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 阿巴嘎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斯琴毕力格(蒙古族 3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林  毅(蒙古族)                                          
        旗    长:斯琴毕力格(蒙古族 3月离任)                              
                 哈斯(蒙古族 3月任职)                                    
        政协主席:李力量(蒙古族)                                          
        武装部长:陈显辉(3月离任)  张喜平(3月任职)                        
        政    委:丁  起                                                  
        【概况】  阿巴嘎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邻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邻苏尼特左旗,南与正蓝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75公里。全旗总面积27495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69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29%。阿巴嘎旗辖11个苏木,1个镇,71个嘎查;煤矿、林场、渔场各1处;总人口43038人,含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壮、藏等8个民族,其中城镇人口21805人,占总人口的51%,牧业人口21233人,占总人口40%,蒙古族23381人,占总人口54%,汉族18864人,占总人口43%。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275万元,较上年增长30.7%,增速排在全盟第三位,在2003年的基础上实现两年翻一番的目标,是2000年的2.5倍,超出“十五”计划目标61.8%,年均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42万元,较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6868万元,较上年增长64.9%;第三产业增加值24542万元,较上年增长29.6%,分别是2000年的1.3倍、9.4倍和2.7%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初期的61.6∶10.8∶27.6调整到30.7∶40.1∶29.2,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成为全旗经济的主导力量。
        【畜牧业】  阿巴嘎旗遵循“南牛北羊、品种改良”的牲畜结构调整思路;实施以黄牛改良、优质牛引进和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为主的家畜品种优化工程。牧业年度牲畜总数186.4万头(只),较上年压减20万头(只),其中牛10.03万头、马9629匹、骆驼839峰、绵羊130.8万只、山羊44.5万只。母畜占牲畜总数的82%,良改畜比重82.2%,较上年提高3.5百分点,繁成率88.1%。完成黄牛改良4.2万头,其中冷配1.2万头,引进西门塔尔优质牛810头,在中北部地区的18个嘎查实现种公羊集中管理;建立乌珠穆沁羊扩繁群50个,完成双羔基因母羊选育1019只;动物防疫1058万(头只)次。肉、乳、草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年出栏牲畜101.5万头(只)、生产鲜奶3000吨、打贮草2.3亿公斤。萨如拉牛业公司西门塔尔优质牛养殖规模达到200头;阿盛公司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29个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促进了牧民与企业和市场地对接。新增打草场169万亩;总面积增至500万亩,拥有高产饲草料种植面积1.9万亩;新建牲畜棚圈320处、3万平方米,围栏草场200万亩;完成牧区水源工程106处,其中小型机电井26眼、筒井80眼。建有3处奶牛基地和1处奶牛养殖场,5处标准化奶站,存栏奶牛1665头,奶牛养殖户增至277户。畜牧业机械化水平逐年增强,农机总动力达到37545万千瓦,农机机械总值3627万元,在交通运输、打贮草等畜牧业生产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围封转移】  继续巩固和提高围封转移战略成果,完善围封转移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三区三带一个基点”的围封转移工程,项目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年内在12个苏木(镇)70个嘎查实行春季休牧,休牧草场387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5.5%,涉及4750个牧户,89.8万头(只)牲畜;在8个苏木31个嘎查实行全年围封禁牧,禁牧草场184.0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4.5%,涉及605个牧户,10.13万头(只)牲畜;在9个苏木37个嘎查实行划区轮牧,轮牧草场755万亩,涉及670个牧户,21.63万头(只)牲畜。通过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草原植被总体得到恢复,当年每亩平均产草量较上年提高24.1公斤。作为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减少牧区人口,加大牧区人口转移力度。年内新移民140户700人,累计转移牧民人口增至556户2780人。
        【工业】  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启动建设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和辉腾梁风电场。使能源、化工、矿产采选和肉食品加工四大工业行业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显着提升。全旗工业增加值达15651万元,较上年增长53.9%。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直的比重由“十五”期初的7.6%提高到18.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期初的18.8%提高到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家增加到9家,资产总计7512万元,实现工业产值2865万元,其中上限工业增加值完成12035万元,同比增长86.7%;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40万元,同比增长485.3%。主要产品产量活畜加工45.5万个羊单位,生产铁矿石41万吨,煤炭35万吨,供电2004万度,自来水38万吨,矿泉水500万瓶。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82万元,同比增长81.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4069万元,完成旧城区改造1.6万平方米,油路罩面7.5万平方米,拓宽公路9300平方米,新增并网水源井3眼,排污管网延伸380米,集中供热扩容4.2万平方米,小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1.5万平方米,绿化8.9万平方米。2005年,修建乡村公路111公里,养护103公里,省道101线至宝格都乌拉小油路正式开工建设。长途汽车客运站建成使用。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110千伏和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完成水源井7眼,供水设施全部完工,日供水量达2000吨,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完成水源井2眼,日供水量800吨。全旗所有苏木镇均开通程控电话和数字传输业务,开通移动通讯业务。通过ETS固定电话解决1700余户边远偏僻地区牧民群众通讯难的问题。
