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9卷  /  教育

2009卷

  • 赤峰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郑克

    党委副书记 院长:席永杰(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于建设

    副院长:德力格尔(蒙古族) 于毅夫 贾国富 郭丽虹(女) 崔其福

    副巡视员:刘显文 倪清柏

    【概况】赤峰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多学科性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420 125平方米,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学院师资力量雄厚,2008年有专任教师890 ,其中教授、副教授530人。学院有蒙古文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等19个院系部。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 167人,成人教育函授生6 167人。学院建有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专业实验室、语音教室、体育馆、琴房、画室、高性能计算机校园网络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还设有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学,其中附属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

    【教学工作】学院专业设置涵盖文学、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蒙古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护理学等33个本科专业和56个高职高专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学院重点建设以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为特色的历史学、蒙古学、理论物理和口腔临床医学等学科,巩固以教师教育为主的优势学科,大力发展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学科,加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系级重点学科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具有赤峰学院特色的学科体系。稳步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和合格课程体系建设工程。

    【科技工作】科技工作初步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局面。按照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及学科发展战略,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各层次重点学科学术梯队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以“蒙古学研究中心”、“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 伦理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为龙头,以历史学、口腔医学、物理学等及相关学科为突破口,以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赤峰学院学报》为载体,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学院物理系被自治区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首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确立的七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2008年,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730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近百篇,被SCIE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近3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30余部,有两项成果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二等奖,有5项成果获三等奖。

    【学生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签订学生工作目标责任状,完善学生工作“院、系、班三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招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教育,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加强贫困学生资助、贫困生建档和绿色通道工作,使贫困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信箱及定期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报》等方式有效地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

    【图书文献】学院图书馆有馆藏图书76.6万册,年内接受师生和社会捐赠图书86 865册。电子图书室投入使用清华同方6个数据库,加入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业务。馆内收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十通》、《大藏经》等珍贵文献。学院图书馆是赤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

    【对外合作与交流】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的合作取得新进展,续签了《蒙古国国立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赤峰学院合作协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赤峰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承办的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级培训圆满结束。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奥佛·巴雅塞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世界著名学者、英国学术院院士罗森教授到学院进行考察交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罗文博士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聘请为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著名“红学”专家周岭、邓遂夫到学院讲学。

    【科研成果】学院红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8000年前就有牙病治疗技术。距今8 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头骨口腔牙的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治疗牙病的实证,也展示了当时人类最高的牙治疗技术水平。

    由席永杰教授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青铜文化、游牧文化研究》预期结项,其成果等级鉴定为优秀。其课题成果《红山文化与辽河文明》、《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古代西辽河流域的游牧文化》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专项出版经费支持,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进富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轻核的同位旋结构、能极与电磁跃迁研究》和尹辑文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量子点中束缚极化子的Rashba》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予以结项。 

    学院成功地验证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古代人用砂绳制玉、解玉、加工玉和切割玉石的工艺。用麻绳、细沙对玉石进行切割加工实验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其实验成果标志着学院在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互动”研讨会在赤峰学院举行。

    【抗震救灾】情系巴蜀,真爱无疆;抗震救灾,心手相牵,520日下午,全院师生员工已为灾区捐款360 422.7元。

    【科研项目】由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直接承担的国家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在赤峰学院正式启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博士等20多位红山文化研究专家参加了启动仪式。

    学院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接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审专家组评审,并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08年度,学院三项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二项课题被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有13项课题获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其中,自然科学项目6项,社会科学项目3项,自筹项目4项;有三项课题被批准为赤峰市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项目;还有三项课题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郑国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赤峰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郑克

    党委副书记 院长:席永杰(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于建设

    副院长:德力格尔(蒙古族) 于毅夫 贾国富 郭丽虹(女) 崔其福

    副巡视员:刘显文 倪清柏

    【概况】赤峰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多学科性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420 125平方米,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学院师资力量雄厚,2008年有专任教师890 ,其中教授、副教授530人。学院有蒙古文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等19个院系部。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 167人,成人教育函授生6 167人。学院建有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专业实验室、语音教室、体育馆、琴房、画室、高性能计算机校园网络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还设有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学,其中附属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

    【教学工作】学院专业设置涵盖文学、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蒙古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护理学等33个本科专业和56个高职高专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学院重点建设以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为特色的历史学、蒙古学、理论物理和口腔临床医学等学科,巩固以教师教育为主的优势学科,大力发展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学科,加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系级重点学科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具有赤峰学院特色的学科体系。稳步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和合格课程体系建设工程。

    【科技工作】科技工作初步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局面。按照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及学科发展战略,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各层次重点学科学术梯队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以“蒙古学研究中心”、“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 伦理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为龙头,以历史学、口腔医学、物理学等及相关学科为突破口,以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赤峰学院学报》为载体,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学院物理系被自治区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首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确立的七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2008年,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730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近百篇,被SCIE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近3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30余部,有两项成果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二等奖,有5项成果获三等奖。

    【学生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签订学生工作目标责任状,完善学生工作“院、系、班三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招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教育,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加强贫困学生资助、贫困生建档和绿色通道工作,使贫困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信箱及定期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报》等方式有效地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

    【图书文献】学院图书馆有馆藏图书76.6万册,年内接受师生和社会捐赠图书86 865册。电子图书室投入使用清华同方6个数据库,加入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业务。馆内收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十通》、《大藏经》等珍贵文献。学院图书馆是赤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

    【对外合作与交流】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的合作取得新进展,续签了《蒙古国国立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赤峰学院合作协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赤峰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承办的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级培训圆满结束。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奥佛·巴雅塞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世界著名学者、英国学术院院士罗森教授到学院进行考察交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罗文博士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聘请为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著名“红学”专家周岭、邓遂夫到学院讲学。

    【科研成果】学院红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8000年前就有牙病治疗技术。距今8 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头骨口腔牙的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治疗牙病的实证,也展示了当时人类最高的牙治疗技术水平。

    由席永杰教授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青铜文化、游牧文化研究》预期结项,其成果等级鉴定为优秀。其课题成果《红山文化与辽河文明》、《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古代西辽河流域的游牧文化》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专项出版经费支持,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进富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轻核的同位旋结构、能极与电磁跃迁研究》和尹辑文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量子点中束缚极化子的Rashba》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予以结项。 

    学院成功地验证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古代人用砂绳制玉、解玉、加工玉和切割玉石的工艺。用麻绳、细沙对玉石进行切割加工实验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其实验成果标志着学院在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互动”研讨会在赤峰学院举行。

    【抗震救灾】情系巴蜀,真爱无疆;抗震救灾,心手相牵,520日下午,全院师生员工已为灾区捐款360 422.7元。

    【科研项目】由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直接承担的国家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在赤峰学院正式启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博士等20多位红山文化研究专家参加了启动仪式。

    学院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接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审专家组评审,并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08年度,学院三项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二项课题被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有13项课题获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其中,自然科学项目6项,社会科学项目3项,自筹项目4项;有三项课题被批准为赤峰市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项目;还有三项课题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郑国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