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特载

2006卷

  •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06年1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超额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2.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1亿元,增长1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1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6亿元,增长17.9%。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农牧业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56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32.4亿斤,增产31.3亿斤。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首次突破1亿头(只),达到10615.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340.9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251.8万头,增加70.2万头。农区牲畜存栏超过7200万头(只),占全区牲畜总数的68%。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6%。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47.5万吨,同比增长22.5%;牛奶727万吨,增长46%;山羊绒6395吨,增长7.4%;绵羊毛9.5万吨,增长10.8%。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14户,伊利新工业园区、蒙牛五期技改、草原伊盛100万只肉羊加工、通辽万顺达玉米淀粉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区鲜奶年加工能力达到660万吨,肉类加工能力150万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通公路行政村(嘎查)538个,通电话行政村(嘎查)3556个,解决了2000多户农牧民的通电问题和59万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增长。煤炭电力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新开工建设了霍林河一号露天扩建、伊敏一号露天扩建等10个大型煤炭项目,伊敏电厂二期等一批火电项目,以及辉腾锡勒一期100兆瓦特许权项目、突泉牤牛海风电一期等大型风电项目。全年煤炭在建规模达到686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2.6亿吨,增长22.4%;新开工火电装机50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建成投产了岱海电厂、托克托电厂三期等西电东送项目和海勃湾电厂三期、棋盘井电厂等区内用电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到1069.3亿千瓦小时,增长31.3%,其中外送华北、东北电网电量387亿千瓦小时,增长21.2%。冶金工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包钢集团冷轧薄板项目、包铝集团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全年钢产量804.6万吨,增长28.5%;铝产量51.4万吨,增长28.8%。化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在建甲醇等煤化工深加工系列产品规模达到1000万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步伐加快,开工建设了乳杆菌活菌胶囊、生物酶解技术制备高档明胶等一批高技术项目。循环经济开始起步,包钢、包铝、乌兰水泥等3家企业和蒙西工业园区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范围,乌兰水泥余热发电及中水回用、蒙西集团利用煤矸石制备超细高白煅烧高龄土、和发稀土高龄土基催化剂产业化示范、元宝山露天煤矿疏于水利用等4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列入国债投资计划。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9亿元,增长30.3%。
        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商业零售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1亿元,增长15.8%。交通运输、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发送量达到7.9亿吨,增长20.8%;旅客发送量3.15亿人,增长11.9%。实现旅游收入208.1亿元,增长43.5%。呼和浩特—法兰克福国际集装箱列车自去年3月份开通后已累计发送货物1.4万吨。金融保险业务规模稳步扩大,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98.2亿元,同比增长28%;贷款余额2588.6亿元,增长19.1%;引进了大地财产、太平洋保险、中华联合财保等三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0.9亿元,增长10.2%。证券市场发展取得新成效,包头铝业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融资4.9亿元,北方联合电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分别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和短期债券10亿元。信息服务业稳步增长,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12万户,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100.9亿元,增长24.5%。
        (二)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税收完成情况较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36.3亿元,比上年增加162.8亿元,增长43.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4亿元,增加78.5亿元,增长39.4%。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完成情况较好,累计增收49.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额的63%;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专项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增收25.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额的3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137元,比上年增加1014元,增长12.5%。其中,工资性收入6669元,增长13%,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73%;转移性收入1877元,增长8%,占2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增加383元,增长14.7%。其中,出售农畜产品收入2122元,增长9.6%,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71%;工资性收入503元,增长27%,占16.8%;转移性收入188元,增长59%,占6.3%。
        (三)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改革措施,吸收借鉴各地的经验做法,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天野化工集团股权转让、内蒙古信托公司增资扩股、森工集团根河板业股份制改造、集通公司重组工作已经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分离工作。农村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在全区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内蒙古自治区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5个地方性配套文件已经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已在区直9个单位展开试点。乡镇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48个试点旗县共减少乡镇(苏木)319个,撤并幅度达到50.5%。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已组建完成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
        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走出去”战略实现较大突破。庆华集团合作开发那林苏海图煤田规模不断扩大,鲁能公司参与开发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竞标成功,取得了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颁发的矿产使用许可证,包钢合作开发巴彦戈勒铁矿、吉兰泰盐化集团合作勘探开发嘎顺呼者格矿床等项目已与蒙古国正式签约,神华集团合作开发塔本淘勒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5958.1万美元。二是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我区正式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大图门江合作委员会中方成员单位,东部五盟市成功进入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范围。三是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成效显着。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097亿元,增长56.2%;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89%。四是外贸进出口增长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20.6亿美元,增长30.6%;进口31亿美元,增长30.8%。口岸通关过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过货量达到2620万吨,增长19%。
