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科教文卫体

2006卷

  • 教育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领导名录】 
        厅长 高校工委书记:郭明伦                                         
        副厅长 高校工委副书记:布  和(蒙古族)                             
        副厅长:何成保  李东升  何瑞芝(女)  满  达(蒙古族)                
        高校纪工委书记:程  哲(蒙古族)                                    
        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董方成                                
        助理巡视员:秦政奇  刘  勤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是主管全区教育事业和汉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为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与自治区教育厅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自治区教育厅(高校工委)设16个职能处室: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政策法规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民族教育处、师范教育处、督导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科技外事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并设高校纪工委(教育厅监察室)、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10个盟市26个旗县(市区)、60所民族中小学、8所高等院校开展了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专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今后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民族教育、高等教育提出意见。配合自治区人大、政府法制办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和修改工作。在深入民办学校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赴湖南、安徽、浙江三省进行调研工作。《办法(草案)》已提交自治区法制办,自治区人大拟于2006年通过并颁布实施。大力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党政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推普周内蒙古系列活动,完成首府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教育对外交流和协作】  适应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的需求,教育对外交流的渠道和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个。各级各类学校共聘请外国专家260多名,比上年增加50多名。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自治区政府与蒙古国签署了《关于接受蒙古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和派遣汉语教师赴蒙古国任教的协议》。按照协议,从2005年至2009年,全区每年招收蒙古国100名留学生接受本科高等学历教育,派遣30名汉语教师赴蒙古国任教。同时,自治区政府还提供全额奖学金为蒙古国边防军培训15名专业技术人员。这在自治区教育史上属首次设立全额政府奖学金接受外国留学生。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精神,自治区教育厅和北京市教委联合组织召开了京蒙“两基”对口支援协作会,调整建立18个区县(旗)“两基”攻坚对口支援关系。自治区还确定区内3个大中城市对口帮扶其余3个未达标的旗县的协作关系。各对口支援旗县工作进展顺利。
        【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教育网改造升级,机关处室二级网站和局域网建成。投入近20万元,改造机房、配备网络安全管理设施,购置文档一体化基础设备,开始近十多年来的文档电子化管理录入工作。
        【基础教育】 
        “两基”攻坚工程  组织开展拟实现“两基”达标的杭锦旗等9个旗县的前期考察指导和中期督导检查,完成9个旗县“两基”达标工作的评估验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并报教育部批准后,全区“两基”达标旗县累计达到93个,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计算达到88.35%,是近5年实现“达标”最多的一年。年内,对阿拉善右旗等7个旗、县、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复查。8月15日至16日,自治区承办国务院召开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国家“两基”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教育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会议。会议总结2004年西部省区市“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学习交流“两基”工坚工作经验,现场考察内蒙古自治区“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研究“两基”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国务院在全区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国家有关部委和西部省区的领导对全区“两基”攻坚工作和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9月,自治区政府在乌兰察布市召开全区“两基”攻坚现场经验交流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两基”攻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在257个项目学校中实施二期“危房改造工程”,总投资25666万元,其中党中央专项资金9000万元、自治区配套30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35.55万平方米,实际开工20.6万平方米。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在115个项目学校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总投资25941.6万元,其中党中央专项资金23000万元、自治区配套15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32.56万平方米,竣工11.81万平方米。同时争取到台湾台塑集团捐助5000万元,三年内将建设125所农村牧区小学。还争取到邵逸夫捐款495万港元,用于14所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  年内全区工程建设总投资共计989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590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2100万元,盟市和旗县财政承担1203万元。制定工程设备招标方案,落实项目设备,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使农村牧区2265所卫星收视项目小学,418所中学计算机教室工程建设项目在12月底前全部竣工。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远程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从工程建设的时间、规模、速度以及投入等方面,走在西部省区的前列。全区完成10841所农村牧区中小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量占全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总数的96.88%,教学点光盘播放和小学卫星收视系统已全部覆盖。自治区本级财政为此投入9985.8万元、盟市和旗县财政投入5203万元、国家投入13985.7万元,总计投入29174.5万元。
        普通高中  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32所,在校生数近10万人,占全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盟市级优质高中达到57所,在校生13.7万人,占全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
        素质教育  制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建立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确定12个旗县为2005年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旗县,使全区60%的旗县均建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全面推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上年扩大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度秋季,全区所有初中小学都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课程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使校本教研活动在全区广泛开展。开展中考改革实验。制定《内蒙古自治区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各盟市的中考改革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复,召开中考改革研讨会。
        体卫艺工作  以实施“33211”工程为龙头,校园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成果展示显着。成功举办全区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组队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共获5枚金牌并打破6项全国中运会纪录,列全国第八位,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全区推荐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10个一等奖。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2005年全区共调减小学1024所,教学点1032个,初中165所。校均规模小学由上年的241人增加到273人,普通初中由上年的810人增加到843人。生均校舍小学、初中分别比上年增加0.09平方米和0.46平方米。
        “两免一补”  为确保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贫而失学,从2005年春季开学起,经过积极争取,全区将“两免一补”实施范围由上年的75个旗县(市、区)扩大到81个,使14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对全区11万名城镇低保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
