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 临河区
  •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  彬                              
        区    长: ***                              
        政协主席:常存善                              
        武装部长:白利军                              
        政    委:李  钧                              
        【概况】  1984年11月22日,临河改为县级市,2004年7月临河市改为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河套平原腹部。地处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隶巴彦淖尔市,为市府所在地。区境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相邻,东接五原县,西与杭锦后旗毗邻。区境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64.7公里,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91.24万亩,人均耕地3.6亩,沙漠面积10万亩,草原面积65.41万亩,林地面积50.24亩。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83公里,距首都北京1050公里(铁路里程)。2005年底将八一乡改为八一办事处。辖7镇、15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办事处、66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全区常住人口53.27万人。其中女性25.91万人,城市人口29.41万人。其中汉族50.1万人、蒙古族1.84万人,回族7312人,满族1813人,朝鲜族104人,达斡尔族151人,鄂温克族14人,鄂伦春族3人,壮族37人,藏族76人,锡伯族27人,苗族38人,土家族32人,彝族53人,维吾尔族13人,其它少数民族86人。
        2005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3亿元,较上年增长24.5%;完成财政收入4.9亿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经济运行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之比调整到26∶33∶41。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快速崛起,年末家畜存栏212.8万头(只),同比增长7.7%。粮、经、饲比例调整为33∶37∶3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43%。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9%;实现利润总额97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实现税金1.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3.1%,比上年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全区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7%。
        【林业】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3万亩,“三北”防护林1万亩,“天保”公益林0.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2%。
        【环境保护】  水资源供应稳定。年平均降水量77.1毫米;全年总用水量11.4亿立方米,其中灌溉引水11亿立方米,自来水生产量366万立方米;全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年末水厂储水量9000立方米。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和商住楼下120家餐饮企业排放的抽烟、噪声等扰民污染源进行重点整治,对临五路两侧企业的生产污水在达标后全部纳入城市污水排污管网,北边分干沟主要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关停36台小锅炉,企业烟尘、噪声基本达标排放。河、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总量1022万立方米;全区绿化覆盖面积43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75公顷,公共绿地71.39公顷;空气质量好于二类标准的天数超过20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4%,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风速1.7米/秒,年平均日照3132小时。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实现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倍,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7.9%。道路建设投资实现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工业投资实现20.65亿元,增长77.7%,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0%。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7.36亿元,增长2.4倍;商品房施工面积85.8万平方米,增长96.8%,其中住宅8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倍;销售面积57.2万平方米,增长两倍,其中住宅55.4万平方米,增长2.2倍。全区17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投资27.9亿元。内蒙古娃哈哈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炒货生产线、维信(内蒙古)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50万米高档羊绒面料、蓝宇大厦等项目建成投产。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厂2×300兆瓦供热机组工程、巴彦淖尔市运输公司物流中心等项目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15亿元,增长1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3%。2005年,全区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8亿元。对外贸易有所回落。2005年,全区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实现3.6亿元,由于绒毛企业出口退税减免,比上年同期下降28%。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16.39亿元,增长46.5%,其中引进国内(自治区外)资金11.72亿元,增长62.5%;引进自治区内(市外)资金4.67亿元,增长48.3%。
        【旅游业】  成功举办2005年河套蜜瓜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400万元。
        【交通】  2005年,全区货物运输总量976.8万吨,其中:铁路75.8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公路901万吨,比2000年增长2.7倍。旅客运输总量857.4万人次。其中:铁路7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公路778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1.1倍。全区拥有公共交通线路9条,运营里程360万公里。全区共有公交运营车辆109辆,客运出租运营车辆934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运送乘客720万人次(不含出租车);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2500万人次。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公里,公路养护里程248公里,通村油路达到218公里,黑色路面铺装率达到34%。
        【邮电通信】  全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比2000年增长1.9倍。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4.6万户,比2000年增加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2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4万户。
        【金融证券】  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5亿元,增长2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亿元,同比增长21.3%;企业存款余额17.3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3亿元,增长33.1%。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3亿元;商业贷款18.6亿元,增长51.8%。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确保重点信贷投入。全年新增人民币短期农业贷款1.3亿元,同比增加5400万元。2005年人均达到11300元,年均递增13.5%。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股票成交额7.59亿元;国债成交额186万元;基金成交额1769万元。
        【保险】  全年保费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84万元,增长41.4%;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55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27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8226万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388万元,同比增长37.3%,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831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557万元,增长26.5%。
        【科学技术】  2005年,全区有10项科技成果获巴彦淖尔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7个。有两项专利申请获得批准。全区拥有技贸机构40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3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地震观察台站2个;拥有高空探测雷达一部,卫星云图接收系统一套,713雷达系统一套。
        【教育】  全区有普通高等教育院校1所,招生数1366人,在校生5873人,专任教师526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数7834人,在校生19469人,毕业生4826人,专任教师848人;初中学校13所,招生数5168人,在校生21176人,毕业生8965人,专任教师1040人;普通小学101所,招生数6833人,在校生39699人,毕业生6013人,专任教师2229人;职业中学12所,招生数1926人,在校生6963人,毕业生2880人,专任教师5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749人,专任教师216人。