        (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784个,竣工投产212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7.8亿元,增长48.6%。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成效显着,全年完成退耕还林528万亩,退牧还草270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3500万亩。水利建设进展顺利,绰勒、三座店、三盛公等重点在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多万亩,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50万亩。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500千伏输变电项目4个和220千伏输变电项目18个,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587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1614公里,形成了西起乌海、东至锡林浩特的500千伏主网架并向兴安盟、呼伦贝尔及阿拉善盟延伸的220千伏输电通道。交通建设进度加快,国道110和210线我区境内高速公路、省际通道阿荣旗至集宁高等级公路全部建成,全年新增二级以上公路325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7.9万公里;新开工建设了集张、两伊、临策等9个铁路项目,建成了桑篮、嘉策铁路,全区铁路在建里程达到2861公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扩建工程、鄂尔多斯机场开工建设,阿尔山、二连浩特新建和赤峰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公用事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完成35个县城供水、5个城镇垃圾处理和5个污水处理项目。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全年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5%,国内银行贷款占18%,自筹及其他资金占75.5%。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城镇新就业26.5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9万人,安置“4050”人员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结业人数达到25.1万人,其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7万人。全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扶助1.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333.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失业保险222.3万人,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92万人,增加1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6.6万人,增加2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9.7万人,增加29.6万人。有近70万城镇贫困人口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扶贫和救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落实国家“三项”扶贫开发资金8.61亿元,解决了75.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累计下达各类救灾资金1.85亿元,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了87个重大科技专项、科技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完成了11项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题战略研究。基础教育得到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旗县达到93个,以旗县为单位的“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4%,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已覆盖全区101个旗县,惠及农村牧区及所有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160万中小学生。优质高中扩招项目进展顺利,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3%,提高4.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区普通高校招生7.1万人,在校生达到22.5万人。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基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组织实施了2所专科医院、23所旗县医院、313个乡镇(苏木)卫生所建设工程,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2个试点旗县已有161.8万农牧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5%。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开工建设了内蒙古博物馆、乌兰恰特大剧院、内蒙古体育馆等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西新工程”稳步推进,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2%。体育、民政、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五年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超过计划7.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5%,超过计划1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18亿元,是计划的2.3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超过计划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5%,超过计划3.5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比计划低1个百分点,但农牧民收入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01~2005年分别实际增长-3.9%、4.7%、6%、8.6%和10%。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327万亩,退牧还草1.5亿亩,生态建设取得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效果。新增公路里程1.2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773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全线打通了国道110线乌海至北京的高速公路,建成了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贯通12个盟市的高等级公路。新增铁路里程755公里,全区铁路总里程达到7934公里。电力装机从900万千瓦增加到2100万千瓦,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1814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5795公里。与“九五”末相比,牛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9.7%提高到25.5%;煤炭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7.3%提高到11.9%;电力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3.2%提高到4.4%,五年累计外送电力达到1349亿千瓦小时。所有这些都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面临较大困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规划,开展试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和农业良种繁育工程,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基本稳定。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好禽流感的防控工作,落实好扶持家禽饲养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通过投资补助、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支持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着力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强安全饮水、沼气、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开展“以煤代木”项目试点,争取解决360个行政村(嘎查)通路和525个村(嘎查)通电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公共事业。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学生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力争全部完成剩余8个旗县的“两基”达标任务。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覆盖率达到50%左右,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继续实施“西新工程”、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提高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面。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加强涉农价格监管,保障农资供应,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落实好各项支农资金和农牧业补贴资金,逐步建立对化肥、柴油等农资直接补贴制度。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快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比重。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加快产业升级和延伸加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煤炭方面,重点抓好准格尔黑岱沟、霍林河一号露天、伊敏一号露天等大型煤炭基地项目建设,建设规模达到1亿吨左右,煤炭产量达到2.8亿吨。电力方面,重点抓好呼伦贝尔直送辽宁360万千瓦坑口电站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准格尔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全区电力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全力推进巴音杭盖、辉腾锡勒等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国家级太阳能利用示范基地的前期工作,风电开工规模力争达到100万千瓦。继续加强输变电通道建设,重点推进呼伦贝尔至辽宁、蒙西电网至京津唐第二条外送电通道、霍林河至东北等送电通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化工方面,加快建设神华集团180万吨甲醇、大唐多伦46万吨煤基烯烃等续建项目,争取博源联合化工一期60万吨甲醇、亿利资源集团一期18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新开工建设伊泽矿业180万吨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乌海海吉氯碱二期扩建等项目。全年新开工煤化工深加工系列产品1000万吨,新增甲醇生产能力60万吨。冶金机械方面,继续加快包钢6号高炉建设步伐,力争包钢钢铁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努力推动包头铝业、希望铝业和霍林河铝业达产达效,加快一汽呼和浩特工业园、众环集团数控机床部件生产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大型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农畜产品加工方面,要继续以乳、肉、绒和粮油加工为重点,争取蒙羊150万只肉羊加工、通辽梅花味精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
