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 五原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绥昌                                        
        人大常委会主任:吕满贵                                         
        政协主席:裴世忠(蒙古族)                                
        武装部政委:李  明(3月任职)                             
        【概况】  五原县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7个镇。五原县属农业县,人口271942人,面积2492.9平方公里。
        2005年,全县GDP完成28.9亿元,增长23%。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亿元,增长4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4.1%。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亿元,增长7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47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增长23.1%。
        【农业】  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6亿元,增长10.9%,占经济总量的3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万公顷,同比增长10.57%,其中粮食作物5.9万公顷,同比增长13.7%。粮食总产量达370051吨,同比增长12%,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小麦平均单产359公斤,玉米平均单产700公斤。经济作物总播面积7.1万公顷,主要以葵花、甜菜、番茄、籽瓜、甜瓜为主。五原既是商品粮基地,也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完成所有镇(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5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95%。全年培训农民8万人次。组建农产品流通专业协会6个,带动农户1.5万户。农民的种植业收入达2753元,同比增加7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同比增长23%,全力实施种植创新战略,呈现出玉米、小麦、番茄、进口花葵品种增加,花葵(本地)、甜菜、西甜瓜面积减少的趋势。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946吨,实现产值2015万元。农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62.1万千瓦,较上年增长3.3%。农村化肥施用量57446吨,地膜覆盖面积4.8万公顷。
        【畜牧业】  2005年全力实施“养殖突进”战略,全县财政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各类补贴资金有607.5万元。扶持奶牛养殖,强化畜种改良、饲草转化、疫病防治和科技服务,组建养殖协会。当年人工种草1.4万公顷,年内新建青贮窖池1.4万座,购进饲草机具1000台。全年畜牧业年度总头数134.76万头(只),其中牛14919头、猪143700口、羊117.53万只。旧历年度牲畜存栏112.6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01%。发展特种养殖,全县獭兔存栏6000只。科学饲养管理多项畜牧先进技术,年度培训农民5万人次,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70%。现有4家肉食品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冷贮达970吨。因地制宜建设种畜生产基地,建成现有种羊繁殖场16个、种猪繁殖场14个,附带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站19处。加快改良进度,改良肉羊57万只,购入国内种公羊494只、德国种公羊81只;购进高产(优质)冷精6500枚,为提升奶牛质量,购入进口奶牛400头,畜牧养殖业数质并提。2005年的畜牧业增加值3.0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为1176元,同比增收128元,农业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明显加快。
        【林业】  五原县50%的土地适宜造林,2005年林业生态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全年投资483万元完成造林0.27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16万公顷,防沙和治沙工程造林0.04万公顷,封育林0.033万公顷,选用优质乔木种苗544万余株,灌木种苗786万余株,全县共建义务植树基地15个,绿化110国道34公里。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当年产枸杞95万公斤,产值达1500万元;果品产量达128万公斤,产值达130万元。年木材产量保持在5000余立方米,产值180万元。全县活立木蓄积达80余万立方米,有林业产品加工企业59户。
        【水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的命脉,推行节水灌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005年全县以抓平地缩块为主,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生产的桥梁、口闸、渡槽建筑物。全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达2332.8万元,完成平地缩块8.38万公顷,农田配套1.0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万公顷;完成支沟清淤10条,渠沟2200条,总长度653公里;新修农田道路902条,总长度241公里;新建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960座。投资1240万元启动两个乡镇防砷改水应急工程和一个乡的集中供水工程,可解决1.8万人和7.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投资127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0.19万公顷。加强水政水源管理,全县组建用水协会84个,黄河防汛耗资208万元。全县淡水区储量9118万立方米。
