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卷

  • 审计
  •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领导名录】

    厅长:长江(蒙古族)

    副厅长:赵慧容(女) 王月胜  孙德志(满族) 吕靖原

    纪检组长:王玉璋

    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靳素平

    总审计师:郭少华

    【概况】2008年,自治区审计厅共设行政事业编制197人,其中厅机关行政编制111人,事业编制46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行政编制40人;在编人数187人,其中厅机关112人,事业单位42 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33人。厅机关处室设置为: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纪检组、法制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财政审计处、行政事业审计处、金融审计处、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经贸审计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外资审计处、社会保障审计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处、企事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处、审理处;另设有派驻赤峰、海拉尔两个审计处;下设审计科研培训中心、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审计信息与计算技术服务中心及内部审计管理中心四个直属事业单位。

    全区共审计4 598个单位,专项审计调查758个单位,效益审计677个单位。审计查处违规问题金额95.4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2 261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9.9亿元,已上缴财政12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6亿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6.3亿元,核减投资(结算)额6.2亿元。上报审计专题报告、信息5 182篇,被批示、采用2 105篇,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事项20件,涉案22人,涉案金额1 814万元。

    【财政审计】2008年,全区预算执行审计注重规范财经秩序,推动深化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当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805个单位,查处违规金额38.5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10.3亿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金额85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5亿元。审计中,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提升了财政审计工作层次。一是完善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预算执行审计组织体系,加强对预算的编制、批复、调整、执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二是以财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各项目审计成果共享。三是加大对财政、国库、地税部门的审计力度并延伸对发改委、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审计,揭示挤占挪用、截留、滞拨财政资金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四是通过审计调查表的方式,将基本数据取证工作前移到审前调查,缩短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

    【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为加强干部监管提供了参考。一是逐步加大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比重,将监督“关口”前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和监督作用。二是扩大县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并有选择地开展乡镇长、村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试点,探索党政领导一并审计的新路子。三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相结合,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四是突出重点,深化内容,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审计监督,为加强干部监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界定经济责任提供了参考依据。至2008年末,全区共审计经济责任人1 304人,其中盟市、厅(局)级15人,县处级153人,查处主管责任违规金额16.2亿元,直接责任违规金额1.4亿元,移送纪检司法机关3人。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根据自治区近年来投资规模扩大和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改进审计组织形式和方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推动自治区宏观管理措施的落实。当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844个单位(项目),查处违规金额10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5 529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2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 024万元。2008年,审计厅组织通辽等8个盟市、旗县审计局对省际通道阿盟—阿荣旗一级公路、国道210东胜—苏家河畔高速公路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现场实施审计人员达49人,这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审计。两个项目共核减工程款4 000多万元。

    【国有企业审计】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出发,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好服务。当年,企业审计110个单位(项目),查处违规金额4亿元,应收缴财政金额1 957万元。着重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是否全面完整、是否客观公正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等问题,为企业改善管理、健全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建设性作用。

    【民生资金审计】重点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资金、生态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基础教育经费进行审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作出审计决定,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计机关对全区2007年度基础教育经费进行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处滞留专项资金、挤占挪用、违规收费、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等违规金额3.8亿元,占审计金额的10.6%。审计综合报告上报自治区政府后,自治区领导作出批示,政府办公厅全文转发各盟市和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社保资金审计】继续加大对社保“五项基金”的审计力度。审计查处了欠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和应收未收失业保险基金等违规金额35亿元,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40多条。全区审计机关及时开展对四川汶川“5·12”抗震救灾捐赠款物进行审计,共计筹集救灾资金5.3亿多元,已支出1.4亿元,结存资金3.9亿多元。通过审计,发现一些需要加强管理的事项。为此,审计厅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引起自治区政府的重视,自治区有关领导就审计结果报告两次作出重要批示。

    【环保资金审计】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对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101个旗县(区)20062007年度排污费及其他环境保护资金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处违规金额7.5亿元,欠征5.5亿元。针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做出整改决定和提出审计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纠正落实。自治区政府领导作出批示。

    【金融外资审计】共审计外资项目79个,查处违规金额1.9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8亿元。其中重点开展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效益专项审计调查,向自治区政府上报调查报告;完成对内蒙古元盛和日信集团2007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查处违规金额8.3亿元;开展全区国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和运行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政府投入的信用担保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益差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自治区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整改。

    【提高审计质量】全区各级审计机关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放松,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严谨细致,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程序,把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落实到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精心制定审计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每一个审计项目,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坚持审理复核制度,严把审计质量关。2008年,仅厅机关就审理复核52个审计项目,提出修订意见180条,被采纳175条。在狠抓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各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扩大审计成果利用,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扩大社会和民众的知情权,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当年,共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48篇。提出审计建议3 069条,被采纳1 814条,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77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2份。

    【队伍建设】全区审计机关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二是制定《自治区审计厅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执行审计人员纪律监督卡、审计回访制度,印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民主评议行风方案、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等,完善修订配套措施,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在审计执法中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防止在审计过程中发生不廉洁现象。三是坚持依法审计、廉洁从审原则,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杜绝以权谋私,推动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各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精神文明、领导班子和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为审计工作深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丹  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审计
  •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领导名录】

