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卷

  • 正蓝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巴根那(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斯琴其木格(女 蒙古族)

    旗长:田永

    政协主席:钢苏和(蒙古族)

    武装部长:袁忠华

    政委:蔡润平

    【概况】全旗辖3个镇、3个苏木、1个国营牧场、1个示范区、103个嘎查(村)。全旗总人口81 450人,其中蒙古族50 791人,汉族45 170人,其他少数民族5 489人,土地面积10 182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8 223平方公里。

    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24.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4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引进盟外资金7.0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 174元,同比增长29.1%;牧民人均纯收入5 288元,同比增长30.2%;农民人均纯收入5 105元,同比增长2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0.12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64亿元,同比增长17.9%。

    【农牧业】农牧业发展以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在桑根达来镇伊和塔拉嘠查、上都镇白音乌拉嘠查、赛音胡都嘎苏木巴音胡硕嘎查建设了新农村牧区试点嘠查(村)。牧业年度牲畜总数68万头(只),其中良种奶牛2.7万头,肉牛18万头,内蒙古肉毛兼用羊35万只,牲畜改良达97.1%。全年出栏牲畜35.5万头(只),出栏率达92.5%。农作物播种面积2 70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粮食总产量2 247万公斤,同比增长44.9%;油料播种面积2.4万亩,总产量39.9万公斤,同比增长75.8%。

    【林业】继续稳定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以基点绿化、通道绿化为主的风沙源治理工程,总投资2 733万元,完成21万亩沙源治理工程。

    【工业】2008年,推进6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8.82亿元,同比增长31.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85%,提高82.4个百分点。上都发电二期四台机组实现投产,实现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68.2%。全旗有7台硅铁炉投产,硅铁产量6万吨,实现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60.7%。

    【旅游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 970万元,重点建设小扎格斯台风景区开发项目,正蓝旗上都景观旅游项目,正蓝旗胤康乡村旅游项目和乌和尔沁敖包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包装了上都文化旅游、浑善达克沙地游、乌和尔沁敖包森林观光游、小扎格斯台淖尔生态风光游等1个旅游带、4个旅游区。建设“牧人之家”旅游点21家。举办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元上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全国100处大遗址之一,跻身于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8.9%。

    【交通邮电】年内,开工建设了国道207线桑根达来至宝昌一级公路,完成省道308线正蓝旗境内一级公路工程。蓝张铁路前期工程实施,新建上都镇二级客运汽车站,并投入使用。邮政电信业务全部实现数字化。建立电子汇兑信息网、邮政储蓄信息网、局域办公信息网。邮政投递路线15196公里,有1 000余点交户。

    【城镇建设】年内,完成上都镇巴音敖包区1.5平方公里的建设规划。修建3.3万平方米镇内公路,新建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新增城镇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财政金融】全旗财政收入完成6.04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6.3%,同比增长24.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9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90.6%,同比增长44%。金融系统年末各种存款余额8.8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存款余额6.2亿元。同比增长16.49%;年末各种贷款余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24.7%。

    【科技】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30项,建立科技示范区5个,科技示范户500个,深入开展科技指导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

    【教育】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和牧区户籍贫困家庭子女高中生补贴工作,共落实资金842万元,救助学生2.7万人(次)。

    【文化】结合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大力推进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和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培育336家民族特色中小企业。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0%。

    【卫生】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参合率92.8%。进一步建立完善三级卫生网络体系,新建11所嘠查(村)医疗卫生院。

    【社会保障】2008年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加保险人数分别是6 506人、6 236人和3 309人。新建2 520平方米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发放120万元经济性住房租金补助。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就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抓外输、内转、培训三项重点工作,年内输出农村牧区劳动力1 600人(次)。在内转上通过上都电厂、工业园区、圣元乳业等企业沟通协调,年内开发征集就业岗位680个。鼓励自谋职业安置各类人员890人。

    【抗震救灾】5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的132顶蒙古包在正蓝旗火车站装车起运。该批蒙古包由正蓝旗8家蒙古包厂生产,总价值60多万元。

