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政治

2006卷

  • 工业管理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牙萨宁                                          
        副主任:张志诚  韩瑞峰  王进国  王旺旺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办公室内设10个职能处室即秘书处、人事处、经济运行处、重点项目处、能源处、行业规划处、中小企业与开发区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煤炭行业规划管理处、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处和机关党委。机关行政编制7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处级领导职数29名(11正,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18副)。
        【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390.89亿元,是2000年455.21亿元的3.06倍,年均增长25.03%,与上年同比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35.52亿元,是2000年279.54亿元的4.06倍,年均增长32.35%,与上年同比增长30.9%,增速高于全国1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0年的1373户增加到2005年2447户;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88.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点)提高到2005年203.61,比上年提高38.96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点);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73.79亿元,是2000年739.52亿元的4.02倍,年均增长32.08%,与上年同比增长41.12%;增幅高于全国14.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实现利润225.93亿元,是2000年16.09亿元的14.04倍,年均增长69.61%,与上年同比增长75.7%,增幅高于全国53.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末期的32.5%,提高到2005年的36.38%;工业职工平均工资由2000年的6974元提高到2005年的15455元,年均增长17.25%。
        【自治区重点企业】  自治区重点企业由2000年的36户扩大到目前的60户和20户重点煤炭生产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84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70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2%、59%和73%。60户自治区重点企业户均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8.8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3.33亿元;户均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49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8.5亿元;户均利税由2000年的0.44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92亿元。20户重点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80%以上。2005年底,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自治区重点工交企业将达到7户。
        【主要产品产量位次】  2005年全区液体奶、羊绒衫、稀土化合物、电石产量、铁合金居全国第1位,原煤产量居全国第2位,焦炭产量居全国第6位,发电量居全国第8位,电力装机容量居全国第10位,甲醇产量居全国第13位,钢产量居全国第15位,水泥、化肥(折纯)产量居全国第20位。
        【产业结构调整】  2005年,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是2000年243亿元的4.02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3.38%提高到2005年的86.13%,五年提高32.75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7.12%,冶金、建材工业占28%,农畜产品加工业占20.34%。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生产原煤8.04亿吨,年均增幅达24.05%,是“九五”期间的2.20倍;2005年电力装机容量2082万千瓦,是2000年的2.31倍;发电量1069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2.43倍;钢产量804.58万吨,是2000年的1.9倍;电解铝51万吨,是2000年的2.98倍;化肥65万吨,是2000年的1.83倍。重型汽车产量7138辆,液体奶产量363万吨。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重化工项目相继落地,新开工化工生产能力甲醇725万吨、氯碱化工185万吨。正在形成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园区经济为支撑的特色集约化发展格局。
        在全部60户重点企业中,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能源重化工企业占51户。2005年能源重化工业销售收入占到全部重点企业销售收入的72%。区域分布显示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47户重点企业集中在呼包鄂“金三角”地区。
        【工业园区】  2005年全区工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6.10亿元,同比增长50.0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69%;实现销售收入1330.64亿元,同比增长51.58%;实现利润95.19亿元,同比增长42.61%;实现税金71.38亿元,同比增长45.95%。工业开发区特别是重点开发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和不断扩大的规模,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开发区已经成为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9.13亿元,是2000年108.56亿元的13.35倍,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19.13亿元,年均增长78.42%,与上年同比增长1.46倍。
        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由2001年的14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5亿元,逐年扩大到2005年的41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亿元。“十五”期间,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1亿元,占全部城镇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其中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44.87亿元,占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的95%,占全区工业累计完成投资的57%。
        “十五”期间,呼、包、鄂三市累计完成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投资1058.45亿元,占全部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的52.37%。自治区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投资占90%以上,企业作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国企改革】  为积极推动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和吸引区外大型国有企业资本有序“进入”,是“十五”期间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重点。通过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集中,大型国有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优势企业开放重组、做大做强的路子,通过大范围、宽领域、高标准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引入党中央企业进行增量重组,集中完成内蒙古电力公司、天野化工、包铝、吉盐化、“西三局”煤矿、霍林河煤业、宝日希勒煤业等区内国有大企业的改革重组。劣势企业“退出”盘活呆滞资产200亿元,国有大企业资本“进入”,向自治区工业投资350亿元。国有大型企业在内蒙古工业投资成为拉动内蒙古工业化的主体。
