献,也离不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过去的五年,我们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无不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一切成就应归功于他们!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总体上讲,这五年我区的发展步伐虽然很快,但发达省市步伐更快,差距仍在拉大;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经营粗放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仍比较低,少数农牧民还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下岗人员增多,农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措施不够得力。对此应高度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总之,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必将为跨世纪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鼓舞全区各族人民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二、对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世纪之交、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全国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经营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会明显加快,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十五大的召开,为加快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再次强调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这无疑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我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经过50年的建设,尤其是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从思想观念、物质基础和体制等方面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日益高涨的劳动热情,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和后发优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步伐完全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内蒙古在二十一世纪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稳中求进,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继续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五大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我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再跨上一个新台阶。初步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和6%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区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上,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思想观念上。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后,全国出现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对于我区来说,能否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将关系到能否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和以怎样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一是在改革开放上,不搞无谓的争论,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在国有资产优化重组上,破除把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视为流失等错误观念,促进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组合。三是在分配形式上,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等旧观念,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投资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在用人问题上,不搞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要重实绩、看主流、论公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总之,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造,不断前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区要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一定时期内努力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加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大力气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农牧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今后发展,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不懈地搞好以种草种树为主的农牧业生态建设和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二要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提高单位产出率。三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畜产品的多层次转化增值,推进农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加快我区国民经济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依托资源,面向市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壮大四大支柱和三大优势产业。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合理流动,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继续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和“三优带动工程”,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加快现有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盘活存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增量。紧紧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外、国外在我区的建设投资,上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下力气加快发展。要在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同时,逐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加快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证券、信托、信息、旅游等新兴服务行业,力争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现两个提高,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关系。针对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资金要适当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倾斜,注重提高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农村牧区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要加快达小康进程。
        整体推进,全面创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自治区实际,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首先,要加快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我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分布散、效益低、竞争力弱,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我们要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着眼,采取适当收缩、退出一般、加强重点的策略,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重组和结构、布局调整。今后除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外,其他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产权多样化。要放手放胆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其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公司制改革,力争用两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使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小企业要争取一、两年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放开搞活。同时,要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企业转轨中的社会震荡;三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有步骤地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逐步由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强区富民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抓紧研究和制定相应对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要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地缘、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开放与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招商引资以新的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吸引区外国外的大公司、大财团对国有企业实施兼并、收购、参股和控股,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建立出口基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提高外经外贸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依靠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行农科教、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办好基础教育,到本世纪末完成全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青壮年扫盲任务。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要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教育要走联合、共建之路,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建立起多渠道办学和投入机制,形成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国家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各类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和投资格局。