        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按照自治区政府对第三产业60条政策的分解目标,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强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呼和浩特金鹰集团CBD中心、海拉尔新桥农畜产品市场、包头煤炭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要依托优势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等方式,努力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继续做大商贸流通和交通运输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准入条件,加快推进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要完善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治乱减负工作力度。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以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落实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技术合作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区外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发展稀土、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稀土永磁电机、汉鼎光电等高新技术项目,做好羊胎盘复方转移因子乳化液、1.2兆瓦以上直流驱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前期工作。
        控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按照国家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继续依法淘汰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加大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的整治力度,使地方煤矿数量缩减到500处左右,尽快淘汰敞开式和产能低于1万吨的小电石炉,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电炉,以及50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和100立方米以下铁合金高炉。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进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保持投资消费协调增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
        保持适度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对已经批准建设的项目,要积极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对已经上报国家待批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积极争取进入审批程序并核准建设;对自治区管理的项目,相关审批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联合集中审查,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根据今年国家投资的重点,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抓紧策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要继续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努力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达到3400亿元左右。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绰勒、红山、龙口、红花尔基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毕拉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红吉水库、“引绰济辽”一期、“引哈济锡”和文得根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集张、海满复线等铁路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建设大同至包头、包头至石嘴山电气化改造和准格尔至朔州等重点铁路项目,建成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全年新增铁路里程124公里。继续加快呼和浩特至东胜、白音察干至集宁至丰镇、赤峰至通辽、海拉尔至满洲里等公路续建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国道110线临河绕城公路、包头至树林召、赤峰至平庄等重点公路项目,建成国道208线二连浩特至赛汉塔拉一级、白音察干至丰镇高速和国道304线鲁北至通辽一级公路,全年新增公路里程1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200公里。民航要继续抓好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扩建工程,建成鄂尔多斯机场和海拉尔机场扩建项目,新开工建设阿尔山机场和赤峰机场迁建项目。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快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项目,要限期整改提高。对已经批复长期没有动工的项目,要注销批准文号;对已经划拨出去的资源,要限期回收。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和《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强化对国债资金、财政预算内资金和政府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各类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政策机制,积极做好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并相应调整有关人员待遇等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牧区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支持力度,努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清理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努力改善消费环境。
        (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抓紧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废水资源化项目、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研究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能耗目标考核体系和节水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快煤炭、铁矿、地下水等重点资源的地质勘查步伐,全面做好1∶5万区域矿产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组织包钢、包铝、乌兰水泥和蒙西工业园区等已经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实施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加快煤矸石、粉煤灰、低热值褐煤等资源综合利用步伐,争取开工建设蒙西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完成造林任务1380万亩,“三化”草地治理面积20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万公顷。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强“三河三湖”污染防治和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加快黄河、松花江等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前期工作步伐。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做好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吸纳产业和人口的能力,今年要重点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和西部中心城市环保项目建设,加快32个县城供水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抓好12个中小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努力改善城市环境状况。要把推进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小城镇规划,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东部地区发展。研究制定呼包鄂地区和蒙东地区区域发展专项规划,在继续保持呼包鄂等优势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东部五个盟市已经纳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强与东北三省在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地对接,加快西乌旗至阜新等铁路项目和乌兰浩特至白城、海拉尔至甘南、通辽至双辽、赤峰至朝阳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构建与东北三省联系的快速运输通道。