        【工业】  全县工业形成以粮油、炒货、番茄食品加工业为主;电力、化工、金属冶炼、制砖多业并举的格局。有独立核算企业65户。呈现出总量增加、投资增长、财政增收态势。实施“工业强兴”战略,全年投资2968万元,实施重点项目20个。引进外资8.1亿元,同比增长31%。重点工业企业(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产品销售率达95.6%,全年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63.3%。工业占GDP的比重达15%,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来自工业的税收为3200万元,同比增长41.3%,对财政的贡献率达1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33.4%,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3%,实现利润2126万元,较上年增加623万元,全年工业亏损企业13家。年内工业主要引进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基公司、乌海达蒙菲公司投资2.2亿元的日处理番茄4150吨番茄酱加工厂,达拉特旗宏珠商贸有限公司投资5.7亿元实施4×2.5万千瓦热电联产电厂;河北省大唐电力公司实施2×60万千瓦火电厂(前期投资1000万元),内蒙古航天管道液化气安装工程公司投资2100万元兴建年产1万吨PE管材厂。重点投资工业项:同泰玻璃制品公司投资500万元实施5号炉扩建;福利肉联厂投资1500万元实施30万只肉羊加工;蒙源粮油公司投资8700万建成年产4万吨油葵剥仁厂;内蒙古蠡郡绒毛制品公司投资1220万元建成年产200吨绒毛分梳项目。
        【城镇建设】  县城面积10.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6.2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当年城镇建设总投入5.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投入1.6亿元,其中投资7928万元完成隆兴昌大街、前进路改造工程4455米,实现电力、通讯、供暖、供水、供气管理体制线地埋。投资1300万元实施城区东环线工程,城镇外部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框架扩大。公共建设总投资6858万元,总面积6.47万平方米,重点实施葵花广场绿化、硬化、美化工程,新安装路灯1849盏,全年用于房地产开发总投资3.3亿元,建房面积31万平方米。实施“文化兴县”工程战略,募捐109万元兴建五原抗战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6.6公顷,建有门楼、纪念碑、纪念墙(照壁),规划设计并启动新建再现北伐壮举的宏大景观—冯玉祥誓师广场(面积4.5公顷)、历史文化标志建筑—古郡博物馆(面积10000平方米)。
        【交通】  2005年投资612万元完成110国道城区段拓宽改造工程;投资1366万元完成五原县城至建丰农场三级通乡油路22公里;投资100万元新建五个乡镇汽车站。争取到上拨1.2亿资金修建五原与哈磴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33.5公里;争到上拨资金1300万元新修4.6公里城区东环线路。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较上年增长20.8%。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254万吨、货运周转量6570万吨公里,客运量3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531万人公里。
        【邮政电信电力】  全县设9个邮政所,邮路总长2730公里,除县城(隆镇)外6个镇均有邮电所(代办所),平均服务人口3万人/所,年均订报284万份。固定电话每百户56部,移动电话每百人58个,互联网用户2913户。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600万元(1950年2.63万元,1994年386.5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当年完成投资1607万元,供电量实现22268万KW·H,售电量21060KW·H,综合线损5.5%。销售收入1097万元,利润48万元。实现7座变电站线路互带、互联供电。
        【国内贸易】  全县个体工商户达9170户。商品销售主要是农畜产品及中成药、玻璃制品、化肥、机制砖、机制纸。全县组建农畜产品流通协会74个(县乡组建),协会介入流通、销售。建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7个,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个,小菜籽、枸杞、苹果梨生产销售区各1个,当年主要农畜产品销售:商品瓜销售11万吨,商品率达90%,平均亩产效益2000元;花葵、油葵销售加工12.5万吨;面粉销售余储40万吨;加工番茄3.94万吨,全部销售出口;合成氨销售3.75万吨;玻璃制品销售5.12万吨;机制砖销售7600万块。扩大商品流通内引外联领域,依托鸿鼎农贸市场吸引250户长住客商,当年实现农副产品交易总量250000吨,交易额12亿元。全县1.2万人从事临时或长期流通服务工作,有3800辆车用于农产品贩运。畜产品销售大幅增长,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当年加工牛、羊、猪肉1.5万吨,销售收入达860万元,实现利税93万元。全县消费品市场价格总体略有上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77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批另贸易餐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县财政收入来自批零贸易餐饮服务业达0.36亿元。主要出口产品有番茄酱、羊绒、皮革、面粉、白酒瓶;主要进口产品有部分名牌手机、化肥(种肥)。
        【招商引资】  全年共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4亿元,同比增长45%;引进区内(市外)资金3.8亿元,同比增长20%;引进市内资金1.3亿元,争取上级对口项目资金9617万元。引进投资项目15项,其中区外5项、区内市外10项。主要项目有:新疆中基集团日处理番茄3850吨番茄加工项目、安徽喜洋洋公司年产9万吨乳制品项目、内蒙古蠡郡绒毛制品公司年加工绒毛200吨项目、福州客商建设五州商城项目、天津静海县筹建冶炼铸铁项目。当年投入5727万元,实施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让税,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投资68万元,精心编制各类项目200个。
        【环境保护】  2005年全县以规范环保审批项目、加强对污染企业监测、挂牌督办、广泛宣传为重点。制定出台《五原县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及验收和评价。当年新、改、扩建项目审批率达100%,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38项。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县政府与相关的污染企业鉴定环保达标责任状,要求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95%,工业固体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100%,石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企业员区和周边群众对企业环保满意度达90%以上。当年全县有8家环境优良企业,正式编报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创造国家生态范县的规划(为区级创建单位)。全年共处理解决各类环境污染案件30起。对5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大民财纸业公司投资50万元对废水进行改道排放;宏昌化工公司投资120万元新建不锈钢凉水塔2台,减少污水排放量;富源热力公司投资30万元购买防尘设备;同泰玻璃制品公司取消4台污染大的小锅炉,新上4吨节能环保锅炉;润泽稀土公司被责令停产整治放射废物。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全年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新刷墙体广告38处,播报环保信息40条。