人才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形成育才、引才、爱才、用才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按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繁荣我区文学艺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大计。目前我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从防治两方面人手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继续抓好植树种草、防沙治沙等工程,重点加强黄河、西辽河、嫩江流域治理及阴山北麓、阿拉善等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全面实施“蓝天绿地”工程,抓紧治理呼和浩特等城市大气污染,搞好城乡绿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耕地草原,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区。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主动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勤政廉洁,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要切实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干部群众,把全区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上来。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各族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激发人们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热情。
        保持社会稳定,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大事,是各级政府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社会生活中全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统观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武警、森警、公安、安全、国防动员等部门建设,维护边疆安定。
       三、一九九八年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区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以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统揽经济工作全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安排好群众生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年计划安排国内生产总值1 23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0亿元,增长13%;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400元和20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8.5‰以内。 
        (一)进一步稳定和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今年农牧业总的要求是努力实现“四增”,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增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一是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产业化。重点是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基地,自治区要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盟市、旗县也要重点培育各自的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公司加农户,龙头企业带基地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利益互补的新机制。二是继续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建设。坚持“改低、攻中、促高”方针,立足于防旱抗旱,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和力度,改造中低产田560万亩,新增农田灌溉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各100万亩,坐水点种1 000万亩,机械深耕2 500万亩。继续实行“双增双提”发展战略,突出抓好草牧场基本建设。认真贯彻“两区”生态建设现场会精神,加快山区、沙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大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的科教兴农兴牧力度。全面启动“百乡千村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抓好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年内培训人数力争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四是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各级政府在春播前要检查落实土地和草牧场延长承包期的新一轮工作,不断完善土地和草牧场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基层“七站”三定工作,大力发展自办、联办等各种民间服务组织,争取把构建多成份、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同时,下力气抓好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嘎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二)打一场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攻坚战。今年安排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在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主要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抓大放小”的力度。自治区主要抓好区直大企业的改革和大集团的组建工作,重点抓好7户直属大企业和区直各部门所属企业的改革,各部门在盟市的企业原则上下放盟市领导。盟市、旗县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兼并、联合、转让、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全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要卓有成效地推进配套改革,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培育自治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主体。其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36户“区队”,都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要坚持分级负责制和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既要抓好亏损企业的扭亏、减亏,又要确保盈利大户增盈。同时要搞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今年计划多渠道安排技术改造资金55亿元,重点用于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新的名牌产品。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试行和推行企业领导人选聘制度和经营业绩年度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评议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第四,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今在机构改革中,要重点搞好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三乱”现象,自治区要对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进行一次清理,坚决废除过时的特别是增加企业和农牧民负担的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企业和农牧民负担。
        (三)抓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已经批准立项和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力争在年内开工、建成投产或达产,早日发挥效益。抓住国家向往宅建设倾斜的机遇,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好“安居工程”,搞好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降低住宅建设成本,促进住房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加强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的重点项目资本金制度,加快建立项目法人制度,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从体制上保证提高投资效益。
        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措施得力,促使其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住全区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力争年内第三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要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重点放在提高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使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档次和人员素质有新的提高。按原来的统计口径,今年要完成现价总产值2 000亿元,实际入库税金19亿元。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承包、兼并、租赁、参股、购买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从而达到既加快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又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年全区出口总额要达到7.7亿美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6.46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 20亿元人民币。要改进招商引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收到实效。进一步加强同国外大财团、大公司接触,扩大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的援外项目,带动我区技术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加强项目的引资力度,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加强与兄弟省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继续搞好各类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改革示范区、对外开放窗口和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建立和完善贸工农一体化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扶持一些出口前景好、创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和企业,组建外向型企业,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外贸企业要以国家大幅度下调关税为契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增加效益,实现扭亏减亏目标。 