要围绕增值税转型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企业破产及债务减免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三少”民族地区和其它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发展。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和扶贫移民工程,力争使600个贫困村(嘎查)实现整体脱贫。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当前宏观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消除体制性障碍,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邮政、烟草、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关于扩大部分旗县(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意见》,适时开展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以撤乡并镇为主的乡镇机构改革,对乡村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并适时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三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四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认真总结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经验,研究提出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俄蒙在资源开发中的合作,推动庆华、神华、鲁能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一批跨国合作项目。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今年力争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58亿美元。切实抓好原木、原煤和原矿的落地加工,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支持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方面鼓励扶持各类有就业需求人员的自主创业活动,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切实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争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4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00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80万人。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重点做好农村牧区基础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民族教育,加快推进“三语”教学。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今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继续实施“211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今年普通高校计划安排招生8.5万人,增长19.7%。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调整和优化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任务,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农村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旗县和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建设。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抓好煤矿、道路交通、矿山等易发事故场所和生产环节的安全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有效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加快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建设。围绕边境旗县给排水、蒙医医疗机构建设、内蒙古综合医院等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三少民族”地区通路工程和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内蒙古博物馆、体育馆、乌兰恰特大剧院等60周年庆典工程,全面推进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以来大好形势,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部署,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做出新的贡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06年1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超额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2.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1亿元,增长1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1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6亿元,增长17.9%。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农牧业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56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32.4亿斤,增产31.3亿斤。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首次突破1亿头(只),达到10615.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340.9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251.8万头,增加70.2万头。农区牲畜存栏超过7200万头(只),占全区牲畜总数的68%。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6%。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47.5万吨,同比增长22.5%;牛奶727万吨,增长46%;山羊绒6395吨,增长7.4%;绵羊毛9.5万吨,增长10.8%。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14户,伊利新工业园区、蒙牛五期技改、草原伊盛100万只肉羊加工、通辽万顺达玉米淀粉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区鲜奶年加工能力达到660万吨,肉类加工能力150万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通公路行政村(嘎查)538个,通电话行政村(嘎查)3556个,解决了2000多户农牧民的通电问题和59万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增长。煤炭电力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新开工建设了霍林河一号露天扩建、伊敏一号露天扩建等10个大型煤炭项目,伊敏电厂二期等一批火电项目,以及辉腾锡勒一期100兆瓦特许权项目、突泉牤牛海风电一期等大型风电项目。全年煤炭在建规模达到686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2.6亿吨,增长22.4%;新开工火电装机50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建成投产了岱海电厂、托克托电厂三期等西电东送项目和海勃湾电厂三期、棋盘井电厂等区内用电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到1069.3亿千瓦小时,增长31.3%,其中外送华北、东北电网电量387亿千瓦小时,增长21.2%。冶金工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包钢集团冷轧薄板项目、包铝集团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全年钢产量804.6万吨,增长28.5%;铝产量51.4万吨,增长28.8%。化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在建甲醇等煤化工深加工系列产品规模达到1000万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步伐加快,开工建设了乳杆菌活菌胶囊、生物酶解技术制备高档明胶等一批高技术项目。循环经济开始起步,包钢、包铝、乌兰水泥等3家企业和蒙西工业园区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范围,乌兰水泥余热发电及中水回用、蒙西集团利用煤矸石制备超细高白煅烧高龄土、和发稀土高龄土基催化剂产业化示范、元宝山露天煤矿疏于水利用等4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列入国债投资计划。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9亿元,增长30.3%。
        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商业零售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1亿元,增长15.8%。交通运输、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发送量达到7.9亿吨,增长20.8%;旅客发送量3.15亿人,增长11.9%。实现旅游收入208.1亿元,增长43.5%。呼和浩特—法兰克福国际集装箱列车自去年3月份开通后已累计发送货物1.4万吨。金融保险业务规模稳步扩大,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98.2亿元,同比增长28%;贷款余额2588.6亿元,增长19.1%;引进了大地财产、太平洋保险、中华联合财保等三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0.9亿元,增长10.2%。证券市场发展取得新成效,包头铝业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融资4.9亿元,北方联合电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分别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和短期债券10亿元。信息服务业稳步增长,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12万户,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100.9亿元,增长24.5%。
