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经济

2006卷

  • 煤炭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旺旺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煤炭资源丰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累计探明储量23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4%;预测远景储量12250亿吨,约占全国预测远景资源储量的22%。保有储量与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在探明储量中,储量在亿吨级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煤田31处。其中储量2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3处,100~200亿吨的煤田5处,100亿吨以下10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田11处,10亿吨以下1亿吨以上的煤田12处。多数煤田为整装煤田,埋藏浅,煤层厚,赋存稳定,构造简单,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相当一部分煤田适合露天开采。12个盟市中查明的煤产地共有336处,主要分布在4个盟市的六大煤田之中。即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华煤田、胜利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旗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六大煤田的探明储量达1800亿吨,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
        内蒙古自治区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阿拉善盟古拉本优质无烟煤,通称“太西煤”;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鄂尔多斯优质不粘结煤,通称“乌兰煤”或“东胜精煤”,被用户称作绿色环保煤。“太西煤”和“乌兰煤”因其多年建立起的良好信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其它煤种为良好的动力、化工、炼焦煤。
        【“十五”成就】  “十五”时期,自治区煤炭工业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炭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煤炭工业发展观念,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构建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煤炭工业走工业现代化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
        煤炭资源新增勘探储量240亿吨  “十五”期间,投入煤田地质勘查资金近2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近1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倍。提高级别的煤炭资源储量35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勘探储量近240亿吨。自治区已成为中国煤炭资源的第二大省区。
        煤炭生产产量翻一番  “十五”期间,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2002年突破亿吨大关之后,以每年增加5000万吨的速度逐年递增,2005年底原煤产量达2.55亿吨。“十五”期间原煤产量达8.04亿吨,比“九五”期间的3.65亿吨,增加4.39亿吨,是“九五”期间的2.2倍。“十五”期间,全区调出煤炭4.38亿吨,是“九五”期间的3倍。成为中国第二大产煤和调出省区。
        煤炭工业总产值翻两番  “十五”期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以每年平均增长5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由“九五”期间的286.73亿元增长到“十五”期间的911.35亿元,增加624.62亿元,增幅达21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全区地方煤矿矿井数量由“九五”期末的2009处减少到“十五”期末824处,减少59%;矿井生产能力由“九五”期末的平均约2万吨增加到“十五”期末的约12万吨,增加6倍。
        “十五”以来,自治区依托大煤田,围绕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配套建设煤电、煤化及煤炭下游产品转化项目、扶持自治区确定的重点煤炭企业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自治区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矿数量占全区煤矿总数的18%,煤炭产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72%。涌现出象神东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矿井。神华集团、伊泰集团煤制油、煤制烯烃;霍林河煤业集团、汇能集团等一大批煤转电、煤电铝等煤炭转换、深加工项目已开始兴建,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必将极大地提高自治区煤炭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优化自治区煤炭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发展格局。
        新增产能1.2亿吨  “十五”期间,全区开工建设一批重点煤炭项目、改造一批中小型煤矿,新增产能1.2亿吨。随着“十五”期间开工的在建项目的投产,还将陆续新增产能1.59亿吨。
        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  “十五”期间,全区原煤产量8.04亿吨,煤炭生产百万吨煤死亡率0.87人,比“九五”期间的4.81人,减少3.94人,下降5.5倍。2005年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51人,安全水平居全国第三位。
        【“十一五”目标】  到2010年,自治区将建成2个年产1亿吨以上,4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2个特种煤基地;建设重组4个5千万吨级、7个1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地方煤矿总数控制在500处之内,其中,年产45万吨以下小型煤矿控制在200处之内,年产30万吨以下(不含30万吨)小型煤矿基本淘汰关闭。大型整装煤田新建井工矿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120万吨,露天矿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4亿吨,煤炭洗选比重达60%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50%以上。矿井全部实现正规开采,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矿井资源回采率达到6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0%以上;矿井全部装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主要产煤盟市、旗县、乡镇全部建立瓦斯远程监控中心,实现瓦斯联网监控。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控制在0.1以下,地方煤矿控制在0.8以下。届时,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亿吨,煤制油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生产煤制甲醇、二甲醚、PVC等煤化工产品能力达2000万吨以上。