        (五)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实现今年的财政收入目标,要在重点抓好培植利税大户、搞好乡级财政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体税种征收管理办法,推行税收规范化管理,挖掘增收税种潜力,健全和完善地方税制,着力解决变相减免税、欠税和偷漏骗税问题。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对生产性支出管理要跟踪问效,对人、车、会、话等非生产性支出要从严控制。抓好财政专户建设,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各级政府要充分理解金融部门的难处,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坚决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金融部门要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用足用活资金政策,大力筹措资金,积极解决重点产业和企业资金需求,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多做贡献。要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拓宽筹资渠道。创造条件在全区4个地级市建立合作银行,搞好临河、通辽农村合作银行试点,力争有1~2家大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积极探索设立投资基金,加大证券融资力度,通过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缓解我区资金紧张的状况。
        (六)积极开拓市场。我区部分企业产品积压、效益下滑、亏损严重等问题,集中反映出市场开发不够。大力开拓市场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要成立开拓市场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搞好市场信息服务。工商企业要建立和扩大营销网络,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提高企业产销率和地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着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努力提高现有农贸市场建设水平,重点抓好亿元以上市场和粮食、肉类、绒毛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坚持购销结合、双向服务的原则,实行工商联手、农商联手,鼓励农牧民进入市场,搞活农村牧区流通。要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大力发展新的市场营销方式,特别是建立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制,组织销售集团,提高我区商品在区外、国外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发展各类市场,逐步构建功能多、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
        (七)认真抓好扶贫解围和再就业工程。确保现有贫困人口和少量返贫人口年内基本解决温饱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扶贫投入,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随着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我区下岗人员将会继续增加,我们面临的解困任务更加繁重。对职工下岗工作,要加强宏观调控,从各地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要过于集中,一哄而下,给再就业和社会稳定增加过大压力。城镇解困工作要贯彻国发[1997]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的21个城市要逐步完善,旗县所在地力争在1~2年内基本上建立起这项制度。要加强对再就业工程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再就业基金,各级政府年初都要把此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必保落实。加强对下岗职工培训,教育和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力争年内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科技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上,积极组织科技下乡、下厂,全年力争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加快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步伐,年内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年内力争使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高等院校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按照国家要求,力争年内使民办教师占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比例降至7%。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要增强精品意识,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不断扩大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落地”范围;继续实施“彩虹文化计划”和“草原书屋”工程;进一步加强乌兰牧骑建设,更好地发挥其“轻骑兵”作用。认真贯彻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网建设、妇幼保健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责任制,确保完成人口控制目标。认真办好全区“九运会”,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搞好防灾减灾等公益性事业建设,提高我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我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都已明确,下一步的关键是在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讲实效的作风,坚决制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坚决杜绝脱离群众、脱离实施、浮躁虚夸等官僚主义。今年要继续在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树立良好形象和评选优秀公仆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力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我区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当前内蒙古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特别是1998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目标、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把我区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政府工作报告——1998年1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本届政府从1993年以来的任期五年,是不同寻常的五年。五年中,自治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发展史上又一个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
        五年的工作成就,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五年中,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本届政府在组织和领导经济工作中,把“两个提高”作为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核心目标,把发展四大支柱、三大优势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把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五大战略”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 100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左右,比1992年增长64.6%,年均增长10.5%,较上一个五年快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快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比上一个五年分别快4.9和3.6个百分点。于1995年提前五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上升到第16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在1992年首次达到100亿公斤的基础上,仅用四年时间,又突破了150亿公斤,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人均占有粮食669公斤,居全国第3位。1997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夺得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总产量达142.1亿公斤,超额完成计划目标。牲畜总头数在五年中连续突破6 000万和7 000万大关,1997年牧业年度达到7 112万头 (只),比1992年纯增1 535万头(只);牲畜出栏率由38%提高到47.6%,良种、改良种畜比重由54%提高到64%:绵羊毛、山羊绒、驼绒、牛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我区已具备年产125亿公斤粮食、100万吨肉类和6.5万吨毛绒的综合生产能力。工业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区工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120.8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378亿元,年均增长13.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7%上升到34.4%,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9.5亿元。四大支柱、三大优势产业,特别是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继续发展的同时,农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其中,原煤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发电量由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并成为国家主要的商品电基地;钢、铁、木材、纯碱、原盐和糖产量也进入全国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在我区顺利实施,计划、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流通、机构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牧区改革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面达40%左右,自治区和盟市两级确立的11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有58户挂牌运营,在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降低资产负债率、分流富余人员、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海四个城市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及全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共盘活存量资产50多亿元。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全面铺开,突出抓了36户重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175户,其中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有23户。有11户企业股票上市,筹资35.6亿元。小企业通过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实现改制,14个试点旗县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国有小型工业企业转制面达80%左右,其中有40%实现所有制改革。