        (二)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税收完成情况较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36.3亿元,比上年增加162.8亿元,增长43.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4亿元,增加78.5亿元,增长39.4%。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完成情况较好,累计增收49.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额的63%;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专项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增收25.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额的3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137元,比上年增加1014元,增长12.5%。其中,工资性收入6669元,增长13%,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73%;转移性收入1877元,增长8%,占2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增加383元,增长14.7%。其中,出售农畜产品收入2122元,增长9.6%,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71%;工资性收入503元,增长27%,占16.8%;转移性收入188元,增长59%,占6.3%。
        (三)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改革措施,吸收借鉴各地的经验做法,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天野化工集团股权转让、内蒙古信托公司增资扩股、森工集团根河板业股份制改造、集通公司重组工作已经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分离工作。农村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在全区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内蒙古自治区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5个地方性配套文件已经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已在区直9个单位展开试点。乡镇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48个试点旗县共减少乡镇(苏木)319个,撤并幅度达到50.5%。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已组建完成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
        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走出去”战略实现较大突破。庆华集团合作开发那林苏海图煤田规模不断扩大,鲁能公司参与开发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竞标成功,取得了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颁发的矿产使用许可证,包钢合作开发巴彦戈勒铁矿、吉兰泰盐化集团合作勘探开发嘎顺呼者格矿床等项目已与蒙古国正式签约,神华集团合作开发塔本淘勒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5958.1万美元。二是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我区正式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大图门江合作委员会中方成员单位,东部五盟市成功进入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范围。三是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成效显着。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097亿元,增长56.2%;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89%。四是外贸进出口增长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20.6亿美元,增长30.6%;进口31亿美元,增长30.8%。口岸通关过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过货量达到2620万吨,增长19%。
        (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784个,竣工投产212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7.8亿元,增长48.6%。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成效显着,全年完成退耕还林528万亩,退牧还草270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3500万亩。水利建设进展顺利,绰勒、三座店、三盛公等重点在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多万亩,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50万亩。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500千伏输变电项目4个和220千伏输变电项目18个,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587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1614公里,形成了西起乌海、东至锡林浩特的500千伏主网架并向兴安盟、呼伦贝尔及阿拉善盟延伸的220千伏输电通道。交通建设进度加快,国道110和210线我区境内高速公路、省际通道阿荣旗至集宁高等级公路全部建成,全年新增二级以上公路325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7.9万公里;新开工建设了集张、两伊、临策等9个铁路项目,建成了桑篮、嘉策铁路,全区铁路在建里程达到2861公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扩建工程、鄂尔多斯机场开工建设,阿尔山、二连浩特新建和赤峰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公用事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完成35个县城供水、5个城镇垃圾处理和5个污水处理项目。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全年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5%,国内银行贷款占18%,自筹及其他资金占75.5%。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城镇新就业26.5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9万人,安置“4050”人员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结业人数达到25.1万人,其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7万人。全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扶助1.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333.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失业保险222.3万人,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92万人,增加1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6.6万人,增加2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9.7万人,增加29.6万人。有近70万城镇贫困人口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扶贫和救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落实国家“三项”扶贫开发资金8.61亿元,解决了75.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累计下达各类救灾资金1.85亿元,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了87个重大科技专项、科技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完成了11项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题战略研究。基础教育得到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旗县达到93个,以旗县为单位的“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4%,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已覆盖全区101个旗县,惠及农村牧区及所有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160万中小学生。优质高中扩招项目进展顺利,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3%,提高4.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区普通高校招生7.1万人,在校生达到22.5万人。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基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组织实施了2所专科医院、23所旗县医院、313个乡镇(苏木)卫生所建设工程,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2个试点旗县已有161.8万农牧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5%。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开工建设了内蒙古博物馆、乌兰恰特大剧院、内蒙古体育馆等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西新工程”稳步推进,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2%。体育、民政、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五年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超过计划7.