        【旅游】  2005年,阿巴嘎旗完成旅游信息网建设和洪格尔旅游区详规,成立锡林郭勒国际旅行社驻阿旗办事处,爱德基金会援助成吉思宝格都山旅游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5万元。
        【招商引资】  为全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年内,实施项目32个,其中新项目28个;引进国内(盟外)资金到位48286万元,增长231.2%,其中引进区外资金39174万元,增长267.5%。
        【财政金融】  2005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071万元,同比增加2792万元,增长116.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476万元,同比增加2461万元,增长12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282万元,较上年增长81.6%,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城乡公路、二期农网改造、煤田建设与勘探、重化工项目、城镇基础设施以及卫生、教育、公检法司等单位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2005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043元,同比增长13.6%,较2000年增加2341元,年均增长10.3%;牧民人均纯收入3638元,同比增长17.6%,较2000年增加420元,年均增长2.5%;城乡居民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8平方米和15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和17平方米;储蓄存款由1.5%亿元增加到2.7%亿元,全旗各项存款余额3588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110万元。
        【科技】  2005年,阿巴嘎旗正式开通科技信息网站,拓宽牧民群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组织开展“1315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类科技普及培训活动,共培训牧民18560人(次),其中实施就业培训1372人。全旗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402人,初级职称493人(文教卫生部门占697人,涉农部门占106人)。
        【教育】  年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8%,青壮年非文盲率99.3%;顺利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11所苏木(矿)学校全部撤并到旗府所在地。第二小学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第一中学实验楼、蒙古族实验小学宿舍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教育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享受“两免一补”和牧区户籍高中生补助的学生3355名。全旗有中学3所、小学3所、蒙古族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3所;中小学在校生4773人,其中,小学生2826人,初中学生1721人,高中学生226人;教职工507人,其中专任教师419人。
        【文化】  2005年,为发掘和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成立民俗文化研究会、蒙元文化经典—潮尔研究会、搏克和蒙古象棋等协会;设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10万元;征集到文物15件、手工艺制品110件、蒙古民族生活用品20件、蒙古族服饰40套;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旗中老年健身队表演的《筷子舞》在山东举办的第九届中老年文化艺术节荣获一等奖;实施“精品创作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大型民俗歌舞《阿巴嘎麦丽娅—生命始发的祝福》;投资10万元为文化中心配备了健身器材、阅览桌椅、乒乓球台等文化体育设备;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为全旗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微机安装监控软件,开展专项治理活动3次,日常巡查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依法取缔2家无照经营的“黑网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全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89%。
        【卫生】  建立和恢复嘎查卫生室35所,开设城镇社区医疗服务场所18处。在青格力宝拉格苏木开展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参会率达到96%。认真开展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积极开展计生奖励扶助工作,为24名牧区奖励扶助对象发放扶助金。
        【社会保险再就业】  2005年,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由3200人增加到4400人。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由41元提高到80元,83户158人新纳入低保,低保覆盖人数由179人增加到799人。年内征集就业岗位180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区直机关单位定点帮扶】  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结合“千村扶贫工程”,组织自治区17个直属机关单位定点帮扶阿巴嘎旗3个苏木10个嘎查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在4年帮扶工作中,17个区直机关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421.94万元,完成草原生态建设、生态移民、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结构调整、捐资助学等26个帮扶项目。其中完成生态移民17户、66人,建房31处、867.57平方米;建棚圈116处、7595平方米、青贮窖168处、610立方米;打井181眼、修建饮水工程1500米、低水高调工程6处,完成水文地质详查150公里;修建乡村公路2.3公里,整理土地600亩,种植青贮2975亩、牧草1280亩、植树212万棵、灭蝗29万亩;拉网电31公里,安装风光互补设备161套,电视接收机62台;购买各种农用机械94台(套)、喷灌设备62台;购进种公牛25头、种公羊25只、流动畜1130只、西门塔尔牛84头、良种母牛97头;完成疫病防治1160头(只)次,建立流动冷配站1处;捐增图书3000余册、助学303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583人(次)。帮扶工作结束后,10个被帮扶嘎查的贫困户,由帮扶前的303户、1086人减少到59户,201人,帮扶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新巴雅尔 海延峰 王伟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阿巴嘎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斯琴毕力格(蒙古族 3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林  毅(蒙古族)                                          