通过企业改组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一些老大难企业的包袱得到清卸,试点城市企业的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培育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和“三优带动”工程,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地培育出一批名牌产品,其中鄂尔多斯、鹿王、仕奇、伊利等品牌享誉国内外。通过扎实有效地推广邯钢经验、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共消化增支减利因素15亿元左右,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在积极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全区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24.6%上升到1997年的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突破1 700亿元,实现税金58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16倍和13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52.9万户,私营企业达1.4万家,分别增长88.6%和5.7倍;外资企业由326户增加到1 057户,投资额累计达到7.9亿美元。经济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我们抓住国家发展战略重点西移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集中自治区财力,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l 327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30亿元,超过了前45年的总和。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重点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63项,到1997年底投产27项。建成了丰镇电厂二期、达拉特电厂一期、达丰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准格尔煤田和内蒙古化肥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了包钢双400万吨等一批技术改造工程,其他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向自治区50周年大庆献礼的18个项目。集通铁路、大准电气化铁路等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投入运营,新增铁路、公路通车里程1 808公里和5 940公里,航线总里程增加40 312公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4.9倍,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50万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1.5部提高到6.1部,旗县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苏木乡镇全部通电、通邮、通话,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对外开放和交往进一步扩大。我们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作为振兴自治区经济的突破口,全面实施了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6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71亿元人民币。199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35.6亿元人民币,是引资最多的一年。通过积极参与地区性经济合作、加强与兄弟省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发展旅游业、举办蒙交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目前我区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关系,世人更加了解内蒙古,内蒙古也进一步走向了世界。 
        在解决长期困扰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财政拮据、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低等问题,一直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就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责任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使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方面,通过加强基础财源建设,改革和完善地方财税体制,强化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迅速增长。1997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比199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22.4%,较上一个五年快7.3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从而使我区财政困难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解决资金紧张的突出矛盾,金融部门不断增强筹资功能,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845亿元和1 172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2倍和2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 发展。在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方面,通过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强城镇解困工作、执行机关事业单位新工资制度等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1 847.4元,增加到1997年的3 900元左右,年均实际增长7.3%,比上一个五年快4.5个百分点。全区所有城市都建立了最低生活费保障线制度,66个旗县出台了再就业工程实施方案,重新安置职工16.1万人,累计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8.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虽然目前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状况,但客观地讲,近年来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719元增加到1 800元左右,年均实际增 长5%,比上一个五年快1个百分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417万人减少到110万人左右。通过实施安居工程、“380人畜饮水工程”和农村牧区“三通”及加强地方病防治等措施,使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自治区财政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帮助旗县解决财政困难的资金达7.8亿元,累计偿还世行贷款、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1.5亿美元。完成了伊盟与乌海、自治区与黑龙江等地的勘界工作,历时10年的中俄边界内蒙古段的勘界工作圆满结束,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顺应和把握自然规律的本领有所提高。我区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这五年,我们遇到旱、水、火、冻、风、雪、地震等灾害,种类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有的,给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面对严酷的自然灾害,我们团结一心,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我们也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水、旱灾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最大。因此,要保持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突出解决好水的问题。五年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修复并加固了黄河大堤,使其达到了国家二级堤防标准,辽河、嫩江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标准也明显提高。同时,我们把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作为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紧紧围绕做好“三水”这篇大文章,通过采取修复水毁工程、打配机电井、推广集雨节水灌溉、坡改梯、修筑拦蓄工程等措施,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39万亩,建成灌溉草库伦近3万处,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 114万亩。连续进行了三期农牧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700多万亩,改良和建设草牧场360多万亩。为抗干旱和早霜,普遍采取了适时早播,推广了地膜覆盖、坐水点种和选用良种、机械深耕等旱作农业技术,促进了农牧业的增产增收。为防止生态恶化,促进良性循环,不断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小生物圈建设及小流域治理,累计人工造林2 695万亩,飞播造林378.9万亩,封山封沙育林623.3万亩,草原建设面积1.36亿亩,使全区生态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驾驭市场和调控经济的能力退步增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地区的经济活动,是地方政府遇到的新课题。五年中,我们本着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开搞活的原则,把法律赋予企业的各项经营权交给企业,政府的主要职能逐步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和强化服务上来。按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积极培育市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比较好地处理了速度与效益、存量与增量、积累与消费和农轻重等经济关系。特别是针对1993年以来我区物价上涨过快的突出矛盾,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把控制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了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领导负责制,从控制社会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规范市场行为和整顿流通秩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使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到1997年底全区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由最高时期的 19.3%和24.3%回落到2.3%和4.8%。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使我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重视社会事业的进步,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努力加大投入,五年中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累计达143.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93.1%。科技工作在面向经济建设、不断走向市场的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到1997年,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 001项,成果转化率达到 3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区“普九”旗县市区达到35个,普及人口覆盖率 27.4%,适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有所提高,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比例由1992年的44.3%提高到1997年47.9%。