        【财政】  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较上年增收4207万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5亿元,较上年增收3499万元,增长26.8%;上划党中央税收完成3819万元,较上年增收708万元,增长22.7%。财政支出3.65亿元,增支7292万元,增长24.9%,年末财政结余69万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人专储额完成3792万元,较上年增收120万元,增长3%。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增加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共计入库3843万元,同比增收3208万元,增加5倍。争取到上级资金9617万元。保障重点投入:“三农”投入594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对重点工业投入1702万元;城镇建设重点投入7928万元;教育事业投入9173万元,较上年增长11.2%;卫生事业投入3905万元,较上年增长12.8%,社会保障投入6871万元,增长21.6%。
        【金融】  有金融机构7个,各镇均有营业所(信用社)。全年存贷款同步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7.59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64亿元,较上年增长21.6%;各项贷款9.28亿元,较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贷款4.11亿元,工业贷款3390万元。全年保险业务收入为3341万元,同比增长13%,已决赔款542万元。
        【科技】  全县有科技信息机构3个(科技局、信息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协会)。从事科技专职人员127人,五原县政府信息网开通,建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电视台设有科技信息—《经济窗》实用技术栏目。2005年投资30万元在全县新建7个各具特色的新科技园区,共引进试验、示范项目10项,品种91个,全县进口杂交葵花品种占花葵品种总数70%,引入新疆番茄品种,引入蓖麻、桔梗、柠条、桑树新品种进行科学试种。全年共举办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班230场,受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发放科技资料13万份。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22302人,比上年增长1.8%;小学校108所,在校学生19859人,比上年下降2.7%;幼儿园11所,在园人数444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中学入学率98%,辍学率2%,严格控制班容量。全县在职教师3248人。撤并农村中小学44所,减少教学班210个,分流教职工299名,招聘录用师范毕业生70名,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同步发展,全县有85%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高中普及率达到79%。通过调控,压缩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职业高中招生增至400人,农村初中全部渗透职业教学内容。加强对民办学校管理和指导积极给予扶持,按照“委托办学”的形式,为其补充公办教师48名,调配学生1300名,年度内共培训中学教师1190人,小学教师1688人。确立一小、五中为教研试点学校,建成各级学校教科研基地18个,确定教科研课题42个。课题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有1300名教师聆听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报告会。全县用于解决集中办教育资金124万元,投资1514万元兴建教学楼、实验楼1.96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补贴和减免费用563.2万元,2.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受益。现代化远程教育逐步完善,对252名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005年五原县高考结果为考入重点院校人数较往年减少,本科上线人数(包括三本)占高考人数24%。
        【文化】  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全县有艺术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微波站各1座;乡镇文化站14个;县委机关报社一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当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15万元更新电视台采编和传输设备、募捐资金109万元筹建抗战烈士陵园。参加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演出圆满成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送戏130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首次举办知青回访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扩大借阅量,年借1万人次达1万余册,接受捐赠书刊700册,增送文化图书1000册。开展“科普之春”电影汇影活动,并结合抗战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年内放映科教、历史影片200场次,县农村电影队被评为“全区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全年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检查10次,认真管理、指导乡镇举办10场文化交流会。
        【卫生】  2005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1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个,乡级医疗机构14个,以上医疗机构拥有床位537张,每万人拥有床位19个,卫生技术人员661人。全年发生7例出血热病,为此对776个社进行大范围灭鼠,开销资金5万元。全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12000人,普查妇女病1236人。新生儿“五苗”接种率98%,乙肝疫苗接种率95%。农村改水工程是以防砷改善水质源为目的,共对30个自然村,1511个饮水源,1972户农户进行普查,查出砷中毒患者375人。为改善水质,全县总计投资1000万元进行改水,受益人口27000人。当年为1996年以前退休的企业职工办理医疗保险统筹。
