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科教文卫体

2006卷

  • 出版社
  •     【领导名录】 
        社    长:王东生                                        
        副社长 副总编辑:陈  平(蒙古族)  段秋艳(女)             
                        官布扎布(蒙古族)                       
        【概况】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各类图书的综合性出版社。设有办公室、人事教育部、计划财务部、总编室、出版部、图书营销部、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等行政、编务部室和蒙汉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年儿童读物、装帧、电子读物、辞书等编辑部,以及蒙古文《潮洛蒙》编辑部、蒙古文《内蒙古少年报》编辑部等共30个部室。全社在职职工130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5人,中职专业技术人员25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锡伯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87人,其他少数民族8人。到2005年年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已出版各类蒙汉文图书近两万种,其中《蒙古秘史》、《纳·赛音朝克图全集》、《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我是寒星》等10多种图书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民族图书奖等国家级图书奖。有400多种图书荣获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内蒙古图书奖、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北方十省市科技优秀图书奖等省部级图书奖。
        200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共出书624种,蒙古文图书130种,汉文图书494种。重印再版图书为108种,引进版权图书2种。获奖图书18种,其中,《红史》、《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蒙古游牧文化》、《蒙古人名探究》、《蒙古族大辞典》、《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牛玉儒—草原之子》、《大哲学家》等12种图书被评为“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蒙古学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蒙传佛教佛经文化艺术史》、《游牧文明史论》等6种图书获“内蒙古图书奖”。另有《内蒙古少年报》(蒙古文)有两篇报道获“全国蒙古文报刊新闻奖”。全年共上报选题909种,其中蒙古文172种,汉文737种。
        【重点图书选题项目】  2005年,出版社共有《清文海》(36卷)、《尹湛纳希全集》(8卷,蒙古文)、《绥远通志稿》(12册)等10种图书申报国家“十一五”规划选题。《蒙古语术语国家标准〈汉蒙名词术语大词典〉》、《蒙古史经典丛书》(4册)、《内蒙古爬山调通典》等3种图书申报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选题。
        【图书发行】  蒙、汉图书造货总码洋达5200万元,发货码洋达4300万元,发行总收入达1006万元。全年共计收入1331万元,支出1323.5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职工实际总收入增加25万元。
        【品牌图书】  在“推进精品战略、培育品牌、树立特色”出版思路指导下,推出一系列适合市场需要的品牌图书(如《学生蒙古语规范词典》(蒙古文)、《2006年撕历》(蒙古文)、《中国楹联故事》、《全图绣像·三国演义》等)。同时,落实草原书屋工程选题4个。
        【教材教辅图书】  出版《工艺品制作》、《生态与经济》等128种新书,重印《学前班教材》、《幼儿园教材》等100余种。为出版社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打下良好基础。为保障教材教辅图书在课前到书,出版部有关人员采取积极措施,早计划、早安排、早印刷、早出书,保时保质保量将图书交到有关部门。一般图书的印制周期也进一步缩短,区内印刷7至14天即可出书。印刷成本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2005年,在自治区出版局组织的图书印装质量检测中,出版社送检图书均达合格以上标准。
        【图书宣传】  分别向第九届(2003~2005年度)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评委会推荐《蒙古族大辞典》、《蒙古学百科丛书·文物考古卷》、《成吉思汗文化丛书—蒙古族历史长卷》、《内蒙古旅游》等12种图书;向第20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组委会推荐《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红史》(蒙古文)等13种图书,并有12种图书获奖。《内蒙古少年报》有3篇文章分获全国蒙古文报刊新闻三等奖及自治区新闻奖。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报刊上刊登书评及相关报道,宣传本社图书。会同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三年合办的“蒙古文图书宣传直播节目”也进一步扩大影响。
        【“扫黄打非”工作】  2005年,出版社同各地图书管理部门和“扫黄打非”办公室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共查缴盗用出版社名义的非法出版物103种。
        【图书发行】  参加2次大型图书订货会,加强社店关系,面对可发货终端书店逐步减少等诸多困难,及时传递出版社图书出版信息,在第一时间内订货、发货,使一般图书全年发行码洋保持稳中有升,同时,积极清账,加快资金回笼。制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储运工作管理办法》,结束产品与销售混合管理的模式,启用三点互动,程序统一,数据统一,统计办法统一,各负其责的科学管理办法。
        【内部管理】  2005年,出版社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定和各项财务制度,建立了发行、储运明细分类账,清理了申蒙书店的所有账目。进一步规范财务工作,实现资金统一管理合理使用,保证出版社生产正常运转。
        储运部如期完成库存图书及纸张盘点等工作。建立了与社财务、营销共同管理的明细账,做到数据统一,信息共享,程序互动,进一步加强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工作。
        【设施建设】  投入50余万元,配备电脑、新的办公桌椅等,改善了全社职工的办公条件,为下一步实行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制度建设】  2005年,在行政工作方面,制定、印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聘任及享受有关待遇暂行规定》,依此规定完成出版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申报及聘任工作。制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驻外办事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对驻外机构的综合管理。在编务工作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蒙古文编校人员分配及管理办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汉文编校人员分配及管理办法》等,使其更加符合出版社实际。同时,修订、完善《图书出版合同》、《图书印制合同》,并制定《关于填写〈图书出版合同〉、〈图书出版合同补充协议〉的规定》,进一步保证出版社合法权益,从深层次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保证生产效益的实现。