共扫除青壮年文盲近10万人,文盲率控制在4%以内。普通高校招生并轨工作顺利完成,内蒙古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总体规划,并开始组织实施。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改善,城镇中小学教师人均居住面积达9.2 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自治区蒙汉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上星试播成功,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78%。《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正式出版。1993年以来,我区在区外艺术评奖中共获得70多项一等奖,有17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卫生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夺得176.5枚金牌,特别是在全国八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第15位的好成绩。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4%,比1992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 17.07‰和10.34‰下降到15.21‰和8.25‰。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得到重视和加强。民政优抚、社会福利、新闻出版、档案、气象、测绘、地质、地震、无线电管理、国防动员、侨务、宗教、文物保护和利用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李国安、李如刚、曹风光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全区范围内持续三年多时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极大地解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机关良好形象”工程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学习张家港经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小区、文明村镇的活动全面开展。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中自治区政府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 1 434件,政协委员提案2 310件,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修正颁发了44个地方性法规,制定并发布了30个政府规章。广泛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各种严打斗争,严厉打击了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使我区社会治安状况成为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7 096件,挽回经济损失1.32亿元;审计部门查处违纪金额85亿元,上缴财政5.2亿元,为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大量事实证明,这五年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是自治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去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活动,通过全面地总结五十年来的成就,展示了我区半个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了全区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昭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五十年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就本届政府的五年来讲,体会也是很多的,主要是: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我们的事情办得更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坚持能快就不要慢,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勇于正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只有知难而上,迎接挑战,敢于碰硬,才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必须高举团结建设的旗帜,只有不断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军政、军民以及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才能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回顾和总结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之所以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同时离不开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离不开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的辛勤劳动,离不开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和武警、森警官兵的无私奉献,也离不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过去的五年,我们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无不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一切成就应归功于他们!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总体上讲,这五年我区的发展步伐虽然很快,但发达省市步伐更快,差距仍在拉大;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经营粗放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仍比较低,少数农牧民还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下岗人员增多,农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措施不够得力。对此应高度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总之,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必将为跨世纪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鼓舞全区各族人民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二、对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世纪之交、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全国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经营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会明显加快,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十五大的召开,为加快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再次强调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这无疑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我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经过50年的建设,尤其是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从思想观念、物质基础和体制等方面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日益高涨的劳动热情,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和后发优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步伐完全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内蒙古在二十一世纪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稳中求进,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继续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五大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我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再跨上一个新台阶。初步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和6%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区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上,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思想观念上。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后,全国出现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对于我区来说,能否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将关系到能否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和以怎样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一是在改革开放上,不搞无谓的争论,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在国有资产优化重组上,破除把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视为流失等错误观念,促进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组合。三是在分配形式上,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等旧观念,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投资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在用人问题上,不搞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要重实绩、看主流、论公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总之,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造,不断前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区要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一定时期内努力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加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大力气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农牧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今后发展,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不懈地搞好以种草种树为主的农牧业生态建设和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二要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提高单位产出率。三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畜产品的多层次转化增值,推进农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加快我区国民经济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依托资源,面向市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壮大四大支柱和三大优势产业。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合理流动,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继续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和“三优带动工程”,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加快现有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盘活存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增量。紧紧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外、国外在我区的建设投资,上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下力气加快发展。要在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同时,逐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加快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证券、信托、信息、旅游等新兴服务行业,力争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现两个提高,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关系。针对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资金要适当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倾斜,注重提高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农村牧区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要加快达小康进程。