        【体育】  丰富活跃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第二届民营企业、护士节运动会及单项“健康杯”羽毛球赛、“财政金融杯”乒乓球赛。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7847元,同比增长15.9%,较上年增加10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同比增长21%,较上年增加796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2956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口增长继续保持低水平,全年出生1983人,出生率为8.13‰,死亡率为3.99‰,自然增长率4.1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全县商品零售价较上年增长2.1%,消费品价格较上年增长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增长4.1%。2005年全县供养五保对象580人,有敬老院2处,当年支助160万元。全年发放低保金412万元,应保人数4354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46万元,救助296人。救助特困群众483人,发放救助金8.2万元,口粮10万斤。提高优扶对象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发挥社区组织的重要作用,新建一处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三次社区文艺联欢会,为6个社区活动添置设备。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农民人均减负85.5元,实施温饱工程,579户贫困户得到帮扶。发放扶困助学资金30.4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15名。
        【再就业社会保障】  2005年五原县竭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辟就业渠道,全县新增就业11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年内培训下岗职工1012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74本,扶持再就业低利息贷款305万元。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全年有20947人外出务工,每人年收入5743元。全县有11751名企业职工参加统筹保险,共交纳养老保险金1700万元,有8495人参加失业保险,共交纳失业保险金77.7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出台了《转制企事业单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
        【存在问题】  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小,层次低;农畜产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财政运行质量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不强;城乡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推进城镇化进程艰巨;政府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任学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五原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绥昌                                        
        人大常委会主任:吕满贵                                         
        政协主席:裴世忠(蒙古族)                                
        武装部政委:李  明(3月任职)                             
        【概况】  五原县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7个镇。五原县属农业县,人口271942人,面积2492.9平方公里。
        2005年,全县GDP完成28.9亿元,增长23%。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亿元,增长4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4.1%。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亿元,增长7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47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增长23.1%。
        【农业】  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6亿元,增长10.9%,占经济总量的3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万公顷,同比增长10.57%,其中粮食作物5.9万公顷,同比增长13.7%。粮食总产量达370051吨,同比增长12%,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小麦平均单产359公斤,玉米平均单产700公斤。经济作物总播面积7.1万公顷,主要以葵花、甜菜、番茄、籽瓜、甜瓜为主。五原既是商品粮基地,也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完成所有镇(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5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95%。全年培训农民8万人次。组建农产品流通专业协会6个,带动农户1.5万户。农民的种植业收入达2753元,同比增加7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同比增长23%,全力实施种植创新战略,呈现出玉米、小麦、番茄、进口花葵品种增加,花葵(本地)、甜菜、西甜瓜面积减少的趋势。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946吨,实现产值2015万元。农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62.1万千瓦,较上年增长3.3%。农村化肥施用量57446吨,地膜覆盖面积4.8万公顷。