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5%,超过计划1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18亿元,是计划的2.3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超过计划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5%,超过计划3.5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比计划低1个百分点,但农牧民收入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01~2005年分别实际增长-3.9%、4.7%、6%、8.6%和10%。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327万亩,退牧还草1.5亿亩,生态建设取得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效果。新增公路里程1.2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773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全线打通了国道110线乌海至北京的高速公路,建成了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贯通12个盟市的高等级公路。新增铁路里程755公里,全区铁路总里程达到7934公里。电力装机从900万千瓦增加到2100万千瓦,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1814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5795公里。与“九五”末相比,牛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9.7%提高到25.5%;煤炭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7.3%提高到11.9%;电力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3.2%提高到4.4%,五年累计外送电力达到1349亿千瓦小时。所有这些都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面临较大困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规划,开展试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和农业良种繁育工程,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基本稳定。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好禽流感的防控工作,落实好扶持家禽饲养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通过投资补助、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支持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着力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强安全饮水、沼气、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开展“以煤代木”项目试点,争取解决360个行政村(嘎查)通路和525个村(嘎查)通电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公共事业。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学生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力争全部完成剩余8个旗县的“两基”达标任务。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覆盖率达到50%左右,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继续实施“西新工程”、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提高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面。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加强涉农价格监管,保障农资供应,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落实好各项支农资金和农牧业补贴资金,逐步建立对化肥、柴油等农资直接补贴制度。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快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比重。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加快产业升级和延伸加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煤炭方面,重点抓好准格尔黑岱沟、霍林河一号露天、伊敏一号露天等大型煤炭基地项目建设,建设规模达到1亿吨左右,煤炭产量达到2.8亿吨。电力方面,重点抓好呼伦贝尔直送辽宁360万千瓦坑口电站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准格尔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全区电力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全力推进巴音杭盖、辉腾锡勒等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国家级太阳能利用示范基地的前期工作,风电开工规模力争达到100万千瓦。继续加强输变电通道建设,重点推进呼伦贝尔至辽宁、蒙西电网至京津唐第二条外送电通道、霍林河至东北等送电通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化工方面,加快建设神华集团180万吨甲醇、大唐多伦46万吨煤基烯烃等续建项目,争取博源联合化工一期60万吨甲醇、亿利资源集团一期18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新开工建设伊泽矿业180万吨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乌海海吉氯碱二期扩建等项目。全年新开工煤化工深加工系列产品1000万吨,新增甲醇生产能力60万吨。冶金机械方面,继续加快包钢6号高炉建设步伐,力争包钢钢铁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努力推动包头铝业、希望铝业和霍林河铝业达产达效,加快一汽呼和浩特工业园、众环集团数控机床部件生产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大型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农畜产品加工方面,要继续以乳、肉、绒和粮油加工为重点,争取蒙羊150万只肉羊加工、通辽梅花味精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
        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按照自治区政府对第三产业60条政策的分解目标,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强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呼和浩特金鹰集团CBD中心、海拉尔新桥农畜产品市场、包头煤炭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要依托优势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等方式,努力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继续做大商贸流通和交通运输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准入条件,加快推进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要完善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治乱减负工作力度。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以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落实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技术合作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区外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发展稀土、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稀土永磁电机、汉鼎光电等高新技术项目,做好羊胎盘复方转移因子乳化液、1.2兆瓦以上直流驱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前期工作。
        控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按照国家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继续依法淘汰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加大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的整治力度,使地方煤矿数量缩减到500处左右,尽快淘汰敞开式和产能低于1万吨的小电石炉,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电炉,以及50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和100立方米以下铁合金高炉。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进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保持投资消费协调增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