        整体推进,全面创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自治区实际,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首先,要加快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我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分布散、效益低、竞争力弱,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我们要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着眼,采取适当收缩、退出一般、加强重点的策略,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重组和结构、布局调整。今后除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外,其他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产权多样化。要放手放胆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其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公司制改革,力争用两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使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小企业要争取一、两年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放开搞活。同时,要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企业转轨中的社会震荡;三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有步骤地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逐步由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强区富民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抓紧研究和制定相应对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要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地缘、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开放与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招商引资以新的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吸引区外国外的大公司、大财团对国有企业实施兼并、收购、参股和控股,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建立出口基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提高外经外贸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依靠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行农科教、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办好基础教育,到本世纪末完成全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青壮年扫盲任务。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要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教育要走联合、共建之路,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建立起多渠道办学和投入机制,形成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国家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各类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和投资格局。人才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形成育才、引才、爱才、用才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按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繁荣我区文学艺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大计。目前我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从防治两方面人手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继续抓好植树种草、防沙治沙等工程,重点加强黄河、西辽河、嫩江流域治理及阴山北麓、阿拉善等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全面实施“蓝天绿地”工程,抓紧治理呼和浩特等城市大气污染,搞好城乡绿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耕地草原,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区。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主动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勤政廉洁,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要切实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干部群众,把全区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上来。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各族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激发人们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热情。
        保持社会稳定,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大事,是各级政府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社会生活中全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统观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武警、森警、公安、安全、国防动员等部门建设,维护边疆安定。
       三、一九九八年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区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以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统揽经济工作全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安排好群众生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年计划安排国内生产总值1 23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0亿元,增长13%;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400元和20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8.5‰以内。 
        (一)进一步稳定和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今年农牧业总的要求是努力实现“四增”,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增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一是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产业化。重点是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基地,自治区要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盟市、旗县也要重点培育各自的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公司加农户,龙头企业带基地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利益互补的新机制。二是继续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建设。坚持“改低、攻中、促高”方针,立足于防旱抗旱,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和力度,改造中低产田560万亩,新增农田灌溉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各100万亩,坐水点种1 000万亩,机械深耕2 500万亩。继续实行“双增双提”发展战略,突出抓好草牧场基本建设。认真贯彻“两区”生态建设现场会精神,加快山区、沙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大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的科教兴农兴牧力度。全面启动“百乡千村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抓好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年内培训人数力争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四是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各级政府在春播前要检查落实土地和草牧场延长承包期的新一轮工作,不断完善土地和草牧场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基层“七站”三定工作,大力发展自办、联办等各种民间服务组织,争取把构建多成份、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同时,下力气抓好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嘎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二)打一场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攻坚战。今年安排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在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主要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抓大放小”的力度。自治区主要抓好区直大企业的改革和大集团的组建工作,重点抓好7户直属大企业和区直各部门所属企业的改革,各部门在盟市的企业原则上下放盟市领导。盟市、旗县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兼并、联合、转让、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全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要卓有成效地推进配套改革,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培育自治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主体。其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36户“区队”,都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要坚持分级负责制和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既要抓好亏损企业的扭亏、减亏,又要确保盈利大户增盈。同时要搞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今年计划多渠道安排技术改造资金55亿元,重点用于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新的名牌产品。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试行和推行企业领导人选聘制度和经营业绩年度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评议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第四,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今在机构改革中,要重点搞好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三乱”现象,自治区要对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进行一次清理,坚决废除过时的特别是增加企业和农牧民负担的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企业和农牧民负担。
