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科教文卫体

2006卷

  •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白布和(蒙古族)                                
        校长:白长明(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阿  民(蒙古族)                   
        副校长:布和温都苏(蒙古族)  徐福全(蒙古族)              
               胡春梅(女 蒙古族)   哈斯朝鲁(蒙古族)            
        【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学校将所有专业全部调整到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并对原有的20个老专业进行改造。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校对3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编写、审核、编辑和印刷,并调整249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240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共有16名教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2名教师获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年学校有6名教师晋升为正教授,8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学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9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和兼任教师总数的40%。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认真详细的修订,编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汇编共收录了84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涵盖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得到切实加强,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全力以赴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条件,新建500座位的四套多媒体教室,80座位的计算机室,生物、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实验室共四套,120座位的多功能语音室和会计模拟电算化实验室。
        学分制改革初见成效,学校的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学分制管理,经过2年的改革,学分制教学管理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课时安排、试题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招生工作】  2005年,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录取原则,共录取新生2503人。
        【科研工作】  科研申报与结题工作:《哈撒尔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在“中国小学绿色教育”实验中开展教师培训的实验研究》、《论语技巧》等课题已立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研究课题。2005年,学校结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
        【获奖情况】  《蒙语授课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培养研究》课题获得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落实“三进”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一文被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成果特等奖”。
        【图书资料建设】  为尽快解决图书资料严重不足的状况,学校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电子版图书18万册,这些电子图书已经交付使用,学校的图书资料数量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
        【学生工作】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评优评先工作,共有172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获奖面为40%,奖学金总额为34.4万元;评选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480多人次,区级学生管理先进个人3名,优秀班主任5名。
        【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工作岗位和实验室工作岗位评聘细则》,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对84名副高以上职称、86名中级职称和116名初级职称教师进行重新聘任,同时缓聘解聘人员11名,缓聘和解聘彻底打破职称终身聘任制。
        2005年,学校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新标准及时为职工兑现讲课费和岗位津贴,新的课时费和岗位津贴标准比原标准平均提高3倍,极大地促进教师、教辅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设施建设】  2005年,学校加强与政府、教育部、财政厅和教育厅的联系和沟通,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和引进资金共413.2万元。2005年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教师讲课费和福利待遇方面投入了827.2万元。引用社会资金建设的5880平米学生餐厅和8500平米的学生公寓已经竣工,为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创造条件。争取到教育部专项教育资金,13000平米的图书馆已经立项。
        【扶持贫困学生】  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努力解决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以组建“爱心超市”等方式,解决近300名贫困生的生活用品问题,并以“爱心超市”为龙头,建立扶贫救困的长效机制。

    (赛音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白布和(蒙古族)                                
        校长:白长明(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阿  民(蒙古族)                   
        副校长:布和温都苏(蒙古族)  徐福全(蒙古族)              
               胡春梅(女 蒙古族)   哈斯朝鲁(蒙古族)            
        【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学校将所有专业全部调整到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并对原有的20个老专业进行改造。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校对3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编写、审核、编辑和印刷,并调整249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240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共有16名教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2名教师获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年学校有6名教师晋升为正教授,8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学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9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和兼任教师总数的40%。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认真详细的修订,编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汇编共收录了84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涵盖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得到切实加强,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全力以赴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条件,新建500座位的四套多媒体教室,80座位的计算机室,生物、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实验室共四套,120座位的多功能语音室和会计模拟电算化实验室。
        学分制改革初见成效,学校的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学分制管理,经过2年的改革,学分制教学管理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课时安排、试题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招生工作】  2005年,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录取原则,共录取新生2503人。
        【科研工作】  科研申报与结题工作:《哈撒尔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在“中国小学绿色教育”实验中开展教师培训的实验研究》、《论语技巧》等课题已立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研究课题。2005年,学校结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
        【获奖情况】  《蒙语授课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培养研究》课题获得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落实“三进”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一文被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成果特等奖”。
        【图书资料建设】  为尽快解决图书资料严重不足的状况,学校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电子版图书18万册,这些电子图书已经交付使用,学校的图书资料数量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
        【学生工作】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评优评先工作,共有172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获奖面为40%,奖学金总额为34.4万元;评选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480多人次,区级学生管理先进个人3名,优秀班主任5名。
        【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工作岗位和实验室工作岗位评聘细则》,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对84名副高以上职称、86名中级职称和116名初级职称教师进行重新聘任,同时缓聘解聘人员11名,缓聘和解聘彻底打破职称终身聘任制。
        2005年,学校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新标准及时为职工兑现讲课费和岗位津贴,新的课时费和岗位津贴标准比原标准平均提高3倍,极大地促进教师、教辅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设施建设】  2005年,学校加强与政府、教育部、财政厅和教育厅的联系和沟通,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和引进资金共413.2万元。2005年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教师讲课费和福利待遇方面投入了827.2万元。引用社会资金建设的5880平米学生餐厅和8500平米的学生公寓已经竣工,为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创造条件。争取到教育部专项教育资金,13000平米的图书馆已经立项。
        【扶持贫困学生】  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努力解决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以组建“爱心超市”等方式,解决近300名贫困生的生活用品问题,并以“爱心超市”为龙头,建立扶贫救困的长效机制。

    (赛音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