        保持适度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对已经批准建设的项目,要积极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对已经上报国家待批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积极争取进入审批程序并核准建设;对自治区管理的项目,相关审批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联合集中审查,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根据今年国家投资的重点,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抓紧策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要继续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努力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达到3400亿元左右。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绰勒、红山、龙口、红花尔基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毕拉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红吉水库、“引绰济辽”一期、“引哈济锡”和文得根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集张、海满复线等铁路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建设大同至包头、包头至石嘴山电气化改造和准格尔至朔州等重点铁路项目,建成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全年新增铁路里程124公里。继续加快呼和浩特至东胜、白音察干至集宁至丰镇、赤峰至通辽、海拉尔至满洲里等公路续建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国道110线临河绕城公路、包头至树林召、赤峰至平庄等重点公路项目,建成国道208线二连浩特至赛汉塔拉一级、白音察干至丰镇高速和国道304线鲁北至通辽一级公路,全年新增公路里程1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200公里。民航要继续抓好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扩建工程,建成鄂尔多斯机场和海拉尔机场扩建项目,新开工建设阿尔山机场和赤峰机场迁建项目。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快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项目,要限期整改提高。对已经批复长期没有动工的项目,要注销批准文号;对已经划拨出去的资源,要限期回收。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和《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强化对国债资金、财政预算内资金和政府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各类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政策机制,积极做好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并相应调整有关人员待遇等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牧区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支持力度,努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清理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努力改善消费环境。
        (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抓紧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废水资源化项目、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研究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能耗目标考核体系和节水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快煤炭、铁矿、地下水等重点资源的地质勘查步伐,全面做好1∶5万区域矿产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组织包钢、包铝、乌兰水泥和蒙西工业园区等已经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实施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加快煤矸石、粉煤灰、低热值褐煤等资源综合利用步伐,争取开工建设蒙西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完成造林任务1380万亩,“三化”草地治理面积20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万公顷。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强“三河三湖”污染防治和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加快黄河、松花江等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前期工作步伐。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做好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吸纳产业和人口的能力,今年要重点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和西部中心城市环保项目建设,加快32个县城供水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抓好12个中小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努力改善城市环境状况。要把推进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小城镇规划,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东部地区发展。研究制定呼包鄂地区和蒙东地区区域发展专项规划,在继续保持呼包鄂等优势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东部五个盟市已经纳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强与东北三省在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地对接,加快西乌旗至阜新等铁路项目和乌兰浩特至白城、海拉尔至甘南、通辽至双辽、赤峰至朝阳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构建与东北三省联系的快速运输通道。要围绕增值税转型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企业破产及债务减免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三少”民族地区和其它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发展。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和扶贫移民工程,力争使600个贫困村(嘎查)实现整体脱贫。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当前宏观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消除体制性障碍,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邮政、烟草、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关于扩大部分旗县(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意见》,适时开展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以撤乡并镇为主的乡镇机构改革,对乡村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并适时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三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四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认真总结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经验,研究提出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俄蒙在资源开发中的合作,推动庆华、神华、鲁能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一批跨国合作项目。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今年力争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58亿美元。切实抓好原木、原煤和原矿的落地加工,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支持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方面鼓励扶持各类有就业需求人员的自主创业活动,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切实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争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4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00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80万人。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重点做好农村牧区基础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民族教育,加快推进“三语”教学。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今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继续实施“211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今年普通高校计划安排招生8.5万人,增长19.7%。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调整和优化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任务,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农村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旗县和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建设。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抓好煤矿、道路交通、矿山等易发事故场所和生产环节的安全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有效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加快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建设。围绕边境旗县给排水、蒙医医疗机构建设、内蒙古综合医院等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三少民族”地区通路工程和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内蒙古博物馆、体育馆、乌兰恰特大剧院等60周年庆典工程,全面推进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以来大好形势,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部署,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做出新的贡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