        (三)抓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已经批准立项和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力争在年内开工、建成投产或达产,早日发挥效益。抓住国家向往宅建设倾斜的机遇,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好“安居工程”,搞好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降低住宅建设成本,促进住房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加强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的重点项目资本金制度,加快建立项目法人制度,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从体制上保证提高投资效益。
        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措施得力,促使其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住全区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力争年内第三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要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重点放在提高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使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档次和人员素质有新的提高。按原来的统计口径,今年要完成现价总产值2 000亿元,实际入库税金19亿元。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承包、兼并、租赁、参股、购买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从而达到既加快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又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年全区出口总额要达到7.7亿美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6.46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 20亿元人民币。要改进招商引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收到实效。进一步加强同国外大财团、大公司接触,扩大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的援外项目,带动我区技术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加强项目的引资力度,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加强与兄弟省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继续搞好各类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改革示范区、对外开放窗口和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建立和完善贸工农一体化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扶持一些出口前景好、创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和企业,组建外向型企业,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外贸企业要以国家大幅度下调关税为契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增加效益,实现扭亏减亏目标。 
        (五)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实现今年的财政收入目标,要在重点抓好培植利税大户、搞好乡级财政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体税种征收管理办法,推行税收规范化管理,挖掘增收税种潜力,健全和完善地方税制,着力解决变相减免税、欠税和偷漏骗税问题。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对生产性支出管理要跟踪问效,对人、车、会、话等非生产性支出要从严控制。抓好财政专户建设,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各级政府要充分理解金融部门的难处,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坚决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金融部门要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用足用活资金政策,大力筹措资金,积极解决重点产业和企业资金需求,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多做贡献。要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拓宽筹资渠道。创造条件在全区4个地级市建立合作银行,搞好临河、通辽农村合作银行试点,力争有1~2家大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积极探索设立投资基金,加大证券融资力度,通过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缓解我区资金紧张的状况。
        (六)积极开拓市场。我区部分企业产品积压、效益下滑、亏损严重等问题,集中反映出市场开发不够。大力开拓市场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要成立开拓市场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搞好市场信息服务。工商企业要建立和扩大营销网络,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提高企业产销率和地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着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努力提高现有农贸市场建设水平,重点抓好亿元以上市场和粮食、肉类、绒毛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坚持购销结合、双向服务的原则,实行工商联手、农商联手,鼓励农牧民进入市场,搞活农村牧区流通。要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大力发展新的市场营销方式,特别是建立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制,组织销售集团,提高我区商品在区外、国外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发展各类市场,逐步构建功能多、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
        (七)认真抓好扶贫解围和再就业工程。确保现有贫困人口和少量返贫人口年内基本解决温饱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扶贫投入,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随着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我区下岗人员将会继续增加,我们面临的解困任务更加繁重。对职工下岗工作,要加强宏观调控,从各地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要过于集中,一哄而下,给再就业和社会稳定增加过大压力。城镇解困工作要贯彻国发[1997]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的21个城市要逐步完善,旗县所在地力争在1~2年内基本上建立起这项制度。要加强对再就业工程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再就业基金,各级政府年初都要把此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必保落实。加强对下岗职工培训,教育和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力争年内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科技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上,积极组织科技下乡、下厂,全年力争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加快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步伐,年内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年内力争使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高等院校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按照国家要求,力争年内使民办教师占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比例降至7%。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要增强精品意识,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不断扩大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落地”范围;继续实施“彩虹文化计划”和“草原书屋”工程;进一步加强乌兰牧骑建设,更好地发挥其“轻骑兵”作用。认真贯彻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网建设、妇幼保健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责任制,确保完成人口控制目标。认真办好全区“九运会”,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搞好防灾减灾等公益性事业建设,提高我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我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都已明确,下一步的关键是在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讲实效的作风,坚决制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坚决杜绝脱离群众、脱离实施、浮躁虚夸等官僚主义。今年要继续在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树立良好形象和评选优秀公仆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力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我区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当前内蒙古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特别是1998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目标、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把我区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