        【文化】  2005年临河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2个,档案馆2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总藏书23万册。建成城乡文体站24个,村、组、社区文体活动室530个,对外开放文体休闲场馆14家。开展大型文体活动16次,播放电影800场,成功举办中国首届河套艺术节临河区第六届蜜瓜节。《半世姻缘》等一批文艺创作作品荣获各类大奖。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播出节目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6%;有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5座,播出节目3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9%;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5万户。新闻出版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出版发行报纸710万份。
        【卫生】  年末临河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院10个,门诊部2个,专科防治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9个。拥有床位2469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707张。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76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35人,注册护士747人。
        【体育】  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农村体育快速发展,全年举办六次农民运动会,广大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稳步发展,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逐步健全。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1.2万元,同比增长11.3%,扣除居民消费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304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同比增长16.1%,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133元,比上年增加608元;经营净收入989元,增加128元;转移性收入2058元,增加156元。农村居民均纯收入4748元,比上年增加844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工资性收入513元,增长49.3%;家庭经营收入3980元,增长16.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5770元,增长10.3%,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661元,增加12.4%;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66元,增长27%;人均购房和建房支出569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07元;增长14.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辆、家用电脑8台、接入互联网计算机3台。人均居住面积20.3平方米。农村居民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203元,增长41%;其中交通通讯支出321元,增长63.8%;医疗保健支出189元,增长49.6%;教育支出594元,增长19%。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14台、摩托车61辆、移动电话51部,拥有电视的住户达97%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6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05年,全区有11.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04.7%,其中个体经营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558人。有3.86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3.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26亿元;为4944户、1.25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32万元。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84元,有6500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返贫率控制在4.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5.7万人,大病和门诊报销医疗费446万元。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区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农村特困救助2295人、医疗救助640人。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530张;收养400人,全年安置复转军人54人,有77名复转人员领取自谋职业补助金33万元。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得到实施和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业、社区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

    (孙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临河区
  •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  彬                              
        区    长: ***                              
        政协主席:常存善                              
        武装部长:白利军                              
        政    委:李  钧                              
        【概况】  1984年11月22日,临河改为县级市,2004年7月临河市改为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河套平原腹部。地处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隶巴彦淖尔市,为市府所在地。区境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相邻,东接五原县,西与杭锦后旗毗邻。区境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64.7公里,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91.24万亩,人均耕地3.6亩,沙漠面积10万亩,草原面积65.41万亩,林地面积50.24亩。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83公里,距首都北京1050公里(铁路里程)。2005年底将八一乡改为八一办事处。辖7镇、15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办事处、66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全区常住人口53.27万人。其中女性25.91万人,城市人口29.41万人。其中汉族50.1万人、蒙古族1.84万人,回族7312人,满族1813人,朝鲜族104人,达斡尔族151人,鄂温克族14人,鄂伦春族3人,壮族37人,藏族76人,锡伯族27人,苗族38人,土家族32人,彝族53人,维吾尔族13人,其它少数民族86人。
        2005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3亿元,较上年增长24.5%;完成财政收入4.9亿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经济运行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之比调整到26∶33∶41。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快速崛起,年末家畜存栏212.8万头(只),同比增长7.7%。粮、经、饲比例调整为33∶37∶3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43%。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9%;实现利润总额97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实现税金1.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3.1%,比上年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全区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7%。
        【林业】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3万亩,“三北”防护林1万亩,“天保”公益林0.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2%。
        【环境保护】  水资源供应稳定。年平均降水量77.1毫米;全年总用水量11.4亿立方米,其中灌溉引水11亿立方米,自来水生产量366万立方米;全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年末水厂储水量9000立方米。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和商住楼下120家餐饮企业排放的抽烟、噪声等扰民污染源进行重点整治,对临五路两侧企业的生产污水在达标后全部纳入城市污水排污管网,北边分干沟主要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关停36台小锅炉,企业烟尘、噪声基本达标排放。河、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总量1022万立方米;全区绿化覆盖面积43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75公顷,公共绿地71.39公顷;空气质量好于二类标准的天数超过20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4%,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风速1.7米/秒,年平均日照3132小时。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实现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倍,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7.9%。道路建设投资实现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工业投资实现20.65亿元,增长77.7%,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0%。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7.36亿元,增长2.4倍;商品房施工面积85.8万平方米,增长96.8%,其中住宅8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倍;销售面积57.2万平方米,增长两倍,其中住宅55.4万平方米,增长2.2倍。全区17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投资27.9亿元。内蒙古娃哈哈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炒货生产线、维信(内蒙古)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50万米高档羊绒面料、蓝宇大厦等项目建成投产。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厂2×300兆瓦供热机组工程、巴彦淖尔市运输公司物流中心等项目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15亿元,增长1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3%。2005年,全区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8亿元。对外贸易有所回落。2005年,全区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实现3.6亿元,由于绒毛企业出口退税减免,比上年同期下降28%。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16.39亿元,增长46.5%,其中引进国内(自治区外)资金11.72亿元,增长62.5%;引进自治区内(市外)资金4.67亿元,增长48.3%。