        旗    长:斯琴毕力格(蒙古族 3月离任)                              
                 哈斯(蒙古族 3月任职)                                    
        政协主席:李力量(蒙古族)                                          
        武装部长:陈显辉(3月离任)  张喜平(3月任职)                        
        政    委:丁  起                                                  
        【概况】  阿巴嘎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邻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邻苏尼特左旗,南与正蓝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75公里。全旗总面积27495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69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29%。阿巴嘎旗辖11个苏木,1个镇,71个嘎查;煤矿、林场、渔场各1处;总人口43038人,含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壮、藏等8个民族,其中城镇人口21805人,占总人口的51%,牧业人口21233人,占总人口40%,蒙古族23381人,占总人口54%,汉族18864人,占总人口43%。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275万元,较上年增长30.7%,增速排在全盟第三位,在2003年的基础上实现两年翻一番的目标,是2000年的2.5倍,超出“十五”计划目标61.8%,年均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42万元,较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6868万元,较上年增长64.9%;第三产业增加值24542万元,较上年增长29.6%,分别是2000年的1.3倍、9.4倍和2.7%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初期的61.6∶10.8∶27.6调整到30.7∶40.1∶29.2,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成为全旗经济的主导力量。
        【畜牧业】  阿巴嘎旗遵循“南牛北羊、品种改良”的牲畜结构调整思路;实施以黄牛改良、优质牛引进和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为主的家畜品种优化工程。牧业年度牲畜总数186.4万头(只),较上年压减20万头(只),其中牛10.03万头、马9629匹、骆驼839峰、绵羊130.8万只、山羊44.5万只。母畜占牲畜总数的82%,良改畜比重82.2%,较上年提高3.5百分点,繁成率88.1%。完成黄牛改良4.2万头,其中冷配1.2万头,引进西门塔尔优质牛810头,在中北部地区的18个嘎查实现种公羊集中管理;建立乌珠穆沁羊扩繁群50个,完成双羔基因母羊选育1019只;动物防疫1058万(头只)次。肉、乳、草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年出栏牲畜101.5万头(只)、生产鲜奶3000吨、打贮草2.3亿公斤。萨如拉牛业公司西门塔尔优质牛养殖规模达到200头;阿盛公司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29个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促进了牧民与企业和市场地对接。新增打草场169万亩;总面积增至500万亩,拥有高产饲草料种植面积1.9万亩;新建牲畜棚圈320处、3万平方米,围栏草场200万亩;完成牧区水源工程106处,其中小型机电井26眼、筒井80眼。建有3处奶牛基地和1处奶牛养殖场,5处标准化奶站,存栏奶牛1665头,奶牛养殖户增至277户。畜牧业机械化水平逐年增强,农机总动力达到37545万千瓦,农机机械总值3627万元,在交通运输、打贮草等畜牧业生产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围封转移】  继续巩固和提高围封转移战略成果,完善围封转移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三区三带一个基点”的围封转移工程,项目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年内在12个苏木(镇)70个嘎查实行春季休牧,休牧草场387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5.5%,涉及4750个牧户,89.8万头(只)牲畜;在8个苏木31个嘎查实行全年围封禁牧,禁牧草场184.0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4.5%,涉及605个牧户,10.13万头(只)牲畜;在9个苏木37个嘎查实行划区轮牧,轮牧草场755万亩,涉及670个牧户,21.63万头(只)牲畜。通过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草原植被总体得到恢复,当年每亩平均产草量较上年提高24.1公斤。作为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减少牧区人口,加大牧区人口转移力度。年内新移民140户700人,累计转移牧民人口增至556户2780人。
        【工业】  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启动建设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和辉腾梁风电场。使能源、化工、矿产采选和肉食品加工四大工业行业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显着提升。全旗工业增加值达15651万元,较上年增长53.9%。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直的比重由“十五”期初的7.6%提高到18.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期初的18.8%提高到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家增加到9家,资产总计7512万元,实现工业产值2865万元,其中上限工业增加值完成12035万元,同比增长86.7%;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40万元,同比增长485.3%。主要产品产量活畜加工45.5万个羊单位,生产铁矿石41万吨,煤炭35万吨,供电2004万度,自来水38万吨,矿泉水500万瓶。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82万元,同比增长81.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4069万元,完成旧城区改造1.6万平方米,油路罩面7.5万平方米,拓宽公路9300平方米,新增并网水源井3眼,排污管网延伸380米,集中供热扩容4.2万平方米,小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1.5万平方米,绿化8.9万平方米。2005年,修建乡村公路111公里,养护103公里,省道101线至宝格都乌拉小油路正式开工建设。长途汽车客运站建成使用。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110千伏和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德力格尔重化工基地完成水源井7眼,供水设施全部完工,日供水量达2000吨,查干淖尔煤电化工业园区完成水源井2眼,日供水量800吨。全旗所有苏木镇均开通程控电话和数字传输业务,开通移动通讯业务。通过ETS固定电话解决1700余户边远偏僻地区牧民群众通讯难的问题。