        【畜牧业】  2005年全力实施“养殖突进”战略,全县财政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各类补贴资金有607.5万元。扶持奶牛养殖,强化畜种改良、饲草转化、疫病防治和科技服务,组建养殖协会。当年人工种草1.4万公顷,年内新建青贮窖池1.4万座,购进饲草机具1000台。全年畜牧业年度总头数134.76万头(只),其中牛14919头、猪143700口、羊117.53万只。旧历年度牲畜存栏112.6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01%。发展特种养殖,全县獭兔存栏6000只。科学饲养管理多项畜牧先进技术,年度培训农民5万人次,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70%。现有4家肉食品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冷贮达970吨。因地制宜建设种畜生产基地,建成现有种羊繁殖场16个、种猪繁殖场14个,附带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站19处。加快改良进度,改良肉羊57万只,购入国内种公羊494只、德国种公羊81只;购进高产(优质)冷精6500枚,为提升奶牛质量,购入进口奶牛400头,畜牧养殖业数质并提。2005年的畜牧业增加值3.0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为1176元,同比增收128元,农业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明显加快。
        【林业】  五原县50%的土地适宜造林,2005年林业生态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全年投资483万元完成造林0.27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16万公顷,防沙和治沙工程造林0.04万公顷,封育林0.033万公顷,选用优质乔木种苗544万余株,灌木种苗786万余株,全县共建义务植树基地15个,绿化110国道34公里。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当年产枸杞95万公斤,产值达1500万元;果品产量达128万公斤,产值达130万元。年木材产量保持在5000余立方米,产值180万元。全县活立木蓄积达80余万立方米,有林业产品加工企业59户。
        【水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的命脉,推行节水灌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005年全县以抓平地缩块为主,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生产的桥梁、口闸、渡槽建筑物。全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达2332.8万元,完成平地缩块8.38万公顷,农田配套1.0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万公顷;完成支沟清淤10条,渠沟2200条,总长度653公里;新修农田道路902条,总长度241公里;新建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960座。投资1240万元启动两个乡镇防砷改水应急工程和一个乡的集中供水工程,可解决1.8万人和7.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投资127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0.19万公顷。加强水政水源管理,全县组建用水协会84个,黄河防汛耗资208万元。全县淡水区储量9118万立方米。
        【工业】  全县工业形成以粮油、炒货、番茄食品加工业为主;电力、化工、金属冶炼、制砖多业并举的格局。有独立核算企业65户。呈现出总量增加、投资增长、财政增收态势。实施“工业强兴”战略,全年投资2968万元,实施重点项目20个。引进外资8.1亿元,同比增长31%。重点工业企业(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产品销售率达95.6%,全年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63.3%。工业占GDP的比重达15%,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来自工业的税收为3200万元,同比增长41.3%,对财政的贡献率达1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33.4%,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3%,实现利润2126万元,较上年增加623万元,全年工业亏损企业13家。年内工业主要引进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基公司、乌海达蒙菲公司投资2.2亿元的日处理番茄4150吨番茄酱加工厂,达拉特旗宏珠商贸有限公司投资5.7亿元实施4×2.5万千瓦热电联产电厂;河北省大唐电力公司实施2×60万千瓦火电厂(前期投资1000万元),内蒙古航天管道液化气安装工程公司投资2100万元兴建年产1万吨PE管材厂。重点投资工业项:同泰玻璃制品公司投资500万元实施5号炉扩建;福利肉联厂投资1500万元实施30万只肉羊加工;蒙源粮油公司投资8700万建成年产4万吨油葵剥仁厂;内蒙古蠡郡绒毛制品公司投资1220万元建成年产200吨绒毛分梳项目。
        【城镇建设】  县城面积10.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6.2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当年城镇建设总投入5.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投入1.6亿元,其中投资7928万元完成隆兴昌大街、前进路改造工程4455米,实现电力、通讯、供暖、供水、供气管理体制线地埋。投资1300万元实施城区东环线工程,城镇外部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框架扩大。公共建设总投资6858万元,总面积6.47万平方米,重点实施葵花广场绿化、硬化、美化工程,新安装路灯1849盏,全年用于房地产开发总投资3.3亿元,建房面积31万平方米。实施“文化兴县”工程战略,募捐109万元兴建五原抗战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6.6公顷,建有门楼、纪念碑、纪念墙(照壁),规划设计并启动新建再现北伐壮举的宏大景观—冯玉祥誓师广场(面积4.5公顷)、历史文化标志建筑—古郡博物馆(面积10000平方米)。
        【交通】  2005年投资612万元完成110国道城区段拓宽改造工程;投资1366万元完成五原县城至建丰农场三级通乡油路22公里;投资100万元新建五个乡镇汽车站。争取到上拨1.2亿资金修建五原与哈磴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33.5公里;争到上拨资金1300万元新修4.6公里城区东环线路。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较上年增长20.8%。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254万吨、货运周转量6570万吨公里,客运量3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531万人公里。
        【邮政电信电力】  全县设9个邮政所,邮路总长2730公里,除县城(隆镇)外6个镇均有邮电所(代办所),平均服务人口3万人/所,年均订报284万份。固定电话每百户56部,移动电话每百人58个,互联网用户2913户。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600万元(1950年2.63万元,1994年386.5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当年完成投资1607万元,供电量实现22268万KW·H,售电量21060KW·H,综合线损5.5%。销售收入1097万元,利润48万元。实现7座变电站线路互带、互联供电。