        【旅游业】  成功举办2005年河套蜜瓜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400万元。
        【交通】  2005年,全区货物运输总量976.8万吨,其中:铁路75.8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公路901万吨,比2000年增长2.7倍。旅客运输总量857.4万人次。其中:铁路7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公路778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1.1倍。全区拥有公共交通线路9条,运营里程360万公里。全区共有公交运营车辆109辆,客运出租运营车辆934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运送乘客720万人次(不含出租车);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2500万人次。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公里,公路养护里程248公里,通村油路达到218公里,黑色路面铺装率达到34%。
        【邮电通信】  全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比2000年增长1.9倍。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4.6万户,比2000年增加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2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4万户。
        【金融证券】  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5亿元,增长2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亿元,同比增长21.3%;企业存款余额17.3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3亿元,增长33.1%。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3亿元;商业贷款18.6亿元,增长51.8%。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确保重点信贷投入。全年新增人民币短期农业贷款1.3亿元,同比增加5400万元。2005年人均达到11300元,年均递增13.5%。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股票成交额7.59亿元;国债成交额186万元;基金成交额1769万元。
        【保险】  全年保费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84万元,增长41.4%;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55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27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8226万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388万元,同比增长37.3%,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831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557万元,增长26.5%。
        【科学技术】  2005年,全区有10项科技成果获巴彦淖尔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7个。有两项专利申请获得批准。全区拥有技贸机构40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3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地震观察台站2个;拥有高空探测雷达一部,卫星云图接收系统一套,713雷达系统一套。
        【教育】  全区有普通高等教育院校1所,招生数1366人,在校生5873人,专任教师526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数7834人,在校生19469人,毕业生4826人,专任教师848人;初中学校13所,招生数5168人,在校生21176人,毕业生8965人,专任教师1040人;普通小学101所,招生数6833人,在校生39699人,毕业生6013人,专任教师2229人;职业中学12所,招生数1926人,在校生6963人,毕业生2880人,专任教师5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749人,专任教师216人。
        【文化】  2005年临河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2个,档案馆2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总藏书23万册。建成城乡文体站24个,村、组、社区文体活动室530个,对外开放文体休闲场馆14家。开展大型文体活动16次,播放电影800场,成功举办中国首届河套艺术节临河区第六届蜜瓜节。《半世姻缘》等一批文艺创作作品荣获各类大奖。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播出节目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6%;有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5座,播出节目3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9%;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5万户。新闻出版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出版发行报纸710万份。
        【卫生】  年末临河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院10个,门诊部2个,专科防治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9个。拥有床位2469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707张。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76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35人,注册护士747人。
        【体育】  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农村体育快速发展,全年举办六次农民运动会,广大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稳步发展,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逐步健全。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1.2万元,同比增长11.3%,扣除居民消费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304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同比增长16.1%,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133元,比上年增加608元;经营净收入989元,增加128元;转移性收入2058元,增加156元。农村居民均纯收入4748元,比上年增加844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工资性收入513元,增长49.3%;家庭经营收入3980元,增长16.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5770元,增长10.3%,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661元,增加12.4%;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66元,增长27%;人均购房和建房支出569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07元;增长14.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辆、家用电脑8台、接入互联网计算机3台。人均居住面积20.3平方米。农村居民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203元,增长41%;其中交通通讯支出321元,增长63.8%;医疗保健支出189元,增长49.6%;教育支出594元,增长19%。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14台、摩托车61辆、移动电话51部,拥有电视的住户达97%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6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05年,全区有11.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04.7%,其中个体经营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558人。有3.86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3.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26亿元;为4944户、1.25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32万元。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84元,有6500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返贫率控制在4.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5.7万人,大病和门诊报销医疗费446万元。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区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农村特困救助2295人、医疗救助640人。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530张;收养400人,全年安置复转军人54人,有77名复转人员领取自谋职业补助金33万元。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得到实施和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业、社区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

    (孙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