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9卷  /  盟市旗县

1999卷

  • 红山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孙  哲

    人大常委会主任:林  军

        长:周  玉

    政协主席:裴连吉

    概述  1998年,红山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两个大力发展、一个大力加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思路,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完成区委四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

    企业改革  区委、政府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以民有民营为方向,按照“积极稳妥、步步推进”的原则,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因企施策,采取兼并、联合、转让、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放开搞活小企业,进一步加快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各项配套改革,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如期完成并进入巩固、完善和提高阶段。到12月末,全区114家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97家,改制面85%。通过改制,加快政企分开步伐,优化结构,使一批问题较多、困难较大的企业走出低谷。红山区被自治区评为小改革先进区。

    招商引资  区政府牢固树立“让利在先,取利在后”的互惠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外开放的服务保障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区外客商投资意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年实现横向联合项目48个,引进自治区以外资金5 604.7万元,举办外埠企业12家,创办商业直销处、连锁店20家。

    私营经济  坚持“政策扶持、拓宽领域、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方针,完善并认真落实鼓励、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向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开发型、外向型发展,积极向个体工商户提供财政、信贷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到年末,全区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17 242户,其中私营企业686户,从业人员69 503人,实现入库税金4 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2.3%,已成为全区经济的主体。

    “菜篮子”工程  继续把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搞好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加快蔬菜日光温室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养殖业,增加肉、奶、蛋产量,逐步建立、完善农产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到年末,蔬菜基地总面积17 320亩,其中保护地面积6 427亩。全年蔬菜总产量18.91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5 510吨、2 804吨、1 936吨。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  认真贯彻区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见》,突出抓好旅游、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和家庭服务、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牢固树立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意识,以同济大厦、赤峰购物城、北方商场、宝峰商厦等沿街商厦及商业网点为依托,加快新华路中段商业街建设,培育园林路建筑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同兴钢材批发市场和八里铺旧货市场;发展壮大西城市场和火花路副食批发市场。新建成乡镇企业示范工业小区、桥北工贸小区、西城商贸小区和新华商贸小区,并形成一定规模,年内4个小区共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3 834万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实现入库税金135万元。加快房地产开发与利用步伐,把房地产开发与利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共出售直管公房和自管楼房18.6万平方米,收回资金2 000多万元;房产开发7 000平方米,安居工程续建1.15万平方米;粮市商业小区、西横街、安居工程等城区开发共盘活存量土地资产3 000万元。

    城市建设  如期完成市级重点工程项目4项,共铺装沥青混凝土路面76 057平方米,铺设、输通排水管道2 524米。完成区政府承诺为市民办的5件实事,其中治理城区小巷10条、1 800延长米、8 030平方米。年内城区共植树2.6万株,新建绿地6.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0.4%,绿地率27%,人均公共绿地3.9平方米。完成红庙子中心街600平方米广场和2 800米人行道硬化工程,东西旱河和赤峰砖厂东西沟流域清淤工程,红庙子镇和城郊乡新地村、桥北镇哈达和硕村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及调整工作。

    科教文卫体  科技部门积极组织科技下乡、下厂,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53项,已全部完成。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取得科技成果10项,科技攻关项目9项。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49场次,培训人员1.1万人次。全区有区属中、小学50所,其中小学37所,初中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学5所。中小学在校生37 633人,其中小学21 960人,初中10 041人,普通高中2 363人,职业高中3 269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4 492人。全区有专任教师2 643人。全年有913名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图书馆2个,藏书3 000余万册。区乡共有文化馆4个,组织文艺活动、文化训练班及举办展览共165次,有基层文化俱乐部10个,图书室2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6个。有区乡镇广播站4个,调频广播覆盖率100%。有电视台1个,电视覆盖率100%。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床位563张,卫生技术人员869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203人。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有8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有业余体育辅导站53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3.8%。共组团参加国家、自治区、市级各种体育竞赛16次,获得56个第一。筹集资金21万元,为全民健身路径配套80余件健身活动器材。

    精神文明建设  区委、政府继续实施铸魂、塑形、创建、容貌、楷模、温暖、繁荣、平安工程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八大工程”。区委组团赴西安考察,学习西安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八大工程”的成功经验。按照区委的总体要求,在全区上下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和经济发展思路上来,在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公益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中,以社会服务承诺制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整、创、树”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巩固和提高国家卫生城水平、创建园林城市为重点,在城区主要街路实施“绿、亮、美、洁”工程,新修机场路,加大街路维修力度,增加绿地面积,新建多处人文景点,继续巩固文明单位建设质量,重点抓好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强化文明村镇建设,评选十星文明小康户,面对全国南、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广大干部群众募集大量款物,支援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深入开展向人武部学习和“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培养和树立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引导和示范作用;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实施“八大工程”,红山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又上新台阶。

    民主法制建设及依法治区  不断发挥人民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作用,深入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保证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加大依法治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出台《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治区的决定》及实施方案,开展“三五”普法工作,加快安全小区、安全楼院建设,在农村开展规范化联户互防活动,继续保持严打声威,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  年末,红山区总人口286 955人,比上年增加9 7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 934人。总户数为96 344户,比上年增加4 907户。人口出生率12‰,比上年下降2.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7.8‰。

    主要经济指标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 788万元,比上年增长  11.7%,其中第一产业9 732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33 056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55 000万元,增长12.9%。全年粮豆播种面积29 100亩,蔬菜基地面积6 426.8亩。粮食总产量15 318吨,蔬菜总产量18.9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87 940万元,比上午增长13.5%。全部工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全区公路里程104.7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32.5万吨、客运量92.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 509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7 840万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10 546万元,比上年增收1 013万元,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680万元,比上年增收797万元,增长11.6%。财政支出完成11 31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 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年内市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622元。