        【师资队伍建设】  自治区教育厅把2005年确定为“师德建设年”,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视频会议,组织师德论坛、师德巡回宣讲团,开展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等活动。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课程方案》,并按计划对全区1170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治区级培训,其中利用美国英特尔公司、英语学会等境外机构和联合国儿基会资金100余万元,培训英语、计算机等教师8460人;争取到6.35亿元日元贷款人才培养项目并正式启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第二期中学校长培训,共培训校长300多人;培养高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111人才工程”进展顺利。经过努力,全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74%、94.58%、79.44%,较上年提高了0.55、1.98、5.46个百分点。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59.22%、37.60%、0.92%,比上年提高11.14、9.24、0.35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切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等9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政策,并从学科、队伍、环境、基地、服务等5个方面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解决高校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思政人员职务评审的问题,进一步稳定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研究制定《宣传部、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党中央、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制定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有力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改善办学条件  适应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校办学条件改善的力度。经过努力,2005年普通高校扩展新校区面积达7500亩;新增校舍达到61.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0.2万平方米,生活和其它用房21.4万平方米),预计完成土建投资7.5亿元;占地4000多亩的新高职园区建设协议已签订。这是全区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幅度较大的一年。
        院校调整  成立院校合并协调领导小组,完成内蒙古农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实质性并入内蒙古工业大学的计划。成立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全区高等职业学校累计达到23所。
        专业学科建设  经国家评审,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增列为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时将新增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和近百个硕士点。建设自治区重点学科4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下发《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年共评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1门,其中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出80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其中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区高校本科专业种类共有167种,专业总数达到454个,高职高专专业总数已达到770个。组织开展全区电大系统“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工作,完成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
        招生和就业工作  2005年,全区高等教育在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同时,规模继续扩大。在考生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录取新生148894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2.03%,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3万人,在学研究生达7110人,万人以上的高校有8所。全区高校毕业生为40794人,比上年增加8799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检查指导,使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69.80%,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成立自治区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至12月5日,有关银行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351.5万元,受助贫困大学生达3969人;按旧机制国家发放助学贷款1099万元,受助贫困大学生达2400人。
        综合治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进一步落实维护高校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大实施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力度。调整充实全区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发《自治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年初与高校签订《维护稳定、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了评估验收。坚持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实行高校敏感期一月一次形势分析会和稳定形势报告制度,深入高校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全区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评估办法》,开展两年一度的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评估工作,对评选出的内蒙古大学等18所先进学校进行通报表扬。2005年,自治区教育厅被评为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成员单位、维护稳定工作突出成绩单位,实现了连续十六年高校的政治稳定。自治区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6月份发出《关于对自治区教育厅(高校工委)在近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通报》。
        【职业教育】 
        招生和就业  2005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10.5万人(包括技工学校),完成教育部下达给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扩招2.5万人的任务。区内外联合办学人数达到9000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2005年达到94%。全面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实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普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达4.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
        规划发展  按照自治区关于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对自治区政府部门直属的高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具体方案。起草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十一五”期间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确定自治区级首批建设的示范专业28个,向教育部、财政部申报18个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实训基地,落实9个职教中心1800万元的投资项目。
        高等职业教育  继续在高等职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45所中等职业学校与高校合作举办五年制高职。2005年度共列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23350人,实际招生12068人,比上年增加3352人。
        【民族教育】 
        办学条件改善  通过积极推行“两主一公”办学形式,加强民族学校基础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有力地促进民族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区民族中小学基本上实现寄宿制办学,地方财政支付的民族学生助学金由上年的1500多万元增加到2300多万元,多数旗县设立少数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基金。争取党中央专项补助100万元,自治区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以奖励形式拨付12个盟市,支持60多所薄弱民族中学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经过布局调整,民族中小学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有5所蒙古语授课高中进入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行列。
        教学教材建设  民族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历时5年的民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汉语文教改实验取得显着成效。“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课件”开发和“蒙古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展顺利。启动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课件研发工作。组织审查各种蒙古文教材102种,约1100万字。召开第六届全国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换届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民族学生招生工作  争取八省区蒙古语授课对等交换招生计划228人,进一步扩大国家部属院校在全区招收民族预科班规模,共安排民族预科生和民族班计划710人。组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2005年,国家为自治区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05人。