    (黄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出版社
  •     【领导名录】 
        社    长:王东生                                        
        副社长 副总编辑:陈  平(蒙古族)  段秋艳(女)             
                        官布扎布(蒙古族)                       
        【概况】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各类图书的综合性出版社。设有办公室、人事教育部、计划财务部、总编室、出版部、图书营销部、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等行政、编务部室和蒙汉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年儿童读物、装帧、电子读物、辞书等编辑部,以及蒙古文《潮洛蒙》编辑部、蒙古文《内蒙古少年报》编辑部等共30个部室。全社在职职工130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5人,中职专业技术人员25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锡伯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87人,其他少数民族8人。到2005年年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已出版各类蒙汉文图书近两万种,其中《蒙古秘史》、《纳·赛音朝克图全集》、《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我是寒星》等10多种图书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民族图书奖等国家级图书奖。有400多种图书荣获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内蒙古图书奖、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北方十省市科技优秀图书奖等省部级图书奖。
        200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共出书624种,蒙古文图书130种,汉文图书494种。重印再版图书为108种,引进版权图书2种。获奖图书18种,其中,《红史》、《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蒙古游牧文化》、《蒙古人名探究》、《蒙古族大辞典》、《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牛玉儒—草原之子》、《大哲学家》等12种图书被评为“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蒙古学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蒙传佛教佛经文化艺术史》、《游牧文明史论》等6种图书获“内蒙古图书奖”。另有《内蒙古少年报》(蒙古文)有两篇报道获“全国蒙古文报刊新闻奖”。全年共上报选题909种,其中蒙古文172种,汉文737种。
        【重点图书选题项目】  2005年,出版社共有《清文海》(36卷)、《尹湛纳希全集》(8卷,蒙古文)、《绥远通志稿》(12册)等10种图书申报国家“十一五”规划选题。《蒙古语术语国家标准〈汉蒙名词术语大词典〉》、《蒙古史经典丛书》(4册)、《内蒙古爬山调通典》等3种图书申报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选题。
        【图书发行】  蒙、汉图书造货总码洋达5200万元,发货码洋达4300万元,发行总收入达1006万元。全年共计收入1331万元,支出1323.5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职工实际总收入增加25万元。
        【品牌图书】  在“推进精品战略、培育品牌、树立特色”出版思路指导下,推出一系列适合市场需要的品牌图书(如《学生蒙古语规范词典》(蒙古文)、《2006年撕历》(蒙古文)、《中国楹联故事》、《全图绣像·三国演义》等)。同时,落实草原书屋工程选题4个。
        【教材教辅图书】  出版《工艺品制作》、《生态与经济》等128种新书,重印《学前班教材》、《幼儿园教材》等100余种。为出版社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打下良好基础。为保障教材教辅图书在课前到书,出版部有关人员采取积极措施,早计划、早安排、早印刷、早出书,保时保质保量将图书交到有关部门。一般图书的印制周期也进一步缩短,区内印刷7至14天即可出书。印刷成本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2005年,在自治区出版局组织的图书印装质量检测中,出版社送检图书均达合格以上标准。
        【图书宣传】  分别向第九届(2003~2005年度)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评委会推荐《蒙古族大辞典》、《蒙古学百科丛书·文物考古卷》、《成吉思汗文化丛书—蒙古族历史长卷》、《内蒙古旅游》等12种图书;向第20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组委会推荐《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红史》(蒙古文)等13种图书,并有12种图书获奖。《内蒙古少年报》有3篇文章分获全国蒙古文报刊新闻三等奖及自治区新闻奖。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报刊上刊登书评及相关报道,宣传本社图书。会同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三年合办的“蒙古文图书宣传直播节目”也进一步扩大影响。
        【“扫黄打非”工作】  2005年,出版社同各地图书管理部门和“扫黄打非”办公室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共查缴盗用出版社名义的非法出版物103种。
        【图书发行】  参加2次大型图书订货会,加强社店关系,面对可发货终端书店逐步减少等诸多困难,及时传递出版社图书出版信息,在第一时间内订货、发货,使一般图书全年发行码洋保持稳中有升,同时,积极清账,加快资金回笼。制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储运工作管理办法》,结束产品与销售混合管理的模式,启用三点互动,程序统一,数据统一,统计办法统一,各负其责的科学管理办法。
        【内部管理】  2005年,出版社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定和各项财务制度,建立了发行、储运明细分类账,清理了申蒙书店的所有账目。进一步规范财务工作,实现资金统一管理合理使用,保证出版社生产正常运转。
        储运部如期完成库存图书及纸张盘点等工作。建立了与社财务、营销共同管理的明细账,做到数据统一,信息共享,程序互动,进一步加强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工作。
        【设施建设】  投入50余万元,配备电脑、新的办公桌椅等,改善了全社职工的办公条件,为下一步实行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制度建设】  2005年,在行政工作方面,制定、印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聘任及享受有关待遇暂行规定》,依此规定完成出版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申报及聘任工作。制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驻外办事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对驻外机构的综合管理。在编务工作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蒙古文编校人员分配及管理办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汉文编校人员分配及管理办法》等,使其更加符合出版社实际。同时,修订、完善《图书出版合同》、《图书印制合同》,并制定《关于填写〈图书出版合同〉、〈图书出版合同补充协议〉的规定》,进一步保证出版社合法权益,从深层次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保证生产效益的实现。

    (黄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