    厅长:长江(蒙古族)

    副厅长:赵慧容(女) 王月胜  孙德志(满族) 吕靖原

    纪检组长:王玉璋

    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靳素平

    总审计师:郭少华

    【概况】2008年,自治区审计厅共设行政事业编制197人,其中厅机关行政编制111人,事业编制46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行政编制40人;在编人数187人,其中厅机关112人,事业单位42 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33人。厅机关处室设置为: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纪检组、法制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财政审计处、行政事业审计处、金融审计处、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经贸审计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外资审计处、社会保障审计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处、企事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处、审理处;另设有派驻赤峰、海拉尔两个审计处;下设审计科研培训中心、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审计信息与计算技术服务中心及内部审计管理中心四个直属事业单位。

    全区共审计4 598个单位,专项审计调查758个单位,效益审计677个单位。审计查处违规问题金额95.4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2 261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9.9亿元,已上缴财政12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6亿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6.3亿元,核减投资(结算)额6.2亿元。上报审计专题报告、信息5 182篇,被批示、采用2 105篇,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事项20件,涉案22人,涉案金额1 814万元。

    【财政审计】2008年,全区预算执行审计注重规范财经秩序,推动深化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当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805个单位,查处违规金额38.5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10.3亿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金额85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5亿元。审计中,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提升了财政审计工作层次。一是完善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预算执行审计组织体系,加强对预算的编制、批复、调整、执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二是以财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各项目审计成果共享。三是加大对财政、国库、地税部门的审计力度并延伸对发改委、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审计,揭示挤占挪用、截留、滞拨财政资金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四是通过审计调查表的方式,将基本数据取证工作前移到审前调查,缩短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

    【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为加强干部监管提供了参考。一是逐步加大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比重,将监督“关口”前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和监督作用。二是扩大县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并有选择地开展乡镇长、村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试点,探索党政领导一并审计的新路子。三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相结合,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四是突出重点,深化内容,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审计监督,为加强干部监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界定经济责任提供了参考依据。至2008年末,全区共审计经济责任人1 304人,其中盟市、厅(局)级15人,县处级153人,查处主管责任违规金额16.2亿元,直接责任违规金额1.4亿元,移送纪检司法机关3人。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根据自治区近年来投资规模扩大和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改进审计组织形式和方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推动自治区宏观管理措施的落实。当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844个单位(项目),查处违规金额10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5 529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2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 024万元。2008年,审计厅组织通辽等8个盟市、旗县审计局对省际通道阿盟—阿荣旗一级公路、国道210东胜—苏家河畔高速公路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现场实施审计人员达49人,这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审计。两个项目共核减工程款4 000多万元。

    【国有企业审计】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出发,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好服务。当年,企业审计110个单位(项目),查处违规金额4亿元,应收缴财政金额1 957万元。着重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是否全面完整、是否客观公正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等问题,为企业改善管理、健全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建设性作用。

    【民生资金审计】重点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资金、生态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基础教育经费进行审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作出审计决定,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计机关对全区2007年度基础教育经费进行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处滞留专项资金、挤占挪用、违规收费、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等违规金额3.8亿元,占审计金额的10.6%。审计综合报告上报自治区政府后,自治区领导作出批示,政府办公厅全文转发各盟市和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社保资金审计】继续加大对社保“五项基金”的审计力度。审计查处了欠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和应收未收失业保险基金等违规金额35亿元,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40多条。全区审计机关及时开展对四川汶川“5·12”抗震救灾捐赠款物进行审计,共计筹集救灾资金5.3亿多元,已支出1.4亿元,结存资金3.9亿多元。通过审计,发现一些需要加强管理的事项。为此,审计厅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引起自治区政府的重视,自治区有关领导就审计结果报告两次作出重要批示。

    【环保资金审计】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对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101个旗县(区)20062007年度排污费及其他环境保护资金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处违规金额7.5亿元,欠征5.5亿元。针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做出整改决定和提出审计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纠正落实。自治区政府领导作出批示。

    【金融外资审计】共审计外资项目79个,查处违规金额1.9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8亿元。其中重点开展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效益专项审计调查,向自治区政府上报调查报告;完成对内蒙古元盛和日信集团2007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查处违规金额8.3亿元;开展全区国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和运行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政府投入的信用担保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益差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自治区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整改。

    【提高审计质量】全区各级审计机关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放松,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严谨细致,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程序,把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落实到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精心制定审计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每一个审计项目,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坚持审理复核制度,严把审计质量关。2008年,仅厅机关就审理复核52个审计项目,提出修订意见180条,被采纳175条。在狠抓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各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扩大审计成果利用,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扩大社会和民众的知情权,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当年,共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48篇。提出审计建议3 069条,被采纳1 814条,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77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2份。

    【队伍建设】全区审计机关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二是制定《自治区审计厅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执行审计人员纪律监督卡、审计回访制度,印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民主评议行风方案、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等,完善修订配套措施,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在审计执法中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防止在审计过程中发生不廉洁现象。三是坚持依法审计、廉洁从审原则,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杜绝以权谋私,推动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各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精神文明、领导班子和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为审计工作深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丹  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