        【旅游】  2005年,阿巴嘎旗完成旅游信息网建设和洪格尔旅游区详规,成立锡林郭勒国际旅行社驻阿旗办事处,爱德基金会援助成吉思宝格都山旅游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5万元。
        【招商引资】  为全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年内,实施项目32个,其中新项目28个;引进国内(盟外)资金到位48286万元,增长231.2%,其中引进区外资金39174万元,增长267.5%。
        【财政金融】  2005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071万元,同比增加2792万元,增长116.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476万元,同比增加2461万元,增长12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282万元,较上年增长81.6%,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城乡公路、二期农网改造、煤田建设与勘探、重化工项目、城镇基础设施以及卫生、教育、公检法司等单位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2005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043元,同比增长13.6%,较2000年增加2341元,年均增长10.3%;牧民人均纯收入3638元,同比增长17.6%,较2000年增加420元,年均增长2.5%;城乡居民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8平方米和15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和17平方米;储蓄存款由1.5%亿元增加到2.7%亿元,全旗各项存款余额3588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110万元。
        【科技】  2005年,阿巴嘎旗正式开通科技信息网站,拓宽牧民群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组织开展“1315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类科技普及培训活动,共培训牧民18560人(次),其中实施就业培训1372人。全旗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402人,初级职称493人(文教卫生部门占697人,涉农部门占106人)。
        【教育】  年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8%,青壮年非文盲率99.3%;顺利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11所苏木(矿)学校全部撤并到旗府所在地。第二小学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第一中学实验楼、蒙古族实验小学宿舍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教育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享受“两免一补”和牧区户籍高中生补助的学生3355名。全旗有中学3所、小学3所、蒙古族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3所;中小学在校生4773人,其中,小学生2826人,初中学生1721人,高中学生226人;教职工507人,其中专任教师419人。
        【文化】  2005年,为发掘和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成立民俗文化研究会、蒙元文化经典—潮尔研究会、搏克和蒙古象棋等协会;设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10万元;征集到文物15件、手工艺制品110件、蒙古民族生活用品20件、蒙古族服饰40套;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旗中老年健身队表演的《筷子舞》在山东举办的第九届中老年文化艺术节荣获一等奖;实施“精品创作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大型民俗歌舞《阿巴嘎麦丽娅—生命始发的祝福》;投资10万元为文化中心配备了健身器材、阅览桌椅、乒乓球台等文化体育设备;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为全旗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微机安装监控软件,开展专项治理活动3次,日常巡查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依法取缔2家无照经营的“黑网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全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89%。
        【卫生】  建立和恢复嘎查卫生室35所,开设城镇社区医疗服务场所18处。在青格力宝拉格苏木开展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参会率达到96%。认真开展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积极开展计生奖励扶助工作,为24名牧区奖励扶助对象发放扶助金。
        【社会保险再就业】  2005年,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由3200人增加到4400人。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由41元提高到80元,83户158人新纳入低保,低保覆盖人数由179人增加到799人。年内征集就业岗位180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区直机关单位定点帮扶】  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结合“千村扶贫工程”,组织自治区17个直属机关单位定点帮扶阿巴嘎旗3个苏木10个嘎查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在4年帮扶工作中,17个区直机关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421.94万元,完成草原生态建设、生态移民、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结构调整、捐资助学等26个帮扶项目。其中完成生态移民17户、66人,建房31处、867.57平方米;建棚圈116处、7595平方米、青贮窖168处、610立方米;打井181眼、修建饮水工程1500米、低水高调工程6处,完成水文地质详查150公里;修建乡村公路2.3公里,整理土地600亩,种植青贮2975亩、牧草1280亩、植树212万棵、灭蝗29万亩;拉网电31公里,安装风光互补设备161套,电视接收机62台;购买各种农用机械94台(套)、喷灌设备62台;购进种公牛25头、种公羊25只、流动畜1130只、西门塔尔牛84头、良种母牛97头;完成疫病防治1160头(只)次,建立流动冷配站1处;捐增图书3000余册、助学303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583人(次)。帮扶工作结束后,10个被帮扶嘎查的贫困户,由帮扶前的303户、1086人减少到59户,201人,帮扶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新巴雅尔 海延峰 王伟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