    (乌日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正蓝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巴根那(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斯琴其木格(女 蒙古族)

    旗长:田永

    政协主席:钢苏和(蒙古族)

    武装部长:袁忠华

    政委:蔡润平

    【概况】全旗辖3个镇、3个苏木、1个国营牧场、1个示范区、103个嘎查(村)。全旗总人口81 450人,其中蒙古族50 791人,汉族45 170人,其他少数民族5 489人,土地面积10 182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8 223平方公里。

    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24.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4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引进盟外资金7.0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 174元,同比增长29.1%;牧民人均纯收入5 288元,同比增长30.2%;农民人均纯收入5 105元,同比增长2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0.12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64亿元,同比增长17.9%。

    【农牧业】农牧业发展以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在桑根达来镇伊和塔拉嘠查、上都镇白音乌拉嘠查、赛音胡都嘎苏木巴音胡硕嘎查建设了新农村牧区试点嘠查(村)。牧业年度牲畜总数68万头(只),其中良种奶牛2.7万头,肉牛18万头,内蒙古肉毛兼用羊35万只,牲畜改良达97.1%。全年出栏牲畜35.5万头(只),出栏率达92.5%。农作物播种面积2 70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粮食总产量2 247万公斤,同比增长44.9%;油料播种面积2.4万亩,总产量39.9万公斤,同比增长75.8%。

    【林业】继续稳定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以基点绿化、通道绿化为主的风沙源治理工程,总投资2 733万元,完成21万亩沙源治理工程。

    【工业】2008年,推进6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8.82亿元,同比增长31.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85%,提高82.4个百分点。上都发电二期四台机组实现投产,实现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68.2%。全旗有7台硅铁炉投产,硅铁产量6万吨,实现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60.7%。

    【旅游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 970万元,重点建设小扎格斯台风景区开发项目,正蓝旗上都景观旅游项目,正蓝旗胤康乡村旅游项目和乌和尔沁敖包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包装了上都文化旅游、浑善达克沙地游、乌和尔沁敖包森林观光游、小扎格斯台淖尔生态风光游等1个旅游带、4个旅游区。建设“牧人之家”旅游点21家。举办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元上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全国100处大遗址之一,跻身于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8.9%。

    【交通邮电】年内,开工建设了国道207线桑根达来至宝昌一级公路,完成省道308线正蓝旗境内一级公路工程。蓝张铁路前期工程实施,新建上都镇二级客运汽车站,并投入使用。邮政电信业务全部实现数字化。建立电子汇兑信息网、邮政储蓄信息网、局域办公信息网。邮政投递路线15196公里,有1 000余点交户。

    【城镇建设】年内,完成上都镇巴音敖包区1.5平方公里的建设规划。修建3.3万平方米镇内公路,新建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新增城镇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财政金融】全旗财政收入完成6.04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6.3%,同比增长24.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9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90.6%,同比增长44%。金融系统年末各种存款余额8.8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存款余额6.2亿元。同比增长16.49%;年末各种贷款余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24.7%。

    【科技】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30项,建立科技示范区5个,科技示范户500个,深入开展科技指导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

    【教育】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和牧区户籍贫困家庭子女高中生补贴工作,共落实资金842万元,救助学生2.7万人(次)。

    【文化】结合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大力推进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和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培育336家民族特色中小企业。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0%。

    【卫生】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参合率92.8%。进一步建立完善三级卫生网络体系,新建11所嘠查(村)医疗卫生院。

    【社会保障】2008年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加保险人数分别是6 506人、6 236人和3 309人。新建2 520平方米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发放120万元经济性住房租金补助。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就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抓外输、内转、培训三项重点工作,年内输出农村牧区劳动力1 600人(次)。在内转上通过上都电厂、工业园区、圣元乳业等企业沟通协调,年内开发征集就业岗位680个。鼓励自谋职业安置各类人员890人。

    【抗震救灾】5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的132顶蒙古包在正蓝旗火车站装车起运。该批蒙古包由正蓝旗8家蒙古包厂生产,总价值60多万元。

    (乌日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