        【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  为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指导和重点物资运输协调,制定下发《2005年全区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重点物资运输调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地对全区工交生产运行情况实施监测监管。对60户自治区重点企业、20户自治区重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逐月进行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和协调。在西部区着重开展计划调控,确保自治区重点企业运量(白货)、季度重点运量(白货)、国家重点订货合同运量(煤炭)和原自备车企业运量(煤炭)的运输。为适应国家铁路调整改革的变化,2005年3月,及时组织协调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和太原铁路局及相关盟市召开铁路运输协调会,确定双方的职责,建立例会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为推动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办主动向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等部门汇报全区煤炭生产运输情况,争取运量。全区西部区地方煤炭企业新增重点订货量659万吨,其中呼和浩特铁路局新增532万吨,大准线新增127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
        【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起草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意见》。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课题。会同自治区环保局下发《内蒙古自治区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实施意见》,制定出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规范,开通内蒙古自治区清洁生产专网,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培训。抓循环经济试点,自治区包钢集团公司、包铝集团公司、乌兰水泥集团,蒙西工业园区已被国家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名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利用政策,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一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环保治理重点国债项目4个,补贴资金5810万元。
        【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紧紧围绕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自治区政府下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与自治区发改委、环保局、电力集团公司、煤监局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研定出台高载能工业发展、环境综合治理、煤矿瓦斯治理、小煤矿供停电等工作意见和方案。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制定下发《2005年自治区发电量预期调控目标和内蒙古西部电网电力分配比例方案》、《内蒙古西部电网迎峰度夏方案》,确保蒙西电网安全迎峰度夏和各工矿企业、行业及社会用电供应。为加快自备电厂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解决自备电厂并网有关问题的意见》。3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预防和查处窃电行为条例》草案,并发布实施,使电力运行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任常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业管理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牙萨宁                                          
        副主任:张志诚  韩瑞峰  王进国  王旺旺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办公室内设10个职能处室即秘书处、人事处、经济运行处、重点项目处、能源处、行业规划处、中小企业与开发区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煤炭行业规划管理处、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处和机关党委。机关行政编制7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处级领导职数29名(11正,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18副)。
        【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390.89亿元,是2000年455.21亿元的3.06倍,年均增长25.03%,与上年同比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35.52亿元,是2000年279.54亿元的4.06倍,年均增长32.35%,与上年同比增长30.9%,增速高于全国1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0年的1373户增加到2005年2447户;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88.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点)提高到2005年203.61,比上年提高38.96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点);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73.79亿元,是2000年739.52亿元的4.02倍,年均增长32.08%,与上年同比增长41.12%;增幅高于全国14.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实现利润225.93亿元,是2000年16.09亿元的14.04倍,年均增长69.61%,与上年同比增长75.7%,增幅高于全国53.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末期的32.5%,提高到2005年的36.38%;工业职工平均工资由2000年的6974元提高到2005年的15455元,年均增长17.25%。
        【自治区重点企业】  自治区重点企业由2000年的36户扩大到目前的60户和20户重点煤炭生产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84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70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2%、59%和73%。60户自治区重点企业户均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8.8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3.33亿元;户均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49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8.5亿元;户均利税由2000年的0.44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92亿元。20户重点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80%以上。2005年底,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自治区重点工交企业将达到7户。
        【主要产品产量位次】  2005年全区液体奶、羊绒衫、稀土化合物、电石产量、铁合金居全国第1位,原煤产量居全国第2位,焦炭产量居全国第6位,发电量居全国第8位,电力装机容量居全国第10位,甲醇产量居全国第13位,钢产量居全国第15位,水泥、化肥(折纯)产量居全国第20位。