    (张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教育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领导名录】 
        厅长 高校工委书记:郭明伦                                         
        副厅长 高校工委副书记:布  和(蒙古族)                             
        副厅长:何成保  李东升  何瑞芝(女)  满  达(蒙古族)                
        高校纪工委书记:程  哲(蒙古族)                                    
        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董方成                                
        助理巡视员:秦政奇  刘  勤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是主管全区教育事业和汉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为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与自治区教育厅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自治区教育厅(高校工委)设16个职能处室: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政策法规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民族教育处、师范教育处、督导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科技外事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并设高校纪工委(教育厅监察室)、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10个盟市26个旗县(市区)、60所民族中小学、8所高等院校开展了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专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今后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民族教育、高等教育提出意见。配合自治区人大、政府法制办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和修改工作。在深入民办学校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赴湖南、安徽、浙江三省进行调研工作。《办法(草案)》已提交自治区法制办,自治区人大拟于2006年通过并颁布实施。大力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党政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推普周内蒙古系列活动,完成首府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教育对外交流和协作】  适应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的需求,教育对外交流的渠道和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个。各级各类学校共聘请外国专家260多名,比上年增加50多名。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自治区政府与蒙古国签署了《关于接受蒙古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和派遣汉语教师赴蒙古国任教的协议》。按照协议,从2005年至2009年,全区每年招收蒙古国100名留学生接受本科高等学历教育,派遣30名汉语教师赴蒙古国任教。同时,自治区政府还提供全额奖学金为蒙古国边防军培训15名专业技术人员。这在自治区教育史上属首次设立全额政府奖学金接受外国留学生。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精神,自治区教育厅和北京市教委联合组织召开了京蒙“两基”对口支援协作会,调整建立18个区县(旗)“两基”攻坚对口支援关系。自治区还确定区内3个大中城市对口帮扶其余3个未达标的旗县的协作关系。各对口支援旗县工作进展顺利。
        【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教育网改造升级,机关处室二级网站和局域网建成。投入近20万元,改造机房、配备网络安全管理设施,购置文档一体化基础设备,开始近十多年来的文档电子化管理录入工作。
        【基础教育】 
        “两基”攻坚工程  组织开展拟实现“两基”达标的杭锦旗等9个旗县的前期考察指导和中期督导检查,完成9个旗县“两基”达标工作的评估验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并报教育部批准后,全区“两基”达标旗县累计达到93个,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计算达到88.35%,是近5年实现“达标”最多的一年。年内,对阿拉善右旗等7个旗、县、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复查。8月15日至16日,自治区承办国务院召开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国家“两基”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教育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会议。会议总结2004年西部省区市“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学习交流“两基”工坚工作经验,现场考察内蒙古自治区“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研究“两基”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国务院在全区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国家有关部委和西部省区的领导对全区“两基”攻坚工作和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9月,自治区政府在乌兰察布市召开全区“两基”攻坚现场经验交流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两基”攻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在257个项目学校中实施二期“危房改造工程”,总投资25666万元,其中党中央专项资金9000万元、自治区配套30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35.55万平方米,实际开工20.6万平方米。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在115个项目学校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总投资25941.6万元,其中党中央专项资金23000万元、自治区配套15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32.56万平方米,竣工11.81万平方米。同时争取到台湾台塑集团捐助5000万元,三年内将建设125所农村牧区小学。还争取到邵逸夫捐款495万港元,用于14所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  年内全区工程建设总投资共计989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590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2100万元,盟市和旗县财政承担1203万元。制定工程设备招标方案,落实项目设备,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使农村牧区2265所卫星收视项目小学,418所中学计算机教室工程建设项目在12月底前全部竣工。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远程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从工程建设的时间、规模、速度以及投入等方面,走在西部省区的前列。全区完成10841所农村牧区中小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量占全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总数的96.88%,教学点光盘播放和小学卫星收视系统已全部覆盖。自治区本级财政为此投入9985.8万元、盟市和旗县财政投入5203万元、国家投入13985.7万元,总计投入29174.5万元。
        普通高中  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32所,在校生数近10万人,占全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盟市级优质高中达到57所,在校生13.7万人,占全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
        素质教育  制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建立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确定12个旗县为2005年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旗县,使全区60%的旗县均建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全面推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上年扩大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度秋季,全区所有初中小学都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课程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使校本教研活动在全区广泛开展。开展中考改革实验。制定《内蒙古自治区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各盟市的中考改革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复,召开中考改革研讨会。
        体卫艺工作  以实施“33211”工程为龙头,校园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成果展示显着。成功举办全区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组队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共获5枚金牌并打破6项全国中运会纪录,列全国第八位,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全区推荐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10个一等奖。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2005年全区共调减小学1024所,教学点1032个,初中165所。校均规模小学由上年的241人增加到273人,普通初中由上年的810人增加到843人。生均校舍小学、初中分别比上年增加0.09平方米和0.46平方米。
        “两免一补”  为确保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贫而失学,从2005年春季开学起,经过积极争取,全区将“两免一补”实施范围由上年的75个旗县(市、区)扩大到81个,使14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对全区11万名城镇低保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