        【国内贸易】  全县个体工商户达9170户。商品销售主要是农畜产品及中成药、玻璃制品、化肥、机制砖、机制纸。全县组建农畜产品流通协会74个(县乡组建),协会介入流通、销售。建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7个,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个,小菜籽、枸杞、苹果梨生产销售区各1个,当年主要农畜产品销售:商品瓜销售11万吨,商品率达90%,平均亩产效益2000元;花葵、油葵销售加工12.5万吨;面粉销售余储40万吨;加工番茄3.94万吨,全部销售出口;合成氨销售3.75万吨;玻璃制品销售5.12万吨;机制砖销售7600万块。扩大商品流通内引外联领域,依托鸿鼎农贸市场吸引250户长住客商,当年实现农副产品交易总量250000吨,交易额12亿元。全县1.2万人从事临时或长期流通服务工作,有3800辆车用于农产品贩运。畜产品销售大幅增长,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当年加工牛、羊、猪肉1.5万吨,销售收入达860万元,实现利税93万元。全县消费品市场价格总体略有上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77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批另贸易餐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县财政收入来自批零贸易餐饮服务业达0.36亿元。主要出口产品有番茄酱、羊绒、皮革、面粉、白酒瓶;主要进口产品有部分名牌手机、化肥(种肥)。
        【招商引资】  全年共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4亿元,同比增长45%;引进区内(市外)资金3.8亿元,同比增长20%;引进市内资金1.3亿元,争取上级对口项目资金9617万元。引进投资项目15项,其中区外5项、区内市外10项。主要项目有:新疆中基集团日处理番茄3850吨番茄加工项目、安徽喜洋洋公司年产9万吨乳制品项目、内蒙古蠡郡绒毛制品公司年加工绒毛200吨项目、福州客商建设五州商城项目、天津静海县筹建冶炼铸铁项目。当年投入5727万元,实施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让税,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投资68万元,精心编制各类项目200个。
        【环境保护】  2005年全县以规范环保审批项目、加强对污染企业监测、挂牌督办、广泛宣传为重点。制定出台《五原县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及验收和评价。当年新、改、扩建项目审批率达100%,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38项。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县政府与相关的污染企业鉴定环保达标责任状,要求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95%,工业固体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100%,石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企业员区和周边群众对企业环保满意度达90%以上。当年全县有8家环境优良企业,正式编报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创造国家生态范县的规划(为区级创建单位)。全年共处理解决各类环境污染案件30起。对5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大民财纸业公司投资50万元对废水进行改道排放;宏昌化工公司投资120万元新建不锈钢凉水塔2台,减少污水排放量;富源热力公司投资30万元购买防尘设备;同泰玻璃制品公司取消4台污染大的小锅炉,新上4吨节能环保锅炉;润泽稀土公司被责令停产整治放射废物。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全年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新刷墙体广告38处,播报环保信息40条。
        【财政】  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较上年增收4207万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5亿元,较上年增收3499万元,增长26.8%;上划党中央税收完成3819万元,较上年增收708万元,增长22.7%。财政支出3.65亿元,增支7292万元,增长24.9%,年末财政结余69万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人专储额完成3792万元,较上年增收120万元,增长3%。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增加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共计入库3843万元,同比增收3208万元,增加5倍。争取到上级资金9617万元。保障重点投入:“三农”投入594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对重点工业投入1702万元;城镇建设重点投入7928万元;教育事业投入9173万元,较上年增长11.2%;卫生事业投入3905万元,较上年增长12.8%,社会保障投入6871万元,增长21.6%。
        【金融】  有金融机构7个,各镇均有营业所(信用社)。全年存贷款同步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7.59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64亿元,较上年增长21.6%;各项贷款9.28亿元,较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贷款4.11亿元,工业贷款3390万元。全年保险业务收入为3341万元,同比增长13%,已决赔款542万元。
        【科技】  全县有科技信息机构3个(科技局、信息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协会)。从事科技专职人员127人,五原县政府信息网开通,建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电视台设有科技信息—《经济窗》实用技术栏目。2005年投资30万元在全县新建7个各具特色的新科技园区,共引进试验、示范项目10项,品种91个,全县进口杂交葵花品种占花葵品种总数70%,引入新疆番茄品种,引入蓖麻、桔梗、柠条、桑树新品种进行科学试种。全年共举办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班230场,受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发放科技资料13万份。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22302人,比上年增长1.8%;小学校108所,在校学生19859人,比上年下降2.7%;幼儿园11所,在园人数444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中学入学率98%,辍学率2%,严格控制班容量。全县在职教师3248人。撤并农村中小学44所,减少教学班210个,分流教职工299名,招聘录用师范毕业生70名,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同步发展,全县有85%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高中普及率达到79%。