形成煤、电、高载能产品,煤、焦、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煤气化、液化产品系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使自治区煤炭工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王晓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煤炭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旺旺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煤炭资源丰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累计探明储量23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4%;预测远景储量12250亿吨,约占全国预测远景资源储量的22%。保有储量与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在探明储量中,储量在亿吨级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煤田31处。其中储量2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3处,100~200亿吨的煤田5处,100亿吨以下10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田11处,10亿吨以下1亿吨以上的煤田12处。多数煤田为整装煤田,埋藏浅,煤层厚,赋存稳定,构造简单,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相当一部分煤田适合露天开采。12个盟市中查明的煤产地共有336处,主要分布在4个盟市的六大煤田之中。即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华煤田、胜利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旗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六大煤田的探明储量达1800亿吨,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
        内蒙古自治区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阿拉善盟古拉本优质无烟煤,通称“太西煤”;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鄂尔多斯优质不粘结煤,通称“乌兰煤”或“东胜精煤”,被用户称作绿色环保煤。“太西煤”和“乌兰煤”因其多年建立起的良好信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其它煤种为良好的动力、化工、炼焦煤。
        【“十五”成就】  “十五”时期,自治区煤炭工业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炭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煤炭工业发展观念,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构建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煤炭工业走工业现代化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
        煤炭资源新增勘探储量240亿吨  “十五”期间,投入煤田地质勘查资金近2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近1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倍。提高级别的煤炭资源储量35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勘探储量近240亿吨。自治区已成为中国煤炭资源的第二大省区。
        煤炭生产产量翻一番  “十五”期间,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2002年突破亿吨大关之后,以每年增加5000万吨的速度逐年递增,2005年底原煤产量达2.55亿吨。“十五”期间原煤产量达8.04亿吨,比“九五”期间的3.65亿吨,增加4.39亿吨,是“九五”期间的2.2倍。“十五”期间,全区调出煤炭4.38亿吨,是“九五”期间的3倍。成为中国第二大产煤和调出省区。
        煤炭工业总产值翻两番  “十五”期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以每年平均增长5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由“九五”期间的286.73亿元增长到“十五”期间的911.35亿元,增加624.62亿元,增幅达21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全区地方煤矿矿井数量由“九五”期末的2009处减少到“十五”期末824处,减少59%;矿井生产能力由“九五”期末的平均约2万吨增加到“十五”期末的约12万吨,增加6倍。
        “十五”以来,自治区依托大煤田,围绕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配套建设煤电、煤化及煤炭下游产品转化项目、扶持自治区确定的重点煤炭企业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自治区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矿数量占全区煤矿总数的18%,煤炭产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72%。涌现出象神东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矿井。神华集团、伊泰集团煤制油、煤制烯烃;霍林河煤业集团、汇能集团等一大批煤转电、煤电铝等煤炭转换、深加工项目已开始兴建,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必将极大地提高自治区煤炭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优化自治区煤炭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发展格局。
        新增产能1.2亿吨  “十五”期间,全区开工建设一批重点煤炭项目、改造一批中小型煤矿,新增产能1.2亿吨。随着“十五”期间开工的在建项目的投产,还将陆续新增产能1.59亿吨。
        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  “十五”期间,全区原煤产量8.04亿吨,煤炭生产百万吨煤死亡率0.87人,比“九五”期间的4.81人,减少3.94人,下降5.5倍。2005年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51人,安全水平居全国第三位。
        【“十一五”目标】  到2010年,自治区将建成2个年产1亿吨以上,4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2个特种煤基地;建设重组4个5千万吨级、7个1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地方煤矿总数控制在500处之内,其中,年产45万吨以下小型煤矿控制在200处之内,年产30万吨以下(不含30万吨)小型煤矿基本淘汰关闭。大型整装煤田新建井工矿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120万吨,露天矿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4亿吨,煤炭洗选比重达60%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50%以上。矿井全部实现正规开采,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矿井资源回采率达到6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0%以上;矿井全部装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主要产煤盟市、旗县、乡镇全部建立瓦斯远程监控中心,实现瓦斯联网监控。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控制在0.1以下,地方煤矿控制在0.8以下。届时,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亿吨,煤制油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生产煤制甲醇、二甲醚、PVC等煤化工产品能力达2000万吨以上。形成煤、电、高载能产品,煤、焦、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煤气化、液化产品系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使自治区煤炭工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王晓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