        【产业结构调整】  2005年,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是2000年243亿元的4.02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3.38%提高到2005年的86.13%,五年提高32.75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7.12%,冶金、建材工业占28%,农畜产品加工业占20.34%。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生产原煤8.04亿吨,年均增幅达24.05%,是“九五”期间的2.20倍;2005年电力装机容量2082万千瓦,是2000年的2.31倍;发电量1069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2.43倍;钢产量804.58万吨,是2000年的1.9倍;电解铝51万吨,是2000年的2.98倍;化肥65万吨,是2000年的1.83倍。重型汽车产量7138辆,液体奶产量363万吨。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重化工项目相继落地,新开工化工生产能力甲醇725万吨、氯碱化工185万吨。正在形成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园区经济为支撑的特色集约化发展格局。
        在全部60户重点企业中,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能源重化工企业占51户。2005年能源重化工业销售收入占到全部重点企业销售收入的72%。区域分布显示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47户重点企业集中在呼包鄂“金三角”地区。
        【工业园区】  2005年全区工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6.10亿元,同比增长50.0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69%;实现销售收入1330.64亿元,同比增长51.58%;实现利润95.19亿元,同比增长42.61%;实现税金71.38亿元,同比增长45.95%。工业开发区特别是重点开发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和不断扩大的规模,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开发区已经成为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9.13亿元,是2000年108.56亿元的13.35倍,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19.13亿元,年均增长78.42%,与上年同比增长1.46倍。
        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由2001年的14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5亿元,逐年扩大到2005年的41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亿元。“十五”期间,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1亿元,占全部城镇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其中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44.87亿元,占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的95%,占全区工业累计完成投资的57%。
        “十五”期间,呼、包、鄂三市累计完成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投资1058.45亿元,占全部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的52.37%。自治区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投资占90%以上,企业作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国企改革】  为积极推动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和吸引区外大型国有企业资本有序“进入”,是“十五”期间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重点。通过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集中,大型国有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优势企业开放重组、做大做强的路子,通过大范围、宽领域、高标准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引入党中央企业进行增量重组,集中完成内蒙古电力公司、天野化工、包铝、吉盐化、“西三局”煤矿、霍林河煤业、宝日希勒煤业等区内国有大企业的改革重组。劣势企业“退出”盘活呆滞资产200亿元,国有大企业资本“进入”,向自治区工业投资350亿元。国有大型企业在内蒙古工业投资成为拉动内蒙古工业化的主体。
        【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  为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指导和重点物资运输协调,制定下发《2005年全区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重点物资运输调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地对全区工交生产运行情况实施监测监管。对60户自治区重点企业、20户自治区重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逐月进行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和协调。在西部区着重开展计划调控,确保自治区重点企业运量(白货)、季度重点运量(白货)、国家重点订货合同运量(煤炭)和原自备车企业运量(煤炭)的运输。为适应国家铁路调整改革的变化,2005年3月,及时组织协调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和太原铁路局及相关盟市召开铁路运输协调会,确定双方的职责,建立例会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为推动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办主动向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等部门汇报全区煤炭生产运输情况,争取运量。全区西部区地方煤炭企业新增重点订货量659万吨,其中呼和浩特铁路局新增532万吨,大准线新增127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
        【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起草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意见》。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课题。会同自治区环保局下发《内蒙古自治区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实施意见》,制定出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规范,开通内蒙古自治区清洁生产专网,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培训。抓循环经济试点,自治区包钢集团公司、包铝集团公司、乌兰水泥集团,蒙西工业园区已被国家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名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利用政策,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一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环保治理重点国债项目4个,补贴资金5810万元。
        【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紧紧围绕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自治区政府下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与自治区发改委、环保局、电力集团公司、煤监局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研定出台高载能工业发展、环境综合治理、煤矿瓦斯治理、小煤矿供停电等工作意见和方案。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制定下发《2005年自治区发电量预期调控目标和内蒙古西部电网电力分配比例方案》、《内蒙古西部电网迎峰度夏方案》,确保蒙西电网安全迎峰度夏和各工矿企业、行业及社会用电供应。为加快自备电厂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解决自备电厂并网有关问题的意见》。3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预防和查处窃电行为条例》草案,并发布实施,使电力运行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任常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