    (刘瑞祥  卢联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红山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孙  哲

    人大常委会主任:林  军

        长:周  玉

    政协主席:裴连吉

    概述  1998年,红山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两个大力发展、一个大力加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思路,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完成区委四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

    企业改革  区委、政府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以民有民营为方向,按照“积极稳妥、步步推进”的原则,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因企施策,采取兼并、联合、转让、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放开搞活小企业,进一步加快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各项配套改革,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如期完成并进入巩固、完善和提高阶段。到12月末,全区114家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97家,改制面85%。通过改制,加快政企分开步伐,优化结构,使一批问题较多、困难较大的企业走出低谷。红山区被自治区评为小改革先进区。

    招商引资  区政府牢固树立“让利在先,取利在后”的互惠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外开放的服务保障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区外客商投资意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年实现横向联合项目48个,引进自治区以外资金5 604.7万元,举办外埠企业12家,创办商业直销处、连锁店20家。

    私营经济  坚持“政策扶持、拓宽领域、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方针,完善并认真落实鼓励、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向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开发型、外向型发展,积极向个体工商户提供财政、信贷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到年末,全区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17 242户,其中私营企业686户,从业人员69 503人,实现入库税金4 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2.3%,已成为全区经济的主体。

    “菜篮子”工程  继续把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搞好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加快蔬菜日光温室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养殖业,增加肉、奶、蛋产量,逐步建立、完善农产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到年末,蔬菜基地总面积17 320亩,其中保护地面积6 427亩。全年蔬菜总产量18.91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5 510吨、2 804吨、1 936吨。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  认真贯彻区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见》,突出抓好旅游、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和家庭服务、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牢固树立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意识,以同济大厦、赤峰购物城、北方商场、宝峰商厦等沿街商厦及商业网点为依托,加快新华路中段商业街建设,培育园林路建筑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同兴钢材批发市场和八里铺旧货市场;发展壮大西城市场和火花路副食批发市场。新建成乡镇企业示范工业小区、桥北工贸小区、西城商贸小区和新华商贸小区,并形成一定规模,年内4个小区共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3 834万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实现入库税金135万元。加快房地产开发与利用步伐,把房地产开发与利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共出售直管公房和自管楼房18.6万平方米,收回资金2 000多万元;房产开发7 000平方米,安居工程续建1.15万平方米;粮市商业小区、西横街、安居工程等城区开发共盘活存量土地资产3 000万元。

    城市建设  如期完成市级重点工程项目4项,共铺装沥青混凝土路面76 057平方米,铺设、输通排水管道2 524米。完成区政府承诺为市民办的5件实事,其中治理城区小巷10条、1 800延长米、8 030平方米。年内城区共植树2.6万株,新建绿地6.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0.4%,绿地率27%,人均公共绿地3.9平方米。完成红庙子中心街600平方米广场和2 800米人行道硬化工程,东西旱河和赤峰砖厂东西沟流域清淤工程,红庙子镇和城郊乡新地村、桥北镇哈达和硕村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及调整工作。

    科教文卫体  科技部门积极组织科技下乡、下厂,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53项,已全部完成。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取得科技成果10项,科技攻关项目9项。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49场次,培训人员1.1万人次。全区有区属中、小学50所,其中小学37所,初中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学5所。中小学在校生37 633人,其中小学21 960人,初中10 041人,普通高中2 363人,职业高中3 269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4 492人。全区有专任教师2 643人。全年有913名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图书馆2个,藏书3 000余万册。区乡共有文化馆4个,组织文艺活动、文化训练班及举办展览共165次,有基层文化俱乐部10个,图书室2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6个。有区乡镇广播站4个,调频广播覆盖率100%。有电视台1个,电视覆盖率100%。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床位563张,卫生技术人员869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203人。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有8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有业余体育辅导站53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3.8%。共组团参加国家、自治区、市级各种体育竞赛16次,获得56个第一。筹集资金21万元,为全民健身路径配套80余件健身活动器材。

    精神文明建设  区委、政府继续实施铸魂、塑形、创建、容貌、楷模、温暖、繁荣、平安工程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八大工程”。区委组团赴西安考察,学习西安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八大工程”的成功经验。按照区委的总体要求,在全区上下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和经济发展思路上来,在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公益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中,以社会服务承诺制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整、创、树”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巩固和提高国家卫生城水平、创建园林城市为重点,在城区主要街路实施“绿、亮、美、洁”工程,新修机场路,加大街路维修力度,增加绿地面积,新建多处人文景点,继续巩固文明单位建设质量,重点抓好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强化文明村镇建设,评选十星文明小康户,面对全国南、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广大干部群众募集大量款物,支援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深入开展向人武部学习和“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培养和树立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引导和示范作用;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实施“八大工程”,红山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又上新台阶。

    民主法制建设及依法治区  不断发挥人民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作用,深入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保证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加大依法治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出台《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治区的决定》及实施方案,开展“三五”普法工作,加快安全小区、安全楼院建设,在农村开展规范化联户互防活动,继续保持严打声威,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  年末,红山区总人口286 955人,比上年增加9 7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 934人。总户数为96 344户,比上年增加4 907户。人口出生率12‰,比上年下降2.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7.8‰。

    主要经济指标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 788万元,比上年增长  11.7%,其中第一产业9 732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33 056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55 000万元,增长12.9%。全年粮豆播种面积29 100亩,蔬菜基地面积6 426.8亩。粮食总产量15 318吨,蔬菜总产量18.9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87 940万元,比上午增长13.5%。全部工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全区公路里程104.7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32.5万吨、客运量92.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 509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7 840万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10 546万元,比上年增收1 013万元,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680万元,比上年增收797万元,增长11.6%。财政支出完成11 31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 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年内市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622元。

    (刘瑞祥  卢联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