        【师资队伍建设】  自治区教育厅把2005年确定为“师德建设年”,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视频会议,组织师德论坛、师德巡回宣讲团,开展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等活动。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课程方案》,并按计划对全区1170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治区级培训,其中利用美国英特尔公司、英语学会等境外机构和联合国儿基会资金100余万元,培训英语、计算机等教师8460人;争取到6.35亿元日元贷款人才培养项目并正式启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第二期中学校长培训,共培训校长300多人;培养高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111人才工程”进展顺利。经过努力,全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74%、94.58%、79.44%,较上年提高了0.55、1.98、5.46个百分点。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59.22%、37.60%、0.92%,比上年提高11.14、9.24、0.35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切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等9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政策,并从学科、队伍、环境、基地、服务等5个方面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解决高校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思政人员职务评审的问题,进一步稳定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研究制定《宣传部、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党中央、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制定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有力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改善办学条件  适应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校办学条件改善的力度。经过努力,2005年普通高校扩展新校区面积达7500亩;新增校舍达到61.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0.2万平方米,生活和其它用房21.4万平方米),预计完成土建投资7.5亿元;占地4000多亩的新高职园区建设协议已签订。这是全区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幅度较大的一年。
        院校调整  成立院校合并协调领导小组,完成内蒙古农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实质性并入内蒙古工业大学的计划。成立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全区高等职业学校累计达到23所。
        专业学科建设  经国家评审,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增列为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时将新增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和近百个硕士点。建设自治区重点学科4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下发《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年共评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1门,其中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出80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其中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区高校本科专业种类共有167种,专业总数达到454个,高职高专专业总数已达到770个。组织开展全区电大系统“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工作,完成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
        招生和就业工作  2005年,全区高等教育在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同时,规模继续扩大。在考生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录取新生148894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2.03%,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3万人,在学研究生达7110人,万人以上的高校有8所。全区高校毕业生为40794人,比上年增加8799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检查指导,使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69.80%,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成立自治区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至12月5日,有关银行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351.5万元,受助贫困大学生达3969人;按旧机制国家发放助学贷款1099万元,受助贫困大学生达2400人。
        综合治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进一步落实维护高校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大实施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力度。调整充实全区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发《自治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年初与高校签订《维护稳定、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了评估验收。坚持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实行高校敏感期一月一次形势分析会和稳定形势报告制度,深入高校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全区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评估办法》,开展两年一度的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评估工作,对评选出的内蒙古大学等18所先进学校进行通报表扬。2005年,自治区教育厅被评为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成员单位、维护稳定工作突出成绩单位,实现了连续十六年高校的政治稳定。自治区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6月份发出《关于对自治区教育厅(高校工委)在近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通报》。
        【职业教育】 
        招生和就业  2005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10.5万人(包括技工学校),完成教育部下达给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扩招2.5万人的任务。区内外联合办学人数达到9000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2005年达到94%。全面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实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普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达4.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
        规划发展  按照自治区关于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对自治区政府部门直属的高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具体方案。起草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十一五”期间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确定自治区级首批建设的示范专业28个,向教育部、财政部申报18个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实训基地,落实9个职教中心1800万元的投资项目。
        高等职业教育  继续在高等职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45所中等职业学校与高校合作举办五年制高职。2005年度共列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23350人,实际招生12068人,比上年增加3352人。
        【民族教育】 
        办学条件改善  通过积极推行“两主一公”办学形式,加强民族学校基础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有力地促进民族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区民族中小学基本上实现寄宿制办学,地方财政支付的民族学生助学金由上年的1500多万元增加到2300多万元,多数旗县设立少数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基金。争取党中央专项补助100万元,自治区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以奖励形式拨付12个盟市,支持60多所薄弱民族中学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经过布局调整,民族中小学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有5所蒙古语授课高中进入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行列。
        教学教材建设  民族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历时5年的民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汉语文教改实验取得显着成效。“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课件”开发和“蒙古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展顺利。启动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课件研发工作。组织审查各种蒙古文教材102种,约1100万字。召开第六届全国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换届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民族学生招生工作  争取八省区蒙古语授课对等交换招生计划228人,进一步扩大国家部属院校在全区招收民族预科班规模,共安排民族预科生和民族班计划710人。组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2005年,国家为自治区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05人。

    (张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