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科教文卫体

2006卷

  • 包头师范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刘振洪                              
        副 书 记院长:杨一江                          
        副 书 记:李海丰                              
        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振华                        
        副 院 长:侯晓菊(女)  薛长江  刘兴旺          
        【教育教学改革】  以实施学分制为重点,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以硕士点建设为重点,推进学科建设,2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确定学校重点建设的5个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并新增应用物理学和图书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开展教材建设工作,有3部自编教材分别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自治区教育厅对全区小学教育专业专项评估中,学校获得第一。
        【师资队伍建设】  全年共有18名教师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引进硕士研究生15人,有38人通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选送8名教师外出访学,4名教师参加课程进修班,29名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聘请7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四项经费投入达765万元,占学费收入的26.4%,新建17个多媒体教室,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新增图书2.65万册;完成综合教学楼、会堂、南大门,以及供热配套管网和集中供热泵站、消防蓄水池和南院给排水管网和开闭站的建设,新增建筑面积36000多平方米,整修校园,翻修篮排球场6168平方米,新建柏油路7919平方米,绿化、硬化校园面积11300平方米,音乐楼开工建设。
        【科研工作】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100多项,获准22项,获得科研经费36.8万元,校级科研立项43项。其中历史文化学院申报的《汉唐“交聘”体制研究》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实现包头市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1多篇,出版着作19部,获各类科研奖励60项。此外,举办各类学术讲座50余场(次),选派30多名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承办中国政治学会2005年年会和首届阴山文化论坛,牵头成立内蒙古政治学会。《阴山学刊》论文转摘率在全国师范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42位。
        【管理体制改革】  全年共聘任处级干部98名,其中新任处级干部26名,基本健全中层领导班子;实施第二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校上岗率达96%以上,人均岗位津贴增幅80%;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总公司筹资600多万元,新建、改造学生公寓楼,新建回民餐厅和5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添置了蒸汽保温售饭台。后勤服务总公司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00余万元。
        【招生】  当年招收全日制普通生3289人,成人生1325人,就业率达到80.08%。
        【学生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工作机构,开展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暑期“三下乡”实践、学期间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三个实践锻炼的平台;关注贫困生,先后为70多名特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为1000多名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时开辟了“绿色通道”,为163名贫困生办理学费缓交手续,10名学生获得自治区团委“大学新生救助行动”资格,26名品学兼优的特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94名特困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在此基础上号召全校党员捐款近5万元,设立特困生救助专项基金。2005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高日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包头师范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刘振洪                              
        副 书 记院长:杨一江                          
        副 书 记:李海丰                              
        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振华                        
        副 院 长:侯晓菊(女)  薛长江  刘兴旺          
        【教育教学改革】  以实施学分制为重点,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以硕士点建设为重点,推进学科建设,2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确定学校重点建设的5个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并新增应用物理学和图书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开展教材建设工作,有3部自编教材分别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自治区教育厅对全区小学教育专业专项评估中,学校获得第一。
        【师资队伍建设】  全年共有18名教师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引进硕士研究生15人,有38人通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选送8名教师外出访学,4名教师参加课程进修班,29名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聘请7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四项经费投入达765万元,占学费收入的26.4%,新建17个多媒体教室,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新增图书2.65万册;完成综合教学楼、会堂、南大门,以及供热配套管网和集中供热泵站、消防蓄水池和南院给排水管网和开闭站的建设,新增建筑面积36000多平方米,整修校园,翻修篮排球场6168平方米,新建柏油路7919平方米,绿化、硬化校园面积11300平方米,音乐楼开工建设。
        【科研工作】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100多项,获准22项,获得科研经费36.8万元,校级科研立项43项。其中历史文化学院申报的《汉唐“交聘”体制研究》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实现包头市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1多篇,出版着作19部,获各类科研奖励60项。此外,举办各类学术讲座50余场(次),选派30多名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承办中国政治学会2005年年会和首届阴山文化论坛,牵头成立内蒙古政治学会。《阴山学刊》论文转摘率在全国师范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42位。
        【管理体制改革】  全年共聘任处级干部98名,其中新任处级干部26名,基本健全中层领导班子;实施第二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校上岗率达96%以上,人均岗位津贴增幅80%;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总公司筹资600多万元,新建、改造学生公寓楼,新建回民餐厅和5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添置了蒸汽保温售饭台。后勤服务总公司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00余万元。
        【招生】  当年招收全日制普通生3289人,成人生1325人,就业率达到80.08%。
        【学生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工作机构,开展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暑期“三下乡”实践、学期间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三个实践锻炼的平台;关注贫困生,先后为70多名特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为1000多名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时开辟了“绿色通道”,为163名贫困生办理学费缓交手续,10名学生获得自治区团委“大学新生救助行动”资格,26名品学兼优的特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94名特困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在此基础上号召全校党员捐款近5万元,设立特困生救助专项基金。2005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高日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