通过调控,压缩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职业高中招生增至400人,农村初中全部渗透职业教学内容。加强对民办学校管理和指导积极给予扶持,按照“委托办学”的形式,为其补充公办教师48名,调配学生1300名,年度内共培训中学教师1190人,小学教师1688人。确立一小、五中为教研试点学校,建成各级学校教科研基地18个,确定教科研课题42个。课题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有1300名教师聆听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报告会。全县用于解决集中办教育资金124万元,投资1514万元兴建教学楼、实验楼1.96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补贴和减免费用563.2万元,2.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受益。现代化远程教育逐步完善,对252名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005年五原县高考结果为考入重点院校人数较往年减少,本科上线人数(包括三本)占高考人数24%。
        【文化】  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全县有艺术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微波站各1座;乡镇文化站14个;县委机关报社一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当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15万元更新电视台采编和传输设备、募捐资金109万元筹建抗战烈士陵园。参加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演出圆满成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送戏130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首次举办知青回访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扩大借阅量,年借1万人次达1万余册,接受捐赠书刊700册,增送文化图书1000册。开展“科普之春”电影汇影活动,并结合抗战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年内放映科教、历史影片200场次,县农村电影队被评为“全区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全年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检查10次,认真管理、指导乡镇举办10场文化交流会。
        【卫生】  2005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1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个,乡级医疗机构14个,以上医疗机构拥有床位537张,每万人拥有床位19个,卫生技术人员661人。全年发生7例出血热病,为此对776个社进行大范围灭鼠,开销资金5万元。全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12000人,普查妇女病1236人。新生儿“五苗”接种率98%,乙肝疫苗接种率95%。农村改水工程是以防砷改善水质源为目的,共对30个自然村,1511个饮水源,1972户农户进行普查,查出砷中毒患者375人。为改善水质,全县总计投资1000万元进行改水,受益人口27000人。当年为1996年以前退休的企业职工办理医疗保险统筹。
        【体育】  丰富活跃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第二届民营企业、护士节运动会及单项“健康杯”羽毛球赛、“财政金融杯”乒乓球赛。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7847元,同比增长15.9%,较上年增加10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同比增长21%,较上年增加796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2956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口增长继续保持低水平,全年出生1983人,出生率为8.13‰,死亡率为3.99‰,自然增长率4.1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全县商品零售价较上年增长2.1%,消费品价格较上年增长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增长4.1%。2005年全县供养五保对象580人,有敬老院2处,当年支助160万元。全年发放低保金412万元,应保人数4354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46万元,救助296人。救助特困群众483人,发放救助金8.2万元,口粮10万斤。提高优扶对象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发挥社区组织的重要作用,新建一处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三次社区文艺联欢会,为6个社区活动添置设备。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农民人均减负85.5元,实施温饱工程,579户贫困户得到帮扶。发放扶困助学资金30.4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15名。
        【再就业社会保障】  2005年五原县竭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辟就业渠道,全县新增就业11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年内培训下岗职工1012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74本,扶持再就业低利息贷款305万元。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全年有20947人外出务工,每人年收入5743元。全县有11751名企业职工参加统筹保险,共交纳养老保险金1700万元,有8495人参加失业保险,共交纳失业保险金77.7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出台了《转制企事业单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
        【存在问题】  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小,层次低;农畜产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财政运行质量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不强;城乡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推进城镇化进程艰巨;政府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任学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